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想我的题目,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我老爸经常说:“我让你学美术并不是让你成为画家或艺术家,而是培养你的耐心。”我的耐心往往是少得可怜,因为我太过于烦躁。学学总是好的也是我爸教育我的口头禅之一了。
于是我磨了几年便去上了一个美术班。但是开始我依然是那么毛躁,毛手毛脚。我老爸每次都跟我讲大道理,但是他很啰嗦,反反复复地讲,一开始我很反感,但是等我六年级时,老爸和我促膝长谈了一常老爸告诉我,他会这样反反复复地讲不是因为他愿意,是因为他希望我不要像他年轻的时候那样没有耐心。没有耐心使他在职场上吃了很多的亏,突然我觉得老爸苍老了好多,老爸他已经不再年轻了。老爸说,学会有耐心并不是一件坏事,有耐心你会不骄不躁。只有你有耐心了,你才会有出息。如果你没有耐心,无论你怎么满腹经纶你都是一个废材。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既不是满腹经纶也没有耐心。我决定好好的去学习美术,不让我爸失望。
假如你没有耐心,试想一下,那该有多恐怖。没有耐心你会做不成一件事,你会烦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何必弄得自己不开心呢 而且没有人会安慰你,因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自寻烦恼,怪不得任何人。所以有耐心是一件好事。再说了,如果你没有耐心,你如何持之以恒,没有耐心,什么持之以恒都是空话,所以学会有耐心会让你受益无穷。
美术的好处并不止这一点。假如你想表达一下你的心情的话,你可以画一幅画来自娱自乐一下,亮丽的画作挂在墙上,你不会感觉生活充满了动力嘛 并且你郁闷时可以画一幅作品来消散你的郁闷呀。
美术中,线条要连贯,这是我们的美术老师教我的。线条要连贯,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连贯,不能半途而废。还有美术非常注重细节,你的精致度会让你的画作更高一筹。细节,就是微小的情节,无论它多微小你都要能考虑的到,为别人想得周到一点,心比别人细一点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间,如果你心细一点,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递上一杯热茶,这需要心细。假若在考试中,你如果马大哈,不细心检查,那完了,勉勉强强的80分试卷发下来,我相信你一定会悔不当初,那么细心一点不就可以避免问题了吗
你在绘画的同时,其实也在梳理着自己的内心,并且把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上,甚至你还可以让看的人不知道是谁画的。在没事的时候,拿起画笔,随意画两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能打发无聊的时间,也能得到一种异样的满足。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你总有失望、发脾气、恼火、郁闷、悲伤的时候,你可以用画来宣泄感情,把你自身的感情宣泄在画纸上,会不会比大声吼叫、砸东西好得多呢 而且你画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表达了一份感情,更是一种艺术,你拿过去的画跟现在比,无论是超越了还是改变了,它都是你那一瞬间的思维,包含着你的心血。一幅画,是需要自己尽心去画,努力去画,无论你画的好看与否,你都尽力了。你不必感到脸红和羞愧。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角度,也许他觉得你的画难看,但是没准另一人会觉得你的画有创意。所以,画画不需要达到人人说好的境界,只要自己满意,别人怎么说和你完全没关系。
看着五颜六色、十分艳丽的色彩涂绘在画纸上,看到绚丽、璀璨的画作,你会不会感到惊艳 那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看到如此绚烂多彩的画面你会从内心中发出感慨,赞叹这画面是如何的美好。你会发现自己所理解的境界会更高层次一些。你将会被一种唯美的艺术氛围包围,你会慢慢发现自己能沉得住气了。学会稳重,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不那么坎坷。
当你领悟到其中的乐趣时,你会发现你变得宁静,能多宽容别人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拥有它你会快乐很多,不必苦苦的钻牛角尖。心思比别人细腻一些,耐心比别人多一些,业余生活比别人丰富一些,内心比别人宁静一些,这些会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虽然称不上一帆风顺,可它们会让你少走很多荆棘路,让你大多时候在平坦的大道上倘佯。你会享受绘画的乐趣,你会发现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你可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纷争。因为你知道虽然天空不会总是晴朗的,但是最起码你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专属天地,你会感觉到满足和喜悦。
我之所以榷美术影响人的一生》这个题目是因为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人生旅途会因为你学习绘画而变得平坦许多,所以学一学美术吧,无论你的绘画能力如何,学学总是好的。
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美术新课标培训,由姬爽老师主讲,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 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美术的体会
转眼间,我已渡过了七年的学习生涯,今年9月我也要上初二了。
在这七年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最能影响我的还是美术这一门吧!
