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

第1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 专业认同 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的作用伴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长足发展而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并表现出理性化倾向,反思型、研究型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然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恶性流动等问题却给学前教育的进展带来了困难,这也进一步使以培养幼儿师资为主的职业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目前学前教育类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广东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一、二年级的21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探寻造成其职业认同感偏低的原因。本次调查中,男生2人,女生210人,年龄18-23岁,有效问卷199份,问卷有效率为93.87%。调查按班级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基本信息、专业兴趣、专业压力、求职意向等方面,答题后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0.0版本软件进行分析。

1 专业兴趣及原因

问卷题目“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喜欢程度如何”、“你未来工作时是否愿意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分别用以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从“很喜欢”或“很愿意”至“很不喜欢”或“坚决不做”采用5等级划分,其频数分析见表1。

另外。我们分别把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生年级、是否参加过幼儿园见习或实习进行t检验,没有显著差异;而专业兴趣与生源地及学生高考前的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目标与年级、是否是见实习、生源地、高考前专业之间均没有差异(见表2)。

问卷中“如果你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如果你不愿意从事本专业,主要是因为”(可多选)两题是用来了解学生喜欢或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

我们把每种原因的选择人次进行了统计,并按照是否是见实习、年级、生源地、高考前专业分别作频数分析,进行x2检验。在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四种分类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喜欢孩子、喜欢做教师、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是吸引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方面,有过实习经验的同学更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待遇差,二年级的学生此方面体会比一年级的学生深刻,差异非常显著,同时这两种原因的选择比例也分别排在第一、二位。另外。更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和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做幼儿教师没面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和幼师毕业学生的选择人次;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对各方面的才能要求太高,详细结果见表3。

2 专业压力与压力来源

问卷中探讨学生压力来源的题目共有7个选项,弹唱跳技能不强、经验不足、幼教知识不丰富分别排在压力来源的前三位(见表4)。

3 职业愿望

问卷题目“你希望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可多选)”提供了8个选项,了解学生的职业愿望,其中公立小学、公立幼儿园仍然是多数学生的首选,详见表5。

4 分析与思考

4.1专业兴趣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一半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抱“可以接受”的态度,并没有表示非常明确的专业意向,表示喜欢或很喜欢的约43%,只有不足8%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或很不喜欢本专业。这与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时所获得的数据(40%左右表示很愿意或愿意从事本专业,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愿意或坚决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基本一致。可见学生在进入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时,并非完全抵触该专业。

这种专业兴趣在一、二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经过见习实习影响也不明显。然而从生源地和高考前的专业来看,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专业兴趣更强烈,幼师毕业后进人大专学院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的学生更喜欢本专业。这两方面的差异,前者可能是由学前教育在城市更普及、大家对该专业更认可造成的;而后 者的差异则说明,在对学前教育的兴趣方面,我们能够从经过三年专业教育的幼师学生身上看到明显的效果。

4.2影响专业兴趣的原因

从问卷中所列举的喜欢本专业的原因来看,近60%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孩子,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做教师,1/3左右的学生承认从事本专业很开心,本专业容易就业。这对如何开展本专业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在教育中可以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然而问卷调查也发现。在“本专业有前途、有创造性”方面的选择人次却偏低,全都不足15%。这意味着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有必要开展更加细致而深入的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事业的朝阳属性和美好前景。

在不喜欢本专业的原因选择中,约55%曾经见习实习过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远远高于未实习过学生的选择的25%,差异非常显著。在此方面,二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也远远高于一年级。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高于非幼师毕业的选择人次。从中不难总结出:有过幼儿园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太辛苦。因为二年级学生、幼师毕业学生都已经有过去幼儿园实习的经验。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则可能在于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二则说明目前幼儿教师职业的任务和职责越来越多,使一线教师感觉工作太累,没有职业成功感,这也与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的研究一致(黄绍文,2006;陈小异等,2007)。

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实习过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的选择人次分别高于未实习过的学生、一年级学生的选择人次,差异非常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相一致。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总体特征是办园模式多元化。广东省自办园体制改革之后,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被“剥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某些幼儿园开始追求办园效益最大化,自负盈亏使幼儿园给幼儿教师的薪酬随市场而浮动,再加上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社会认可度偏低,认为只要能带好孩子吃喝拉撒即可,导致教师待遇不稳定。据2004年对广东、湖南等地幼儿教师抽样调查显示,城市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彭世华、皮军功,2006)。幼儿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工作苦的状态已经与幼儿师资的培养和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4.3专业压力

本调查中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压力较大、与其他行业相似、压力较小的分别约占1/3。而在压力来源中,有近70%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弹唱跳技能不强,近60%认 为自己经验不足,50%左右认为幼教知识不丰富,有45%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少、幼儿教师责任重也分别带来了压力。随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早已从能歌善舞型转变为反思科研型,然而超过2/3的学生仍然觉得弹唱跳技能是自己从事该专业的主要压力之一,反思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对本专业认识不够深刻造成的,而目前就业形势也有推渡助澜之势。有研究者指出,注重技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黄绍文,2006),然而目前幼儿园招聘教师时。多数都把弹唱跳技能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又使培养幼儿师资的院校进入了尴尬境地――以就业为导向的师资培养院校何去何从?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不断下降的压力下(吕苹,2004;张雪萍,2005;蒋建其,2007),更好地把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培养体系充实、完善并成功实施?

4.4职业愿望

在进行职业愿望的选择时,46%的学生都选择了公立小学,41%的人选择了公立幼儿园,25%左右的人希望能进入公立中学,而只有9%的人选择了私立幼儿园。可以看出,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非教育行业的工作,但多数学生都把公立学校作为自己的首选,这又将与学生毕业时最终的就业单位形成矛盾:目前广东省的公立幼儿园已经是凤毛麟角,成为公立小学的教师并非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这再次向我们表明: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问题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发展中面J临的困境。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保障其工作利益,维持其队伍稳定性,已经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紧密联为一体。

本研究在调查之初。我们多次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看法,以便设计更客观、全面的调查问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专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思想认识问题。然而该问卷未经过效度检验,调查的范围也不够广泛,研究中的某些数据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因而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完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初步调查来推测我们幼儿师资培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思考分析幼儿教师地位低、队伍不稳定与师资培养困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寻找切入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黄绍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J].学前教育研究,2006,(6):48-49.

[2]陈小异等.粤川渝三省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6):55-58.

[3]彭世华,皮军功.学前师范教育急需调整发展机制、加强宏观调空[J].学前教育研究,2006,(2):17-22.

[4]吕苹.关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5):50-51.

[5]张雪萍对武汉市幼师生源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H):33-34.

[6]蒋建其.论政府在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作用[J].早期教育,2007,(7)14--6.

[7]唐海燕.农村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7-8):81-84.

