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辅导员发言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发言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辅导员发言稿

第1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龚学峰

记得小时候,那时候的偶像剧《青青河边草》,自己特别喜欢里面的“小草”,无意中从报纸看到小草扮演者金铭,年龄也和自己差不多,是北京的。当时梦想想有一天我也要去北京见一下自己的“女神”。高中后,没想到自己真的去北京读大学。当然最后还是没见到“女神”,不是没机会,我同宿舍zch的高中班长,当时是金铭所在班级的团支书。有一次无意中,说到金铭现真实情况:后面省去50个字。我决定不见,留在原来的女神阶段就好。

我的大学梦就这样开始了。没想到我本科最辛苦竟是大一和大四。实现高中的大学梦,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无比的惬意,天堂一般。可现实中,发现自己听着自己不喜欢的课(当时自己读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做什么。体会出当时一个大三师兄说的大学会比高中更辛苦,这种辛苦是精神上的。自己内心无比烦躁,大一一年算是自己过得内心最累的一年,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时间不知道怎么过。当时自己各方面一塌糊涂,记得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二(当时自己平均分大概是80)。正如叔本华: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大二上时候,想自己至少也要保证毕业吧。因为当时还是没有考过四级是不能拿毕业证。自己心想抓紧过了四级。第一学期时间几乎用在读英语上,大二上过了四级。专业上,自己专业说不上喜欢,但总得保证毕业,基本课程都跟着老师走,从不迟到旷课。其他时间到处听讲座,到处听课程。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电影学、生物学的课程,各种讲座、各种课程到处去旁听。这一年中,笔记本中记录下来讲座大概200场,除去寒暑假,算下来平均每天都去听一场讲座。这样发现自己忙起来,成绩也逐渐上来。自己也慢慢充实起来。

大三在大二的积累上,慢慢明白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了考研的目标和方向。每天上午7点宿舍出发,晚上11点回宿舍。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图书馆的路上。除了该上的课程、该参加的活动,其他时间都是图书馆准备考研或者 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来放松自己。发现自己生活很充实,自己不再有大一的空虚感和大二迷茫和困惑。

到了大四,由于四年总成绩平均已经靠前,再加上自己大三申请到的北师大本科科研立项。大四上(10月份)确定获得直接保送研究生资格。按理这应该是自己最轻松的一年:所谓的保研的人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找工作的人过着“狗”一般的生活,考研的人过着“猪狗”不如生活。可事实是这一年是我自己过着最心累的一年。读研的梦想已经实现,发现自己却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什么,那还是很遥远的时候。人生有两种悲哀,一种是理想实现了,另一种是理想没实现。当理想实现的时候,我们会突然觉得很空虚,即使实现理想的喜悦也就是那么一个瞬间的事!当理想没实现的时候,我们疲于奔命。

当然后面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再次确定自己的梦想: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方式。幸福生活应该是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方式,包含很多方面:自己喜欢生活、自己喜欢的工作(孟子说人生三大乐之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理解成我喜欢的教育工作)、自己喜欢的亲情、爱情、友情等等。

这就是我的青。我依然在为我的青奋斗!你呢?

光电《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应邀发言稿

第2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你们好!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很荣幸能以一名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并代表我连党支部、代表全连官兵向你们致以节日的祝贺!衷心的祝愿你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少年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你们的身上,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你们正值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既是长知识长见识的年龄,更是学习科学文化、求知明智的年龄。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今日的努力为明天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中学阶段也是人生各方面走向成熟的阶段。首先你们的思想上需要成熟,要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要培养出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激情。二是政治上要成熟,这一成熟会使我们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是非美丑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三是心理上的成熟,这一成熟会使你们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照顾别人,如何以善良的心去理解每一个人,去融入社会当中去。

最后,希望你们学业有成。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是充满竟争的年代,是知识爆发的年代。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会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贫穷和挨打。同学们,你们不会房忘记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悍然使用五枚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吧!不会忘记11年奥运火炬在法国遭到拦截的事情吧。这都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的国防不够强大啊,是我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国家还不够富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的责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第3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36-03

一、引言

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员工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具有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可以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又可以晋升行政级别,他们处于与学生接触的第一线,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具有教师的责任,同时,学校行政部门所下达的任何一项与学生有关的文件的执行与落实,最终都需要辅导员来完成。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辅导员又是高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办事人员。

辅导员制度自从1953年经由清华大学提出并正式设立以来,历经坎坷与波折,甚至有过被解散的时期,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辅导员制度逐渐重新获得了重视,尤其是1989年的的发生,国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入21世纪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加强了辅导员制度的顶层设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自身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尝试将辅导员工作纳入职业化、科学化和轨道化。

这些积极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于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处境、稳定该群体队伍、提高其地位起到了成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相对于高校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而言,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职业困境。

