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国国花范文

英国国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国国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英国国花范文

五、一回去那条街上的樱花凋谢了。微风中,慢慢地垂落、撕裂,如同悬空被孤立的雪花,一片一片破碎在行人苍茫的舞步中,纷沓成青春键盘上绝美的哀伤。本想来赏析一番,不料它却早早地凋谢了。是我不懂花期,来得太迟了?我有点不懂,凌乱的思绪、不解的心此刻被晕染成一滩来回激荡无法靠岸的湖水。深深浅浅的回忆于时次第铺开:那一年,已是阳春三月,花已含苞,可迟迟不开。等待的心,犹如隔世的呼唤、撕心的徒叹,可是你还是迟迟没有回应,含韵依然。我知道是我来的太早了,早到了千年万年,于是我拼命地倒退,倒退,迷茫地来到你的时代。我在佛前无力地祈求,祈求。在我的竭力哀免下,佛把我化作了遍地的根。深埋地下,不见阳光,可我还是努力地吸取养分,只为你的开放。天地轮转,海枯石烂,你终于还是开放了。可彼时的我身上覆着千层万层的泥土,我转身,竭力地负起,负起,划破血流,历经沧桑,终于得以破土,就在那一刹,我看到了你的容颜,嗅到了你的馨香,可你只是在枝头婀娜、欢心地摇曳着,连一个小小的低头也没有。于是我再次祈求佛把我变回人样,做一个尘世中的过客。

当我醒来,花心已碎。风中的花瓣,犹如孤雁,翅痕一过,只剩传世的那缕青烟,你走了好远,好远,已无法分辨你彼时的容颜。我腾云急驰,只为追赶那枝尚未盛蕾。在我赶到之时,绽放了,绚烂、纷繁。何等而来的惊喜!路过的行人,他们知道人世幻化,美过境迁,于是大多都摘上一朵,以留下这一途的美好。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因而也就没得摘上一朵留作永久的书签纪念。这是我不想打破花的热闹,不想折断那恢宏、纷繁的梦吗?还是我太过于喜爱它的绚烂、婀娜娉婷,不想碎了它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不,这些都不是。你要知道花红是有条件的,它的绚烂是有枝的支配、润养的。一旦离开了枝头,即使再绚烂、再抗枯衰的花朵,也经不起这样的折煞的,因为它天生就不属于制作植物标本的材料。这是它傲气?抑或柔弱,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而是它有一颗不舍的心,不想离去,不想跌落。它永远属于那偏僻、幽静的山城。它的绽放不是为了枝头,也不是为了落红归土,以此感涕枝的哺育,阳光的恩泽·······也不是为了寻得蜂围碟阵,以此昭示青春姿彩,赢得声声赞许。更不是为了装扮山城,以此布告自己的功德,博得那浓墨淡彩的一笔,也好在那丹青上驻足、流芳。

不,这些都不是它的所求。你要知道花是有灵性,有思想,有气质的,也有它自己的心声,只是你离得太远,没有亲近,无心倾听罢了。它不想浮华一世,徒逝青春。而这些是我们倾心也不曾想到的。也罢,匆匆浮华,沧海红尘,我也只是那一叶涉江而过的扁舟里的过客而已,哪得再去领略、深究它呢?既知是这样,你又何必去摘上一枝呢?即使摘了,那也是徒劳的。到了凋谢之时,它也不是要随风而逝,翩碟若飞地去寻找它梦寐、自由的地方。你若强行把美留下,那不是徒然吗?存着异己的心声,表面一致,可实质相差甚远,这不应是你默求、企及的最终幸福。因此,该逝去的就让它逝去,不必为此驻步。你若离开这阴影,继续前行,说不定惊喜就在你转身的瞬间蓦然而来。

人总是会长大的,心也会成熟的,于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明白,相恋、相依、互存永远不是一种迁就,而是一种心灵的默契,一种互解、信任的灵魂高度。我走了,山城里的樱花。或许下一旅途是另一番别致的景象。如果可以,以后的每个春天,我愿化作路边枝头上一个红硕的苞蕾,静静地等待一个灵魂、真影的出现。

第2篇:英国国花范文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存在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经营管理决策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长官意志,民主作风不强。在一些注重民主的国家和地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尤其重要,否则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分权与集权方面,母公司和境外公司在分权和集权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集权过多,导致境外公司难于根据东道国社会文化特征展开经营活动;另一种是分权过多,导致境外公司缺乏母公司的支持而难于适应异质文化,使得跨国公司的组织过于松散,难以形成组织文化。经营管理机制不灵活,在不同文化特征的国家和地区,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往往在东道国照搬国内做法,没有根据东道国的文化特征来设计经营管理方法,使得文化适应能力不强。

(二)经营规模小,跨国适应能力差

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难于保证所需要的大量投入,进而影响公司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规模都比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

