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民道德范文

公民道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民道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民道德

第1篇:公民道德范文

有网友提供了这样一幅照片:本来平坦的柏油路,被地震扭曲成波浪状;更令人怵目惊心的是,一条巨大的裂隙沿道路中间线,刀削般齐整整裂开,旁边是几名工作人员,似乎在测量什么。

这名网友评论说,“日本地震几小时后,当地路面养护小组就开始测算破坏情况。看到这路基断面,辛酸而诧异,在这场大冲突中,这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已跑在了自然之前。”随后,他解释道,图中这种断裂,估计压实厚度达到了两米(国内要求压实层80厘米);两车道在施工时做了有效的隔离,沉降不连带;沥青层事故后保持连贯,可对比国内省道;其实我最吃惊的,是施工人员敢于站在破裂边沿,这种对物、对人的信任,值得感动与深思……

随后,有网友回应说,“修这路的人,身体里肯定流着道德的血液。”就此,网民们的话题又转到了2月27日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提出房地产商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的说法上。

如今,“道德之血”的讨论范围已扩大到中国的各个领域。

经济学家许小年非常火爆地在微博上发言,对央企说:以全民的名义占有资源,却从不给国民分红,你们身上应流着公平的鲜血。你们身上应流着廉洁的鲜血。对沪、渝两市说:收房产税不走法律程序,你们身上应流着法治的鲜血……

一轮言语的混战之后,人们发现,一些国人似乎开始面临“道德血荒”。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谁都不会承认自己身上没有“道德的血液”,用什么办法激活它使之通达流畅呢?回答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具有高度道德文明,必将对其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仅如此,社会成员道德文明的提高,不仅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科学而和谐地发展,更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终极目标。我们不仅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强国,而且中国人也应该成为文明人,中华民族应该继续光大“文明礼仪之邦”。

面子是自己挣得的

从事地质工作的周颖遇到过这样一件事:2009年夏季,她所在的课题组奔赴青藏高原考察,一位被称为“老巴”的美国专家将与课题组同行,周颖临时担任起翻译工作。让她吃惊的是,老巴居然带了如此多的行李:从药品到服装,从压缩干粮到饮用水,老巴简直带了个小仓库!周颖笑着对他解释,用不着带那么多东西,山上的基地里存储了很多物资,即便缺什么,也可以在当地购买。但是,老巴还是执拗地带上他的“仓库”出发了。

一上高原,年届七旬的老巴顿感身体不适,周颖取出随身携带的“高原康”请他服用,却被老巴拒绝了——他只吃自己从美国带来的药品!随后的几天里,老巴显得很不合群,大伙围坐一起吃饭时,他啃着自己的压缩干粮,给他一杯热茶,老巴只是礼貌地抿一口,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喝自带的矿泉水。

“不习惯我们的饮食吗?”周颖疑惑地问道。沉默良久之后,老巴轻声回答,“很喜欢中国菜,但听说你们中国的食品很多都不合格。”周颖感到自尊被伤害了,一股怒气冲上心头,可是,她想张嘴反驳时,又没了底气——自己不是也被变质大米、问题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吊白块吓得心惊胆战吗?“难怪外国人会猜忌我们,因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周颖承认,一直给孩子喝进口奶粉,因为对国产的不放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周颖想知道答案。

其实,国外对中国的猜忌不局限在食品领域。2月23日,德国一电视台的晚间节目里,将该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博士论文抄袭事件,生拉硬扯上了中国,称国防部长是从“中国老师”那里学到了抄袭。

究其原因,除了偏见,还有重要一点,如今在国内,论文抄袭、学术造假愈演愈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包括科研机构、高校、医学研究机构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内的近半数科研工作者认为学术造假“非常普遍”。

不仅如此,在国外,饭店里大声说笑的大抵是中国游客,奢侈品商店中对服务员呵斥的也大多是中国人,在旅游景点不守规则的人也往往都是中国人。近年来,数量陡增的中国游客除了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丰厚的外汇,也在公共场所和游览景点催生了“请安静”、“不准摸”等一系列中文提示语。

