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太阳与海的教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太阳与海的教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太阳与海的教室

第1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随着全球性创意经济的热潮,创意产业对于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的贡献有目共睹,发展创意产业可说是未来提升产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于创意产业而言,创意人才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培养出有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才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就创意产业而言,无论是产业成熟度还是国际知名度,台湾较于上海都略胜一筹,其培养创意人才的手段之多样化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既有专门培育创意能力的民间育成机构,也有产学结合的育成中心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希望通过对台湾创意人才培养手段的介绍和研究,为上海地区加快培养创意人才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创意 创意人才 设计产业

中国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45-02

1 引言

自从英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的概念,世界各国逐渐将由这个概念衍生出“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等名词,如今又逐渐聚焦在“创意人才”上,可见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人才之于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国内首届一指的创意之都,沪上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12年经授牌的园区有近100家,未被授牌的园区达200多家,其300多家文化创意园。园区内企业来自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门类涉及时尚、绘画、工业设计、游戏软件、动漫等。

以设计领域为例,上海创意设计产业设计师人才来源有五大块,一是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和高职院校的设计类应届、往届毕业生;二是大批在职白领;三是社会各界具有创意设计能力的待业、再就业,或称为自由职业者;四是国外留学归国的创意设计类留学生、设计师、以及部分失业精英;五是国内外有意到上海投资兴业的设计企业和设计师。然而,无论从设计人才学历、设计人才知识技能结构和设计人才创业经验上看,沪上人才都不能满足提升创意产业经济、引领创新构造的需求。反观台湾地区,早2002年就出台了“挑战2008,:台湾地区发展计划”,其四大投资主轴一一投资人才、投资研发创新、投资全球运筹通路和投资生活环境。人才成为发展规划的首要目标,台湾文建会为此专门拟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延揽、进修及交流计划”。至今,从通识教育到实务训练、从地方政府支持到民营育成机构、从文创园区到产学研结合,台湾形成了一套初步完整的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很多方面可以值得上海学习和借鉴。

2 台湾创意人才培养体系

笔者曾于台湾求学数月,对于台湾的文创能力和文创产业印象深刻,其培养创意人才的手段之多样化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既有专门培育创意能力的民间育成机构,也有产学结合的育成中心等等。具体台湾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介绍如下:

1)学制外民营育成机构

学学文创志业是台湾第一家受到核可的文化创意产业民营育成机构。台湾玻璃集团总裁林博实、徐莉夫玲夫妇有感于台湾人文思维与经济产业转型过程中,社会对“学习平台”的渴望以及产业对文化知识和创意启发的渴求,成立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价值,以“教育”“研究”“展览”“顾问”“育成”为业务内容的学学文创志业股份有限公司。学学文创结合台湾资深文化创意经营者、旅居世界各地的台湾创意人,意在推行文化教育,传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沟通文化、创意、哲学与科技、商业、经济社群之间的桥梁。其业务范围涵盖视觉艺术、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影、广播、网络、建筑等多个产业领域,既提供人才培育课程,也提供商业咨询顾问,同时还为各类艺术展览提供场地。

与大学院校不同的是,学学文创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师资力量多元化,且教学内容更贴合商业实务,学员也是多元化,可以“随时学习”“终身学习”。一定程度上而言,这是给民众“接受专业化的文创教育,培养居民文创能力”提供机会,每位居民都可以成为有能力的创造者,有利于民众提升对文创作品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能力,从而间接引导了创意产业的正向质量提升。也正是由于创意来自于民众,审美依靠民众,才酿造出台湾创意作品独有的亲和力和生活气息。“学学文创”存在的意义是为所有居民搭建一个横跨各领域、各地区的创意学习平台、创意人才培养和提升中心。

(2)产学研合作――以创新育成中心为例

创新育成中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实业家约瑟夫,马努斯克于1959年提出,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并商品化的事业体。台湾创新育成中心的发展起源于1978-1995年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创建及开放实验室的兴起,1997年台湾推行“育成中心计划规划”,鼓励地方政府和民营机构设立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目前已建成100多所。从进驻企业看,多属高科技领域,占比80%左右,从培育产业看,则是遍及各个领域。

台湾的育成中心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学术机构型育成中心,由大专院校成立,形成产学合作,目前占比最高,台湾各大学均成立了创新育成中心。二是研究机构型育成中心,由研究机构提供相关的空间与服务给进驻厂商。三是政府经营型育成中心,由国营事业单位成立,也包括由政府部门设立、委托民间经营的公办民营型育成中心。四是私人机构型育成中心,由民间机构投资经营,以增加利润为目标。

笔者这里主要介绍―下台湾高校创新育成中心,中小企业进驻高校创新育成中心后,高校大学生可申请加入育成中心内的企业,将个人所学知识与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创新过程,接受市场化实战性的训练和检验。台湾是“内容为王”的创意城市,总有好的创意得不到市场化的运作,更不用说创造产业经济。创新育成中心正是引导创新人才学习商业实战理念,积累实务经验,形成产学合作,以学带产,以产助学,培养真正有竞争能力、知学能产的创意人才。产学合作透过学校与产业的合作,贯穿理论与实务,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经济效益双赢。

(3)美学教育融入高校基础课程

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喜欢到台湾旅游,称赞台湾是座有文化有创意的地方。台湾的创意不是所谓“创意人才”独有的,而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的生活的灵感、生活的乐趣。根据笔者观察,这是因为在台湾的教育体系中,美学教育融入了高校基础课程中,使得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学子都多多少少可以耳濡目染些美学涵养。

在笔者求学的台湾学校里,教务处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就有大量与创意或者美学相关的课程,如《生活美学概论》《艺术赏析》《手作创意》《摄影欣赏》《音乐赏析》《虚拟摄影棚入门》《版画艺术》等涉及电影、音乐、文学、手作、烧陶、金工、摄影摄像各类领域基础课程,所有学生可自由选择,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各类研究道教、佛教、宗教理论、客家文化的课程。以陶艺课程为例,学校设有专门的烧陶教室,配备与业界相同的基础烧陶设备,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堂课学生都可以亲自设计、亲手制作,成品则可直接在市区创意集市售卖或者自己收藏,而这样的创意集市,在台湾随时随地都有。尽管都是基础的学习,浅尝辄止,但是却很好地逐步培养了台湾学生的美学意识和创新概念,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在台湾,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服装鞋包到项链首饰,从陶瓷杯皿到书皮纸艺,甚至是每位小摊贩的名片,或用台湾三峡独有蓝染工艺染就,或手绘漫画而成,都独具匠心,令人咋舌。

(4)政府支持

台湾创意产业由多部门(如“经济部”、“新闻局”和“文建会”等)协同负责执行与推动。“文建会”负责环境整备、工艺产业旗舰计划,“新闻局”负责电视内容、电影、流行音乐三项旗舰计划,“经济部”负责数位内容、设计两项旗舰计划等。此外,为了加强部会间的沟通与协作,还特地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等机构负责统领协调管理。

除了改善创意产业管理机制外,台湾地方政府也为创意产业工作者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创业或者起步阶段的个人、团体和小微企业,台湾地方政府提供种子资金、减免税收、优惠贷款等资助。而对于高校内的学生群体,为鼓励学生研习表演艺术,台湾地方政府亦提供相关补助,补助项目包括教师钟点费、训练费、道具费、服装费、制作费、文宣费、排练及成果展演之场地费及灯光音响等器材租借费、艺文推广活动费等。笔者在台湾曾加入一个由极为普通的学生组成的话剧表演小团体,并参与了一出话剧的完整制作过程,在表演结束之后,即凭借所有正规票据,按照流程获得了政府补助,可见其补助手段之亲民。

