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香蕉的功效与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香蕉的功效与作用

第1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1、香辛料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花蕾、叶茎、根块等,或其提取物,具有刺激性香味,赋予食物以风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2、香辛料含有挥发油(精油)、辣味成分及有机酸、纤维、淀粉粒、树脂、粘液物质、胶质等成分,其大部分香气来自蒸馏后的精油。香辛料广泛应用于烹饪食品和食品工业中,主要起调香、调味、调色等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校;辅导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使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驱者,在对学生进行交?管理的时候,需要将情感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与学生之间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这是维护学生稳定的重要前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辅导员不仅仅是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对于学生来说,辅导员应该是亦师亦友的角色。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辅导员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的辅导员,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引导者,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首先就需要通过建立情感方面的沟通,以此来达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这是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创造有利的教学氛围,与受教育之间产生共鸣,以此来使受教育者的探索精神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从而使受教育者达到“知、情、意、行”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情感教育注重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基础进行教育,使其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情感教育是旨在让大学生的身心摆脱压抑和痛苦,保持身心的愉悦。情感教育提倡在教育活动中将情感教育融入进去,提倡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理解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自主的面对和克服。

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时候,辅导员首先需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需要与学生之间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之后,才能更好的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以此来达到育人的效果。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学生的问题,不能带有情绪性的与学生沟通,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要推己及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难和问题,都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面临着以下两点问题。

(一)缺乏对情感教育的认识

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大部分的辅导员对情感教育缺乏有效的认识,缺少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也缺少对情感教育的认识和运用。情感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之外,还需要辅导员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对学生的教育要遵循“有教无类”得原则,在学生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的时候,要多理解和包容,少一点批评和苛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二)缺少情感沟通的技巧

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说教,这种教育的方式流于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是很难接受的。还有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采用的是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进行的,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疏远。辅导员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其工作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的,需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协调。在不同的问题上、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在不同的学生的身上,都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产生思想碰撞,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客观上说,高校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要面对非常繁忙的工作,缺少足够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偏重于从大方向上指导学生,从而使得细节方面的教育被忽略。

在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从主观方面说,是由于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的,有的辅导员缺少工作的热情,不愿意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缺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热情和耐心。一旦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那么学生就会对辅导员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漠,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辅导员无法将情感教育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辅导员单方面的教育,无法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工作的对象就是在校的大学生,大学生的特点就是年轻、有活力、情感丰富,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以“情”为主,用情感进行沟通和交流。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充满活力、个性鲜明、抗压能力差,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出现自私和骄纵等性格缺陷,这就需要辅导员更多的给予他们帮助和关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渴望情感关怀,因此,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只有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辅导员要摆正姿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辅导员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信任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有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求助自己的辅导员,这样也会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的顺利。

(二)关注学生情感需求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处理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的时候,我们要采用对症下药的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作为辅导员,在面对学生的问题的时候,要用一视同仁的心态对待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辅导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对于辅导员来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与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与学生之间有融洽的关系,辅导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在进行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教育,对辅导员来说也是一个个人素质提升的过程。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世界

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由于成长的地域环境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因此他们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思想形态千差万别,但是相同的一点是思想都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并且将自己学到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乐观的情感世界。

第3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关键词 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 蝴蝶效应 合理运用

一、什么是蝴蝶效应

1、“蝴蝶效应”的气象学含义。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了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2、“蝴蝶效应”的社会学意义。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二、“蝴蝶效应”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体现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蝴蝶效应”。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的社会,大学校园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学校里有性格迥异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集体。

分析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蝴蝶效应”,从好的方面来说,一个班级里具有某种优秀品质的学生个人,如果能在小集体中得到扩大,就会引起整个班级齐头并进,形成良好的风气,并得到不断的强化。从坏的方面而言,一个思想政治素质不够优秀的学生,如果他的某种不良素质感染到其他人,并逐渐蔓延,就会使这个小集体的整个思想政治素质下滑,甚至淹没掉那些原有的优秀素质,就如同糖衣炮弹般的“蝴蝶效应”一样。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教育工作者们对大学生有更加全面、科学的心理研究和认识。

2、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蝴蝶效应”。

在公安院校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知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建议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在某些具体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在学生的心里得到无限放大,从而迸发出正能量,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与“蝴蝶效应”的观点不谋而合,而对于“蝴蝶效应”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蝴蝶效应”。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与社会也存在着“蝴蝶效应”。由于刚进入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心智成长不够全面,对我们的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有样学样,社会中的政治、人文环境是否良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蝴蝶效应”的积极效果,促使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深蒂固。

