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诗现代诗范文

短诗现代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诗现代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放假了,我们一家今年要到姥姥家过新年。

来到姥姥家,可真是热闹,舅舅和二姨已经回来了,家里挤满了人,大家愉快地交谈着,一年不见了,彼次都很亲切。第二天,我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了二姨家,在她家待了四天,一直到大年初二才又回到了父母身边。这四天过得可真是快乐,我和二个表哥一起打牌,逛街,串亲戚,拜年收红包,忙的不亦乐乎。

除夕夜,我们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会,大家有说有笑,吃完饭,我们来到院子里,开始放鞭炮,放许愿灯,一声声炮响,炸出一个个幸福;一盏盏放飞的许愿灯,都有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我以前的春节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今年第一次离开父母在亲戚家过年,少了大人们的数落,自由自在的过日子,可真是快乐呀。

不知不觉的春节就要过完了,我们也依依不舍的离开姥姥家,来到了郑州,要好好准备。

第2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形式化验证;线性时段不变式;时间自动机;反向系统

Reversed Verification of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with Chops

ZHANG Xue-zhou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LDI) form an important class of duration calculus formulae, which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uration properties of real-time systems. The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algorithms of LDIs has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extensive applied value. The literature[3] has proposed a verification algorithm which needs to introduce O(b) auxiliary variables when verifying some formulae. This will strongly restrict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industrial field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idea which firstly reverses the original system into its backward version and then verifies the corresponding backward formulae over it. And this doesn’t change the original verification result and only needs to introduce O(1) variables, which greatly extends the scop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3].

【Key words】Formal verification; Timed automata;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Backward system

0 引言

形式化验证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正确性的技术,它是形式化方法的一个研究分支。所谓形式化方法,是以数学为基础,用于对系统进行规约和验证的语言、技术和工具等的总称[1]。

线性时段不变式(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LDI)是一类重要的时段演算公式,由周巢尘等人于1994年提出[2],可以表示为:a≤l≤b?圯∑■c■■s≤M。■s表示在对于系统观察的区间[tstart,tend]上,系统处于状态s的累计时间。该线性时段不变式表示若观察时长l满足约束:a≤l≤b,则在该区间上系统驻留各状态的累计时间满足线性约束:∑■c■■s≤M。

文献[3]提出了一种高效算法,在标准离散时间语义下,验证扩展的线性时段不变式(Extended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 ELDI)。在某些情况下,验证需要引入O(b)个辅助变量。而在实际工业应用中,b作为观察时长上限,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这会导致验证所需变量数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算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

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思路,通过在反向系统上验证对应的公式,可将验证所需变量数从O(b)个减少到O(1)个,使文献[3]所提算法在工业领域得到更广泛运用。

1 ELDI的正向验证

1.1 时间自动机

时间自动机[4]是一个六元组〈L,s0,∑,X,E,I〉,其中:L为有穷位置集合;s0∈L为起始位置;∑为有穷标签集合;X为有穷时钟集合;I是一个映射,将每个位置s∈L映射到一个时钟约束I(s)∈Φ(X)上,叫做位置的不变式。只有相应时钟的值满足不变式I(s),时间自动机才能驻留在位置s上;E?哿L×Φ(X)×∑×2■×L为有穷迁移集合,〈s,?,a,λ,s′〉为一个以a为标签从源位置s到目标位置s′的迁移,?是在X上的时钟约束,表明此迁移何时可以发生,集合λ?哿X则给出了哪些时钟变量在此迁移执行后被重置为0。

图1给出了一个时间自动机的例子,含有两个时钟x和y。

图1 时间自动机示例

1.2 ELDI的正向验证

扩展的线性时段不变式就是在LDI上添加两大特色:逻辑连接符(∧、∨、)和切变运算符(Chop)。

1.2.1 切变运算符

切变[6]用“;”表示,公式B;C在语义上定义为?埚m・(b≤m≤e)∧B[b,m]∧C[m,e],意为B;C在区间[b,e]上成立,当且仅当区间可以被切成两个子区间,使得B在第一个区间上成立,C在第二个区间上成立。在文献[3]中,公式B、C是若干个线性时段公式∑■c■■s≤M经若干个逻辑连接符和切变运算符处理后的复合公式。

1.2.2 验证思路

给定一个ELDI公式Φ=(a≤l≤b)?圯?(?形如上节公式B、C)和时间自动机形式的系统模型■,检验■的方法叙述如下:

1)首先,构建辅助自动机■,要求它与■并行执行。并且,当对■观察的时长在[a,b]内时,无论■迁移到哪个状态,■都能被触发来检验观察至今公式?的满足性。

2)然后,定义一个CTL公式,用于描述所有“失效状态”。所谓“失效状态”,即验证算法返回false的状态。■等价于该CTL公式是否不被组合系统■满足。辅助自动机■如图2所示,其中:

3)■有3个状态:初始状态,p0和p1。p0和p1上的约束均为:x≤1。

4)■有5条迁移:一条从初始状态连向p0,附带执行函数Init(),用于分析?;一条从p0连向p1,附带执行函数BMC-DC(),用于在观察开始瞬间来检验?的真假;一条在p0的自迁移,从■运行后一直保持空转,直至某刻对■的观察正式开始才停止执行,转而执行p0至p1的迁移;剩余两条在p1的自迁移,前一条附带执行函数BMC-DC(),只要观察时长不大于b,就一直检验?的真假;后一条自迁移保持空转,表示观察时长大于b时,就不用检验了(此时蕴含式Φ恒为真)。

5)■有2个时钟:gc是本地时钟,用于记录观察时长;x是本地时钟,一旦值累计至1就将其重置为0,表示只在整数时刻验证?的真假(即标准离散时间语义)。

图2 辅助自动机■

组合系统■的失效状态集■就是验证算法BMC-DC()返回false的状态集合。其中,CTL公式描述为:■。当b有穷时,显而易见,■等价于■。

2 ELDI的反向验证

2.1 研究内容和意义

在文献[3]中,对于系统模型■验证公式■时(■形如∑■c■■si≤Mi),需要引入2b+3个辅助变量。而在实际工业应用中,b作为观察时长上限,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这会导致验证所需的变量数目急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算法在工业领域的运用。

给出■的一个行为(即执行片段)ρ■:(s■,τ■)(s■,τ■)…(s■,τ■),其中,τi是■驻留在状态si的时长。对该行为验证公式■的过程可通过图3进行说明:该行为始于tstart时刻,终于tend时刻,切变点在tc时刻。该公式表示若观察时长tend-tstart在[a,b]内,则要求■在区间[tstart,tc]上成立,且■在区间[tc,tend]上成立。

图3 正向验证过程图示

由于线性时段公式■的真假只与■在一个时间区间内驻留各状态的时长有关,而与驻留各状态的先后次序无关。故可得出结论:对 ■的行为ρ■:(s■,τ■)(s■,τ■)…(s■,τ■)验证公式■,等价于对相应反向行为ρ■:(s■,τ■)…(s■,τ■)(s■,τ■)验证公式■,即如图4所示。

图4 反向验证过程图示

验证公式■只需引入3个辅助变量。据此,本文针对文献[3]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1)首先,反转原系统■得到其反向系统■,使得■能体现■中所有被■检验的行为所对应的反向行为。

2)然后,对■验证反向公式■,仍使用文献[3]中的验证算法。

系统反转有两个步骤,将在下两节阐述。

2.2 从原系统■得到■

图5 构造■的算法

本节提出一个方法,用于构造系统■对应的■,来源于文献[4-5]中的思想。本文对其进行改进,得出了适用于标准离散时间语义的转换算法,如图5所示。

可以证明对于一个ELDI公式,系统■和其■同时满足或不满足该公式。该证明及■的语义组成,详见文献[8],这里不再赘述。

2.3 从■得到反向系统■

为使构造■的算法可行,必须先去除■的无穷边和无穷结点。

引理1 假设e=(v,v′,[l,∞))是■的一条无穷边,则当观察时长上限b

引理2 在去除■的无穷边后,还需要去除其无穷结点v。当观察时长上限b

引理1、2的证明可参考文献[5],这里不再赘述。

2.3.1 构造的框架

首先,构造■的框架,使其能体现■中所有被■检验的行为所对应的反向行为,可分四类情况讨论,依据是在对■观察的起始、结束时刻,■是否刚好发生迁移。

在下列四类情况中,给定■的行为片段ρ■和其对应的模型片段M■,简述如何构造ρ■的反向行为片段对应的■的模型片段M■,其算法将在2.3.3节中统一给出。

(1)当对ρ■的观察开始时,■刚好迁移至结点vu。当观察结束时,■刚好迁移至结点vv。即tstart=tu且tend=tv,如图6所示。

图6 情况1对应的正向行为和模型片段

对应M■的构造如图7所示:i)将■中所有结点的外出边连向其前驱结点,ii)添加一个新结点vstart,置u(vstart)为0,iii)从vstart引出若干条时钟约束为[0,0]的边,连向■的所有结点。