3 台湾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对上海培养创意人才的启示

并非为了“崇台湾而贬大陆”,近年来沪上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只是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创意之都相比,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仍显得不够成熟,所以有学习之源仍需虚怀若谷。单从创意人才这一点来看,上海仍存在高端人才不足、缺乏市场中介、缺乏原创人才、市民平均创意精神低迷等不足。

追根溯源,沪台两地对创意产业的概念理解有明显不同,台湾对于创意产业的理解是“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而上海对于创意产业的定义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符号价值的交易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者更注重创意内容,后者则更注重产业经济。所以导致两地的创意产业存在明显差异,台湾的创意产业具有强烈的亲民性,同时台湾群众似乎普遍具有创意潜力和热情,而在上海,创意人才只是少数的小资群体。

因而,就笔者看来,为了提升上海创意人才培养的数量与品质,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需从教育基础提升未来青年的美学涵养,引进各类美学教育和文化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导向选择性修习,提升个人美学涵养和创意精神。并且,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应更系统化、逻辑化、实践化、全面化,杜绝灌水课程,减少机械口头创新理论灌输,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就业对口和短期回报,研究型大学则往往忽视个人软实力积累,多浅层次窥探,少深度创造性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个人内部的积累才是激发持续创作的来源,如果创新能够成为青年人灵机一动就想去做的小玩意,就不必担心创意之源桔竭了。

其二,为提升大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和市场感知度,应以大学院校为创意人才培养中心搭建产学研合平台,加强高校与企业、研究所之间的跨域合作,建立平等有效的合作机制,门槛不宜设置过高,未来的创意人才既要是创作人才,同时也是管理人才。再者,借鉴台湾创意集市的概念,酝酿出上海的创意街区和创意集市,减少政府管制,充分发挥市场选择创意的功能,营造自由创作交流的氛围。既鼓励年轻创意人才大胆尝试与市场接轨,也鼓励业余有创新能力的人对外展示、交流,从业余走向专业,而不是仅仅以改造老厂房老建筑、招收“高冷”企业或商店入驻、吸引游客观光的一贯手法来操作,创意是为了提供创新的生活型服务,同时兼具旅游观光、文化传播等功能,改进创意产业“产业为王”到“内容为王”。上海的创意产业必须向台湾学习亲和力,学习接近居民生活,要可看可摸可听可闻,才能源源不断地被传播开来。

第2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表层,主要指班级的教室环境,由硬件设施和个性化布置组成,硬件设施一般是学校比较固定的东西,个性化布置则跟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班级的整体育人氛围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素养。优美温馨的教室环境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疲劳,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热爱班级、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物质文化的个性化布置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梳理内容,分块布置。班主任可以事先对班级的硬件设施和想要进行个性化布置的东西梳理一下:哪些是学校规定统一布置的?哪些是各班可以自由发挥的?哪些属于常规类(如信息栏、图书角、生物角、黑板报、墙报、荣誉榜等)?哪些属于特色类(如班名、班徽、班训等)?

二是整体设计,融入特色。随后,可结合班名、班徽、班训所倡导的整体育人氛围进行相应布置,班主任在追求不同风格的同时,更要整体设计、巧妙布置,使教室的整体氛围显得高雅和谐。

三是整洁卫生,持之以恒。班级卫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显标志之一,当人们走进一间教室,很容易会被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文化浓郁的教室环境所打动。班主任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班级小家务,分工协作,人人参与,从而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

四是小小点缀,增加生机。大多数的班级会在教室里设置―个生物角,一盆盆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不仅令^.赏心悦目,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在养护植物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增长孩子们相应的知识和本领,也逐步唤起他们的爱心和环保意识。同样,蚕宝宝、小乌龟等小动物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给教室增添了一份生机。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里层,主要指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结合校本实际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班级的班名、班徽、班训、班规等几大方面。有的班级可能还会结合实际,设计班级口号、班歌、班服等。

班名。班名就是班级的名称,小学、初中一般结合少先队雏鹰中队的建设以“某某中队”命名,如七色花中队;高中则直接以“某某班”命名,如远航班。

班徽。班徽就是班级的logo,往往蕴含着中队、班名及与之相关的元素,体现了班级的整体风貌。如上海市文来中学2014级8班的班名是“太阳花中队”,其班徽以8班的“8”字为核心,上半个“0”设计成太阳形状,并标上中队名;下半个“0”设计成花朵形状,意味着8班的学生如太阳花一样乐观、勇敢;同时下方的花叶设计成书本形状,暗示着学生们不断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外圈标明学校、班级和校名logo,直观、形象。其中红色代表活力、健康、热情、希望;黄色代表温和、光明、快乐;绿色代表青春、和平、庄重。预示着全班学生在阳光的照耀下自强不息,茁壮成长。

班训。班训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与班名有一定的联系,反映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如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部分班级的班训如下所示。

一6班(小脚丫中队):用勤劳坚持,换春华秋实。

二8班(中队):起航,放飞梦想。

三3班(彩虹中队):生活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学习像阳光一样健康快乐。

四5班(向日葵中队):面向阳光,茁壮成长。

五7班(奋进中队):团结奋进,多元成长。

当然也有以名人名言、哲理名句当作班训的,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班规。班规主要指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时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虽然每个班的班规可能不大一样,但一般都会涉及班级组织机构、学习、纪律、出勤、卫生等诸多方面。

一是班委。上海的绝大多数小学采用的是小干部竞聘上岗、小干部轮换制,有些学校则采取双班委制。

二是小岗位。为了进一步锻炼全班学生在不同岗位上的能力,不少班级还会赋予这些小岗位好听的名字,如扫地员叫“白鸽小卫士”、倒垃圾员叫“清洁小能手”、节能员叫“节能小管家”等。

三是班级公约。有以“中小学生守则”为主的,也有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班级特色制定的,一般均会对上课、课间、学习、作业、活动、生活、离校、目标等做详细的要求。

另外,还有班级奖惩制度、活动制度、值日生制度等。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桥梁和纽带,可发动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力量,在抓好制度制订的同时,更要抓好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是班级发展的根本。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前提和关键。班主任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技能,积极创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二是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主任要善于结合日常学科教学活动及相关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集体舆论导向。

三是培育优良的班风班貌。优良班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在参与学校活动和本班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班训中所倡导的班级奋斗目标。

第3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当第一缕春风吹过,第一根春草复苏,第一场春雨滑下。我感受到的不是春的生机,而是冬的冷寂。初春的第一次月考如同冬日的冰雹,大块大块的掉落,把我砸的体无完肤,迈向5中的誓言在这次沉重的打击下也耷拉着脑袋。父母在叹惋,老师在叹惋,可是谁又能知道一向好胜的我也在叹惋呢?