我从小就爱好美术,幼儿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它,学习它,当时老师都说我很有美术天分。我有没有美术天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喜欢美术。
虽说如此,可是还是有许多人都反对我学习美术,他们都说学美术没用,应该学习英语这类有用的科目,将来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不过,我坚持自己的主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我将来一定靠美术而扬名立万,使那些看不起美术的人刮目相看!
说实在,美术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可不是?因为美术,使我变得更有气质;因为美术,使我的内心变得安静;因为美术,使我变得更“美丽”。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是老师“御用”的美术科代表,至今从未中断过。可是就有许多人跟我说“做美术科代没用”“做美术科代好惨”之类的话,但每次他们这样说,我 就当是一阵风从耳边吹过,我也并没有去反驳他们,因为我想用我的行动去证明----做美术科代一点也不可怜!
从老师任用我那天开始,我便很努力,很用心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事情,并以身作则,给同学做榜样。终于,我成功了,我成功征服了同学们的心,让他们对我这个美术科代刮目相看。从那时起,只要提到“美术”,大家都一定会想起“陈莹”。我并不是在炫耀些什么,我只是证明我“成功”而已。
一、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白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增强理性认识
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美术与世界发展、个体发展、历史发展、科学发展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虚心和耐心;美无处不在,要随时随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以教材为根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中学美术教材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实践课较少,这在基础教育较好的城市学校实施起来要顺利一些,但在一些基础教育较弱的地区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初中没有开设美术课或没有开足美术课,即使开了美术课的学校课也上得很敷衍,这使很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作画体验,进行欣赏就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一些实践课,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头像写生、人物速写、简笔画及创意课等,让学生体会空间、平面、用笔、用色、观察、创意等,这样有了体验再来进行高层次的欣赏,学生感受要深刻一些、轻松一些,也会感兴趣一些,教学效果也好一些。
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学生思维的活跃就是课改后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更新、师生关系融洽的结晶。传统美术教学多是围绕“欣赏画”或“比着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比着画”中消失。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须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星空的联想》这一课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在星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星空中有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鼓励学生大胆画出来。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画画的兴趣,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四、要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五、课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以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教育对象——人,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我认为,小学美术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一幅图画的完成,而是从内心深处一种似乎原始的艺术表现,它的稚拙、天真和烂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理解的。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 “美术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我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教《线条的动与静》一课时,结合课文让学生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这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另外,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用色的良好习惯,不许用直尺,最好少用橡皮等,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2018年5月6日下午,我们园组织全体老师一起参加了“美术技能”的培训,这次的主讲老师是我们园的冯老师,冯老师刚刚去参加有关美术的培训回来,通过聆听冯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技能培训》提升幼儿绘画作画的有效策略、以及美术活动的展示,使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考,而且感触颇深。
冯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幼儿园美术教学大致可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手印画、手指画、盖印画、喷洒画、吹画、蜡笔画、蜡刻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黑白线描画、版画等不同绘画种类。撕贴、剪贴、折纸、泥工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
冯老师还教我们画简笔画的技巧,在圆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创造,抓住动物的特征,从不同的方面去添加图形,动物的形式就不会单一。这样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简笔画形式就更加丰富了。
紧接着冯老师把还给我们展示了她手工创作,教我们怎样把废物变成宝,如何把简单的墙饰变得立体,还有颜色的搭配,图形的折叠方法等。最后一个环节是纸浆画创作,通过一边玩,一边学,我们也掌握了纸浆画的创作方法。学以致用,以后在美工区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
通过本次学习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多体会感受所学的知识,并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幼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也真心感谢冯老师的这节美术技能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丰富了我们的创作方式。
一、研究教材要有深度,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过去的教材内容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教学方法是以灌输为主而新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人文的东西起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就是以人为木”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材就是为了体现以上目标而编写的因此,充分吃透教材的内涵和精神,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美术课的首要环节