图7 情况1对应的反向模型片段

(2)当对ρ■的观察开始时,■已在结点vu-1驻留了若干单位时间。当观察结束时,■刚好迁移至结点vv。即0≤tu-1

图8 情况2对应的正向行为和模型片段

对应M■的构造类似于情况1所述,如图9所示。

图9 情况2对应的反向模型片段

图10 情况3对应的正向行为和模型片段

(3)当对ρ■的观察开始时,■刚好迁移至结点vu。当观察结束时,■已在结点vv驻留了若干单位时间。即tstart=tu且tend>tv,如图10所示。

对应M■的构造类似于情况1所述,还需要从■中所有结点vv引出若干条时钟约束为[0,u(vv)]的边,连向其所有前驱结点,如图11所示。

图11 情况3对应的反向模型片段

(4)当对ρ■的观察开始时,■已在结点vu-1驻留了若干单位时间。当观察结束时,■已在结点vv驻留了若干单位时间。即0≤tu-1

图12 情况4对应的正向行为和模型片段

对应M■的构造类似于先前情况所述,如图13所示。

图13 情况4对应的反向模型片段

2.3.2 去除■中多余的反向行为

接下来,要去除■中的多余行为,这些行为不能与■中任意一个被检验的行为对应。

■中多余的行为只可能为两种情况:

1)■选择了不合法的外出边作迁移。

2)■在某结点驻留了过长时间。

这两类行为都是由于未考虑系统具体通过哪条边进入某个结点,而这在反向系统■中格外重要。为了去除这些行为,需要引入变量label和y,分别用于去除上述两种行为。

(1)label的用法

label是一个整型变量,应用于■中每条边的update和guard中:

1)update――当边e被执行时,label被赋予一个特定的正整数,用于标识这条边。

2)guard――当选择执行结点v的外出边e时,需要判定label的当前值是否属于集合IncomingEdges(e),只有该集合中的边被执行后,才能执行边e。

在形式化描述label的用法前,需要先引入三个单射函数Label_1、Label_2、Label_3,将结点集或边集分别映射到三个互不相交的正整数集合■上。

3)■

Label_1(〈vi,vj,lij≤x≤uij,x:=0〉)将一个正整数赋给边〈vi,vj,lij≤x≤uij,x:=0〉,用于标识这条边。

4)■

OutgoingEdges(v)将一个正整数集合赋给结点v,用于标识v的所有外出边。

5)■

Label_2(v)将一个正整数赋给边〈vstart,v,x==0,x:=0〉,用于标识这条边。

6)■

Label_3(v)将一个正整数赋给源结点为v的所有边〈v,vk,0≤x≤u(v),x:=0〉,用于标识这类边。

下面,将分类讨论label的用法。

①对于边e:=〈vi,vk,lij≤x≤uij,x:=0〉,它源于■中的边e′:=〈vi,vj,lij≤x≤uij,x:=0〉,如图14所示。

图14 情况1对应的正、反向模型片段(label的用法)

update(e):=update(e)∪{label:=Label_1(〈vi,vj,lij≤x≤uij,x:=0〉)}

guard(e):=guard(e)∪{label∈OutgoingEdges(vj)∪{Label_2(vi),Label_3(vj)}?}

②对于边e:=〈vstart,v,x==0,x:=0〉,它是■中新添加的边,如图15所示。

图15 情况2对应的正、反向模型片段(label的用法)

update(e):=update(e)∪{label:=Label_2(v)}

③对于边e:=〈v,vk,0≤x≤u(v),x:=0〉,它是■中新添加的边,如图16所示。

图16 情况3对应的正、反向模型片段(label的用法)

update(e):=update(e)∪{label:=Label_3(v)}

guard(e):=guard(e)∪{label==Label_2(v)}

(2)y的用法

y是一个时钟变量,应用于■中每条边的update和每个结点的invariant中:

1)update――当边e被执行时,y被赋予一个正整数,它是一个“虚拟”时长d。所谓“虚拟”是指■在进入e的目标结点时已在该结点驻留了长度为d的虚拟时间。

2)invariant――在结点v中,用y≤u(v)作为不变式。由于v的某条进入边被执行后,y会被赋予一个正整数d,则■能驻留的最大时长为u(v)-d。

在形式化描述y的用法前,需要先引入一个函数■。max_delay(〈vi,vj〉)是一个自然数,它表示■在不可避免地迁移至vj之前能在vi驻留的最长时间。

下面,将分类讨论的用法。

①对于边e:=〈vi,vk,lij≤x≤uij,x:=0〉,它源于■中的边e′:=〈vi,vj,lij≤x≤uij,x:=0〉,如图17所示。

图17 情况1对应的正、反向模型片段(y的用法)

update(e):=update(e)∪{y:=u(vk)-max_delay(〈vk,vi〉)}

invariant(vk):={y≤u(vk)}

②对于边e:=〈vstart,v,x==0,x:=0〉,它是■中新添加的边,如图18所示。

图18 情况2对应的正、反向模型片段(y的用法)

update(e):=update(e)∪{y:=0}

invariant(v):={y≤u(v)}

③对于边e:=〈v,vk,0≤x≤u(v),x:=0〉来说,它是■中新添加的边,如图19所示。

图19 情况3对应的正、反向模型片段(y的用法)

update(e):=update(e)∪{y:=u(vk)-max_delay(〈vk,v〉)}

invariant(vk):={y≤u(vk)}

由①~③的分析可见,y的用法的可行性取决于■中每个结点v所对应u(v)的有穷性,这也即引理1、2要去除■的无穷边和无穷结点的原因。

2.3.3 ■的构造算法

根据前一节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构造算法,如图20所示。

图20 ■的构造算法

3 结论

针对文献[3]中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思路――通过反转原系统■得到反向系统■,然后在■上验证公式■。这与在■上验证■是完全等价的,但只需引入3个辅助变量,扩大了文献[3]所提算法在工业领域的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Clarke EM, Wing JM. Formal method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ACM Computing Surveys (CSUR) - Special ACM 50th-anniversary issue: strategic directions in computing research, 1996, 28(4): 626-643.

[2]Zhou Chaochen, Zhang Jingzhong, Li Xiaoshan. Linear duration invariants[C]// Formal Techniques in Real-Time and Fault-Tolerant system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1994: 86-109.

[3]Zu Quan, Zhang Miaomiao, Zhu Jiaqi. Bounded model-checking of discrete duration calculus[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 systems: computation and control. ACM, 2013: 213-222.

[4]Alur R, Dill DL. A theory of timed automata[J].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1994, 126(2): 183-235.

