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有声童话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声童话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声童话故事

第1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梅子涵

看着一个个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生动故事,再配合故事后面童话家的点评,对安徒生童话以及安徒生本人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被他们深深打动。安徒生用他的鹅毛笔、用童话写出了多少快乐、多少伤情、多少诗意的惦记和感恩、多少生命的耽误和安慰,还有多少多少的希望……把我们从狭隘和黯淡带到高处的无限和明亮。告诉我们真善美的内涵并打动我们。

就像《豌豆上的公主》,真正的公主能透过二十张床垫子、二十条鸭绒褥垫,感觉到豌豆的存在。可见,真实的一面始终是可以让人察觉到的,不会被外在的现象掩盖。

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小女孩不得不在除夕夜,走上街头,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这个不幸的剪影作为那个不公平时代最好的见证,让我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在这里得到滋润和洗礼。而这个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用她微薄的渴望和梦想帮助了我们。

第2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叩开我们的教室,尤其行走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把1+1= ,3+2=编成美丽的童话故事来教学可是家常便饭。这不由得不让我们童心迸发。童话贯穿的教学环节,童话般的语言激发,使得童话与数学充分融合,让孩子“在童话中学习数学,在童话中陶冶心灵,在童话中和谐发展”,从而让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童话”。

如何用活童话元素?下面我们就撷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断来开始我们的探讨!

一、在导入中引进童话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案例1:《10的认识》导入设计

师:今天,张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走一走。瞧!数字娃娃来迎接我们了。(出示0和9的数字卡片)数字娃娃在排队迎接我们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生:想(齐声回答)

师:(放录音)数字娃娃中“9”最大,当上了大队长,可骄傲了。有一天,它神气地对“0”说:“你光头光脑的,表示什么也没有,我可比你大多了!”“0”听了非常伤心,悄悄地走了。不一会儿,数字娃娃“1”拉着“0”来到“9”面前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是不是比你大?”9听了非常吃惊。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1和0站在一起是多少吗?

生:10

师:好,我们就来认识“10”。

……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经常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童话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 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如今的数学教学中。童话故事就更能营造出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这一情境的创设,就把每一个孩子都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童话世界,使他们感到了数字的新奇,产生了学习“10”这一新知的兴趣,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10”的动机。

一堂课只有孩子们焕发出学习热情,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才能学有所获,获有所丰。因此,当课一开始时,张老师就把童话故事引到数学课中来,把童趣还给学生,让他们怀着欢快、愉悦的心情迈进知识宫殿的大门。

二、在新授中引进童话形象,突破数学教学的关键

案例2:《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新授教学。

教师把所有的数字都看成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童话主人公,从“0”寻找朋友的情景导入,“0”在数字一条街东寻西找,终于找到了数字“1”和“2”做朋友,然后请同学们帮它们三个数字朋友手拉手,组成三位数。再由学生组成的数字编成减法算式201-98。在讲解例题201-98笔算时,教师更是把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演绎成一个活生生的童话人物,让“0”当了一位慷慨的“穷光蛋”,这一诙谐幽默的情景却让学生深深地烙下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计算上来,这就巧妙地激起了同学们热心助人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数字朋友得知了“0”很慷慨之后,都愿意和它一起做游戏,于是自主性的由学生自己编制了许多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算式,学生们愉快而熟练的地完成了练习。整堂课由于老师本身语言也是那么的生动形象,把每一个孩子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童话世界,这样原本枯燥无味地计算课上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学生不但没有反感的情绪,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计算状态。这是多么美丽而神奇的一节童话般的数学课。

三、在练习中巧用童话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3:《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练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练习设计

……

5.海底世界

第二站:海底世界

欣赏,海底世界美不美?

还有一位熟悉的朋友呢?他是――

对,小鲤鱼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勇敢,他还有一手好本领,会?

(吹泡泡)小鲤鱼一不小心丢了泡泡,你们愿意帮助他找泡泡吗?

(1)小鱼吐泡泡

小鱼身上:三十多 五十多 八十多

泡泡(每组3个):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式

选3名当小鲤鱼,检查是否正确。请三位小伙伴扮演小鲤鱼,谁愿意?

请组长拿出泡泡,共同讨论 ,派你的成员上台贴泡泡。

小鲤鱼:我的泡泡在哪儿?

上台:你的泡泡在这儿。

小鲤鱼:谢谢,(不对,这不是我的泡泡)

上台:不用谢。

看!一群海豚游过来了,他们身上的算式的得数哪些是比50大呢?我们也来帮他们找一找,好吗?

(2)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鱼尾巴上打√

43+9 52-2 60-9

34+9 57-2 3+47

评价语:这只小青蛙找得真准!