二、职业困境

(一)职业定位模糊

尽管相关政策及文件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表述,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由于承担了过多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科研工作更是有心无力,造成专业荒废,其实,绝大多数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已经将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且获得硕士学位作为基本条件,部分高校甚至对于应聘者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所就读高校的级别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可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高学历化与高素质化,但从事此项工作后,可能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科研潜质的优秀硕士每天陷于繁琐的行政工作而被埋没掉,与专任教师在学术方面的差距加速拉大。同时,各高校二级学院大都会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这一科室,导致只要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会由辅导员负责办理,高校工作千头万绪,而相当一部分高校无法达到辅导员与所带学生比例为1:200的标准,造成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却又无一精通的尴尬处境。即使有时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亦有心无力,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1.从笔者所在高校近年的招聘情况来看,辅导员在本科及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以理学、工学、农学为主,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为专业背景的很少,其他高校的情况大致也是如此,造成辅导员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辅导员大部分为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者仅有不超过3年的工作经历,年龄基本上在30岁左右,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丰富的人生经验与社会阅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辅导员被定位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既无充裕的时间,也无足够的能力来从事此项工作;辅导员将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却没有明确的工作范围,责任无限扩大,既不像教师,与一般的管理人员也有差别;辅导员拥有较高学历,却不能从事教学与科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也没有明显的作用,凡此种种,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模糊不清。

(二)发展路径不明晰

辅导员具有的双重身份并没有为其发展带来良好的境遇,相反,无论是评聘职称,还是晋升行政职务,辅导员队伍都是弱势群体。原因在于:首先,评审职称,看重的教学量和科研成果,即使为辅导员群体单设标准,降低要求,课题和论文却是无法绕开的,尽管在辅导员队伍中,有部分比较优秀的硕士,但从整体来看,该队伍的科研能力偏低,造成在课题申报及论文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到了中级职称后,向上发展便遇到瓶颈。从笔者所在的高校来看,辅导员群体中具有副高职称的很少,尚未发现有人能够晋升到正高职称;其次,在晋升行政职务方面,也存在困难。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受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和制约,管理岗位很有限,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人员流动高度不畅。同时,高校也为辅导员的行政级别的晋升设置了较高的要求,且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辅导员一般晋升到副科级、正科级就很难再有进步,即使继续晋升,也仅局限在本系统内,很难交流到其他系统,干部晋升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三,部分辅导员具有转岗至专任教师的意向,但难度很大。辅导员群体主要是硕士,而如今高校专任教师基本已经博士化,且需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辅导员如想转岗至教研岗位,攻读博士学位是必须的。但是,根据相关文件和政策的规定,辅导员只能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承接原有专业,或者自由选择专业,即便如此,部分高校出于稳定学生工作队伍群体的需要,并不鼓励辅导员进一步深造,导致这条发展路径并不畅通;最后,部分高校观念陈旧,无法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群体对于高校发展,乃至日常运转的重要意义,重视只是停留在文件和口头,片面强调能够迅速带来成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群体存在偏见,甚至歧视,一味要求辅导员为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单向服务,忽视后者对于辅导员在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方面的反哺,并未真正将辅导员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学校工作的重心。

(三)评价考核制度不科学及职业的高风险性

大部分高校已经出台了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但从整体上来讲,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成果的反馈具有长期性、无形化的性质,具体表现在片面强调所完成的工作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却少被纳入考评,或者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同时,一旦发生事故,则辅导员之前所做的工作可能会被抹消,鉴于高校对于以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主的辅导员大多采用人事的方式,造成辅导员被解聘或者到期不再续聘的风险始终存在,而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或者有正式的事业编制,或者不需要直接对学生负责,故基本不会承担如辅导员一般的巨大风险。

三、打通职业发展路径

辅导员群体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该职业在设计层面存在问题。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建议。但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并且改进辅导员这一职业的顶层设计,并细化相关政策,增强其可行性,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辅导员群体离职或者转岗意愿较为强烈的倾向。

(一)明确角色定位

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正式名称为“专职/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主要任务在于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不应该把重心放在事务性工作上,而如今的情况恰恰相反,辅导员承担了过多的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不大或者根本不相关的工作,无暇开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在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理顺辅导员与各个行政部门的关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严格界定工作范围,将部分工作有效分流至其他部门进行办理,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整、增设相关职能部门或者人员,将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根据部分高校探索的经验,选拔部分有学生工作热情的专任教师担任行政班班主任,分担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同时有效弥补辅导员在对于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不足,促进专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同时,此举措亦可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因为班主任这一职位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始终存在,学生对于这种管理方式比较习惯和适应,存在天然的亲切感,相对于辅导员所面对的众多学生,班主任的工作对象一般只是一个行政班级的30余人,在学生干部选拔、举办活动、党团建设等工作中显得更为游刃有余,且担任班主任的专业课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未必比辅导员更为劣势。通过此种方式,开辟了高校业务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合作育人的新途径,取长补短,不仅增加了不同系统工作人员的相互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拓展发展空间