(三)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缺乏这种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在挑选跨国经营管理人员时往往更注重外语水平而忽视了其他能力。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还必须有国际视野和眼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强,善于学习新的文化,懂得跨国经营管理的技能技巧等。目前,在我国还非常缺乏这种高层次、综合性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对我国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四)跨国经营信息不灵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在收集处理社会文化信息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乏专门的机构或个人负责收集处理社会文化信息;第二,收集处理信息的手段较落后;第三,急于“上马”。有的企业对东道国社会文化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认识的偏差便急于进行跨国经营,结果导致跨国经营文化适应失败。

(五)过于强调“我族文化”或“外族文化”

文化之间有差异,但无孰优孰劣。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强调“我族文化”,处处按照母国的社会文化标准来行事,缺乏灵活变通;另一种是过分强调“外族文化”,认为要适应异国文化就要全盘接受东道国的文化。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应该根据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坚持母国的一些做法,同时又吸收东道国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做到有所取舍。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

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几乎没有进行跨国经营。改革后,我们的企业才开始慢慢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才30年时间,经验不足,经受的考验有限,在文化适应方面能力较差。而外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在16世纪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长达400年的历史。在跨国经营的历史中,很多企业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经历了多次重大经济危机的考验。

(二)企业自身的不足

国有企业自身的缺陷:第一,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人员流动机制僵化;第三,在利益分配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大锅饭”现象,难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削弱了企业的活力。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第一,家族式经营管理现象严重;第二,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第三,有不少民营企业不讲信用,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名声不好。

(三)政府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国政府没有给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影响了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适应能力。一方面,跨国经营的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此外,海外投资的有关手续过于繁琐;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要经过多个部门,时间长;经贸人员出入境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给跨国经营的外派人员造成不便。

(四)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

在我国,社会中的教育机构、文化团体、研究机构、宣传媒体等对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方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第一,教育机构在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方面所做甚少,这使得具备跨国经营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第二,文化团体对外交流较少。第三,科研机构对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第四,各种宣传媒体缺乏对国外社会文化的宣传报道。

(五)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

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主要传统观念包括:第一,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人们对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都喜欢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点来评价。第二,固守“引进来”的观念,还没有很好地树立“走出去”的观念。第三,害怕风险的观念。第四,排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

三、解决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应该通过企业、政府、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要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企业自身越强大,越有利于提高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社会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社会支持的力量越大,也越有利于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在支持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政府起到提供平台(支点)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支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三者的作用关系犹如“跷跷板”原理。

(一)企业自身的力量

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主要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1、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企业首先要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没有文化适应的意识,就不可能有文化适应的行动。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都要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步入正常轨道,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

3、完善企业信息系统。跨国经营企业要有完备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在信息收集方面,要注重收集东道国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在信息处理方面,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过滤掉没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4、建立具有较强文化适应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一,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上,尽可能引进富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同时也要考虑从内部培养出一批有潜力的跨国经营管理者。第二,在不同文化背景的

国家,内部的管理风格、激励机制、规章制度、员工问题处理等应有所不同,应尽量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第三,尽量考虑人力资源当地化。母国要尽量减少外派人员,当然,有的人员必须由母国派出的则另当别论。

5、全员参与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要靠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不能搞“个人崇拜”。如果过分依赖某个经营管理者或过分强调某个人的作用,只会僵化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活跃企业文化。

(二)政府提供的平台

在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方面,政府起到提供平台(支点)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支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政府给跨国企业提供的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完善跨国经营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不断制定完善有关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改变目前我国海外投资法规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让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

2、制定科学的跨国经营政策措施。首先,政策措施应该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其次,避免朝令夕改或政策之间相互抵触,否则会让企业无所适从。最后,制定出来的政策措施应该落实到位,没有落到实处的政策措施只是一纸空文。

3、改革政府对海外投资的管理体制。首先,建立一个权威机构统一管理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其次,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关审批手续应该简化。最后,简化外派人员出国的审批手续,为企业外派工作提供便利。

4、提供外国社会文化信息。政府应该为跨国经营企业提供外国社会文化方面信息,以提高跨国企业的文化适应能力。政府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对大部分国家的社会文化信息都充分掌握,应发挥这种优势。例如,外交部、商务部等对外国的社会文化信息都掌握较多。

(三)社会的力量

企业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社会的力量是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社会支持的力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社会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机构应加大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应该加大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跟跨国企业联合,高校主要负责系统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跨国企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2、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加强对国外社会文化的研究。我国必将有更多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所以有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更多地研究国外的社会文化,多研究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参考。企业也应该给有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便利或科研经费的支持。

第3篇:英国国花范文

摘要:茶叶芳香满英伦。英国茶文化是英国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具有高贵优雅的气质,并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本文以“英国茶文化”为研究主题,简要介绍了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内涵,以及茶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展示了文人大师笔下的茶魅力。

关键词:英国 茶文化 文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1848年,东印度公司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罗伯特・福琼来到中国,他将茶树种子放入一个用特殊玻璃制成的便携式保温箱中,偷偷地带上了从中国开往印度的轮船,由此千万株以上的茶树苗在印度生根发芽,继而形成了大规模的茶园。茶叶传入欧洲后,并没有像咖啡和可可那样受到过多的欢迎,直到它进入远离欧洲大陆的英伦三岛,竟然奇迹地掀起了饮茶的风尚,并由此产生了世界茶文化的一枝奇葩――英国的茶文化[1]。

