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第1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一、在过程中反思,引导数学知识的梳理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难以理解的还是熟练掌握的事实、概念、原理和理论,学习者都能够对其产生一个整合的、符合常识的表征或者解释系统。因此,数学课堂上,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时,要引导学生回望探究过程。归纳知识规律、梳理数学知识。

1、知识获取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事实上,由于新知的未知特性,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面对波折时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回望和反思,随时调整修正自己的探究行为,从而保证探究的纵深进程。

2、问题解决过程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都非常关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了吗?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必然是具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主体反思”。那么缺乏“主体反思”的学习活动,是难以纳入“学会学习”的实质性范畴。于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应该结合教学过程的行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反思,要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

二、在错误中反思,进行数学知识的追因

学生做错题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粗心大意看错题目的,有笔误写错数字或符号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的,有考虑不周全而出错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

三、在方法中反思,增进数学知识的优化

数学理解之所以能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关键靠学生主体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抽象,反思和抽象是不断提高数学理解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给学生主动权,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和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学生在选择方法的时候,就会反思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化小数的方法在这道题时显然是行不通了,学生在反思中比较、择优,真正领悟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这种方法的通用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在习惯中反思,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

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要有意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交流和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

解完一道题后,我们应要求学生对解题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如比较和的大小,可利用“一半>小半”进行比较。这种估值检验是求得近似结果的心算检验,在计算的复查或进行粗略的检验时,估算有时能从反面来判断结果的正误,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此外,还有代入检验、逆向检验、多解检验、等检验方法。教给学生检验方法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运用方法,自觉复查检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在学生初步具有了反思检验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不仅在做错题目时要进行反思,有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学生解题时初时无从下手,忽而豁然开朗,这时,要反思总结一下,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在经验中反思,增加数学知识的积累

这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例题如下:

22.58-(6.12+4.03)+ 8.37

=22.58-10.15+8.37

=12.43+8.37

=20.8

计算方法的探究告一段落后,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根据经验,你觉得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不想,这个问题犹如一粒石子,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了千万层浪:

生1:我觉得计算中可能会将“+8.37”漏抄,使计算变得不完整。

生2:我觉得可能会将“22.58-10.15”错算成“12.53”。

生3:我觉得可能会将“22.58-10.15”错算成“11.43”。

生4:我觉得可能会将“12.43+8.37”错算成“4.06”。

生5:我觉得可能会将“12.43+8.37”的结果写成“20.80”。……

第2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一、新课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新理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在"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

二、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

新理念: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首先,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数学课程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家的史料,教师要有意识去挖掘和充实,并渗透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其次,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口耳授受关系教学模式,克服那种怕学生犯错误而在教学中把实践步骤分得过细,以纳入教案轨道,剥夺学生探索乐趣和尝试失败的作法。适时、适度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易"犯错"的手脑并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发现新知。当然,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的机械模仿操作,而应强调学生要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

第三,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到处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与形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时,不要囿于课堂,而应让学生到大自然、社会里去,接触大自然的美丽景观和社会的各行各业。千方百计地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开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手脑活动的频率。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和魅力,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新课改:提出多元评价建议,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

新理念: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新课改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观念、功能和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对教师教学的"双促进"导向功能的作用,依据新标准的评价建议,讲究评价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总之,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使数学教育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新课改:适当安排开放性的问题,提倡和鼓励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新理念:突破知识界限,加强课程综合性的开放教学。

