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手工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案例背景
这是苏教版美术第5册《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是我在校内上的一节公开课。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欣赏手提袋,激起了学生对手提袋和制作手提袋的极大兴趣。这是圆满完成这堂课的好兆头。
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引导,有条不紊地制作起来,似乎一切正常。我就去各小组巡回指导学生的制作,只待他们完成作品后,再作讲评。
生1(开始提问题):“袋子的手柄最好的长度是多少?”
生2(突然发问):“我不想做手提袋了,做手提盒怎么样?”
生3:“这样做的手提袋漂亮么?”
我一个一个耐心回答,来回走动不停,感觉很累。
【片段二】:
在制作中学生显得非常活跃,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逐渐举手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忙着来回奔走,又累又难起到效果,最后发现他们许多人问的基本都是相同的问题。
大致是:
“我的胶水还没干,要等多久?”
“为什么我的作品颜色不鲜艳?”
“我的作品比他们的难看。要改一改什么地方,就会好看些?”
我不得不选择打断他们的制作,叫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开始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共同遇到的技术上的难题。大概只有一部分学生放下手中的东西听我阐述,但另外一部分学生仍继续制作,不闻不问。可是讲完之后,那部分不听讲的学生又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
对于时间较长的制作过程,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退,注意力开始转移,会出现无关课堂的讲话声,课堂也会失去控制。我感觉这堂课的有效性正在消失,于是,出现了冷场。
三、课后反思
美术课堂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表现自我、表达思想的舞台。我虽然准备很充分,整堂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的激趣部分完成得也非常好,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设计与创作”的部分把握失当,导致冷场。通过与诸位美术教师讨论交流,还有同其他学科,例如科学教师交流,发现其实这种冷场很容易发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作阶段和科学课堂中的实验部分。那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我觉得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要在课堂引入阶段,有充足的准备,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与潜能,这点我基本做到了;第二方面,制作这个部分,占时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动摇等情绪,会兴趣减低,注意力减退,学生疑问越多,越发心神不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兴趣与动力来完成创作呢?第三方面,引入部分时间有限,无法解决所有创作的技术问题,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尝试着向许多老师讨教,随后又反复在三年级各班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尝试解决冷场问题。下面分开讨论这件事情的具体解决方法。
1.引入阶段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解决基本的技术问题。激趣部分没有做好,就会使学生最初的积极性消失,从而可能导致整堂课乏味,所以做好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教学《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时,我自己特别在课外认认真真地做了各种各样的手提袋,这样自己就更能够了解各种制作手提袋的方法,了解工具的使用技巧,预测学生会遇到的难题和特别要注意的方面。后来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先讨论交流经验,然后根据他们的制作再作补充,讲一些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许多问题。
2.有效控制创作过程的节奏。教师应当明白部分学生的心理持久性并不长,很容易失去兴趣。一是他们年纪小,长时间创作,容易产生疲倦;二是在长时间创作中很容易被周围事物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三是在创作中学生容易出现争执,出现不合作现象,降低了学生创作兴趣和合作精神。
我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分成几段进行竞赛。例如,我在另一个班级开展《你喜欢哪个手提袋》教学时是这样分段的。依照手提袋的制作,将创作过程分成“剪外形”“装饰袋子”“组装”三个简单比赛:
(1)“剪外形”比赛。看谁能够剪出最有创意又漂亮的袋子形状,但是要注意,一定要能够作为袋子的形状,不能太古怪而失去袋子的本质,同时让学生剪一个扇柄。这段大约5分钟,包括评论时间。
(2)“给手提袋穿上漂亮的花衣裳”比赛。学生通过绘画和粘贴等多种手段,为袋面做装饰,教师在比赛前强调绘画和粘贴应该注意的问题。大约15分钟。
(3)“组装”比赛。学生将准备好的袋子、袋柄、用木乳胶粘贴组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手提袋。这部分大概费时5分钟。
这样,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有一个接一个的比赛,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被激发了出来,无暇旁顾,全部精力也都用到竞赛与创作中来了。
3.在每个小小竞赛时间交叉的时候,巧妙解决学生遇见的技术难题。
因为有了比赛,所以在每一个比赛开始或结束时我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学生们遇见的问题。首先,主要由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介绍讲解他们的作品(一般不超过2分钟),让其他学生了解正确的技能技巧。其次,我补充在巡堂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修改。
四、总结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手工制作课 动手教育
“教育”是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使学生学会利用自身所学创造出更多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现在的学生似乎与我们理想中社会所需的人才有差距。当代教育体制使得一些父母的思想出现偏执,过于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力,而忽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致使孩子严重缺乏创造力,甚至生活能力低下。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孩子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未来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只会读书却没有能力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难以创造出社会财富,因此其他方面的能力需要父母的培养,尤其对孩子要进行动手教育。
那么什么是动手教育呢?动手教育狭义上理解为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在平时教学中把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主动探索世界,学会科学独立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在我国,学校进行的“动手教育”往往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动手,在“压力”和“条件”下进行所谓的创作,往往不能完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甚至使学生反感这种“动手教育”。由此可见,如何顺应学生的心理,在各学科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动手教育”已是教育者刻不容缓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