一、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英语中有Teatime一词,指的就是占据英国人l/3生命的饮茶时间。英式红茶更是以名目繁多、内容丰富闻名于世,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1.英式早茶

英国人在晨起时要饮“早茶”,又名“开眼茶”,即Earlymorning Tea,有时在早茶之前还会有“床头茶”,即清晨一睁眼靠在床头就能享受的茶。而早茶主要是以红茶为主要饮料,是英国当家招牌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集浓郁和清新于一体,色泽和口感都相当出色。正统的早茶要精选阿萨姆、锡兰、肯尼亚等地红茶调制而成,因此早餐茶的口感来自锡兰、浓度来自阿萨姆、色泽来自肯尼亚[2],可见英国人的早茶还是相当讲究的,最适合早上起床后饮用。

2.英式上午茶

这是最不为外人所知的英国饮茶习惯,又称为“公休茶”,大约持续20分钟。英国人在上午1l点(亚洲时间上午10点左右),无论是空暇在家享受生活的贵族还是忙碌奔波的上班一族,都要在这一时间休息一会儿,喝一杯茶,他们称之为elevens,即早上十一点时的便餐,所以上午茶可以看成是英国人工作间隙的一种很好的调剂方式[3]。总体说来,上午茶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不可能很繁杂,所以成为英国茶中最简单的部分。

3.英式下午茶

英文名称Afternoon Tea,这其实才是真正意义英国茶文化载体,英国茶正是凭借其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红茶文化享誉世界,“英式下午茶”更是成为英国人典雅生活的象征。下午茶的专用茶源是大吉岭茶、伯爵茶、火药绿茶或者锡兰茶等传统味的纯味茶,若是选择奶茶,要求先倒入牛奶再放茶水[4]。

正统的英式下午茶的礼仪十分讲究。首先喝茶的时间应该是下午四点钟;其次在维多利亚时代,男士必须着燕尾服,女士则着长袍;第三,在茶会中通常是由女主人着正式服装亲自为客人服务,非不得以才让女佣协助,从而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最后就是下午茶的点心了,通常是用三层的点心瓷盘装盛,第一层放三明治、第二层放传统英式点心Scone(甜烙饼)、第三层则放蛋糕及水果塔,并且一定要是从下至上的往回吃[5]。

二、英国茶文化的内涵

1.从药用价值到饮品文化

茶传入英国时,茶的卖点在于它的药性。因此,当时在英国出售的中国茶是一种神奇的、包治百病的药物。1699年,一位名叫欧灵顿的牧师写下一整篇论文论及自然与茶叶的品质。文章中,他充分肯定了茶在治疗糖尿病,胆结石,尿路结石,肾结石,水肿,视力虚弱等方面的良好功效,并一再推荐每个人都要喝茶以取代酒,他认为饮茶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同时心情愉悦,是一种享受型的饮料[6]。

当“红茶皇后”――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于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后,茶与茶道开始在英国推广,中国茶逐渐由具有药性的植物转变为时尚生活的象征,英国的上流社会将其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异国情调和奢侈性的生活方式。“茶”开始作为一种饮品活跃起来,即使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却依然有着固定的市场和消费群。

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随着英国殖民贸易的扩大,海外茶源地不断增加,英国进口关税也逐年递减,茶叶终于从奢侈品的位置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伴随消费阶层下移,英国人对茶的消费方式也发生巨大转变。英国人非常有创意的在红茶汤中加入糖、牛奶和蜂蜜,有时候甚至是加威士忌、黄油和鸡蛋等更奇怪的东西。在茶水中加入其它物质,是茶消费的一次改革,茶因此变得更加实用。而英国人对中国茶的变革也完成了茶在引进后的本土化,饮茶因此更加普遍。1750年前后,茶已经成了英国中产阶级黄油烤面包的惯常早餐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2.高贵典雅的休闲文化

一个多世纪间,茶几乎变成英国的民族饮料。从17世纪最初的药品开始,到了18世纪已然成为一种全民消费品。消费社会的繁荣反过来提高了饮茶的格调。18世纪,英国社会出现了专门消费茶饮料的茶园,出现了饮茶必需的服饰与器皿,甚至诞生了茶舞这样的艺术形式。

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茶文化诞生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的发明意味着饮茶摆脱了简单的饮食文化地位,逐步成为一种高雅生活的代名词。而成为休闲文化后,饮茶也反过来促进英国社会的消费模式和社会价值观发生新一轮的改变。

英国下午茶是最华丽、最精致,也是最奢侈的饮食方式。在英国的下午茶活动中,对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必须能体现英国式的高雅文化与自然生趣之间的紧密结合。同时,下午茶一定选择的是高档茶叶,茶具和餐点也有明确的规范。这种系统化的要求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文化形式地产生――不是单纯解决温饱的手段,而是综合了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生活方式,也成为社会娱乐的重要手段之一[7]。

3.考究繁复的英式茶道

英国的茶艺是英国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英式茶道是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可以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的。茶艺与茶道结合,才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能真正体现英式茶道精髓的也恰恰是英国人对于茶具的要求和基本礼仪的讲究。