6.果园

第三站:果园

下面就由牛伯伯带领我们走进果园吧!(欣赏)

这真是一个丰收的果园,我们听听牛伯伯的介绍:

(1)桃树有56棵,梨树有8棵。

牛伯伯想问问我们: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评价语:童话语

我们口答一遍告诉牛伯伯。

接着问: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苹果采了23个,梨子采了9个,柿子采了6个。

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并列出算式。(小组活动)

……

本课练习环节的设计运用学生喜闻的童话体形式串连。第二站海底世界教者诱导孩子说:“小鲤鱼一不小心丢了泡泡,你们愿意帮助他找泡泡吗?”然后课件呈现童话般的海底世界里小鲤鱼吐泡泡,泡泡(每组3个)里有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式。随即请三位小朋友扮演小鲤鱼上台贴泡泡;第三站由牛伯伯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丰收的果园,帮忙计算“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的问题,并由此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由开放地提出更多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整个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童话体串联的情境中亦真亦幻,这既是清醒的、意识分明的课堂,又是梦幻般的童话意境。

第3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只有想象,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心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来。有了想象。学生的习作才会成为放飞童心的自由之作。想想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有了想象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读写能力。阅读需要借助于想象,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有了想象力,就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甚至广及天上人间、古往今来,创造出种种现实图景和神奇幻象。可见,想象力与写作能力、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作文的想象呢?

故事创作是国外创作性作文训练中很受推崇的练习方式,而鉴于小学生特别喜欢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的特点,我认为指导学生童话创作是故事创作中较佳的一种培养方法。

具体培养步骤如下:

一、阅读积累,感受童话特点,奠定智力背景

知识是想象的翅膀,"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联想"。学生的知识面越宽,想象就越丰富,所创作的童话中的知识含量就更高。因此,欲指导学生写童话作文,首先就要组织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童话作品及科学知识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为童话的写作奠定一个广阔厚实的智力背景。

二、引导观察,丰富表象,激发想象和创作欲望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想象不是凭空捏造,它离不开现实的土壤,来源于客观现实,依赖于丰富的表象积累。如果想象离开了现实,那么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勤于观察,努力感知,丰富积累,才能垫高想象的基点。我认为,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很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要选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好的事物最容易激起儿童美好的情感;二是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如何发现引起学生创作欲望的美好事物呢?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学生受生活阅历及心理水平的限制,感知的敏锐性相对欠缺,感悟相对肤浅。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观察生活美,逐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扬起学生想象风帆,激发创作欲望。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中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所以,要带着学生去和蚂蚁说话,跟小鱼儿嬉戏,与小鸟儿共同歌唱……一场及时雨,一道彩虹,一片新绿,一株绿芽……都引着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走进他们的童真世界。

三、多种形式的指导童话创作

1.根据图像说写童话

童话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富有童趣的各种动植物图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进童话王国,图画中的动植物的生活场景很快在学生头脑中转换为自己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图画,讲图画上的故事,实现了初始阶段的训练。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童话的基础后,再提供不完整或不连续的图画,让学生想象开头、中间或结尾,补充成完整的故事。最后,还可以提供单幅画给学生编写童话故事。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减难度,扩大学生创造性想象空间。

2.略知梗概,说写童话

给学生一个提纲或一个故事梗概,让学生说写具体的故事情节。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性。

3.设计开头,续编故事

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表演、多媒体动画演示、影响渲染气氛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他们的头脑中演绎各种童话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

4.结合课文,编写童话

结合科文,采用"扩"、"改"、"仿"、"借"、"续"等方面训练学生编写童话。

"扩",即扩写教材中的童话课文,把原来写得比较概括的地方加以拓展、补充。

"改",即改写,或改变人称,或改变中心思想,或把记实性课文改写成幻想性质的童话。

"仿",即仿写。

"借",即借助课文中的有关科学知识编写知识童话。

"续",即续写。

5.观察事物,说写童话

在孩子的眼中,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它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中。因此,可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和花鸟说话,与风儿嬉戏,跟动物交友,然后引导学生把他们头脑中的、心中的童话写下来。

6.摆弄玩具,说写童话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年幼的儿童在摆弄玩具的时候,会旁若无人的咕咕哝哝的自言自语。其实,他们此时就沉浸在童话的世界里。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让他们用语言记录它们创作的童话了。

7.提供知识,编写童话

8.分析题意,说写童话

此种训练方式难度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写童话故事。

第4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关键词 绘本动画 互动多媒体 交互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4.8 文献标识码:A

绘本动画是将绘本和动画结合在一起的新阅读方式,是一种新颖的阅读理念,它是通过绘画、文字、动画、音效多种媒介,在不同程度上融合着说故事。绘本动画需要便携的多媒体设备作为展示和传播的载体。而科技发展带来交互设计的创新让绘本动画与阅读者间互动更加智能、有趣。将绘本画面动态化,结合动听的声效,让角色动起来,让读者不仅仅可以感受纸质读物,还可以在相关的多媒体设备上观看动画视频,配套开发儿童互动的电子绘本。互动的设计更能让家长与孩子以亲子共读形式培养其阅读习惯,锻炼其沟通和理解能力。这些都需要在网络多媒体设备上实现。

1多媒体交互设计的发展

交互设计,又称为互动设计,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结合,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字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智能手机、电脑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在多媒体领域互动的设计中,不仅要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还要使受众者得到视、听、触等感官享受。多媒体领域的交互设计在很多方面都能达到不同受众的视听需求。

现代化多媒体让交互设计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化,在教育、娱乐、游戏等领域尤其突出,各种新颖的、超前的和更加人性化的交互设计理论的逐渐推向市场。很多交互产品通过如网络电视、家用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等,这些新的产品将这些创新思维的交互设计理念发散的范围更加扩大,相互之间的产品也吸收相应的研究理论成果。