美术学科为“动手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美术教学不仅包括绘画、艺术欣赏等内容,还包括手工制作。手工制作作为初中美术课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这种“手工”课的动手教育,更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好动天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各种能力。那么利用手工制作课对学生进行“动手教育”能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
一、剪裁能力的培养
剪裁能力是做手工最基本的能力,但有的学生却相当缺乏。在许多手工折纸和剪纸制作中第一个步骤就是把纸裁成一张正方形,有的学生坐在那无从下手,等着老师教他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的纸裁成一张正方形,这让老师相当吃惊,这就是当代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有些学生根本没做过手工,不知道长方形的纸对角折后裁掉多余的纸边就会变成一个正方形。其他学生折好后,在剪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用直尺裁,有的用剪刀慢慢剪,都做不到纸边边线的平整笔直,其实又快又好的方法就是用手直接裁,把折痕加深一些,用一只手压住底下的纸,另一只手把要裁掉的部分直接顺方向撕下来。当然这需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又如在《立线装饰》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先把彩纸裁成很多等宽的纸条,很多学生用剪刀一根一根地剪下来,除了速度慢外,纸条容易出现毛边、粗细不一致的问题,导致作品粘贴效果差或者无法粘贴,其实在彩纸上标好刻度后用直尺美工刀能又快又好地裁出纸条,可见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接触,更想不到用什么工具剪裁,因此多进行折纸、剪纸等纸艺类手工学习,有利于学生剪裁能力提高。
二、创造设计能力的培养
学习手工制作不仅要理解手工制作的过程,而且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造与设计,开发潜能,同时自己的手工作品也会与众不同,收获强烈的成就感。如《装点生活》这一课中,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课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环保袋,运用各种纸材制作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教给学生环保袋的最初折叠方法,完成一个纸模,无任何装饰,剩下来的部分就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能力美化装饰环保袋。在学生完成的作品中发现,有的学生从造型上进行修改,有的学生在环保袋的提手上进行变化,有的学生用彩绘的方式,有的则用剪贴的方式,可以看出只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他们的能力就会在手工制作中自然发展,不知不觉中培养创造设计能力。
三、搭建能力与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如果做的是一个立体构成的作品,那么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搭建能力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如《有趣的“墙”》这课,学生先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累积构成的制作练习,了解累积构造的基本规律,感受基本形在累积构造中的作用。教师再教会学生做一个小盒子的基本形,在折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如何把一张纸变成立体盒子的过程理解不了,这是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理解不了就做不出来,于是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直到基本都理解为止。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学生基本全部做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基本形的搭建,如何能累积出不同造型的墙,有变化的墙。学生边思考边动手尝试。在搭建过程中会有失败的例子,但最后学生还是搭建出好几种既漂亮又有创意的墙。这样的手工制作课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立体形态的创造潜能,重视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拆卸整合能力的培养
一、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课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后总结感悟利用视频复习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等。
1.选题的设计。美术手工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知识讲解、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设计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达到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某些过程形成。还有要将游戏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优化结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顺利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普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在营造学生参与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方面发挥优势。
2.时间的设计。微课程是各片段教学过程的再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时间短。美术手工微课程的时长的设计一般为3~8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可获得资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在同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教学形式的限制, 教师无法为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需要。应用媒体技术在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微课引入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 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4.资源的设计。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任何教师都非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师才能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可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类问题都提问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学生做手工练习,教师也很难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的反馈及相关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的设计。美术手工教学更多地要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之中。