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

第1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字】 家园共育;幼儿发展; 幼儿园保教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家园共育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也使幼儿在其广阔的家园社区活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我们从创新工作方法入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探索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通过改进教育工作策略,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转变思维方式,重构家园合作模式。

以前我们做家园共育工作,总是习惯性的将家长定位在配合者或者支持者的范围内,首先想到的总是要求家长跟着幼儿园计划走,不由自主的将家长摆在了我们对面的位置。意识到这一思维的局限性后,我们将家园共育工作定位为“家庭合作关系”。家长、幼儿园和孩子是一家,共同组合新的家庭。幼儿园的所有成员像父亲,家庭的所有成员像母亲,共同为了孩子成长而努力完成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并非一方要求另一方应该做什么,而是双方共同来做什么,怎么做,完成什么目标,一起为孩子新阶段的成长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当家长的思维、观念和幼儿园一致后,以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点之家长工作不配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转变工作方式,从点到面,层层推进。

从和孩子接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由点到面的将共育理念体现在幼儿园班级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家长一步步理解、接受这样的合作共育理念。

家长工作往往会局限在幼儿园工作内容的一个方面:例如以前的家长活动基本是集中在期初阶段的家长会活动、期中阶段的家长开放活动、期末阶段的各项成果展示活动等;或者在幼儿入园和离园环节和家长就幼儿发展进行简短的交流。现在,我们则从幼儿园所有活动中挖掘家长共育的资源,每个活动从计划、实施、小结、评析、反思,始终让所有家长全面了解、跟进、评价。这种工作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最终受益者是全园的每个孩子,而家长因为始终亲历这一过程,所以感受颇深。

幼儿园每个班级的家长志愿者活动就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开展的卓有成效。通过几年的积累完善,成为幼儿园的家长志愿者是每个有条件的家长自觉自愿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而家长志愿者也以和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目标而感到自豪,和孩子共同收获教育成果。例如每个班级都有根据园本课程设置开展的“家长助教”系列主题活动,家长志愿者的身影就出现在每个节庆教育活动中。妇女节“妈妈真辛苦”之妈妈进课堂;重阳节“爷爷奶奶的故事”之爷爷奶奶进课堂;班级定期举行的“爸爸教师和我做游戏”之爸爸进课堂活动是所有孩子最喜欢的家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有生龙活虎的体育游戏、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动手动脑的手工操作等等。各行各业的家长都带来了和自己职业相关的拿手“绝活”,带给孩子广阔、丰富的不同体验。家长志愿者在活动前和老师共同研课、备课,其执着认真的态度也感染着我们每个教师,其设计的活动案例,经过不断的实践研讨和修订,丰富了幼儿园课程资源,提升了幼儿园保教质量。

再如,网络沟通也成为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我们会经常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通过网络,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老师会在固定的时间通过qq群、微信圈针对家长们的困惑进行点评,快速地解决家长们束手无策的难题。这样的交流沟通,双方都觉得具体又贴心。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 ,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种既时尚又便捷的方式更好地推动了家长工作的开展。

3多方式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除了固定的家长学校渠道传播途径之外,我们又重点做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例如,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只有极少数的爸爸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来,大多数家庭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这种现象极易造成孩子智力、心理、性格的不健康,针对此类问题我园及时的开展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专题活动,首先聘请专家向家长们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一一阐述爸爸在家庭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其次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聘请重视家庭教育的男家长介绍自己在家中的育儿经验和小窍门,最后请爸爸们走进幼儿园,亲身参与由各班老师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这样的专题活动使爸爸们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父亲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提高了育儿观念、增进了爸爸同幼儿园的联系。

这样有针对性的家长培训深受不同层面家长的喜欢,使条件不同的家长获益匪浅,家长的成长也使幼儿园获益,使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成长。

4细心规划每个活动,突出服务特色。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句朴实的话体现在家长工作中尤为突出。例如我们每年的新生初入园是家长的焦虑点,怎样让宝宝爱入园,家长放心的让宝宝踏入幼儿园,我们一直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将这项工作做的更加精细并温情,突出了幼儿园的园本特色。

首先,报名前制定招生工作流程,既能符合招生政策,又能满足周边社区家庭的特殊亲情;成立招生小组,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专门小组长负责制定计划要求。