教学目标就是船上的舵,它不仅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指导作用,而且在设计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制约的功能因此,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个别教师在备课中,考虑了学生的兴趣想到了创新,但却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真正目标,比如在上小学美术第一册《谁的鱼最大》课时,有位教师就采用了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并先让学生观看录相,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让学生模仿大鱼扑小鱼,相互推拉,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教师想采用一些新奇,刺激的游戏吸引学生,却没有想到这一环节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方法与目标相背离,期望与效果势得其反,因此,我们说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特点,应该认真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双基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美术学科的课改,不能脱离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对传统的东西完全抛弃,重新趟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教改,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扬弃”是去其糟粮取其精华我们知道,过去的美术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假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谈起在目前的美术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认为美术教学要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认为如果讲究技能技法就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作品不论好坏,都一律倍加赞赏,甚至到了高年级也疏于对基本功的指导试想不学技能和技法,孩子就是再有灵感和想旬力也很难将它表现出来的我们的许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困感中丢失了原状先那种对绘画的热情,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学习画树,发现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儿时对树的理解,一根木棒支撑着一个圆再让他想一想怎样画树时,孩子说:“我不知道怎样画”,这时我才觉悟,创作与想象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接触和观察,难道要求孩子凭空想象和设计吗?创造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一定的基础来支撑,是对已有基础经验的综合应用和提高,因而双基不能忽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研究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会展艺术设计 新媒体艺术 体验 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84-01
20世纪90年代,会展业逐渐发展起来,几乎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成为城市对外品牌形象宣传直接有效的窗口。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应,会展设计的角度和创意点要有新意和引人注目。传统的会展艺术设计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平面和三维空间进行构思和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达到宣传产品、传达主题的目的,主要通过展台艺术造型及展板、海报、灯箱广告、影视广告、标语等传统媒介形式加以设计。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触摸屏、LED屏、环幕以及全息投影仪等新媒介的出现,会展设计表达方式悄然变化,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媒体。通过传统会展空间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相互融合、创造,形成现代会展艺术的一种新形态。可以说现代会展艺术设计是一种集收集信息、交流信息、重组信息的过程,使受众受到一种知识、娱乐、体验全方位的综合感官感觉,达到传递信息、宣传产品和品牌的目的。
现代会展艺术设计在与新媒体艺术融合下,其展出的形式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种是陈列式,一般是纪念馆和博物馆运用的比较多。其形式采用高科技手段把展项做得非常新颖,但不需要观者参与,没有明显的交互过程,如常见的幻影、成像、虚拟现实的三维动画。[1]
如世博会上中国馆《清明上河图》“动”感十足,惟妙惟肖,这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整高为6.3米,长约130多米,几乎是原来画作的30倍,画面运用动画呈现了北宋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有行走的人、飞的鸟,还有真人解说和背景音乐。由于原画作是散点透视画法,做成3D效果得采用西洋绘画透视原理,并有西式建筑。《清明上河图》有上千的人物而且需要动画,这就需要艺术的功底和娴熟地运用3D的技术以及大量的精力才能完成如此新媒体艺术巨作。
这些充分展现了会展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相互融合,一幅水会流、人会走的《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再现了千余年古代文明,使人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宋代都市文明。
新媒体艺术设计,除了陈列式还有一种“模拟查询”式。就是运用新媒体技术对现场的真实模拟,使受众利用网络平台感受博览会的真实感,其特征就是参观者通过查询模拟现场,获取相关信息和体验审美愉悦。如北京风能大会,有些客户和专业观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达现场,不能在特定的现场来参观浏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电子终端技术可进入到大会模拟现场,领略大会的盛况,通过查阅可以了解上下游产业链的客户和一些产品和信息技术。
会展中新媒体艺术第三种表现形态就是“互动式”了,是一种强调观众直接参与的艺术形态,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虚拟环境参与作品的互动,并能根据互动及信息的交换影响作品的过程和结果。[2]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气韵流动的“中国画卷”徐徐拉开,晶莹剔透,美轮美奂,让全世界为之惊艳,陶醉于高科技与中国古典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两边的画轴是虚拟的投影,没有旋转只是平移,为了造成旋转的效果,通过不同的线束在不同的状态下发光的原理,用LED灯渐次熄灭和点亮原理,通过人机互动,舞者画出一幅绚丽典雅的中国山水画,是当今新媒体艺术最前沿的诠释。
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人们眼界提高了,审美需求也提高了,相应对会展艺术创意者要求会更高,所以在把握设计基本规律的同时要充分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发挥新媒体的广阔空间优势,[3]发挥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光电技术、虚拟技术优势,使会展展示出现新的生命力。通过新媒体技术中的触摸屏、环幕以及全息投影、悬浮图像等载体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设计者要紧跟科技步伐,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思维创造,运用会展设计基本规律,创造好的会展艺术产品,给观众以全新的体验和互动,从而使信息达到有效传递。运用新媒体艺术创新,更好地为会展品牌服务。
当今世界,新媒体艺术在蓬勃发展,运用在会展设计上的并不多见,前几年国内新媒体艺术在会展设计上运用进展缓慢,这其中由于展览展示涉及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好多设计和制作都是针对性开发,成本相对高,另外以新媒体形式出现的展览展项都是以电子元器件为主,寿命有限,维护费用挺高,还有一个是展项技术的滥用,为了新颖而新颖,脱离展会要宣传的主题和传达的信息。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全面提升了新媒体艺术产业,提高了文化创意内涵,对我国会展艺术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会展艺术形态的演进是一个永不停步的过程,它在不断地适应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要紧密跟进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发展,会展才会有巨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刘景明.新形势 新体验[J].公共艺术,2012(2).