第3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课堂作文网精心整理了《XX年5月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本学期继续担任四(3)、四(4)班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案例,借阅了四至六年级的《名师导学》,购买了《小学教学案例》、《创新学习策略》、《口算能力测试》等大量的书籍。我经常在中午、晚上阅读这些备课资料,将学习心得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我想方设法借到了《特级教师谈教学》,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还收看中央电视教育台的节目,密切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动态,认真学习播放的教学课例。我还观看了所有的第七册教学录像带,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行设数学小行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行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坚持每天练三五分钟的听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如口算接力,作业展览,每日一题,红花评比等,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管理计算机信息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如口算能力、笔算能力等都及时输入电脑,并运用电脑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两班的每期期末测试成绩也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在表上还可看出,一些学困生学习有明显进步,如四(3)班本期新转入的学生王洁,入学时摸底测试仅32分,本期五个单元测试分别为78、46、62、91、88,说明学习有较大进步。我还在电脑上针对班级数学学习薄弱环节精心设计了一套计算练习题、知识点精选、应用训练题等练习,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数据分析,本学期两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除抓紧日常教学之外,我积极的投入到学校的教改科研课题之中,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配合课题主管收集实验数据,不断总结实验方法,执笔撰写了多篇实验总结。认真在自己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实验,并积极上好实验研究课,认真研制教学软件,并亲自进行修改,上的《认识一位小数》获得听课老师的好评。积极撰写实验案例和论文,撰写的《让学生走出思维的定式》等4篇论文获全区二、三等奖。

第4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成功 赏识教育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12-01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古往今来很多名人的确经历了若干次的失败后成功了,譬如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可回首历史的长河,这样的人物也是屈指可数的。布鲁纳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倍加努力,取得更大成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更认同“成功乃成功之母”这个道理,所以也认为赏识教育会让教育更精彩。

数学课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有效的评价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数学课的课改离不开评价的改变,而多元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当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结果,且为了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等这些目的时,才是真正有效的评价。所以评价时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评价中还要侧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方面的评价。

1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可依据“经历、体验、探索”几个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譬如在批改课前预习《学案》时宜采用定性的方法,可把学生的作业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第,其中作业态度端正、正确性也高的尖子学生得A等,作业态度端正、基础题做得好的中等生也是A等,作业态度端正、只要书上现成的概念做得好的薄弱学生也是A等;作业态度尚端正、正确性不高的学生得B等;作业态度不端正的连书上概念都填写错误的的得C等;作业未做的是D等;这样的操作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肯定,也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则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率、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书写整洁性等方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错题集订正方面也宜采用定性的评价方式,侧重看学生订正的态度。态度端正了,过程就能做好,效果自然好起来了。《随堂检测》中则用定量的方法,采用百分制。

2 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要依据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也要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中要重点关注: 学生是否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能否思考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否进行尝试,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能否猜测问题的结果,并对猜测的结果给予验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预设有所不同时,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要注意有针对性地用描述性的评价,具体到哪个方面作评价,不可用一句话“你很好”、“你很棒”来笼统地评价。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时,会刺激学生的神经,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心动了就能行动了,效果不言而喻了。

3 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和发生的变化,可采取主要形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4 注重对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可建立课堂观察表,可以就课堂参与、提出或回答问题、合作与交流、课堂练习、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与解题等方面跟踪记载,记录时,可以用分数表示,结果用优、良、一般等定性的方法更好。

课标上的小学学段的目标是该小学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确定阶段性目标,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初学时不要一味地拓展,让学生失去自信,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在实施评价时,还有必要对部分学生采取 “延迟评价”的方式,譬如对于周过关第一次没过关的学生不打分,也可把“√”打得大点,把“×”打得小些,发给学生再订正后,如果过关了,都算合格。通过给学生再次提供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5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管理,健全教研网络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工作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制定最佳的管理方案,进行科学的管理。我校数学教学,教研的管理层次是:主管教学领导计划实施,教导处分管布置,教研大组研究安排,各备课组讨论落实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数学科各项教学教研制度,是切实提高数学教研、教改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健全教学研究活动制度

每学期根据校务工作计划提出的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教改质量的要求及措施。切实安排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三级练兵"和"三个一"教学活动等教学研究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1.坚持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根据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业务学习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靠紧教改专题、联系教改实际,针对性强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有关数学教研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形式以集中和分组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教研制度

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按学校编定时间进行,坚持做到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的要求是:

(1)深入钻研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力求掌握各年级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掌握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每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3)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科任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做到教学程序层次分明,教法选择要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真正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4)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教案,精心设计板书和练习作业。