三、“蝴蝶效应”具化在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基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原则,本人对“蝴蝶效应”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认为“蝴蝶效应”的妙用不失为提高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1、根据公安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教学主题。

公安院校学生在气质特征上有计划性、组织性、秩序性强的特点,而且普遍具有较强的在正义感和责任心。公安院校学生喜欢关注外部世界的人和活动,注意力多定位于现实,关注事实与细节,对实际经验感兴趣,重视计划、秩序、结构。根据以上提到的学生特点,一些与“蝴蝶效应”妙用相结合的方法要得到运行就不难了,而且对于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加强组织纪律大有裨益。例如,在连云港边防支队与马庄村的案例中,边防官兵们首先通过调查取证得知王申奎、刘永秋为首的黑恶势力已称为影响马庄村社会稳定的一颗毒瘤。海头边防派出所便设计将刘永秋秘密逮捕,打响了马庄村“治乱”行动的第一枪。此后,案犯相继自首或者落网。仅半年时间,黑恶势力被彻底铲除了,马庄村治安局势得到初步控制,上访势头得到平息。除此之外,海头边防派出所进一步打击犯罪分子,还广泛发动群众加强群防群治,组建巡逻护村队,增强基层组织活动,积极治贪,促进村庄富裕和谐等等。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村民都说:“都是边防警察让我们脱胎换骨,重获新生。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的恩情。”马庄村被评为连云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单位,而且正在积极争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单位。从这个案例我们分析可知,一方面边防警察们从源头上消除了“蝴蝶效应”的负面影响,严厉打击犯罪头目,从而抑制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从小事做起,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举止感化村民,让村民真真正正地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带领全村走向光明前途了。这运用到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公安院校大学生们如果能在共同经历一些有意义的,对其思想有洗礼作用的事情之后,各方面的思想政治素质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而我们的教育者,也要懂得巧妙地转化学生个性与教学方式之间的微妙的关系。

2、紧扣国内外大事,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刚刚听完励志演讲时,总是斗志昂扬,心潮澎湃不能自已,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又不那么冲劲十足了。所以我们在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时,也要强化这一效果,使“蝴蝶效应”的效果深刻而长远。就拿前不久的事件来说吧,当我们第一时间听到日本将国有化的消息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义愤填膺,欲杀之而后快的心都有。此时此刻的各种因素,如国人的内心情感、社会上的游行热潮、各大媒体的争先报导等等,就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剂。这一时事是“蝴蝶”,“效应”则在教育者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相对于“事后诸葛亮”、“老生常谈”的教育方式而言,这样做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3、结合历史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叫“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通过历史史实这只“蝴蝶”来把看似不相干的两个对象——公安院校大学生与历史事实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用历史上精忠报国的名将故事,深入浅出地与现代社会实现相结合,阐释清楚现代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是很有说服力的。根据调查,很大一部分从事公安行业的在职人员都表示,历史是他们获得坚定政治信仰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的重要来源之一。战国时宋玉所写的《风赋》“风起于青萍之末”,逐步升为“盛怒于山下之飓风”,也是历经岁月沉淀而成的经典。这正是中国对“蝴蝶效应”的领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必定要“为我所用”,才能充分现实博大精深,源远长流的魅力。

4、积极了解每个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加强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防止“蝴蝶效应”的负面影响。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正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其有缺点与不足是正常现象。作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者,更要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并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把他们的缺点最小化,否则,就会产生不堪设想的“蝴蝶效应”。这要求我们进行系统的思考来引导一条新路,不要只看到片面而看不到整体,应用“系统思考”就能由对学生现状作出被动反应,转为积极主动引导其创造未来。这也能使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从迷失的复杂细节中,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让他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从而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只有这样,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才能在动态的、复杂的社会体系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到爱迪生发明一只灯泡而引发电气革命,“蝴蝶效应”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作用。那么,我们是否也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实际性的启示呢?我相信,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小小缺陷最终会被克服,并由此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创造出一种满盘皆赢的佳绩。

四、“蝴蝶效应”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前景

既然“蝴蝶效应”的运用能以极少投入换回极大的回报,那么相信这是每个人都愿意干的事情。“蝴蝶效应”的灵活运用能使仅成立两三年宏图三胞突破25亿销售额的奇迹,能使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俄罗斯150亿美元的损失,甚至差点掐断欧洲国家的经济命脉,那么这一理论在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教育中必然是很有前景的。