第3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45-01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如何利用现代化资源开展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两大部分展开,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哪个时期的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古代诗词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唐诗宋词到汉乐府到《诗经》,古代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正是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1、中国古代诗词对学生文学积淀的重要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谈到古代诗词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作为文学载体的工具性作用。大凡古代诗词,其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极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豪放恣肆,或含蓄隽永,温婉宜人。“言为心声”,诗词大都是其作者的情感流露与抒发。通过意境来表达感情,通过比喻、双关、用典、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其景其情。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正是语文学习者所应该直接接收的教育内容。如何从古代诗词学习中学会鉴赏和分析诗词作品,积累写作手法和文学知识,以更好地表达和运用汉语,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直接目的。

2、帮助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国古代诗词潜在的巨大语文教育价值

每首诗词皆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其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上所选作品皆有明显地代表性。其中名家之作体现了作者独有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出现的《诗经》中民歌性质的不可考其作者的作品,其作品本身内容也是人文化的表达。

3、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学生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凭借。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其词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所表达的对古人的英雄豪气的崇拜,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展现。让学生读懂其词,明白其深意,能鉴赏豪放词的文学魅力,能积累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诗词教育对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

1、改变以教材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融合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无固定操作模式,尤其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点上更是空白一片。”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势必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资源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不受资源的时空限制,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彻底改变。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利用网络来搜集教材之外的资源,扩充知识量,拓展学习面,是实现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外相关文本资源,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比如说在《蒹葭》的教学过程中,搜集并展示名家对此词的点评,稍作讲解。播放此词改编的歌曲(《在水一方》)或古曲,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来体味词的韵味,都是可以加强教学效果的。

2、改变教师的机械传输模式,增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走进新课程丛书》指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地机械地知识灌输,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有义务自主地开发教学资源。大致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校本实际,参照国家课本教程标准的要求,列出古代诗词学习中的参考书目。

(2)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阅读交流活动。对同一作品,同一作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

3、改变过去的以讲授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把听说读写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据老师的讲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积累。但相对于理解的学习方式来说,这样的理解是被动的,往往禁锢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以文字为载体流传的古代诗词,综合利用听说读写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

(1)听: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并展示名家朗诵,让学生通过听觉来体味诗词含义。加深理解。

(2)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查证诗词含义,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3)读:让学生自己朗读,将自己带入诗词作者的角色态度,体味诗词含义。

(4)写: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之后将诗词学习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文章。既是对诗词学习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写作的锻炼。

第4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关 键 词:训练与竞赛;现代短跑技术;反应时间;动作冲量;加速度;步宽;速度节奏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4-0006-06

Reexamination of several issues about modern sprint techniques

JIANG Zi-li1,LI Qing1,CAO Ren-tian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sprint biomechanics, and coupled with several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print training, the authors reexamined several controversial issues about modern sprint techniques,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t starting, the “left foot front and right foot rear” squatting manner can improve athlete’s reaction speed, hitting the starting blocks with both feet can produce more action momentum than hitting the starting block with one foot; at the pure acceleration stage, increasing stride length is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running economy than increasing stride frequency; “swaying” type running is more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acceleration than “straight line” type running; at the midway running stage, the “asymmetrical rebounding technique” produces a ground rebounding force great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the “spring-mass technique”; the “5-stage dividing method” can reflect prin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full course speed rhythm in a way more accurate than the “4-stage dividing method”.

Key words: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modern sprint technique;reaction time;action momentum;acceleration;stride width;speed rhythm

短跑是竞技体育中重要的基础性项目,短跑成绩的突破可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在运动训练中,运动表现的突破主要依赖于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改变、生理机能的提高和运动技术的完善3个方面。但是,随着人类体能逐渐逼近极限,尤其是对于成年运动员而言,身体形态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能量代谢的可塑空间也将受到限制,因此,运动成绩的提高就主要依赖于运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1]。近年来,随着短跑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训练界对短跑技术的认识在很多方面已经达成了一致。然而,在当前的短跑训练实践中,关于“起跑时如何选择摆动腿、如何蹬离起跑器,加速跑时如何调整步长和步频、如何控制步态特征,途中跑时如何优化力量输出效率、如何调整全程速度节奏”等技术环节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且这些争议和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短跑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短跑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多年的短跑训练经验,对上述具有争议和分歧的技术环节进行了重新审视,以期为短跑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1 起跑技术

1.1 “个人习惯”与“左前右后”

在田径比赛中,反应时是指枪响后到力量出现变化之初的时距。在当今世界级男子100 m比赛中,比赛胜负往往在毫秒之间,而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间约占比赛总时间的5%,更为重要的是,反应速度的快慢还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全程节奏[2]。

对于短跑运动而言,运动员的双腿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大多数短跑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主张运动员在起跑时根据个人偏好或习惯选择“摆动腿”。在神经传导速度既定的条件下,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即起跑技术的熟练程度[2]。然而,也有不少教练认为,就蹲踞式起跑技术而言,运动员双腿的作用是非对称的。因为蹲踞式起跑的技术特征决定了运动员的双腿需前后放置,摆动腿或后置腿在枪响后需率先做出反应,并在随后进行相对运动[3]。而在人体内,肢体主要受对侧大脑半球的控制,即右侧大脑控制左侧肢体,左侧大脑控制右侧肢体[5]。由于右脑具有更强的空间和口令处理能力(对信号的察觉能力)[6],而左脑则具有更强的执行肌肉力量的能力[7-8]。因此,从理论上看,“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可以使运动员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这一假设也得到Eikenberry等[4]的证实,他们的研究表明,右脚在后比左脚在后的反应时间快80 ms,而右脚在后比左脚在后的动作时间快104 ms。因此,当右脚在后时,运动员能得到近80 ms的反应时间优势和104 ms的动作时间优势。本研究对近5届世界田径锦标锦男子100 m决赛的视频进行分析后发现,约93%的运动员采用“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其中,黄种人最快纪录保持者苏炳添在将“右前左后”的蹲踞方式改为“左前右后”的蹲踞方式后,100 m成绩也由10.04 s提高到了9.99 s。

2.2 “直线型”步态与“摇摆型”步态

步宽是指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双脚触地点之间的平行距离[17]。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在蹬离起跑器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步态模式也一直是短跑技术中具有争议的问题。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有的教练员主张运动员在蹬离起跑器后使用触地点接近身体重心、步宽较小的“直线型”步态;也有的教练员则主张运动员使用触地点远离身体重心、步宽较大的“摇摆型”步态(图1)。

通过“倒立弹簧摆”理论模型分析可知,相对于直线型步态,摇摆型步态更有助于运动员获得更大的加速度。如图2所示,脚的触地点与身体轴线方向的分开角度为α,触地阶段产生的小转角为β,转动方向如图2中所示方向,绕轴顺时针转动,其中L1为质心到触地点的距离,即腿的长度,L2为质心到转动轴的距离,令I1为直线型步态转动时的转动惯量,I2为摇摆型步态的转动惯量,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关系:

其中,E1为直线型步态的转动动能,E2为摇摆型步态的转动动能,ω1为直线型步态的转动角速度,ω2为摇摆型步态的转动角速度。由公式(2)、(3)可知,若想达到相同的角速度,相对于直线型步态,摇摆型步态所需的转动动能更小,那么在前一次蹬摆中获得的水平动能则能较少地转化为转动动能,从而有利于节省更多的能量消耗;又由转动惯量公式可知,若两种步态特征转过的角度相同,在小角度转动中,转动惯量较小的摇摆型步态在转过相同角度时的角速度会比直线型步态更快,即摇摆型步态比直线型步态能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从而更有利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达到迅速摆脱静止状态的目的。

进入到途中跑阶段后,运动员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动作惯性和水平加速度,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的也就变成了“达到和保持最大速度”。由于摇摆型步态的步宽较大,跑动时向两侧损失的地反力分量也就比直线型步态大,这不利于运动员将所产生的地反力转化成水平速度;而“直线型”步态因步宽较小,蹬地时向两侧损失的地反力分量也相对较小,因此,更有利于将运动员所产生地反力转化成水平速度,推动身体向前位移,以达到和保持最大速度。在世界短跑名将中,采用“摇摆型”步态的典型代表有尤塞恩・博尔特、约翰・布雷克、泰森・盖伊等,而采用“直线型”步态的典型代表只有阿塞法・鲍威尔。另外,Ito等[16]研究表明,优秀短跑运动员(10.12~10.32 s,n=9)在蹬离起跑器后0~7步的步宽在28~38 cm之间,但随着比赛的推进,运动员会逐渐将步宽缩小,当进入到途中跑阶段后,步宽缩小到了17 cm左右,变成了直线型步态。

因此,在纯加速阶段,步宽较大的“摇摆型”步态更有利于运动员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获更大的加速度;而进入到途中跑阶段后,步宽较小的“直线型”步态则有利于减少运动员触地时地反力分量的损失,将所有地反力转化成水平位移,以达到和保持最大速度。

3 途中跑技术

3.1 “弹簧-质点技术”与“非对称反弹技术”