面子永远是自己挣得的。

道德亦是生产力

“这堆游戏币是最近两天从票箱里发现的,那堆是假币,这个现象一直在困扰我们公司,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北京八方达客运公司的一位驾驶员正愤愤不平,有一次在车站,他从倒车镜中发现一个乘客竟然在上车前故意将一元纸币撕扯成两半用。说起这些不文明现象,国内各地的报道中并不鲜见。正是乘客自身文明素质低下的原因,国外实行了几十年的无人售票制度,在内地一些地方很可能被取消或推迟施行。由此,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到道德水平低下对生产力的制约。

西方一些国家超市和地铁既没售票也没检票,顾客自觉交款和买票。而这些事情到了中国,我们不仅要有足够的管理机构,还要有足够的人员,甚至还要动用保安和警察。这无疑增加了管理成本,而管理成本最终还是要分摊到被管理者身上。

茅于轼就少数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指出:“(它们)妨碍了一个国家财富的创造、积聚,并造成已有财富的被浪费,最终结果导致国家贫血。”比如,中国的电话费高于许多发达国家,油价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凭什么?——就凭垄断吗?

显然,按照经济学理论推演,弄虚作假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损耗,给那些真诚和善良的人们造成无谓的损失。因为一个人物质生活的丰欠,不仅取决于本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绝对量,而且还取决于同一个社会中其他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种种不合理的现实,不仅使劳动的成果普遍浪费,而且使个人生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信心就像太阳一样”。我们相信社会领域广泛的道德,但对一些个别现象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个小小的病菌,也会侵蚀健康的肌体……

道德体系面临转型

“对于中国目前的道德状况,我以为仅归结为道德滑坡是太过简单、表象和主观了。”旅美博士夏昌奇认为,道德状况的变迁不是单线性的道德水平涨跌,而是会出现道德体系的转型,“克己复礼”是儒家道德体系重建的法门。

“关于道德是进步还是滑坡,其实在很多时代都以不同的方式产生过争论,差不多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身处一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时代。西方思想史中基本上每个时代的人都说自己的时代道德消亡,但是没有一个时代的道德真正地消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檀传宝表示,“尽管现在还有令我们焦虑的东西,我的第一个观点是把它标志为:变化、发展、转型,比消亡更合适一些。”

那么,两位学者强调的“转型”表现在哪里呢?

现实似乎给出了答案。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以及大的旱灾、洪灾、低温灾害中,中国人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体现着转型;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无数志愿者付出的艰辛劳动也体现着,即便转型时期,高贵的道德从未泯灭。我们不应过于消极。

而这些转型所体现的核心原则应该是平等、互利、包容。正如夏昌奇博士所说,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的是“五千年未有之变局”,道德体系的转型在所难免。目前的状况是,“臣民道德”部分解体,但仍有根基;“公民道德”方兴未艾,它的蓬勃壮大将为我们的道德血管输入活力与能量。

因此,道德转型需要我们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良知中应该有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不是权势,不是金钱,不是欲望,而是个体作为人的尊严。有了这种尊严,社会道德才有新的根基。

第2篇:公民道德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今年3月是全省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宣传建设教育月”,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巩固“创优”、“创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果,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我局对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活动作了细致安排,并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和辖区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根据县文明委的安排,结合我局实际,我局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参加了县文明委组织的集中宣传活动,印发公民道德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20余人次;

(二)认真开展文明礼仪大宣传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县文明市民手册》等思想道德教育资料,使全局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重要性,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提高文明素质和健康水平的自觉性。使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积极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着力打造“廉洁勤政”的政务环境,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文明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四)认真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要求系统内窗口单位认真开展“礼貌待人·诚信服务”活动,着力打造“规范一流”的服务环境,鼓励组建窗口行业志愿者服务队,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大力开展“遵守公德·习惯文明”活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农贸市场规范建设和煤矿扬尘治理工作,着力打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第3篇:公民道德范文