(5)数学大组长负责大组教研活动,副大组长负责部级教研活动,备课组负责级组教研活动。

3.坚持"三级练兵"和"三个一"教学活动制度

每学期根据教学工作意见提出的教学要求,围绕教改的专题,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开展"三级练兵"和"三个一"教学研究活动。数学教研大组长负责校性研究课,副大组长负责部级研究课,备课组长负责级组研究课,及时组织好开课、听课、评课活动。要努力改进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精讲精练,培养创新精神。

(二)建立健全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检查师生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具体要求是:1.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要围绕教学目的利于加强数学双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2.作业分量适中和难度适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减轻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教师应与教学同步,力求作业及时布置,及时收缴,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反馈。4.作业的题型要多样,训练要严格,书写要规范。

(三)加强领导,落实管理,提高教研、教改质量

学校校长,主管数学教学的行政,经常深入教研组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指导教研组开展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了解教学情况,定期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备课,批改作业,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及教学总结,做好情况反馈,使教和学协同同步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根据实际,讲求实效,开展专题实验

xxx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是xx一所名牌学校,现有师生x千x百多人。早在九十年代初,学校曾在省特级教师xxx老师带领下,进行小学数学整体化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教育设备更新,尤其是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讲话的发表,更是坚定我校进行小学数学专题实验的决心,这也是学校初步完?quot;硬件"建设,面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把注意力转向"软件"方面的必然。就是要使数学教学改革在"减负"号角吹响下,实现最终的"提质"。因此,学校根据实际,选准实验方向,切实有效地开展专题实验。

(一)选准数学专题实验方向,确定实验内容

我校在1994年就率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1997年5月确定申报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子课题《小学学习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xxx校长任子课题组组长,并获批准立项,同年九月就开展实验。其中,实验组成员中就有3名是高、中、低部的数学教师,分别针对《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良好习惯》和《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等三个专题进行实验。

(二)在教学中实验,以实验促教改

在知识经济及创新教育的呼唤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小学数学专题实验,就是要把就范式的教育改变为创新式的教育,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要有独到的见解,要有创新意识。学校以课题组三位数学骨干为点,以点带面,在全校数学教师中掀起搞数学专题实验的热潮。

"学会学习"专题实验是在正常教学秩序下实施研究,在教学中实验,以实验促教改。我们在三年多的实验中,通过设计《昌黎路小学学情调查表》进行学情调查、举办家长、学生学习心理咨询活动、开展"教学探索交流活动日"活动等一系列的实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做到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情调查中,有85%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探索知识,充实自己",也有10%左右的学生是"为了升学或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夸奖"。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兴趣都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而这种学习的需要又取决于数学自身的特点,这需要有激励、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并借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李传茂主任在数学活动课设计中,运用学法指导,在《机智的葫芦兄弟》中,把教材要求的年、月、日教学,通过"生日礼物"、"智斗蛇精"、"快乐大本营"三个环节开展活动,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借助动画片《葫芦兄弟》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动口算、动口说、动脑想,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意志,体会学会学习的快乐,以趣导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习能力

实验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单纯知识训练为突出思维训练,灵活多变,确定"自学基础为起点,培养能力为重点,指导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构建知识结构的三个阶段:①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突破口,围绕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尝试指导学生看书学习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②课堂引进"看、摆、讲、练、评"五种学习活动,提出"一法为主、多变交叉配合"的观点,促进课堂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配合。③课堂教学整体化,改变过去"题海训练"倾向,使学生明算理、懂方法、精训练、减轻过重负担,发展学生智力。xxx主任在《对培养小学生会学数学的探索》中总结出"三鼓励三培养"的教法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能力。

