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京青年经典台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博花色”
非常诱人
台词、剧照一步步吸引你
《失恋33天》上映前,大家最先知道的是微博上传播的那部“失恋物语”以及男一号文章(微博)套着太阳花的剧照;电影上映一天之后,经典台词通过微博疯狂转发起来。
《遍地狼烟》夹在众多影片中上映,通过微博漫画版宣传吸引观众。《翻滚吧!阿信》通过微博转发激情版预告片进行前期宣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目前在微博上成为文艺青年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剧照、片花、小说一个不落,几乎微博控都知道今年有这么一部小清新的片子值得期待。这两天刚刚确定于明年1月上映,经典台词又开始被转发。《鸿门宴》、《金陵十三钗》两位主演冯绍峰(微博)和佟大为(微博)都通过微博撰写“拍摄日记”。
“微博病毒”精心设计
写台词前就想好微博化
记者昨日采访了北京一宣传公司的刘总,该公司负责近期几部热映片的宣传。她透露,目前微博宣传投放目标人群准确,而且性价比高,“微博是‘自媒体’,自己想说什么说什么。玩微博的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好是进影院的主力人群。”
据刘总介绍,现在片子上映前,宣传公司都会通过微博大号(当红微博)转发一些经典台词、剧照或者话题,“《失恋33天》文章戴着太阳花那个照片,影片中都没有出现过,却在上映前已经传得到处都是,只可能是内部人员放到微博上的。等到上映后还可以再拿这个镜头被剪说事。”微博传播被称为“病毒式传播”,因此这些被植入微博的台词、剧照等就被业内称为“病毒”。
《失恋33天》的宣传公司“影行天下”的张先生表示:“这部没有大明星的电影,在主流媒体上发稿远不能和大片抗衡。于是就主打微博等新媒体营销。”知情人士更透露,像《失恋33天》、《遍地狼烟》中很多时髦的台词,根本就是冲着新媒体的营销去的。
“织围脖的”是专业团队
微博大号背后的小秘密
“星座爱情001”,“微博搞笑排行榜”、“电影工厂”……你是不是常常会看到这些热门微博被频繁转发?平时这些粉丝众多的“微博大号”都发一些好玩的东西,如今他们可是影视宣传公司的利器,时不时发一些影视消息。记者了解到,这些“微博大号”有些是个人经营,更多的是有专业团队在打理。“微博运营员”就此诞生,玩微博也能赚钱。
记者采访到北京墨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奥东,他详细解释了“微博大号”背后的小秘密。
记者:一般一个微博营销公司有多少人负责内容提供?
奥东:那要看他们公司有多少个微博号,一般一个微博运营员会负责3到5个大号。也有一些小公司利用软件,每天自动注册、自动登录很多小号来转发烘人气。
记者:微博内容如何维护呢?
奥东:一般都是原创,保证每天更新6到10条。现在有微博定时器这样的应用软件,可以把一天所需的内容都上传,定时在高峰时段发送。如果是影视宣传内容,则由宣传方提供,一般都是电影花絮、剧照、台词之类的。
记者:转发的高峰时段在什么时间呢?
奥东:早上10时到12时是第一个高峰;中午2时30分到6时是第二个高峰;晚上8时到10时是第三个高峰。
记者:发微博做宣传,如何收费呢?
奥东:按照不同的服务收费方式不同:帮品牌维护品牌形象,监控负面新闻,收费大概2到3千元;帮商家发起线上活动,吸引关注度,收费大概1到2万;如果是全面托管企业的官方微博,则是按年收费,大概5到6万;娱乐圈比较看重的影视宣传,则是按照达率算,也就是按粉丝的数量来收费,粉丝多的账号发一条1千多元,粉丝数量少一些的发一条也就几百元。
记者:什么样的内容比较容易被转发呢?
奥东:民生类,搞笑、恶搞类,精神层面的心灵鸡汤类。
本报记者罗媛媛
微博控们擦亮眼睛
你能走好微博八卦阵吗?
微博里这么多玄机,微博控们能够看得出来吗?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些微博用户。
[关键词]《智取威虎山》;经典;徐克;通变;样板戏
由徐克执导的3D版《智取威虎山》自公映以来,表现异常强劲:先是以首日票房超过同档期其他电影总和的绝对优势拿下2014 平安夜票房冠军,接着又在首周末强势突破3亿票房大关。截至2015年1月13日,该片票房已经超出8亿元人民币。在央视新闻微博调查“2014观众最满意华语片”中又顺利夺冠,观众评价说:“今年年末,终于出了一部能够代表华语电影水准的作品。”
《智取威虎山》改编自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它几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当前正在热映的《智取威虎山》已经是《林海雪原》第三次被改编,前两次改编分别是在1960年和1970年。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就已经被改编成了戏剧作品,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力。那时候,《智取威虎山》不仅仅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更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文化符号。
试图改编这样一部众所周知的经典,压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稍有不足,就可能会被公众大力吐槽,遭遇抨击的几率非常之高。怎样用新的电影手法,拍出新意,讲好这个人所共知的故事,是个不小的挑战。在重拍这部经典时,徐克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一味继承,势必缺乏新意,为新时代所不容;盲目创新,则势必会毁损经典意味,使影片变得难有依托。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徐克必然要思考和处理好的问题。“变则其久,通则不乏”①,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就在《通变》篇中指出善于革新才能持久,善于继承才不贫乏。
一、一脉相承讲故事――《智取威虎山3D》的传承戏
《智取威虎山3D》对经典的继承显而易见:故事情节承袭的还是当年的那个剿匪故事,人物角色也与经典大体相同,演绎的还是当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这样的一种故事讲述方式,让很多观众尤其是经历过经典样板戏的观众倍感亲切。它在很大程度上营造了一种重温经典的氛围,甚而满足了部分观众“回归从前”的愿望。这样的一种一脉相承的故事叙述方式,迎合了不少观众对经典的关注与喜好。
在影片的很多细节上,徐克也在努力表达着对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敬意:片头片尾都出现了京剧画面,影片中备受关注的台词,比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也都来源于当年的样板戏。很大程度上,正是对于这些经典台词的承袭,使得这部影片形成了让人期待的。不少观众表示,看这部电影就是想去听一下“宝塔镇河妖”之类的经典台词。另外,在场景美术、演员表演乃至角色化妆上(比如杨子荣浓厚的“眼影”),影片都烙有鲜明的京剧戏曲美学印记。这些源自戏曲美学的艺术特点与影片的整体调性融为一体,从而使影片形成了极富个性的“中国电影美学”特色。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质询中国电影的特色在哪里,《智取威虎山3D》的成功,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中国电影的特色就在中国经典当中。
“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②,刘勰指出,在沿袭当中又有所改变,这才是继承与革新的方法。“通”让我们找到艺术的根底,“变”才能让我们找到艺术的活力。老怪徐克“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③,凭借自己的情感继承前人,依据自己的气质适应革新。在继承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有力地结合了自己的特长与才情,对经典进行了多处改造与创新。这些创新一方面显示着创意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其中人物角色的设置和3D技术背景下的动作戏就颇富代表性。
二、青莲情丝清如许――《智取威虎山3D》的感情戏
青莲是《智取威虎山3D》中唯一一个被“翻新”的角色,她源于原作当中的“蝴蝶迷”一角,但其在新剧中的戏份显然比原作要多出很多,而且角色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角色的出现,让这部火药味十足的影片多了几分脂粉气,让一部原本阳刚味十足的影片多了几分女人味儿。有效地迎合了现代观众对于情感戏的需求与关注。