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科研潜质及转至教学科研队伍的强烈愿望,笔者建议,高校可以探索建立相关的机制,通过鼓励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吸收其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方面予以指导和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帮助这部分辅导员尽快成长为优秀的专任教师或者专职研究人员。对于有志进入仕途的辅导员,则要进一步打通向上晋升的渠道,在行政岗位及领导岗位的竞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群体,甚至可以考虑向高校外部进行输送,例如开通高校辅导员进入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央企行政管理岗位的渠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辅导员沉在基层的现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意愿者,应明确其各自的兴趣领域,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化方向发展,成为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四、结论

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群体当前所面临的职业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其职业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本文的不足之处

文章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不足,分析过程和结论均缺乏数据支撑;研究过程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情况考虑较少,结论可能失于偏颇。

(二)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关注“辅导员在高校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分析”、“辅导员职业生涯演替”、“辅导员职业锚的选择与确定”、“国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对于我国辅导员制度改进的启示”、“不同学历层次及专业背景对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影响”等研究方向,将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凝练,同时,引入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增强结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叶少灿,蔡静.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规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56-59.

[2]余德将,陈晶晶.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89、137.

[3]方黎,管志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审视与路径优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3):69-73.

第4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KPI 辅导员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31-03

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1]本文依照国家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战略定位以及辅导员工作特点等实际情况,以KPI考核方法为基础构建辅导员考核指标,希望能为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难点

(一)工作内容量大而杂,考核难以面面俱到

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广,涵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团建设、学生活动开展、奖助贷、宿舍管理、学生安全、教务协助、日常事务管理等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高校中教学之外的工作,基本都有辅导员的“份”。有人尝试统计了辅导员的业务,发现业务范围竟达108项之多[2],“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成为调侃辅导员繁杂工作状况的习惯用语,因此,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实际上绩效考核也无需面面俱到,择“重”而“考”之也是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选择。

(二)工作时间难以量化与工作效果隐性化

不少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从“德、能、勤、绩”四大方面进行考评。在“勤”一项,主要通过对“辅导员实际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量”[3]的考察来进行评定。这种生硬地搬用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往往使得考核指标脱离辅导员的工作实际,考核效果适得其反。对辅导员工作有所了解的人员都知道,辅导员实质上没有8小时工作量的界定。学生工作事无巨细,即使是节假日,辅导员也是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随时待命。而且由于学生白天上课,涉及与学生谈话、开会、指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工作,几乎都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所以,简单以“出勤率”、“工作时间量”等进行考核,根本无法衡量到真实的状况,甚至会引起被考核人的反感情绪。此外,辅导员做的大量工作,特别是学生事务中的工作基本上是服务性质的,其工作成果不像专业老师那样可以量化、积累。

(三)个体工作差异化较大

从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辅导员工作内容普遍量大而杂,同时,从辅导员个体的角度去看,由于辅导员各岗位的特点不同,职责范围及其任务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年级差异。一般来说,辅导员通常以年级或专业进行带班。不同辅导员之间带的专业和年级都不一样,因此,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里,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很不一样的。大一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指导组建班委会,建立贫困生档案等,因此,在心理健康辅导、班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行为养成、助贷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大二辅导员做的更多是常规化工作,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班风建设、奖助贷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大三的辅导员,工作侧重点是对毕业生实习、就业等进行辅导,以及办理与毕业生相关的事务工作。特别对于实行“2+1”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生从大三第一学期就开始就走出校门参加顶岗实习,吃住均在实习单位,因此,大三辅导员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毕业生保持沟通联系,掌握毕业生情况。二是人数差异。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但现实中,时隔7年,不少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仍低于1:200。如笔者所调查的某高职院校,2013年,该校30位辅导员中,只有4位辅导员带班人数在200—290之间,大部分所带学生数在290—390之间,有两位辅导员的学生数达到了409人和450人,是其他辅导员带班人数的两倍。学生数量的多少,基本上就决定着工作量的大小,因此,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必须要考虑带班人数这个变量。

二、KPI概述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通常情况下,KPI是用来反映企业的战略执行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4]KPI不仅是对组织和个人进行绩效目标设计的工具、绩效监控的对象、绩效考核的依据,,KPI的设置还代表了企业运行管理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方向。作为现代绩效管理众多考核方法中一种,KPI具有自身的特点,概而言之,有几下几点:

第一,KPI是动态开放的。KIP的建立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阐释与传播企业战略,这同时也意味着,一旦由于企业成长需要或所处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的战略改变,KPI的指标也要随之变化调整。

第二,KPI是衡量绩效构成中的可控部分。现代绩效考核方法大致可分成三类:基于被考核者特征的方法、基于被考核者行为的方法和基于被考核者工作结果的方法。[5]KPI属于基于考核者行为的方法,行为法是对为有效完成绩效所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在组织中,组织绩效的取得是内因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各职位员工可控制和影响的部分,KPI只能衡量可控的,可观察的、可量化的部分,尽量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它方面影响。