3.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我校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有较大型的、现代化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刻录装置、卫星地面接收站、语音室和多媒体电教平台,后来又启用了阶梯式多媒体综合电化教室。是省百所电教实验学校之一,这需要高效地将已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改革之中,运用学校的"语文电教模式"的实验成果,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适时、适量地运用电教手段与学生的知、椤⒁狻⑿型骋缓托常岣呓萄ЧH缥庋┙嗬鲜υ诮萄?quot;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红珠子比绿珠子多4颗"的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求较大数用加法计算"的方法,达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飞跃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学数学专题实验,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quot;及时雨",在实验中,不仅教师向"科研型"转变,学生也从中受益菲浅。学校在实验中尝到了开展专题实验的甜头,现在已经申报省级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方式研究》,已获沿海版教材编委会批准立项,现正展开实验。相信昌黎路小学科研兴教的路越走越宽敞。

三、更新观念,师生互动,提高素质水平

我校的教学、教研、科研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92年"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实验到"从应试教育转轨素质教育"再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充当着"排头兵"和"领头雁",学校的数学教研组被湘桥区教育局评?quot;先进教研组",李传茂、周坚两位老师还被评为湘桥区数学科带头人。

当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小学课堂改革进入了重要时期。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至高无上的权威,充当知识的"施舍者",而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数学,因此变传统的"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课堂上,我们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变"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传授知识为目标,在引导学生探索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唯一践能力;课?quot;学会学习"的研究,更使老师们告别了"只注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不重视得出结论的方法及过程"这种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深深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由于老教材已经滞后于新大纲的要求,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于教师观念更新,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数学,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取得了教学的大面积丰收,每学年参加区的统考,全校各级数学平均成绩都名列区的前茅,面对整体数学素质的提高,我们付出了努力做出了成绩,对于数学特长生的培养更具有经验,92年以来,我校参加数学奥林匹克赛获全国数学会一等奖3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11人。参加"育苗杯"数学通讯赛获省奖的共51人;参加"华庚杯"数学竞赛获二等奖8人,三等奖4人。教师中具有培养学生参加各级数学竞赛能力的有10人,其中获国家二级教练员称号的有2人,被省数学会评为优秀辅导员1人。

青年教师参加数学教学观摩赛获区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市二、三等奖3人;参加沿海版数学教学设计赛获市二等奖1人,获省二、三等奖的4人。教师们在不断地实验、科研过程中,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并积极撰写论文,其中获得xx区数学论文一、二、三等奖的有9篇,市级奖的2篇,省级奖的2篇,获全国"学会学习"研究课题成果奖的论文10篇,其中xxx老师的论文《善于运用比较》刊登在《小学数学教学》,xxx老师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学习的培养途径》被选入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一书。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虽然老师们都认识到观念要更新,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驾轻就熟,教学方法没有多大的创新;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对学生还存在着不放心、不信任,存在着把知识嚼碎后塞给学生;

第6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计算机的发展导致对数学和数学活动包括什么的看法有所改变,比如更加突出了数学中的实验方面,把探索和发现看作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探索和发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保持和理解数学知识,更加自信;有助于教学生思维;可以提供对数学的最大美感;是使学生看到数学如此有用的最好途径;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学的威力。计算机这个现代化手段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辅助数学的探索与发现,比如用多媒体的图象使对象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结果:通过几何画板的测量计算功能,运用动画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都交于一点,且三条中线的交点到一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通过画出一次函数图象,变化参数的取值来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等数学知识,这样可望保证为学生提供准备,去获得技能,经验,去观察、探索,形成顿悟和直觉,作出观测,验证假说,建立实验,控制变量、模拟等等,当我们强调上述活动的时候,需要保证诸如证明,一般化和抽象化等等传统活动不被忽视或取消,我们需要在“实验的”和正规的数学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如果我们这样来围绕和加强数学的“过程”,而不是只注意数学活动的结果,那么当然有必要去选择那些能鼓励和促进实验方法的数学课题和领域。

还必须强调两个要点:绝大多数学生不可能成为数学家,他们许多人可能学实验科学:数学中的实验与物理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实验有所不同,数学中有“证明”这个有益的成分,数学还不是实验科学,必须看到思维训练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区别。

