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护理临床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临床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临床论文

第1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我院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了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教学质量。

1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

1.1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带教教师的选拔

1.1.1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教办分管护理教学干事、护理部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2带教教师的选拔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1]。因此,我院严格掌握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专毕业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2)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护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4)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1.2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1.2.1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1)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2)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3)实习科室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1.2.2带教教师拟定科内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拟定本科实习计划,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教办,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1)实习目的和目标;(2)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3)项目评价,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1.3实习质量的管理

1.3.1按计划开展带教工作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对护生进行带教和管理。

1.3.2带教教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形式,护生轮流担任责任组长。(2)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教师督查后讲评。(3)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召开护生实结会。

1.3.3护理教学组对护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1)抽查护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对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3)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护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3.4教办组织召开教学情况联系会(1)通过召开带教教师联系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通过召开学生组长联系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1.3.5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护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结束前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结合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组检查情况和各病区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带教先进科室和优秀带教教师,并给予奖励。

2效果

2.1促进了带教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教学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护生的焦虑心理,加快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角色转变。

2.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她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发表临床护理教学论文的篇数也明显增加。

3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护理基础条件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如学习期间顶班等。(2)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教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1.1就护生个人而言,临床实习可通过临床工作验证其自身的职业选择,是否合适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帮助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习中,可验证所学,了解工作内容,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只有具备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工作竞争中领先。

1.2就医院而言,在经过培训及实习后,护生可从事部分基础护理工作,帮助医院节约部分工作成本。同时临床一线护士在临床实习带教中也能够进一步充实自身所学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能力。

2.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护生基础较差,缺乏信心部分护生理论知识基础差,不能承受临床工作压力,思想上存在惰性,缺乏对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精神及工作责任心。虽然在初期,护生对实习工作积极性较高,但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对于如何有效的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合格的实习生缺乏信心。

2.2护生缺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护生因个人原因,不遵守纪律、上班迟到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自身及同学的实习。同时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律教育较少,故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规章制度缺乏认识,甚至有的护生认为工作差错与己无关,对自己应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3.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3.1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教学中注重教师选拔,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及医院对带教工作要加强重视,给予带教工作更多支持,更加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如教师的规范化培训,定期临床技能培训,并加入年度考核,奖惩分明,提高积极性。另外积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入双向评测。通过护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教,更好的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2加强护生性格塑造及护患沟通能力、法律知识的培养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生会面临环境转变,以及学习、实践、护患沟通等诸多问题。带教教师应用自己的热情及专业素养让护生爱上自己的职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全心的投入到实习中。同时应告知护生注意仪表仪容,尊重患者,讲究沟通技巧,指导其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在带教中也应加强法律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让护生清楚自己在实习中的角色,若因私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则应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护生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应注意改善教育方法及教学模式。如应建立临床模拟病房及增加见习时间,让学生真正贴近临床,更好的为实习创造条件。另外因当前医学发展迅速,一线工作流程及医疗器械器具等逐年更新,更应改善教学,跟上时代脚步,尽可能缩小课堂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3.4结合护生实际合理调整实习时间为减轻护生就业及升学压力,可结合学校及医院实际情况调整实习。如我校目前已将部分学生见习时间提前,增加学生半年自由支配时间,有利于毕业生合理安排就业及升本、考研时间,提高就业率及升学率,以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第3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我院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了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教学质量。

1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

1.1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带教教师的选拔

1.1.1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教办分管护理教学干事、护理部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2带教教师的选拔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1]。因此,我院严格掌握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专毕业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2)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护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4)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1.2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1.2.1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1)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2)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3)实习科室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1.2.2带教教师拟定科内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拟定本科实习计划,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教办,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1)实习目的和目标;(2)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3)项目评价,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1.3实习质量的管理

1.3.1按计划开展带教工作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对护生进行带教和管理。

1.3.2带教教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形式,护生轮流担任责任组长。(2)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教师督查后讲评。(3)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召开护生实结会。