根据区教育局《___在全区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实践活动___》【赤红教字(__)__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迎接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召开,巩固文明城区建设成果,提高全区的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水平,培育文明向上的健康风尚,我校___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___,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今年__月__日是全国第七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喜迎___成立__周年,我校党委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精心___,周密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加强学校党建及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校形成了领导亲自抓,分管教师协助抓,教师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道德建设氛围。

二、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___开展道德宣传与道德实践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一)召开座谈会,___学习提高认识。

__月__日上午,我校主要领导___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援引吴大观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全校教师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主题开展道德建设体会交流,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校长车立新强调,全校教师要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校师生,借以大力弘扬好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___、邻里互助的精神。会上,校长车立新对“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全体教师注意收看__月__日晚8点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___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道德的力量》电视节目。

(二)制作道德标语牌匾,引导学校文明礼貌风尚

__月__日,校领导为开展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动员全校师生专门制作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相关标语,分别悬挂于校内的醒目位置,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及全村居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收到熏陶。

(三)___收看专题节目,真切感受道德的力量

__月__日___时,根据校领导的安排部署,全校师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第___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仪式《道德的力量》晚会。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___类道德模范板块,晚会采用播放短片、现场访谈、情景再现、歌舞表演等方式,生动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不仅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同时也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道德教育示范课。回到学校后,大家还在沉浸回味着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纷纷撰写心得体会借以表达对道德模范的由衷敬意和高度赞誉,全校师生表示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严于律己,争做有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四)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学习讨论

__月__日下午,全校开展以“学习道德模范,文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有各班教室带领学生学习了全国楷模、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明礼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了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在全校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全校师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引导师生以道德的力量催生文明行为,以文明行为树立良好公民形象,以良好公民形象促进全面发展,争取更好成绩为建国__周年献礼!

2021年公民道德宣传日的活动总结

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提升参与性、把握操作性”为原则,引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主动走进道德讲堂,不断修身律己,争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推进了道德讲堂阵地建设

1、不断增强道德建设宣传度。发挥水文网站作用。在___水文网、___水文网信息___篇,增强媒体宣传影响。在《___日报、《潇湘晨报》、《___晚报》、人民网、红网、新华网等报刊发表新闻报道___余篇次。在新浪、腾讯上发贴,发博客___次、微博___次。

2、不断建立道德建设激励制。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竞赛奖励活动,对在___德、树新风方面获得争取荣誉奖、创新成果奖、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奖均给予奖励。

二、推进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设

___学习___大报告,___届___中、__中全会精神,学习___的一系列重要讲话,___干部职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统作风建设视频会议、全省水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开展“做群众贴心人”、“入党___为党干什么”大讨论,举办业务管理培训班等。紧紧围绕水文现代化建设目标,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推进了道德实践工程建设

1、典型感召实践。___开展“党员先锋榜”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一批先进典型已高高树起。在这支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队伍中,就有___名水文人的事迹被传诵,“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个人”xx、___省直工会劳动奖章获得者——xx、“___市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第三名——xx等等都已成为我们身边鲜活的榜样。

2、献爱送暖实践。开展发善心,送吉祥活动,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可信、敬业奉献、尊老爱亲的道德风尚,好人好事倍出广大党员干部涌跃慈善捐款分别达___元。

3、“一对一”帮扶实践。实施新老结对“一对一”道德养成工程。我局认领了雨花区华云社区的刘玉珍老人为帮扶对象,在积极帮助刘玉珍老一家解决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向他们宣传党的好政策,引导他们克服思想消极畏难发愁等情绪,从情感上贴近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引导帮扶对象家人加强学习,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学习上支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了扶贫济困、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第4篇:公民道德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律支持;公民

公民道德就是围绕公民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强化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认同。法律与道德教育息息相关,公民道德教育离不开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来说,法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道德教育,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道德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文明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道德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还存在着道德沦丧、是非混淆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在法律的支持下,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律作为规范化、制度化、客观化、权威化的社会意识,对道德教育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而道德教育通过法律的不断支持,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法律相配套的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法律支持是公民道德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要求