其次,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提前了解社区内新生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分组入户调查,了解社区内家长幼儿详细情况,正式录取后,通过教师进家门和家长进园门两种形式对新生完成100%访谈,拉近家园距离。

最后,有计划开展亲子课程。入园前一周,幼儿园举行两次主题家长会、一次班会,解决入园前幼儿发展分析、家长困惑、家园配合等问题;入园时通过半个月分批次丰富多彩的主题亲子活动,使孩子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师有效的个案追踪,帮助入园困难的特殊幼儿顺利入园。

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受益,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有效的家园共育活动使家长始终伴随着幼儿共同成长。所以只要我们的家园共育工作创新一点、细致一点、深入一点,树立家长工作常态化的意识,就能使家园共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幼儿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1.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3年9月 2.周红 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长沙 学前教育研究 2003年第2期

第2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家园互动;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90-01

儿童必须经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幼儿园要致力于做好每一次主题活动。但怎样才能让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供教育能力。因此,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家园合作达到预期效果,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家长情况

针对每一个入园儿童,都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家长情况。问题一:您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问题二:您认为会背多首唐诗、会唱多首歌曲便是聪明吗?问题三:您是否认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是终身难忘的?调查结果不但使教师了解家长的居住地和工作情况,也对家长的知识层面有所了解。大多数家长认同问题三的观点,说明多数家长的育儿观念已从应试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

二、尊重家长,获取信任,与家长友好相处

孩子刚入幼儿园,很多家长不适应,担心孩子能否吃饱、是否受委屈……教师要通过短信、微信、掌通家园等平台及时把幼儿的在园情况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放心。这样,让家长通过孩子对老师的依恋和喜爱,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爱心,让家长逐渐信任教师。信任是家园互动的剂,教师和家长成为朋友有利于家园共育的顺利开展。

三、利用时机,统一思想,促进家园互动

为了让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思想上早日达成共识,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便是教师与家长谈心交流的大好时机。教师应以亲和平等的态度介绍、分析孩子的表现,并请求家长配合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虚心听取家长好的意见和建议。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能否满足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热情会更高,态度也会更积极。由此,幼儿园采取家园联系园地和网络联系两种方式,把每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儿童的活动、儿童的作品等内容进行,便于家长观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教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同时通过观察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二是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让家长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长明确了幼儿园的实质生活后,可以和家庭教育相接轨,这对于多方面协助儿童成长来说是一条既便利又行之有效的渠道。另外,每学期安排两次简短的家长会。家长会内容一般是近日来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孩子的共同倾向问题等,教师将这些内容调查、取证、归纳后,系统地向家长做一个汇报,让家长领悟到有效的教育来自于家园共育。比如,观察到一些幼儿自私自利、缺少关爱他人之心时,便开展“关爱”主题活动。活动期间的家长会上,当教师将搜集到的资料一一呈现在家长面前时,从家长们严肃凝重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教师提出纠正的实施方案时,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接下来的教育活动便顺利获得了家长的支持。

四、整合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为开拓儿童的视野,幼儿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教学活动。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需了解各行业的知识。教师可向从事各行业的家长学习或者直接向家长求助。比如,开展“我健康,我快乐”活动时,从事医生工作的小A妈妈来到幼儿园负责助教活动。活动中,幼儿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小A妈妈生动的讲解,知道了身体器官的功能,知道应该保护好眼睛和耳朵,让它们为自己做更大的贡献。还知道挑食、偏食会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要想健康成长必须合理膳食,平日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为了让幼儿了解火灾防范知识,请做消防员的小D爸爸带领幼儿们去消防演练现场,观察消防器械的使用方法,还向消防员叔叔学习一些自救方法。在实地观察中,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将家长纳入活动课堂,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实,家园互动的顺利开展,对家长和教师来说,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家长而言,家园合作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树立教育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经验。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当然,受益最深的当属孩子们,他们如同一棵棵幼苗在家园共育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五、结束语

总之,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广大幼儿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重视和帮助。要让儿童健康成长,就需要家园互动,形成合力,让家园互动成为新教育形势下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第3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家园共育 会所模式 亲子平行小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237-02

1 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而是在幼儿、幼师以及幼儿父母之间形成的一个幼儿教学的统一体,由于三者的社会属性不同,在家园教育中相互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的目的,最终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家园共育幼教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自理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际案例的对比中获得的。