第2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学前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虽然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学前教育发展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长期积淀下来的师资缺乏、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性不强、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性别比失调等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严重阻碍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学前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专业性不强

从表1可知:在调查的72所幼儿园中,具备幼教资格的教师只有7.25%,另外92.75%的教师都没有幼儿教师资格。90%以上的教师是由幼儿园园长自己招聘来的,大专学历的教师只占6.52%,中专学历(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占了34.78%,高中毕业的教师占了17.75%,而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幼儿教师尽然占有33.7%,他们都没有接受过学前和幼儿师范学生应该接受的专业训练,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多数幼儿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不知道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于幼儿师范和学前教育重视的“三字二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基本技能的要求,他们根本不具备;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基本技能都很薄弱。在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都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比如: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时,有些教师将视自己为“保育员”,只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忽视了孩子教育;在教学上,一些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角色、什么方式引导和参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将自己置身于幼儿活动以外,不能发挥幼儿师应该具有的作用;一些教师将学习知识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忽视幼儿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还有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学习活动变成幼儿愉快的学习过程,而是模仿小学教师的上课方式开展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贵州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只有一所,而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院校少,招收的学生人数少,时间也比较晚;其二是最近几年贵阳市、遵义市和经济条件好的县城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环境和待遇相对偏远而贫困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来说好得多,因此,本地具有幼师毕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学历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没能回家乡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使得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专业性不强。

2.劳动强度大,师资力量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道真和务川两个县的72所幼儿园中,没有一所幼儿园的师生比例达到了国家对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1:6或1:7的比例要求,平均师幼比为1:31,详情如表2所示。师幼比,最好的1所幼儿园是务川的金钥匙幼儿园,师幼比为1:9,师幼比在1:20-1:30的幼儿园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还有9所幼儿园师幼比高达1:50,师幼比例悬殊,师资力量远远不够。还有12所幼儿园,幼儿人数在25-45之间,但教师却只有1名,这些教师一人兼多职,他们不仅要负责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还得兼顾幼儿的安全、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琐事,这些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就可想而知了。幼儿教师不仅工作的强度较大,而且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如大部分幼儿园基本上都没有教玩具,如果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必须自己用额外的时间制作教玩具,非常辛苦。入园难与师资缺乏的问题在贫困落后的务川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尤为严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是幼儿园生源差,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哪怕路程远也要把孩子送到好的幼儿园或县城幼儿园上学,致使当地幼儿园招不到学生,请不起老师;其二是幼儿教师的工资太低,还不如每天做零工;其三是务川道真是遵义市最偏远的县,气候条件恶劣,环境条件差,没有人愿意去。一些幼儿园园长把幼儿园当成创收的工具,为了降低办园成本就不配足教师,导致绝大部分幼儿园师资力量缺乏,无形中增大了在园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

3.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

由于务川和道真仡佬族苗族地区地处偏远山区,气候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幼儿园多数得不到政府的资助,幼儿教师的收入不足千元,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更低,福利待遇几乎为零;再加上人们对幼儿教师的偏见,使得幼儿教师的身份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就必然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和幼儿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到偏远的幼儿园工作,造成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且流动性较大。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幼教工作这一职业的魅力,很难对那些拥有高水平的幼儿教师产生吸引力,使得优秀的教师资源大量流失,这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因素。主要原因是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政府投入太少,教师的工资当然就低,更不要说什么福利保障了。

4.性别比失调

调查的552名幼儿教师中没有一名是男性(只有一名五十几岁的男园长)。这种现象不仅遵义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如此,整个中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都有待提高。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性别比例在1:99左右,很多的幼儿园一直没有男教师,少数幼儿园有个别男教师,这些男性教师往往也是处境比较尴尬,总是跳槽,这就构成了女教师“一统天下”的格局。然而发达国家比较重视幼儿园男教师的问题,不少幼儿园男教师比例达到10%左右,有些地方幼儿园男教师比例甚至达到20%以上。对中国幼儿园男幼师缺失现象,专家黄毓玲分析认为,首先是中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几乎不招收男生,再加上幼儿教师工资与住房的现实状况,使男幼师在生活上特别是婚姻上常遇到坎坷,为了改善生存的基本条件,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去谋求新的岗位。

部分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男学生,但是一个班男学生人数一般超不过10个,这部分男学生进入学校以后,自卑感很强,总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再加上性别原因,能力方面和学习成绩方面与女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学者研究总结说男幼儿教师招生难、坚持难、学成难。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很难招到男生,即使有男生填报学前教育专业,这部分男生招进学校也难坚持,坚持下去都很困难,要想学成适合当地幼儿园需要的合格的男幼儿教师,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务川道真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之始,而幼儿教师作为启蒙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教事业的发展与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和教育都很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更应抓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务川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大力合作。笔者认为,针对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学前教育的师资现状,搞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增强专业性

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是大多数国家对幼师所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为普遍的要求。要解决务川道真仡佬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学历普遍偏低和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应增加幼儿园教师的编制。由于务川和道真公办幼儿园仅有7所,幼儿教师的编制很少,仅有的幼儿教师的正规编制还有一部分被小学占用。因此,县教育部门首先应增加幼儿园教师的编制,让犹豫在其它岗位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回到与他们学历对口的专业岗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学前教育教师岗位保障。其次,应改革幼师招生制度。务川道真552名幼儿教师只有17.6%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无一名师范院校的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任教。师范院校院校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广,不愿意回到本地,这不利于偏远地区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因此,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定向培养免费幼儿师范生等举措,积极鼓励毕业生回家乡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职业中专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大中专院校联合招生,在学生入学和就业分配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便培养高素质适合仡佬族地区本土的幼儿教师。第三,应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幼儿教育师资培训在幼儿教育发展和提高中的重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世界各国现在都更加重视幼儿教资的培训。短时间内进入大量幼儿教师是不现实的,目前重点着手培训在职幼儿教师,根据现有幼儿教师的年龄和专长制定培训方案,与遵义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贵阳幼师学校以及贵师大、遵义职大等组成培训团队,建立长效机制,采取请进来或送出去的方法,提高在职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同时,还可以由幼儿园园长采取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的幼儿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通过个别辅导或跟班听课等形式,让其他在职幼儿教师熟悉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此增强现有幼儿教师的专业性。

2.合理配备幼儿师资,降低劳动强度

数据统计发现,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师幼比平均为1:31,远远超出国家对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1:6或1:7的比例要求。要改善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应参考我国幼儿教育相关条例和要求,结合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备幼儿教师,目前至少要保证各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足额配置,做到专人专用。其次应鼓励和动员在其它岗位的幼儿师范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转岗。第三应采取招考的方式,从其它地区引进热爱幼儿教育又有相应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相应的短期培训尽快上岗,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此减轻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

3.改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

“一个职业的社会声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地位,经济地位的主要标志就是物质待遇和收入高低。”之所以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平均师幼比为1:31,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由于生存条件不乐观,就会直接影响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务川道真仡佬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待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政府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改变现状的相应措施。《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专项投入,把务川道真仡佬族地区幼儿园的发展、管理列入重要日程,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并跟据《劳动法》和《教师法》等有关劳动保障法律对务川道真的幼儿教师工资收入进行相应财政补贴、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针对条件薄弱的幼儿园还应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建立改善幼儿教师福利待遇和专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吸引优秀的幼儿师资加入到当地幼儿教育事业中来。此外,当地政府可引进多种办园模式,给予幼儿教师自主管理幼儿园的权力,切实保证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培训等方面与当地中小学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以此达到改善幼儿教师的待遇和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