我的初中生活似乎注定要充满坎坷。初一,班级前5名总有我的身影。初二,全班前10的位置总有我的一席之地。可到了初三,一切都改变了,我的成绩不仅在快速下滑,就连向来都是饱满的自信心也在全线崩溃。在90多人的大家庭里,我的位置只能保持在前30。虽然也属于中上等,但在生性骄傲的我看来却是烂到极点,我想我必须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要改变它。于是,人山人海的操场再也见不到我的身影,遇见昔日的狐朋狗友也只是微笑着点点头,老师的办公室成了我的第三个家。在这样一个紧张的气氛里,我迎来了初春的第一次月考。“春天快到了吗?”,一种念头在我脑袋里翻滚,只是在结果揭晓之时,这个念头如同夭折的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再也没了生机。本来把这次考试当成进步的阶梯,可事实却是它成了我倒退的滑梯,苦涩在我心里蔓延,我感觉自己的心在颤抖,它仿佛在追问我“要放弃了吗?”。“不,我不会放弃。”我的声音纵然渺小,却十分清晰。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答题卡。在拿到答题卡的第一刻,我顿时惊呆了。鲜艳的红叉在苍白的答题卡上显得格外耀眼,如同一把利刃,直我的心脏。苦涩的液体从眼角滑下,世界如同一张黑白照片,再也没了生机。在接下来的课上,我仿佛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人,老师“指点江山”般的话语成了耳边风,同学们的安慰与鼓舞只是过眼云烟,我已经完全沉沦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初春的早晨还是有点冷,就连太阳也赖床了。当朗朗的晨读声在教室盘旋时,窗外还是雾蒙蒙的一片。月考的打击还是没使我恢复过来,我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托着腮,昏昏沉沉的斜望着窗外。不知过了多久,一缕金光射来,我条件反射似的顺着这缕光眯眼望着太阳。它是如此的明亮,神圣,以至于,以至于它让我明白春天来了。“是啊,春天来了,”我喃喃到。仿佛明白了什么,我随即将目光转向了黑板,一丝坚定包含其中……

第4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关键词:复习;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59-01

复习的种类很多,有课后及时复习、“天天见”复习、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等。从广义上讲,它们都是课后复习。复习的作用切不可忽视,复习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当然,复习并不是简单的把课本或笔记再看一遍,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把书由薄读厚,那么,复习就是把书由厚读薄,将知识连点成线。

经过通读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发现,各年级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一年级要把好拼音关和识字关;二年级要把好识字词语积累关;三年级要把好词语积累、句子类型辨别和句子使用关;四年级要把好句子连接成段关,学会分清自然段和意义段的差异;五年级要把好段落成篇关,会找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六年级要把好段落成篇、解析文章结构关,学会总结段意、归纳主题。教材这样的编排体系,符合字、词、句、段、篇的阶梯式能力训练规律。

教学前,教师要弄通教材总体上和各年级的编排体系,各年级的教学侧重点。有了这样一杆秤。复习时,教师就用这杆秤去衡量教学效果,督促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每一学年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为下一学段学习做知识准备、能力准备、思想准备。

就复习而言,对于学生来说,巩固知识是当务之急,教师要有条不紊地、分门别类地、形式多样地加以指导,并逐步予以实现。

下面就三年级语文学年末复习谈一点个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识字。生字的积累和巩固是首要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剖析生字,按规格抄写生字。一个生字就像一部机器,既能把零件拆卸下来,认识零部件的形状,又能将其安装上去有整体感知。从“汉字的音——音节、音序;形——部首、笔画、结构;义——普通义和特殊义;用途——组词、搭配”去认识,剖析。这样做,既巩固了拼音、同时又规范了汉字的书写。

二、词语。词语的积累中,除了会写由“写字表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外,还要了解其含义,牢记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多义字构成的特殊词语,常见常用的成语、熟语、歇后语的积累亦不容忽视。

三、句子。三年级句子训练的重点是“按要求写句子”,训练类型有:

(一)一般陈述句改为疑问句、感叹句。

例如:陈述句“这是一场山雨的余韵。”可改为疑问句“这难道不是山雨的余韵吗?”亦可改为感叹句“这真是一场山雨的余韵啊!”

(二)一般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例如:陈述句“教室他打扫干净了。”改为“把”字句“他把教室打扫干净了。”改为被字句“教室被他打扫干净了。”

(三)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例如:肯定句“这是一场山雨的余韵。”可改为疑问句“这难道不是山雨的余韵吗?”

(四)一般陈述句改为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例如:一般陈述句“这艘小船真弯。”改为拟人句“这艘小船笑弯了腰。”改为比喻句“这艘小船像弯弯的月儿。”改为夸张句“这艘小船弯的两头几乎连起来了。”

(五)缩写句子,抓句子主干。例如:“深红色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缩写为“太阳发出亮光。”

(六)扩充句子,给句子添枝加叶。将句子“雪花落在头发上”扩写为“鹅毛般的雪花飘落在黝黑的头发上。”

(七)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有:

句子成分残缺;例如:“尽管刮着大风仍然坚持户外作业”。缺少主语,应该为“尽管刮着大风,他仍然坚持户外作业。”

近义词混用;例如:“边防战士日日夜夜爱护着祖国的边疆。”“爱护”一词搭配不当,将“爱护”一词改为“守护”更贴切,即“边防战士日日夜夜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用词概念重复;例如“一走进校园,我就听见一阵欢乐的歌声和同学们的笑脸。”“听见”的是歌声,看到的是“笑脸。”所以这句话应该为“一走进校园,我就听见一阵欢乐的歌声,看到了同学们的笑脸。”

逻辑混乱;例如:“我们做作业要细心,尽量避免不发生错误。”这里多余了一个“不”字,变成双重否定句,与要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删去“不”字,将句子改为“我们做作业要细心,尽量避免发生错误。”

(八)调整句子顺序。句子顺序类型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动作承接顺序。

例如: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开始,海的远处是一片云雾。

②转眼间,鲜红的太阳跳出来了,射出万道光芒。

③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海滩等候日出。

④同学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起来。

⑤接着,东方越来越亮。天边的云慢慢的变红了,太阳露出了头。

这段话里,以“开始”“接着”“转眼间”这些动作承接词语描述出日出景象的变化,正确排序为②④①⑤③。

第5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这个夏天就这样过去了,匆忙中记不起她的模样。

那个下午似乎是没有阳光的,因为我在那天的黄昏没有看到落日、夕阳。我只记得我坐在教室太阳永远照不到的角落里,用力地做那些匪夷所思的习题。然后接到了小檬传过来的条子:“明天立秋了,今天是夏天的最后一天,好好过。”我记不得我在条子的空白写了什么,传回去之后,我不动声色地打开瓶子喝水。我看见自己的眼睛,映在水面上,闪闪发亮,手就顿在那里,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了,瓶子包装纸里残留的水,顺着手指滴下去,落在我费尽心思做好的病句题上,劣质的纸张一下子湿透了,扩散出海洋的形状。

那不是泪,只是水而已。没有海的咸涩味儿,所以变不成海洋。

下课后我拉小檬出去,拼了命要记得夏天的模样。可是,一个月后,我还是没有丝毫的印象。我是个记性很差的孩子,我承认。只记得放学后带小檬去看学校刚刚建好的宿舍楼,淡蓝色的面,浅黄色的边角,还有海蓝色的纹络,一切一切,像记忆中的蓝天白云,干净得令人敬畏。然后一个人回家,很久没剪的垂柳枝条,一下下拍打我的头发。心里丢了什么一样,怅然。

我记不清那一天我对多少人说了多少次的“夏天走了”,只是教室里人渐渐多起来时我一下子安静下来,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落了泪,物理卷子上的铅字,模糊地漾开来,一圈一圈,慢慢散大。

我的夏天,2006的夏天,我还没有好好看看她,她就头也不回地走掉了。我等她等得好辛苦,她知道么?