“弹簧-质点”理论最早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也正是从那时起,世界短跑技术的发展就一直受到“弹簧-质点”理论的影响,即在触地时的制动阶段,当地心引力拉动运动员身体重心下沉时,肢体被压缩的同时将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拉长,储存弹性势能,并在触地时的驱动阶段通过弹性回缩释放弹性势能,提升身体重心,推动身体向前位移[18]。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训练学专家和教练认为,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的每次触地都是通过“类似于弹簧的方式”来优化力量输出、提高跑的经济性和整体表现。在“弹簧-质点”理论的影响下,教练员们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会特别重视通过大量的杠铃深蹲练习和超等长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的髋部伸肌的力量和地反力。毋庸置疑,杠铃深蹲和超等长练习都是提高短跑运动表现的有效手段。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弹簧-质点”理论并不能合理地解释精英短跑运动员为什么比普通运动员跑得更快这一现象。

2014年,Clark等[19]通过不同水平运动员跑步时的地反力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精英短跑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触地时的地反力波形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即普通运动员触地时的地反力波形曲线与“弹簧-质点”模型的地反力波形曲线基本一致,但精英短跑运动员触地时的地反力波形曲线却与“弹簧-质点”模型的地反力波形曲线不符,即精英短跑运动员在触地时制动阶段的地反力波形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向左偏移。这说明,精英短跑运动员之所以能比普通短跑运动员跑得更快,在于他们独特的肢体动力学特征。从技术结构的层面而言,普通运动员在触地时仅被动地利用了腿部的“地反力”来推动身体向前位移,而精英短跑运动员会在触地前尽量抬高膝盖,并在最初触地后将膝和踝关节的角速度降低2%,同时使踝关节保持僵硬,以降低小腿的摆动或晃动,并最终通过阻止小腿的晃动来提高脚对地面的冲击力。由此可见,相对于普通运动员而言,精英短跑运动员掌握了一种独特的“鞭打和力量传送”技术,而普通运动员却没有掌握这种技术。由于精英短跑运动员在触地时力量的输出和传递过程存在着明显的非对称性,因此,可将这种独特的力量输出和传输过程称之为“非对称反弹技术”。“非对称反弹技术”是在“弹簧-质点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运动员触地时的“趴地”或“鞭打”动作,因此这种技术对运动员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髋部屈肌以及股后肌群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跑训练实践中,弹力带屈髋练习、负重弓箭步、跨步跳等辅助练习在生物力学特征上与“非对称反弹技术”相近,因此,有助于运动员掌握“非对称反弹技术”。

3.2 “四分法”与“五分法”

全程速度节奏既是短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练员制定比赛策略、诊断专项能力、设计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20]。

在过去的研究和训练实践中,训练学专家和教练员们根据世界高水平短跑运动员比赛中的“速度曲线变化特征”,将100 m跑的全程节奏划分为起跑、加速跑(0~30 m)、途中跑(30~80 m)和冲刺跑(80~100 m)4个阶段[21-22](简称“四分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和设计短跑训练。然而,由公式“速度=步长×步频”可知,以速度曲线的变化特征为依据对100 m全程节奏进行划分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因此,以此为依据设计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就不能有效地发展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或掌握合理的短跑技术。本研究认为,应以运动员比赛中“步长与步频的变化特征”为依据对100 m跑的全程节奏重新进行划分。在100 m跑全程中,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一直保持着稳步增加的趋势,但步频会出现多次明显的波动。在0~20 m,运动员的步频为4.1~4.2 Hz;但在20~40 m,步频则由4.1 Hz急剧增加到了4.8 Hz;并在40~80 m和80~100 m,步频两次出现明显的下降。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一般将20~40 m运动员步频急剧增加的阶段称之为“转换阶段”。这就是说,根据运动员步长和步频的变化特征可将100 m跑重新划分为起跑、纯加速(0~20 m)、转换(20~40 m)、最大速度(40~80 m)和降速(80~100 m)5个阶段(简称“五分法”)。由图3可知,“五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将“加速跑阶段”进一步细分为“纯加速阶段”和“转换阶段”。

另外,从100 m跑中运动员腿部肌电活性的变化特征来看,加速跑和途中跑是短跑运动中两个不同的专项阶段,即在加速跑阶段,触地时间相对较长,运动员有相对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蹬伸动作,因此,运动员在此阶段主要以髋部伸肌(臀大肌)和腿部前群伸肌(股直肌、股外肌、腓肠肌)的最大收缩为主;但当进入到途中跑阶段后,触地时间相对较短,运动员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蹬伸,这将导致腿部前群肌肉参与收缩的比重逐渐下降,髋部屈肌和股后肌群肌肉参与收缩的比重逐渐上升[23]。因此,为了实现两个专项阶段的顺利过渡,也需要一个特殊的衔接阶段,即转换阶段。

“转换阶段”的技术特点是,充分利用“纯加速阶段”获得的速度惯性,在稳定步长的同时通过“顺势跑”将步频增加至最大。在“顺势跑”时,运动员不需100%用力,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这一方面有助于节省能量的消耗和加速ATP-CP的再合成[24],为达到和保持最大速度储备能量;另一方面,放松的肌肉状态是中枢神经系统快速发放神经冲动、获得最大步频,进而达到最大速度的基本前提[25]。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可通过变速跑(20 m快+20 m慢+20 m快+20 m慢)、阻力跑和助力跑等手段来帮助运动员掌握由“纯加速阶段”向“途中跑段”过渡的“转换技术”。

运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是短跑运动成绩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但合理短跑技术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因此,从青少年运动员接触短跑专项训练伊始,教练员就应该向其灌输正确的短跑技术理念,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短跑技术,因为错误的技术动作结构一旦定型,就难以纠正。对于成年运动员而言,即使当运动成绩遇到瓶颈,不得不对运动技术进行改造时,也切忌大刀阔斧地进行,而只能在原有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否则将会破坏整个技术动作结构系统,导致运动成绩的急剧下降。必须强调的是,科学训练的基本前提是区别对待,聪明的教练员不应将所谓“完美的短跑技术”强加于任何运动员,而是应在其理解正确短跑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形成独具风格的短跑技术。

参考文献:

[1] 黎涌明,纪晓楠,资薇. 人体运动的本质[J]. 体育科学,2014,34(2):11-17.

[2] HARLAND M J,STEELE J R. Biomechanics of the sprint start[J]. Sports Medicine,1997,23(1):11-20.

[3] MERO A,KUITUNEN S,HARLAND M,et al. Effects of muscleCtendon length on joint moment and power during sprint start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6,24(2):165-173.

[4] EIKENBERRY A,MCAULIFFE J,WELSH T N,et al. Starting with the “right” foot minimizes sprint start time[J]. Acta Psychologica,2008,127(2):495-500.

[5] BRAUN C M J,DAIGNEAULT S. Effects of a right hemifield advantage on crossed-uncrossed differentials in simple reaction time:toward a new model of interhemispheric relay[J]. Acta Psychologica,1994,85(2):91-98.

[6] MIESCHKE P E,ELLIOTT D,HELSEN W F,et al. Manual asymmetri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control of goal-directed movements[J]. Brain and Cognition,2001,45(1):129-140.

[7] CARSON R G. Putative right hemispher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eparation of reaching and aiming movements [J]. Manual Asymmetries in Motor Performance,1996:159-172.

[8] ELLIOTT D,CHUA R. Manual asymmetries in goal-directed movement [J]. Manual Asymmetries in Motor Performance,1996:143-158.

[9] MANN R. The mechanics of sprinting and hurdling [M]. CreateSpace,2011.

[10] 王锋,李成梁,王新雷,等. 论末端释放训练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J]. 体育科学,2015,35(4):82-89.

[11] TRIPLETT N T,ERICKSON T M,MCBRIDE J M. Power associations with running speed[J].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2012,34(6):29-33.

[12] WISL?FF U,CASTAGNA C,HELGERUD J,et al. Strong correlation of maximal squat strength with sprint performance and vertical jump height in elite soccer players[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4,38(3):285-288.

[13] H?GBERG P. Length of stride,stride frequency,flight” period and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the feet during running with different speeds[J]. Arbeitsphysiologie,1952,14(6):431-436.

[14] 李广文,李鸿江. 现代100 m跑运动员速度,步态变化特征理论的应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250-253.

[15] 姜自立,李庆. 现代男子100 m速度节奏特征的多维分析及其对训练的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3):98-104.

