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语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恶补断深入和世界各国交往合作的不断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其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中国在十几年前已经加入了WTO,从那时候开始,那些有眼光的、时刻关注中国发展的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感叹:加入了WTO后,中国需要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而起着传递信息、沟通交流这一重要作用的真正合格的英语工作者实在是太少了。一贯以来,根据政府对教育的计划安排,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再加上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起码有九年的学习英语史,如果能进入的大学深造,少则再学一年英语,多则还可学三到四年英语。我们的教育十多年的英语学习时间投进去了,但真正能听、说、读、写全方位能在外国人面前独当一面的去很少。多数的学生是“聋子英语”或者“哑巴英语”一列。
纵观我国整个英语教学体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在英语教学体制上存在这一些弊端,对整个英语教学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最大。譬如,教师整体素质欠佳,教材编排、教学方法不科学,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不合理,评价体质不健全等等。笔者在这里只想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忽视的英语语音学如何融入到基础教学中问题发表自己的建议。
一、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
像其他任何语言一样,英语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组成的。其中语音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就领会不到英语语素的发音要领和读音规则,就掌握不了标准的语音、语调,更不能明白无误的进行交流并达到相互理解。“语音学好了,对于以后学习语法、记忆单词、发展口语、提高听力都是有极大帮助的”。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吉姆逊也曾经指出:“不论讲任何一种语言,这个人必须百分之百的了解这种语言的语音,只要了解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语法知识和百分之一的词汇就足够了。”由此可见,语音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全国普及学习英语的今天,也是这样。主要表现在:长期以来,英语语音这门课程似乎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利课程,即使那些有机会在大学深造的学子们也不一定有机会学到它,因为这门课程只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开设。可见它的普及是何等的狭窄。
二、各地英语教师缺少的现状有待解决
现在虽然都开设了英语课,有的地方甚至在幼儿园都开设了英语课,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英语教师在上岗前并没有通过严格考试,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英语教师,水平有限。他们自身也不懂得英语语音知识的重要性,对英语语音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因而上课时对英语语素的发音和语调方面的知识只能是一带而过,有些教师连基本的语素发音都发不准。因而他们所教给学生的语音知识就是:认识57个音速,拼写一些生词,念一般句式的升降调式。而学生学了几年的英语却不知道存在着《英语语音学》这门学科,更不懂得语音是整个外语学习的基础。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在偏重语法和课文讲解的今天,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心里对这门课程存在着抵触情绪:认为它既枯燥无味又不能对其他学科起到帮助作用,往往是人到心不到,从学习效率上看语音课形同虚设。
三、忽视语音教学的后果
(一)英语语音课开设面狭窄。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后仍然不懂得什么是意群和停顿,什么是语句重音,什么是连读和同化等等。他们不但发音欠准而且语调别扭。虽然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只要一开口就会“原形毕露”。当他们日后成为英语教师时,便成了一种铺盖面很广的恶性循环。
(二)语音学这门课程只在大学英语专业才开设,其意义也是不大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英语时形成的错误语音、语调已经“根深蒂固”。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那些有了十几年英语史的学生在大学有限的课时里改掉错误何谈容易。不但老师教的难受,学生更改的痛苦,收效甚微。因为那些语音早已根植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是可以一挥而去的。这种教学中重复无疑是一种多学生痛苦的折磨,因为他们不得不为原来不合格的教学加倍的付出。不但浪费了时间,耽搁了教学进度,而且影响着教学质量,简直是误人子弟,绝对不能原谅的。