青莲命运多舛:她的丈夫被土匪所杀,孩子在战乱中失散,自己又被座山雕掳上山,被迫成为“大哥的女人”。不幸的经历让她的内心世界变得异常复杂、百味杂陈,她对毁灭了她幸福生活的这帮土匪充满了恨意,于是经常在土匪窝中制造祸端,成为威虎山上的“祸水红颜”。更为重要的是,青莲一角的出现,让智取威虎山这部剿匪戏增加了感情戏份:座山雕对青莲变态的情感,青莲对杨子荣模糊的依赖,土匪老四对青莲的畸形暗恋,都让《智取威虎山》这部影片有了些许感情戏的成分。这应该是导演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特意设计改编的结果。
事实上,在《智取威虎山3D》中,类似这样的情感线索不止一条――“小白鸽”白茹对首长203的暗恋也在片中若隐若现地存在着,最为典型的一组镜头就是白茹让小栓子给203送粥的情节,在这组镜头中,“小白鸽”的羞涩便暗含情愫。在《智取威虎山3D》中,所有的感情戏都是以一种清淡的、若隐若现的形式出现的。这些情感并不炽烈,看起来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人物心理,但是却恰到好处地满足了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这样的安排和设计显示了徐克作为一个商业导演所具有的精明与智慧。
三、少年英雄为谁设――《智取威虎山3D》中的
孩子戏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英雄与少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人们期待少年成为英雄,相信英雄多为少年。在青年人的观念中,这种期待与自信更加浓郁。《智取威虎山3D》试图成为一部沟通三代人情感的大片,它不仅想赢得希望重温经典的老一代人的青睐,同时试图得到当代年轻人和青少年的喜爱。影片在播放之后,得到了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赞赏,这样的现实也有力地证明了当初这种设想的成功。而要达成让青少年喜爱的目的,需要设计一个跟当代青少年年龄相仿的角色,以便于满足青少年向往英雄的愿望――当他们关注这一角色时,仿佛能看到自己的曲折成长和卓越表现。而小栓子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无疑能够很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
在以往的《智取威虎山》版本中,其实并没有小栓子这样一个角色。小说《林海雪原》当中虽然写到了很多猎户打猎和帮助小分队剿匪的情节,但是也从未提及小栓子这样一个孩子。而在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却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剧中,他的成长历经波折,从对的质疑到积极勇敢地参加战斗,形成了非常精彩的剧情表现,让不少观众领略了少年英雄的风采。而从影片的结构上看,小栓子又承担着人物群像描绘,连接双线叙述的职责:《智取威虎山》采用的是双线式结构,一条线是今天的青少年,一条线是历史故事。影片双线叙述的任务就是由小栓子来衔接完成的。当然,小栓子这一角色的添加,更多的是为了满足青少年观众的观赏需求。这一角色的存在,很容易让青少年产生情感共鸣。而从青少年对于该片的喜爱来看,影片的这一设计,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四、惊心动魄为哪般――《智取威虎山3D》的动作戏
“老怪”徐克是一个长于拍动作片的导演,在《智取威虎山3D》中他也把这一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徐克借助武侠片的方式包装了《智取威虎山》这样一个经典的红色故事,片中的很多场景都极富武侠意味,比如杨子荣骑马踏雪进山,疾驰远去的镜头让人不自觉地想到武侠片中的英雄赴难,杨子荣在座山雕帐下的机智应对,在夹皮沟痛击土匪,又会让人联想到《七武士》和《新龙门客栈》等武侠片当中的刀光剑影。
而3D技术的运用,又为徐克发挥他的动作想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智取威虎山3D》中,有很多精彩的动作戏,因为有3D技术做支撑,使得场面更加逼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枪林弹雨在眼前呈现,让我们实实在在地领略了一番“让子弹飞”的乐趣。如果没有3D技术,很多动作和打斗场面恐怕很难做到如此的真切过瘾。
在“智取威虎山”这场经典战役中,“杨子荣打虎上山”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无论是小说还是当初的戏曲,都把这一段演绎得动人心魄――前者靠文字描写,后者靠舞台唱词,但是真正能够以画面形式真切地展示打虎一幕,3D版则是头一遭。在徐克的设计中,“打虎上山”一节是全戏的重中之重,他希望借助过去所没有的3D技术,把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演变为银幕现实。他认为“这场戏一旦以3D效果呈现,发挥空间是空前的”。为了前所未有地呈现“打虎上山”,制作方不惜重金“量身定做”了一只野生东北虎,并从韩国聘请了专业团队来完成特效制作。这场戏打得险象环生,很多人都被其中的惊险场景所震慑。“打虎上山”史无前例的精彩表现,得益于徐克的超凡想象力与导演才华,但更多的应该得益于新时代电影拍摄技术的进步――如果没有3D技术,再好的想象力恐怕也难以做到如此生动的演绎。
但是在《智取威虎山3D》中,有些动作戏似乎也有滥用3D技术之嫌。在影片的结尾部分,编导以极富创意的方式让杨子荣击毙了座山雕:杨子荣躺着冲出来,将先行开枪的座山雕从背后击毙。观众看到这里,不禁拍案叫绝:杨子荣真聪明,亏他想得出!影片演到这里,其实故事已经接近尾声,完全可以见好就收了。但是在这之后却又硬性添加了一个情节:“我听爷爷说当年威虎山是有飞机跑道的,如果让我展开想象,当年杨子荣救我太奶奶的时候,有可能是这样的。”④ 随后,一场飞机打斗的惊险片段开始上演。这一情节的设置,据说是源于导演徐克的想象。而最终添加这段情节的原因,应该与影片的3D背景相关:编导非常希望借助于现代的3D技术,在影片的结尾再带给观众一场惊险刺激的视觉盛宴。但笔者觉得这一情节的添加或多或少有狗尾续貂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故事情节的严整性和故事内容的严肃性。让原本深沉的电影主调有了过多的戏谑和娱乐意味。笔者很能理解编导试图赋予观众一场3D盛宴的良苦用心,但其实就情节和画面设计来看,飞机打斗的这一部分并没有体现出太大的新颖性:类似的情节在很多影片中都有相似表现。所以这段飞机救人的情节很难给予观众新奇感,与之影响影片深沉氛围的消极效果相比,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编导试图让观众充分娱乐的用心是可嘉的,但有时候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不能深沉地娱乐一把呢?影片如果没有生硬地添加飞机救人的这段戏,或许能够赋予观众更多的回味和品读的空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亦应有一代之戏剧。时代在变,观众在变,电影作为一种反映时代精神,需要观众捧场的综合艺术,势必也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变,经典应该也不例外。唯有如此,经典才能在已经发生变化的电影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发展空间。《智取威虎山3D》对经典的继承和改编无疑为经典作品的再创造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⑤ 我们期盼有更多的经典剧目能够被成功改编,期盼中国电影能够层楼更进。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D13XZW19);广东医学院项目“动漫专业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1137)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②③ 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2年版,卷二十九。
④ 电影《智取威虎山3D》台词。
⑤ 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唱词。
[参考文献]
[1]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 陈艳君.华语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J].当代电影,2014(03).