我以为夏天来了,一切就会好起来,可是没有。这个夏天,我没有邂逅幸运,没有撞到太开心的事。我在每个晚上每个早晨都告诉自己要开心,然后继续严肃而低调地生活。我想我是太忙了,忙着啃书忙着做题忙着测试忙着总结,然后挤出时间来睡觉填饱肚子吃各种各样的药,挤出时间来开一些不痛不痒的玩笑,挤出时间来到楼下溜达,挤出时间来看我最喜欢的《网球王子》,上学路上走得飞快,几乎跑起来,一时间忙得昏天暗地,忙得没有时间认真地笑一下。

我想我有多长时间没有认真而郑重地笑一下了。

整个夏天,短短三个月,改变了太多太多。我们的教室从一楼升到了三楼,下楼之前要谨慎地考虑一下,因为下去了就有上不来的危险:由于缺乏锻炼,我们的运动器官正在渐渐衰老。我们的美女生物老师换成了一位自以为是也有资本自以为是的男老师,从此开始了“自觉主动学习”的艰苦。政史地等科目全部撤掉,从此没有了整节整节不听课的权利。校园围栏里种了娇艳的美人蕉和孤单的向日葵,大朵大朵的红色黄色喷薄欲出不经意间灼痛了眼。除英语外其它科目全部学完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一轮复习,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题海无法自拔。

最重要的是,我们成了学校的老大。我们高三了。

我们高三了。高三的小孩,90年出生的孩子,在冬天,有雪的冬天,不记得那一年雪的模样,却永生爱上了夏天。

会考前看考场,把城几乎跑遍。我们的考场,每一科都不一样。酷热的天气,我们在烈日下仓皇奔跑,三天稀奇古怪的生活,几乎疯掉。幸运的是,见到了非常想念的人,三石,小史,老徐,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花朵,在我成长的日子里,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与温暖。不期而遇,也是一种安慰吧。

十天之后是期末测验。语文阅卷老师似乎喝高了,给我的作文打了极高的分数,真的很高,离满分都不远了。可是这要拿到语文老师那里,怕是要不及格的,因为语文老师说必须在五行之内引出论点,而我在论点之前绵延了七八行的抒情式文字。然后我就稀里糊涂地晃悠到了年级第一的宝座。这也许是这个夏天给我的第二个安慰。

何必珍珠慰泪卿。

十几天的暑假呼啸而过,日历再翻一下,就是高三了。

可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短短二十天后,夏天就要离开了。

最后一个夏夜,我拉着妈妈的手,欢天喜地地走在路上。我想我有多久没有牵妈妈的手了,满心喜欢地牵着。印象中妈妈不喜欢和别人靠得很近,可是我喜欢,我是个喜欢亲昵的孩子,不太开心的时候,或是感动的时候,希望有人可以抱一抱,可是最终只能沉默地把双脚放到椅子上,手臂环住膝,把头轻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自己抱自己。左手和右手,彼此握着,一只躺在另一只的手心,握一握,再握一握。

我们就这样一路走着,向着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希望能够一直走下去,我们一起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那里阳光灿烂,幸福温暖。

可是,我舍不得我的家。

睡下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嘴角微微上扬,我在微笑。我想我已释然,我一点都不怨夏天了,真的。这样已经可以了,她给予我的已经够多,足以让我快乐。

第二天去学校,淡淡的天光,温软的太阳,和暖的轻风,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我甚至能嗅到夏天空气里的清香味儿。那么,这样的秋天,我拿它当夏天,好不好?

现在想来,那可能是不忍离去的夏天在苟延残喘。转眼间,叶子噼哩叭啦地落,秋天真的来了。

我一点都不悲伤,现在我坐在教室里,非常平静地怀念我的夏天。我还非常年轻,还只是个孩子,还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夏天。六一的时候我在语文课上偷偷地吃冰淇淋,就像回到了小学生的时光,在离圣诞节二十天时,我才满16岁。

妈妈说,“祭典”这个词不好,太过悲伤沉重,她说小孩子不应该有忧伤。那么我就不忧伤,就算真的是祭典,我也不会忧伤。只是对这个夏天,我没有华丽的赞美,只能用我满心的希望去祈祷另一个美丽的夏天,在明年。

秋意渐浓,我在这个初秋的风里肆意地欢笑。我每天用力地念书,写很多的字,努力把草稿纸弄得整洁清晰,还要抽出时间来写周记。手指开始扭曲变形,指关节突兀隆起,右手食指的指肚上结了小小一块茧,透明得可爱异常。我是真的开始珍惜这样一去不返的生活,我的高三,始于夏末,止于夏初。

秋天,这明亮的金属季节,真的是非常美丽。金黄的落叶,是属于童年的,家乡的童年。那些金币挂了满树,丁当作响,热闹非凡。我感觉秋天的美丽,在于它的澄澈与透明,在于它自顾自地玩笑。真希望每个人都透明如金黄的落叶,脉络分明,随风飞舞。

在我望向窗外时,不经意地爱上了一棵美丽的树。寒蝉的鸣声在风里清晰显现。蝉为谁鸣。

我想在校门口那两棵高大美丽的树的叶子黄透的时候,画一幅画,用很久不用的彩色铅笔,画我美丽的秋天。

我希望在我最喜欢的树变黄之前,我可以学会快乐与坚强。

2006年5月4日,夏天来了,来得欢畅淋漓,粉紫色的闪电,照亮了整张脸。那张年轻而喜悦的脸,瞬间泛出明亮的光。

2006年8月6日,我在06年的最后一个夏日,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深深悼念未曾晤面的夏天。

第6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恨无休;

落叶残花,

几曾付水流?

星辰依旧,

怎奈往事云烟??

不复留。

无言的夜晚,

月如钩;

雾里的挥手,

是沉沦了苍白的等候。。。。。。

风里的梧桐叶萧瑟地颤动,向树枝作着最后的告别仪式。夏末的夕阳,倚靠着并不雄伟的山峦,疲惫的光辉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一片哭泣的容颜。七月的天空,没有飞鸟掠过的痕迹,偶尔落下的几颗水滴,也许是曾经洒下的眼泪。

飞鸟的眼泪,洒落在一片燥热的天空,在阳光下无言地蒸干,最终不会留下一点痕迹。好像没有来过,也不曾消失。

飞鸟的眼泪,没有甘甜的味道,没有苦涩的感觉,只是一种近乎脆弱的寂寞。那颗水滴在努力地去土寻找需要折射的太阳。

但是,太阳那么炽热,那么耀眼。万丈金光的照射下,也许还未找到,水滴便失去了自我。

几片梧桐树叶从枝头无力地滑落,在风里上下翻飞,好像是熬过夏天的蝴蝶,拖着并不长久的生命,因绝望而独舞。七月的风里,凋落的梧桐叶,刹那间弥漫了秋的味道。

而她此刻的心情正像那飞鸟的眼泪,孤独,迷惘,在依秋独舞的梧桐叶间,看着遥远的太阳,心甘情愿地失去自我。

她站在飞舞着梧桐叶的树下,置身在这个不合时令的秋之景象里,凝望着百米开外的篮球场。夕阳的光辉转过一个细微的角度,勾勒出她消瘦的轮廓和略显忧伤的脸。而她的眼睛,难以形容,虽然大而明亮,却容易让人想起泪水,孤寂的灵魂和苍凉的萧风。