同时,除了有严格的品茶规范,英国茶文化对于品茗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英国人崇尚的是贵族式的优雅生活,下午茶会是品判个人文化修养的社交场合,同时也是研习社交礼节、展示绅士淑女风采的最佳途径。男人们穿着正式、大方得体,茶具都是轻拿轻放,以保证茶室内的安静;女士们谈吐优雅、举止从容,有人从身边经过都会很有礼貌的微微挪动身体并且报以微笑。在一个正式的下午茶会上你可以充分感受英国人的文学气质和个人修养所带来的冲击。

因此除了茶艺和茶礼的内容,英国的茶道还体现在英国的文化中,而这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具备“茶道”的理由。英国所特有的下午茶文化是英国民族精神的体现,英国人标志性的优雅、高贵完全浓缩在这个民族考究华丽的茶道中,即使历史的辉煌早已不在,但是凝聚在茶文化中的那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的追忆,已经深入英国人的血液,无法抹去。

三、茶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相比中国和日本,英国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年的饮茶历史,但英国文学家却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感情。茶在英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融入英国文化,之后与英国文学有机结合,成为许多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叶带给英国文学家一种全新且丰富的创作主体[8]。

1.茶与诗歌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诗歌中描写情人们等待喝茶的情景:一点一点地吃着烤面包,在叹息声中等待茶凉。拜伦称茶为“中国的泪水”,他“为中国之泪水――绿茶女神所感动”,自然也是饮茶族中的一员[9]。据《拜伦传》记载,即便是在前往希腊参加武装斗争的时候,他也保持着饮茶的习惯:“早上一起床,他就开始工作。然后喝一杯红茶,骑马出去办事。回来后,吃一些干酪和果品。晚上挑灯读书。”当然,红茶并不是他的唯一,在提到中国茶时,他往往提到红茶和绿茶两种类型:

我竟然

感伤起来,这都怪中国的绿茶,

那泪之仙女! 她比女巫卡珊德拉

还灵验得多,因为只要我喝它

三杯纯汁,我的心就易于兴叹,

于是就得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饮酒既已有害于人身,

而喝茶、喝咖啡又使人太认真。

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雪莱在1820年所作的一首三百多行的长诗,“致玛丽亚・吉斯伯思”(Letter to Maria Gisbome)中写道:

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

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死神来临

我们将抛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

2.茶与散文

茶叶是圣洁的,散文是优美的,那么茶叶和散文的相融会是什么样呢?英国散文中留给我们的是惬意的,悠闲的、美妙的饮茶记忆。《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莱克洛夫特的一生》(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是乔治・吉辛的散文代表作,叙述的是隐士亨利・莱克洛夫特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和回忆过去的生活,作者记录了下午茶和茶会的时间、人物、礼仪等景象,抒发自己对茶和家庭茶会氛围的感情和触动[8]。

“我一天的光明时刻之一,便是下午散步后稍稍疲倦了回来,脱掉靴子,换上拖鞋,将户外的上衣挂起来,换上舒服、家庭常穿的短衣,坐在深深的软扶手椅上,等着茶盘,或者在喝茶的时候,这些是我最为享乐安闲的感觉。随着茶壶的出现,浓郁的香味飘然吹进我的书房里面,多么美妙啊。第一杯带给我心中怎样的安慰,以后则怎样从容不迫地啜饮啊;在寒冷的雨中散步之后,它带来的是怎样暖热啊!同时看着我的书籍和图画,安然品位着拥有它们的幸福。我看看烟斗;或者我带着似乎有所思的神气,准备装上烟叶。事实上,烟叶再没有在茶后――它自己便是温和的感性人的东西一一那样安慰人,那样暗示富于人情味的思想了。”

3.茶与小说

茶叶到达英国之后,不仅仅是“缪斯之友”,“众神的甘露”或诗人的灵感源泉,也受到许多小说家的追捧。据说,“饮茶覆盖了几乎所有英语的小说”。此言虽说有些夸张,但事实也足以证明,英语小说中充满着茶香和茶文化。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在其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中,茶字一共被使用的次数多达86次,数量远远超出其它作品。狄更斯描写的关于“礼拜堂戒酒联合会布瑞克大街分会”的一次月会情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当主人公维勒先生看到他们能喝下如此大量茶水时,惊讶得目瞪口呆[9]。文中描写不仅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戒酒运动的高涨热情,而且肯定了茶叶在英国戒酒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四、小结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食品,也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部文化史、医学史和文学史。透过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艺术、文化和文学等。茶叶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到英国,经历了坎坎坷坷,犹如人生的成长过程,最终日渐成熟。在英国,茶最初是“药品”,随后上升到贵族的奢侈品,最后才成为必需品国民饮料,进而演变成当今风靡世界的红茶文化。这一过程虽然漫长但是却增添了英国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河流中的美丽。

参考文献

[1]李荣林.茶叶传欧史话[J].农业考古,1992(2).

[2]陈文怀.欧非茶市及茶文化见闻[J].中国茶叶,2001(3).