1.3.3护理教学组对护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1)抽查护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对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3)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护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3.4教办组织召开教学情况联系会(1)通过召开带教教师联系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通过召开学生组长联系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1.3.5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护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结束前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结合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组检查情况和各病区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带教先进科室和优秀带教教师,并给予奖励。

2效果

2.1促进了带教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教学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护生的焦虑心理,加快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角色转变。

2.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她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发表临床护理教学论文的篇数也明显增加。

3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护理基础条件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如学习期间顶班等。(2)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教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校统招2010级护理专科两个班级的131名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63人)和对照组(68人)。两组均已完成基础医学课程(护用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基础护理技术及健康评估等)的学习,年龄、前期课程授课教师以及学生考核成绩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材顺序,精讲与略讲相结合的方法从疾病概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以及健康教育等全程讲解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辅助于挂图、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教学,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学案编制。

深入研究外科护士的职业标准、《外科护理课程标准》教材,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结合护理职业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结构,确定学习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编制学案。内容主要包括案例导入、学习任务描述、课前准备、课前实践、工作任务、能力拓展以及自我评价等环节。其中“学习任务描述”参考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轴线提出工作任务;“课前准备”以回忆、复习学习任务所需的基础知识为主,加入图片、文字资料,采用简述、填空、连线、选择及绘图等形式考查知识准备情况;“工作任务”是学案的“重头戏”,以临床护理路径表为依据将时间变为纵轴,编制护理工作任务流程图,向学生提出护理工作任务;“能力拓展”主要提高工作任务难度,拓展学习空间;“自我评价”包括个人对完成任务情况的描述性评价及护士资格考试的客观评价。

(2)学习过程。

教师提前1周发放学案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同时提供教学录像、PPT课件,如有条件最好提供临床和(或)社区见习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查阅资料及临床见习等填写学案的有关内容,在外科模拟病房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完成工作任务;在课堂上,展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展开充分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指导;将学生工作任务展示质量、表现,学案完成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1.3评价方法

(1)学生学习态度评价。

课程进行过程中,通过对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

(2)理论测试评价。

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主要参考课程标准和护士资格考试,包括客观题(占60%)和主观题(占40%)两部分,客观题主要为护士资格考试题型,主观题以描述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主,如你如何指导胃大部切除患者恢复饮食?

(3)学生评价。

教学效果采用自制的《教学方法效果评价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内容共6项。选择“达到”“基本达到”或“未达到”的唯一答案。发放问卷63份,收回63份,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2.1学习态度的比较

对照组学生课堂气氛平静,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依赖教材才能解决,无主动讨论、争论问题的情况,课下预习复习完成情况较差,难以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环节。而实验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团队合作能力强,自学能力显著调高,能够提出有针对性问题,并有一定的见解,初步具备临床思维。

2.2理论测试成绩比较与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5)。

3讨论

该教学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依据,以学案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学案,进入护理路径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这种将融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方法、程序,践行“以患者为本”的医护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反馈及时,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为以后较快地胜任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学习任务都适合学案导学,其原因为:①受到学时、学生课余时间、学生的适应性与积极性等多方面的影响;②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目前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病种。因此,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组织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编制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可拓展性的学案并试行该种教学。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4结语

第5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患者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临床护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6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一、二、三级护理登记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结论住院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以人为本,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军队医院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等级,是由医师根据《中国人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以下简称《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等级设特级、一、二、三级护理并分别设统一标记,由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为了解军队医院患者的各项护理服务要求与患者的护理等级、护士所付出的劳动强度、时间以及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否一致,分级护理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是否相适应,我们对某军队医院住院医师对分级护理制度相关内容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对3个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并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较为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提供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服务。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2结果

2.1医师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情况(见表1)

被调查的63名住院医师在校期间接受护理等级教育者仅有20人,占31.75%。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19.