广大的公安院校学生一般都经历了高考的挫折,虽然考上公安院校,但比起成功经历了高考的地方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失落。如何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挫折,重新树立信心,这就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借鉴“蝴蝶效应”的理论,充分发现学员的潜能,并围绕着它大做文章,把未成熟的人、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

第4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关键词:专业教师 ?美术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高等美术教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增,不少地方出现招生名额与报考人数相持不平的状况,这使得择优选材的原则在这种状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生源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艺术天赋较低的学生,把希望寄托在美术专业的大门上。由于报考普通大学无望,走学美术之路成为众多考生加盟美术队伍的动因。通过高考前的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成为众多高考考生的选择。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由于专业教师与美术生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专业教师对美术生的影响力,如何发挥专业教师在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美术生培养及养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的关键。

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了“为人师表”的思想,专业教师应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高校美术生有着其专业特殊性,其学科特点及课程设置,给高校美术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时空难度。如课程设置是单课独进、住宿相对不集中、无相对固定的教室、实习实训课程较多等等实际困难,所有这些给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专业教师在高校美术生教育中的特殊性,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对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现实的意义。

一、全面认识专业教师在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专业教师是美术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最亲的人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对于高校美术生而言,专业教师不仅是他们的学业的指导者,更是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引路人,这就决定了专业教师在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培养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对高校美术生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和专业教师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近年来,高校美术生的数量激增,品学兼优者虽大有人在,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大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再加上某些院校招生体制的不平衡性,导致了部分考生仅仅是凭专业水平较高就直接考入了高等院校,甚至还有不少非美术专业学生,通过高考前的美术补习班考入了高校美术专业。这就不免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思想问题,如一部分人专业水平不高、文化科成绩不理想、道德水平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德育专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传统教学,以及专职辅导员的配备人数上,在高校美术生的教育教学中,显得苍白无力。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专业教师是高校美术生心目中最亲近的人、最信服的人,发挥专业教师在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无疑是一条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专业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从思想、道德、精神品格上关怀每一个学生。

(二)专业教师是高校美术生受感染最深的人

人的行为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对于学生,教师的人格、治学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学术道德、规范的养成既来自于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受到周围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美术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特殊群体,在强调大学生共性要求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高校美术生在读书期间与专业教师相处时间长、交流多,因此专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美术生的成才成长。为确保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我们在开展高校美术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积极参考专业教师的意见、建议,让专业教师广泛参与高校美术生得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二、注重发挥专业教师在高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5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关键词:情感状态;工作满意度;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反生产绩效;领导-部属交换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员工工作绩效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关于工作绩效本身概念的研究,包括工作绩效的定义以及工作绩效的维度结构研究;二是对工作绩效的前因变量的研究,包括能够解释员工工作绩效差异的个体、组织、环境层面的因素,以及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Campbell,Gasser, & Oswald,1996)[1]。在早期研究中,工作绩效被视为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Campbell,Mclloy,Oppler,& Sager,1993)[2],仅限于工作角色所规定的行为,即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除了工作角色规定的内容外,员工还会进行一些组织未明确规定、与工作内容并不特别相关,但却对组织有益的行为(Katz & Kahn,1978)[3],如帮助同事的行为,这被定义为员工的情境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是考察员工工作绩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Bonnan & Motowidlo,1993)。而与情境绩效相对,员工还会进行一些组织未明确规定、但与组织目标背离甚至伤害到同事的行为,这被定义为反生产绩效(counter-productive performance)(Bennett & Robinsion,1995)[4]。

已有的研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员工的能力、知识和动机、个性特征、与主管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等都是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数研究是从个体间(between-person)层面角度探讨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缺少从个体内层面进行的研究。实际上,不仅不同个体之间员工的工作绩效不同,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的绩效也会有所差异。例如,Koy和Yeo(2008)发现,当个体处于消极情感状态时,其任务绩效会降低[5]。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者,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员工个体内的因素——情感状态(affect states)和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个体变动的情感状态、工作满意度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实际的工作行为,还会受到一些个体间层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领导的行为、员工与领导的关系(如领导-部属交换)等都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中国企业中员工的情感状态(积极和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对其绩效(任务、情境和反生产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领导-部属交换的跨层次调节作用。

二、理论和假设

(一)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与工作绩效

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其工作行为密切相关,而情感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工作中的各种情感事件(如获得奖励、表扬或遭到批评、毁谤)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或消极情感状态,进而影响其行为。工作场所的某些环境也会影响员工的情感状态,进而促使员工产生一些志愿工作行为的倾向。例如,当员工因出色完成任务受到表彰时,积极情感状态会被激发,使其继续关注让其受到表彰的事件,并产生继续努力的倾向,进而实施这种努力,从而更出色地完成任务。