第二,多媒体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提出了学生、知识、多媒体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要认真考虑。

1、学生的数学活动

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数学,那么他们能学得更好,而且能发展自主的行为模式,增强数学思维能力,把学生从被动中引出来去主动地思考数学是不容易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利而新鲜的经验,以激发这种行为。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会写程序。当然,写程序不是使用多媒体的唯一途径。他们还能用多媒体探索和发现,用多媒体提供的机会可以激励学生去实践发现过程。要强调需要把探索和发现看基本的数学活动,传统数学教学只是数学事实的传授与接受,有了多媒体可以快速处理事例,可以容易地找到猜想和概括的模式,也容易探究反例,或者由机器辅助证明。此外,多媒体可以帮助扩大学生数学活动的广度和加深深度或者自制软件或者使用现成软件,二者都有很大价值。

2、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教师的辅助工具,一块电子墨板,这种使用方法不会打破传统的课堂形式;另一种是允许和希望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样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必然导致方法的变革,教师不再能控制一切;他们的作用不再限于讲解、布置作业和评分而必须扩充,这种变革会在大多数学课堂中产生革命,要求教师不仅要获得新知识、技能和使用硬件和软件的信心,而且还应当根本改变他们现在的目的和重点并且减少控制程度。

第三,多媒体在课堂上的使用

1、绘制图象。计算机在教学上的许多应用都是利用它的图象显示功能。这个功能正是计算机胜于其它手段之处,现在它能描绘静态和动态的图象。

2、自我评价和个别化训练,计算机能作为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管理自己的工具,学生可以利用问题库,并可立刻得到评分,多媒体辅助学习可以帮助个别化训练。

3、评价和计分。用计算机测试学生。可以随机产生测验项目,能节省测验时间,可以随时中断或继续测验,能够立刻总结和分析、发现教学粘的不足;计算机辅助计分也有很大潜力。

4、纠正学生错误,学生可以用计算机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自己去纠正错误往往变成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数学与计算机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不仅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数学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尝试错误的成分减少,数学思维的目的性增强,数学推理的逻辑基础更加稳固,数学思考更具有程序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数学思维而成功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下面我通过自己七年来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

一、探求创新,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站在世纪之交,展望世界,国际竞争,表面上看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力,这就为现代的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

课例一: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的讲解过程中,不是直接证明定理,而是结合《几何画板》中的角的度量的功能:

1.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折叠使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如图1)得到一个平角,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的结论或剪开再拼到一起构成一个平角(如图2)得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

图1

图2

2.再让学生用电脑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每一个角的大小,求出三个角的和,验结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3.然后利用拼图的启示作辅助线进行证明。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其次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并使每位同学都富有成就感。

课例二:在《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动画教学:用(电脑显示)几何画板制作:

1.作一个角∠ABC。

2.在边BA上取一点D,在边BC上取一点E。

3.分别以BD、BE、DE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如下图)。

转贴于 4.测量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并计算以DB、BE为边的两正方形面积和。

5.动画演示当∠ABC=90度时,无论三角形的边长如何变化,发现总有结论: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而当∠ABC≠90度时它们不相等,于是总结结论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这样教学把定理的得出这一难点,通过教师设计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形成自己的结论。从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课例一: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多媒体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例二:在《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上网浏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网上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人们称它为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在欧洲,人们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通过二十世纪对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书进行的研究,人们发现早在毕达哥拉斯以前一千多年,古代巴比伦人就已经知道这个定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例一: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的图象与原来的图象的关系说清楚,进而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而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让图象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

课例二: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若靠学生动手画二次函数的图象,至少需画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抛物线,且很难总结出一般规律,在教学中我利用几何画板的强大计算功能和逻辑作图功能把静态的抛物线,变为可以随意改变系数a、b、c的动态图形,通过变化a、b、c的不同取值,让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二次函数图象的一般性质: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当0时,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当c=0时,抛物线过坐标原点;当c