周星驰,拍了近50部戏、赚了过亿身家、得过金像奖、被尊为一代喜剧笑匠,周星驰忽然开始探索演技是什么。一个演员要执着吗?要坚持吗?要捱穷吗?一个人如何在坚持信念的原则下成就事业和爱情?《西游?降魔篇》显然是周星驰全新之作,这一次周星驰提出了什么样的电影的世界,我们尚且不知,只能静待到2013年除夕夜荧幕上的精彩。但是无论如何周星驰的锐意突破,不断求新都是站在最高的位置上的,喜剧之王对于他是当之无愧的。
周星驰表示,对《西游记》的故事一直非常偏爱,对这个拥有无限魅力的玄幻世界早有一番想象,在这个古老的传奇故事中隐藏着太多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故事题材,因此剧本也已酝酿多年。周星驰说,他一直希望拍摄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级大片,除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宏大的故事之外,还要有超级的创意和想象,《西游?降魔篇》正是一个符合以上所有元素的绝佳故事,“妖孽横行的西游世界让影片延续了我以往电影中奇谲瑰丽的视觉风格,同时充满一种让人压迫窒息的紧张感。片中也随处可见我最擅长的爆笑情节,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条重要线索。”
想起当年《大话西游》中那句句人人皆知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而如今在《西游?降魔篇》的概念海报上,首当其冲的几个大字便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对此,周星驰笑着解释说“以前我还年轻不懂事,乱说什么爱情啊一万年的。现在才明白一万年太久了,要给一个期限的话,就是今天了!”这或许就是喜剧之王对电影,对人生,对自己的一种感悟吧,我相信从他的电影里我们会得到更多更多。
王中磊则表示:“《西游?降魔篇》从第一场戏开始就是爱情,一直到结束。电影里有一个人的成长,而每一个人的成长都跟爱情有关。”另外,周星驰电影招牌的搞笑幽默在《西游?降魔篇》中当然也贯穿始终,“演员阵容都跟以前的都不一样了,表演会很有新鲜的感觉。观影过程可以从头笑到尾,不会有冷场的地方,看完以后觉得脸部做了一次很大的运动。”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王者一出全无敌。让我们共同期待周星驰为我们创造的新的西游梦境。
新片推荐
越来越好之村晚
导演:张一白
主演: 王珞丹 / 梁家辉 / 王宝强 / 佟大为 / 景甜 / 倪大红 / 张译 / 徐静蕾 / 郭富城/ 吴君如 / 黄觉 / 吴刚
类型:喜剧
上映日期:2013-02-10(中国大陆)
剧情:一部众星汇聚、情暖意浓的贺岁喜剧,将在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于全国上映。同时,一款概念预告片亦在24节气的“小雪”这一天神秘曝光,预告片最终定格在“二零一三越来越好”。据悉,《越来越好·村晚》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小马奔腾影业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推出,档期锁定2013年2月10日,即农历癸巳年正月初一。片方称,这部站定正日子上映的贺岁大作将打出十足的年味儿牌,这从此次曝光的“小雪版”预告片便可窥知一二。
在一起
导演: 霍耀良
主演: 甄子丹 / 柯震东 / 杨颖 / 陈妍希
类型:剧情/ 爱情
上映日期:2013-02-12(中国大陆)
剧情:他有个外号,叫Mr.Cool,其实他也想笑,可惜是真的笑不出来,笑只会给他带来剧痛。“阿唐在哪?”少女乔一直在找,“你是谁?”她一直在问。只有她见过他的笑容,可惜她就像一个只有50M记忆体的外展记忆卡,随时会忘记。阿仔是窃听组最年轻的警察,每天都能听到这个城市很多人的心跳,但陪伴他的,只有猪扒饭。吃咖喱猪扒饭的那天,他遇到了穿PRADA的胜男,吃日式猪扒饭的那天,他和她玩起了只玩浪漫不玩爱情的游戏。7天以后,他在窃听器里听到了她的声音。爱情里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他们能在一起吗?
美丽生灵
导演: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主演: 维奥拉?戴维斯 / 埃米?罗森 / 艾玛?汤普森 / 杰克?奥康奈尔 / 爱丽丝?恩格勒特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2013-02-13(美国)
剧情:《美丽生灵》描述一段南北战争时期的生死恋,还有尘封百年的命运之谜。然而,即使在被人遗忘的南部,杂草丛生的庭院,阴暗的沼泽地还有摇摇欲坠的墓地,这样的地方,秘密也是无法永远掩盖下去的…… 蕾娜?杜凯竭力掩饰着自己的超能力,也挣扎着想冲破笼罩家族好几代的诅咒。伊森?魏特不断地做噩梦,梦里有火焰,有坠落。他们注定相恋,又注定分离。面对着命运的轮回,光明与黑暗的两难选择,超乎想象的华丽爱情又该如何?
101次求婚
导演: 陈正道
主演: 黄渤 / 林志玲 / 高以翔 / 秦海璐
类型:爱情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学习;策略;媒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033—02
如何能学好英语?简言之,能听能说就算把英语学活了。除了少数英语专业人士以科研为目的之外,多数英语学习者是以应用为目的而学英语的。通过影视作品进行视、听、说等多渠道的感知认知对象,提高语言学习的感观性,已成为当下备受推崇的一种语言习得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认为个体的认知是在与外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学习过程而获取的,同时还包括其他多种源自外部的信息刺激因素,例如在学习中他人的帮助、讨论、纠正等,利用一些相关的工具、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1]
作为辅的教学手段,“看电影,学英语”,以其独有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所采用。
一、英语影视作品对英语习得的积极影响
(一)语境真实度高
原版英文电影能提供给学习者最真实的语境。如美剧《走遍美国》通过不同的主题设置不同的情节,描述了一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整部作品英语初学者会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美国自然风光、家居生活、社交活动礼仪、工作环境、婚姻恋爱等一系列的主题文化。文化与语言息息相关,了解人文文化,学起语言便会得心应手。
(二)情节趣味性浓
原版英文电影能提供给学习者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学习了解俄国历史,就不能不看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电影以一八一二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事件,以库拉根、保尔康斯基、别素号夫、罗斯托夫四家贵族家庭生活为情节发展线索,广泛地展示了前方和后方俄国社会生活的图画。电影中还塑造了一些俄罗斯普通人民的英勇形象,如:手握斧头、抗击和追杀敌人的农民吉洪·谢尔巴狄,指挥一队人、在一个月内捉了几百个俘虏的教堂看守人,亲手杀死许多敌人的村长老婆华西里莎等等,他们平凡而伟大。
(三)画面音乐艺术性强
影视作品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化再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逼真动人,仿佛身临其境。如电影《狮子王》绚丽多彩的图片,美妙动听的英语原声,简单易懂的文字,深深吸引着英语学习者。甚至连小孩子都能深深地陶醉其中,被艺术的美感所吸引。这样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欣赏水平,真是语言和美感“双丰收”。
(四)英美文化知识丰富
影视作品反映了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与生活习惯,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趋同。如电影《乱世佳人》向观众展示了美国内战前后人们生活、心理以及人生观的转变过程,电影还以其宏大的场景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人文背景文化,是深刻了解美国内战时期人文、历史、文化的绝好素材。
(五)寓教于乐
英语学习者单纯地学一门语言,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对学习信心不足。“看电影,学英语”通过欣赏优美的画面,聆听动人的音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经常观看英文电影,久而久之学习者对英语不再恐惧,逐渐掌握英语的表达习惯、思维方式,便会熟练运用和驾驭这门语言,这便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二、基于原版英文电影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精选影片
所选的电影应该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有教育意义,发人深思,难度要以适合学习者本人英语水平为宜。如小学生可选择迪士尼经典影片系列,大学生应尽量选择剧中涵盖较多英语四六级大纲词汇的影片或者文学作品类的经典影片。选择影片时要兼顾兴趣,符合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并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刻苦钻研、废寝忘食。[2]
(二)观影前精心准备
观影前应先了解影片的相关背景知识(如是文学作品改编应先阅读作品简介),自己设定几个与影片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有侧重点地去看电影。这样,学习者就会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真实的影视语境中去,力求寻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学习者可借助电子字典、金山词霸软件等工具预先查阅一些影片中频繁出现的词汇、表达法,最好背诵好这些词语及表达法,扫除一些拦路虎,做到心中有数,从容顺畅观看电影。
(三)观影中收获真知