4.改变历史,给幼儿园注入“阳刚之气”

第3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计划;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19-04

国培计划是指专门为基础教育教师设计的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该计划于2009年提出,2010年正式实施,中央财政配套投入专项资金作为保障。国培计划是我国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首个出台实施的重大项目,〔1〕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四川幼专)2011年通过竞标承担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国培”工作,共培训了来自四川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巴中五地的320名教师。笔者是项目申报和培训成员,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国家级培训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培训方案制订前的调研

参加四川省2011年转岗培训的教师来自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或幼儿园和当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里所指的转岗教师是指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尚未从事过学前教育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转岗教师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方案极其重要。为此,四川幼专成立了相应的专家团队,并专程到所在辖区江油市的3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和3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园规模、师资条件、职后培训、教学管理、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办园不规范,运营不合理

1.园所条件简陋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办园的经费靠政府供给,条件尚可;民办园的经费自筹,条件相当简陋。这些民办园的园舍都是租借的廉价民房,普遍低矮潮湿,采光和通风条件极差,连幼儿专用的饮水和洗手、入厕等基本设施都缺乏,更别提玩具、图书和多媒体设备了。很多转岗教师正是来自于这样的幼儿园的。

2.运营不合理

当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了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幼儿园收费较低,生源也较少,因此大多为村办园,规模普遍较小。但有一所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有一幢四层楼房,却只有66名幼儿就读。一方面资源浪费极大,另一方面办园者收益甚微,因此办园者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能减则减,久而久之,幼儿园运营越来越不合理,当地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因此整体滞后。

(二)师资条件差,缺乏专业性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民办园有近200名幼儿,却只有5名专职教师。就这5名教师而言,2名是中师毕业的,2名是本地职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剩下1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可见,该园没有一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不但专业不对口,学历水平也较低,平时更缺乏学习培训机会,保教质量可想而知。

2.办学不规范,“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因缺乏合格的师资和专业的管理,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和“小学化”倾向。有的幼儿园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在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作为主要照看人的祖辈父母基本不懂学前教育,大多希望孩子上幼儿园能学写字、做算术。为了迎合这样的要求,当地多数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即以小学的授课方式教孩子学拼音和数学,有的幼儿园还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完全违背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幼儿教育规律。

二、培训方案的制订

培训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转岗教师的培训质量。在充分总结分析调研的前提下,四川幼专培训团成员与本地省级示范园园长一起讨论制定了转岗教师的培训方案。

(一)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实施国培计划的要求以及转岗教师的特点,我们确定的项目培训总体目标是:对从事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型的15天培训,以增强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适应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并尽可能掌握科学的幼儿保教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教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以及四川幼专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依据;在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性、常用性。〔2〕

重要性是指有些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是常用的,但非懂不可。如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的安全防卫知识和技能等。

常用性是指这些知识和技能会经常用到,并且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日后的继续学习有积极意义,如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们设置的课程内容涉及师德及人文修养、基础理论、专业能力、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

1.师德及人文修养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基本没有学习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相应的人文修养也很欠缺,因此,与此相关的内容就成为培训的首要内容。鉴于此,相关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幼教法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内容,以期提高转岗教师的师德及人文修养。〔3〕

2.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缺乏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采取必修课形式,要求这些教师参加有关幼儿心理及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方面内容。为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上述学科内容细化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留守幼儿的家庭教养、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农村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等。

3.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4〕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转岗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为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培训对象分为师范生(以前从事过小学、初中教学的转岗教师)与非师范生(初高中学历、非师范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两类。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两类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各有侧重地确定课程与课时。对于“师范生”,主要加强其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于“非师范生”,则侧重于帮助其获得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4.教学实践课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的统一,教师唯有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因此,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来看,国培计划最终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5〕

为提高转岗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设计的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乡土游戏开发、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领域教学实践、在岗实践等。此外,我们在培训中还设置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组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一日游戏、户外活动组织等内容。

(三)灵活选取培训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转岗教师由于专业素养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讲授式培训较难接受。为此,我们尽可能避免程式化培训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此,我们灵活采取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学员论坛等培训方式,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一)培训方案的实施

1.打造具有宽广视野的省内外培训专家团队

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准,有效促进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他们的知识与学科视野,我们特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多位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指导我校培训方案的制订,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

2.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

为有效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实践能力,确保培训质量,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该团队包括两部分成员:一是四川幼专多年来担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二是本地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均为幼教高级教师)。这支队伍既参与培训方案的讨论制订,也参与对转岗教师的培训。

3.较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我们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文艺委员组成。我们还以组为常规活动单位,每组选出愿为大家服务的教师作为组长,与班委会一起组织和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培训任务。

在班务管理方面,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一个培训班配备一名学科专家为教学班主任,重点指导学员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另配一名工作人员为生活班主任,重点为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另外,为切实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推出了“小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选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大专班的优秀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小导师,负责组织和指导该组学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以帮助转岗教师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水平。〔6〕

(二)培训评估

为考察培训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如:即时评估,让学员现场展示基本技能;结业总结设计,在培训结束时,让每位学员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反思性总结报告;成效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等对培训成效进行跟踪了解。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事关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事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国培计划”刚刚开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将有助于切实促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7〕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1,(3):75-79.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王攀峰.论教师的专业素养〔J〕.成人高等教育,2007,(4):24-26.

〔5〕葛建中.科学统筹着力创新打造湖南“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8.

第4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1.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低、身份不明确、工作环境差

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公立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私立幼儿园,入园孩子交费极低,在维持基本运营的基础上,对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并不按时、按量,很多农村幼儿园存在教师工资缓发、扣发的情况,五险一金的基本职工福利待遇保障更是无从谈起。因为上世纪50年代末实行的户籍制度,使我国人为的形成了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的特殊社会体系。在城市与农村特殊的二元结构体系下,教育也在这两个地方形成了极大的落差。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学前教育相对城市被无形的边缘化,而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更是处于河北省教育事业的最边缘。职业地位的低下,使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处于模糊地带,虽然有着教师的专业资格证书,却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身份。河北省绝大的多数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民房、仓库等改建而成的“幼儿园”比比皆是;教学设备、书籍少之又少,大型幼儿益智设备更是奇缺;因为经济发展的制约,这些农村幼儿园教学信息闭塞,根本起不到学前教育应有的作用;教师宿舍简陋,很多路途较远的教师晚上只能凑合住在幼儿上课的教室里。