但在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却又易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向一个误区,认为社会和学生都对多媒体的使用寄予很大的期望,不使用就会被人认为是守旧,在社会没有很好了解多媒体的威力局限性之前,把多媒体有效地用到教育上是困难的,以防变人灌为机灌。对多媒体的威力和局限性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要在教育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必须使软件承包的教育目标和质量与硬件的技术条件匹配;课程不应长期不变。多媒体用于教育有关的问题,并非全部都可预料,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才能回答,要研究多媒体用于教育的可能性、局限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因为在学习中使用过度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和推单一化;软件开发的标准可能导致平庸和照章办事;过分使用多媒体可能使师生间的交流断绝;使用多媒体的单调工作可能对学生总的智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他们的直觉思维、创造性、理解能力等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者;教材等学习资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建构数学意义的对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媒体是师生用来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习材料,锻炼数学思维、进行合作交流的认知工具。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景时,要充分注意贯彻“必要性”、“平衡性”、“广泛性”、“实践性”、“实用性”等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既使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落实(这里必须有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运算、推理、作图等的实践),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高水平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本质的活动。

参考网址:

1.k12.com.cn/teacher/union/personal/per_zj.php3?uid=gabdwss

2.31390.com/my/index_studio.jsp?ub_id=5397

3.download.k12.com.cn/index.php?TYPESAND=3&find=%20(AUTHOR%20like%20'%邢春林%')%20&ExIndex=0&grade=&limit=10&ViewType=无&page=1

参考文献:

1、几何画板实验通讯第3期:桑清明《数学是什么……兼谈几何画板》

第7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小结归纳 策略探究

课堂小结能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据此改进教学;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们一般都重视新课的引入,导语的设计,而往往忽视课末小结。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我谈一谈做法。

一、 高中数学课堂小结在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高中数学教学“知识和能力部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在“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的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得出数学结论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部分”也提出学生应掌握对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的方法。也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小结的能力。 “小结 ”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好数学的一条捷径,也是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奠基的良方。它是整节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是对教学总体思路最集中、明确、深刻的综述,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总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高中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小结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巧妙新课导入,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成功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把学生引到将要探究学习的新课上来。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紧扣教学的中心,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力求做到简明、实用、巧妙、生动,力求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明确目标,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这样让学生在进行课后总结的时候才能够达到心中有数,知道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在何处,才能够重点回顾。

(二)提出问题,猜想设计

本环节既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启发引导,设计方案。本环节是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在课后进行思考,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形成知识小结的内在动力。而猜想等的设计,则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论验证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全面总结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

(三)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在学生设计检验与自己假设有关的观察、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一定要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亲历探究。实验探究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要合理分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内学生合理分工合作,然后根据学案和教师提示的过程、方法和步骤,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或表格,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结果,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四)交流展示,归纳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有关的探究中收集并整理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去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讨论、合作实验、合作探究,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各组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创新精神和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应用训练,总结反思

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训练题。引导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结论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这一环节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总结反思是全班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也可师生一齐总结。

(六)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引导

课堂小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归纳式、提问式、图表式、悬疑引申式。

1.为强化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可采用归纳式课堂小结。简要故事型小结就是教师要根据板书把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设计成一个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等要素在内简要历史故事。教师举例后,要求学生予以模仿练习,最终学生要自己学会讲述同一类的“故事”。通过这种故事型小结,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新学的知识,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而且也使得学生更加准确、清晰、系统地掌握所学到的新知识。

2.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数学的热情,可采用悬疑式,换句话就是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所谓探究型小结就是课堂小结教学一定要照顾到各个知识之间的前后连接。前后连接就是要把以前学到的老知识与刚新学到的知识相连接。所以,在小结最后要为下一新课埋下伏笔,为以后讲授的新知识内容提前创造教学氛围和意境。

第8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实验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学生先“扶着走”,然后充分放手,让他们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主要成果:数学实践活动公开课展示,数学实践活动的总结、推广撰写研究报告、心得、论文。学生成果: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色: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亲身去实践,使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课题学习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提出: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遨游。