[16] ITO A,ISHIKAWA M,ISOLEHTO J,et al. Changes in the step width,step length,and step frequency of the world’s top sprinters during a 100 m race[J].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2006,21(3):35-39.

[17] JIMSON LEE. Optimal step width out of the blocks [EB/OL]. [2015-07-15]. http://.

[18] ROBERTS T J,AZIZI E. Flexible mechanisms: the diverse roles of biological springs in vertebrate movement [J].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11,214(3):353-361.

[19] CLARK K P,WEYAND P G. Are running speeds maximized with simple-spring stancmechanic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4,117(6):604-615.

[20] MACKALA K. Optimisation of performance through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100 metres[J]. New Studies in Athletics,2007,22(2):7-15.

[21] MCFARLANE B. Sport-specific:a basic and advanced technical model for speed[J].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1993,15(5):57-62.

[22] MERO A,KOMI P V,GREGOR R J. Biomechanics of sprint running[J]. Sports Medicine,1992,13(6):376-392.

[23] HAMNER S R,SETH A,DELP S L. Muscle contributions to propulsion and support during running [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10,43(14):2709-2716.

第5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噪声系数 三阶交调 本振抑制 中镜频抑制 组合干扰

中图分类号:TN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180-02

随着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侦察设备所面临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接收机的线性度、动态范围、灵敏度、抗干扰能力、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射频前端是接收机的关键部件,它的设计往往对整个系统的的非线性指标、灵敏度、噪声系数、增益等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获得最好的接收性能,应该对射频前端进行精心设计。

1 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的性能指标

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主要技术指标为:输入频率:1GHz~2GHz,输出频率:750MHz/200MHz,噪声系数:≤10dB,增益:≥45dB,动态范围:≥50dB,中频抑制:≥70dBc,镜频抑制:≥70dBc。

2 变频方案设计

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采用超外差体制,变频是超外差体制的核心,其过程如以下公式所示。

式中,fR为接收信号的频率,fL为本振频率,fI为输出的中频频率。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若采用一次变频方案,则本振信号将不可避免的落入中频带宽或射频带宽内无法滤除。因此采用二次变频方案,设计射频前端一本振频率为6.4GHz,二本振频率为4.15GHz/800MHz。

3 本振源的设计

3.1 一本振的设计

一本振输出单点6.4GHz,采用锁相单环实现。其框图如图1所示。

图中,PD为鉴相器,LPF为低通滤波器,VCO为压控振荡器,÷16为集成在鉴相器中的分频器。100MHz晶振相噪可达到-150dBc/Hz@10kHz,VCO频率范围为6.1GHz~6.72GHz。鉴相频率为100MHz,此时鉴相器的本底相噪指标为-147dBc/Hz@10kHz,输出频率的倍频次数为6400÷100=64,因晶振与鉴相器的相噪指标接近,故输出相噪指标为-147+20lg64≈-110dBc/Hz,由于环路及部件引入的噪声一般会影响最终相噪3dB左右,因此最后的相噪指标可以达到-107dBc/Hz@10kHz。

3.2 二本振的设计

为了能够使二本振得到更好的相噪指标,二本振采用混频方案,包括大步进环和混频环。其框图如图2所示。

大步进环鉴相频率为25MHz,此时鉴相器的本底相噪指标为-145dBc/Hz@10kHz,最高输出频率的倍频次数为4450÷25=178,则输出相噪指标为-145+20lg178≈-100dBc/Hz @10kHz。

混频环中鉴相频率1MHz,此时鉴相器的本底相噪指标为-153dBc/Hz@10kHz,混频后信号最高频率为100MHz,分频比为100÷1=100,相噪指标为-153+20lg100= -113dBc/Hz @10kHz,此指标远小于大步进环信号相噪指标,所以对最终输出信号的相噪影响可忽略。由环路及其部件(主要是加法器)引入的噪声影响一般变差5dB,最终输出相噪指标可达到-95dBc/Hz @10kHz。

4 主要技术指标分析

4.1 杂散抑制

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采用上述变频方案,产生的带内杂散信号主要有三种:1、信号的多次谐波2、信号多次谐波和本振多次谐波的组合产物3、两次本振的组合产物。

信号的多次谐波,及其和本振多次谐波的组合产物电平的大小与混频器的非线性度及输入信号的电平大小有关,在设计时,要尽量选取线性度高、动态范围大的混频器,此外还要合理分配通路的增益,使信号在输入混频器前的幅度不能过高。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最大输入信号电平为-40dBm,第一、第二混频器采用高本振电平的混频器,在进行增益分配时,信号输入混频器的电平约为-75dBm,产生的带内干扰信号电平可低于灵敏度。

抑制本振间的组合干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一混后利用一中滤波器对一本振及其多次谐波进行抑制。在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的一中放大器后设计一级腔体带通滤波器和两极微带低通滤波器对一本振的多次谐波进行抑制。

除了采取以上措施抑制带内杂散信号外,射频前端入口还设计了预选滤波器对带外无用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其进入射频前端和本振混频产生干扰信号,同时可以防止过多的信号进入射频前端内,造成射频前端的饱和。

4.2 噪声系数

多级级联的二端口网络的噪声系数如下:

式中,Fi表示第级的噪声系数,Gr表示第级的增益,F表示级联后的总噪声系数。由公式可以看出,第一级的噪声系数和增益对系统噪声系数影响最大,因此需要在系统最前端设计低噪声放大器。此外由于无源网络噪声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插入损耗,所以在设计射频前端的预选滤波器时要尽量减小其插入损耗。

4.3 动态范围

这里所指的动态范围为无虚假响应动态范围,是反映多信号输入时,由于接收系统的非线性产生的互调量电平低于某一要求的动态范围。通常用三阶截点值(IP3)表示。无虚假响应动态范围和输入三阶截点值的关系为IP3in=D/2+Pin,min,其中D表示无虚假相应动态范围,Pin,min表示输入灵敏度。

当两个信号同时落入射频前端带内时,其互调产物可发生在射频前端的每一级,输入信号每经过一级有增益的电路,信号电平都会增高,互调产物也会提高。因此越是靠后的电路应当线性度越好,动态越高。当两个信号或其中一个信号落入带外时,互调产物主要产生在射频前端宽带的各级,这时输入的大信号还未受到抑制,到了窄带各级,输入的大信号受到抑制,产生的互调产物电平很低,不会造成虚假相应。因而要求前端的各级电路动态范围大或尽量提高接收系统,特别是其第一级的选择性。

4.4 中、镜频抑制

抑制镜频信号主要依靠混频前的滤波器,抑制中频信号除了依靠滤波器外还可利用混频器的射频-中频隔离度。在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设计中,由于进行了两次变频,因此其镜频信号有一、二镜频两种。二镜频折算到二混前的频率范围为3.1GHz~3.7GHz,一中滤波器选用5节~7节腔体滤波器对其进行抑制。

5 射频前端设计框图

经过以上指标分析后,设计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框图如图3所示。

图中,LNA表示低噪声放大器,BPF表示带通滤波器,LPF表示低通滤波器,AMP表示放大器,MIXER表示混频器,DIGITAL ATTEN表示数控衰减器。

6 测试结果

设计、调试完成后指标测试结果:增益≥47dB,噪声系数≤9.2dB,动态范围≥52dB,矩形系数K≤1.75,本振反向辐射≤-80dBm,中频抑制≥85dBc,镜像抑制:≥84dBc,频率步进1MHz。满足各指标要求。

7 结语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射频前端变频方案的设计原则,对射频前端的关键指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宽带大动态射频前端的性能良好,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实现了其低噪声、大动态输出。

参考文献

[1]贾士旺.EHF频段上变频器设计及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0(3):37-38.