案例一:就“中秋节”教育为例,我园会组织有特长的家长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配合我园开展一些特色的幼教活动,例如:中班年级开展“与美食妈妈共度中秋”活动,请来会制作月饼的家长,向幼儿教授做月饼的方法,在互动中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有助于孩子德育发展。小班年级的“故事庆中秋”的家园共育活动中,让家长在家中向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孩子的知识得到丰富,更合自己的家长亲密接触,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二:对于幼儿的传统教育,有个别幼儿园只是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安排一些三字经、弟子规、游戏等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主体也只是幼儿教师。经过调查了解,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幼儿家庭都会因为家长工作的忙碌,长时间不和孩子接触,使孩子产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上的接收能力较慢,只是机械的会背诵一些唐诗,在语言的表达和创造力,自理能力上和家园共育教育下的幼儿有着很大区别。

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家园共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的帮助不言而喻,只有家长积极参与的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充分发展的童年。

3 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放眼我国的幼儿教育,大部分地区都能将家园共育幼教理念开展起来,但是开展的不够深入,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相关研究,只有23%的幼儿教育机构能真正的将家园共育理念落实到实处,所以在此我再重申一下家园共育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3.1家园共育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父母,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不论有没有能力,都必须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经对孩子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孩子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之后,父母如果将教育的责任全部转嫁给幼师,幼儿会产生不适应心理,出现教育的断档。作为教育对象的幼儿,既接受者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接受着幼儿园的正规教育,只有两方面携手,幼儿的教育才是健康和完整的,所以家园共育是保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

3.2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然趋势

诚然,传统幼儿教育只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很少考虑到家长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幼儿教育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进步就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开展符合我国的家园教育形式,促进幼儿教育与时俱进发展。

4 家园共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4.1会所模式

家园共育中最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应该是“会所模式”。所谓的会所模式就是根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建立的,具体由幼儿园作为引导,特定家庭成员这一群体作为家园共育的参与主体,以某一个主体或者形式来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家庭成员和幼儿的亲子互动可以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关键性,更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技能,是家园互动的一种突破性模式。

根据实际幼教经验,我园在“会所模式”启发下开展了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的家园共育活动,将有厨艺特长的母亲请到幼儿园中,和母亲会所的其他成员及其孩子一起制作美食,让幼儿在充分锻炼自身自立性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母子情感的加深。将会表达能力强,愿意分享优秀故事的妈妈请到幼儿园中与孩子一起分享动听的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在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结束以后,我们会在家园活动中分享这两个活动的经验和活动掠影,使“会所模式”长久的发展下去,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除了以上了美食妈妈和故事妈妈的活动,我园为了发挥“会所模式”的实效,在家园活动中还选取了一些有特长的家长,他们有的擅长幼儿的健康教育,有的专研幼儿的智力教育,有的特别擅长和孩子的沟通,根据他们的特长组织家长助教活动,总分发挥特长家长的主导作用,带动其他家长参与进来,是所有的幼儿共同进步,使所有的幼儿家长见证孩子成长,将家园共育做到实处。

4.2亲子平行小组模式

亲子平行小组模式是香港地区应用广泛的幼教模式,值得

众多幼儿教育机构借鉴和学习,亲子平行小组是在父母以及幼儿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由幼儿园作为指引者,将幼儿和家长氛围品行的两个组,通过一些活动的形式,使两个小组相互配合或者相互竞争,将幼儿和家长在活动中的体验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既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弥补了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

我园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时候常常借鉴亲子平行小组的模式。在美食妈妈活动中,就将妈妈们和小朋友们分别组队,有擅长美食的妈妈做评委,两队竞争看谁的水果拼盘做的最漂亮;在故事妈妈活动中,我园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幼儿的反应很积极,都和自己的队友认真准备要表演的故事,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参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表现能力,获得了家长的赞许。

但是客观上讲,就亲子平行模式来说,大多数的幼儿园应用的不深入,我园在实际的家园共育活动中借鉴了亲子平行小组的一些组织形式,在实践的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一下香港地区在亲子平行小组上的实践经验。

第4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 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48-01

【概念界定】

家园共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合作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教育。