2绘本动画在互动多媒体设计领域中的优势

互动式绘本动画依托于多媒体的技术之上,为读者提供学习上、工作上或者是娱乐上的阅读需求,透过文字、图片、动画、音效等这些主要要素进行信息的传播。交互样绘本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不同于传统绘本,又比传统动画更新颖和便于在各种媒介阅读,将成为今后儿童图书阅读发展的主要方向。

首先,交互绘本动画的制作元素更多元化。交互绘本动画整合了声音、视频、动画、游戏等制作元素,这种多元化的形式让绘本阅读的趣味性更强,符合现在儿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其次,交互绘本动画的形式感更强。它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与交互性相融合,让儿童在互动中寓教于乐,动手和动脑能力更加增强。具有交互性是交互式绘本最大优势,交互绘本动画不仅拥有精彩的画面、丰富的音频视频效果,还让儿童在阅读中真正与电子绘本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进行交流,并身临其境演绎绘本剧情发展的脉络。

再者,交互绘本动画的传播更加快速。它能在手机、电脑或iPad等职能设备上随时随地的阅读,携带更方便。传统纸质书籍从制作、出版、购买都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但互动绘本动画不同,只需将其发表在网络平台上,用户进行交易后便可下载并观看。因此,交互电子书的传播速度十分快速,从而能产生广泛的传播效应。

3绘本动画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设计实践

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参与策划制作了互动性的绘本动画《拇指姑娘》。选取的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故事,运用绘本的创作形式,用互动来联系读者的情感,实现双方良好的互动。可以通过本次的设计实践来进行理论总结,归纳创作方法,在创作中不断地分析和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3.1设计策划

市场定位于少年儿童和其家长们,通过市场定位来选择题材。从多媒体到网络到实体书店中多方面调查,根据图书畅销榜来看,名列榜首的仍然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些传播久远、经久不衰的世界经典童话故事。

于是策划将这套“安徒生童话系列绘本”,结合图书、动画及多媒体互动设计,尝试将静态绘本动画化,将其制作成互动的APP电子绘本,可在APP Store供读者下载观看。图书作为主导产品,动画为辅助产品,互动电子绘本为增值产品。第一阶段的尝试,是将《拇指姑娘》改编为互动绘本作品。

将绘本产品制作成动画效果,一方面扩大了图书的影响力,也增加了销量,提升了图书价值。此外,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并对动漫相关产品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将动画授权电视台、网站播放,不仅对图书宣传起到很大作用,并且可以产生更大的利益。

3.2经典童话故事绘本动画互动多媒体整体设计方案

首先,经久不衰的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受众面广,中外读者都能接受和喜爱。精美绘本绘制,并设计导读部分,针对故事分析儿童的心理,倡导智慧、分享、勇敢、爱等温暖和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

接着,将绘本画面动画化,结合动听的声效,让角色动起来,让读者不仅感受纸质读物,还可以在相关的媒体设备上观看动态效果。还可以进行汉语英语双语点击阅读,通过故事中角色对话来学习英语口语。

最后,配套开发儿童互动的电子绘本。读者在iPhone或者iPad上阅读故事时,可以参与故事中有趣的互动,如点击角色会产生动作使剧情继续下去、滑动物体会产生动力学的运动轨迹,设置一些益智游戏,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阅读兴趣,互动的设计更能让家长与孩子以亲子共读形式培养其阅读习惯,锻炼其沟通和理解能力。

3.3绘本动画制作过程

本人对绘本动画做了初步的研究,并对静态绘本改编为动态绘本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的设计实践将绘本动画形式开发成互动APP产品。

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来作设计实践。首先,将繁琐的故事简洁化,拟定好适合儿童的文字和对话。将整个童话分割成若干个段落画面,以求一个段落是一个小场景。将角色的对话拟人化生活化,尽量浅显易懂,让孩子们有亲切感。这样的文字才能更贴近生活,为后面的背景设计奠定基础。然后,再进行角色设定。根据故事内容来设定角色,以有个性的、可爱的元素为主,希望能创造出具有特征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来。拇指姑娘颜色纯而亮,蛤蟆大婶颜色灰而暗,它们俩所产生的视觉反差很容易产生鲜明的记忆性。绘本的背景通常以较为接近的大色调为基色,再在角色中制定动态分层。此次实践要将老书新做,为自身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注入新的元素,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吸引读者。最后是互动设计的设定,角色的动态活动,声音和音乐的配合,基本都是以点击方式来产生互动的方式。

3.4绘本动画在互动设计上达到的效果

每一个绘本动画都是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简单的点击操作方便孩子自由控制播放,满足了孩子喜欢不厌其烦的听同一个故事的喜好。孩子们自己就可以使用。另外,孩子们也喜欢高品质的作品,他们不喜欢情节累赘画面粗糙的图书,所以粗制滥造和偷工减料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将《拇指姑娘》做成了互动性的绘本动画。整个故事画面的整体色调极具童话色彩,拇指姑娘娇憨可爱,蛤蟆大婶谐趣横生,背景物品质朴有味道。互动设计都是以点击为主,用手触碰拇指姑娘她可以在水中划船,发出笑声,花瓣在水中漂浮,花朵点击可以摇摆,摇篮可拖动着晃来晃去。触碰青蛙大婶,它说话时嘴巴会动,点击时会背着摇篮跳来跳去。点击可以打开和取消背景音乐,也可以重复讲故事和关闭讲故事。出版社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此款作品选题好,画面朴素自然带有意境,风格独特独树一帜,角色设定不雷同于其他同类作品,是值得继续研发的好作品。