第三,关键绩效指标是关键性指标。关键性指标强调关键,即对企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的方面。建立 KPI 体系有二八原则,即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80%来自于20%的关键业绩。关键绩效指标就是企业20%的关键业绩指标,从繁多的指标里掌握了关键指标,就相当于把握了全部。所以,KPI的考核指标少,它只对那些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影响较大的,对战略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工作进行衡量。

三、运用KPI绩效考核辅导员工作的可行性

(一)运用KPI考核法有利用促进辅导员成长

KPI将组织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步步落实到具体员工身上。员工对工作的关键绩效指标的掌握,有利于他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清楚地明白组织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因此,KPI的考核标准比较准确、考核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有利于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它的实施可以使辅导员清晰地知道自己优劣势,并在考核反馈过程中积累经验,在探讨工作中分享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有利于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辅导员成长、成才。

(二)运用KPI考核法有利于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目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KPI考核法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往的辅导员考核过多强调考核的全面性,把辅导员的所有工作都纳到考核范围中。面面俱列的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考核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观性和公平性,但是辅导员工作有它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范围面广,不同辅导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辅导员擅长谈话教育、课堂教学,有的擅长从事教育管理、学生活动开展,有的擅长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工作,有的则研究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这种面面俱到的考核方式对那些有突出才能、有鲜明特点的辅导员而言,具有极大的限制性和束缚性,致使这些特殊人才只顾疲于应付完成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特长上向纵深发展。[6]KPI根据“二八原则”,只衡量对组织战略起重要影响的指标。这就相当于把辅导员从无穷完尽的“事海”里打捞上来,帮助他们明确方向,找到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工作中,投入到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中,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完成专业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从而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四、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

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会议上指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职人才。有人提出,可以按职责不同设置以下几类职业辅导员岗位:“一是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辅导员;二是学生心理辅导专业辅导员;三是学生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四是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岗位设定可以职务或职称、专业、能力等为依据,并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7]辅导员分设不同职业岗位的这一做法,在个别本科高校已得到实现,这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升华。而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不分岗位类别的,仍然所有工作一把抓。但是国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念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指标分类与关键指标的提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这一指导理念,并通过与多位工作三年以上的辅导员进行交流访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原则,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辅导员绩效考核基础指标体系,并设置了四个加减分项。见下表:

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明细表

首先,上述考核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基本涵盖了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它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辅导员职责定位是一致的。同时它也是动态的,对不同年级带班人数不同的辅导员考核都可以运用此表,不同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二级指标内容的具体阐述与规定作适当调整。

其次,本考核指标反映的是关键性指标。高职院校师资普遍较紧缺,与普遍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辅导员一般都要承担心理与就业的教学工作。所以“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班级建设”等指标都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其他一些,如协助教务员处理教务工作(通知考试、办理各类证件等)、配合医务室或后勤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并没有过多体现(尽管这些琐碎任务往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与精力)。虽然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均需要各方共同协作完成,高校各部门之间也要互相配合,但是每项工作都有它的主体,有它的归属部门,像教务处等管理部门的工作,教务处等管理部门才是这些工作的主体,辅导员只是配合角色。如果在考核中把这些从属性的工作列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那无疑就说明了辅导员只能是从属的角色。考核作为一种导向,会迫使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这些从属性的工作上,无法确定其工作的主体性,也根本无法谈其发展方向的专业化、职业化。

再次,本考核指标衡量的是绩效中可观察,可控的部分。KPI是基出考核者行为的方法,不是基于考核者工作结果。所以,它不用“考证率”、“英语考级率”“学生考勤率”、“学生晚归率”、“文明宿舍数”等结果性的数字进行考核,尽管这些数字容易统计,因为辅导员带班年级经常变动,经常是一年变动一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短期内这些数字与辅导员的努力并没有可靠的相关性。行为很难量化,但是,KPI是对为有效完成绩效所必须显示出来的行为进行界定,我们相信考评者能够剔除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影响,确认哪些行为对有效完成绩效是有用的。通过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判断,最终完成对他们绩效的科学合理的考核。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关于指标的权重分配、考核主体的设置、考核反馈过程等,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涉及。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局限性,KPI也不例外。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心做好辅导员考核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妙琼.GS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D].广州:暨南大学,2006.

[2] 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乐.F公司基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4] 刘潇.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

[5] 崔红梅.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分析[D].太原:中北大学,2011.