她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

篮球场就在百米开外的地方,人声鼎沸。她只是没有勇气去靠近。生怕有什么事情又伤害她那敏感而又千疮百孔的心。她迷恋那个篮球场上矫健的身影,那道带球过人的劲风,沉着而坚毅的眼神,还有出类拔萃的优秀。

一株嫩芽就这样在她心底破土而出,几分新奇,几分羞涩。纤细的新绿挺立在心中那片飘满了梧桐叶的土地上,写满了命中注定的孤独与落寞,独自演绎着春天的盛开,枯萎与残败。

她渴望去看他打球,但沉重的脚步根本不允许她离开那棵梧桐树。她感觉心头沉沉地压着一块磐石,是精神的枷锁,还是宇宙的桎梏?不知道。她只是在迷恋的同时惧怕那份激情,惧怕那份优秀。一想到他,她的新空好像变得饱满,装满了无数默默的言语。梧桐树叶又在她心底飞旋,每一片叶子上载满了恐惧、哀怨、与彷徨。秋的静美,瞬间幻作了无尽的沉默。在宿命飞旋的落叶间萦绕、徘徊、又沉沦……

其实,她觉得自己配不上。他周围的光环好像一道绚丽彩虹,亦幻亦真;而她只是一滴飞鸟的眼泪,饱含了命运的艰难困苦,在彩虹的光彩下,乘着一片梧桐树叶,随风而逝,让风把她带到不知何方的遥远,去寻找那里月光的碎片。

她闭上眼睛,任由一滴温暖的液体溜出睫毛的屋檐,在手背上形成一朵花,沧桑而无奈。曾几何时,她多么渴望在篮球场上疯狂地打一次球,引起他的注意啊!然而,一封诊断书打碎了梦的瓶子:先天性心脏病。在现实与虚幻的悬崖,她曾想一步跨下去,一番放纵之后再摔个粉身碎骨。让一滴眼泪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折射出彩虹的碎片。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从球场边如潮水般涌来,如支支利剑穿过了她的心。咬破嘴唇,溢出鲜血在迷惘中绽成一朵颓靡的花。她睁开眼,飘过蓝天的白云犹如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在模糊朦胧的视线中被风撕成碎片,消失了。

梧桐树叶划过她的眼帘,旋转着,犹如一颗流星,失去了方向地陨落。

原来如海的蓝天也会有风暴。那他呢?是上帝赐予的考验,还是一次命运的玩笑?

她依然站在如秋季般的梧桐树下,纷扬的落叶包卷着沉默与痛苦,在七月的黄昏里,过早地埋进了脚下的泥土。风掀动她的衣衫,吹动她的发丝,透出一种迟来的温柔。苦涩的微笑挂在脸上,渐渐融入了那一片沉沉雾霭中……

梧桐树叶,飞舞着,

怀念失去的鲜妍,

一片片,一年年。

是落红的飞旋,

还是苍老的红颜?

我心依旧,斩不断是思绪万千;

流星的粉碎牵断了心愿;

谁知,谁晓?但我无怨。

毕业典礼的最后,她慢慢地走到他的教室门外,一个人悄然站立在苍茫夜色中。透过后门的玻璃窗,看到他一个人背对着门,站在窗口。看不见他的表情,只见窗外的猁虹在闪烁。物质颓靡的城市,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惧。纯真的感情,也许只存在于某一个亮着灯光的教室,存在于人心底的微妙一瞬。

她在教室门外徘徊,几次想冲进去告诉他自己多年以来独自演绎的感情,告诉他飞旋着落叶的梧桐树,告诉他树下那个凝望着篮球场的女孩。灯光从半开的门口泻出来,在地面形成一个扇形。只是她没有勇气踏上那个扇形,推开那扇沉重的门,没有勇气去捅破那层纱窗。也许明天,就再也见不到彼此,也许就算见面,也是徒有形同陌路的悲哀……

她的脚迈出了,手也抬起来了,只是迈向了相反的方向,抬起的手只师为了擦掉脸颊上苦涩的泪。被人爱是件幸福的事,她庆幸自己曾经给过他幸福。

有遗憾的青春是带缺陷的完美,犹如天空中的一弯新月。“但是,我更希望给自己留下一片空白。”她对自己这样说着,然后一路狂奔……

风中的梧桐又开始飘散,在身后,在心底。纷扬的树叶夹裹着几经沧桑的灵魂,以及她忘记了说出口的那声再见……

宿命的轮回,

千百次地上演,

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挥之不去梧桐树下的泪眼。

扇形的光线,

无法逾越的鸿沟,

就算选择独自承受,

也是心甘情愿。

因为曾经给过他被爱的幸福,

只要给过,便已足够。

心灵的痛苦,自己来背负。

岁月如歌,往事在弹指一瞬间灰飞烟灭。她又回到了校园,仍然站在梧桐树下,望着冷清的篮球场。她知道不会再有那个身影,那份优秀,那片扇形的灯光,也不会再有她的似水年华。惟有身后的梧桐树,萧风送走一片片落叶,好像在送走一片苍白的青春。她又想起了七月的黄昏,不合时令的落叶在她的泪眼中朦胧成一片枯槁的憔悴。流星一闪,银河里的哀歌,如水般流逝……

那个七月的黄昏,

那张哭泣的容颜,

第7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关键词:本地资源;现有资源;自然环境;教法;多媒体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科学课、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效率呢?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多年来的一点教学经验,我体会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掘农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

我校处在乐亭县的西南边陲,是典型的农村边远而且又沿海的小学,这里没有县城中优秀的科学教育资源,但这里的学生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庄稼和草木为伴,有着独到的优势。所以在科学课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个优势,利用学生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时,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土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展示从不同地方采来的土样。有的学生说我是从田里取来的土,有的学生说我是从河滩上取来的土,有的学生说我是从村西的地沟边上取来的,有的学生说我是从学校操场上取来的……看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感受到他们的兴趣是多么的高啊!当时我就感受到我有责任让他们了解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我首先讲了土壤的分类: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开始认识这些土壤的特点。我继续提出问题,种庄稼,什么样的土质比较好?学生根据自己土壤采集的地点,很快找到了答案。村北是壤土,适合种玉米、小麦等,村西和村南是黏质土,适合种植水稻……学生脸上都充满了自信。这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无法体会到的。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师生共同制作教学具,弥补科学课器材的不足

我县科学是冀教版教材,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但我们立足实际,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新路子。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的老自然仪器的同时,深入挖掘本地的物产资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师生自制教具学具,解决科学仪器短缺的问题,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

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形成》时,开始我用硬纸片做的实验箱,可上课实验时,一下就被点着了,实验失败了。于是我选择了原来自然仪器中用的塑料盒,大小正合适,我用电烙铁做了进风口和出风口,实验箱里的蜡烛尽量变短,实验就成功了。另外,书中实验设计是看蚊香烟的流向,可现在市场上的蚊香都是“无烟”的了,所以我用香烟代替了蚊香,实验效果明显。

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电铃响叮当》时,我自制了一个电铃,拿到课堂上去演示,我用钢锯条作为衔铁,用自行车上的铃铛作为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个教具还获得了县艺术节的奖项呢!