家长开放日活动指的是幼儿园在特定的时间里向家长开放园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我们幼儿园是农村乡镇幼儿园,家长们文化素质不高,以大棚种菜为生活,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疏于照顾,以生活照顾为主,对于幼儿教育也不十分的了解,经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想法和要求,不考虑幼儿教育和幼儿的年龄问题。针对家长的这种思想,我们幼儿园经过讨论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家长不了解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

二、注重知识教育(写字、算术),忽略情感教育

三、家长文化水平低,对育儿知识不了解无从下手,只好把责任推给老师

总结出问题的所在,我们接下来就要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来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利用家长委员会:

由幼儿园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各位家长委员会成员发表意见,即对幼儿园近期工作及活动提供建议,然后家长相互交谈、相互启发、采取好的建议达成一定共识。

(二)开展符合我园园所特色的手工活动:

如蔬果制作现场每个班孩子们和各自的家长一起带来了自己搜集的各种蔬菜瓜果,有桔子、茄子、花菜、土豆、南瓜、柚子、胡萝卜等。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和家长一同商量制作的素材和造型,有的稍加点缀,有的精雕细琢,将各种果蔬做成了一件件造型独特、惟妙惟肖的作品。陈欣怡小朋友的作品最引人注目,她和爸爸用胡萝卜制作的小女孩惟妙惟肖,刘泽宇小朋友用茄子、辣椒、土豆制作的小乌龟也可爱至极。这样的亲子活动,既贴进了家长和幼儿,又让家长深入认识到教育的多面性。

(三)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如:在父亲节、母亲节,邀请爸爸妈妈来园参加活动,在“儿童节”那天,开展艺术活动,召开绘画展、亲子运动会等,邀请家长来参观活动。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四)充分利用我园宣传栏、家园联系册、各类亲子杂志等宣传幼儿教育的意义,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如何科学的正确教育孩子,科学育儿知识等等。

(五)开展阶段性的开放日活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每年五月、十一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们首先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学习情况,了解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园为班级还配备了电子钢琴、相机、电脑、桌面玩具等新教学设备,并且增加了科学发现室,为孩子们营造了更加舒适、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幼儿教育方面,我园更新了教育理念,开展种植特色课题等模式,丰富了幼儿对新事物的学习经验,让幼儿从中获得观察、创作和表现的机会,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们来园后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幼儿的自制器械早操,观看了幼儿在园的各种活动。看到孩子们无论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的欢快、活泼的精神面貌,家长们笑逐颜开,好评不断。

我园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达到“家园共育”的一天,让我们的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成长,共同合作,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5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家长;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57-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发掘、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最终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而我们在班级家长工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以教师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工作

在幼儿园活动开展中,常有教师向家长提要求,比如收集废旧材料、带孩子去某地游玩、或者购买一些物品,而没有向家长解释为什么要带材料入园,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哪些帮助,在活动完成后又没有及时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造成家长不知道幼儿园的目的,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对配合工作感到厌烦。

二、教师对家长的指导流于形式

每个班都设置有家园联系栏,有的教师直接在报刊、杂志或网络上摘抄、打印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贴在家园栏内,长时间没有更新。有的教师在家长会上让家长成为听众,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家长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于教师所讲内容无法引起家长共鸣,很难被家长接受,这样的家长会显然是失去意义的。

三、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不佳

沟通是构建和谐家园关系的重点,有的教师与家长很多话聊,可是内容过于宽泛,没有聚焦在孩子身上,既达不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目标,还容易给家长留下教师不专业,不关注孩子的印象。有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内容不全面,只说幼儿在幼儿园的不好表现或单一方面的问题,(比如:今天打人了,饭吃不完,午觉时还是睡不着。)不能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有的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很被动,只有家长主动询问或发生突发事件时才和家长交流。还有的教师则是只和某一些家长交流,忽视了另外一些家长,造成家园交流机会的不均等。

四、教师与家长互相不理解

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和家长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造成一些冲突。像幼儿在园不小心摔伤后,有的家长指责教师不负责任,没有尽到照顾好孩子的责任,而教师则会感到委屈,一个教师要组织十几个孩子活动,活动中孩子磕磕碰碰也是难免的。久而久之,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不信任,教师也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以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甚至让家园关系变得紧张,为此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和家长尚不明确确家园合作的主体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一切就是教师的事,平时也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管理孩子的衣食住行。教师也没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新时期的家长观至少应基于两点认识:一是将家长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二是明确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于家长是一种主导与主体、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2、教师在指导家长工作时责任心、专业性有待提高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育幼儿、管理幼儿一日生活,对家长工作敷衍了事。在具体指导家长时说套话、空话,家长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