第5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 生态学 辅导员 可持续发展 学院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生态系统中教师群落的一个特殊种群,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随着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令第24号)的颁布,高校辅导员队伍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发展十分迅速,队伍较为庞大。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辅导员的平均职业生命周期不到5年。是何种原因导致辅导员的平均职业寿命如此短暂呢?本文主要从辅导员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高校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的生态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且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环境要素。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生态因子之总和。若要探讨高校辅导员的生态环境,需要先从分析高校辅导员的生态因子入手。高校辅导员的生态因子主要有:

1.制度因子

从1952年开始中国高校施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尤其是2006年教育部令第24号的,进一步明确了辅导员队伍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辅导员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有关辅导员的选拔、考核、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以职称评定制度为例,高校布置任务时把辅导员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工作绩效主要看学生工作完成得怎么样;而评职称时用学术标准来衡量,包括课时量、论文数量、科研工作量等,辅导员最终是两头落空。这样的制度就限制了他们今后的转岗或本专业上的进一步发展。

2.精神因子

从工作层面上看,辅导员工作压力比较大,一方面由于管理的学生过多,很多高校都超过了1∶200的比例,另一方面由于角色定位不明确,加上工作方式相对滞后(部分高校辅导员甚至没有配备电脑),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很多辅导员从早忙到晚,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从而大大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精神压力。

从年龄上看,高校的辅导员大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做事比较积极,这是好的方面。但同时,正由于很多辅导员刚踏上工作岗位,生活阅历浅薄,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又要考虑成家、买房,甚至进一步深造等问题,从而使得辅导员的精神压力很大。

另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比较差,在很多专业教师的心目中辅导员是“最低层的”,他们的工作无非是管管学生,没有什么“含金量”,加上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所以缺乏职业认同感。

当然,看到自己管理的学生一天天不断成长、成材,所带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屡获奖项,后进的学生经过教导而不断上进,也会给辅导员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

3.物质因子

辅导员队伍目前虽然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但在政策落实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办公条件看,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是集体办公,有些高校辅导员几个人共用一台电脑,同时,辅导员办公室除了学生的各种信息材料文件夹外,很少有相关的书籍报刊供辅导员进行业余学习之用,辅导员的办公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住房条件看,目前很多高校都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其初衷是好的,对单身的年轻的辅导员来说不成问题,但对已成家的辅导员来说,显然不够人性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4.能量因子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学生管理经费不足,学校一般按人头按年度给每个二级院(系)下拨学生经费,一般每人只有15元左右,大的院(系)下拨的经费要多一些,而一些经费少的院(系)往往还不够学生会办公和搞宣传之用,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更显得力不从心,使得辅导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想法由于经费问题而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的状态。一方面由于辅导员大多为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资历不深,职称不高,薪酬水平自然较低。另一方面,学校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对专任教师给予的安家费、课酬相对较高,职称评定制度化使专任教师的发展方向清晰,高职称带来了相应的高收入。这样辅导员的高强度的工作量与他们的薪酬不相称,使得很多辅导员成为“月光族”,从某种程度来说,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5.信息因子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样信息对辅导员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源以立体的方式涌现,辅导员仅凭以往所学的知识,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与学生无障碍地沟通。从目前辅导员所处的信息因子看,辅导员所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时间滞后,缺乏连贯性。无论从信息渠道的硬件配置(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还是从业务培训来看,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生态位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都占有它特定的位置。

大自然也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适合其生长的特殊环境――生态位,且每个生态位都具备一定的优势,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就要发现这种优势,找到自己的位置。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生态系统中有其特殊的生态位,只有明确了自己所处的生态位才能合理地进行角色定位,从而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

注:A代表学校行政领导及各个职能部门;B代表学校党务委员会及职能部门;C院(系)党总支和分团委;D代表

学院(系)行政领导及各个职能部门;F代表政治辅导员。S代表普通学生;T代表专业教师。

从理论上讲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生态位应该如左图所示。校党委及职能部门(B)直接领导院(系)党总支和分团委员团委(C)的工作。辅导员(F)则在院(系)党总支和分团委(C)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本院系一个年级或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辅导员(F)在学校行政领导及各个职能部门(A)和院(系)行政领导及各个职能部门(D)及专业教师(T)与学生中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而非直接受它们(A和D)的直接领导。

从现实的辅导员工作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严重出现生态错位和越位现象(如右图)。结果则会出现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A和D)和专业教师(T)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辅导员往往就成了其“商”。学生公寓的日常卫生、熄灯就寝、秩序管理、缴费、选课、医疗、就业追踪、助学贷款的追缴,甚至课堂纪律维护、阅览室、琴房、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和保卫等,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使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事务太多、太杂,超出了其职责范围,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学习生活的指导、心理健康的辅导则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和方向。由于目前普遍出现辅导员工作生态位错位和越位现象,辅导员整日陷入烦琐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对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则不能够顾及,影响到了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生态环境中存在很多有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子,且其生态位经常出现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高校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繁重,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短在所难免。若使高校辅导员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下几个方面则成为必备的条件:

1.充足的能量供给

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为他们的买房、家属就业提供方便,使其各方面的待遇水平不能低于一般任课教师待遇水平。并且根据教育部辅导员配置的师生比1∶200为标准,对超出此比例的辅导员按照超出学生人数进行岗位补助。合理下拨人均学生管理费用,在节约、合情、合理的经费使用原则下,保证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经费充裕。