一、数学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了数学知识、结论的传递和接受,忽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异化为被动接受和单纯记忆数学结论被动操作和封闭训练数学技能。为了落实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的不良效果,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学习活动要融合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营造丰富多样的数学情境的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学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的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要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而我们长期的教学脱离实践。学会数学知识的意义不仅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的,而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社会实践活动课为数学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为学生之间的交往、协作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会听到、看到真实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利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应用价值

“为什么学习数学?学习数学有什么应用价值?”许多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数学的影子,尤其是农村学生更是如此,由此可见,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的,对他们来说,学习数学是为了解题,为了考取高分,他们没有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学到真正的数学,因此,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也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三、数学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

(一)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指导学生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二)通过对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三)通过课题研究,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开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新天地。

(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和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原则

利用观察法、测验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对学生先“扶着走”,然后充分放手,让他们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原则:

1、数学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实践之中

2、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3、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五、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三点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1、数学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学生在学习了轴对称后,设计“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数学实践活动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

我们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意志等个性品质特征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作业的优或差等),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近年来,我校进行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改革,在数学课上,要求指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知识,教师起点拨、指导作用,改变了以教师位主导的课堂,让学生来主宰,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大胆进行课堂展示,小组评价到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 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 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2)、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初中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同类项”,让学生操作学具,在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同类项的概念;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游戏对双方公平”一课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抛硬币、骰子)——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

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红灯与绿灯”一课,这是一个与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相结合的课题学习,让学生从真实数据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尝试着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锻炼用数据、图表等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例如:针对学生“零花钱过多,乱花零花钱”的现象,可设计“手中的零花钱”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调查零花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针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设计:“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

3、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养成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

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国外一些专家提出“用数学于现实世界”的口号,对实用性的知识十分重视,力求学不在多,而在有用。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形态,掌握实践中常用的一些数学知识与方法,会用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初步具备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为学生开设了“生活数学”系列活动,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往往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我总是配合教学进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参与,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还可开展如“购物”、“租车”等生活数学活动。这样,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为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

六、开展数学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课题学习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2、 开展课题学习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课题学习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将失去其价值。

4、课题学习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课题学习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虽是一个新课题,但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

七、实施效果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能力。在课题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独立性增强,自学能力提高了;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每个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状态中,堂堂课有收获,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人人进步,人人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

2、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上,通过学生间的合作,积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与人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优秀品质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课上,问题由学生提出,结论由学生归纳,方法由学生探索,结果由学生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大都具有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了、方法灵活了、有深度了。

第9篇: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移动学习;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3-0094-03

中职学校的数学历来是中职教学的“重灾区”,绝大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掌握的数学技能有限,不但学习数学效率低下,而且对数学毫无学习热情。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照顾基础差的学困生,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基础相对较好的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顾此失彼,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时代已经到来,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教师制作“微课”视频,通过5到10分钟的讲解,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获得课外指导,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反复观看,直至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微课打破了中职数学教学的僵局,不同类型的数学“微课”不断涌现,给中职数学教学不断带来新的突破,成了激荡中职数学的“活水”。

超市型“微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课堂练习,以达到不同程度的思维训练,实现分层教学。但这也带来一个弊端,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所以在同一个课堂中,当学困生还在苦苦思考简单问题的时候,学优生早已得出了答案;当学困生对稍难问题无从下手时,学优生已在奋笔疾书。长此以往,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严重受损,学优生又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长期“吃不饱”,学习积极性受挫。而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因为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教师只需制作各知识要点和不同题型的教学视频,打造要点齐全、题型全面的教学超市,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根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去选择相应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这样分层教学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从而避免课堂上的“被分层”,既能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保持其学习积极性。一方面有利于学习程度低而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得到及时充分的指导而快速进步,另一方面,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外得到额外的思维提高训练,使他们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答疑解惑型微课,私人订制,实现因材施教