第6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尽管今年以来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但似乎对投资者的热情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记者从一些银行的业务销售部门了解到,市场对于短期限低风险的产品需求量仍然很大,产品推出后较短时间内就已售罄。

事实上,目前各家银行所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不过2%左右,一些收益率低的产品甚至不足1.5%。投资者热情不减的背后,在于投资市场尚未启稳,缺乏可靠的投资途径。而短期理财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动资金的收益性。

不过,随着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调,“存贷相通”的贷款理财产品收益率却体现出了优势,不失为打理短期资金的一种新方式。近期渣打(中国)推出了一款“活利贷”产品,其本质也是打通存款账户与贷款账户,利用账户上的活期资金余额收益,抵减贷款本金的“存贷相通”产品。但是与之前多家银行所推出的同类产品相比,“活利贷”的门槛低,并且实现了存款账户上的资金可全部用于对应贷款的抵减。

存贷相通缩减贷款年限

尽管都是以存款账户上的资金,来抵减对应贷款的利息,但是与市场上已经推出的“存贷相通”产品相比较,渣打(中国)此次推出的这款“活利贷”产品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首先在于这款产品没有门槛的设置。在以往所推出的产品中,至少需要在存款账户上存入5万元的资金。而“活利贷”产品中,对于存款账户上的资金没有限制,账户上的闲余资金都可以“存贷相通”。由于很多家庭都会备有一定的活期结余,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在存款期间还可发挥“存贷相通”的功能,无疑可以提高家庭资金的运作效率。

同时,存款账户上的资金可以全部从当日的计息基数中抵消。很多银行的做法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存款账户上的资金分作两个部分,一部分按活期存款计息,一部分从当日的计息基数中抵消。由于贷款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存在较大的利差,“活利贷”的这一设定也就提高了资金的收益率。

但是,与其他存贷相通产品直接计算理财收益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活利贷”对于存款账户资金获得的收益并不是结算到存款人的账户,而是直接用来抵减贷款的年限。渣打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行的系统采用每日结算的方式,存款账户上的资金从当日的计息基数中抵消,这样下来,贷款的应计利息就会相应地减少,因此月供款中的更多比例将直接用于偿还贷款的本金,从而缩短了贷款的年限。

不妨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来看看“活利贷”产品的运作。

购房人张先生为改善居住条件,购买了一套新房,贷款金额为110万元,还款期限为30年。以5%的住房贷款利率来计算,张先生每个月的还款金额为5905元。如果张先生每个月除去消费和房贷月供之外,每月平均还可以结余4000元,存在渣打的存款账户上。

那么这部分存款,就可以按日从当期的贷款基数中进行抵减,从而降低了贷款的应还利息。假设张先生每个月都保证账户上4000元的结余,那么通过相应计算可以得到张先生的贷款只需要23年左右就可以还清,比原定计划缩短了7年左右。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例子中贷款人采用每月定期存人一定资金的方式,同时资金一直累计在存款账户中。这一方式,并不完全符合生活中贷款人的习惯。当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直接用于贷款本金的提前还贷,缩短贷款时间的功能更显著。另外,渣打的这一产品也规定,存款账户上用于抵消计息基数的金额,不得超过计息基数的50%。

房贷理财收益显优势

而在“存贷相通”的另外一些品种,则是把存款账户上的资金抵减贷款基数后节省的利息,作为理财产品的收益每月结算到投资者的账户中。由于近期银行调低了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妨来比较一下,与短期产品相比,房贷理财产品的收益能否具备优势。

前文中也提到,不少银行都有房贷理财产品的开发和推出。但是设有一定的门槛和条件,如存款账户中的资金必须满足一定的资金量,通常为5万元;另外,在进行对贷款基数的抵减时,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的,不能完全进行抵减,这也会对房贷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影响。

我们不妨以深发展的“存抵贷”产品来进行试算。假设贷款人的存款账户上的平均余额为40万元,那么按照表中所提供的抵扣金额提取比例,可以得到其中21.25万元的资金可以用来抵减贷款基数,而剩余的18.75万元仅能够按照活期存款来计算收益。

在“存贷相通”的产品中,适用的利率与贷款人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是一致的。新年以来,不少银行已经开始对存量房贷的利率进行调整,一些符合条件的贷款人可以获得基准利率的7折,即适用的贷款利率为4.158%。以最优惠的住房贷款利率来计算,那么深发展这款房贷理财产品“存抵贷”业务的收益(按存款余额40万元计算)可以达到0.36%×18.75/40+4.158%×21.25/40=2.38%。可以说,相对于市场上目前短期理财产品1.5%~2%的收益率来说,房贷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

与此同时,房贷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也比较强。对于存款账户上的资金,银行都是采用按日结算的方式,也就是说资金存在账户上一天,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来抵减相应的贷款基数。如果贷款人有使用资金的需求,这笔钱也可以随时动用,不会对资金的使用产生影响。

一些银行对于房贷理财产品的收益设定则较为简单,如工行的“存贷通”产品,据介绍,工行“存贷通”业务中起存额设置为5万元,超出5万元的部分,可按80%的比例获得相当于贷款利率的理财收益;而5万元的起存额,能获得活期存款的收益。那么,同样一笔40万元的资金,在工行的“存贷通”产品中,28万元将可以用于抵减贷款基数,12万元以活期存款计取收益。以此来计算,房贷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以达到3.02%。

打理短期资金的新方式

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与短期理财产品所能够提供的1.5%~2%的收益相比,房贷理财产品的收益反而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在不影响流动性的前提下,这种产品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收益选择。当然,这一产品的安全性也几乎没有问题。

第7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汽车空调系统 制冷剂 故障诊断

一、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现代汽车空调系统主要有制冷和供暖、通风三大功能,实现汽车车厢内温度、湿度、气流和洁净度的人工调节。

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型汽车制冷系统采用的都是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这种系统在设计和制造上的技术已十分成熟,它主要由空调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组成,见下图。

该系统是利用制冷剂由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气化潜热的原理而达到制冷目的:压缩机对气态工作介质(制冷剂)进行压缩,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流过管道被冷凝器降温,经储液干燥器干燥后成为高压液体,再经膨胀阀节流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较低能量液体。此液体在蒸发器内吸收由通风系统送来空气的热量而蒸发,达到制备冷空气、降低温度的目的。

轿车空调装置一般布置在轿车车头主发动机侧面。冷凝器与散热器安装在发动机之前,这样发动机可以驱动风扇实现风冷,而且轿车行驶时,迎风也会增加冷却效果。

汽车供暖系统多采用水暖式、空暖式两种工作方式。水暖式采暖时,制冷系统停止运行,发动机的工作热水通过热水阀进入热交换器,用风扇(与蒸发器共用)将吸热后的升温的外界空气从热风送风格栅送入车厢内。汽车空暖式采暖系统可以回收汽车发动机排除废气的热量来加热空气,构成气气热管换热器,发动机排出废气和进入车厢采暖空气互不泄漏的,工作安全可靠。

汽车通风系统主要实现汽车内外空气的流通,达到换气和热交换的目的。通常可用马达驱动鼓风机风扇,通过各种风门的调节来实现风量的改变。

二、汽车空调常规使用与维护

1.正确使用汽车空调操控按钮。汽车空调控制面板上标识一般采用英文缩写,使用时要清楚各按钮的含义方法,以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制冷效果不好。

2.要避免空调频繁启动、关闭,尽量避免因频繁启动、关闭而引起的机械故障。

3.由于工作环境复杂,相对于家用空调,汽车空调更需要经常进行检查、维护:每季度需进行检查和维护的有管路、接头、制冷剂数量、冷凝器、蒸发器、热力膨胀阀和压缩机等;每三季度需进行检查和维护的有储液干燥器和鼓风机等。

三、汽车空调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

汽车空调出现故障,一般观念认为空调不凉就需要添加制冷剂,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汽车空调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需根据实际检测设备情况、故障现象进行检测与诊断。

1.汽车空调故障的DIY诊断

所谓DIY(do it yourself)诊断,即在车主在不具备专业检测诊断设备设施情况下自己根据简单仪器或经验、感觉进行检测、诊断。

在检查高、低压管温度之前将空调设置到最大制冷:风量最大、直吹、空气内循环、A/C开关打开。此时出风口的温度,大约在5℃~10℃左右为正常。支起发动机盖确认电扇与压缩机均运转,如未运转,则松开高压管的保护盖,用利物轻轻按压高压排气顶针,看是否有强劲的制冷剂溢出,如有说明空调的故障在电路系统;反之,应仔细查看空调管的各接头是否有油渍,如有说明空调系统存在泄漏点。用手触摸高压管和低压管,仔细感觉它们的温度。