第6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1.1临床资料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门诊部收治自愿要求尽心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92例,患者的年龄在18~42岁,妊娠的一般时间为5~9周之内,怀孕的次数为1~4次;本组的患者无一例心、肺、肾的疾病以及静脉麻醉禁忌的健康孕妇,然后随机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为麻醉组: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深深麻醉之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46例;第二组为对照组:宫术安栓手术术之前的20min给予患者的给药46例。手术以及麻醉均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2方法

麻醉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的6h需要禁食禁水,待膀胱内容物排空之后取膀胱截石位后,将患者手背的静脉通道开发,并给予吸氧的面罩,通过手术医生的常规消毒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1μg/kg的芬太尼,接着缓慢的推注1.5~2.0mg/kg的异丙酚,等到患者的意识消失之后再进行手术,手术中需要根据患者度手术的刺激反应情况酌情的添加20~30mg的异丙酚,以便于适当的维持患者在术中的麻醉深度。对照组:在患者的内2cm处置入一枚宫术安栓,等待20min之后再进行人工流产术。最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出现人流的综合症进行详细的观察。

1.3统计学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的是X2进行检验,主要是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镇痛的效果

麻醉组的患者通过静脉给药之后显效的有42例,有效的为4例,总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给药之后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11例,总的有效率为76.1%,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麻醉组开始手术之后具有3例患者的下腹部出现了轻微的腹痛,经追加了药物治疗后有所好转。

2.2生命体征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情况

麻醉组在静脉给药之后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的频率都有所降低,但是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值内。对照组因为患者的恐惧手术、紧张的情绪、疼痛的刺激或者是人流综合症的发生导致了血压、脉搏等的明显变化,使异常的下降或者增高的例数增加,这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呼吸频率的变化中仅有3例患者因过度的紧张导致呼吸的变快,经暂停手术以及深呼吸之后迅速好转。

3护理体会

3.1手术前的护理

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首先要培养患者良好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给予患者耐心、细心、真诚的关注与关怀,并且还要仔细的向患者进行手术方式方法、作用、优点、安全性、影响等的解释,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内心变化,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隐私权,做到向患者的正面回答或者是解释相关的问题,从而增强培养患者的良好心态以及为患者树立信心。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述物在体内的代谢状况,使患者了解到麻药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大脑,无痛手术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承受压力,从而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且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在手术之前护士要检查相关仪器的功能,通常使用多参数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以便于及时的发现患者咋手术过程中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在术前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示心肺功能有无出现异常,有无甚至器官急性炎症以及有无患全身性的疾病,检测患者的体温、尿HCG以及盆腔B超检查证实为早孕,无人工流产禁忌症[3]。患者在术前要禁食禁水3~6h,并且还要做好自己的清洁卫生,准备好卫生护垫。还要询问其患者有无药物的过敏史,备齐各种强求药物以及设备;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身心要放轻松,待患者的心态稳定、平静之后再给予麻药注射。通常情况下静脉针穿刺的最佳部位是两个手背上粗直的静脉,便于固定;其次,桡腕关节侧面较粗的静脉,在手术中有患者出现了无意识的动手动脚,最好是固定好手脚,避免发生静脉针漏不利于的加量,对镇痛的效果没有直接的关系。

3.2手术中的护理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的进行、完成,护士需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对患者的脸色、腹部的起伏情况,并且做好记录(意识的消失时间、麻醉时间、麻药剂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文中所使用的异丙酚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但同时还能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呼吸,在用药之后的2min,出现呼吸的抑制,尤其是循环较为明显,通产的临床表现为频率减慢、心率减缓、呼吸变浅、血压降低、胸廓的起伏幅度变小、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因此要特别的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给药之后患者的肢体乏力,下肢易滑落,应要注意扶持。当患者处于全麻的状态之下,容易发生舌根后坠从而引起喘憋、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停经7周左右就是是早孕的反应期,大部分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同时还存在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等。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发道的畅通,护士在配合医生的前提下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第7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2013年度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为观察组,而2011年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护生292名,男5名、女287名;年龄17~22岁,平均(20.6±1.3)岁。观察组:护生257名,男6名、女251名;年龄17~22岁,平均(20.4±1.5)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期间护生并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而观察组期间则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建立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临床护理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但以往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在开展该环节时并不顺利,而且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总结后发现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