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可采用连续两至三遍播放影片的方法。第一遍播放时,学习者把精力主要放在故事情节上;故事情节欣赏完之后,再次播放时可暂停观看并提取电影中出现的常用词汇或者习惯用语、大纲词汇用法、经典语句等并做好笔记。这些都是珍贵的学习材料。学习者还要在观影过程中跟读台词,模仿发音,必要时可反复练习某个单词、某句经典台词或者某段经典对白,真正地做到进入电影之中,进入学习的状态。
(四)观影后趁热练习
观影后,学习者还会对影片印象深刻经久难忘,可以适时地整理复习笔记中的单词、表达法、对白等内容,以夯实词汇这项基本功。可以和学习伙伴一起练习电影中的对白,进行角色表演,增强学习兴趣和英语语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听说能力。学唱英文歌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喜爱的一种学习方法,而电影中的主题曲或者插曲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学唱这些歌曲既能更深刻地融入到影片的意境,又陶冶了情操,学会了地道的英语。积极的学习者还会不失时机地尝试写观后感、人物形象分析、影评等等,这也是最好的写作实战练习。这样的写作练习将电影与词汇、语法写作技巧相结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势必会提高写作兴趣,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同龄人还可以一同观影,之后共同交流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加强合作学习
只有加强学习者间的合作学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听说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合作学习日益成为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主流方向,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可以形成一个团队,在共同观影时提高学习兴趣,积极融入团队活动之中,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可以展开丰富多样的表演练习类的活动,练习听说及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互评成员的观后感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电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式。学习者在利用英语影片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于看懂情节,更要学习语言,在真正意义上习得语言。适合英语学习的影片通常是以纪录片、故事片、科普片、新闻片为主,目前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影片和励志类题材(如《当幸福来敲门》)的影片很受青年学生的欢迎,因为此类影片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学习者观看电影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艺术性,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选择观看合适的电影,实现语言学习、文化涵养的“双丰收”。[3]英语影视作品既是英语语言的载体,又是英语文化的载体,所以以此为材料的英语听说及写作方面的训练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阳光纯爱;特写意象;闪回画面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讲述的是一群男女学生时代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奋斗、一起冒险、一起为初恋而热血的故事,重点讲述了男主人公柯景腾(以下简称“柯”)和女主人公沈佳宜(以下简称“沈”)的恋爱故事。影片没有华丽的布景,故事发生在台湾一座朴实的小城,那里有素净的街道、清淡的小吃、校风严谨的学校、朴实的乡音乡情勾画出悠然的生活氛围;影片也没有运用过多的蒙太奇手法和非同寻常的视觉冲击力,然而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让一个不施粉黛素面朝天的故事带来了刻骨铭心的画面和语言:首尾照应的“红苹果”是爱情的象征,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红苹果作为一个意象将“你是我最珍贵的人”的表白贯穿影片始终;沈的“马尾辫”解答了观众特别是许多女观众的困惑。
“我一直一直都很喜欢绑马尾的女生啊。”
或许看到这里会让很多观众茅塞顿开;还有柯的那件象征爱的痕迹的“墨迹校服”,是坐在后排的沈为了督促柯念书,用圆珠笔戳他的校服,三年下来,墨迹点点,这个独特的笔尖触动的纯爱将成为一辈子的珍藏。正如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暖》的一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影片采用了特写镜头来呈现红苹果、马尾辫、墨迹校服这几个意象,有影评人说:“特写是一种心灵的逼近。”的确,特写还深刻地拉拢并维持了观众与故事的完美距离。
一、“独特柯”和“变化柯”引发戏剧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虽然只是一个平淡的小城故事,但其中的不平淡细节会把我们引入深思,既然是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什么就只有柯最终胜利,激起了女孩的好感以及对爱的渴望。柯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引发了平淡故事中的戏剧矛盾和情节冲突呢?
(一) 爱的大魔咒——爱上热血的“独特柯”
爱一个人需要技巧吗?追爱是一个技术活吗?貌似很需要,在影片中柯的那几个好友也都喜欢沈,他们在追女孩时各显神通:廖英宏变魔术,曹国胜挡住沈的道秀篮球,胖子阿和使出较为成熟的招——看电影,许博淳更怀浪漫地月下吹箫,但这些都成为柯成功的铺垫。一次,柯在沈即将出糗的时刻,在其他男生平常都想尽各种技巧去示爱而关键时候不及时出手的时候,拿出自己的书帮沈解了围,而自己却被老师痛罚。“爱”就这样悄悄在沈心里激起了涟漪,就这样慢慢萌芽了。
而影片中不只这个细节让我们体会到男主人公的独特。比如,1999年台北的那场地震,在其他几个男孩都按兵不动时,柯第一时间冲出学校寻找着微弱的信号,拨通了分别两年的沈的电话。
“总之,你没事就好。”
“我本来都不喜欢念书啊,我是为了你才念的。”
“被你喜欢过,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
“也许在那个平行时空里,我们是在一起的。”
“我也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你永远是我眼中的苹果。”
还有一个情节,影片最后这一群青年在沈的婚宴上聚会,后来廖英宏向新郎提出让大家亲吻新娘,新郎机智而幽默地说要怎么亲新娘先要怎么亲我,柯再一次抢先一步,通过亲吻新郎,表达出对新娘不变的爱恋。影片在这里使用了闪回的电影语言,将过去的画面和吻新娘的幻觉交织在一起,影片的气氛和主题在此得到了升华。正如柯所说的那句经典而感人的话:“我错了,原来当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
柯的“总是抢先一步”都源于那个最真实的自我,那个在对方需要或见证爱的关键时刻行动起来的自我。因此,正是这个独特的“我”让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不需要恋爱宝典,更不需要浪漫秘籍,做回那个最真实的自我才是爱的大魔咒。活出那个真实的独特的自我,为了爱,你怎么找不到一个希望你找到他(她)的人呢。
(二)爱的变奏曲——从痞气柯到厉害柯
柯一直以来是一个差劲的学生,爱惹事,喜欢嘲弄人,做恶作剧,喜欢把笔盖插在鼻孔里做题,并经常把“妈啦”挂在嘴边,一副痞气的样子。其实从痞气柯到厉害柯的跨越是水到渠成的。是沈的那句“我瞧不起的是一个明明自己不用功念书却又只会瞧不起用功念书的人”和一份份爱心考卷,让他略有触动,于是开始认真读书;是“我不喜欢比我笨的男生”的激将法和沈梳起了马尾辫让他从此觉得用功读书成了一件很热血的事;是沈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被罚站的样子,让痞气柯开始了不一样的感叹“只记得,那天的沈佳宜真的好美好美”,因此到后来“我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我的世界不过就是你的心”。这个意识的萌芽便有了完美的注脚。为了对方,柯才有了奋斗的动力,哪怕是后面的那预示他们分手的“自由格斗赛”,都在证明柯在为想成为自己女神心目中的厉害柯一直在战斗。
一个沉迷追星、崇拜偶像、不知前程为何物的人就这样被心中的女神改造了。从埋考题的书呆沈到扎马尾的可爱沈,其实,相爱的人都在为着对方悄然地改变自己。改变是相爱的人自然形成的默契,而那个“你是我追了N年也没追到的女孩”的意识在这些爱的默契和表征下可以让剧里剧外人一笑而过,因为他们一直爱着,那么强烈。
二、《那些年》作为纯爱题材电影的成功秘籍
这是一部有关纯爱题材的电影,将那些年的纯爱往事写成小说,拍成影视在这几年一度流行起来。那种单纯的、不带有杂质的爱情故事似乎成了读者、观众的心灵避风港。很多纯爱文学都笼罩上一层悲调,早年间林美年导演的《纯爱》行云流水中的波澜壮阔演绎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凄美,《第一次亲密接触》打造了最经典的纯爱悲剧,《爱上忧郁的白领姐姐》让我们对女主人公离去的伤感情绪久久难以抚平,《山楂树之恋》的绝恋成为静秋生命中最美的恩赐。尽管最后的结局让我们一声叹息,但此间“爱是死亡了抑或复活了”的哲学思考更深入人心。也许,在现实生活中,迫于种种压力,纯爱已变成遥不可及的神话或不堪一击的事实,因此当生活只能是一种维系,纯爱便上升为艺术,因为艺术可以是一种坚持,于是人们只好躲进文学成一统,一度成为“纯爱控”。小说也好,电影也罢,寻找内心渴求的东西,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无奈,但至少在这里,我们能回归灵魂生活,在品味纯爱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回自己,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欣喜!