2.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缺失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通过学前教育可以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潜移默化的树立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而这些都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教育得以实现。从事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不到总数的10%,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20%左右,剩下的所谓“教师”很多都是一些农村闲散人员,她们都没有相关教师资格证书,对幼儿抚育、教育知识仅凭经验。教师水平有限的同时,教师素质相对低下,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河北省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幼儿园对于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次,个别重视入职培训的幼儿园会在教师入职前组织教师学习一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学习后组织考试,但考试也大多流于形式。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基本没有针对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因为教师学历普遍较低,甚至有些幼儿园园长仅有小学或初中学历,对于入职培训从未听说过。个别农村幼儿园存在所谓的入职前培训也仅停留在口头告知几条幼儿园自创的“教师须知”而已。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在这一重要环节明显缺失。在河北省经济发达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每年定期开展。有后续继续教育的幼儿园,一方面参加的培训的教师一般人数有限,不能实现全体教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形式单一,除了听主管单位领导讲座、高校专业教师讲座,就是单纯学习统一下发的资料,理论说教居多,实践操作少之又少,针对开办特色幼儿园的教师继续培训内容几乎没有。这些现状都与现代农村学前教育教学理念脱节。

3.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幸福感,教师流失情况严重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但工资待遇低,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工作上“身心俱疲”,工资待遇少的可怜,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让农村幼儿教师深深的感受到“同工不同酬”一词的含义。职业地位低下、工资待遇低下,农村幼儿教师无形中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在一成不变的超负荷工作重压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被不停的消磨,应该树立在农村幼儿教师心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荡然无存。河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因为重中现状的存在而变得极其不稳定,偶有学历稍高一些的教师在任教一个学期后得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工作环境简陋,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农村幼儿园同一班级每月都会更换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抱有职业理想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在入职农村幼儿园后纷纷转行,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难以提高。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河北省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1.探索多元投资模式改善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境遇

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资。我们要从根本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想。政府经费有限,政府的投入可以用于农村幼儿教师工资的补贴,有效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相关劳动福利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统筹等,彻底使工作在农村教育边缘的幼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另外对于公立农村幼儿园没有正式编制的教师落实聘任制度,根据工作业绩评定职称,私立农村幼儿园也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保证教师工资境遇,使教师辛苦工作的同时逐步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名列全国前茅,但是也有很多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可以牵头这些成功企业、成功个人,单独大企业投资,或者多个小企业联合投资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环境。我们可以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接受企业投资,也可以利用企业废弃场所改建、扩建现有幼儿园环境。多渠道、多形式的合办农村幼儿园是有效改善当前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办学环境的途径。鼓励发展河北省经济发达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成“手拉手”幼儿园,有效形成城乡对口支援、对流的长效机制。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教具、图书可以在使用之后无偿赠与农村幼儿园。城市幼儿园教师可以轮岗志愿帮扶农村幼儿园,城市幼儿园教师帮扶时间长则一个学期短则一个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把手的教给农村幼儿园教师,这是单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给农村幼儿园教师随时注入新鲜血液。

2.重视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入职培训与职业个性化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幼儿教师入职培训相比其他行业入职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面对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幼儿教师的引领去刻画自己的未来。河北农村幼儿园大多录用的是刚刚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在实习期间也没有去过幼儿园,不仅缺乏幼教专业理论,更没有幼教工作经验。为了工作一个单纯的艺术类毕业生一夜之间转化为幼儿教师,如果没有入职前培训将是多么可怕。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应重视教师入职前培训,在教师上岗之前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入职培训,首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综合课程理论考试,尤其针对艺术专业入职教师更要加大理论课程学习的力度;其次对刚入职教师假定多命题课程,让其自行设计教案、使用教具、编排课程,经过反复多次试讲才能正式上岗。新任幼儿教师试用期不能过短,一周或一个月都是极不可取的,幼儿教师是极富耐心与责任心的工作,建议在一年的试用期里考察新任幼儿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

建立科学、有效的入职后继续教育制度是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关键。没有任何一种工作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工作更是如此。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处于各种知识匮乏、信息闭塞的落后地区,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逐步改善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首先要增加参与继续教育教师的名额,继续教育不是针对某个老师开展的,而是针对所有在职、在岗的所有农村幼儿教师;将继续教育作为一项普及工作开展,使农村幼儿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将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工资绩效考核标准,培训后不能流于形式,要以笔试或实践教学的方式考察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其次农村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停留理论层面或是被动接受上级下达的任务。我们要提倡聘请城市幼儿园专家讲座与到城市幼儿园互动学习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让农村幼儿教师多参与教师技能训练、音乐、舞蹈、手工制作训练等,方便日后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教学;有条件的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引进城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习通过多媒体软件开展教学的工作方法;第三农村幼儿园可以聘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为外聘教师,长期从事本园教师理论学习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河北省有着众多师范类高校,我们鼓励师范生来农村幼儿园进行实习支教。高校首先与农村幼儿园结成帮扶对象,农村幼儿园就是高校师范生实习基地,组织高校高年级学前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幼儿园开展实习支教活动,在解决农村幼儿园师资不足,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同时,更可以随时开展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生也通过实践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实战工作能力,对于高校和农村幼儿园来说是双赢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提高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理念,在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同时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应有的教学观念。幼儿教师不是幼教课程的主体,幼儿才是幼教课程的主体,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例如通过游戏学会自己系扣子,拿筷子,通过游戏互动学会与小朋友如何相处等等。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三、总结

第5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教学目标偏离。

在声乐教学中,由于过去的思维定势,我们单纯地让学生学习声乐技巧,无意识中把培养歌唱家、演员作为声乐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

把声乐教学视为单纯的歌唱学习,主要教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忽视幼儿歌曲的教学。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有些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演唱。

(三)缺乏系统的五年一贯制声乐教学大纲。

教师上课选择歌曲的随意性偏大,五年的教学进度没有进行科学的安排。幼儿园音乐歌唱活动对师资有较高的要求。一是幼儿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范唱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素养,包括一定的文化修养、生活感受、歌曲体验和欣赏能力等,而且要懂得儿童生活和心理。二是要求有较高的音乐综合能力,幼儿园音乐活动不仅仅是教唱儿歌,还包括欣赏、律动、音乐游戏等在内的综合活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际出发。

二、开设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综合课的模式探索

五年制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学制,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专科层次人才。要根据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整体构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体系,改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合理利用五年的学习时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歌唱教学真正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幼儿歌唱活动组织能力的专门人才。

(一)初始阶段声乐综合课模式

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歌曲识谱教学为主线,在大量的歌曲识谱中解决音准、节奏问题,歌曲选择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幼师专业的学生比起以前的小教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相差很多。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再加之现在一些中小学对音乐课不重视,学生们的识谱、音准、节奏的基础很差,有些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演唱技巧就更不用提了。所以在一年级的声乐教学中,笔者觉得急需解决的是学生的识谱问题,音准节奏问题,这是学习声乐的基础。一年级的声乐集体课中,还要让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发声概念,打好声乐演唱基础。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就好比“画猫”之前要明确知道“猫”长什么样,才可以在“猫”的框架下精雕细琢。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和各种声乐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聆听。好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在意识上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同时指导学生搜集并学唱大量的儿童歌曲包括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风格的儿歌,这样一方面进行儿歌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唱幼儿作品解决学生的识谱和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