3.5受众体验感受

邀请小朋友和家长体验这个绘本动画,在他们的玩耍中观察发现,孩子们喜欢很快能看到结果的操作,如果一个操作没有很明显的变化,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比如,点击嘴巴后青蛙大婶会说话,但孩子们如果点在其他部位就没有声音和其他动作显示出来,这时孩子就会比较烦躁乱点一气,甚至会以翻页来结束这页绘本互动,所以由此可见,这对绘本的互动技术要求也更高更全面。另外,孩子对拟人的声音和背景音乐十分有好感,比如孩子听到拇指姑娘的笑声也会跟着一起笑起来,从这里可体现出绘本动画胜于纸质图书的优势。孩子家长认为交互式绘本动画比纸质图书容易收藏和携带。而且有声音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的过程中童话角色活灵活现的仿佛就在旁边,可以陪孩子一起互动也可以孩子们自己玩耍,是孩子们和家长的小伙伴。

4研究的可延续性

交互绘本动画有着持续性的发展,日益更新的多媒体产品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绘本动画的娱乐性、教育性会吸引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们,寓教于乐的方式更为人所接受。现代人的审美提高,根据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可以将一些经典的传统绘本发展成动画绘本,在保留原汁原味的画作同时加入新的元素,形成不同的风格作品。APP Store是由苹果所开创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软件下载店,,自2008年7月10日开张以来,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500亿次,而其中电子书籍属于APP Store应用程序的一个分类,占据APP Store销售份额的一个重要比例。这种下载付费形式面向国内外非常广阔的渠道,将使产品利益最大化。

5结语

第一次尝试这款作品的互动技术,作品中的交互运用相对较简单。此款绘本动画因为故事易懂和广泛的传播性质,后期计划做成中英文双语对照版本,让中国孩子学英文,让外国孩子学中文。绘本动画艺术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与研究任有较大的空间。为进一步深化,自身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加深对软硬件方面的理解和运用。从宏观环境来说,也有待于多媒体领域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有待于在制作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微观和宏观协调发展,方能完善绘本动画在互动多媒体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洁音.新概念图书一E-book[J].图书馆杂志,2000(10).

[2] 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让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5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关键词]童话教学 中低年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35

著名教授梅子涵说过:“童话让我们过上云的生活。”充满浪漫和诗意情怀的童话成为每个人心中最美的梦。因此,在苏教版中低年级教材中,编者选编了大量的童话作品。遗憾的是,很多教师都没有真正开掘出教童话文本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导致童话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那童话作为教材中重要的文体,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教学价值?究竟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呢?

一、对应链接,在认识人物中汲取童话的价值取向

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是童话文本的核心,更是作者创作童话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就诞生了众多世界级的经典童话人物,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可以说,童话人物开启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旅途。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童话的故事情节,关注童话人物的品行,从童话人物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正能量。

如,《三袋麦子》中小猪、小牛、小猴对待麦子的不同方法,就彰显了三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更是生命个体人生价值观取向的典型代表。小猪依靠自己的心灵手巧,直接将麦子制作成各种点心,属于典型的享乐派;而小牛先是保存,等其他食物吃完再享用这些麦子,是勤劳与借鉴的代表;而小猴则将这些麦子作为种子,生生不息,保障了以后的生活,很有眼光。借助童话文本,教师引领学生从这三个小动物身上探寻生活中的每个人,包括自己,形成契合自己的价值观取向,为做人立世铺垫。

二、品味辨析,在体悟语言中渗透童话的思想主旨

童话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能产生出巨大的育人能量,给人以无穷的启迪,让学生明辨是非。但这种思想的传递要基于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下,要引领学生从文本的语言入手,穿越文字表层的藩篱,直抵文本的内核,品味感受童话故事中蕴藏的真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蒲公英》一文中以两颗蒲公英种子没有听从太阳公公的嘱咐而教训惨痛的经历,让孩子意识到决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这个道理要让孩子在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因此,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与“黑黝黝”“黑黑的泥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具象表现,从而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以及这种景象背后所蕴藏的内涵,最终建立“外在表象”与“不切实际”之间的逻辑联系,为感悟文本哲理铺设桥梁。中低年级学生对是非善恶的观念尚无法辨析。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语言,使学生在阅读体悟、联想表达中丰富认知,形成积淀,实现学生语用能力和思想认识的全面提升。

三、形式创编,在角色体验中发挥童话的育人效能

童话的文体特点决定了童话的教学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内容、与文本人物进行真正的对话。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借助真情诵读与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使学生的身心浸润在童话文本的情境之中。

在朗读时,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从童话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细节入手,感受人物思想情感,借助有声语言加以再现。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感悟能力的提升,而且为角色表演进行了有效的铺垫。在表演中,学生不仅仅通过有声语言,还以表情、肢体语言等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更为全面、立体地呈现文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将教材中的童话创编成适合自己表演的剧本,这样深化学生对童话内涵的感知,也借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能力的限制,加之对剧本体裁认识的不足,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还是以《三袋麦子》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三个动物和土地公公的语言圈画出来;接着,引导学生深情诵读,并想象这些人物可能还会说些什么,这样为剧本创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形象特点,对他们言行进行补充拓展。剧本改编后,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装饰等为学生营造适切的表演情境,让学生投入表演,从而感受童话、读懂童话。