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指导语言、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手工微课程的制作探讨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程包括:简洁、美观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片尾等。最好选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做好课程在内容、文字、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声音等方面的准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微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以手工实作为主,若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程。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1.设备配置。数码摄像机、幼儿园场景教学、美术手工教学用具、其他教具等。
2.基本方法。对教学过程录像。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细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制作流程。第一步,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信号等教学实景画面。第三步,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4.录屏软件录制法。多媒体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执教者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按照教案,执教者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关键词】变废为宝;审美情趣;创造能力;个性展现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3-01
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了手工制作,手工课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记得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如何织毛衣而忽视了手工制作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一般也只是纯粹的编织和粘贴,而不是向我们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虽然小学时的我们手工制作也有所接触,但我们都感受着这一愉快的编织过程。现在我给学生上手工制作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材料变废为宝及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展现自己的个性意愿及锻炼手眼脑结合的实践,操作能力。手工制作设计范围广,它包括手工折纸、剪贴、刻纸、泥塑、陶艺、编结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等;选材来源于生活,如: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饮料瓶、铁丝、瓜子壳、坚果壳、蛋壳、包装纸、各种豆子、蜡烛、水果,蔬菜,废旧材料等在选材上没有特别的限定,跟据你的制作题材选材。美术手工制作更加适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来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
一堂好的手工制作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审美情趣。手工制作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联系的一种造型活动。它既能反应人们的艺术审美,又能给予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手工制作可以让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的东西变废为宝。许多由报纸,杂志,易拉罐,烟盒,瓜子壳,蛋壳,等东西做出的手工制作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性,有的还让人赏心悦目。近几年我是我们学校手工制作兴趣小组课的辅导老师,我们手工制作课以变废为宝为宗旨,从身边找材料找素材,利用本地的白泥、红泥做有趣的小泥塑,用废旧材料作出很多好看有趣的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手工制作与我们生活是相互联系的,美无处不在,从而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运用材料的能力,并在制作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和计划周密的好习惯。不仅如此,通过学习我们还可以掌握形式美的原则和法则,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只有渴望创造才有可能创造,创造动机是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积极的情绪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创造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手工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
如何在手工制作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多进行手工制作可以促进智力发展手工制作中主题与材料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不受行为模式的定型,不受规范习惯的束缚,只有大胆地尝试,因此他们在手工制作中思维比其他活动更开阔,最充分地表达现有水平,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对想象中的东西进行创造,在从虚到实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
自由组合小组更有益的是它还能促进交往能力发展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孩子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和帮助,这就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自由组合小组、集体创作等形式来组织教学的。这样可以兼顾学生功底的好坏,大家相互帮助,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我的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课堂气氛浓厚,学习效果显著,学生作业的完成水平也很高,当然也达到了美术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
在初中期间,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适当的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心里充满了喜悦,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创新能力
Abstract: handmad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course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various other disciplines irreplaceable role. It is inheriting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new culture,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fine arts teaching, so do a good job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teaching becomes urgent by hand.