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凝聚而成的,是一种软性调节,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特征。在一个充满复杂利益关系的社会里,只有道德存在是绝对不够的,社会需要另外一些约束机制来明确道德规则的内容和范围,这些约束机制就是法律。法律以明确性、制度性和威严性弥补了道德教育的不足,它把基本的道德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将其系统化、具体化、明确化,使道德原则成为易于遵循且带有法律权威的广泛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道德规范的实现。目前,社会正经历着多方面的变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面对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立法活动使一部分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制度化、明确化,再通过司法活动使这部分明确化了的道德规范取得国家强制力的支持,以法律来推进道德建设。否则,没有一个有效的约束与奖惩机制,公共服务意识无以确立,道德高尚者最终只能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结果或被同化,或归于消亡,道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与特点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是以国家机器(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靠法律制裁这种强制手段起作用的。道德则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通过教育的手段,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及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

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法律所包含的精神、规范、制度、环境、文化等内容,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引导、确认、限制或保障作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法律相配套的社会道德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直接把社会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会一体遵行的法律强制;二是法律通过奖励或惩戒等手段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是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对社会价值观进行道德整合的过程。

第5篇:公民道德范文

摘 要:发达经济体在社会转型期间,社会问题频出,这些在公民道德教育的上走过的弯路和经验将对我国当前的公民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民道德;自律;诚信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公民道德养成并不能短时间养成。发达国家的良好社会公共秩序也是逐步形成的,在类似中国目前经历的新常态下社会转型时期,美德韩等发达经济体社会也曾出现种种社会道德问题和危机。

在经历了二战血与火的洗礼后,德国在如何清洗法西斯对社会道德侵害,唤起人们优良品德和良知上做了不少努力和大量有益的工作。著名德国教育理论家鲍勒诺夫提出了“朴素道德”的新德育观,告别否定一切道德的时代,向人们提出重建新道德,挽救德国的历史任务。鲍勒诺夫认为,朴素道德具有自然健全性,是基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不在于抢占道德制高点,而是确立普通人的道德观等。德育只有坚持培养朴素道德,才能为学生建立真正的高尚道德打好良好基础。

公平与公正,对国家和社会有负责感,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都在德国道德教育规范中可以找到。通过这一套道德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远离偏激和不良思想。德国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的目标应为塑造品格,品格对人的行为意识和精神状态会产生重要影响,品格养成不可能与生俱来。德国人认为,道德教育应该陶冶人格与精神,注重培养责任感、互助精神,对善恶美丑的判别能力,培养民主和爱国精神。遵纪守法,克己奉公;了解公民的社会责任。德国拜恩州的社会科与历史、地理、教育、社会、劳动、家政与经济等科目结合,普及社会和国家的有关知识,发挥社会性和政治性教育作用,德国人从小培养成为承担社会生活赋予责任的公民。

作为东亚较发达的经济体,韩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视为国家存亡兴衰成败的根本。早在建国之初,韩国就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了德育课,确立德育立国之本的首要地位。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挥公民道德教育营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作用。纵观韩国历次教育改革,不难发现其中的重要特征就是从不忽视道德教育。例如,1992年公布的第六次课程改革方案,设定目标为培养有主体精神、创造精神和有道德的韩国公民。为引领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开放化、国际化做好准备。韩国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明确说明“为主导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必须培养具备自律精神和创造性的韩国人”。面对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韩国不会固守本国传统文化,也不会盲目照搬照抄西方文化,抛弃本国固有传统文化。结合本国国情,韩国对东西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创造性地发展本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既保持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分,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世纪初生产力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维持了长达7年的“柯立芝繁荣(Coolidge prosperity)”。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美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8%,确立了强国地位。经济迅速发展,放任资本的逐利性带来的无序竞争和对社会责任的无视,教育改进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脚步。经济大跨越与社会生活与道德紊乱相生并发。美国民众的消费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转变,消费主义道德观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流。传统的新教徒道德准则渐渐给忽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道德准则尚未确立,此时盛行的拜金主义和提前过度消费成了随后的经济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凯恩斯理论的引导下,国家一直借扩大内部需求的宗旨,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民众的消费行为也转变为鼓励人们积极消费和超前消费,享乐消费和炫富炒作自然会频现。在经济短时期繁荣时期,旧的道德秩序已经被抛弃和打破,政府并没有引导新的社会道德秩序的确立,因此美国在“柯立芝”繁荣时期里,道德却处于迷惘时期,政府道德建设与公信力建立成为了社会道德发展的重要问题。

