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研交流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言。说句实话,要我在此向各位介绍经验,那简直就是班门弄斧。在座的各位都是数学专家,经验者比我丰富。作为中青年教师中的一员,我把个人的教学想法跟大家交流交流,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是XX年招聘到长沙,被分配到xx学校。身为xx的老师,我们都很清楚学校自身的特点和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段,前身是黑石铺肉联厂子弟学校,大部分学生是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成绩好一点和家庭条件好一点的的学生都到邻近的明德中学就读。生源少且质量低是目前我们学校面临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一直以来我都是两个班的数学加一个班的班主任,任务也算不轻。由于之前是教了四年高中,所以我上课的风格基本形成,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其实这是很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刚教初中,碰到了很多的困难,通过外出培训和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在区进修学校屈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慢慢地改变了很多,也摸索出一些套路。
首先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我尽量做到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
因为初一、初二基本上都是学习新知识,新概念。让学生参与进来,他们才会有兴趣,才会留下深刻印象。哪怕他答错了,也是有收获的。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我一般都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让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乐学的大门,达到学习知识的的最佳状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表现,他们回答问题一般都很积极。一般地,我尽量让每一个举手的人都有问问题或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去热闹。否则,你一旦长时间不叫他表现,或者教师长时间在讲个不停,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只能保持那么十几分钟。十几分钟后,就会不自主地走神,干别的事去了。
其次,设法创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我一般会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开展数学探究。譬如,在讲方程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猜钱”游戏:“请大家把你身上的钱数乘以5,再加上100元”。然后叫学生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身上有的钱数,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150元,通过解方程5x+100=150,得x=10,即猜出这位学生身上有10元钱。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时你告诉他们学习了解方程后,你们也能猜出别人身上的钱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盈然,听课劲头十足。
第三,对初三学生,尽量做到讲得精,学生练得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振奋人心,提高素质,凝聚力量,加强管理,提升效益,推进发展。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呢?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浅谈一下自己的薄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随着时代主旋律的发展而更新迭代,从而使企业文化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为了保证文化落地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梳理与诊断,使战略、管理、文化形成一个互相联动、持续优化的闭环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从公司实际现状出发,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公司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相结合,了解公司使命和发展规划,形成一个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高度一致,管理行为与战略规划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首先,文化建设要“务虚”。“虚”即“理论规划”也。各相关领导须细致研究问题,整体把握规律走势,系统制定实施方案。目标设置要减少盲目性增强方向性,减少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尤其重要的是,策划方案要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讲清,把具体的操作步骤讲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文化建设质量,增强监督实效。
其次,文化建设要“务实”。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只要“埋头拉车”就可以了吗?如何把政策宣传给员工,让员工付诸实践,而不仅仅是喊口号,更要讲究。