积极情感能为个体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在此环境下,个体心理上会感觉受到较少的限制,更为开阔,分析问题更有见解,也更乐于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Schwara and Bless,1991;Isen et.al,1978)[6]。在个体间层面,消极情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个人成就感都负相关,而与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以及离职倾向正相关(Thoresen et.al,2003)[7]

综合而言,积极和消极情感都会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行为、情境绩效行为和反生产绩效行为。当某些积极事件(如因业绩出色、帮助同事而受到表扬)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情感(如感到愉悦、鼓舞)时,员工会更关注激发积极情感的事件(业绩出色、帮助同事)并继续投入此类事件。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员工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积极地提高效率,更容易理解和帮助他人,因而其任务和情境绩效会提高。而当工作中的某些消极事件(如丢失重要文件、被同事误解)激发员工的消极情感(如不安、懊悔)时,员工也会关注激发消极情感的事件,而产生对此类事件的一些行为倾向,无法正常投入到工作中(如消极怠工、怨恨同事,甚至做出一些损害组织和同事的行为),因而会提高其反生产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个体的积极情感与其任务绩效正相关。

假设1b:个体的积极情感与其情境绩效正相关。

假设1c:个体的消极情感与其反生产绩效正相关。

(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基于对工作经历(job experience)的评价而对工作产生的情感状态。工作满意度一般被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但也有研究发现,它作为个体的一种状态(states),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很大的差异(Ilies & Judge,2002;Judge & Ilies,2004)[8-9]。综合而言,从长期和总体上看,工作满意度总体上是相对稳定的,但具体到个人内部而言,在短期内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和情境而波动。员工将工作绩效视为与组织交换的一部分,满意度的提高意味着员工感到组织为自己提供了有价值的产出(Locke,1976)[10],这种感知会反过来促进员工增加工作投入,乃至超出组织的一般要求。

综上所述,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一方面会使员工产生或增强回报组织的意愿,进而更努力地完成工作,更愿意为组织的利益考虑和付出,比如主动加班、关怀并帮助同事、为组织塑造良好公众形象等;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避免进行怠工、破坏公司形象等对组织不利的行为。因此:

假设2a:个体工作满意度与其任务绩效正相关。

假设2b:个体工作满意度与其情境绩效正相关。

假设2c:个体工作满意度与其反生产绩效负相关。

(三)领导-部属交换的调节作用

情感状态通过改变个体的工作行为来影响其绩效,但这种影响的强弱,还会受到个体间层面因素的影响(Ilies,Scott,& Judge,2006)[11]。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与其领导直接、紧密接触,领导的行为、员工与领导的关系(如领导-部属交换)都可能会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

领导-部属交换理论认为,领导者会与一些下属建立高质量的关系(以相互信任、尊重和责任为特征),而与其他下属建立低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偏差行为(deviant behavior)都有重要的影响(Gerstner & Day,1997;Ilies,Narhgang,& Morgeson,2007;Lapierre & Hackett,2007)[12-14]。对于领导-部属交换水平高的员工而言,他们与领导之间不只是基于合同的交换,也包含社会情感交换。由于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本身就包含有社会情感交换的部分,所以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积极情感状态的影响,因此,对于领导-部属交换水平较低的员工而言,积极情感状态对情境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但对于领导-部属交换水平高的员工而言,当他们处于消极情感状态时,虽然会有进行反生产行为的倾向,但还会顾及领导和组织的利益,因此这种倾向会被抑制,因而反生产绩效会降低。

假设3a:领导-部属交换对积极情感与情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与领导-部属交换水平高的员工相比,低水平领导-部属交换的员工,积极情感与情境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强。

假设3b:领导-部属交换对消极情感与反生产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与领导-部属交换水平高的员工相比,低水平领导-部属交换的员工,消极情感与反生产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强。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和程序

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参与者是北方某大学商学院74名自愿参与的在职MBA学员,平均年龄3236岁,平均工作时间589年,男性占5946%(44名)。参与者在调查期间都正常参与原先单位的日常工作,没有离职或调换工作。在调查期间,参与者登陆指定的网站在线完成问卷。问卷填写过程持续13周,每周二和周五各一次,共26次。我们在每周一和周四发邮件提醒各参与者,并在周二和周五凌晨根据网站后台存储的提交记录,及时提醒当天漏填者进行填写。最终,74名受测者共填写问卷1169次,平均每人填写16次。