20世纪初,美国受到了城市化运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已经突破5400万,占总人口的51%。快节奏的城市化生活,导致了人员流动性大,人们相互之间交流少,利益关系强烈和工作压力较大等现象。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会简单粗暴地以消费能力来对其他人进行评判。在城市化的生活中,人员流动快,附近缺少熟悉的亲朋好友。人们缺乏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个人价值更直观地体现在赚钱能力和消费能力的高低。在高度发展的企业里,管理更加严格,人们生活枯燥乏味,压力山大,严重缺乏精神放松和自由。社会文化快餐化和娱乐化满足了这一需求,流行音乐、快餐式综艺影视娱乐业迅速繁荣。

美国在战后受到了进步主义者前所未有的挑战。战前的美国人对于个人和公共领域的界定已经有了很清楚的划分,美国人对于不同的领域需要建立相应行为规范有了普遍共识。战后的美国人更加重视这一问题,认为宗教和道德应该属于个人范畴,需要依靠家庭和教堂共同承担,而不是学校来承担。在这一时期,人们重视家庭教育而忽视学校的道德教育。

由于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美国着力于发展经济、军事、科技,严重忽视了德育事业的发展,只传教授学技术而不教授德育的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很普遍,这也使得美国陷入严重的道德危机。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智力开发和理工科技教育橹饕目的的美国教育运动走到了尽头,社会矛盾日益激烈,社会道德风气日益恶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等抗争活动频频爆发。美国民众开始为社会道德问题感到焦虑,家长强烈要求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此时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大多数学校都以学生道德教育为目的,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诚实、勇敢、公平、正义、尊重、自律、友爱等优良品质得以推崇。学校通过校内外彩旗、图画、标语等方式宣扬这些理念。倡导美国道德教育的人士认为,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从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结合的德育内容,不仅学到相关课程知识,也可以教育学生明白其中的社会效应。

公民道德教育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一批符合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现代朴素教育观念让普通民众德育回归到了做个合格的公民的本位,体现了道德教育从目标模糊化到清晰化的转变过程。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轨时期,道德价值观念转变,新旧利益关系、教育方式与观念正处于激烈冲突斗争时期。经济新常态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道德观念作为支撑,不仅符合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价值导向,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世界各国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和保留各自特色。尽管各国社会制度和文化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尤其东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教育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殊途同归,具有道德教育规律的共性,具备可以相互借鉴的依据。

参考文献

第6篇:公民道德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法律支持;公民

公民道德就是围绕公民权利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强化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认同。法律与道德教育息息相关,公民道德教育离不开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来说,法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道德教育,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道德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内容,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文明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道德教育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还存在着道德沦丧、是非混淆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发展的大局。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在法律的支持下,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律作为规范化、制度化、客观化、权威化的社会意识,对道德教育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而道德教育通过法律的不断支持,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法律相配套的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法律支持是公民道德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要求

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凝聚而成的,是一种软性调节,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特征。在一个充满复杂利益关系的社会里,只有道德存在是绝对不够的,社会需要另外一些约束机制来明确道德规则的内容和范围,这些约束机制就是法律。法律以明确性、制度性和威严性弥补了道德教育的不足,它把基本的道德义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将其系统化、具体化、明确化,使道德原则成为易于遵循且带有法律权威的广泛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道德规范的实现。目前,社会正经历着多方面的变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面对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通过立法活动使一部分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制度化、明确化,再通过司法活动使这部分明确化了的道德规范取得国家强制力的支持,以法律来推进道德建设。否则,没有一个有效的约束与奖惩机制,公共服务意识无以确立,道德高尚者最终只能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结果或被同化,或归于消亡,道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与特点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是以国家机器(警察、法庭、监狱等)为后盾,靠法律制裁这种强制手段起作用的。道德则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通过教育的手段,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及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现