三、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作为一名农村科学教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

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小草和大树》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田间,学生高兴极了,很快就观察到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各自的特点,他们到处寻找着周围的植物进行分析……通过这样进行实地教学,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的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科学课的综合教学效益。

在教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小苗的诞生》时,用黄豆做发芽实验,农村几乎家家都种黄豆,我让学生亲自在家里实验,几周以后,学生抱着花盆来了。有的学生的花盆里长出了小苗。有个学生的花盆里光秃秃的。我们听取了这个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帮助他找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他高兴地接受了。几周以后,他也抱着一盆漂亮的小苗来到学校,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四、教师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本认知活动,相应的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五年级下15课《溶洞里的钟乳石》一课时,由于课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再加上钟乳石的形成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每次我都是让学生回忆冬天下雪后,平房的屋顶化雪时形成的“冰凌(冰滴流)”现象,虽然与钟乳石的形成大相径庭,但从表面上看,对学生理解教材还是有些帮助的。

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个广阔、丰富、神奇的科学世界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

在教学《让灯亮起来》一课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乐亭县城夜晚的路灯、彩虹灯、政府机关楼前的各种装饰灯,还有北京天安门、八达岭、鸟巢等夜间的图片,制成了一段视频,伴随着一段《月光》的音乐,学生在看视频时发出了一阵阵的赞叹声,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灯的世界,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实验当中。

第8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阳光和着风儿向我迎来,闭上眼,任淘气的回忆把我交给玫瑰色的思绪。归去,归去。

这般的温暖敞亮,好像父亲那轻轻的一笑。记忆的闸门开了,如涓涓流水,细细淌来。

父亲在外的工作,全家人很少相聚,儿时的我经常守在电话旁边等待父亲温馨的话语。我有时没出息的在夜晚哭泣,却从未埋怨过父亲,因为我知道,我在他心里。我小心的收集点点成绩,希望在父亲面前展示很棒的自己。

至今想来,那一串闪亮的记忆,还是那麽的纯洁瑰丽。没有深情款款的叮咛嘱咐,没有日日夜夜的精心照顾,父爱却像激流一般涌向我,让我在生活的海洋里幸福的迷失方向。

一次次短暂的相聚,总给我充实永恒而又特别的父爱之旅。

1五岁那年,父亲把我接到了青岛,离开江苏的老家,奔跑在沙滩上,追逐父亲的步履。我们快乐地在大海的怀抱里倾听心灵与自然的呼吸。风儿也香,沙砾也亮,礁石也透明。父亲的大手捧起我的脸蛋‘宝贝儿,在家听妈妈的话,爸爸祝福你们。’我仰头看着他的眼睛,心儿早已笑成了浪花,一簇簇绽开。父亲把我举过头顶,在沙滩上飞旋起来,我搂紧父亲的双手,快乐地呼喊。

多希望那团聚的画面定格。我又踏上了归去的列车,眼睛便涨潮了。依稀记得父亲也流下泪来,濡湿襟怀。

不知多少次在不眠的夜里,我展开最喜欢的信纸,想把那份思念寄去。头脑中有太多太多的话语想要倾诉,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想要讲给父亲听。话一开头,心中哽咽,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心中的感情肆虐起来,泪滴滑落汇成无言的河。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写完过一封信,父亲自然也没有收到过。但是,那一只只南飞的鸿雁已捎去了我的消息,那和煦的春风已从父亲那里带来了笑意。

时光荏苒,带来了多少难忘的春夏秋冬。时间的背影渐渐拉长,我也一天天长大。不知从何时起,喧闹的街市已没有我的踪迹。我已知道为梦想努力。

蓦然回首,我才发现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包括我的父亲,他竟不再疼我了。

往日的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已如东流之水离我远去,随之而来的竟是无尽的埋怨与训斥。我不明白,我的快乐我的忧郁为何不再被父亲提及;我不能接受,父亲那寒冰般的话语带给我沉重的压力,刺到心底。

父亲真的变了。

他的眼中只有我的学习成绩。偶尔通话,也是永不变更的主题。他要我详细汇报学习成绩,然后深刻分析。

学习学习,我从心底呼喊。为什麽它可以吞噬我的一切。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你在哪里?

我依然佩服时间的魔力,它让我学会习惯学会忘记。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时间带给我越来越多的知识和阅历。也拉远了我就和父亲的距离。

我周而复始的在自己的圈子里挣扎,为了那份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我很适应生活给我的一切,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理所当然。

父亲似乎变本加厉,永远不满足于我取得的成绩。压抑压抑,风把快乐吹去。我有些嘲笑儿时的自己,后来也再也没有因思念洒过泪滴。做题做题,把头埋的更低。

生活高贵而又不紧不慢的走着,终于对我莞尔一笑。露出了甜甜的酒窝。

父亲单位的工程调到了南京。那天晚上他喝醉了,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沫沫’他又喊起了我的小名,那个被搁浅了几年之久的小名。‘爸爸想你呀,沫沫,爸爸知道你争气,一直在努力。我也不想给你压力,只是希望你过得好些,爸爸亏欠你太多啊!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电话那头,父亲哽咽了。

一股深深的自责向我袭来,抽打着我的灵魂,原来我是那麽残忍,将父亲的殷切期望视为仇恨。父亲走南闯北的工作,深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实现价值,必须有雄厚的资本,必须丰富阅历增长知识。这不正是青年时代的我,要努力拼搏的动力麽?

我的心膨胀起来,一切的一切都升华了,变得好美好美;化开了,变得很淡很淡;散去了,幻化为天边最后的一抹色彩。

爸爸。。。。

一根电话线把我的心儿牵去。对不起父亲,我误读了你。

时间典雅又轻快的走着,带给我如花的笑靥。我的身旁多了一个锦囊,收集着身旁的点点滴滴。

‘你爸爸说啊,学习紧张要我给你补营养。对了,今年暑假让我们去南京旅游呢!’母亲对我说。‘万岁!’我搂住母亲快乐的呼喊。‘给你爸爸打个电话吧!’母亲笑了。‘明天吧,今天太晚了,我爸已经休息了吧。’妈妈捏捏我的鼻子。

第9篇: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虎头岩上飘红旗,大寨人英勇战斗创奇迹,七沟八梁换新貌,满坡的庄稼惹人喜。”见到王升安的第一顿饭,他就给我们表演起了山东快书。

“我俩年龄差4岁,身高差40厘米,曹老师10个月的工资才顶我1个月的,你不服没有办法。”王升安手拿馍馍,调侃老伴儿,“要不怎么我当校长她还没转正呢。”他哈哈大笑,茶色眼镜后面的双眼眯成一条线。

“你这个校长有多厉害,不也只管着我一个人。”曹桂英嗔怪地瞪了他一眼,说罢也笑了,眼角聚起粗重的鱼尾纹。

夫妻俩一个是踱着长腿慢慢悠悠;一个是急脾气,干起活来认认真真。一个大大咧咧,什么紧要关头都能开玩笑;一个处处为别人操心,习惯性地皱起眉头。一个饭量、酒量骇人,事情再繁杂也倒头就睡;一个一顿饭吃不下一个馍,不把教务和家务全都收拾妥帖就睡不着觉。

54岁的王升安从1978年开始在微西小学任教,住在八段河附近的渔民子弟全都在这里念小学。“我们的祖辈吃够了没文化的苦。”王升安告诉我们,目前,34个孩子在这读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从三年级开始,他们自理能力稍强些了,会被送到永胜寄宿学校读书。

王升安兄弟四人,排行老三,他是典型的山东大汉,身高1.8米,爽朗热情。他的眼睛患结膜炎见不得光,其中一只眼几近失明,头发早已花白,大哥劝他染黑:“要不然咱俩谁是老大?”