针对我们公司员工工作和文化水平现状,我们可以试行“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俗易懂的宣教内容、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的方案。要让员工坐得住、听得进。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概念化”为“形象化”。结合员工所思、所想、所盼的话题,把“阳春白雪”转化为“下里巴人”,使员工真正从思想上受到启发。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的文化是人的文化”,而员工是企业的载体。故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员工的需要、员工的发展。只有在工作中形成了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员工才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才能形成持久的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企业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的统一。
一个组织者有其辛酸亦有其快乐是这学期我在学习部工作的第二个感触。大三时作为一个组织者比大一大二的组织者多了一些艰难。大三的同学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明确了自己要走的方向与要做的事,也更加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组织起来多少多了些不便。有时你花费了时间和心血下去搞的活动,同学却没能够理解你,甚至以为只是搞形式。不过,当一个活动受到同学的肯定时,却又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对年级的同学有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得到肯定是组织者最感荣幸的事情。
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是一学期的工作以及年级网站里辅导员寄语给我的一个启示。都是平凡的人,是人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时总会有抱怨的。只是有的人抱怨得多些,抱怨得经常些;有的人抱怨得少些。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时,如果遇到工作上诸如同学不合作,甚至说寒心话之类的不愉快事时,我会有或多或少的抱怨。但是,越到后来,思想也越成熟了,说没再抱怨过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懂得的是宽容多一点,抱怨尽量少一点。
以上是我对这学期工作的一点点心得,下面对本学期我们学习部所做的工作做简要总结1、 三月份下旬开展了考研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在部分宿舍里,大家以闲聊的方式进行交流,全场气氛轻松而又热烈。过后参加本次交流会的学生总体反应良好。
2、 四月份组织了年级模拟课堂比赛。这次的比赛为同学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舞台。并选拔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选手到院里进行比赛。最后选手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3、 五月份组织了跨专业考研交流会,这次交流会希望能尽量为跨专业的同学解除他们心中的疑难与忧虑。
4、 六月份举行了几次四级听力模拟和一次四级模拟考试。这次组织旨在为四级没过的同学提供点听力方面的帮助,以及让他们有进考场的感觉。
在开幕式上,中文系党总支书记xx作了重要讲话。xx书记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xx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在当晚的讲话中,他特别强调了策划活动、参与活动对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并以xx协会第一任会长罗秋红师姐为例(目前在广州某高校担任辅导员),罗秋红师姐个人现在取得的成绩与她担任会长期间举办、参与活动时所积累的经验是分不开的。xx书记倡导同学们向罗秋红师姐学习,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发展、提升自我。他还就学生上进方面给同学们提出几点意见:
一是开展交流会多跟师兄师姐联系。
二是开展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讲座,可请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师兄师姐们一下经验。xx书记特地向同学们推荐了通过国家级公务员考试的李林浩老师。
三是开展考研交流会,报考研究生,拓展就业道路。
最后xx书记强调此次培训的核心在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要同学们在这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现任会长庄璨就xx书记的意见作了发言:在xx协会工作的沟通方面,将举办一个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会;在公务员与考研方面,将举办讲座,则将举办相关的讲座,请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们传授经验。庄璨还总结前两届培训的经验,肯定成绩,如提高会员的策划能力;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我们将把第三次培训办得更好!
庄璨重申了这次培训活动的目的:第一,提高会员在工作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第二,给会员们提供学习平台;第三,提高xx协会在韩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展望未来,预祝本次素质培训圆满结束。
开幕式后,专业老师——郭炎武老师给同学们上了生动有趣的现代社交礼仪讲座。主要介绍了礼仪的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礼仪等,其中着重与手有关的礼仪,包括握手礼、吻手礼、合手礼。半个小时,大家都很认真地听讲,都有自己的收获。
开幕式还有很多令人不满意之处,比如活动流程的安排不紧密,活动开始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楼层的用电问题、台签摆放)等。以后举办活动时,要吸取此次经验:
高职升入对应本科继续学业的专升本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本科生都快普及的情况下。专升本以后考研是一个提升能力的好机会,能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自己更好地就业有个良好的铺垫。