2.齐备的物资设备

为辅导员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电脑、打印机、电话机、传真机、学生谈话室等基本办公设备配置齐全,购置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报刊、书籍等。

3.畅通的信息渠道

加强校内学工处(部)、团委、各院(系部)学工组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彼此间的经验交流与相互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与兄弟院校辅导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增强辅导员的业务自学能力,提高其沟通能力及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

4.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定健全合理的辅导员培训制度、工作机制、考核与激励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相关制度,使辅导员的工作进一步规范,有章可循,使辅导员的待遇等问题能得到制度的保障。

5.准确的生态定位

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职能,剥离本应属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使其成为真正的“政治辅导员”,成为学生前进方向的引导者,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第6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湖北省目前已拥有8所民办高校,在生源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系列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实地访谈和参考文献资料,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一.外部因素

1.民办高校特点。民办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需求,顺应时代而产生的。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民办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和其他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宗旨一样。办学资金来自民间,基本可以满足办学所需的建设。

2.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据调查,湖北省民办高校学生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约为1300元。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再次,目前大学生由95后组成,接触到的思想、文化等方面多元化。有极强的个性,而且社会责任感不强,短时间内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和要求。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使辅导员难于管理和引导,无形中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加了难度。

二.内部因素

1.专业不强。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中第三章配备与选聘第八条规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要求辅导员具备本院系所设专业,这样辅导员比较清晰本院系专业学生情况,易于交流和管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对辅导员专业没有任何要求。

2.配备不足。随着扩招,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师资数量却没有跟上生源增长的速度。目前湖北省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严重高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比例。

3.身份不明。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干部。但是辅导员自身有时也会模糊本职工作,因工作内容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湖北省民办高校辅导员给自己的定位中,选择“消防员”、“保姆”等角色居前列,分别是1.42和1.30;然后依次是管理干部为0.99,生活教师为0.80,知心朋友为0.56,人生导师为0.31。

4.待遇不高。目前湖北省民办高校辅导员一般为劳动合同制,或者人事。在校各方面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基本工资较其他学科教师低,其他福利待遇比较少或者没有。辅导员月工资为2500-2800元占16%;2801-3100元占30%;3101-4400元占20%;辅导员每月工资只能在所在城市勉强生活,部分辅导员待遇甚至比当地中小学教师还低。长期如此,辅导员有时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出现职业倦怠,产生恶性循环现象。

三.结论

一般湖北省民办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会要求其在本职工作至少4-5年,根据学校规定及其工作表现适当给予名额进行转岗或者提升,且发展方向少。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因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各阶段的部分需求没有达到,例如生理需求中的睡眠或者生理平衡;安全需求中的健康保障或者工作职位保障;尊重需求中的成就或者被他人尊重等等。湖北省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难的因素多且复杂。

参考文献

[1]陈岩松.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知识结构发展[J].江苏高教,2009,(4).

[2]郑永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理论与方法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09,(3).

[3]靳玉军,李晓娟.高校辅导员近30年来的角色演变及其启示[J].2010,(1).

[4]李敏,李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2010,(4).

第7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关键词:层次化设计;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28-02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高校将辅导员定义为: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从定义上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传播文化精神为使命,最高要求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可见是从导师化、专家化的立场提出的。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对专职辅导员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支持并鼓励一批骨干教师进修相关的业务,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使其发展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这对高校高水平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努力方向,对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困境

辅导员自身工作角色的困境、使命的困境和自身发展的困境。辅导员多从事着琐碎单调的日常工作,处于担任管理员、服务员、后勤人员和行政人员多种角色的尴尬处境,事务繁忙,没有工作激情,效率不高,大大影响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降低了辅导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失去了激情,对前途没有信心,人员队伍稳定性差、流动大,造成责任心不强,工作应付,从而影响学生的教育、学校的声誉。

辅导员真正参与教学工作不够,作用也不明显。作为教育者参与教学实践,辅导员应指导学生进行事务管理,由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去探索具体事务。当前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仅停留在表面上,对学生的了解不深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及时掌握,更不能总结出高职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工作。

当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测评考核更多地反映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方面,无法真正起到鼓励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目的。

二、基于专家化设计辅导员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初级阶段:通过定期轮岗,做好日常事务性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一支不太稳定、流动较大,缺乏职业化的一支队伍,所以需要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

辅导员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引导性,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面,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带动全体学生,主要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党教育,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在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方面,如:新生入学教育、行为规范、奖学金评定、贫困生资助、团学干部培养、宿舍区建设、毕业生离校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组织学生开展有益活动等。专职辅导员要树立好学风,培养和增强的学生班级意识。通过具体实践和深入研究探讨,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及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根据学生变化,辅导员要更多地做好习惯养成、行为指导。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引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必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辅导员应思考如何科学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寻求方法;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生存发展能力和职业规划意识等。