曹桂英1986年从教,她的教学质量乡里闻名,得过的奖状满满一包。她是江苏姜堰人,尽管来微山湖30多年了,说话还带着扬州口音。曹老师短发,瘦削,手脚麻利,学什么活儿都快。二年级学生王瑞的头发就是她给剪的。“我看理发店这样弄的,我也学着剪,还挺好。”

王瑞一家四代都是王升安的学生。“从她爷爷的亲叔、她爷爷、爸爸到她,四辈人。”王校长伸出手指,“这一家子有20多个我的学生。”

今年8月,王升安夫妇接到央视邀请,赴北京参加教师节晚会。“船上学校”、离天安门最近的学校长安小学、沙漠中的学校新疆达里雅布依乡学校等被选为全国最特别的五所小学。

“从那以后一天到晚电话响。”王升安说自己脑袋都晕了,住得近的小儿子王力成了他的秘书。“明天还得提醒我收家长的户口本啊,要给孩子们办营养餐了。”曹桂英更是忙得团团转,“大儿子马上结婚了,我们什么都还没给儿媳妇准备呢,他们两口子也都是教师。”说到这儿,她笑得合不拢嘴。

湖区学校

微西小学始建于1964年,最早是“鸭墩小学”,也就是方圆5米的一个墩台。当时,村民用几艘小船装上草,聚在一起,搭成了“水上学校”。改革开放后,八段河被分给微西村作为生产区域,于是,学校也随着渔民迁到了八段河道。这之后,学校换过小木船、12米长的水泥船和大运河里废弃的140多吨平板舶。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村里曾经上岸建校,但2003年的大水冲进了教室,校舍成了危房。不得已,小学继续回到船上。

王升安在此教学近35年,学生最多时6个年级有200多人。“船舱里坐满了,就到船舱盖上,天热的时候和学生一起顶着大太阳上课,那也没办法。”

现在,微西小学的水泥船长30米、宽8米,船上有两间教室,还有一间德育室,一间办公室。船体临河一侧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靠岸一侧的彩绘上写着“孩子们的闪亮童年”。

水泥船依靠首尾两只铁锚固定在岸边,岸上一片空地就是孩子们的运动场,下课后,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跳绳、踢球。教室与岸之间搭着一片小桥板,仅容一人通过。上课铃一响,小朋友们撒腿就跑,鱼贯而入。

毕竟在船上上课,小朋友们把“泡子”穿在外套里面,一个个胖嘟嘟的,像笨拙的小鸭子。条件好些的家庭给孩子买正规的儿童救生衣,上面印着喜羊羊等卡通形象,多数孩子戴的“泡子”就是把方块状的泡沫塞在简易救生衣里。

微西村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高楼乡,这里的村民多以捕鱼、养蟹为生。他们一般早上四五点钟就到湖里“打网”,一天卖鱼的收入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秋天最忙的时候,为了螃蟹能运到早市卖个好价钱,家家户户两三点钟起床也是常事。

高楼乡教研室主任刘建华告诉我们,“打网”一出门至少要半天,一天四趟接送对于这里的家长而言并不现实。按照黑板上的作息时间表,9点10分开始上课,中午12点到12点30分大休息,孩子们吃自己带的牛奶、饼干、火腿肠等垫一垫,下午3点放学。回家以后,他们再和家人一起吃一天当中的第二顿饭。

两位老师分别带一个年级,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全都一肩挑。有时候王校长去乡里开会,就只剩曹老师一个人带着这34个六七岁的娃娃。

学前班和一年级共用一间教室,每人一个座位,竖4排,横6排。见外人来了,小朋友用手指着“a、o、e”,念得更加起劲。简易校舍用塑料材质的建材搭建,教室之间没有隔音,一个教室的孩子读书另一个教室听得真切。

虽然学校的船足够大,但每逢动力十足的快艇开过,船体依然左右摇摆。而穿梭于河道的运石船、捕鱼船的马达声大到教室里1米内不大声说话也听不清楚。“有船经过,我都会再讲一遍,或者让同学再回答一遍问题,太闹,实在听不到。”曹桂英说。

适逢阴天,教室里只有一个40瓦的灯泡,光线不足。“船高了容易晃,所以采光不够,窗户开得也不够大,当初主要是怕孩子们冬天冷。”王校长向我们介绍。

二年级的孟祥征个子矮,够桌子吃力,坐着写字写累了就干脆跪在长凳上写。他期末考试语文101分,数学104分(有附加题),是班里的佼佼者。在这样的办学环境下,经微西小学启蒙、培养出的大学生已经有30多个。

渔民娃娃

王升安正在给二年级的10位小朋友上语文课,课文题目是《北京》。“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同学们读完这句,王升安问:“去过天安门的同学请举手。”

刘金烁、王瑞、刘丹、孟祥征、刘巨正5位同学举起手,他们9月刚随老师参加央视教师节晚会的录制,并被安排作为第一所学校代表上场。

“孩子们,你们看书本上画的图,这画的是什么?”

“立交桥。”异口同声的回答。

“我自己见过两次立交桥。”王校长向孩子们讲述,“第一次在上海,当时放秋假,我带着自家养的螃蟹去上海的水产市场卖。第二次就是去北京,见到了更宏伟的立交桥。”说话间,刘金烁一会儿扔橡皮,一会儿站起身,弄得桌椅吱嘎响。读课文时,他的声音也总拖在最后。

“这个小子最能捣了,但成绩不错。睡觉也不老实,我们去北京住一屋,一晚上得给他盖十几次被子。”这趟北京行,刘金烁的淘气曾吓了王升安夫妇一身冷汗。一天开车前,王升安眼看着刘金烁上了车,可出发前点名就没了人影儿,曹桂英说她当时就急哭了,跑到前车后车打听。慢脾气的王升安站在原地,又大声喊了几遍,刘金烁才从座位底下探出小脑袋。

渔民多住在船上,渔民娃娃从小就会划桨(当地人叫棹子),跟着大人捕鱼,他们比城里孩子好动,也更皮实。

因为放在家里没人带不放心,学前班刘凯的父母经常早上4点就带着他和姐姐刘治国出去“打网”,回家吃完早饭再送到学校。刘治国这几天生病,没来上课。曹桂英告诉我们,渔民不容易,一天到晚忙生产,也因为这,少有家长知道督促孩子做作业,辅导他们功课。

二年级的陈恒举告诉我们:“我今天又是第一个到学校的!”他和表弟徐保宜经常早上7点就到学校,因为家里要出去“打网”。陈恒举的妈妈说,开船到“鱼地”要1个多小时,如果不用接孩子放学,一天可以打四网,但为了不让孩子等着急,打两网就得往回赶。

放学时,孩子们个个希望父母早点来,不到3点,各色各样的船只从四面八方驶来,烧汽油的快艇、烧柴油的机船,还有划棹子的小木船围了学校一圈。随着清脆的下课铃,等候多时的家长们纷纷把各家迫不及待的娃娃抱上船。曹桂英则在一旁叮嘱:“明天别再忘了给孩子带着语文课本。”上船了的兴高采烈,没看到家长来的嘟着嘴。学前班的张延续冲着远处缓缓而来的奶奶跺脚大吼:“奶奶!你给我快点!每回你都最慢!”