在中职学校,学生接受和处理有用的知识信息的能力普遍较差,他们需要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讲解,才能有所启发和理解,相对于上大课,他们可能更需要量身定制的教学辅导。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名教师要承担八九十位学生的教学指导,由于精力及时间有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很难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教学指导,这也是导致学困生很难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一。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困惑和疑难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一个个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制成一个个针对性强、适合所教学生学习能力的微课并上传到网上,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用智能手机随时点击学习。通过“微课”,学生可通过重复听讲,既可以释疑解惑,也可以自行查漏补缺,而教师实现了从繁重的重复讲解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为学生量身打造精品“微课”,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通过私人订制答疑解惑式的“微课”,不但学生的学习困惑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而且,也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信任感,帮助学困生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闯关式“微课”,体验乐趣,唤醒学习内驱力

中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远比得到的乐趣多,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严重,同时,由于中职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鲜有主动攻克难题的愿望。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时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用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攻克难题的强烈愿望,那么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胜利者。”现在的学生大都喜欢打电子游戏,其让人迷恋的原因就是因为游戏中的闯关升级可给人带来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利用人类好胜的本能,通过软件编写可将一系列“微课”学习设置成游戏闯关模式,每学完一课都有相应的闯关题,学习难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依次闯关,每闯一关都有相应的积分用于升级。这样学知识、破难题就像打Boss,能极大激发学生挑战难题的勇气,并促使他们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之间日常的游戏交流就会多了数学学习的内容,全班上下都会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氛围。而且,教师一般会制定与闯关微课相应的奖励措施,定期在班级公布一批闯关先进的学生名单,给予他们一定形式的表扬和奖励。不同于电子游戏只能带来虚拟世界的满足感,闯关型微课能带给学生真实的成功体验和实实在在的学习乐趣。

另外,学生在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学习,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努力得不到回报,因此灰心。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衡量阶段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对于日常学习成果一般没有什么检验方法。但是,在闯关型微课学习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每闯一关就意味着自己的学习进了一步,在学习中能时时体验成功,这不但能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享受成功的乐趣,还能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预习型微课,引导学生的实现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还能自己自主地学习、成长。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会专门就学生在怎样预习上进行指导,细心点的老师最多给出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做题。但是,中职学生由于数学成绩差,学习积极性弱,所以一般不会主动预习,即使有预习提纲,大家也由于学习能力不高,对新知识感到无从下手。所以要想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开展有效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做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在预习型微课的题材选择上,教师可选择数学概念或定理,通过语言讲解、画线示范、列举、图示等方法,在微课中示范从哪些角度去理解数学概念或数学定理,用什么样的方法、技巧抓住概念或定理的本质,怎样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等等。由于微课是图文并茂并配有教师有针对性解说的视频,这样的教学呈现不但直观,学生还可以边看边在书本上模拟操作,而且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学生又可反复观摩学习,这就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光听不练假把式”的缺点。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预习型微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技巧,厘清预习的范围和方向,实现有效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学相长

实践显示,微课教学,不只是学生受益,教师本身也获益匪浅。微课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教在课堂教学时是看不到自己整体的上课风貌的,因此很难全面地审视自己,所以有时教学用语唆重复、启发引导方式有误、上课节奏拖沓却不自知。但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一个整体构思清晰的教学设计,精炼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表述清楚无重复,结构紧凑。所以,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

(2)提高一线教师的科研能力。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经历了“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的过程,就是解决其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的过程。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3)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微课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固化经验、传播方法。

(4)激发教师精品意识,激活教学内驱力。在中职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数学教师很难出教学成绩,时间一久,教师便丧失了教学激情,很多教师都是得过且过,教学模式一成不变。但由于微课是放在网(至少是校园内部网)上共享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会进行比较与评价。在微课库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为使自己的微课更受学生欢迎,得到更多的点击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势必要求自己把微课做好做精。而微课又可以让教师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用批判的眼光发现不足,激发思考与创作,更激发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重燃教学激情。在这种强大内驱力的驱动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将得到巨大的提高和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