(二)测量工具

本文中的所有问卷都采用Likert 5点量表格式,从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5)。对于所有的英文量表,本文采取标准的量表双向翻译过程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所有的量表使用前都经过组织行为的研究专家审阅。

工作绩效量表采用了由(Wang,et.al,2005)[15]编制的问卷。该问卷包含16个题目:任务绩效7个题目,情境绩效5个题目,反生产绩效4个题目。三个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085,070。

情感状态量表采用了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情绪量表(Matthews,Jones,& Chamberlain,1990)[16]。该量表包括22个测量积极情感(情绪)的题目和26个测量消极情感(情绪)的题目。两个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和096。

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了Hackman和Oldham(1975)[17]做工作诊断调查时用过的量表。该量表包括5个题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5。

领导-部属交换量表采用Hui、Law和Chen(1999)[18]翻译的LMX-7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题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我们选择了参与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工作年限作为控制变量。

(三)分析

为了检验个体内部层面样本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对其任务、情境和反生产绩效的影响,以及领导-部属交换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多层线性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进行建模分析。第一层,我们将性别、年龄和工作年限作为控制变量,将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作为自变量,对三种工作绩效进行回归。为了除去个体间在各变量分值上的变异,我们对第一层的所有自变量以每个样本在该变量上分值的平均值进行了中心化(Hofmann,Griffin,& Gavin,1998)[19]。在第二层,我们将领导-部属交换纳入回归方程,检验它对积极、消极情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四、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显示了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数据表明,在个体间层面,大部分实质性变量的二元相关符合预期,如积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与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正相关,消极情感与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负相关,消极情感与反生产绩效正相关。

(二)回归分析

多层线性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发现,积极情感与任务绩效(β=024,p < 001),与情境绩效(β=019,p < 001)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消极情感与反生产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显著(β=036,p005)、情境绩效(β=005,p>005)、反生产绩效(β=014,p>005)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因此假设2都没有得到支持。表2中的跨层次调节效应结果部分显示,领导-部属交换与积极情感的交互项与情境绩效显著负相关(β=-017,p005),因此假设3a得到了支持,假设3b没有得到支持。为了更好的解释调节变量,我们还绘制了阐释调节作用的图2 。如同假设的一样,图2中虚线表明了在领导-部属交换关系较低时,积极情感与员工情境绩效的正相关性更强。

以上是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情感、工作满意度与同时测量的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和反生产绩效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由于前因和结果变量是同时测量的,不能完全确定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检验个体的积极或消极情感、工作满意度与其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和反生产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继续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了个体在t-1时间(前一次测量)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对其t时间(当次测量)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和反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我们发现,前一次测量时的积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对当次测量的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和反生产绩效都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只有前一次测量时的消极情感对当次测量时的反生产绩效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2,p< 001)。

五、结论

工作绩效一直是组织行为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个体间的层面考察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鲜有从个体内层面探讨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研究,本文综合个体间和个体内两条研究路径探讨了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

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我们发现:(1)在个体内层面上,员工的积极情感与其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正相关,而个体的消极情感会增加个体进行反生产行为的可能性。通过对员工某个时点测量的情感状态对其下一时点测量的工作绩效影响的分析,我们还发现,消极情感对下一时点测量的反生产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而积极情感对下一个时点测量的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与Judge和Ilies (2004)的发现是一致的,即积极情感往往会很快随着时间而消散,而消极情感往往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能对工作绩效产生持续的影响。即我们预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对其绩效产生影响的假设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这可能是因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的总体认知和评价,它本身也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而我们在分析时是将工作满意度和情感状态同时纳入回归方程,即在分析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时控制了情感状态,从而导致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效果不显著。(2)与领导-部属交换水平较高的个体相比,对水平较低的个体而言,积极情感与情境绩效的关系会增强,而领导-部属交换与消极情感的交互项与反生产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消极情感对绩效的负面影响较大,不受领导-部属交换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员工变动的情感状态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积极情感能促进员工的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作;而消极情感可能会导致员工进行反生产行为,对组织或组织内的其他成员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消极情感往往比积极情感更加持久,对绩效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管理者应采取适当措施,为员工营造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引发员工的消极情感。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那些领导-部属交换水平低的下属,情感状态对绩效的影响更大,这提醒管理者应当更关注那些领导-部属交换水平低的下属的情感状态。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之处。第一,研究中各个变量的问卷都由同一个人填写,因此存在同源误差问题。考虑到本研究涉及的变量都是个体内层面的,若由其他人填写也会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有意将前因变量量表各项目的出现顺序随机化,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同源问题。以后的研究,可以采用从多种源头搜集数据的方法改善这一问题,比如由参与者的上司来评价其绩效。第二,本研究对员工情感状态、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测量的连续性还不是很好,部分样本出现过漏填。第三,本研究的样本都是在职MBA学员,他们在企业中多数是中层经理,因此,研究的结论对普通一线员工是否同样适用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感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黄鸣鹏和裴学成对本研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当然,作者文责自负。)