2.专业维修故障分析、检测的一般方法

对于专业汽车空调维修站点,可以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诊断。在检测与排除空调故障时一般要做到看、摸、听、测4方面的工作。

(1)听:从声响来判断压缩机的运行状况。

正常的运转声应是:只能听到压缩机有轻脆而均匀的阀片跳动声,如果有敲击声,一般是制冷剂的“液击”声或是敲缸现象,如果有磨擦声,可能是压缩机负荷太重,油不足或者断油以及离合器打滑等。

(2)看:观察冷凝器表面是否清净,防止杂物和泥土附在冷凝器上。

观察空调制冷系统所有连接部分是否有油渍,重点是压缩机轴封、前后盖板的密封垫、检修阀、安全阀等,观察各条软管有无磨损、老化、鼓泡、裂纹和渗漏,看玻璃观察窗内制冷剂的状态。

(3)摸:根据空调系统各部分温度情况进行诊断、分析。

打开空调开关、使制冷压缩机运转15~20min。用手摸空调系统管路各部件的温度,正常情况下,高压端的管路为55~65℃,而低压端管路呈低温状态,低压端的部件和管路,连接部分都会出现结露。用双手小心触摸高压区,特别是高压端金属部件手感较热而不烫手为正常;如果手感烫手,首先检查冷凝器的冷却是否良好,冷凝器表面是否清洁而无杂物,风扇的风量是否过小;如果高压端手感热度不够,则为制冷剂过少;如果没有温度,则为制冷剂漏光。

在储液器上出现霜冷或水露,说明干燥剂破碎并堵住制冷剂流动管道。膨胀阀的手感温度是比较特殊的,它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处较热,而出口连接处较凉,有水露,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发现膨胀阀出口处有霜冷现象则说明膨胀阀的阀口已经堵塞,必须马上处理。低压管的手感冰凉,有水露,但不应该有霜冷,若有霜冷则说明系统有问题,可能是膨胀阀感温包内的传感液体已经漏光,应更换一个新的,也可能是制冷剂太多需要放掉一些,或者是蒸发器的温度传感器、恒温器或压力控制器出现故障。用双手触摸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手感温度应该有明显的差别,如果没有温度差别,则说明制冷剂全部漏光;如果差别不大,则说明制冷剂量不足。用手摸触各个管接头是否震松,特别是一些电器的插头插座的连接是否松动。

(4)测:通过看、听、摸这些过程,只能发现不正常现象,但准确的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分析还要借助歧管压力表等仪器、万用表对制冷系统进行测试,在掌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现象做认真分析,判断出故障的部位,然后予以排除。

①检查调整皮带的张力。新安装的皮带必须进行两次调整。第一次为新皮带安装,调整到规定值,运行30min后,第二次进行调整。皮带张力根据结构不同、中心距不同、其皮带张力也不同,应按各车型的说明书进行检查。

②检查电磁离合器。接通离合器电源开关,此时压缩机应马上工作;断开电源后,压缩机应立刻停止工作。冬天,当接通电源开关,如果压缩机不转,可能是由于低温保护开关起作用。此时可以直接从蓄电池引一条导线接通电磁离合器、以证明离合器的好坏,若能正常运转,说明离合器无故障。冬天室外温度很低,起动压缩机仍能运转,则说明低温保护开关已经损坏。

③检查风扇电机的调速器和继电器,接通风扇电机开关后,从低档到高档分别拨动调速器,在各档让风扇运转5min,检查吹出的风量是否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可能是调速器的电阻箱和风扇继电器故障。

④检查高、低压保护开关和过热保护器。高、低压保护器开关和过热保护的目的是在制冷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保护压缩机和制冷系统不受损坏。它们都和空调开关、风扇开关串联在一起,当系统工作压力太高,或者当环境温度太低,制冷剂泄漏完了,高低压力开关就会切断压缩机离合器的电路。检查时,可把被检查的开关短路,再接通制冷系统的开关,此时,若制冷系统开始工作,则说明此开关故障。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怠速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和超速继电器等,也可用万用表测量拆去电流线接头的各种控制器。

⑤检查采暖系统。在保证有足够的冷却液情况下,拧开散热器盖,在上液槽内应能看到冷却液,起动发动机并暖车后,无冷却液溢出加液口。冷却液不干净或有铁锈、液色变黄,都应该将冷却液放掉,用化学清洗剂清洗系统,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再加上防冻冷却液,充满冷却系统。拨调温度控制钮,出风口的温度应有变化,操纵机构应移动自如,如果温度不变,操纵吃力,则应该修理。

⑥检查膨胀阀。膨胀阀的毛细管不应有折弯,并用绝缘布牢固地包捆在蒸发器出口处,有的毛细管应正确插入制冷管路的插孔中,并用感温油纸包裹。

⑦检查观察孔。汽车空调大多数装配有观察孔来观察制冷系统内部工质的流动状况,通过观察孔检查制冷工质的方法:起动发动机,稳定在1500~1750r/min,制冷压缩机运行5min。擦干净观察孔的玻璃,把空调功能键置于MAX(最大制冷)位置,吹风机(包括空调器和冷凝器风机)置于最高转速,这时可从观察孔中看到如下几种情况:

A.清晰(孔内无气泡,也看不见液体流动)。这种状态可能是系统内制冷剂全部泄漏光,应立即关掉发动机,检查制冷系统制冷剂泄漏的原因;如果检查压缩机进气管和排气管,温差明显,则可能是制冷剂量过多,必须把多余的制冷剂排除;若暂停压缩机工作,空调系统其余部分仍然工作时,45s后在观察孔上可以看到少许的气泡通过,则制冷剂适量。

B.气泡(偶尔或者缓慢地看到少量气泡流过)。说明制冷剂量稍有不足或制冷系统的干燥剂已经饱和,制冷剂内有水分混进。当膨胀阀有结霜现象,并且从观察孔有时看可到干燥剂变颜色,则系统制冷剂含有水分,应马上更换干燥剂。

C.泡沫。说明系统内制冷剂量严重不足,并且有大量水分和空气进入系统.

D.油斑(观察孔的玻璃上有条纹状的油渍或黑油状泡沫)。若进、排气口有明显温度差、停止压缩机,空调其余部分仍在工作,孔内玻璃的油渍干净,说明系统制冷剂量略少,冷冻油量过多,此时应想办法从系统内释放一些冷冻油,再加入适量的制冷剂;若压缩机进、排气管有明显温差,当压缩机停止工作,空调其余部分仍在工作时,玻璃上留下的油渍是黑色或有其它杂物,则说明系统内的冷冻油变质,必须清洗制冷系统;若压缩机进、排气阀门没有明显的温差,空调器出口也没有冷气出来,说明制冷剂全部漏光,观察孔玻璃镜上油斑是油。

参考文献:

[1]欧华春,李大成.汽车空调实训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马明金.汽车空调构造使用与维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凌乱、淡薄、单一……?食杂店零售终端建设的现状分析

据统计调查:65%的食杂店店铺经营规模小、客户群体较单一、店面卫生较差。走访武平县内的食杂店,我们发现食杂店销售的物品较多,普遍存在着店堂杂乱、价格标签残缺不全、卷烟摆放凌乱、柜台不整洁的问题。即使客户经理进行过终端陈列指导,仍然会出现卷烟摆放凌乱、终端维护不及时的问题。

大部分食杂店经营卷烟的目的只是为了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把卷烟销售放在从属地位。习惯于传统畅销品牌的销售,对卷烟品牌培育意识淡薄、缺乏对新品牌的认知和宣传,一些客户甚至不认可新品牌,对新上柜品牌有抵触情绪,使卷烟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产生隔阂。

食杂店内的物品琳琅满目,一些店铺只在收银台处搭建一个简易物架摆放卷烟,并且将卷烟与其他的商品混放在一起。在卷烟陈列方面,只是随意地摆放几包样品烟盒,一些样品烟盒还出现了发黄、皱褶的现象,价格标签基本缺失。

近年来,随着营销网建的不断完善,分公司网上订货水平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大部分零售客户总按照老思路、老印象、老方法进行销售,对终端POS扫码销售无法做到即卖即扫,客户经理在对其经营指导方面缺乏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乡村地区的零售客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于新兴的信息技术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终端建设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