第6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关键词]:自主创造 美术活动 绘画特点

一、给范例欣赏以灵性

1.充分挖掘范例中的童话故事

孩子天生爱听故事,尤其是“万物都有灵”的童话故事,赋予了所有动物、植物,甚至是一切物体的生命。我尝试以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事物,遵循“万物皆有灵”的特点,挖掘范例中的隐形故事,让范例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比如,在欣赏范画“熊猫”的时候,我给幼儿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天刚亮,勤劳的大熊猫就起床了,它慢呼呼地来到屋外,伸伸臂、踢踢腿,认真地做着早操,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格外舒畅。”很快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虽然图中只有一只熊猫,但我将故事讲得简短而有趣。声图并茂的童话故事使我们的范例欣赏富有情趣、充满吸引力、浪漫精彩,让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之中。

2.主动发现范例中的美轮美奂

过去美术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而忽略了思维,现在也不能因为强调思维训练而忽视基础的知识技能。为了让思维和技能的掌握并存,为了既让美轮美奂的范例展现在幼儿面前,又让幼儿主动欣赏,我强调幼儿先会想再会画,这是因为思维在先表达在后,“意在笔先”,两者不能偏废。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去看、去想、去说,引导幼儿去发现并说出“范画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正因为我们相信“小孩不小”,在欣赏范画“熊猫”的时候,幼儿的所想所说让人刮目相看。有幼儿说:“我喜欢熊猫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四条腿、圆圆的耳朵和眼睛。可爱!”有幼儿说:“我喜欢熊猫黑白的衣服,干净!”还有幼儿说:“我喜欢大大的熊猫,健康!”

二、留自主创造之空间

1.鼓励独具匠心的美术创造

不完整的范画就相当于给幼儿提供了自主创造的小游戏,幼儿可以在“小小的一片天”里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创造出独具匠心的画面。比如,在绘画熊猫的时候,范画中只有一只大大的黑白配的可爱大熊猫。老师自编故事中的熊猫在做操,源于范例中简单构图的熊猫。那么,熊猫还会干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随范例中的空白留给了幼儿,让幼儿去自主思考,大胆表现。有的幼儿画出了熊猫在操场上跳绳;有的幼儿画出了熊猫在吹泡泡给二个熊猫宝宝看;还有的幼儿画出了熊猫妈妈提着篮子到竹林里面采嫩竹叶回家给宝宝吃……幼儿的熊猫画出于范画而胜于范画,可谓层出不穷,这和幼儿的智慧、活跃的思维息息相关。给幼儿留“一片天”换来了幼儿有趣而丰富的想象,换来了幼儿大胆的表现,换来了幼儿独具匠心的美术创造。

2.提供标新立异的交流平台

作品的交流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展示幼儿独特个性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被肯定”。幼儿的创造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够理解。因此,我们不能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创造的结果,而是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乐于介绍自主创造的作品,鼓励他们介绍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我们还激励幼儿大胆地给自己的绘画作品起名字。就拿熊猫画来说吧,有的幼儿起了“熊猫运动员”名儿,有的幼儿起了“熊猫一家”名儿,还有的幼儿起了“妈妈爱宝宝”的名……活动中,交流的气氛活跃,起的名儿是标新立异。有时画完画后,我们还引导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对别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提供标新立异的交流平台,就是我们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看幼儿所看,感幼儿所感,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和充满童趣、富有个性的构思,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融幼儿作品入环境创设

1.融幼儿作品入节日环境的创设

节日环境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我们努力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节日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还记得辞虎迎兔的元旦到来之际,幼儿学画了“乖乖兔”和拟人化小兔,结果画得有模有样,大的、小的,胖的、瘦的……色彩斑斓、应有尽有。于是我引导幼儿将小兔剪下来,用大红的皱纸剪接成二条长长的宽带并将幼儿创作的小兔贴上去,当作二条幔带波浪形地贴在了教室的梁上,为节日的教室穿上了盛装。幼儿不由自主地抬头、欣赏、寻找,找到自己画的小兔的幼儿欢呼:“那是我画的,红的!”有幼儿发现教室里变了,不禁发出“哇――唔!”的赞叹声。还有幼儿像个小大人似的竖起了大拇指。更特别的是我班的王嘟嘟,第二天硬是要她的爸爸送到教室里来,爸爸说女儿告诉他:教室变化了,要上来看看,一定不能错过,有小兔子的动画片,一共两集,精彩极了。爸爸抬起头看看教室的节日环境笑了:“真像!”我也笑了,为老师和幼儿的合作创造而笑,更为幼儿的奇思妙想而笑。由此可见以幼儿为主体的节日环境的创设尤其重要,这是对幼儿的尊重,也是创造性劳动的体现。