3、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家长的需要

一般来说,家长都渴望和教师交流,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实际的情况是:1、家长和教师交流机会不均等,教师经常和个别家长交流,忽视了许多没有主动与教师交流的家长。2、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内容过于单一,家长也不好意思问,造成家长对幼儿全面的情况不了解,心中始终存有疑惑。

基于这些原因,家园共育的实效大打折扣,经过实际工作,我们尝试了以下改进问题的策略:

1、全面了解班级幼儿的家庭情况

在开学初尽快了解班级所有幼儿的家庭情况,包括: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等。了解了这些基本信息,教师可以初步分析家长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

2、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第6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一、课题名称:《家园合作及对策》

二、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将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担当起幼儿教育的重要责任,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更好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重要环境,这两大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否则是不能很好的促进儿童发展的。可是,幼儿园如何使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和要求,帮助家长正确组织儿童在家中的生活,使儿童在幼儿园内所受的教育,在家庭中巩固下来;教师就应该鼓励家长向教师及时反映幼儿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家庭教育中的困难问题或优良经验,要求家长帮助巩固儿童在幼儿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良好习惯和品质。这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文献综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对于乡镇地区的家长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经调查表明,目前幼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不少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上小学后才是教育的开始。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 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骄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等。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家园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从而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在培养目标上取得共识,首先需要家园双方在教育的总目标上要取得一致的认识,即教师与家长都应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四、研究对象:康巴什新区第七幼儿园中班班全体幼儿及家长。

五、目标及研究假设

1. 科学的教育观念是做好家园合作的前提。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家园双方都应有一个科学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家园合作。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教师是家园合作的具体操作者和实践者,教师的观念直接决定在家长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合作伙伴”,“尊重、平等、合作”,“理解、支持和参与”并进行了讨论,形成新的理念,应正确认识家长的作用,尊重、理解、平等的对待家长。如果,教师把家长当成朋友、伙伴,家园合作会更省力一些。另外,乡镇幼儿园家长的观念比较陈旧,转变家长陈旧的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充分认识到家园一致担负起促进孩子发展重任的重要意义后,才能真正实施家园共育。家园合作常常通过口语法、文字法、活动法等形式进行。其中,口语法又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文字法包括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等。据我观察,在一些公立幼儿园中,家园联系本是经常用的一种很好的联络手段。文字法中的宣传栏是托幼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宣传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介绍全园或本班的工作计划和教育活动内容,如本月、本周的大型活动、课程、食谱等;(2)展览幼儿的作品,如幼儿的书画、手工作品;

(3)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巧。

活动法是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依据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活动法可分为观摩(是通过组织家长参观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对活动进行实例分析,从而增进其对托幼机构了解的一种方法。)、庆祝、服务和管理四种。通过这些活动形式,使家长获得了优秀的育儿知识,家长的观念自然就更新了。实际上,乡镇幼儿园的家长工作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各个幼儿园要联系本地区不同家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把家长工作做得更好。

2.信任与沟通是促进家园合作的基础。老师与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家园合作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家园的良好沟通,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最大效应。那么,如何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呢?

(1)关注幼儿。我们认为关注幼儿是沟通的核心,因为家园双方都共同爱着、关心着孩子,围着孩子而交流。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是双方良好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园合作是否顺利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家长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家园合作才能得到广大家长的真诚配合。(2)网上沟通。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运用网络这种新型的沟通方式,及时把新的信息传递给家长。这种方式虽然很方便,但对于一些乡镇幼儿园来说,即使幼儿园有这样的条件,幼儿园家长也未必有,所以照顾不到多数幼儿家长。

3.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接受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系统、连贯。

4.建立“互助式”家园教育指导模式。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幼儿园可以利用亲子活动的机会,把一些育儿知识传递给家长。同时也可以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教育方法传递给家长。使家长了解教育真正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其实,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家园合作对教师和家长都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家长来说,家园合作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教师而言,家园合作可帮助自己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介入幼儿的学习,让家长深入教育过程,并将其与改善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家园合作显示出连续性、整体性,从而提高家园共育的整体效应。