随着近些年食品专升本学生考研放开限制,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考取研究生,食品专升本考研的学生人数稳定增加。相对二批本科学生,专升本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本科生阶段,锻炼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也就越高,更加珍惜专升本的本科教育机会,于是考研成为大部分专升本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质量,帮助自己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最佳选择。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人才发展要求也就越高。所以有了更高的学历也就有了竞争的筹码。专升本的起点低,既然有了考研的机会就会希望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笔者对本校食品专升本专业学生就业与考研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且结合本校采取相关措施,对食品类专升本学生就业与考研进行相关的指导,为本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学习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一、分析食品专升本的考研背景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升本考研的时代优势和课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职学院进行了在校或毕业的学生升本科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工作。同时这一举措也带来了专升本考研的话题,能够参加专升本并成功的学生,说明他们并不比本科学生差,因此选拔优秀的专升本学生进行研究生学习也是发展国家高等教育的措施之一,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厚、专业技能熟练的高等层次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因此,专升本学生考研是机遇,有利于学生更好就业,有利于高职学校的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早在2006年开始设置本校高职学生或者外校相近专业毕业的学生升本科教育(食品专升本)专业。设置的总体培养目标依据其专业和学生学习背景,培养能从事食品开发、食品生产和食品企业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就学校食品类专升本而言,专科背景为食品专业的有近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学生专业背景复杂,所以对其考研指导尤其重要。
(二)专升本考研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食品专升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相关领域能够进行研究、监督、安全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包括:设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大平台。学生通过每个阶段的培养在顺利完成相应课程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证能力的形成。在专升本第一年学校课程设置紧凑,近三分之二的专业课程都开设了,在第二学年则将实践课程增多,学生时间充裕,为考研和就业打下基础。
(三)专升本学生考研的准确定位
科学、明确、合理的定位是对专升本研究生的鼓励和支持。专升本的学生和二批本科类学生起点不一样。在专科学习的专业理论并不多,专科阶段其本身也并不是要求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更倾向于实践应用,所以专科阶段的课程往往比较宽泛,范围广,层次浅。而到了本科阶段,主要的就是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过去的实践基础,就会对这一学科掌握得更深刻。因此,专升本考研有着操作扎实这一明显优势,往往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专业,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有些专升本的学生往往会陷入自卑,觉得起点低,不如本科生,其实大可不必。通过考研,提升的不仅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使其逐渐树立成熟沉稳的人生观。而时间规划和管理能力也都将有质的飞越。专升本考研是优于纯本科的,虽然学历不能直接带来成功,但它却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必要一环。
二、为专升本学生考研建立周密的体系和计划
(一)考研前的心理准备和计划
考试所要掌握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考研首要是调整心态,从决定考研到考研结束,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发生变化,或多或少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考研是一个不断和自己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突破自己。我们会遇到很多的负面情绪,比如拖延、焦虑等。面对如此的负面情绪,必须要学会调节。
考研是一条既漫长又短暂的过程。考生会倍感压力,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找不到节奏就会迷茫不前。这都是因为没有一个详细周密的计划而造成的。如果能够做到计划每一天做什么,那么就会有足够的动力支撑。普遍来说,专升本考生的英语普遍基础不好。就拿背单词来说,这是一项考研的基本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想要完成考研这项工作,专升本学生应该每天都给自己列出一个清单,一个目标,以及将达到的熟练程度。这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自然会让我们更加专注。