[3]刘勤晋.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辜振丰.英国红茶文化的光与影[J].农业考古.1999(4).

[5]郝赛丽.英国人的饮茶风俗[J].中国茶叶.1998(6).

[6]周景洪.英国茶文化漫谈[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报.2007(6).

[7]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第4篇:英国国花范文

樱桃红了。流连于樱桃树下,一串串晶莹闪亮的红色樱桃在枝头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清风袭来,芳香弥漫,迫不及待地拈下一颗樱桃放入齿间,鲜嫩的果肉顷刻间化作酽酽的汁水,满口酸甜,蜜一样化开来,沁人肺腑,让人回味无穷。

成熟烟已丈鲜艳,颗颗像红宝石、红玛瑙,晶莹璀璨,娇小玲珑,果实肉厚,味美,营养丰富,被称为“果中珍珠”。据科学测定:每100克樱桃中含铁多达59毫克,比苹果、梨、柑橘等水果产品高出二十多倍;维生素A的含量也比苹果、葡萄高四五倍;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铁、钙、磷、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其果肉除生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酒、果汁、蜜饯和罐头等加工食品。经常食用樱桃可补充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抗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还能使皮肤红润嫩白。

因此,樱桃又被称作“美容果”,对于女性来说非常有益。中医古著《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樱桃味甘平,涩,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大约有50%的女童、20%的成年女性、40%的孕妇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长期食用樱桃不仅可令她们有效缓解贫血,同时还能起到了美容和预防妇科疾病的作用。将300克的樱桃洗净后浸泡在1000毫升的酒里,密封10天即可。每次喝20毫升,每天喝两次,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痛经也很有效果。

樱桃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全身是宝,皆可入药。鲜果具有发汗、益气、祛风、透疹的功效,适用于四肢麻木和风湿性腰腿病的食疗。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樱桃有益气、祛风湿、透疹、解毒等多种药效。《名医别录》中记载,主调中,益脾气。《滇南本草》亦有记载,治一切虚证,能大补元气,滋润皮肤;浸酒服之治左瘫右痪,四肢不仁,风湿腰腿疼痛。因此,樱桃入药适用于麻疹出不畅、风湿疼痛、四肢麻木、肢体瘫痪及水火烫伤等病的防治。

樱桃上市时间很短,保存是水果中最难的,一般最多保存5~7天,超过一周就会腐烂,但将樱桃洗净用纸盒盛放在冰箱冷冻室内,则可以一年四季都保存,且风味不变。

第5篇:英国国花范文

据中国樱花产业协会统计,樱花在中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华北各省,南至海南、云南、广东、广西,西到青海、甘肃、新疆。

据有关专家考证,秦汉时期,樱花栽培就已应用于宫苑之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已普遍栽种在私家庭院中。从有关文献资料中可知,我国古时已确有钟花樱、山樱、重瓣白樱花等多种樱花。在盛唐时期,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当时万国来朝,樱花也随着建筑、服饰、茶道、剑道等一并被日本朝拜者带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英国国花范文

有人将中国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归罪于我国教育的考试过多,认为是考试加重了学生负担。如果我们了解一点英国的教育,可能会改变以上的观点。

一、 英国的考试制度

考试系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在近十年中,英国政府也在不断地增加学校中的考试。这是政府的意愿,与学校和教师的意愿有些不一致,争论的焦点在于考试的目的何在。

英国推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所有学生在2年级、6年级、9年级结束时都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SAT);在11年级结束时要参加GCSE(中等教育普通考试)考试:绝大部分学生在13年级结束时还要参加ALEVEL考试(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或GNVQ(国家普通职业资格考试)。

英国实行14年义务教育(3~16岁),所有的学生在小学至中学阶段必须参加4次全国统一考试。拿到GCSE证书后,决定继续上大学的学生还要参加1~2次的全国统一考试(ALEVEL和ATWO)。英国政府设置的这类考试,其考试科目及评价目的各有不同,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

(1)4~5岁为学前教育,属于基础阶段,没有考试。

(2)小学第一、二年级为第一关键教育阶段(5~7岁),国家考试课程为语文、数学,考试是为了诊断和指向,学生家长会拿到一份报告单,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情况,学校也以此了解教师工作的情况。

(3)7~11岁为第二关键教育阶段,国家在这一阶段结束时进行统一考试,形式与第一阶段相似,增加了科学课程内容,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考试进入中学学习,因此没有选拔功能。学生在第二关键教育阶段结束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的考试。

(4)第三关键教育阶段(11~14岁)的考试科目和考试目的与第二关键教育阶段一样。

(5)第四关键教育阶段(14~16岁)的考试不是由政府组织出题,而是由一组大学组织出题,考试科目不限于语文、数学和科学,最多可达50多种。这个阶段的考试称为GCSE(中等教育普通考试)考试,学生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宗教、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中任选9门参加考试,考试结果分为A*、A、B、C……G共8个等级,国家要求所有学生至少达到G级水平。

GCSE考试不仅包括学科上的科目,也包括职业和技术的科目,如运动、烹饪等等。在GCSE考试中,每通过一门就可以获得一张证书,大部分学生会选择5~9门的证书考试,因此具有成果鉴定的功能。