最近有幸拜读了施伟德所写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书中对目标、正直、责任、态度等都做了详细阐述。“没有任何借口”六个字,咋一看不近人情,其实,它的实质是让我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你的目标,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寻找任何借口;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失败者没有借口可言,人们看一个人,看的往往只是一个结果。
这个世界是现实的,胜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奉承,失败的人,只会被他人奚落。因此,即使我们所做的事情,面对着非常大的困难,即使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也要全力去拼搏,去完成。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当我们挣脱一切枷锁、放弃面子去向这件事的目标去追逐的时候,我们就会无限的接近这个目标,即使我们的目标没有完成,我们依然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让自己的过去无怨无悔。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讲到了‘奠定成功基石’,第二部分主要讲到了‘掌握成功法宝’。其中第一部分共分为3章,分别对责任、目标、正直做了阐述,而这三个词,也恰恰是一个人标准的处事态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在这个职业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如果一个人不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那么,这件事很有可能会失败,或者不再完美,看似非常谨小慎微的一件事,对这件事情的成功与否都是巨大的。假如走完一条路,需要100步,人们往往是在第70步、80步的时候选择放弃,或者绕道而行。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做事情也是一样的,这件事情已经做好了70%、80%,往往因为剩下的20%的残缺,而使一切的努力前功尽弃。一个懂得负责任,全身心投入的人,很容易避免那剩下的20%的残缺的发生。
在懂得负责任的同时,我们要尽可能的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一个切实的目标,会促使人产生前进的动力。在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目标的人,做事永远都缺少动力,因为激情来自我们对目标的渴求。坚强的信念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因素,一项事业不管有多么艰巨,只要目标明确,我们就能以持久的热情一步一步去实现它。有目标的人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他对工作永远充满热情和乐观。在企业中,一个有目标的人,必定是有激情的,这种激情来自于内心的涌动,并且,这样的人很容易感染她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团结在一起,一个团结的团队,不论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阻力,都会拥有冲破枷锁的力量,并在向着目标的路上,永不放弃。
关键词:高中 美术欣赏 课堂教学 体会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的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性思维与想象力。这正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思想的。从1994年秋起,教育部规定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必修课目,2003年下半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这以后使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对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在欣赏课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我尝试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模式中解脱出来,代之以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只是一种引导手段,这样以来就使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显著,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思维和艺术创造的天地。
我是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有过多年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经验,下面就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学习,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动起来是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要多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静静的听变为学生自己亲身体会作品。(当然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可前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等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以真情实感体会、理解作品,真实表露自己的艺术情感。达到与作品交流的境界,避免以往欣赏课中的被动接受他人情感,而自己则完全是个局外人的欣赏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仔细阅读了解作品,大胆谈出个人的感受(强调学生的真实感受)。针对这一点要选择一些感觉强烈的作品让学生谈感受,来调动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选择建筑艺术《悉尼歌剧院》让学生谈感受,它独特的造型使学生感受颇多,有的感觉是一组洁白的贝壳;有的感觉像正在等待起飞的巨型的海鸥;有的感觉像船队扬起的白帆;有的感觉像海上盛开的白莲花等等。总之,歌剧院优美的外部造型,洁白的色彩与湛蓝的海水相映成趣,这都使学生心中产生了强烈的美感。教师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当然,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防止一味地去迎合学生兴趣,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一堂合格的美术欣赏课对学生要起到审美教育才是主要目的。
二、美术基础知识的引导和作品欣赏相结合
一般的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而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不能并重的表现。北宋著名大文豪、画家苏轼曾经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像”和“不像”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但若单纯地只是拿“像”和“不像”来作为评判的标准,那么,在当今这个照相、数码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美术中的许多绘画作品又如何才能立脚?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三、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注意沟通,共同参与
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由于学生经验、认识能力所先限,这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幼稚的、肤浅的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不像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知识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增长,学生自己会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内涵。