2.融幼儿作品入主题环境的创设

主题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而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我尝试将幼儿的手工作品创意性地展现在主题墙环境中。当幼儿将手工本上的两颗“星星”剪下来,再自主地添画上神态各异的五官时,幼儿说:那“星星”仿佛春天里盛开的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有的张开嘴巴向着小朋友笑,有的眯着眼睛在和小朋友说悄悄话,还有的一只眼睛睁着一直眼睛闭着在和小朋友做鬼脸。为了留住幼儿创造的美,我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主题墙。用星星花贴出一只对称的大蝴蝶,一样大小的翅膀和触角,一边红一边黄。幼儿流连忘返在合作完成的主题墙,他们积极地在观察、交流、欣赏,他们沉浸在美丽而富有创意的主题墙中。共同创设的主题墙面环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3.融幼儿作品入区域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因此,在区域游戏内外的环境布置中我们尽量体现幼儿本位,布置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可以优化对幼儿自我学习的服务,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区域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创新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只有尊重幼儿的绘画特点,激发和巩固幼儿的美术兴趣,在进行技能技巧和主体性的培养的同时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第7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摘要 传统民间童话故事往往呈现出固定的模式,正邪两种力量所占文字比重相当,划分明显,以正反斗争来展开情节;对立的意象功能固定,意义泾渭分明,呈现“二元对立结构”;故事意象扁平、类型化,反面意象最终灭亡,以大团圆结局。然而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却颠覆传统的桎梏,打破二元对立的格局,重新诠释了负面意象――女巫的形象意义,并由此挖掘了童话中反面力量切乎实际、符合人性的新价值,展示了人性与灵魂的光辉。

关键词:《海的女儿》 安徒生 女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Witch一词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虽然从词源上讲该词也可指称“男巫”和“巫师”,但通常情况下其定义为“女巫,人们普遍认为具有超自然力量且施巫术的女人,通常被认为有神灵或类似的人帮助”。从历史角度来看,所谓的女巫,也就是15世纪遭受天主教会迫害,并被冠上女巫罪名的女人。教会将女巫称为撒旦的情人、仆人甚至妻子,目的就是为了铲除异己,将自己的“神权”树立于每个人头上。

罗宾・布里格斯(Robin Briggs)指出,虽然其中一些是受到教会谴责的术士,但大部分并非真正的巫师,与其说他们是修行巫术的人,不如说是与邻里关系不和的人。约瑟夫・汉森(Joseph Hansen)也对此做出过评论:“对魔术师和女巫的迫害是中世纪神学及教会组织的产物,而这些魔法审判都是由教皇和宗教裁判所导演的。”可见,人们对女巫产生的惧怕和反感同教会的思想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民间童话故事在很多方面往往呈现出模式化倾向。

安徒生却搅乱了这些传统格局对《海的女儿》的干扰,它借用儿童视角观察情感的细微差别,言说难以言说的信仰和追求,超越了民间文学范畴的传奇想象,用一种鲜明的个体写作,区别于经典的民间童话故事模式,重新诠释了童话中扮演对立面的女巫的形象意义。

在《海的女儿》的童话文本中,邪恶势力与善良力量的二元对立,由于邪恶力量的萎缩而显得贫弱无力,童话中的各个因素由于重新定义而获得了新的格局:首先女巫的文本出现率大大降低,文字数量上的缩减带来质的滑动,女巫的原始功能从“阻挠者”变成“协助者”;其次女巫扁平的类型化的人物意象,由于意义定位的模糊,出现更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的人性特征;第三是以女巫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萎缩,文本呈现出单线走向,小人鱼作为唯一主角行进故事,展示了人性美和灵魂美。

首先,分析女巫原始功能的转变。从人物出场次数入手来进行考量,女巫在《海的女儿》里面两次被提到:第一次:小人鱼渴望获得人类不灭的灵魂,用声音交换双腿,主动寻求女巫的帮助;第二次:小人鱼的姐姐们为了化解女巫的预言,用头发交换匕首,再次主动寻求女巫的帮助。女巫的第一次出现是故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但在《海的女儿》中女巫从文本呈现的数量上大大收缩,由于量上的缩减,导致女巫的形象意义也出现了质的滑动,致使女巫意象的原始功能受到置疑:女巫仍然是经典童话故事中一贯的阻挠者吗?

《海的女儿》中女巫的外在形象沿袭了传统童话故事中女巫的丑陋和可怕,她住在海底 “一个掀起泡沫的漩涡后面……在这后面有一个可怕的森林,她的房子就在里面,所有的树和灌木林全是些珊瑚虫――一种半植物和半动物的东西。它们看起来很像地里冒出来的多头蛇。它们的枝桠全是长长的、粘糊糊的手臂,它们的手指全是像蠕虫一样柔软。它们从根到顶都是一节一节地在颤动。它们紧紧地盘住它们在海里所能抓得到的东西,一点也不放松”。这与海底的人鱼宫殿的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

一座是亮晶晶的宫殿,另一个是阴森恐怖的屋子,宫殿用一切明亮美好的东西来装饰,女巫房子的周围却全是恶心的动物。当小人鱼看到女巫的时候,她正在“用她的嘴喂一只癫蛤蟆”,“她把那些奇丑的、肥胖的水蛇叫做她的小鸡,同时让它们在她肥大的、松软的胸口上爬来爬去”。这几处描写表明安徒生对女巫的外在形象处理并没有跳脱一贯的面目可憎,还是令人望而生畏,但是这并非安徒生对女巫的真正定义,外形对传统印象的沿袭只是个虚掩的幌子,女巫的性质和她所呈现给人的感官印象出现落差。小人鱼有一段内心独白非常关键,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依据:“他一定是在上面行船了……我要把我一生的幸福放在他的手里。我要牺牲一切来争取他和一个不灭的灵魂……我要去拜访那位海的女巫。我一直是非常害怕她的,但是她也许能教给我一些办法和帮助我吧。”