这样的考试同样具有指向的功能,政府可以因此了解学校的办学水平,鼓励学校创建办学特色。同时,学生完成了必须的课程,通过了这一阶段的考试,方可离开学校。但是大部分学生会进入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在未来两年学习高等水平的课程,因此还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6)进入专科学校学习后(16~18岁),学生的学习内容越来越窄,也越来越具体,一般选择三门学科学习,到十八岁的时候参加ALEVEL考试,这项考试第一具有学习成果鉴定的作用,学生可以获得证书,第二具有选拔的作用,是大学录取的主要指标和依据,如果要上好的大学必须在ALEVEL考试中成绩优异,三门功课的成绩都为A。当然这项考试还具有评价的作用,政府也用它来检测学校的教学质量。

提供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的有3个“考试委员会”,他们属于非盈利性的私营机构,负责提供试题、评卷并反馈考试结果。每次考试后,学校的成绩都在报纸上排序,报上有1000所全国最佳中学排行榜,人们通过看排序来作为择校的依据和国家评估学校的依据。

二、 中英考试理念的比较

考试根据其目的可分为发展性考试、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发展性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学会自查自纠等多方面能力,是为学生的“明天”服务的。学校日常考试(特别是中小学的考试)绝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水平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某种知识技能所达到的等级水平。如:计算机等级测试、普通话测试、部分学科的结业考试、毕业考试等。发展性考试和水平性考试无竞争性,与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无较大的利害关系,均属于低利害评价。英国的考试大多属于这类考试。选拔性考试是具有区分、竞争的考试,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甄别或选拔,充分展示胜与负、成与败的残酷结局。它与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重大,属于高利害评价。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原本不属于此类考试,但目前在许多地区被人为的拉入了此类考试。

因为学校日常考试应属于发展性考试,所以,这类考试应重视的不是分数,而是考后的分析。教师如何引导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考试进行分析,准确地找出薄弱环节及原因,确立科学合理的改进方法和步骤,才是教师应该重视的。

英国的中小学考试比我国要多且规范,特别是由国家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全国性统考,考后各校成绩还将在网上公布并排名,却主要是一种发展性考试或水平等级考试,均属于低利害评价。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将考试的甄别、选拔、评价等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它的诊断、发现、改进等功能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为的将它几乎全部提升为高利害评价。

我国民众对考试的错误认识由来已久。从科举制至今,各种考试几乎都是专门为甄别或选拔而设计的。自古到今,虽然时代变了,要求变了,人们的生活变了,人的观念也变了,可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选拔制度没有变。考试是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几乎已经被所有的人所公认。在这种错误考试观的引导下,全国上下均高度重视各类考试。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学校到社会;从基层到机关;各种考试层出不穷,花样繁多。考试过后,人们那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表情会将考试结果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见,考试的功能在我国广大民众的心目中已经被扭曲到了何种地步。

从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宗旨来看,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有文化的合格公民。更进一步的解释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各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不具有甄别或选拔作用。可以想象,如果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真正贯彻了《义务教育法》的宗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造成当前这一现状的主要责任不在学校,而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学校教育评价制度与以前相比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试成绩仍占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其他方面真的是无足轻重。所以,使学校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准确把握考试成绩在学校评价中的地位或比例,是彻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参观考察时,该院的一位教授对英国考试功能的概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考试主要有六大功能:

第一是选拔功能。就是通过考试决定你适合接受哪一级的教育。

第二是诊断功能。这就像人生了病去看医生一样,医生要给病人检查生了什么病,该如何治疗。这是考试的真正目的,通过考试知道哪些学生学得好,哪些学生学得不好,然后决定如何改进教学,并给某些学生特殊的照顾。

第三是进步功能和进展的检查。这种考试是非正式的,一般过2周时间组织一次,看看学生进步了多少。

第四是了解学生的收获功能。这种大型考试一般都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测量学生在较长时间内的学业成就。学生通过这样的考试一般能获得一张证书。

第五是测试学生能力的功能。衡量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这主要是职业技术方面的考试。一个水暖工,如果他不能正确地进行施工,为了能够取得合法上岗的资格,他必须参加学习通过这样的考试。

第六是指示或指向功能。就是政府通过考试帮助学校和老师明确发展的方向。国家会组织一个全国的统一考试,将所有学生的成绩收集上来,用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政府会将每一所学校的考试成绩到网站上,让所有的家长了解每一所学校的情况,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校积极向上。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判断学校有没有进步。如果学校下降了,政府就会派观察员到学校监察,要求学校改进教学。

由此可见,英国的考试既规范又人文,既频繁又轻松,以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这是与英国政府确定并发挥的考试的功能密切相关的。因此,英国的孩子学习很轻松,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4~6小时,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探究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

与之相比较,目前我国教育对考试功能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考试就是甄别、选拔;在绝大多数领导和学校教师的心目中,考试表面上是考学生,实质上就是考教师。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工资、奖金、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考试成绩还是上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的主要依据,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