四、实时讲评、互评
“评”亦是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变“课本教学生”为“学生问课本”,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的“学”要让学生敢于谈出个人与众不同的真情实感。旧的欣赏教学是一种“被动式”教学,学生往往不是主动获得知识,而是被动获得。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了“凡是课本上的都是正确的,不可更改”的思想,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思维与想象,这必须扭转学生的这种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课本上的观点和认识也是作者本人的艺术见解,是片面的,并不全面完整,不能代表所有人的艺术感受。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是完全正常的,要敢于否定才能敢于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各抒己见。当然学生对作品的看法有时未免“稚嫩”,老师切不可要求过高,苛责求全。只要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真诚、合情入理,就要肯定和表扬。即使有的学生的看法有些“偏激”,也要巧妙委婉地加以引导,切不可横加指责批评,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禁锢学生的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陶行知曾经说过:“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这句话正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有着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标中,对于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也作出明确强调: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出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还要更进一步的发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一个国家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着良好学习兴趣的学生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成为学习的基本动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课本上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知识的扩展,使得所教授的内容能够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归属感。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够把声、图、形生动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影像,从而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
案例:小学《美术》课本当中有一节是描绘《未来的汽车》这一内容的。“未来”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词汇,因此,这一课时内容对于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有着很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之下,画出形式各异、有着特殊功能的汽车。在这一教学内容当中,示范几张未来汽车的彩色设计图,同时列举出几幅比较优秀的学生作品。这些图片形状都非常怪异,比如,既能天上飞又能路上走的汽车、水陆两用车、靠太阳能作为动力的汽车等等。但是,这些例子只能是给孩子们一个启迪的作用,要想真正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的天窗,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做一些探索。因为小学生对于汽车的了解都还非常少,只是从感官上对一些汽车的广告及其汽车的功能有着一个简单的了解,更不用说对于未来汽车的想象了。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工具,给孩子们播放一些未来汽车创造理念的视频,逐步引导孩子们进入思考的状态,接着再播放一些欧美电影当中经典科幻电影的汽车镜头,让孩子们能够切实感受到未来汽车的大致形状,通过这些教学举措能够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在绘画当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样要回归生活,即使是为了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些未来的汽车,也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因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感受到现实中的汽车,再加上一些渲染,才能恰当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时期则特别的强烈。”因此,作为小学的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地创建一种适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境,让小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这种情境之中,并且在这种气氛当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要不断进行思考。
案例:在讲解小学《美术》中《趣味纸笔插》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时的学习目的就是需要让孩子们在学习当中增强对纸笔插的认识,让学生增强立体空间感的认识,从绘画当中感受平面及立体之间的转变,让小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构成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良好条件。在对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先把课本上所提供的内容先跟孩子们阐述清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起手来,仿造出一个和课本上差不多的纸笔插,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可以按组来进行,或者先让同学们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当完成纸笔插的制作之后,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制作形状各异的纸笔插的不同方法,比如说镶图法、切折法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纸笔插的做法的丰富性,而且纸笔插的外形能够如此漂亮、如此丰富多彩,从而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纸笔插的制作上来,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及其积极思考的习惯。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想出自己的方式制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纸笔插,并且把制作好的纸笔插参加班级的评比活动,做得好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从实践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生们制作出来的纸笔插都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几乎找不到一样的,这就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积极评价与鼓励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对于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比较容易相信别人,在学校当中更是把老师说过的话当成是一种权威,认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导致了对美术课失去了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对于艺术的创造力显示出了冷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的不利的。