总之,在幼儿教育整个系统工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尺度。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通过幼儿园家长工作这个抓手,夺取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全面胜利,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双丰收。

六、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查法:测查结果:采用符号描述与概括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记录的测查结果。

七、成果形式:阶段小结及成果研究报告。

第7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园共育 指导 热情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3-02

所谓“家园共育”即是指家长同幼儿园工作者站在育儿统一战线,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家园共育”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强调了对幼儿的教育既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不是家长单方面的任务,两者应当结合成密切的联系,在互帮互助的前提下实现对幼儿的良好、有效教育。幼儿园《纲要》也从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个部分共有十处提到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应与家庭合作。

一、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家长育儿方面的积极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吩咐”家长:回家之后要多多鼓励孩子,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可是,却也仅仅局限于此,并不会主动指导家长“采用何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鼓励”。其后果是纵然家长意识到了应当对幼儿进行必要的鼓励,可是却因为掌握不到具体的鼓励方法,也致使对幼儿的鼓励取不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

在意识到这一情况之后,笔者及时调整了自身同幼儿家长的沟通策略,即不会再给予他们单纯的育儿“吩咐”,而是改为教会给了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鼓励式育儿方法。像,在某次家长会上,笔者就告诉家长,可以在口头鼓励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记录式鼓励”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当孩子从幼儿园得到了贴花等小奖品时,家长可以将它们分别贴在相对应的日历日期上;当孩子在家中有帮助父母干家务、认真做作业等良好行为时,家长也可以自制一些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并将其粘贴在具体的日历日期上……这样一来,醒目的日历就充分记录了幼儿的种种良好表现,这无疑是对幼儿精神上的一种高层次鼓励,将会对幼儿产生更深远的鼓励作用。

在笔者的指点下,家长对这种“记录式”的鼓励方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实践,反响良好。

某位幼儿家长就向笔者反映:“孩子在家都天都要把家里的日历翻一遍,并数一数上面的小贴花数量。我觉得孩子纵使心里不说,但是他们其实是非常在意日历上所张贴小贴花个数的。而且,我觉得孩子知道小贴花是对他们良好行为的奖励,为了得到更多他们所在意的小贴花,他们愿意表现得更好,像我们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也比之前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从该家长的反映中,我们不难看出“粘贴小贴花”这种对孩子以往行为进行详细记录的鼓励方法充分满足了幼儿内心对精神式鼓励的主观需求,使得他们积极调整自身的行为表现,并朝着更好地方向进步与发展。充分证明了幼儿教师给予幼儿家长育儿方面有效指导对于促进幼儿良性发展的切实可实施性。

二、幼儿教师应当调动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幼师总是会向幼儿布置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作业,并告诉幼儿要在父母的陪伴与帮助下共同完成。可是,对于幼儿后期交上来的亲子作品,大多数幼师通常会采取看过之后就随手处理的态度,并不会真正将幼儿所呈交的亲子作品持有太多的关注与重视。久而久之,不仅幼儿的作业完成兴趣与积极性遭到了严重的打压,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家长也会因为幼儿情绪上的变动产生相应的消极应对心理,认为“反正老师也不会认真看,做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在这种敷衍心理的引导下,幼儿家长自然很难真正投入到“家园共育”的育儿统一战线之中,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自然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为了更好地扭转这一情况,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幼儿及家长所共同完成的亲子作品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如,在某次的“利用家中废弃物品 进行手工制作”的亲子活动中,面对幼儿所上交的一个个虽粗糙却极具特色、含有创新想法的作品,笔者除了认真聆听他们的创作构思之外,还特意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小角落,专门存放那些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的手工制品。

那些作品被展示的幼儿们,脸上洋溢的是一种自豪与满足,其他幼儿则在羡慕情绪的推动下,下定决心也要使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在这一想法的带领下,幼儿家长的参与兴趣及积极性相对来讲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调动,并以高涨、热情的姿态自觉地投入到幼儿园所布置的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对幼儿巧妙实施教育的相关活动之中,这都为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更好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证明了幼儿教师调动家长育儿参与热情、促进幼儿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总而言之,家园共育模式对于促进幼儿的更快、更好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及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幼儿教师应当利用自身丰富的育儿技巧,给予家长更多的科学、有效指导,如此,才能使得家园共育模式得以逐步完善,并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亲子教育活动;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91-02