第7篇:英国国花范文

关键词:会计职业 国际化 中国会计

一、会计国际化过程

(一)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际化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实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它包涵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以及会计实务国际化。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在其目标中明确了会计国际趋同的概念,指出要在准则制定的层面实现趋同以达到会计国际协调的状态。趋同是进步、是方向,趋同不等同于相同,趋同需要一个过程,趋同是一种互动(王军,2005)。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会计国际协调、会计国际化的组成部分和必要过程。

(二)会计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开辟广阔的商品市场,谋求稳定的经济利益,采用了更富有侵略性的输出方式---资本输出,包括直接资本输出和间接资本输出。尤其是二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条件,国际资本流动以加速的方式发展。至1990年,对外直接投资已达2250亿美元,世界跨国公司总数超过35000家,在国外设有15万多家分支机构。同时,国际融资趋向证券化。到1996年,国际资本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

虽然资本输出的目的是谋求广阔而稳定的商品市场,但已完全不同于商品输出。不论是在东道国直接投资建厂生产商品或者采用证券投资方式,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关注资本的运行,这是资本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关注自己的资本保全增值,是每个投资者的份内权益,他必然要求详细了解资本运行的全过程,掌握与之有关的所有信息,其中会计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然而,会计信息往往是在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下依据东道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生成的,投资者必然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成了世界性的课题。为了实现世界范围内企业和其他组织编制财务报告时所使用的会计准则的一致性,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会员(IASC)应运而生。

为了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继续高速扩张、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陆续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为各国按国际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提供了参照系,会计国际化已是现实的目标。

二、会计国际化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会计的国际化使得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同样开始改变其会计制度、会计程序等方方面面。

(一)会计准则方面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开始于外资的引进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于1985年实施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 1986年又实施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1992年初,财政部颁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1998年修订为《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这个会计制度是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制定的,解决了我国企业对外进行筹资、投资的会计规范问题。1992年11月,财政部又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这次会计制度的改革,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初步协调的新的会计模式,奠定了中国会计走向国际化的基础。自1997年以来,财政部又陆续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使我国会计规范从形式到内容都渗透着国际会计惯例的影响。2000年12月,财政部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使我国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资产、负债和收人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或协调。因而,目前在一些重要的会计处理方面,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已与国际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当接近。而且我国还将出台一批具体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争取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初步建立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2000年12月了一份关于2000年度的世界公认会计准则研究报告,该报告对5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认会计准则,包括有关会计的法律、准则、制度、规定、惯例等,以及62个有关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比较。并将世界主要国家(53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程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序。中国排在第22位,在转型经济国家中位居前列。同时作为转型经济国家的捷克排在第41位、匈牙利排在第52位、俄罗斯排在最后,第53位。中国的会计标准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会计具体准则,10月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完善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趋同,又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向国际趋同迈出了一大步。

(二)会计体系方面

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会计体系。①成本核算体系。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注重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并将自身的成本同国际上同类企业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增强了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加速提高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了理论和实务界对二者的应用和研究。②坏帐准备金方面。我国放宽了对坏帐准备金提取方法和比例的限制,让企业采取帐龄分析与企业资信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国内企业在贸易伙伴也将多元化、复杂化的复杂贸易关系下大大克服了原先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备性以及滞后性的缺点,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③无形资产方面。我国针对会计实务中,对多数无形资产没有计量,企业价值计量不充分,必然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更加广泛地进行联营、兼并及商务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尽管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以及在国际化过程中经济环境制约、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中国会计要为本国经济服务,中国的会计准则应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充分反映本国经济现实和经济事项的实质内容。因此,中国在建立本国会计准则体系时既要有本国的特色又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会计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方法,并尽可能地与国际会计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圻·谈加入WTO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0

[2] [美]弗雷德里克·D·S·乔伊等著、周晓苏、方红星等译:《国际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P279

第8篇:英国国花范文

美国重磅推出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电影引领了全球动漫电影的潮流,好莱坞电影工厂把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当做占领市场的必胜法宝。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趋势促使各个国家的电影市场从单一的本土文化开始向世界性文化转移。好莱坞电影在世界上已经享有盛誉,它结合利用了世界各国的电影资源,通过高科技、电影内容、叙事手段这三大方面来应对全球观众对电影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动画片不同于普通的影片类型,它是一种融入卡通电影元素、纯真童趣的感情历程和开阔的思维空间的电影类型,直至今日,动画片在全世界仍有很多的支持者。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已经历经了80多年的洗礼,最早的代表作是1942年万氏兄弟出品的《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动画电影,它不仅影响着中国动画的发展,还促进了日本等亚洲国家在动画电影上的发展。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电影的热映,中国动画开始走上了有自身鲜明个性的道路,在60年代初期,《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等电影将中国动画的发展推到了一个阶段,让整个动画界都对中国动画界刮目相看,从此便有了“中国学派”的称号。

一、中国电影的国际化

1.中国电影趋同世界电影文化。电影是不分国界的,它向全世界传播着一种特殊的电影文化。我们阻挡不了电影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电影也需要加快开拓海外电影市场的脚步来实现全球化的目标,让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核心文化不单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更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巧妙衔接,让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中西合并、古今贯通、百花齐放的景象。