乡镇的零售客户存在着不注重学习、经营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的特点,再加上店铺面积有限、消费群体较为固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方式上总是以“价格战”来解决问题,缺乏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和手段,出现经营能力和盈利率低的现象。

食杂店现代终端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武平全县客户1680户,食杂店业态所占比例最大,占比达到86%。其中乡村的食杂店占总户数的68%。食杂店在全县范围内各个片区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因而要做好现代终端建设,选择食杂店作为突破口进行打造,建设一个成功的案例,可进行复制推广。

食杂店货柜、货架较多,客户已经在店面设计方面投入了资金,且食杂店的货架占用面积较大,想要让客户挪出位置摆放卷烟柜台,需要零售客户的积极配合和自愿主动投入改造资金。

食杂店内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各类品牌厂家的广告牌、广告架、促销物品争相上架,广告材质不同、色调不统一,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各类商品无序摆放,卷烟商品很难抢占消费者的眼光。

食杂店的广告种类多,一些商家对广告张贴的回馈力度较大,一些食品、饮料类的商品还会赠送美观的柜台、冰柜。因此卷烟广告想要在食杂店内占据一席之地,需要取得零售客户的大力支持以及客户经理后期服务的跟进、公司的货源倾斜支持。

“店中店”模式打造模式初探

“店中店”顾名思义,就是商店里面的商店。在卷烟现代终端建设中,“店中店”模式不仅能做卷烟销售,还便于卷烟品牌宣传,是塑造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店中店的店堂布置可以设计独特的风格以突显品牌文化特色,这是店中店模式最重要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货架陈列,店中店更容易彰显品牌个性,塑造品牌形象,同时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完善的促销活动和售后服务。烟草商业通过“店中店”模式的经营展示其独特文化魅力的空间,实现与消费者实现深度沟通,在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商品的同时,实现品牌的传播和积累。

“店中店”打造可行性分析

“店中店”改造是在不改变客户店铺的整体设计和布局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卷烟销售区域进行装修改造。分公司为其配备统一标识的烟橱、烟柜、转台、收银台,安装灯箱广告以提升店铺的整体形象。客户经理配合做好后期服务,定期对卷烟商品进行创意陈列,协助营销良好的销售环境。

改造后的店面形象提升,势必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我们走访的消费者中,我们了解到,消费者看到统一标准的绿色烟橱和烟柜,联想到的是“高端”“专柜”“无假烟”,因而更愿意到卷烟柜台形象好的商店去购买卷烟商品。我们对改造后的第一家“杭元堂”店铺进行销售数据跟踪和分析, 2013年改造前10月份对比改造后11月份销售数据,本店的卷烟销售金额提升47%,销售结构提升8个百分点。

改造的投入和店面形象的转变,会让零售客户想要卖更多更好的烟,因而对新品的上柜、消费者信息采集、创新的营销手段表现出更强烈的尝试欲望。客户经理根据店铺的地理位置特点、销售结构、主要消费群体进行综合性分析,指导客户调整结构、储备卷烟、品牌宣传培训,采用驻店助销、微信营销、体验营销的方式,多方位、多形式地进行品牌传播,提升品牌形象,延伸培育品牌的触角。

在店中店选点改造方面,一般选取是现代零售终端户中的优质户,客户主动性高且营销配合度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电脑操作能力较强的零售客户。有利于今后的商业企业掌握零售客户信息、信息采集、销售数据分析等,商业企业掌握有效的数据信息,做好市场前景分析,对工业的卷烟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店中店”模式打造初步成效

食杂店是现代终端建设中的难点,在武平的零售客户中,食杂店的占比高达到86%。分公司以食杂店为突破口,采取“店中店”模式,打造现代终端标杆店。店中店建设初始,许多零售客户认为改造店面要加大投入,担心不一定能得到收益,馨馨副食店是分公司突破食杂店建设瓶颈,打造“店中店”模式的一个成功缩影。

一是坚持零售客户“自愿”打造的原则,从现代终端客户中选择优质客户,客户愿意承担改造的费用;二是客户有文化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好、营销配合度好;三是店铺内有足够的改造空间,改造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能设立专门的销售区、体验区;四是零售客户能够配合客户经理开展驻店营销、微信营销、自主营销以及消费者跟踪;五是卷烟陈列整洁有序、突出重点培育品牌、主题陈列效果显著、明码实价到位。

“店中店”改造是在不改变客户店铺的整体布局和设计的前提下,通过为店铺制作烟草制品广告菲林片,配备统一标识的烟橱、烟柜、转台、收银台、安装灯箱广告,使该店的卷烟销售区一目了然。分公司通过组织客户从终端建设、商务礼仪、品牌培育、经营技巧、安全文化、信息化建设开展统一培训和定期“一对一”培训的方式,引导零售客户熟悉自身的经营特点,通过精准市场分析,提升卷烟零售客户的沟通能力、品牌培育能力以及信息化运用能力。

“喜文化”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根据武平市场特点,馨馨副食店以“喜文化”诉求,以婚宴为卖点切入市场,通过开展“喜宴营销”打造独具店铺特色的喜宴营销,通过营造店铺的喜庆氛围,收集同学们和朋友们的喜宴需求信息,适时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建立自己的微商圈。客户通过创建独具店铺特色的微信平台,拓宽营销渠道,及时分享及引导消费理念,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推出畅销品牌或新品,通过“一传一、一带一”的方式,营造一店一文化、打造一店一特色、推广一店一方法、传递一店一创意、提炼一店一案例、实现一店一商圈,达到提升卷烟销量和品牌培育的目的,走出一条特色品牌培育道路。

靓丽的终端陈列能够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眼球,零售终端通过特制的卷烟旋转仪、小饰品、花卉点缀设计,单调的卷烟陈列转变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意设计。根据卷烟的创意摆放,为每个设计取一个特色吉祥的名称,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一般都会对新颖的设计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与店主交流,通过创意的卷烟陈列架起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客户结合本店铺的特色及优势,积极塑造“喜庆文化、低焦文化、礼品文化”等品牌文化专区,将卷烟分为高档卷烟区、低焦卷烟区、喜宴用烟区、七品狼系列区、省外卷烟区等区域,让消费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卷烟系列。

在馨馨副食店,曾老板告诉我们:“店铺改造后,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客人都认为店铺比以前更好看了,感觉档次上了一层。附近的店铺看到我们改造后的效果,也想要参照模仿改造!”曾老板通过主动提出店面改造,配合客户经理开展驻店助销、微信营销、自主营销,积极开展卷烟创意陈列,店铺的卷烟销量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同时,客户经理完善对已建设的店中店客户的后期服务,整合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化功能开展信息收集、消费跟踪等工作,加强品牌培育指导、明码标价指导、库存信息指导,客户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第9篇:短诗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96-1

死记硬背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也不再适用于初中生学习历史,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初中生去分析判别每一件历史事件,初中生通过建立每一章节所学的历史事件的框架,就能很直观地把知识点呈现在自己眼前,还能提高初中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教师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趣的实例和活动来激发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不断地发现教学问题,不断地改进,才能创造出适应当今社会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比传统教学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优势之一:可激发主体参与兴趣,提高认知能力。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把发生的时期、结束的时间和对我国的影响教给初中生,还要和上相应的诗句来讲解,这就能使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课余知识。教师还可以把历史教学与古代文学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初中历史课程。诗词被创做成一曲耳熟能详的音乐,当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播放出来时,就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典的美妙之处。

优势之二:可感观历史,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率。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能重演。历史知识这种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对其理解、掌握、巩固的难度,也给教学双方带来很大困难。现代化教学手段凭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象等综合一体化,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即时等声像效应。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往昔情境、神游历史殿堂,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昕觉,二者加起来达到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达到对历史知识的强化记忆和理解。

优势之三:可化繁为简,突破时空,加深思维过程体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展示的图像、音响以及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它不仅可以再现古代人物形象,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节,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学生难攀握。对这一节的教学,可利用’二战前文欧洲形势图”的动态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德国法西斯制造的慕尼黑阴谋及其影响,而相关的德军进攻波兰,分三路进攻苏联和偷袭珍珠港的历史画面、地图、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片段等逼真的历史氛围则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划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了过程体验,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尽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如上所述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需要我们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处理好手段和目标、手段与教学内容、手段与教学策略几对关系。

总之,要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仅有熟练的应用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