即便如此,仍然常有家长赶不及接孩子的情况。这天,陈恒举和徐保宜的家长“打网”未归,两个小家伙跟着曹老师回家,安静地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王瑞的奶奶年龄大了,有时会忘记接孩子的时间,王瑞也经常在曹桂英家吃了饭才被接回家。

风雨同舟

“要是跟别人比,我得跳河去。”这是王升安开玩笑时常说的一句话。1982年,两人经人介绍结婚。4年后,曹桂英也来到微西小学任代课教师。30年同舟共济,夫妻俩最记忆犹新的就是艰苦的经济条件。

“1978年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工资是13块5,很吃香,后来也涨到二三十块。但是一改革开放,渔民随随便便就赚成百,家里的条件就不行了。”王升安说。

工资低,加上在湖区教学生活不便,曾与王升安共事的教师纷纷调走。“其实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转行,大哥二哥都能帮上忙,让我去大运河跑运输。”王升安自己总结,“我吧,性格不够果断,用土话说就是‘黏糊’,几次想对学生们说这是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了,但终了还是没张开嘴。”

1985年到1995年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实在是太穷了,遭人白眼、冷遇”。那时候夫妻俩最大的盼头就是转正,那样不仅工资高些,有各种补贴,还受人尊重。1986年王升安符合政策要求,但最终阴差阳错,失之交臂。“他都跑疯了,到处打听,有时候待不住,上不下去课。”曹桂英说。这次打击压得这个教师之家喘不过气来,曹桂英劝导丈夫:“怎么了,不就是转正吗,咱也有一双手,不转正还活不了了?”

两人都是穷苦出身,王升安用他最喜欢的作家路遥的话说,“完全是叫花子状态”。两口子自食其力,保证备课上课、批作业等教学任务的同时另谋营生,养家糊口。

曹桂英笑着说:“我们下了班就把小孩都放他大婶子家,两人去割苇子,割到夜里,有时候早上三四点也爬起来干活。一捆能卖1块钱,一天能挣20块钱,20块钱啊,赶上一个月的工资了。那时候人家还说呢,你们当老师的,受那么大的罪能行吗?可是你说,不这样起早贪黑,日子怎么过啊。”

“放暑假我们就去摘莲蓬,那时候湖里都是野生的莲蓬,赤着脚就下水趟泥,一天也挣不少。”王升安补充道,“曹老师的腿整天泡在水里,后来就得了关节炎,只要一弯曲就疼。”

夫妻俩真正直起腰杆是1995年。那年前,家里欠了9万块钱的债。曹桂英说:“我们那一年心里急啊,干起活来也有劲,咱不能穷到让人家看笑话。”听说养螃蟹能挣钱,她跑到泗洪找本家的养殖专业户叔叔取经,不停地问,一直问到夜里零点,问得本家叔叔眼皮都打架了。这一年,她家的螃蟹爬满了塘,“叠着罗汉,多得看不见地底”。曹桂英说她一夜醒三五趟,睡一会儿就起来,把爬到塘沿的螃蟹拨回塘里。她说,也确实运气好,那一年“起了11万块钱的蟹”,两口子终于舒了口气。“从那以后,才不穿带补丁的衣服了。”王升安又爽朗地笑起来。

转正的事一拖就是15年,之后又有两批转正,但王升安不在政策对象之列,直到1999年他才得偿所愿,也评上了高级教师,近两年又调了工资每月拿到3 000多元,“总算和村里一般的渔民家收入差不多了”。

风风雨雨这些年,从联系装电线、修打铃的铃绳,到买红领巾、作业本,甚至有时打扫卫生、接送学生全部由夫妻俩亲力亲为。“现在小孩子娇贵了,以前5岁的孩子都是自己划船来。”王升安说,“不过一到冬天还得我们去接,大人都忙生产,湖里虽然结的冰厚,毕竟不安全。”

回忆起冬日里一同接学生的场景,王升安嘴角上扬:“那是我俩配合最好的时候,大清早就顶着风出门了,我在船尾开着机船,她在船头破冰,那真叫风雨同舟啊。”

称职与不称职

王升安和曹桂英一般早上8点划船来学校。这时候,家长陆陆续续把娃娃们送来。看到老师来了,已经在教室里玩耍的孩子纷纷探出脑袋,隔着老远就开始喊:“王老师好!曹老师好!”

曹桂英至今仍未转正,每月工资只有300多元。

“我两个孩子上学、结婚都得花钱,不如到外面打工!”曹桂英曾托在上海的亲戚介绍工作,有保姆加家教的岗位一个月3 000元,还包吃包住。她心里已经想好不教了,可到了上课时间马上收拾好教材,还催促王升安快走,别耽误了上课。王升安说:“你不是不教了吗?我心里也嘀咕,但整天和孩子接触已经习惯了,就跟到点儿就想吃饭一样。”

夫妻俩每次到乡里参加教育会议,单程都要2小时40分钟,先坐船穿过微山湖,再换车到乡里。其实,对于能吃苦又好强的曹桂英而言,转正并不仅是工资待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让人看得起”。每次听到乡里领导的鼓励,她心里就舒坦些。“我虽然还是代课教师,可我学生的抽考成绩回回都是全乡前三名。”她很自豪地说。

尽管压力没那么大了,经济问题仍然是夫妻俩除了学校、除了孩子们以外最操心的事。“我2009年动了一次手术,现在人情礼节,看病花销,他3 000多块钱的工资连吃喝带还账,不到半个月也花得差不多了。”曹桂英告诉我们。

所以,除了当教师,王升安夫妇还有另一个身份:微山湖渔民。这从王升安的双手就能看出来——手掌纹里满满的粉笔灰和塞在指甲缝里的湖中淤泥。

刚到微西村的时候,曹桂英连划船都不会,现在除了“打网”这种与教学时间冲突的劳作,养蟹、种菱角、倒地笼、下栏网,真正干起来她样样不比本地渔民差。王升安夫妇并非像多数渔民一样住在船上,他家建在蟹塘前的空地上。门口就是个100米长、50米宽的塘,塘前的护篓里还装着十来只自家收获的螃蟹。微西村各户的蟹塘起码有一二十亩,多的有近百亩,年收入五六万元在这里属于中等水准。10月下旬,其他渔民家的蟹塘早就用白灰“清塘”,为正月里放苗子做准备了,他们只能等到星期六、星期天再动手。

“哗——哗——”曹桂英一躬一仰划着棹子。这天早上5点多,夫妻俩起床去倒地笼,这是他俩忙碌了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有空去看看。地笼是一种可常年置于水下捕捞的长筒状网兜,这里的渔民几乎两天就来查看一次。“人家渔民勤快的早上6点就回家来了,我们这么晚才出门,太丢人了。”王升安又开起了玩笑,“回渔民本行的时候,感觉就跟小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