中国电影全球化的道路已经越走越宽,中国电影想要长久发展势必不能脱离世界电影文化的范围,整个电影产业都在逐渐走向国际化。把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影坛,发现世界各国的电影在对审美的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的体现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比如说好莱坞电影工厂,他们会选择别的国家中众人赞赏的故事作为电影资源,在名家名作、古老传说、民间故事的范本下改编制作成自己本国的电影。无论是《木乃伊》《卧虎藏龙》,还是《指环王》《勇敢的心》,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改编过来的。迪斯尼公司的老总艾斯纳说:“美国的娱乐产业并不是全球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世界化而已。”迪斯尼公司也是结合利用了全球各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后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日本这个动画大国也在效仿美国的方式,例如动画《灌篮高手》,它所塑造的角色、动作设计、比赛环境都是按照引起世界狂热的美国nba联赛来设计的;《名侦探柯南》则是按照英国侦探福尔摩斯和波洛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转变而来的。日本艺术家看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西游记》和“三国”改编成的电影电视、游戏和漫画数量庞大。吸取和转化其他国家的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创作的丰富性,在作品全球化的同时给题材发源地的受众带去亲切熟悉感,引起文化的共鸣,帮助作品顺利发行和传播。

2.中国电影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很多在西方国家脍炙人口的中国电影,在人物塑造、价值体现、情感共鸣上都带有各国人民之间文化共性的鲜明特征,它试图把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表现出来,通过人格分裂、情感和理智的对比、欲望和原则的矛盾来渲染故事情节,将传统的中国经典题材和西方熟知的文化题材结合在一起。

从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菊豆》和《红高粱》中可以发现有西方流传已久的“俄狄浦斯弑父”的影子,电影里面“出轨”“变态”等人格扭曲的现象抓住了西方人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认同度很高的事实。电影《霸王别姬》利用了西方国家对同性恋现象的关注,把这点和中国传统的京剧国粹完美结合起来,在西方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中,“段小楼把烟管放到程蝶衣的嘴巴里,让他知道自己所扮演的女性的角色”这个片段最有代表意义,它体现了西方精神分析学中指代的重大意义。这部电影中还加入了从古希腊神话开始在西方诸多文艺作品中长久屹立的有关“命运”的题材,主人公永远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电影中一个片段是老鸨和菊仙的对话,她对菊仙说:“你现在是窑姐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这就是命。” 关师傅也对程蝶衣说:“人哪怕有再多的功夫都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人无论富贵贫贱与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都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无力回天的感觉是人生所不能控制的。

李安导演找到了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他拍摄的《卧虎藏龙》就是一个透过西方人观点的视角来拍摄的中国传奇人物的电影。电影中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是西方热情奔放式的,而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爱情是典型的东方含蓄式,从他们身上的性格本质剖析出来的矛盾和抉择、不拘和自律,都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来解释。《色•戒》作为李安导演继《断背山》后的一个重要作品,片中女主角王佳芝英勇刺杀汉奸的行为带有很强的女英雄主义色彩,但是却被她的个人给消除得不留一点痕迹,电影中表现的无法控制欲望、失去理智的行为就是西方人本主义观念的折射。

二、从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看中国动漫的发展

回头看整个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程,总结它在某个时期曾经辉煌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充分理解动画艺术样式的基础上去挖掘每个民族的特殊性,并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动画片在初期起步阶段就秉承抛弃外来形式的原则,研究出有中国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模式,通过融入中国戏曲、绘画手法、民间艺术形式等方法来充实动画片的创作内容。中国动画的发展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跟随全球化的脚步,在民族化的基础上渐渐全球化。中国动画创作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自身民族特征。中国动画想要取得持久的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作为根本的民族性,同时进行现代化动画改革,满足现代社会审美观中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定义,让民族的东西真正走向世界。

1.中国动画在创作、资金、拍摄和发行的力度上都很难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因此通过国际动画合作是保证国际化的一个有效手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电影厂采用了这种手段,就像上海美影厂和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一起合拍《天才发明家》《牙刷家族》等电影。这些动画片都是由合作双方一起创作规划、投资以及合作拍摄,并且通过外国电影方的发行途径来打通国际电影市场的渠道,且都获得了较大的回报,为中国动画打开国际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指导。

从20世纪50年代的剪纸片艺术开始,到60年代风行的水墨动画片,工笔重彩式和民族漫画式的动画片,民族动画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中国动画片想要保证自己独特的话语表达系统,就必须先定位民族文化内涵的位置和风格形式,体现出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上特殊的价值和位置。一个艺术作品的价值源于它本身独特的风格,不要随波逐流,不然最终将失去自我的本真。就像动画片《宝莲灯》一样,只是一味地采用美国动画的制作手段,最终失去了动画片本身的内涵和价值。

第9篇:英国国花范文

樱花结的果不是樱桃。樱花和樱桃不是同一种树,樱花不是樱桃的花,樱桃也不是樱花的果。樱桃和樱花都是蔷薇科植物。

一、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

二、樱花,别名山樱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