(1)笔者所在医院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缺少优质与充足的教学资源,尤其表现在缺少专职教学老师。笔者所在医院带教教师往往兼具自身原有工作,在繁重工作下,并无额外时间为护生进行深刻的讲解与演示,也就无法实现个体化的针对性指导。

(2)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教学技能培训,笔者所在医院带教指导教师学历与资历存在很多不足或缺乏教学理论,或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3)护生存有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因为近几年接待的护生基本上都属于9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羽翼保护下成长,娇生惯养,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精神,脾气也比较焦躁,耐心缺乏等,甚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未能建立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与行为。笔者曾遇到很多护生迟到、早退及请假,上班时经常扎堆闲聊、玩手机,而且对带教教师也比较挑剔等,这些源自于护生的问题也会明显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此外,学校有自己的内部招生计划,招生的门槛较低则会导致学生素质下降;部分学生因为家长考虑护理专业就业率较高而选择本专业,但是学生本人却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需建立运行机制,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确定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有4个:第一,加强护生学习,扎实与巩固理论知识;第二,积极提供护生实践机会,努力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加强护生良好职业素养与专业化行为的培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奋发上进,从而找到自身的奋斗目标;第四,促使带教人员不断学习与进步,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1.2.2规范教学管理具体策略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成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比如年度临床护理教学计划制定、组织临床带教老师培训与考核、辅助临床带教老师展开教学等,具体的管理策略有以下几点:

(1)不断提升小组成员教学水平: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小组成立之后要不断对组员进行培训,比如以定期参与医院学习班、不同科室医院间学习活动等,促使组员主动学习当前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管理与教学水平,同时还能提升组员的自我管理与教学能力。

(2)重视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定期开展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课程,同时要求每位带教老师应每年接受一定课时培训,培训完毕后,对他们进行考核,以此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与业务水平。

(3)强化临床护理观察培训:以往临床护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观察,即未能将具体的案例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近几年,笔者所在医院及时将临床护理观察培训应用在教学中,以案例分析方式对护生临床护理观察能力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将基础临床护理观察概念及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讲授,并结合对内容的学习来指引护生观察具体的案例,并进一步提出自身的想法与解决策略。

(4)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督导,规范带教行为,尤其是个别带教老师缺乏耐心,讲授课程与指导操作时不够仔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就要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进行必要的考核,针对未能达标或者评价较差者予以批评,从而规范带教行为。

(5)定期征求学生意见与建议,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此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十分重要,带教老师在教的同时也要加强聆听,可采取每周一次或者每月2~3次收集学生意见与建议的方式,来对自身教学方法、质量等进行总结分析,针对不足进行改进,而优势则要继续发扬。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期间优秀带教率、护生满意率及护生平均成绩,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优秀带教率对比