(二)谨慎地选择考研专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所谓兴趣和特长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初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专科生大多发挥失常,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而考研又给了他一个重新选择得到机会,考研几乎是专升本学生改变专业的最后一次机会。切记盲目跟风,认为热门专业就是最好的,而放弃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阶段,只要自己的能力达到水平,相信自己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来施展才华。
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院会定期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往届考取研究生的同学以及积极备考专升本同学进行交流。每次交流会上,考取各大名校研究生学生,就自己考研学校的选择,考研时间的安排,学科的学习方法以及考研心理、调剂的注意事项等向备考生提供经验。这种活动是高校对考研专升本学生必不可少的。
(三)避免挤入报考竞争激烈的高校、专业
专升本的学生和本科生的教育有差异,其专业知识的延伸度不一样,因此同样要考研就要做到扬长避短。想要让自己迈进研究生的行列,就必须力求稳妥。可能有些同学抱负远大,想要跻身于名流学府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现实看来,每一个名流学府的专业竞争都十分激烈。考研不容易,想要在复试中脱颖而出更不容易。本来专科生起点低,对于导师关注的学习经历就不占优势。所以专升本学生考研不能急功近利,手高眼低,盲目报考热门专业。专升本学生应该选择贴近自己曾经实践过的专业,这样不仅自己有兴趣学习,导师复试也不会太激烈。
一.宣外――主要是将我院的学生风采展现在全校师生,甚至是社会面前。
(一),在学校大型活动中,与老师积极配合,与其它部门通力合作,尽力展现我院良好的风貌。这主要工作是迎新工作,校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元旦晚会等事宜。
1,其中迎新工作我们做的门标(已完成),宣传板(已完成),迎新晚会等等一定要反映我院对新来的学弟,学妹们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以及通过宣传板反映我院是一个非常团结,非常有希望,欣欣向荣的一个集体。
2,校运动会,主要是以宣传板的形式展现我院学子的青春,活力,力争上游的不屈精神。同时也使我院运动员,有着更多的精神力量,摘得桂冠。
3,文化艺术节,我们会协助院里其它各部门,努力反映我们生物院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学院,学生是多才多艺的跨世纪青年。这其别要和社团合作,包括活动晚会的背景设计和演出道具的制作。
4,此外我院今年要是开元旦晚会的话,我们更会与文艺部,社团部,女生部等等合作,做好舞台的设计的道具的制作,使师生其乐融融地过一个快乐的元旦。
(二),与团委宣传部合作,搞好农大社区的文化,事宜宣传,也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影响力。
二,安内――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处理院里各类的事宜。
(一),认真负责的完成院里团委、学生会的各类通报(表扬、批评)、海报(各部的宣传以及活动事宜等)的书写,这要做到书写无错别字,文笔通顺,格式规范,档案入袋的要求。
(二),认真与各部联系,做好日常宣传板的制作,力求图文并茂,设计新颖,款式得体,认真完成自己的宣传职能。
(三),统计院里各年级学生的名单,电话号码,制成图表,以便老师能更好的查阅,这主要由黄婷婷和袁思施负责。
(四),院里平时各类会议的黑板书写。力求规范,简洁,明了。这主要包括一些老师主持的会议和学习部等等举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四六级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等。
三,招聘委员。
1.重视同辈中优秀学生的积极带动作用。在民办高校班级学生中不缺乏学霸。在某班级,大一大二时班里没有一位同学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霸女生也未过,辅导员深入了解到的情况是大家普遍认为“学霸都未过,急什么呀”。当这位学霸女生在通过C语言二级考试后,班级接连多位同学也顺利通过了C语言二级考试。而该班的英语四级通过率一直较低,排在年级后列,原因是另一位男学霸英语四级至今未过,很多男生以此为借口,虽然这位男学霸刻苦努力,辅导员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英语四级通过率方面仍收效甚微。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认为这与民办高校班级同学之间“跟风”有关。
2.“早起协会”、“早起队”的启发。2013年北京大学起床协会“火”了。该协会号召会员早起集合、共进早餐,免费提供叫早服务,受到众多赖床学子的追随。随后,许多中国知名大学相继兴起“起床协会”,运用同辈力量号召学生“早起、吃早餐、打早卡”,分享“被梦想叫醒的每一天”。由于“起床协会”成员集聚了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学霸”聚集地,吸引不少学生跟随参加,由“学霸”们领衔的“早起队伍”正在日益壮大。像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目前都有“起床协会”。与国内重点高校相比,民办普通高校“学霸”数量还是太少了。那大多数学生是什么情况?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则是建设学习型班集体的关键。在班级学风引导上运用团队协同效果较好。在学习上倡导团队协同学习,抱团学习,避免单打独斗的弊端。
二、团队协同学习实践措施
(一)强化团队协同目标意识。我们以创建十佳百优班级、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期末考试及格率等为阶段性目标,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等为长期目标,以减少不及格门次、提高及格率为底线,激发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更有明确的目标感,每一步的前进都有了具体方向。特别是抓住“十佳百优班级”申报契机,在班级营造“人人要学习、为班级添光彩”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学习经验交流方式。自2012级入学以来,我们举行过多场学习经验交流会,有以下几种:朋辈学习经验交流会;访谈式学习经验交流会。其中有已毕业的学长们带着工作感想回校交流,有在校高年级学长们的传经送宝,有专门针对英语学习、四级英语考试的经验交流,有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学习心得交流。我们为学习问题最突出的专业举行了访谈式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了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代表、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到场分享学习经验。交流会增加了互动环节,真正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师生们就如何学好专业课程、考研考证考级等热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避免了以往“学习经验介绍”一言堂的弊端。隆重正式、别开生面的交流会现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也增加了活动的实际效果。