《那些年》从纯爱电影中脱颖而出,是有其明显的闪光点的。
其一,该片有别于以往纯爱影片的悲剧色彩,唤醒了纯爱的“阳光”风格。
阳光的背景。阳光纯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爱发生在和平年代而非战乱纷飞,地点在校园而不是社会的某个复杂角落,人物是一群清纯可人的学生。
阳光的语言。台词一改“70、80后”一度沉迷的琼瑶剧风格的歇斯底里,幽默调侃的痞气柯,被柯忽悠的邻居大叔,那些怪异的绰号,偶尔几句闽南乡音,20世纪90年代大学校园的特色氛围,还有那些不动声色的爱的告白。
“曹机车,一大早这么机车。”
“为什么你画的智障每个都是光头啊,你是歧视光头,还是歧视智障。”
“沈佳宜如果不是那么假正经,其实还蛮可爱的。”
“到了晚上,一堆男生就像集体中邪一样在公共电话前大排长龙。”
“你永远是我眼中的苹果……”
这些语言不咆哮,不做作,幽默调侃地刮起了一股清新风。
阳光的收尾。就算最后以失恋告终,而那句喜欢她并祝福她的经典台词,让我们感觉柯、沈恋只留下小遗憾 ,爱的方式有多种,珍藏心底,彼此祝福是两人最终达成的默契,也是影片的灿烂结局,阳光风格的纯爱或许更能让观众释怀,这也正是纯爱的高尚之处。
其二,创作团队的诚意让纯爱艺术得以升华。
这个故事取自导演九把刀自己青春回忆录的一段真实记录,这部电影也是他的处女作,他带领一群没拍摄经验的“70、80后”组成一个创作团队,他说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凭着热血和诚意在拍电影,真实地再现真实人物。的确,真实是艺术的生命。正如有人曾说的“艺术不是在模仿别人,而是在寻找自己”一样,他们将真实和真诚和谐地融入创作中,因为真诚才能单纯,单纯才能执著,执著才能强烈,强烈才能震撼人心。
其三,丰富而新颖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战胜了华丽的语言堆砌,为影片的成功给力。
走出影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那个红苹果,那句“男生喜欢扎马尾的女孩”,还有那件用笔戳出的墨迹校服和那些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话。
“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
“人生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
对,人生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这并不重要,人就是身处在对现实之爱的失望和对理想之爱的渴求的张力中,即便理想之爱是空无,人仍不放弃对理想之爱的追求和坚持,这才是人之为人的苦难与伟大。
三、结 语
青春是一场热血的战斗,柯从痞气柯到厉害柯一步步、一点点俨然成为沈心中永远的独特柯和热血柯。当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最终成为别人的新娘成为我们各自编织的一段梦境时,我们依然微笑如故,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敏感词汇——幼稚、冒险、冲动、高傲不屈得到了纯爱的护佑和宽容。那些年,我们灵魂般的生活让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意义,用笔尖触动的纯爱即使逝去也没有遗憾,因为只要认真过,努力过,青春便没有遗憾。
[参考文献]
[1] [法]莫尼克·卡尔科-马赛尔.电影与文学改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郑雪来.世界电影鉴赏辞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
[3] 郑树森.文化批评与华语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志敏.理论与批评:电影观念的演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5] 黄集伟.年代剧内心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 陆豪,等.青春与怀旧市场的逻辑[N].中国艺术报,2012-01-13.