(二)提高阶段声乐综合课模式

以分组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通过初始阶段的歌唱基础训练,学生在歌唱的技巧、歌曲的难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了,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提高组与基础组。在提高组和基础组的教学中,声乐作品选择、声乐技巧的解决和要求都有所不同,考试评价也个性化。结合学生平时和期末的考评情况,基础组中好的学生可调至提高组,提高组中成绩落后的学生调到基础组中学习,这样的安排将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竞争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应是成人歌曲与幼儿歌曲齐头并进,进行教学。一方面通过成人作品的演唱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把科学的发声技巧运用到幼儿歌曲演唱中,指导学生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演唱幼儿歌曲,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要让学生了解幼儿歌曲表演唱应以唱为主、动作表演为辅:即在幼儿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以简单、形象的基本动作、姿态和在对歌曲理解基础上的自然表情对歌曲内容和音乐形象进行表达。教师要着重解决如何将科学的发声技巧运用到幼儿歌曲演唱当中。成人声乐作品的演唱和幼儿歌曲的演唱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成人声乐作品演唱要求我们演唱者把人身体的共鸣器官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对音量的要求,对音区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幼儿歌曲的音区一般比较窄,基本都在自然声区。幼儿喜欢甜美的,清新的,自然的声音,因此教师在演唱幼儿歌曲时需要一定的发声技术的支持,调整包括气息支持、声音位置、共鸣腔使用等。

(三)深化阶段声乐综合课模式

以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集体课讲授一些儿童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综合教学。内容涉及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嗓音生理特点、如何进行幼儿唱歌教学、幼儿合唱教学指导、幼儿嗓音保健、幼儿唱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设计等系统知识。小组课主要是学生幼儿歌曲表演唱的实践教学。“唱”幼儿歌曲的能力在前三年声乐教学中已初步形成,这一阶段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幼儿歌曲的演、编、排的能力。“演”:幼儿喜欢在哼唱中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因此可以让学生掌握幼儿歌曲表演唱中的一些常用动作、表情:模仿小动物动作和叫声,常见的喜、怒、哀、乐表情等。同时要训练学生“唱”和“演”的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光唱不演或光演不唱都不符合幼儿歌曲表演唱的要求。“编”:幼儿园的音乐活动要能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教师要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自己要有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声乐综合课中让学生对幼儿歌曲的曲式结构、题材与体裁进行分析和创编练习,从而提高他们儿歌编创的能力。“排”:现在幼儿园非常重视亲子活动,积极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编排亲子的音乐游戏活动和小小音乐剧的能力。我们在大专阶段的声乐综合课上加进表演设计内容,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表演音乐剧。

三、结语

第6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2-0103-04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已经颁布,这为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及相关幼儿教师培养的培训机构提供了评定、选拔和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重要依据。该标准在强调专业道德、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自我“反思与发展”等 [1 ]。相关高师院校应参照该标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视专业能力和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专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难以有效融合

专业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实现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幼儿教师要成为行家里手,就应该有能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而现实中的有些幼儿教师,要么“低知低能”,由于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无法根据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也难以根据不同类型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差别的教育策略与方法;要么“高知低能”,虽然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把科学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不能因材施教,课堂不够生动灵活,没有教学个性,不能培养幼儿的健全个性。

出现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师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偏重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转化训练偏少;部分高师院校特别是专科学校实践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常常脱节,及时性训练无法完全落实;相关课程评价多以卷面分数检验,实践能力提升往往得不到学生重视;大部分院校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缺少稳固的优质幼儿园实习基地和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经历,实践指导要么缺位严重,要么力不从心;加之学生规模庞大且基础能力不够,缺乏有效指导和长期训练的学生毕业后难以创造性地组织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2. 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未能强化

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运用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引导幼儿学习与生活,使其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幼儿教师如果缺乏游戏实践能力,就很难设计与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更谈不上寓教于游戏之中。笔者在所在城市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游戏活动选材没有突出趣味性,类型单一,幼儿觉得“不好玩”;幼儿教师设计游戏活动不能针对幼儿实际水平,只会模仿现成的教案,不能创新;游戏准备工作达不到要求,随意性大;游戏活动组织能力欠缺导致现场混乱,应变能力差;有的游戏活动不完整,没有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达不到“玩中学”的效果。

反思幼儿教师培养,我们不难发现,高师院校或者过分偏重艺术技能训练,幼儿游戏课程学时不够,或者游戏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要求,缺乏专职游戏课教师。有些学生学习游戏课程只是觉得好玩,不反思如何提高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幼儿园在教育观念上不重视游戏活动的开展,小学化倾向严重,对幼儿教师游戏组织能力并不鼓励,能提供游戏指导的师资力量也不够,如有的园内或班级内没有任何游戏区域的创设,或者游戏材料、玩具缺乏或无更新,学生实习时难以设计、组织和指导像样的游戏活动。

3. 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

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幼儿,每天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而是科学组织一日生活并不间断地实施保教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就是保教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应该是全科教师。但在实际工作中幼儿教师与同事难以充分合作,与家长往往沟通不畅;在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时,不能创设有效环境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班级管理主导性太强,组织教学的形式单一,随机教育能力差,不能以幼儿为本实施差别教育。要么只能组织艺术活动,要么只能实施简单保育活动,要么只能进行小学化的教学,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很少。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首先,幼儿园招聘教师过分看重音乐、美术、英语等专长,对幼师生产生误导,也使得高师院校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作为实习基地的大部分幼儿园难以提供保教综合能力锻炼的理想平台,实习学生只得参与“幼儿英语”和“中华文化”等课程教学,五大领域教学的全面实习无法展开,也得不到有经验教师的全面指导。其次,保教实践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学校——幼儿园——学校流程中的反复见习实习,通过幼儿园教师与学校教师的多重指导才能提高,但更多的高师院校只是在最后一个学期的1~2个月提供总实习机会,返校即毕业,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能力的综合。再次,从幼师生自身来看,高招生在校时间只有三、四年,艺术技能基础差,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提高。有的幼师生认为毕业后理所当然是带班、当老师,所以对保育实习不重视,也不能理解在幼儿园工作都是先从保育员干起。

4. 终身学习能力养成教育欠缺

学前教育置身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其服务对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保教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自身发展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从初级教师到成熟的教师,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专家型教师。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或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研究能力差,无法及时总结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律,导致工作很多年仍然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对教育行为没有改进和提高。还有的幼儿教师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高师院校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理解为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得不到拓展,文化基础课一再压缩,致使学生被限制在传统的保教技能训练之中;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课程安排过满,学生自我成长的时空有限。同时,学前专业主体上是大专生,多属于学习主动性较差、依赖性强的学生,专业认知不强,缺乏终身学习的基本态度与信念,其专业领域各项能力难以得到持续成长。