(三)实现知识共享,营造读书学习氛围。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团队协同”提供了便捷的技术保障和广阔的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班长、学习委员、辅导员等经常地班级QQ群、QQ空间、人人等专业课程学习、英语四级资料以及知识拓展阅读书目等信息。我们还在班级倡导每位同学都能在班级分享好的学习资料。知识不会因为传播而减少,交流和分享却能使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增加。个人通过团队协同,实现班级成员的知识共享,快速提高班级团队的知识总量和集体智慧,增强班级学风。这样,班级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形成、加强。
(四)结伴学习,便于交流与讨论。同学同学,就是要一同学习。不管是在图书馆还是在晚自习教室,我们建议班级、专业同学相伴学习。在这样思想的引领下,班级越来越多的同学结伴去学习。例如有位男生申请去图书馆学习,理由是“班里学习好的同学都在新图书馆六楼,去了可以请教问题”,至少团队协同的意识已深入人心。通过团队成员的深度交流,达到心灵沟通,逐渐形成基于个人目标之上的共同目标。真正的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记得大一刚刚开学,学校就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陈列室,我所在的文学院也组织大家参观了“鲁大作家群”展室。刚开始时,因为性格内向,我对这样的集体活动有些回避,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学校组织这样的参观活动实在是明智之举。要在一个地方生活,必然要先了解她的文化,自1930年至今,鲁东大学(以下简称“鲁大”)经过了80多年的风吹雨打,其中诸多无奈、心酸的变迁,是初入象牙塔的我们闻所未闻的,单是鲁大这一份锲而不舍的继承精深,就值得我们细细去体味。
80年薪火相续,她从最初的乡村学堂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高等学府。文学院作为与之共进退的传统学科,更孕育了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其中既有以宋萧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群体,也有以张炜为代表的前辈校友,更涌现了以戴日强为代表的文坛新锐。在一辈辈鲁大人的努力之下,“鲁大作家群”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有学者评价说,“鲁大作家群”这种独特的人文现象和文化成就,在国内高校中是相当少见的。
上大学之前,我对这些前辈们知之甚少,上大学后,在现当代文学的课堂上,经常听老师们提起一位校友――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先生,又在老师的介绍下读了一些他的书,才对他有了些书本层面上的了解。直到后来面对面地与他接触,才真正了解了张炜老师的人格魅力。
彼时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张炜老师在我们学校举行个人作品研讨会,许多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学者都出席了。其实在这样的活动中,作为主角的张炜老师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他还是很细心地留出一晚上时间举办了与学生的交流会。学院原定只让30名同学前去参加交流会的,不料风声一出,当天晚上那间并不宽敞的会议室被闻讯而来的学生们挤了个水泄不通。张炜老师并不跟我们打官腔,而是以兄长的身份和口吻跟我们聊天,跟我们分享他的生活见闻与心得。提到国人平均阅读量太小时,他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要我们多读好书,多读经典。而对于我们提出的或幼稚或宽泛的问题,他也尽其所能为我们一一作答。虽然交流会只有短短两小时,大家都意犹未尽,但过后反思,却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他把一个当代文人身上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传达给了我们,让我们知道文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埋头写字,更重要的是抬头看看这个社会。
其实在“鲁大作家群”的一众前辈里,除了张炜老师外,每年校庆期间也有许多其他前辈回校与我们交流、分享写作经验。都说文人孤傲,而我所见过的这些颇有文学成就的前辈们,却都意料之外的亲切随和。他们的关怀让我们知道,“鲁大作家群”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木铎金声,薪火相续。正是在一辈辈鲁大人的努力之下,鲁大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才得以流传下来,荫泽后人。
在鲁大文学院,跟学生们关系最亲密的,当属李士彪老师了,私下里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彪哥”。彪哥并不是我的专业课老师,但我经常跑到彪哥班上去蹭课,他的课堂通常都坐得满满的,其中60%都是像我一样慕名而去的外班学生。彪哥跟学生关系很好,元旦晚会上,还上台跟学生们一起表演小品。不管本班外班,彪哥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他不但就他教的中国文学史为我们整理出了一套系统的复习方法,还专门申请了一个“考研邮箱”,把他能找到的各个学科的考研资料都整理出来供同学们下载使用。他向我们承诺,有问题随时都可以问他,他的手机24小时为我们开机。为此大家都很感动,后来有个调皮的男生真的半夜发短信去试探他是不是没有关机,结果立即收到了回复。