对照组292名护生,最终优秀带教人数为209名,优秀带教率为71.58%;而观察组257名护生,最终优秀带教人数为232名,优秀带教率为90.27%。观察组优秀带教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257名护生,满意人数241名,满意率为93.77%;对照组292名护生,满意人数214名,满意率为73.29%。观察组护生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属于医院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护理质量对于患者康复及医院声誉都有很大影响,需加强重视。从近几年实践来看,医院护理部临床护理教学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对护士临床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医院护理部的临床护理教学属于护理教育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护生临床实习后最为主要的继续教育渠道,该阶段是他们将学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必须加强重视。本次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观察组)与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对照组)期间的护生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秀带教率与护生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处理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得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陈学琴学者为了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方法,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组织,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结果显示2011年度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时带教人数27名、培训0名,优秀带教人数10名(37.04%),而护士满意人数12名(44.44%),而实施规范管理后,2013年带教人数35名,培训35名,优秀带教人数30名(85.71%),而护士满意人数30名(85.71%),实施后优秀带教率与护士满意率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后,护士处理能力题、观察能力题、思维能力题考核成绩皆明显高于培训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8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眼内炎;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术后急性眼内炎则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方面它损害视功能,破坏眼内结构,致使手术失败,视力丧失;另一方面也使施术者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常常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早期预防、诊断、有效治疗和护理,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共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672眼,其中发生急性眼内炎6眼,发生率0.078%。经紧急治疗护理,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一眼摘除眼球,无医疗纠纷发生。现将有关护理要点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6年4月收治白内障7672眼,年龄35~81岁,平均65岁;其中2眼病人有糖尿病。发生急性眼内炎6眼,入院时视力0.1~0.1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2天发现眼部充血明显,前房絮状物,病人视力明显下降,即怀疑眼内感染可能,立即行玻璃体腔注药术。注射药物主要为万古霉素。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复达欣),局部频繁滴用抗生素及激素类眼药水抗炎(如典必殊眼药水),及散瞳药活动瞳孔(如美多丽眼药水)。经治疗护理后,4眼的眼内炎症得到控制,2眼因注射后仍见脓液明显增多而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术后炎症亦得到控制。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眼矫正视力为0.3~0.6,2眼矫正视力为0.1~0.2,2眼矫正视力为手动~0.1。

二、护理

2.1加强心理护理

眼内感染后,眼痛剧烈,视力突然下降,病人及其家属缺乏思想准备,往往情绪低落,丧失治疗信心,甚至出现对抗心理,拒绝治疗。因此,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疾病。(1)首先医护人员要冷静地给病人治疗、护理,不能过于紧张,造成病人或家属的恐惧和焦虑。(2)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及时与病人沟通,耐心倾听病人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给病人提供宣泄的机会。通过宣泄使病人摆脱恶劣的心境,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鼓励病人正确面对现实。让其明确医患目标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对抗心理和行为。(4)改善环境,减轻病人精神压力,改善病人的睡眠。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操作相对集中,避免睡眠时间进行。(5)家庭的支持很重要,要经常与家属保持联系,指导家属关心体贴病人,共同探讨病人心理变化及对策,在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

2.2用药护理

为达到广谱抗菌的目的,病人需用多种药物频繁点眼及多次结膜下注射。护士要合理安排各种眼药水的点眼时间,以使眼部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减少干扰病人的次数。护士还要掌握良好的结膜下注射技巧,在药液内加入少许1%利多卡因注射液,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前多次滴用表面麻醉剂以充分达到麻醉效果,减轻病人注射时的痛苦。全身使用抗生素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患眼变化和全身反应。

2.3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各种治疗操作前后均要洗手,并用0.5%碘伏溶液消毒双手。检查用的裂隙灯等专人专用,挂上感染标志牌,并严格消毒。病人行接触性隔离。限制陪人。病房保持整洁,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桌面等物品表面用含氯制剂擦拭消毒,以免感染扩散,导致眼内炎爆发流行。滴用的眼药水眼药膏应一眼一瓶,健眼和患眼分开使用。并嘱病人滴眼药水时向患侧倾斜,睡觉时保持患眼低位,以免患眼分泌物流入健眼导致交叉感染。

2.4玻璃体腔注药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配合

眼内感染持续时间越长,造成视网膜、视神经及角膜等不可逆的损害越大。向病人说明及早治疗和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专家们反复研究、确定的治疗方案。研究已证实,只有玻璃体腔内注射和(或)玻璃体切割加玻璃体腔内注射是有确切疗效的方法。