二、基于《专业标准》构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1. 培养目标应进行科学设计

社会特别是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幼儿园要更加重视和关注幼儿健康、快乐并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成长。学前教育机构类型越来越丰富,其服务领域与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幼儿教师是越来越专业化的职业,专业能力是其职业活动最基本的支撑。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包含目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部能力以及能够谋求继续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发展能力。高师院校要依据《专业标准》,顺应学前教育改革要求,针对幼儿园保教实际,联合学前教育机构与专业人员,科学设计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在校生专业能力训练 [2 ],在培养学生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工作规范和方法的基础上,更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幼儿园保教相关技能 [3 ]和综合能力。各省市要根据本省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依据《专业标准》组织高师院校联合制订相应的幼儿教师能力培养标准,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2. 课程设置要强化实践取向

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品质 [4 ]。专业技能既是幼儿教师的立职之本,也是幼儿园最感兴趣的求职“名片”。高师院校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体现。其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社会需求,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标准》的融合;专业课程力求摆脱浓厚的理论色彩,加大实践课程在总体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课时;专业能力训练要从“模仿”、“累积”到“探究”、“生成”,切实增强学生解决保教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要根据《专业标准》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培养如游戏设计与指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沟通与合作等具体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创设与利用不同环境扩展幼儿学习范围,确保优化的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学生与其将来所从事的保教工作相适应的能力、方法与技巧。如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新开设的《幼儿学习与发展》,就是具有实践指向非常具体的课程。

3. 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做合一

为有效达到《专业标准》,实现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高师院校应强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突出情境教学,探索教学做合一,构建完整有效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推广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诊断式教学,拓展网络演习教学、情景再现教学等,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能有机衔接。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幼儿园环境中,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幼儿园教学过程并完成典型的保教任务,在与指导老师、同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高师院校应分阶段分层次组织教育实习见习活动,力求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综合实习与分领域实习相结合,随机穿插与顶岗实习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收集学前教育的活动案例和优秀方案,自行设计幼儿园保教场景;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家庭和幼儿园进行调查研究并协助开展保教活动。高师院校应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做兼职导师,以确保实习见习的质量 [4 ]。不论是理论课还是技能课,都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小组式的“课前漫谈”,整个过程类似于一次短期的小型论文写作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4. 质量评价要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高师院校必须建立有效的幼儿教师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把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保教综合能力作为评价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项目考核指标都要围绕优化专业能力培养的理念来设计。在幼儿教师培养评价中,应依据《专业标准》和幼儿园保教岗位的能力标准制订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最好与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确保教学工作始终贴近社会要求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着重评价学生的教学方案编写能力、制作与选择教具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游戏设计与组织能力、师幼互动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尽量选择多种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把课堂教学评价与实践训练评价结合起来,理论知识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结合起来,长期考察与集中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5 ]。

三、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1. 优化教学管理

目前多数高师院校对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未能重视,有的学校教务处只有一名管理人员协调实习实训工作,有的学校未能根据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师院校要根据《专业标准》要求,重视与支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可专门成立实习实训机构,统筹教学过程中各年级和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积极建立与附属幼教机构及校外基地的联系,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实践工作。教务部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完善实习实训计划,保障实践能力培养课时,提高实训教学课时津贴,鼓励老师到外地幼教机构指导实习工作。学校教学管理权限要有所下放,放手让学前教育相关专业根据本专业要求与学生职业方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专业能力培养。

2.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为保障专业能力培养,高师院校要依托附属幼儿园成立幼教集团并参股多家股份制幼儿园,依托幼教集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满足学生见习、观摩、顶岗实习与保教技能训练,促进人才培养回归到保教实际情景中。同时,要严格挑选实习基地并加以建设,确保其真正成为学生保教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平台。要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基地的实训实习活动,有效运用基地提供的各种教学与课程资源,鼓励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指导学生实践。当前,高师院校可适当延长实习时间,鼓励与支持学生选择教师相对缺乏的农村幼儿园或到边远山区支教,从而能独当一面获得大量的实践锻炼,能较快当上带班老师 [5 ]。有条件的院校可建设“学前教育课程实验中心”,促进实验实训活动的常态化和有效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高师院校学生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与发展。

3.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为适应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师院校应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促进高品质双师教师的涌现。高师院校双师教学队伍必须注重成员间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升,来自幼儿园的兼职教师人数比例应达到25%以上,实际授课时数应达到总课时数的20%以上。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构成要合理,专业带头人须具备突出的教学能力、卓越的实践水平,且勤于和善于带动本专业的改革发展,并要有幼儿园工作的经历。为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高师院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校本培训、校外培训与园校合作培训相结合,鼓励教师到幼儿园兼职或下园工作 [6 ]。高师院校要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良好的服务机制,建立有利于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教学制度、人事制度以及职称评聘制度。

4. 保障优质生源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与各项待遇相比中小学教师明显偏低,考生报考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缺乏专业能力基础考核,导致高师学前专业招生困难且生源质量不高。由于有些高招学生专业能力基础过于薄弱,即使加大比重进行强化训练,很多分数较高的高考学生依然难以达到幼儿教师相关专业要求。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出发,必须改革现有的招生方式,如积极扩大免费师范生比例,扩大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招生计划,扩大对口招生比例,加大面试环节并注重专业能力。在取得省音乐、美术专业联考合格证的考生中,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高考文化成绩单独画线,按照文化分数由高到低录取的新方式进行招生 [7 ]。特别是要提高学前教育地位,提高幼儿教师待遇,通过提高职业地位来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学前教育专业 [8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1-12-12(3).

[2]徐跃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5):80-83.

[3]张丽莉.高师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0,(5):83-85.

[4]史丽君.就业导向下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中州大学学报,2008,(4):101-102.

[5]师远贤.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试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9,(12):7-9.

[6]高 健,蔺艳娥.幼儿教师网上学习资源管理策略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2,(3):65-72.

第7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

通过对近三年内转岗至我园的21名教师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第一,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持认可态度。他们愿意通过多种途径,如参加继续教育、园本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来拓展加深学科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这些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强,缺乏骨干教师。参与调查的21名转岗幼儿教师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有20人,28周岁以下的教师有5人。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初始学历是大专的仅有2人,不到1%,且为英语专业,其余都是中专学历,没有真正从幼儿师范毕业的教师。第三,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工作不适应的现象。有70%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缺乏职业认同感。相比于中小学,幼儿园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琐碎具体,家长工作更直接、更细致,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安全责任压力更大。面对这些变化,个别老师感觉自己缺乏能力,因而疲于应付。虽然付出很多,但是收获很少,他们感到很无助,无法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教师年龄结构成熟化,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短期内无法适应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立足园本培训,促进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进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潜能:首先,保障转岗幼儿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让他们自己制订成长计划;其次,对转岗幼儿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进修和参评优秀教育活动、教案、论文等机会;再次,对表现出色的转岗幼儿教师给予优先评模、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机会;最后,在绩效发放方面,对进步显著的转岗幼儿教师也会给予奖励。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转变教育观念,使转岗幼儿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