关键字: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荼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悲情的美学基调
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①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有人评价张爱玲说道“她认为苍凉的悲剧美,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而属于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个性,苍凉的悲剧美才是人生朴素的根底,富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和回味悠长的启发性”。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消遣方式主要由文字文本转移到影像文本,自从影像文化的诞生,大众娱乐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像艺术波涛汹涌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悲情基调也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例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两部新电影。
悲凉情怀的抒写
有“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之称的冯氏电影,《非诚勿扰》无例外的又成为他的佳作之一,影片一贯延承冯氏的幽默和经典意味的台词,唯一升华的内容是将“情”的根源追溯的更加深刻。与其同时段上映的台湾影片《海角七号》,也为我们呈现出一段段愈演愈烈有关“情”的世界。这两部影片都堪称是喜剧片,但是透过它的外相向内透析,我们将会感受到两部影片中的浓浓的悲凉情怀,正体现出“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情因子的”。
首先,《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都是讲述关于追求“爱情”的故事。《非诚勿扰》探讨的是关于爱情本真的缺失问题;《海角七号》展示的是爱情过程中历经艰辛的人们所经历的迷离过程。《非诚勿扰》影片的主线是一大龄海归剩男通过网上征婚,与一个又一个女性见面串联起来的故事,影片故事单一,男主人公“秦奋” 在与一个个应征女郎的交流中,她的形象愈发的明朗起来:人到中年,没事业,有些闲钱,为人善良,满脑子不切实际,非常乐观,更重要的是,关于结婚这事,他有诚意!在他一次次失败的约会中,观众兴奋的沉浸于影片中的经典对话上和葛优表演的魅力之中,主人公性格中的乐观精神和影片的整体格调,让我们很难定位这部影片的悲凉之处。但是却始终感觉得到残余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就是主人公秦奋在一次次与应征女郎的交流中,可以看到在寻觅真爱的过程中,应征女郎们陷入了物欲或者是真我之外的条件枷锁中,使爱的真我得以迷失,甚至缺失。《海角七号》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几段或凄迷或沉醉的爱情,阿嘉与友子相爱;60年前的那段爱情;马拉桑与柜台小姐若有似无的关系;禁忌的暧昧,水蛙与车行老板娘;老马对妻子的思念;洪国容与阿嘉母亲的感情;隐含的女清洁工的爱情。这些爱都展现出他们正在历经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艰辛,在爱的路程中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悲情情感。
其次,透视关于友情、亲情的问题。友情的往昔怀念和逝世,亲情的隔阂和淡漠。《非诚勿扰》中主人公秦奋和邬桑的友情,他们分别那动人一幕令人心酸,看到远离故乡的剧中人回想起年少岁月痛哭流涕时,谁又不能为“这些年钱多了,但朋友少了”的经历一同感慨,观众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苍凉之感便油然而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人的悲伤。《海角七号》阿嘉与代表会主席的继父子关系;女清洁工与奶奶之间的矛盾;阿嘉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这些囤积的矛盾难以释放。其中的各色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面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他们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狭小而封闭的的圈里,投射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凄凉。
无声的美和力量
喜剧片是电影的较早的形式,通常我们理解的喜剧就是笑,有完美的大结局,“从生存艰难的角度说,也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抗形式”。④ 可见,更深层面的理解,它具有讽刺性、批判性、反抗性,讽刺性、批判性本身就具有了“悲”的含义,反抗中带来希望和力量。往往我们忽视了喜剧中夹杂的悲情世界的重要性。影片《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的喜剧效应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上面内容的分析,隐含在影片中的悲情世界使影片的审美情感顶上添花。
喜剧影片中的悲凉情节是沉默、无声的,它似绽似隐的犹如暗暗散发着清香的花蕾,是无声的美,美的哀婉、悠远。《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中的爱情真我的缺失、爱的路程的艰难、友情和亲情的遗落,都体现出淡淡的苍凉感,这悲情感是无息的美,正因为它的凄凉给整部喜剧片含射出丝丝回蕴的空间。
同时,喜剧影片中的悲凉情节是有希望的、有力量的,他们带着点滴的失落依然能背着行囊踏上前行的路航。《非诚勿扰》中秦奋不断地受挫后,依然不放弃、不抛弃,女主人公笑笑经历情感的磨难后能够重新找回自我,他们找回了真我,获得了真爱,所以我们看到了前进的力量。《海角七号》中的各色人物,阿嘉的颓废、友子的委屈、茂伯的执拗、大大的骄傲、洪国容的坚持、劳马的失意、马拉桑的勤奋、水蛙的顽固,他们虽然失意彷徨,但是都在为生活争取一份希望。一封迟到的信找到了主人,一份把握住的爱情,激情演唱会的演绎可以燃气他们的情怀,那么等待他们的依然是下一个希望。
对于喜剧与悲剧的重要性和深刻性的辩解笔者认为是无意义的。它们各有千秋,只有艺术创作人员很好的掌握他们的特征,尽可能准确定位、整体把握,把各自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那么,一部集传统美学和观众审美情趣相结合的艺术佳作可诞生。
参考资料:
①④ 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年12月第二次印刷
美国法官克莱恩近日在ebay成为拍卖品。根据ebay上登记的拍卖信息,这件拍卖品被列入“体育用品、弓箭和杆状物品类”, 并在全球范围内免费送货。信息登上网站4天后,点击次数达到6400次,共有21人出价,最高出价已经达到1275美元。克莱恩法官一直负责处理各种有关房屋出租纠纷的案件。恶作剧的制造者是一位对克莱恩的判决不满的诉讼人。她用尽各种方法却无法引起人们对此事的关注,最终只能出此下策。其实这名心怀怨怼者要出售的是有关克莱恩审理案件的录音磁带,并称之为一件“艺术品”。
――生活有时很荒诞。有时,善良的、必要的“欺骗和玩笑”是杜冷丁,是吗啡。
助友越狱
《半岛晨报》报道,据法新社消息,一名瑞典男子企图用弓箭将一些手机射进瑞典监狱里,以帮助同伙越狱;警方人员发现在监狱院子里躺着三根箭,两部手机,一块充电器仍然捆绑在箭杆上。这名男子自以为得逞时,在监狱附近被擒获。警方发言人称,用弓箭将手机射进监狱是向监狱走私、输送手机的一个新方法。
――看来成吉思汗年代的“地对地导弹”精准性不够。
造声势
《京华时报》报道,北京桃园缘美容美发中心搞周年店庆,门口摆放着20多个庆典花篮,花篮的条幅上写着“国务院×××处敬贺”、“中央××部敬贺”、“外交部敬贺”、“中央×××敬贺”、“中央电视台敬贺”等。一个小花店能惊动这么多大部委?原来经理的同学很多在政府部门工作,她自己去花店定的,并让人在条幅上只写了朋友工作的单位。
――估计经理不认识安南,否则他将会打出更唬人的旗号来。
最有礼貌的贼
新华网报道,一名荷兰妇女回到家发现小偷进家。该小偷在进屋偷窃前在门口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当他发现自己被突然回来的女主人发现时,他从二楼走了下来,与这位女士握了握手,很有礼貌地自我介绍,声称自己进屋是为了寻找一个“落在屋顶上的球”,然后他穿上鞋子离开了。随后警察在几个街区外逮住了正在蹬着自行车跑的小偷。
无独有偶,据中国法院网报道,中国的车牌大盗杨某先后在内蒙古、沈阳、鞍山和抚顺等城市盗窃机动车的车牌照,得手后“礼貌”地给这些车主留下名片,上面印有“要车牌打电话”和电话号码,车主若想要回车牌照,就和他联系,并往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天下有贼,贼亦有道。贼说,做人要厚道。
撒谎费脑
《北京晚报》报道, 美国坦普尔大学医学院脑功能成像中心的研究小组发现,人在撒谎时比讲真话更费力气。研究小组对受验者进行磁共振扫描和测谎仪检查,人讲真话和撒谎时,有各自的特定大脑活动区域,在撒谎时有7个活动区,而在讲真话时只有4个活动区。
――撒谎的人会不会也更长寿呢?其实有时说谎是为了减弱对方的力量,增强自身的力量,因为说谎给对方传播的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信息。
“促销”
中新网报道,在郑州市小商品城,卖黄色盗版光盘的贩子为了“促销”,推出了“买黄碟送按摩服务”的活动。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售黄者给购买者赠送的 “按摩票”上写着:“免费按摩一次、时间30分钟”的字样。他们的“按摩票”招徕了不少顾客,有个40多岁的男子一下子买了20多张碟子。
――套餐服务果然是诱人,难怪碟贩子的黄旗不倒。
曝光扬名
《东方今报》报道,将派出所会议室变成了传销课堂,中原油田公安处兰北派出所张美亭所长搞传销,推销某品牌蚁粉胶囊,被记者曝光。但张所长不以为然称,媒体是给自己扬名。这位张所长认为自己“纯粹是搞健康教育”。他说自己费了一个多小时口舌给记者讲蚁粉胶囊,竟是这样一个结果。“我说我吃了xx蚁粉胶囊以后,一天只需要睡5个小时,我讲的都是事实,对你们是以诚相待。”“就是我不干(所长)了,你也给我扬了名。”
――对有些人来说法律是手电筒,只照着别人。当心有天反过来照自己。
Mother最美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文化协会向全球102个非英语国家做了一项全球调查,“mother”(母亲)一字是全球公认最美丽的英文字,紧随其后的是passion(激情)、smile(微笑)、love(爱)、eternity(永恒)等,大多是正面和乐观字眼。相对母亲名列榜首,“father”(父亲)不仅无法打入十强,就连70名也靠不上。排名中亦有一些较另类的选择,例如第48位的peekaboo(藏猫游戏)及第63位的hiccup(打嗝)等。
――看来mother(母亲)在各种文字中都有力量。
无间道Ⅳ
《今日早报》报道,“梁朝伟”英语四级没过,还因为逃课被通报批评,他来到团委学生会办公室,央求“刘德华”“给个面子”,利用职务之便撤销通报批评,“刘德华”却以“没有请假条”为由严词拒绝,女朋友“章子怡”也因此离开了他。近日,一部题为《无间道Ⅳ》、反映大学学风现状的原创配音短片在浙江工业大学校园网上迅速流传。这部小短剧通过改编《无间道Ⅰ》中的经典台词“出来走(江湖),迟早要还”,讲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在大学里混日子,迟早是要还的!”