刚入园的幼儿对父母有天生的依赖性,舍不得离开父母,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习惯,没有安全感,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就开始哭,想妈妈了……如何通过亲子教育活动来实现家园共育呢?在幼儿园,家长工作尤为重要,我们思考着,实践着,总结着……

一、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规程》第四十八条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并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也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儿的人格特质、态度特征、社会行为以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均是在家庭环境中,借助于父母的互动,逐渐被熏陶与社会化的。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就必须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并要求幼儿父母拥有相应的教育能力,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

亲子教育活动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家庭教育,即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方法上也仅仅表现为粗暴、训斥、痛打,孩子对家长就一个“怕”字,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亲子教育主张“能者为师,互相尊重,尊重科学,尊重真理”。

那么,怎样进行亲子教育活动才能实现家园共育呢?

二、通过亲子教育活动,促进家长和幼儿园相互了解,实现家园共育

1.教师、家长充分准备,增进家园亲近感。亲子教育活动是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但要让亲子活动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就必须从不同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发挥各种因素的互动作用。

首先,教师应具备专业的亲子教育能力,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亲子活动环境,唤起家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和设计可行性活动方案,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亲子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中的有效教育资源,寻找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其次,家长要思考如何配合幼儿园,完成亲子教育活动。这就要多看教师组织活动的要求,想出好的点子,要关心活动的目标、时间、内容、服装等,并积极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

然后,通过家园的共同操作,使家庭、幼儿园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让家长变重养轻教的观念为以教为主、教养结合的新理念;将过去的重智轻情转变为智情结合,并关怀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2.家长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实现父母、教师、幼儿“三位一体”。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有:

(1)半日开放亲子活动。家长们通过观摩幼儿的入园、进餐、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游戏等活动,通过半日观摩,更具体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开展以感情为纽带、以教育为宗旨的亲子同乐和亲子联谊活动。

(2)开展亲子运动会。既要让孩子锻炼身体,又要促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孩子的身心都愉悦起来。此外,在游戏中,还能发现孩子的体能,从而使今后的活动更有针对性。

(3)亲子表演,增进家庭情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一个家庭为单位,进行才艺表演,小朋友们看到有爸爸妈妈表演,那个精神劲就甭提了。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小朋友就很难登台表演,因为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搀扶”。

三、对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建议

1.关爱幼儿,以自身的修养和知识感染孩子。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放任自流,而是让他们感到在家里很快乐。每天应该至少有半小时或十分钟的谈话活动,如实在平时没空,就应利用空闲时间补上,如谈话活动、身体接触、揉肩、捶背、手影游戏,等等。

2.尊敬老人,保证家庭和睦。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对孩子说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坏话;三字经中就有“父子亲,夫妇顺”,幼儿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要尊敬爷爷奶奶的,孩子也表现出喜欢老人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亲子游戏时,大家都要参与进来。

3.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足,培养好的习惯。当有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时,不护短;同时,孩子犯错误时,不要与他们算陈年老账;当老师或别人给你讲孩子的不足之处时,要虚心接受,而不是马上反驳。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结果,品质的培养对其一生都很重要。

4.亲近自然、社会,感受社会礼仪。在生活中,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给孩子买玩具不宜过多和过于高档。比如,在乡下自由奔跑也是可取的,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体格。值得注意的是,出去游玩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公共场所的礼仪教育。比如,在串门的过程中学习礼仪、做客的礼仪、当主人的礼仪和小朋友之间玩耍的礼仪以及表演的礼仪等。家庭中有好的亲子表演或亲子活动可以拍下并展示出来,甚至去参加比赛,以使幼儿产生成就感。

通过亲子教育活动实现家园共育,为家园共育打好坚实基础。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联手起来,使幼苗茁壮成长;精心培养教育,让小朋友快乐、健康地生活着,为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关爱孩子,从实实在在的亲子教育开始吧!

第9篇:幼儿园家园共育文章范文

1、小班家长会流程:开场白(欢迎辞)班级情况分析幼儿园一日流程班级教育教学计划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保育工作计划家园工作园所安全工作感谢参会。

2、小班家长会重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流程、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和幼儿园采取一致的规则,同时向家长宣导幼儿园所重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以及在家园共育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