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他们对幼儿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一些教师不了解幼儿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园里就是教孩子学个儿歌、讲个故事,只要孩子高高兴兴、磕不着碰不着、玩好就行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重保轻教”层面。他们虽然很负责任,但其教学随意性大,存在“小学化”和“保姆型”的教学倾向。鉴于此,我园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困惑和需要,随后通过园本培训等方式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形成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专业思想和保教技能,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3.在教师调配上,以老带新,缩短转岗幼儿教师的适应期

在转岗幼儿教师适应新岗位的过程中,班级常规、教育教学的秩序等都会被打乱。但教师1~3年的适应期不能让孩子们的成长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让幼教时间长的老教师、优秀教师与新调入的转岗幼儿教师搭班,从幼儿的常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到教育教学的实施等过程都有老教师作指导和引领,帮助转岗幼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老教师的带动下,转岗幼儿教师很快适应了班级工作,并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4.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促进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教育技能培训,采取定期学习、聘请专家入园指导、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幼教法规、基础幼儿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多数幼儿教师在家庭中都身兼女儿、妻子、母亲、儿媳等数职,家务缠身,不可能抽出太多时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先梳理出学习提纲,让教师有目的、有纲领地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搞好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园转岗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来自幼儿园及幼儿家长的信任和鼓励使他们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经过培训,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已初步掌握了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方面的部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适应幼教工作。

三、一些思考和建议

根据我园的研究及实践经历,对相关单位和机构,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1.对师资培训机构的建议:培养更好的幼儿师资,提供更多的职后培训

在职前培训上,正如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彭兵老师所言,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化的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多是初中起点经过三年职前培训直接就职的中专生。因而,幼师学生多数是文化成绩起点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养有限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职业学院的幼师专业,中专3年,在校学习一年半,实习一年半,有的甚至只在校读一年;大专5年,在校三年半,实习一年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得不够扎实,因而,其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培养关键仍然在幼师学校。因此,幼师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师资培训机构也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的重心移至教师专业发展上来,着眼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师毕业生。

在职后培训方面,我们认为各大培训院校专业的开设,要符合国情、省情及地方教育需求。而且,职后培训不应只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学历达标,更应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教师聘用要符合幼教发展实际

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必然会有一个适应转型的过程。而且,有一部分教师工作稳定性不高,他们有工作调动、继续转岗的想法。所以,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培养这些教师,其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因此,要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盐山县从2000年开始,中高等院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幼儿园的师资来源只有中小学的转岗教师,即使每年都有招聘特岗教师,但他们也都下了乡镇,根本不会到县城幼儿园里来。因此,我们建议地方政府解锁幼儿教师录用政策,停止将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招聘专业院校毕业的幼儿教师充实幼教队伍,为幼儿园输入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第8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汉语文学习中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交往存在严重的困难。本课题组成员跟学生一起听课、与学生进行双语交流过程当中发现,小学低年级双语班大部分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差,当教师课堂提问时,部分学生听不懂,需要班里个别汉语较好的学生进行翻译;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或者是部分地听懂老师的提问,但回答问题时表现出发音不准或者是汉语表达断断续续、不连贯;有时回答不上来,就以母语回答老师的提问;部分学生甚至不会说一句汉语,也听不懂课堂基本用语和指令,课堂汉语文学习中的师生语言互动、教学交往存在严重的困难。

2.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文学习中的音调困难较突出。小学低段学生汉语文口头语学习很困难,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干扰较多地表现在语音方面:四声不准,f、c、r、zh、ch、sh发音错误。汉语语音学习中读音困难,主要体现在声母f与P不分,c与s不分,zh与j不分,ch与q不分,sh与x不分,韵母中ou与u不分,以及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等。如、从cóng读成sóng;错cuò读成suò;上shàng读成xiàng;楼lóu,读成lú。因为维吾尔语是一种无声调的语言,所以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掌握不准四个声调的现象。如,育yù,读成yǔ。

3.从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量词、介词、同义(近义)词、语法使用、字词区分、字、词、及课文理解等方面的困难较为突出。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习困难除了声母、韵母区分困难外,还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汉语量词、介词使用困难。学生往往用错量词或介词。如:一位贼、一双帽子、一片电影、一根领带;我们对雷锋同志学习等等。第二,同义(近义)词使用困难。到了高年级,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出现的同义(近义)词也随之增加,这时学生会出现同义(近义)词使用混乱现象。例如:青年人的良心受到了责骂。(“责骂”应为“责备”)你自己弄丢了斧头,不看你自己,看别人干什么?(“看”应为“怪”)等等。第三,形体相似的字、词区分困难。如:洒酒、句旬、折拆、瞧雎、休体、未末、己已已、戊戌戊、赢赢赢、冶治等等。第四,学生很难理解有关汉语文化的字、词、句及课文。如学生对“长城、泰山、天云、中秋”的文化含义不知道,对“无欲而刚、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词语不懂含义;少数民族学生不过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等,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在学习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课文时,对内容不理解,也难以理解。中高年级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好的汉语听说和课文朗读能力,但对词语和课文内容不理解。如:对“亭台、观、中餐、肿瘤”不解其意,还有六年级学生不知“山峦”为何意。第五,缺乏汉字结构的理论认识,对词语含义理解不透。如:把“暖”的“日”字旁写成“目”字旁,显然没有明白“温暖”与太阳(日)有关这一含义。第六,学生课文朗读困难较突出,学生课文朗读过程中经常出现朗读课文不流利、语句不连贯、文中个别词语不认识,以及部分词语发音有误等现象。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困难最为突出。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作文学习最为困难。特别是通过叙述要说明的一个道理的的作文,例如“最成功的一件事”,“最尊重的人”等,需要发挥想象的描述性文章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十分容易。

二、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缺失,学生学好汉语文的自信心不足。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前,接触和使用的都是民族语,因此,入学后直接学习汉语文产生了严重的学习障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小学绝大部分双语班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双语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培养,加上入学后缺乏帮扶,学生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导致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使用的《语文》教材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比较吃力。供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适应,而且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少数民族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困扰。比如:学生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及神话故事等的掌握与理解比较吃力,他们只是表面上理解或死记硬背。目前,相当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是在既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2011年9月份开始,虽然有些学校对人教版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整合和删减,但是还是存在着前后内容不衔接、教材内容与练习册的内容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教材问题已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3.双语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较低。

(1)教师具有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小学汉语文的学历较高,80%以上的教师已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但是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民汉兼通”的教师较少,教师的汉语语文专业知识极为匮乏,基本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2)教师语文文化素养较低。虽然有的教师汉语发音标准,能熟练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等,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自己接受的是母语文化教育,所以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相关文化知识和内容不了解。

(3)教师驾驭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能力欠缺。

(4)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情进行教学。部分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较低,教师却不能根据学情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学,如:对学生进行汉语的简单听说训练等。

(5)部分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少数民族教师约占70%以上,绝大多数教师自己既没有汉语文学习的经历,也不熟悉《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但主动深入学习和钻研教材的教师为数却不多;大部分教师在备课中多为抄写教案,对教案也不进行符合学情的再加工等。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造成这些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