――还可以推出无间道办公室版、商战版、婚姻版等系列。
飞逝
中新网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德国一对情侣因开车,导致车辆冲入威塞尔河而被淹死。警方找到了这对情侣光着身子的尸体和他们的车辆。警方发言人称,这对情侣乘坐的汽车是在经过一个旧坦克路弯道时翻车后冲入威塞尔河中的。
――果真是痛快很痛,快乐很快。
不良短信
《上海青年报》报道,公司女职员邵小姐被所在公司开除,公司的开除理由之一就是,“在个人品行上有不良表现”。“不良表现”是指其曾经多次向男上司发出“我好孤独的,我想你”之类的手机短信,骚扰了公司同事。邵小姐不服提出劳动仲裁。
――我孤独,所以要给你发短信。做什么事都需要理由,这常常困扰人,但很多时候理由掩蔽得很深,很难找到。
超前“负翁”
有真空姐随时指导见识了空姐的“魔鬼训练”
关晓彤在片中的表演,有不少笑点:比如“边跳西班牙斗牛舞,边用RAP倾诉着当空姐的‘不易’”,比如“追了半天星,明星给她的题词竟然是‘傻傻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再比如,她“在空姐操作间里对付一瓶自己怎么也打不开的红酒,竟然搞得操作间里一塌糊涂,高跟鞋的鞋跟儿上竟然还插着一个小起酥面包”!还有那些“时空交错!真真假假,真实与梦境,现实与闪回……”
也有不少动情点:比如“一个平常非常易吐的人,竟然在关键时刻嘴对嘴给乘客做‘人工呼吸’,用自己的行动让‘魔鬼教官’刮目相看”!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飞机剧烈颠簸时,关晓彤演的空姐被所爱的夏雨演的男主人公‘乘客’抱住并安慰,在危急时刻被紧紧地拉住,绝不松手”!
谈起此次出演这个人物的感受,关晓彤颇为感慨:“以前觉得空姐特漂亮,还挺神秘的!觉得这是一个特牛的职业。演完这部电影,现在才知道她们每个人都得内外兼修!
在片中直感叹空姐“不易”的她,还进一步介绍说:“她们不仅长得好看、打扮得好看,还得经常沉着地去面对很多事情,甚至常人根本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她们真是挺不容易的!
“我们拍戏时,有一个空姐,就是我演的这个片中主人公的原型,一直在不断地教我:什么情况下应该去怎么做、怎么说。据她透露:因为上了飞机后空姐们老得走来走去的,所以每个空姐都会吐很长时间!而且空姐的选拔和训练也正像这部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特严格、特艰苦!训练时,也真正是那种‘魔鬼训练’!”
以前觉得空姐很风光没想到还真挺辛苦的
说起拍戏时难忘的事儿,关晓彤回忆道:“在片中给乘客嘴对嘴做‘人工呼吸’那场戏,拍戏时还真没用‘替身’,是我自己做的。不过,实际上当时我是用手垫着的,没有真正地挨上嘴,可在镜头里看着是挨上了。
“拍这部片子之前,我们都学习了‘紧急救护’,还有包括‘送餐和送饮料’、‘待客礼仪’等空姐必备的那些东西。但不是专门抽时间来学,而是边拍边学。一般都是候场的时候就跟教我的那位空姐去学。那位空姐大部分时间都一直在旁边陪着我拍戏,如果有事儿就去忙她的,忙完了她的工作就会来‘现场指导’我。
“而且,我因为一直在外边儿拍戏,老坐飞机,出于作为演员的‘观察生活’的习惯,也会尽力去记住空姐平时都是怎么做的。但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去演一个空姐!只是觉得,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会对自己今后的表演有好处。
“以前,还觉得当空姐是个挺好的事儿呢!没想到她们背后还这么辛苦!以前只觉得空姐也是一种‘领导’,在飞机上‘领导’这‘领导’那的,乘客都得归她们‘管’!还挺好、挺风光的,又整天漂漂亮亮的。现在拍完这部戏之后,才真正了解和体会到,她们太辛苦了!”