这段独白表明女巫参与到故事中来的直接原因,并非主动干涉,而是因为小人鱼迫切渴望得到王子的爱和一个人类的灵魂,但是祖母和姐姐们无能为力,小人鱼只能寻求海底女巫的帮助,小人鱼的做法近似于饮鸩止渴,但是那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女巫满足了小人鱼的要求,给了她变成人的药水,而小人鱼“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不大爱讲话,总是静静地在想什么东西”。

其次,女巫表现出来了符合现实的人性特征。由于故事的起因并不是邪恶的膨胀,而是善良美好的小人鱼向女巫主动求助来完成理想。如果女巫的角色确实有邪恶成分的话,只能说这场交易正好拿走了最关键的东西――“这个声音你得交给我。我必须得到你最好的东西,作为我的贵重药物的交换品!我得把我自己的血放进这药里,好使它尖锐得像一柄两面部快的刀子!”这个阻碍是致命的,它让小人鱼与王子之间难以沟通,而作为通向人类世界的手段,语言必不可少,正如小人鱼所说:“不过,如果你把我的声音拿去了,那么我还有什么东西剩下呢?”

女巫当然知道如果没有声音,小人鱼的梦想最终会化为泡影,但是海底最美丽的声音正好是女巫想要的,也是她为昂贵的药水定下的价位,女巫确实不是善类,但是也不能绝对划为恶族。女巫的身份变得模糊,她从一个彻底的反派变成一个模糊的边缘人物,她有能力帮助小人鱼接近梦想,却又不能无私地奉献她的能力。在这里女巫似乎不像女巫,却更像一个现实中的人,更符合人性,理想中人们追求的是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但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是人性的欲望和自私,女巫在这里突破了扁平形象的限制,有关键时刻的一臂之力,也有紧要关头的自私自利。正因为这样,女巫的形象特征显现出弹性,这和传统的女巫形象相比,显得鲜活生动、有血有肉。

第三,邪恶力量的萎缩,展示了人性美和灵魂美。从文章整体结构来讲,《海的女儿》是单线结构的叙述模式,故事走向简单,脉络清晰,以小人鱼的行为活动作为唯一的线索来结构故事,展开情节。小人鱼从海底世界上升到人类世界,进而追求拥有不灭的灵魂而进入到永恒世界的三界进化过程,小人鱼从始至终都是唯一主角,王子、人鱼姐妹、人鱼祖母甚至反派女巫的行为活动均从各方面收缩,只担当配角,作为传统童话模式中的反派人物――女巫退回到急转的旋涡后面,也没有出面干扰小人鱼的逐梦之路。因此安徒生几乎用所有的笔墨来渲染环境,叙述小人鱼的行为活动,描写小人鱼的心理,营造诗意唯美的意境,烘托小人鱼美好的灵魂。

小人鱼追求梦想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小人鱼喝下女巫的药水,拥有人类的双腿开始到王子见到公主之前,小人鱼可以待在王子身边,做一切努力让王子爱上自己,虽然她不能说话不能为王子唱歌,但是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和曼妙的舞姿。她能睡在王子门外的天鹅绒垫子上,能够和王子骑马同行,可以和王子一起爬山一起大笑。

这个阶段女巫销声匿迹,小人鱼面对的是来自自身的挑战和障碍:她必须狠心离开可爱的家人,忍受在尖刀上行走的疼痛,最煎熬的是必须忍受失声的无奈,只能看着心爱的人在身边惆怅却不能亲口告诉他自己就是他一直等待的人。这个阶段安徒生取消女巫的干扰是为小人鱼追求人类灵魂征途的让路和褒扬,小人鱼为了梦想执着追求的决心和毅力使她忘记了身心的痛苦,这是人类意志在萌芽,在没有外力阻挠下的小人鱼承受着痛苦的洗礼,无声地忍耐,朝目标以步步前进。

第二阶段,王子看到邻国的公主误以为是救命恩人,要求得到小人鱼的祝福,小人鱼吻了王子的手,忍受着刀割的疼痛在王子的婚礼上翩翩起舞。在这阶段女巫虽然没有出现,但是阻碍却扩大了,她追逐的目标没有和她做出双向选择,王子对公主的一见钟情使小人鱼的努力失去了落脚点,小人鱼面临的是外在现实的失落和内心的巨大痛苦的折磨,在她最需要抚慰的时候却选择了祝福。从开始的坚决追求变成的甘心退让,由一个追逐者变成一个成全者,看似离愿望越来越远,实际上面临抉择时候她的认真执着、衷心诚恳和博大无私,表明在这个阶段她禁受住了严峻的灵魂的考验,她的灵魂已经开始在进化,人类的美好的品格正在她身上慢慢成型。

第三阶段,小人鱼把刀子扔进海里,决定用生命成全王子与公主幸福。这个阶段是小人鱼逐梦征途的终结,但是此时的她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一个灵魂,这个灵魂没有完成女巫的吩咐,也没有最后通过从海底到人间再到天堂这三界的升华仪式的考验,但却禁受住了人性的考验。既然要获得的是人类的灵魂,那么对与小人鱼来说,她的每一次取舍早就已经标明她拥有的是一个人类所梦寐以求的高尚的灵魂:在能够义无反顾地用生命成全幸福的“人”面前,仪式和承认对事实来说,显得那么孱弱可笑。