4.民族语言差异。维吾尔语和汉语的相异性比较大,虽然有某些相同之处,即都有字母组合的拼音,但是二者的性质迥然,维吾尔语属表音文字,而汉语属表意文字,维吾尔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宾语在动词前,定语在中心词前,而汉语的语序是主语在前,定语在中心词前,状语位置较灵活,补语在谓语动词后面,宾语直接在谓语动词后面。因此,语言文字性质和组合规律的不同,也就造成了维、汉民族人们思维习惯,对社会客观事物的认识,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反应都是大不相同的。为此,维吾尔族小学生学习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尤其是第二种语言的文化知识,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幼儿时期一直在汉语幼儿园,其较容易培养第二语言的输出能力,并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上过汉语幼儿园而是上的维吾尔语幼儿园,其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学习是很困难的。所以,汉语文学困生有的上过维吾尔语幼儿园,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这是造成这些学生汉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5.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和设备。学校供双语教学使用的各种教材和设备一般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字词卡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幻灯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但是,有些小学双语班所使用的汉语文教学教材只有汉语文教科书、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和字词卡片,而其他可视性和有声教材却比较缺乏。在绝大部分教室里没有幻灯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甚至有的学校还处于“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状态,影响着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适当的学习辅助。通过调查了解,汉语文学习困难学生家长大多学历比较低,基本上不懂汉语。这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学习。部分汉语文学困生家长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较严重,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部分汉语文学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般只靠社区发放的低保金来维持生活,这些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大多数父母由于工作忙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辅导孩子的学习,这也是导致孩子汉语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小学双语班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问题的建议

1.教育部门重视落实国家的学前教育政策,坚固的打好学生的汉语基础。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为了顺利推进新疆的双语教学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抓好机遇重视落实国家新出台的这些学前教育政策,保证每一个幼儿享受学前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学前教育双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对维吾尔族学生的语音教学。双语教学自小抓起,自语音教学抓起,这是很重要的。

2.优化汉语文教材教法,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

(1)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改善部分小学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的教学现状,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开展视听教材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相关部门应该配备《汉语口语》教材的相应的图片、录音和录像材料。

(2)汉语文教师一定要在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加强其中蕴含的汉文化背景知识。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教材、实物、声像进行直观情景教学。

(4)教育部门应从学生的语言背景、社会环境、地区特点等多种因素出发积极开发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班特殊需求的多种地方和校本课程。

3.要重视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1)各级各类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高水平的具备良好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来充实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

(2)各级政府要重视汉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学校可采用民、汉语文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汉语演讲、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汉语强化、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多种校本培训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汉语文授课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汉语文教师参加区内外的学习、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汉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开好汉语文课程打好基础。

(3)各级政府在重视加强对现有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从源头上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要从现在起就制定本区高、中等师范院校各学科“双语”教师的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招生计划,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

(4)为了提高汉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应该多开办有关汉语文教学的理论研讨会。(5)建立合理的汉语文教师激励制度。汉语文课是一门语言文字和文化教学相统一的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必须要付出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更多的艰辛,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学习教材内容,克服困难点,学生必须做大量练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所以,要从职称评定,课时量的分派等方面优先考虑、照顾汉语文教师,尤其是那些工龄短,但是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汉语文教师;建立汉语文教师超工作量补贴制度,或适当的减少工作量以保护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语言要素教与学。

(1)针对小学维吾尔族汉语文困难的特点,应该对双语班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纠音、正调。为了防止和校正汉语文教师和学生发音不准的现象,双语学校可以采用汉语文教材配录音磁带的补救方法来提高师生的正确发音能力。

(2)在词汇教学中始终贯穿汉字结构分析,认真讲解词义,使学生把词语的音和义有效结合起来。文字是汉语的结构单位,而且汉语言文字是一种形义结合严密的文字。所以词汇教学必须以分析汉字为基础,尤其在教合体字时要进行部件分析,即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律。

第9篇: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范文

一“、教学做合一”重视基本功的教学

早在1927年,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他讲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以前的教育以教师为主,教师教书的方法是“教授法”,即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这样教与学就完全地分离开了,这样最终的结果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教学的效果也就很不明显了。在我看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语法练习和短文分析练习,边学边练,在练中学。教师此时的任务是教学生怎样来学,教学生怎样在做中学,学生则是学了怎样动口动手(做),怎样在动口动手(做)中学到新知识,只有在做中才有提高,只有在“教学做合一”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稳步增长。因此,几年来我一直就比较注重学生的情景对话演练情况,边学习边演练,边演练边学习,在学习中演练,在演练中学习。比如,在一些日常的情景剧对话中,我要求学生事先分成三到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来分配情景剧中的角色,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直接的情景对话,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语法和语气。此间由老师指导同学们相互点评,本来直接在课堂上讲解的情景由学生自己来表演,让学生在情景对话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时学生的知识接受是在直接的参与中不断增加,而且印象很深不容易忘记,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接受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此时的学习和提高一定比单纯而枯燥地讲理论要好得多。

二、采用“小先生”制的教育教学方式

我的学生是英语师范专业的,初中毕业来到这里,在初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时,都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也较高,然而刚开始学习,就有许多的内容要他们去理解和体会,且内容分散平铺,什么都需要从头掌握,一时之间难以把握住重点与难点,以致原先的学习兴趣渐渐地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厌烦,甚至少数学生还会产生恐惧感,这样必然会挫伤他们学习英语教育的积极性,对英语教育望而生畏。那么我是如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有着正确的学习态度,英语教育对我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起的教育类学科,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切不可凭一时兴趣而进行取舍;其次,引导学生制定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点是关键,只有制定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学起来才不觉得困难,教师教起来就比较容易,学生学习的成绩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另外,还要注重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种美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英语教育教学,那么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因此,几年来我在英语教育教学中都采用了“小先生”制。本人要采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学生来源层次不一,我们有的学生来自山区,英语口语和语法在初中只学过一点,或跟自己的亲戚、朋友学过一些;而有的家里早已配有英语复读机、MP4等等,对我们所教的内容在操作上也较熟悉;并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他们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这样在教育教学中,他们的起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教学中就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其二、英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开流实践,如果教师大小事情都要照顾周全,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采用了“小先生”制的教学方式,即让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对于一些英语成绩及口语相对好一点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让他们学在前头、做在前头,当这些学生的英语教育的水平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之后,他们在班级中势必影响到其他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的气氛得到良性循环;而那些先“富”起来的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给其他同学指导,当好“小先生”,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对于那些“小先生”们不仅能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小先生”在指导其他同学学习之时,还会遇到一些他们自己也没有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中他们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另外,我的学生今后大多可能从事的就是教育行业,“小先生”们通过讲解也是对自已的师范基本功的一个很好的培养,如口语表达、对新知识讲解的组织能力等;这可谓是一举数得,所以我一直坚持这一教学方法。

三、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