用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注意在生活中体验“存档”
关晓彤出身“演艺世家”。笔者因为与她父亲、影视演员关少曾,甚至她爷爷、“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相熟,上个月曾受邀参加了她的“成人礼”。已是活跃银屏的青年演员的关晓彤透露:“我从四岁就被爸爸抱去拍戏了。演着演着,如今,我已经比爸爸演的戏还多了。”
她虽然刚刚成年,但这位昔日的小“童星”,也已经开始接触在内地表演界占统治地位的“斯坦尼”的“表演体系”了:“至于银屏上的自己,我只能说我尽量按照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觉得‘演员’这个词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儿大,我感觉自己还幼稚得很,还称不上演员。所以看到银屏上的自己,总是忐忑得找自己的不足,而绝对不是漫不经心地欣赏。
“我记得,有一部周星驰的喜剧叫《喜剧之王》,里面穷困潦倒的‘星爷’总是捧着一本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我当时也是很好奇,就去网上搜,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一本书。
“本着想要一探演员‘究竟’的心态,我也读了一下这本书,然后我就发现,演员这个职业真的是很辛苦,而银屏和舞台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书里面有些内容我很喜欢,我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一个人在舞台上,其实并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流眼泪、去嫉妒、去喜悦、去恐惧。因为他不能够与之相应地平白无故地使自己的脸发红、发白、改变心跳速度。而这些情感及其背后的动作只是生活中人们根据天性在特殊场合下自然而然、条件反射式地、下意识地或者自动地发生的。’(摘自《演员的自我修养》)于是,‘斯坦尼’认为:演员‘不仅要认真研究生活,而且要在一切可能的时间、地点,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通过生活的各种表现,跟生活发生直接接触。’一个真正的演员本身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演员,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看不见的幻想创造看得见的外壳’而已。于是,演员要影响观众,‘最好的交流途径就是通过和角色的交流’。
一年一度的“圈地运动”上,篮球足球网球等运动类霸主摊位前总是围着一圈圈荷尔蒙旺盛的铁血男儿,和一帮来感受荷尔蒙的青春小女生。跟几月前当红的《致青春》的电影桥段一样,总有些社团默默地矗立在一边,闷不做声。不知道的人正同情他们的寥落呢,其实啊,这些社团的BOSS早瞅准了他们的同类,一个对眼:“嘿哥们儿,就是你了。”
在理工高校里,这类高端小众上档次的社团,往往是理工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诗社、舞蹈团、音乐工作室……总是聚集起一小撮独特的理工文艺青年。他们白天拿着卷尺比着比例画机械图,或者扛着测绘仪哪里有坡往哪去;晚上,三五成群的他们趁着茫茫夜色抱着吉他哼着小曲,或是躺在睡床上翻看诗集享受孤独。
音乐圈趴
适合圈子:哼小曲儿的、弹儿乐器的、搞制作的。
参与度:四星
首席趴胜地:“凌分贝”音乐工作室
这边电视圈里正黄蓝大战着,“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号称收视神兵,说到底就是歌唱比赛,用歌声传递情绪和梦想。每个学校里肯定都有一片儿音乐圣地,在大工,这块地儿在宿舍小广场。九月里总有一个夜晚,白天的小空地突然被架上大灯、支起鼓,里三层外三层,听校园歌手们将原创歌曲一首首演绎,台下观众兴起了,直接上台唱上一两段儿也是平常。
这是凌分贝音乐工作室的户外年度演出“民谣之夜”。别看这工作室成长的土地有多理工科儿,多不文艺范儿。但丝毫不影响这棵小树的开花结果,凌分贝原名大工音乐工作室,拥有自己的录音棚和专业编曲设备。是目前高校原创音乐领域不多能做到百分之百从写曲到录制到后期全部由在校学生完成的原创音乐组织。
他们蝉联四届大连高校原创音乐冠军,已8张原创音乐专辑。2012年的夏天,他们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抱回了高校最佳音乐社团的奖杯,东北唯一。工作室前负责人高连岳,一个传统机械男,抱着颗工程师的心“错”入了工作室的门。四年过后,在这个毕业季里,他接到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与鸟叔和王力宏同校,有点意外,有点惊喜。”他说。
工作室目前“常驻人口”25人,横跨7个年级,10个学部学院。其中一半多的人来自机械,材料,土木等最典型的工科学部。凌分贝的音乐人们不仅要整日与工程图为伍,还要与五线谱为伴。外出演出时,总有人惊异于他们是一支理工院校的音乐队伍。常听坊间有人说,大工乃至大连是文化沙漠。然而凌分贝就是沙漠中的绿洲之一。为了绿洲不死,凌分贝们拉起琴来,敲起鼓。在礼堂里办起两年一度的专场演出,在宿舍楼下设下一年一度的民谣之夜露天演唱会。每一次他们的公开表演,总能在同学们中引发一阵不小的震动。
用不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更不用排票、发票之类的手段保证观众的人数。每到专场的那个晚上,整个礼堂都被凌分贝的歌迷塞得满满的。“每每站在台上,听到台下观众们发自内心的呼喊,看到他们手中拼命挥动的荧光棒,知道有人专门从别的高校赶来看我们表演,愿意听我们唱上三个小时的歌,心里就全是感动和满足。”郑毅(歌手)说。
2012年的工作室专场演出后,有大工校友在人人上写:“我能很容易地从他们的歌曲里找到共鸣,情人路上银杏叶黄了他们唱,二馆前的玉兰花开了他们唱。我不懂音乐更不懂编曲,但我很清楚,谁的音乐离我最近。”
所以说,凌分贝的圈地运动总是如火如荼,生生羡煞他人。去年两个歌手的名额,三百人PK争夺,150:1的录取率,也算是大连理工校园社团之最了。
30%的趴参与几率,代表这不是个大众化的派对圈儿。小众而高端。
但又不能否认,没了诗歌的校园,没有灵气,也不可能太生机勃勃。最现实的理工学校里,还是得来点儿理想之风。
太阳帆诗社成立于1986年,恰赶上诗歌热潮的尾巴。第一任社长赵也是大工社会科学系87届毕业生。27年过去了,赵也还清晰地记得诗社成立大会的场景:1986年10月11日,参会人不多,会员只有8人,但代表面很广:有大连市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校团委的老师、校报的编辑、兄弟院校文学社团的代表等等。《当代诗歌》主编阿红先生是诗社的顾问。大连诗坛前辈于汪惟老先生、著名诗人阿拜先生和任慧敏女士,都前来参加成立大会。
“那时不像现在,都是坐公交车来的,既没有纪念品,也不管饭,还占了人家休息的时间,当时一周可是只休息一天啊,现在想起来还是心存感激的。”赵也说。
1980年代,学生宿舍晚上定时拉电闸。大工诗社根据地八舍是研究生宿舍,当时校团委、学生会也在八舍办公,所以有长明灯的待遇。到了周六晚上,几个诗友聚在一起,几包廉价的香烟,偶尔也买点面包和榨菜,再偶尔还能有点啤酒,谈文学、谈人生、编诗报,一侃一个通宵。
今天的太阳帆,依旧坚持着这份诗歌的冲动。十年里社团先后出版了十本作品集,毕业时带走一本太阳帆的诗集,成为众多大连理工学子的习惯。
陆陆续续地,校园诗人不断从这里走出。化学工程专业的谭帅今年大三,是豆瓣认证作家,作品《马匪》收于漓江出版社所出的“全国高校文学排行榜”一书。今年夏天拿下由上海作协和《零》杂志举办的90后创意小说冠军,现师从《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个人文集正由图书工作室策划,预计明年出版。
谭帅拿过最大的一笔奖金是2012年12月的 “全国高校文学征文”小说类二等奖,“7000块,稿子在截稿前一天递送出去的,16000字。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文章能值那么多钱。后来全被我拿去享受生活了。”
“荒谬”是谭帅曾经听到过最多的评价,他说:“我一点也不意外,当你获得一些建树之前,周围的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我这是必然走不通的一条路,比如我写小说写诗歌,我在这个理工学校,学着离文学极为遥远的一个专业,别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我这实在太荒谬了。但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走下去,而是你走下去才能看到希望。”
在2012年的海子读诗会上,学校里小众的诗人们,吟诵,怀想,甚至嘶吼,动情落泪。就像死亡诗社里那句经典台词: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理工院校的文艺类社团总是很低调,像是一块璞玉等着被发现。
唱歌,写诗,跳舞,这不仅是文科生的专利,也是理工院校的我们宣泄、挥洒青春的方式。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三万人的大连理工校园,礼堂总是少不了热闹。每年的四五月里,平均三天一场大型演出在山上礼堂上演,其中舞蹈团专场演出的票总是抢手货。一到发票日,从早上八点起就有人搬着小板凳,边打着扑克边等放票。
舞蹈团成立于1999年,现在近200名团员,没有一名是专业舞者。然而,在2012年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男子大舞《勇往直前》突出重围,摘得全国一等奖的桂冠。想知道这些舞者们都是学什么的吗?他们的专业有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机械与自动化、化工机械与材料物理……这就是大工的理工文艺青年。
今年大工校园里舞蹈队的专场结束后,随着人人网一张照片的广为流传,大工舞蹈团让大工人狠狠地感动了一把。舞者叫高瑜辰。照片上的她在舞伴的搀扶下站起来向台下谢幕,灯光下她面容像纸片一样苍白,但她还是嘴角上扬着笑得一脸温暖。大幕合上后,她被紧急送往医院,那时,她连用吸管喝水的气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