参考文献:

[1] Campbell, J, Gasser, M, & Oswald, FThe substantive nature of job performance variability[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1996:258-299

[2] Campbell, J P, McCloy, R A, Oppler, S H, & Sager, C E A theory of performance[M] In Schmit & W C Borman (Eds),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pp 35-70)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3

[3] Katz, D, & Kahn, R L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M] New York: Wiley,1978

[4]Robinson, S L, & Bennett, R J A typology 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555-572

[5] Koy, A, & Yeo, G BIS Sensitivity, Negative Affect and Performance: Dynamic and Multilevel Relationships[J] Human Performance,2008,21(2):198-225

[6]Schwarz, N, & Bless, H Happy and mindless, but sad and smart?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states on analytic reasoning[J] Emotion and social judgments,1991:55-71

[7] Thoresen, C, Kaplan, S, Barsky, A, Warren, C, & de Chermont, K The affective underpinnings of job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integration[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3,129(6): 914-945

[8] Ilies, R, & Judge, T A 2002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personality, mood, and job satisfaction: A field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2,89(2):1119-1139

[9] Judge, T A, & Ilies, RAffect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Their Relationship at Work and at Hom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89(4):661-673

[10]Locke, E A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M] In M 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 1297-1349) Chicago: Rand Mcnally,1976

[11]Ilies, R, Scott, B A, & Judge, T A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ersonal traits and experienced states on intraindividual patterns of citizenship behavi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RCHIVE,2006,49(3):561-575

[12]Gerstner, C R, & Day, D V 1997 Meta-Analytic review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theory: Correlates and construct issu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7,82(6):827-844

[13]Ilies, R, Nahrgang, J D, & Morgeson, F P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7,92(1): 269-277

[14]Lapierre, L M, & Hackett, R D Trait conscientiousness, leader member exchange,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ur: A test of an integrative model[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7,80(3):539-554

[15]Wang, H, Law, SK, Hackett, R, Wang, D, & Chen, ZLeader-Member Exchang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Followers’ Performa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48: 420-432

[16]Matthews, G, Jones, DM, & Chamberlain, AG Refining the measurement of mood: The UWIST mood adjective checklist[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0,81:17-42

[17]Hackman, J R, & Oldham, G R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5,60(2):159-170

第6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中心疗法;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主义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及其主要理念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的自我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其基本理念是: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促进和协助来访者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对他人的看法,从而进行自我指导,最终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该疗法创始于20世纪40年代,此后见度易名。最初,在1942年,称之为非指导式咨询,意在强调相信来访者在适当的条件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到1951年改称为受辅者中心治疗,到1974年又改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这不仅进一步把他的理论和方法有运用到家庭、社会其他人际关系领域中的可能,而且更充分地体现了他主张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罗杰斯认为,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关键在于咨询的态度和咨询的气氛。在他看来,不应该追求特殊的策略和技术,而是把重点集中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使得来访者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在感受。咨询师通过表现自己的真诚、关切、尊重、善解人意来创造出所需要的那种关系。同时,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过程中,有三个促进性的条件:一是真诚一致。真诚意味着治疗师毫不隐瞒自己此刻的情感和态度。当时强烈的情感体验或出现在意识中的想法要与对当事人表达出的内容详尽或相符。二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当事人怎样,治疗师都持一种积极的、非评价的、接纳的态度,就更有可能使治疗获得进展或使当事人发生改变。接纳包括治疗师关心当事人在当时体验到的任何情感一困惑、厌倦、恐惧、愤怒、勇气、爱或自豪。三是准确的同感理解。同感理解意味着治疗师准确地感觉到当事人正在体验到的情感和个人意义,并与当事人沟通这种接纳性理解。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心理咨询、以人为中心疗法三者存在着种种联系,从这些联系中可以说明以人为中心疗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一,高校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一致性、作用的互补性。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一方面,大学生的人格等心理素质教育是有效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心理压力源的增多,思想教育在新时期需要借鉴心理咨询的方法,来贴近学生心理。提高工作有效性。