因为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天分及其理解能力会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够过分的统一。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一样,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这种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了,在评判当中更应该做到评判的多元化。在美术教学当中没有绝对错误,不能单纯地利用某一个标准。比如从绘画的饱满度及其感染力来评价一个学生绘画作品的好坏,这是绝对有失公允的。画面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指标,但是不是唯一的,在现今充满着个性的社会,每个学生对于图画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更加地趋于多元化,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案例:在上《漂亮的挂盘》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想在挂盘上画什么就画什么,有的同学画黑猫警长;有的同学画了一条龙;有的学生干脆就写了一首诗上去。教师对于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就不能以偏概全了,不能认为写诗的不行,毕竟小学生都充分的发挥出了自己的创意,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自己应有的奖励。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后会在实际工作中配合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制作大量的玩具、教具,以及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等。因此,学会手工制作,懂得利用手工制作进行各种创造也是幼师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学生的需要是老师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教学内容不仅根据教材内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由教育者设计,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不能只做教材与教学计划的讲授者,要做教材与教学计划的发掘者与完善者。要充分考虑当今幼儿园教学的需要设计教材。好的教材要精心选编内容,把生活与艺术、手工制作与创新用新鲜合理、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体现出幼儿手工教育的时代特色。而一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教材,则要凭借教师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来进行必要的编改。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且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和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时时创新,教师的思想首先要新。一是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善于发现,从生活中寻找手工创作的灵感。平时我就注意收集生活中跟幼儿美术课程有关的素材,为学生寻找实例。教师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相机,看到好的富有创意的木雕、泥塑作品就拍下来,把它制成课件和同学们分享,共同分析作品的材料、色彩、风格等,为学生的创作提高提供资料。二是注重知识积累,学会思考,现代社会是知识更新的飞速时代,尤其是艺术的创新更是推陈出新,更要求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艺术的观念上不仅要更新,而且要善于积累幼儿美术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手工新材料新的表现形式要善于发现与把握。
以折纸课教学为例。若使每个学生折出同一的折纸,作业大同小异,是创造的大忌。而以折纸书的形式来呈现个人作品,则会呈现不一样的风格,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折纸书的封面设计构思新颖,造型独特。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以培养学生求异求新的能力。如:在造型盒制作中,我就给同学看了大量的中外最新的造型盒设计作品,分析它们的色彩构成和设计风格,帮助同学们打开创作的思路。并让学生明白:如果一味模仿就会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从而产生异于常人的色彩、技法和作品,进而展现自我,富于感染力与生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理念,强化学习内容趣味性,学习效果的创造性,以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及时地引导和启发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有独特的见解,不因循守旧。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灌溉,促进生长。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这样,即便是同一主题的作业,也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其中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整个课堂中,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点拨者。例如在制作娃娃这一课适时引导她如何利用夸张的造型和协调的色彩进行装饰、添加变成可爱的娃娃,启发她们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装饰。另外,打破常规不要为制作而制作,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学生缺少的不是创新的能力,而是老师合理的引导和点拨,是创新精神成长的沃土。例如教授《海报设计》这一课时,以往的海报设计只是在写和画上进行,融入多种表现因素的结合,不仅让学生画写结合,而且加上纸工制作,把纸浮雕的知识融汇进去,使学生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这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多种能力的创新。
三、课堂评价的创新
在对待学生的手工作品时,教师要有伯乐对待千里马的精神。课业的布置要灵活、宽松,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不能只用“干净整齐”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相反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作品完成后,需要展示,需要与他人交流。对作品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很难说谁的作品最好,谁的作品最漂亮,更不能说最漂亮的就是最好的。我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创作的灵感,作品的创意。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例如在《儿童版画的制作》这节课中,除了对版画制作技能技巧的要求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在整个画面的设计构思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在画面设计中体现创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绘的能力。除了让学生自评外,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展示。把不同班级的手工作品拍下来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鼓励她们对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通过交流,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情趣,而且强化了创作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如何在手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检验手工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幼师美术手工课堂更应该发挥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