最有个性的当属我的现代文学史老师刘永春,他教我们的时候,刚从美国游学回来。上课时他采用的是一种很自由的教学方式,从不强求我们记笔记,在课堂上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憎,直接表达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感情。虽然教的是现代文学,但一提到某一部令他激动的外国文学作品时,长串的英文评论便从他口中滔滔不绝倾泻而出。刘永春老师很博学,人也相当谦和,大一的时候我曾经因为文学社的杂志向他约稿,结果他很快便写好两篇文章发给了我,还谦虚地请我们修改。这份支持学生杂志的态度,令我们满心感动。
大学里遇到的好老师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却时时刻刻传达给我们许多书本上不会教的东西。
说起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必不可少要提到社团,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举办热热闹闹的纳新大会,我们称其为“”。
我心怀对文学的喜爱,着重关注文学性的社团。当我看到学生们自己办的那本刊物《贝壳》时,就认准了一定要加入他们,一起做学生自己的杂志。也是到后来才知道,贝壳文学社原是张炜老师1978年在校的时候创办的,跟随文学院一起经历了数次的体制改革和易名变迁,最终被一批批热爱文学的同学继承下来,将《贝壳》从未间断地办到现在。
有人说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在这个社团里,我结识了很多喜好文学的人,他们中不乏文笔优秀者,其中一些很早就获得过新概念等一些大型作文比赛的奖项,他们正是“鲁大作家群”的下一代继承人。和一群热忱的文学爱好者一起办杂志,我们经常为了一个选题而熬夜到凌晨,也会因为彼此理念的不同而争论到面红耳赤。但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做好大学生自己的杂志。还记得我们曾相约,毕业之后要联手创业,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原创刊物。
可真正毕业之后,我们中有些人做了中学教师,有的选择考研深造,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真正以文字为生的人寥寥无几。但无论如何,我们曾经以文学的名义,在鲁大这座小小的城中,度过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青春时光。
学校档案
鲁东大学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19个学院,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65个二级学科),另有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被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评价为“人杰校灵”。
常规工作
(1)团结协作工作
为了让我院学生会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外联部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愿意服从学生会的调配,积极、主动配合、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这不仅是集体的需要,也是我们外联部为自己争取支持与帮助打下基础做准备。
(2)礼仪学习工作
由于外联部的主要任务是尽最大的限度为我院争取到更多的赞助资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我院在赞助商面前的形象。然而我们外联部作为我院的一个载体,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代表的是我机电学院。这就要求我们外联部成员要有很好的礼仪形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咱们外联部每个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注意礼仪细节,同时通过书籍或者网上视频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礼仪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礼仪形象。我把这列为我们外联部一项常规工作正是出自这点考虑。
(3)了解我院工作
为了赞助商在洽谈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我们机电学院。我希望我外联部成员在洽谈之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对我院必须有具体、明确的了解,包括概况(简历)过去概况和现在的概况、最新信息、未来动向等。此过程可以当面请教老师。查阅书籍或登录机电学院网站等。
(4)建立关系网工作
通过自己这段时间在外联部的工作,越发的感觉外联部的工作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不能在即将要举行活动的前一段时间内才开始展开,这样只能导致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更为严重的是缺乏人脉基础。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外联部所有成员分成两组,每星期轮流到外去对我院将有举行的活动进行宣传或进行一些调查,从中寻找赞助合作伙伴,同时可以打下人脉基础和锻炼自己,提高外联部的业务水平。所以这必须成为外联部的常规工作。
另外,我们外联部会也会与我校的其他院系的学生会主席以及各大社团的负责人建立往来联系,为我院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能寻求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我们外联部在日常过程中做的一项工作。
(二)阶段性的工作
阶段性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我院不同时段举办的活动提供赞助应进行的具体工作。所以我们外联部应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采用不同的赞助方案。
(1)为各部门举办的活动提供赞助商
相对来讲我院各部门的活动一般只针对本院学生的参与。比如寝室装饰大赛,考研究经验交流会等。这样的活动对于外联部来讲,拉赞助的难度相对较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计划是分多个赞助商进行赞助。并尽量多的宣传我院的实际突出的特点。比如我院的男生比较多,运动类的用品相对来讲购买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