(二)中级阶段――通过专项积累,进行定向分流阶段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事务的加重,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召集者、就业工作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以及学生日常事务的分析者和处理者。中级阶段辅导员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能力特长在某些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专门对学生某个方向进行辅导,为专家化、专业化发展做好充分准备,寻找工作方向(熟练运用理论、学生自我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就业指导、职业规划、顶岗实习指导、规范管理、文化修养、活动策划教育、健康咨询、心理教育方面、学业指导)。

在此阶段,辅导员结合中级、副高级思政职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理论研究,以及对学生培养教育规律的分析。

(三)高级阶段――专项建设,实现专家化、专业化

进入高级阶段,辅导员在工作中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个体发展,工作针对性强,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高,服务可以涉及学业指导、营养健康、恋爱婚姻、求职创业、企业管理等未来的职业问题,进而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解答。通过对学生事务的服务,主要表现为个体指导咨询或是专题讲学,改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又是教师对外沟通的桥梁。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工作室的对外服务,获取经验,积累资金,把有创业才能和创业激情的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选拔有实力的老师进行实战模拟或训练。

在此阶段,辅导员结合高级思政职称的要求,按专业分门别类研究和进行专题书籍的写作。借鉴咨询服务的理念,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崇高事业归属感,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导师。

建立跟踪服务制,辅导员严格审核校友以及创业人员的计划书之后,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帮扶。学生创立的企业走向正轨之后,辅导员要及时对企业的运营进行跟踪服务,使在校教育与培训发展、终生学习有效衔接,促使教育体系的完善。

三、建设措施

(一)建立招聘择优机制,选拔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担任辅导员

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选拔时,坚持从业务素质、政治觉悟素质、工作作风和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考察和选拔,以确保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入职前,学校要对辅导员进行详细规范的职业培训,集中学习有关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坚定辅导员的立场和正确态度,树立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使命艰巨的意识,为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强工作能力、深厚学术素养的职业辅导员队伍奠定基础。

(二)加大培训力度和发展的平台,将辅导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专家

辅导员专业上的成长是一个需要积极探索,长期积累的过程。加强辅导员培训,帮助辅导员在专业上成长。推进职业化发展,使学生问题能得到较为专业的答复和解决。定期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交流,从思想政治、角色培训、技能和业务培训方面进行培训与指导,倡导辅导员通过案例分析找寻工作的规律性;通过工作论坛促进学校之间对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促使辅导员在所选专业方面健康发展。这在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树立辅导员的职业化观念。

另外,学院应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将其培养为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激励他们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资格认证,力争将辅导员培养成学生工作专家。

(三)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流动体系、奖惩制度,激发工作激情

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以辅导员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为依据,增加辅导员参加研究性学习、培训、科研活动的内容以及学术活动在考核中的比例,通过考核达到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目的,引导辅导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督促辅导员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学校根据辅导员工作的能力、水平和表现,对辅导员以初、中、高3个级别进行评聘。在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依据德、能、绩、效的标准,完善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规律相适应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体系。

通过表彰优秀辅导员、组织辅导员外出参观考察,让辅导员在工作中享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要充分理解和支持那些想转岗的辅导员,并尽力为其提供转岗的机会。

(四)成立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减少事务性工作,加大研究性工作

学校或院系应成立管理学生事务的服务中心,辅导员依然是主要的管理者,给学生提供集中的服务。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学生志愿者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适当配以职工。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包括入学报到、勤工助学管理、宿舍区管理、贷款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及毕业离校工作等。这样,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将辅导员分离出来,而且部分辅导员还可能成为政策制定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专家。

激励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行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以及发展的交流和研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时,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制定有效的德育措施和方法。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界定,职业化发展和角色定位是相辅相成的,要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准确定义,划分辅导员的专业工作,实现辅导员的专家化和职业化,走职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祖英.高校辅导员专家化建设机制略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

[2]张才君.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3]裴文英,王改清.构建专家化辅导员队伍―提高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之关键[J].文教资料,2012,(03).

[4]伍安春,柏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

第8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一、引言

“学习支持”的概念最初是为了弥补远程教育中人际交流的缺陷,降低辍学比率,并为学习者提供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个性化优质服务。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生规模扩大,青年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个人学习计划的指导、学习疑难解决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因此,调整和完善育人工作机制,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已经成为普通高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从国外高校的发展经验来看,学校也非常重视为学生提供第一课堂之外的学业指导服务,比如哈佛大学设立了学业与个人发展中心,斯坦福设有本科生学术生涯项目与研究生领导力和学术能力培养项目等。