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是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法律所包含的精神、规范、制度、环境、文化等内容,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引导、确认、限制或保障作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法律相配套的社会道德体系的社会实践活动。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直接把社会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会一体遵行的法律强制;二是法律通过奖励或惩戒等手段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是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对社会价值观进行道德整合的过程。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点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公民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过程。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不仅表现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表扬和奖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方面。因此,道德教育的法律支持,主要是以法律自身高度的思想内容和崇高的道义精神,以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可见,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对道德支持的强制性。法律把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确认下来,使之具有法的属性,成为法律上的义务,要求全体公民一律遵行,没有例外,体现了法律对支持道德建设的强制性。第二,法律对道德支持的创新性。道德和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各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则是在理论上对二者的嫁接,是优势上的互补而不仅是简单的叠加和罗列,体现了在科学理论上的创新性。第三,法律对道德支持的先进性。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一方面多元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意识使得社会环境空前活跃;另一方面,社会的良性运行对个体成员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时代呼唤合适的制度和理论指导。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正好是社会所需,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性。第四,法律对道德支持的目的性。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通过肯定合法行为,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惩罚违法行为,打击犯罪活动,可以教育人民遵守法律,改恶从善,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第五,法律对道德支持的辩证统一性。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必然性。道德和法律虽是不同的治理手段,却可以在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上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

三、法律支持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

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辅以法律手段,强化法律的支持作用,结合道德的软约束和法律的硬控制。

(一)在普法过程中宣扬和表彰高尚的道德行为

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宣传和教育,只有当道德成为公民个人的自觉追求、内在需要和自主行为时,才能实现它特有的功能。因此,要通过公民法制教育把法律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守法行为习惯,实现对个体行为的外在强制。在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上,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观念。科学的法律宣传有利于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要加强正面宣传,表彰道德的先进典型,为广大群众树立真实、感人的模范形象;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宣传部门、新闻媒介要广泛宣传榜样的先进模范事迹,并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要利用各种形式,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并利用法制监督机制,建立起隐性的道德教育系统,为道德教育提供保障。

(二)在立法过程中吸收和确认道德教育的规范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主导。法律只有和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基本吻合,才能获得普遍效力。因此,一部真正的法律必须体现和保障维系社会存在的基本道德义务。加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把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纳入法律规范中,依靠一定的强制力量来督促执行,这就使“法”与“德”交叉渗透、融为一体,使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只有在立法过程中吸收和确认基本道德规范,才能真正做到对道德教育的有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道德基础的国家,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庞大而严密的道德文化体系。在这种伦理精神中,不乏作为中国传统文明价值的合理内核。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消极的影响。法律能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对传统道德的精华和糟粕作出明确的辨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以说,法律在道德建设中表现出继承、批判传统与促进文明发展的统一。

(三)在执法过程中否定和惩罚严重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

良好法律的实施过程其实也是社会道德风尚的实现过程。通过法律实施来维护、促进道德风尚,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对不符合法律要求的缺德行为予以否定甚至制裁。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作用。其次,道德的法律强制还表现为法律能为人们提供和保障行使道德权力的空间。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监督和批评的权力。实施道德批评和监督要靠法律对公民权力的设置和保障来实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有道德教育是不够的。道德的约束毕竟是一种软约束,没有法律手段作后盾,道德的作用常常会由于缺乏必要的强制力量而显得软弱无力。而且“人性”中总是有“自利”的因子,有“好声色”的欲望,对那些没有自觉性的人,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人,道德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必须强化法律对道德教育的支持作用。国家要利用法律的约束机制,通过公正执法、惩治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来强化公民的守法意识,规范公民的守法行为。国家要通过严格执法,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只有严格执法,打击歪风树立正气,体现时代风貌的道德才能顺利发展,才能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从维护和保障社会的稳定来说,法律和道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二者的作用又是不同的,不可相互替代。只有相互配合,双管齐下,法律与道德才能既保持外在张力,又相互契合。公民道德教育只有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实现功能互补,才能相得益彰,使公民全面健康发展,社会稳定、有序进步。

参考文献:

[1]社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N].人民日报,2001-02-01.