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时,协助医生精确抽取正确浓度的注射药物。浓度切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导致药物损害眼内结构尤其视网膜,过低则达不到足够的药效。麻醉要充分,以免注射过程中病人眼球转动。准备好无菌玻璃试管以盛放玻璃体腔抽取液送涂片检查及作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用药。注射毕,用消毒棉签轻压止血,滴抗生素眼药水眼膏后包眼。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行1~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后眼内炎控制不良或继续加重者,应尽快行玻璃体切割加玻璃体腔内注射术。本组6眼眼内炎即有2眼因注射后仍见脓液明显增多而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护士应完善术前准备,认真冲洗结膜囊;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使用有效抗生素,继续做好用药护理和消毒隔离措施。

三、讨论

3.1认真做好治疗的每一环节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经过近1个世纪的研究和实践,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已降至0.09%。我院发生率为0.078%,这可能与我院无菌制度规范、无菌操作严格把关有关。我院的新进医护人员、研究生等均要通过无菌操作考核才能上岗。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极具破坏性,一旦感染,极难控制,造成视力丧失,甚至整个眼球破坏。故应将预防置于首要位置,以防止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由于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故应认真做好手术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工作,才能使术后眼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术前制定严格的手术适应证范围,治疗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的合并症;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并认真冲洗结膜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所有器械包括超声乳化手柄均用高温高压灭菌消毒、使用眼科专用手术薄膜减少细菌污染机会;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注意眼部观察及护理,这些都是预防眼内炎发生所必需和必要的。

3.2积极防治感染的易发因素

对于年老或伴有全身性疾病者应引起注意。在本组6例眼内炎病人中,仅1例病人为35岁,其余为70~81岁的高龄老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乘虚而入的机会增加。而此35岁病人术后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擅自离院回家,术后1天发现视力下降也未回院检查,第3天回院时检查发现眼部充血明显,脓液充满前房,立即行玻璃体切割加玻璃体腔注药术。另外,全身健康状况欠佳者也应注意预防感染发生。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后,不论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其眼内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本组6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中有2例为糖尿病,虽然其血糖水平控制尚可,但其抗感染能力仍低于正常无全身疾患者,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几率较高。故对于伴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尤其要注意预防眼内炎的发生。

3.3经常巡视

术后护士要经常巡视,尤其术后24~48h为急性细菌性眼内炎好发时间段。本组6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均在此时间段内发生,符合文献报道。故此时间段内护士应多观察病人有无突然视力下降、眼部剧痛、分泌物增多等眼部感染早期表现,重视病人主诉。但也有些病例感染早期病人并无眼痛等主诉,本组6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中有2例病人无任何主诉,医生给其行裂隙灯检查时发现前房内有少量絮状物、细胞(++~+++),考虑眼内感染,行前房抽取物涂片确定有细菌感染,诊断为急性眼内炎。故早期观察还应重视客观检查,尤其裂隙灯检查。

3.4加强心理护理

眼内炎一旦发生,病人视力骤然间下降,病人从恢复视力能看见东西的喜悦的高峰跌到再次失明甚至有可能摘除眼球的悲伤的谷底,情绪波动非常大,可能出现恐惧、焦虑、悲哀、怀疑、否定等心理变化,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拒绝治疗、怀疑医护人员等。此时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及时、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安抚病人的焦躁情绪,鼓励病人正确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并密切配合治疗。另外,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属的支持更为重要。护士要经常与家属沟通,改变家属的紧张情绪,通过影响家属而达到影响病人的最终目的。

3.5必要时及早采取玻璃体腔注药术或切除联合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应及早行玻璃体腔注药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以及时控制炎症和减轻炎症对眼部的损害,恢复患者的有用视力。本组6眼术后急性眼内炎病人,4眼经过玻璃体腔注药术后眼内炎症得到控制,2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后炎症亦得到控制。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眼矫正视力为0.3~0.5,2眼矫正视力为0.1~0.2,2眼矫正视力为手动~0.1,无摘除眼球情况发生,病人对炎症控制效果及视力恢复情况均较为满意。

总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快速、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使病人视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洪炜。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45-159。

2李文生。眼内炎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4:243-245。

3周正申。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24:371-374。

第9篇:护理临床论文范文

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2]。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3]。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