第二,以人为中心疗法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方法。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技术运用。作为三大心理咨询理论之一的人本主义疗法,其主要代表是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三,以人为中心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可能性。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任何人都是积极向上、能自我肯定的并具有无限成长的潜力,体现在以人为中心疗法中就是对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一方面要帮助来访者相信自己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另一方面协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有责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成效,也必须研究人、了解人、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诚如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意义深远。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启发。

(一)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疗法相信人的自我实现的倾向是一种整体性的机能,是“整个有机体而不是某一部分的机能”,所以它关注的是当事人的全人,而不是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完整人格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知情合一的人。”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中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认知教育目标,不仅包括了认知内容,更重要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开发,尊重和发展自己的需要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

1、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创设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敢于承认自己,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来体验教育内容的意义,走进学生的内心去“感受”事件,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与学生做深入沟通,从而引导学生走上社会需要的轨道。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在尊重人格、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思想的交流,进而充分发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者的积极性,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相学习的新型教育关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大学生具有学习目的明确、独立自主性较强、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分析批判能力等特点,可以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评价自身学习的效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更有利于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的中不断认识自己,学会根据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自己定位,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审视自己的行动,根据正确的价值观评价自已在道德实践中是否做到了知行统一,进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培养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倡导有意义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罗杰斯倡导的“有意义学习”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可以使用探究训练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由学习,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探究的步骤,创设问题环境,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自主的发现,寻找真正的问题答案。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对咨访关系的认识为如何看待师生关系提供了既有人性又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思考,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空间。

1、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双方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自省自悟的能力,在共同探讨过程中,学生有能力改善其认知;同样,学生也要相信教师能够理解自己。只有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后,学生才会毫无保留地述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教师才能更准确的找到根源之所在,并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思想波动期。

第7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关键词:微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前言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采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平台,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如何利用微博独特优势,利用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1]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原因,才能在利用微博操作实践中更好的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一、微博内容过于单一,多忽视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内容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任务和目的的具体体现。微博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媒体,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给大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资源。调查发现如果微博信息的内容过于单一,可读性、服务性、权威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微博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信息通知、考务信息、学生学习、情感励志、名家讲座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些励志的、宣传正能量、基调过高的微博内容;同时又很少引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增强说服力;很少有实事热门事件的官方微博,就极容易造成微博的信息与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匹配低,学生对此微博的关注度相应降低,利用微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力也同时降低。[3]

二、更新内容不及时,与学生互动不足,吸引力较低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高校官方微博更新比较及时,每天大约有3至5条微博更新,也有部分高校官方微博平均每日微博量不到1条,更新较慢,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育类微博的关注度。在我国,高校传达信息的方式基本是传统的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通知来进行的,缺乏直接沟通与互动。即便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并没有改变这种传统的方式,原因有,一是信息的不能与学生形成互动,只是学生单向反馈,不能引信息主体的反应,导致这类官方微博不能吸引大学生持续关注,丧失了微博自主获取信息与及时主体沟通的自身特点;二是这类官方微博本身的特点没有显示出来,致使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突出,学生评论转发的热情不高,导致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并不明显。[4]

只有主动积极的与学生互动,突出官方微博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给予信息反馈与及时沟通,利用微博掌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与心理需求,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接受和消化所接收到的微博信息,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微博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

作为信息,主动获得与分享的工具,微博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也是信息者与接受者的互动平台,同样也是联系感情的新方式,受到高校学生与教师的欢迎。从高校的角度看微博的运用情况,和其他行业相比,在数量和影响力方面仍有差距,微博在高校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微博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缺乏共识,已经开通微博,但还从在操作和维护不及时,内容单调,更新缓慢等其他问题,原因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还没有真正放手,没有真正理解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5]

四、信息定位不够明确,宣传报道不到位

微博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是管理的问题。许多大学仍然停留在“用户浏览信息模型”,不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播的内容与网站相差无几。就当前形势,高校微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微博操作,管理人员培训,员工奖惩,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还需要时间来探索开发,因此,导致高校微博宣传覆盖不到位,大部分学生缺乏对微博理解,加上微博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不够,更难让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五、工作团队不健全、缺乏微博操作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成功的经验表明,微博的效率和良性的操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的日常操作和维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全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和辅导员,他们的主要工具室使用教室和校园工作。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工作已成为必要手段。目前,学生宣传部门或部门管理干部主要负责微博的日常管理和操作。一是微博能源是有限的,他们倾向于多元化,对微博的特点和优势功能没有深入研究,只是停留在一般水平,缺乏相关经验。二是他们的微博写作也需要改善。大学微博良性运行需要一个团队的工作,才有可能使高校建立吸引和影响学生思想的、便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信息。[6]

结语

微博的快速发展及进一步普及,对大学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大学生对世界、学习、生活和思想的认识,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说,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运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使用微博,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探讨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更多的意见信息,更广泛的覆盖范围,更容易操作和更独特微博,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梅,孙丽娜.“微时代”中国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之策[J].河北学刊,2012(3) .