Key words: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Manual teach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在头脑中进行构图,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现在的手工课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忽视儿童对手工作品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而不是向儿童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这就很容易造成手工课变为“劳作”课。
(二)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等,从幼儿园到小学,手工课都在美术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生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四年级《我造的车》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例如:《布贴画》一课中,我先就如何制作布贴画简单交待一下,便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布料的剪和抽丝较一般贴画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结合幼儿园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因此,手工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幼师手工课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
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记得有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美术课程,考虑到他们面临毕业,我给他们安排了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具设计、橡皮泥设计的教学内容。由于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用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果然,学生解决了制作难度大、翻拉困难、成功率低的问题,省去了画角度、开槽口等繁琐的工序。方法是在长方形纸上等距离交替划线抹糨糊、贴纸,当纸贴到一定数量后,按所构思好的形状裁剪即可。方法简单易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我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4.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5.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手工[m].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转
关键词:新课程;手工制作课;生活化;创造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手工制作课被注入了更多的内容和教学期望,它实施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制作出一幅幅贴近生活的小作品,提高学生的生活热情,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情景设置,丰富学生的体验能力
小学生手工制作课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和细心地引导,同时需要独具匠心的情景设置。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枯燥的输入式教学吸引不了他们的无意注意力。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改动和变更,整合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形成一堂妙趣横生的美术手工制作课。学生在情景设置中更加容易投入,激发自身的手工实践能力,丰富手工制作课的体验能力。比如,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中《旋转卡》一课的开展,学生围绕旋转卡的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制作活动,巧妙地将画画、制作、游玩集中在一起。
二、注重生活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制作课从之前单纯的手工能力的训练提升到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台阶上,现今小学制作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而且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延伸教学效应,深化学习意义。纸材、泥材等教学材料是以往单一的教学手工制作课工具,现代的小学手工制作课需要突破这一单一的模式,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强化制作课的实用性。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关注,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比如《留住秋天》这一制作课中,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最后集中以拼贴收集的叶子图作为秋天的代表作。事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叶子,然后准备好相关制作工具,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动脑子,多动手,制作他们心目中各式各样的“秋天”。
三、注重教法创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前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手工课的示范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的创造。新课标的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义,丰富了教学的初衷,教师在尝试新教学模式时,要多以学生的感受、周围环境的观察、制作的体验、课堂的表现为重点,注重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适当丰富学生的课堂视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当中,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问多学,创造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手工课堂。优秀的教学课堂能够将折、画、剪、说、讲、玩集于一体,无形中渗透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手、思维能力。如,多媒体版的《卡通大亮相》《追风快车》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亲切的物体,可以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给予视觉享受和冲击,然后再一步步以讨论、交流、提问、制作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教学不能只是注重“教”这样的刻板效应,应当更加开放化地注重师生之间的愉快交流、学生与学生的探讨,给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教学空间。因此,每个手工制作课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更好地掌握每堂课的技巧和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益众.手工制作与智力开发之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10(6).
[2]姚仿.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手工制作课教学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0).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方法
一、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形式有绘画和手工制作。这两种方式对于幼儿的美术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绘画可以培养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耐心和毅力以及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手工制作又是培养幼儿动脑、动手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对幼儿脑部和动手能力锻炼的一种重要模式。然而,在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幼儿教师在美术课程教授过程中,大多是持放任的态度,并没有给幼儿提供仔细的讲解和帮助。幼儿正处于知识获取和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思维能力大多还比较简单,如果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讲解,就不能帮助幼儿提升相应的能力。尤其是美术教育,很多幼儿在学习中都是第一次接触,十分陌生,如果没有适当仔细的讲解,幼儿会找不到相应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找不到制作手工制品的窍门,久而久之会使得学习的欲望降低,从而厌烦美术课程。