高校辅导员具有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生事务性工作具有多头、繁杂等特点,辅导员的管理者身份较为突出,而作为教师的教育者身份则日益弱化。随着大学生对学习支持服务需求的加强,辅导员需要在注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因此,充分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学业指导、学习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这既符合高校辅导员适应时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医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调查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医科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某医科大学,随机抽取250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对象为大一至大五的学生各50名,男生和女生各占50%。回收问卷为246份,有效问卷为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5%,属于有效问卷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的4个方面,如表所示,在238份有效问卷中对“您希望辅导员在您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的回答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辅导员在进行学习指导方面的角色期待较高,而随之其后的则是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疏导。具体数据如下:帮助我进行学习指导(68.5%)、生活服务(50.5%)、对我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61.5%)、未来职业生涯设计(63.5%)。其中选择学习指导和职业生涯设这2项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关注职业生涯方面男生略高于女生,关注心理问题指导方面女生略高于男生。

结合数据调查,课题研究组访谈了三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访谈结果显示,医学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学生平时学习压力较大,课业繁重,很多学习内容都需要课后进行消化,加之现在医学生的就业要求较高学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加大,诸多原因造成很多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在关于辅导员的角色问题方面,学生表示辅导员在专业教学上对他们的帮助不大,但可以传授一些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学习平台等。

三、辅导员对学生学习发展与支持的工作策略

本文选取了某医科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从医学生的期望出发,结合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功能发展,明确了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发展与支持方面的角色,并给出了其内涵,即:在学生学习发展与支持的语境下,辅导员的核心角色是教师,辅导员在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学生的能力并非天生固有的,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教育者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性,辅导员给予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支持,则更多地体现在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支持环境的营造等非教学支持活动上。

1.构建全过程学习支持内容。在高校现有的学生工作模式下,辅导员管理学生一般采用直线式管理形式,即辅导员会从大一开始带学生直到毕业。这为辅导员开展全过程学习服务奠定了基础。另外,高校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一个系统联动的过程,因此作为辅导员老师在支持学生学习发展中需要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需要在各个阶段制定符合大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指导计划。如在大一学年安排入学适应、专业选择的教育辅导,并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的选择及时间的调度。大二期间辅导员连同高年级学生帮助学生对学习做出较好的计划,分解好学习任务,并在学习方法由被动向自主的转变方面给出具体的指导。大三应加大心理疏导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同时应联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人员一起对学习问题较大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大四、大五学年就业准备成为学生们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辅导员应该帮助学生从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形成对自己的清晰认知,对能促进学习成功。在服务与支持形式上,可以采取专业辅导讲座,一对一帮扶,高年级学生交流等形式。

2.营造良好学习支持环境。在“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指导下,为学生营造和谐、亲近、有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联合互动,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动员专业教师加入到学业指导的队伍中来,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相结合配合,让每位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结合本校的学习支持中心,利用支持中心的资源有效开展工作;创建学习型的兴趣小组,利用小组学习、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辅导,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进行学习分类指导。日本学者金子元久依据大学教育的射程和学生的自我、社会认知的确立性两个维度,对高校学生进行分类。根据这个分类方法,四种类型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征,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支持策略,具体来说见图1。

高度匹配型的学生对未来充满自信,具有明确乐观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积极的学习动机,辅导员对这类学生要注重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发展综合素质能力;独立型学生虽有较为明确乐观的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大,也不进行课外学习,课余愿意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会活动或勤工俭学中,或者为未来能更好地就业,而去考取各种证件或参加某些培训,辅导员对于这类学生则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被动顺应型学生没有明确的自我认知,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对于这类学生辅导员则要加强自我认知教育,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要注重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排斥型的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没有明确和积极的展望,可以理解为完全游离于没有学习兴趣,专业认同度也较低,这类学生是辅导员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要尤其注重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拓展素质发展第二课堂。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综合素质发展的创新性人才。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不仅限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引导,还要积极地拓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如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服务模式,要充分利用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构造完备的高校学生学业发展与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实现学业的全面进步。同时,加强和改进支持大学生学习发展的新载体,如利用微信、微博、教育博客等网络媒体开展网络学习支持。

第9篇:辅导员发言稿范文

今晚我们相聚一堂,共同欢度凯越集团2012年度新年晚会。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公司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供应商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向奋进拼搏、锐意进取的全体凯越员工致以新年的祝贺;向长期在幕后为公司发展事业默默奉献的所有家属表示由衷的感谢。还要向仍然战斗在一线的部分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进入2012年,凯越进入了一个新的五年周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在这个5年的周期中,所有凯越人将充满激情的、满怀信心的、富有创新的去冲击凯越的十年目标即“三个一”工程:国内眼镜行业综合排名第一,成为一个上市公司,打造一百个中产阶级。我坚信所有的凯越人本着“诚信正直、富有热忱、有责任感、热爱学习、乐观自信、团队协作”的价值观,坚持创业和创新的“两创“精神。我们一定会实现伟大的“三个一”工程。

在此,我给大家拜年了,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初中同学聚会发言稿

在迎新春茶话会上的发言

春季开学典礼辅导员讲话稿

同学聚会上的讲话

在2011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

在银行工作会议上的讨论发言提纲

银行工会年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