小人鱼对人类灵魂的不懈的追求,对王子和公主爱情的成全,是安徒生对爱的理解、呈现和升华,“小人鱼如果实现她对王子的爱情梦想,她所做的一切就都是为了自己;如果她半途放弃,那么她的心愿就真的成了梦想”。在《海的女儿》这里,有爱的理想与人性现实的共存,比较起民间童话的简单模式,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在诠释道德善恶的同时,更深入到人类灵魂的深处,展示了美好的人性的光辉。“追求幻想、幻觉和梦境使小人鱼的一生有了意义和目标,她在追求中逐渐懂得了灵魂的含义,或者说安徒生通过她的追求,让读者逐渐懂得了灵魂的含义。”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认为最感动他自己的作品,当小人鱼“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眉毛上亲了一吻”,“她向尖刀看了一眼,接着又把眼睛掉向这个王子”,“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发抖。但是正在这时候,她把这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刀子沉下的地方,浪花就发出一道红光,好像有许多血滴溅出了水面。她再一次把她迷糊的视线投向这王子,然后她就从船上跳到海里,她觉得她的身躯在融化成为泡沫”。

这段描写没有太多的渲染,但是小人鱼的每个动作都很清晰,小人鱼纯洁无私的爱,让丑恶势力在《海的女儿》这样美好的童话故事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代表了邪恶的女巫除了在外表上表现一点令人反感的形象外,意义和功能都出现滑动,她预言了小人鱼的坎坷和磨难,正是获得一颗高尚灵魂所必经的考验。小人鱼经受住了女巫的考验,虽然结果是失落的,但却是最完美的,它让归零的努力看似徒劳虚无,实际上收获的时刻正是要等到一切都已经失去的时候,这个未完的待续安徒生许下了一个美丽的预言――形式上的结果并不重要,虽然小人鱼还要经过三百年的努力,但是对与已经充实饱满的灵魂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参考文献:

[1] 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2][美]伯格,姚媛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 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4] 潘一禾:《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安徒生童话的成人读解》,《浙江学刊》,2001年第6期。

作者简介:

第8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那儿是我的书房,阵阵书香正从一本本书中散发出来。

书也有香味吗?

是的,书也有香。但它并不是指那清新的草纸的香,而是那绝伦的文章。

我就深深爱着这抹淡淡的香。

很小的时候,我捧着连环画、识字本一类初级读物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安徒生通话》《格林童话》更是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在那儿,我知道了白雪公主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知道了王母娘娘是一个狠心的老太婆;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哭泣;也曾为王子吻醒公主而欢喜……仅用一个夏季,我就读完了妈妈给我买的一本本童话。而且,里面的好多故事情节我还能有声有色地复述出来。

长大了,我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靠近一朵小花,轻啜一杯清茶,享受书中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再不满足于童话故事等低级读了。于是我又看了许多名着。我为林黛玉的含泪九泉鸣不平,我为刘关张的悲惨离世而痛心,我为福尔摩斯的智慧而惊讶,我更为笑面人受尽欺负而愤怒……甚至琼瑶老太太催人泪下的言情小说,金庸老先生的“武侠秘籍”都让我流连忘返。我曾试探着拿起手中的笔用一个懵懂少年的情怀去写心的激情和思索。虽然报纸上从未不见我的“豆腐块”但是我就是喜欢读书,就是爱读书。因为从书上我可以获得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发现了一个属于我的弥散芬芳的世界。

现在,我常常一个人背着小书包走在大街上,看人们行色匆匆,来了又去,散了又聚。我努力探求着,努力思索着,为什么社会人生这本大书这么冗长难懂??F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平等,生活为什么这么严峻,这么残酷?许许多多的不理解,许许多多的不懂,使我想努力去读懂它,用我自己的思维去了解它,用心灵去贴近它。尽管为此我摔了很多跟头,可我乐意,因为它让我走进真实。

第9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

乐趣”。可以看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我认为在低年级应让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越来越喜欢阅读,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方式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讲故事,感受阅读的乐趣

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课外阅读内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晨读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渐渐喜欢读书,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二、留疑问,调动阅读的欲望

悬念往往最能调动人的兴趣。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三、多表演,体会人物的情感

表演实际上是深刻体验阅读内容的最佳途径,当你身入其中的时候,当你把自己就当做其中人物的时候,你才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人物的喜怒哀乐。所以,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

四、练听说,提高阅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凡事情都停留在兴趣的层面,最终的成效是不会太大的。所以,在学生已经对阅读产生一些兴趣的基础上,适当训练学生“听”和“说”等阅读基本功,是非常必要的。“听”是一种学习方法,而这种方法,其实就是集中注意力,不仅要注意倾听老师的话,还要专心听同学的发言,并且要边听边想,将听到的与心中所想的进行对比,有疑问时及时提出;同时,对课堂上注意倾听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学会听课。“说”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生动体现,是有声语言的基础训练,比“听”和“想”更能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的冲动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同时,这种积极参与的态度能避免学生上课溜号。但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发言往往随意性很强,抓不住要点,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学说话,训练说话的语气和完整性,在观察插图中练习说话,训练说话的条理性和具体性;在续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模仿课文写法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