第二,与第一种情况完全相反,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有的教师让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使得幼儿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比如:有的私立幼儿园的教师,让幼儿看自己的作画方式,并且要求幼儿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一般说来,这种方式讲授的课程对幼儿并没有起到启发作用,往往是在讲授完成之后,幼儿并不明白所讲内容,完全按照教师的画作进行临摹。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压抑创造力的发展,甚至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方法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如果发挥得当,会使得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效率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幼儿时期是好动、懵懂的时期。兴趣是促使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是提高幼儿对自己所绘画、所制作的东西的兴趣。幼儿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幼儿习惯的方式去激活他们创作的兴趣,才能真正唤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让幼儿欣赏优秀的作品,使幼儿把对美术的表面认识转化为对内在美的认识。例如:在手工课程上,教师讲授“制作环保时装”的课程时,可以穿着由废旧材料制作的服装出场,同时为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参与服装制作。从最开始的表象认识到手工实践的过程,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融入美术课程之中。所以,要引导幼儿将绘画和手工制作进行有机结合。这两种幼儿美术教育的形式往往可以相互促进。比如在手工制作的产品上添加绘画的元素,让更多鲜艳的色彩在手工制品上显示,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
(二)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很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教授绘画“漂亮的钟”这节课时,教师首先指导幼儿画相应形状的时钟,如小熊钟;接着可以启发幼儿画更多形状的时钟,让幼儿按照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内容进行创作。这种情况下,幼儿往往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有的幼儿画了小白兔的时钟,有的画花朵的时钟,有的将时钟画在屋子里,有的画小青蛙、小猫时钟等。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是激发他们创造力的重要方式。
(三)创设良好的绘画氛围
生活是教育的平台,社会就是学校。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可以被提炼为教育素材的样本。所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绘画氛围是帮助幼儿提高绘画兴趣的关键。课堂是幼儿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环境要优美、和谐、宽容,以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另外,还可以带幼儿到课堂之外进行写生,让幼儿走向自然,在体会自然的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景观能以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产生各种美感,陶冶情操,扩大眼界。
(四)进行肯定的评价
幼儿的美术学习结果如何,教师要给出肯定的评价。幼儿正处于发育时期,给他们一定的鼓励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本来就是一种抽象的事物,由于幼儿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掌握过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因此,针对幼儿美术课程上的成果,教师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反而要给予鼓励和夸奖。这样,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进行更生动形象的创作。
总之,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是一项启蒙的过程。幼儿处于认知能力成形的阶段,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进行自由创作,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手工制作 开放性 激活 创新能力
目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里,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成了广大美术教师学习与实践的主要内容。改变观念的核心内涵就是要从过于强调学科体系与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提升到美术文化的认识层面上来。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一方面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扼杀聋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薄弱的聋生,他们会因为担心学不好美术而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新课改正是顺应了这样的要求,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大胆地摒弃了那些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由以前的先“学”再“做”,变成了先“做”再“学”,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聋生由于语言缺陷,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思维具有十分明显的模仿性,很难进行发展性的创造思维,造成了认识活动的巨大障碍。而直观教具能吸引聋生的有意注意,也符合聋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针对这些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聋生器官补偿的作用,发挥聋生眼敏、手巧、心静的特点,让聋生在手工学习中充分做到眼、脑、手的结合。手工制作是一种将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它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因此受到聋生的喜爱,这也是锻炼聋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望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和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及知识点外,要根据聋生的基础和兴趣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所有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讲课的内容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二、手工制作能拓展聋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
听力缺陷使聋生思维发展受到影响,表现在灵活性差、模仿性强、缺乏想象力。因此,在美工课上,我尽可能设计符合聋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实行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如在传授聋校实验教材美工第八册《废旧瓶罐的装饰》一课,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各类废物品。如纸盒、易拉、灌、玻璃瓶碎布、蛋壳等。聋生通过找材料,对这些物品的形状、色彩、性能有初步的认识,能运用自身知识、经验根据物体的外形加以改进而成,然后用废旧的易拉罐、塑料罐,通过设计能制作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用鸡蛋壳、火柴杆、碎布等组合粘贴出精致的装饰画和亭亭楼阁,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锻炼,让聋生在观察、思考、发现、选择、尝试、实践与创新中发展感知能力,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于聋生日后步入社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聋生通过这样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制作,对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三、手工制作开启探索与创新之门
手工制作能提高聋童动脑动手的能力,提高对制作材料的审美与选择及如何运用的能力,它能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聋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的,使聋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积极为学生创设这种有利的学习环境。
四、合理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