[2]李宁.德法同构:对社会治理方式的新探索[N].南方日报,2001-05-20.

[3]罗国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N].人民日报,2001-02-22.

[4]郝铁川.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J].求是,2001,(3).

第7篇:公民道德范文

一、明确责任,认真宣传

为切实搞好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社区高度重视,认真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利用讲座、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社区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公民道德宣传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个人把宣传月的整体活动开展的深入到小区居民中。

三、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1、9月25日上午,为倡导志愿服务,进一步传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共计20余人,在社区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卫生清扫活动。通过此次活动,让党员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8篇:公民道德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化管理 公民道德 道德水平

一、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城市文化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所属城市的方针、法律、法规,对城市文化事业进行规划、组织、调控和监督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公民的道德水准是群众文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公民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群众文化管理水平质量的高低,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二、我国群众文化管理及公民道德水准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在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高公民道德水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应的精神文明的要求日益增加,针对这一点,我们组织社区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同时国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注重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社会上组织起来的志愿者队伍,在道德践行中收到了实效。

尽管,我国在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高公民道德水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大量的问题: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覆盖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真正的群众建设主体得不到重视;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准的新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群众文化管理及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些成果社会各界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群众文化管理滞后,道德方面依然存在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令人堪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准,把传统的圣人道德观转变为法治下的道德观,加强外在约束,最根本的还要唤醒公民道德自觉,加强道德自律,使道德意识深入每个人灵魂深处。

3.1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提升公民道德水准应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前进的基础,而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提供足够的硬件设施;培养群众文化专兼职干部队伍,找出群体中的带头人物,使得先进的文化得到传播,不断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学艺术的创作,贴近社会生活,紧跟时代步伐,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创新群众文化管理,应动员全体人民,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2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着眼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亲自参与,才艺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满足,情绪得到释放,情趣得到提高,这是专业团体无法替代的,这也是民族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民族民间文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传承着民间文化艺术的精髓,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教育,也是群众文化活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3.3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群众文化对公民道德建设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是由文化与道德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群众文化反映道德实践,推动道德进步,道德又为群众文化灌注生气,获得价值的依据和内容,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前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当以群众文化活动反映精神文明、道德风尚时,就应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创新,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用饱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自育和育人;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形式,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智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振奋,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第9篇:公民道德范文

 

关键词:公民道德;培养;方法

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期。要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习惯,也要使他们能区分善与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进行公民道德培养?笔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所小学的6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验和访谈测验。

一、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公民道德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环境

环境潜移默化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39.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3.8%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应采取:

(1)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请关注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让他们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声。(2)随时进行口头教育。(3)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橱窗内设置环保专栏。(4)维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5)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6)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7)买一棵小树苗,和孩子一起种上,定期带孩子去照顾它,让孩子和小树苗一起长大。(8)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萌发怜爱之心。(9)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坏环境的人与事。(10)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加大管理力度,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看到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11)组织环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

(二)社会环境

1.树立权利意识法。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教育太过成功,大大忽视了对权利意识的培养。访谈结果显示,29.1%的小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会要求退换。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有78.6%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取悦他人。为了弥补对权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权利和义务协调发展,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小学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我权利。(3)社会上的各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重点时机培养法。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问卷结果显示,在节日或自己的生日时,只有少数小学生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过。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爱国主义教育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80.1%的小学生对2002年中国足球出线怀有积极的态度,无论怎样,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以此良好状态为基础,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3)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祖国好在哪里。(4)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5)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发生的国际大事教育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