[2]李文浩,姜太军.借助“微博”的“微薄”之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 .

[3]王云峰,李峰,李彦.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 .

[4]庞志伟.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2) .

第8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预防心血管疾病

当体内缺钾时,会发生心律不齐、心跳过快、血压下降等情况,一根香蕉含钾400亳克,钾可保持正常心肌收缩的协调作用,能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使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协调,从而起到维持血压稳定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防治低血钾症

运动后,身体排出大量汗液,钾也随之排出,导致四肢乏力;大量吐泻后或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都会导致血钾浓度降低,此时香蕉是最理想的补钾食物,可有效地防治低血钾症。

防痴呆

吃香蕉有助于提高脑力,改善学习能力,提高警觉度,防止老年痴呆症。

防治抑郁症

香蕉含有一定量5-羟色胺及合成5-羟色胺的物质,能使人心境变得舒畅,有助防治抑郁症。

防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香蕉中含有的5-羟色氨化学物质,可舒缓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黏膜细胞的生长繁殖,从而修复各种溃疡病损,预防胃溃疡。

防便秘

香蕉富含膳食纤维中的果胶,可促进肠蠕动,使排便顺畅。坚持晚上睡觉前吃一根香蕉可以有效缓解习惯性便秘。

预防痛风

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有助于减少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中,帮助人体排泄尿酸。

缓解眼睛不适

当人体摄入盐分过多,会导致细胞中存留大量的水分,引起眼睛红肿。香蕉中的钾可帮助人体排出这些多余的盐分,让钾钠平衡,缓解眼睛的不适症状。香蕉含大量的胡萝卜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避免眼睛过早衰老。

消除瘙痒

香蕉皮中含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蕉皮素,脚汗、手足癣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症都可用香蕉皮贴敷患处,消除瘙痒。

第9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

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含钾食物,快给你的爱人做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吧,打造夏日“钾”级男人!

西瓜皮炒毛豆

用料:

西瓜皮100克,新鲜毛豆100克,盐、油适量。

做法:

1.西瓜皮去外面的青皮后切丁,用盐腌片刻,备用。

2.新鲜毛豆去皮,与西瓜皮同炒后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利水,消暑解渴。西瓜皮中含有维生素和钾,有很好的清热利水作用。毛豆能补充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夏日经常食用可起到补充体力的作用。

鸡肉土豆泥

用料:

土豆250克,鸡肉150克,青豌豆20克,胡萝卜50克,姜1块,盐、鸡汤、料酒适量。

做法:

1.鸡肉剔去筋膜后放入汤锅里,放姜1块,料酒适量,煮熟捞出放凉后剁碎块。

2.土豆洗净切开,上锅蒸熟后取出,去皮碾成泥状。

3.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小碎丁煮熟,青豌豆煮熟。

4.锅里放鸡汤,汤开后将鸡肉、土豆泥、胡萝卜一起放入鸡汤里,用中火熬成糊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

鸡肉、土豆泥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可改善人的烦恼和忧郁情绪。夏日经常食用可有效补充钾元素,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香蕉西米羹

用料:

西米75克,香蕉2个,白糖、水淀粉、糖桂花、枸杞子各适量。

做法:

1.香蕉剥去外皮,切成小指甲大小的丁。西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泡软为止。枸杞子洗净泡发备用。

2.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泡好的西米,用小火煮至无白心时,加入白糖、枸杞子,再煮沸撇去浮沫,用水淀粉勾芡,再加入香蕉丁、糖桂花搅匀即可。

功效:

香蕉中的矿物质含量较多,其中含钾最为丰富,这对促进水盐代谢极为有利。香蕉还有解郁作用,夏季精神忧郁的人应该适当多吃香蕉,可以驱散悲观、烦躁的情绪,增加平静、愉快的感觉。

葡萄菠萝虾

用料:

虾仁100克,葡萄10颗,菠萝50克,盐、油适量。

做法:

1.虾仁去壳洗净,葡萄去皮,去子儿,切丁。

2.热油锅,将虾仁炒熟,放入葡萄、菠萝,大火快炒。

3.加入调味料拌匀即可。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