(三)根据心理学的分析,中小学正是接受知识的黄金阶段。这时学生的发音器官达到灵敏的极限,耳朵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异,口舌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他们不但精力充沛,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记忆力旺盛而且接收能力极强。在这一时期不普及语音知识,不只是错失良机,而且因为学生学不到必要的语音知识,又少机会(或无机会)接触标准的视听材料,因而缺乏必要的自我辨别和更正的能力,势必只会机械地仿读,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对于老师没有带读过的句子,他们读得结结巴巴,随意停断,语调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可言。
[关键词]:英语听力 语音 背景知识 对策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各类考试中,听力往往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好多学生一谈到听力就紧张、无助,甚至谈听力“色变”。
英语听力研究大都集中在听力教学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研究学生英语听力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却很少。本论文将从学生角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语音对听力的影响;(2)背景知识(平时所接触信息)对听力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及工具
北京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2009级135名同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学英语水平、词汇量、对语音关注状况。问卷中使用沈昂创立的词汇测试方法调查同学词汇量;通过访谈,了解受调查者是否接触过系统的语音知识,平时接触哪类信息最多,及其对背景知识获得方法的态度。
调查过程
2011年4月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根据问卷回答情况,抽取15位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访谈。通过上学期英语成绩或上学期听力成绩,确定同学大致听力水平。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二、调查结果
1.语音
音位在语篇环境中会发生发音变化,构成篇章中的韵律单位。因此,变化后的发音一定程度上决定句意。如忽视语音变化,听力过程中会遇到障碍,从而影响理解。问卷调查受测试者是否认同“听英语过程中,我会注意到语调、连读、省音、失去爆破、弱化等语言现象”。
结果显示,29%同学会注意到单词发音变化,而37%忽略这些变化。听力中常出现连读、弱读、同化等音变现象,有些学生常把发生音变的熟悉的词语误认为生词,从而造成理解困难。
2.背景知识
提前了解背景知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图示模型,理论上讲,听力前了解背景知识利于听力理解。问卷中设计题目以验证这一推论。
首先了解受调查者是否认同以下两种说法:提前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对英语材料的理解;不同话题的材料会影响我听力理解。
根据统计结果,81.4%受调查者认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听力理解,70.0%认为不同话题的材料会影响听力理解。
为了解受调查者平时接触信息与其所擅长听的材料是否一致,设置以下两题:
(1)你平时较关注或喜欢哪方面的书、报纸或杂志(如经济、政治、地理、音乐等)。
(2)对你来说,哪些话题的材料交易理解(如经济、政治、地理、音乐等)。
结果显示54.1%受调查者接触多的话题并非其擅长的听力话题,此结果不支持之前推论。
但通过访谈了解到,两题回答完全不一致的访谈对象中一位同学反应自己平时大多阅读中文娱乐杂志,虽了解一些国际大事,但不知道英文表达,即便材料涉及到这些事件,听到后也很难把中英文联系起来。另一位同学则认为,听力材料的话题范围很窄,自己了解很多电子科技方面的知识,但听力中很少遇到。
两题回答完全一致的访谈对象大多通过中文了解感兴趣的话题,但英语综合水平较之前者要高,能有效地将中英文信息联系起来。一位访谈对象说自己平时接触信息范围很广,听听力时如遇到接触过的信息,自然就能联系起来。
综合访谈内容及访谈对象英语水平可得出,虽然学生认为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但其英语水平和词汇量阻碍中英文信息之间的转换。造成54.1%受调查者给出不一致回答的另一原因可从84号受调查者回答中得出:其接触较多电子科技方面信息,而听力很少涉及此类话题。25号受调查者则证明,英语水平和词汇量达到一定标准时,中文输入同样可以为英语听力提供背景信息,从而提高听力理解。因此,虽54.1%受调查者接触最多的话题并非其最擅长的听力话题,这并不能“听力前了解背景知识利于理解听力材料”这一推论。
三、相应对策
1.语音
通过访谈得知,访谈对象均未受过专门的语音学习,授课老师也较少介绍相关知识。其中一位访谈对象反应,听听力时会“模模糊糊听到一些似曾相识的词,看到文本后才发现这些词自己认识”,只不过发音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问题在于这位同学并未意识到此类语音变化在英语中普遍存在,并能帮助其提高听题,因此未予以应有的重视。
根据访谈内容,提出以下对策,以解决学生听力中语音变化造成的障碍。
(1)设置语音课程。通过设置此课程,可系统地向同学教授听力中遇到的发音变化,帮助同学提高听力。语音课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而非其学术性。但非英语专业同学既要学专业课程,又要学英语,如果增加语音课,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2)非英语专业英语任课老师在授课内容中添加与语音变化的相关内容。此措施可克服措施(1)的缺点。但这会使英语课时变得较紧张,因此需任课老师有较强条理性,能够很有效安排课程进度。
2.背景知识
为了解适合同学获得背景知识的方法,问卷中设置了如下问题:
你认为通过哪种方式获得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合适(可多选):
A .课下自己搜索 B.阅读老师准备的材料 C.听老师上课讲解
D .听同学介绍E.其他
结果表明48.9%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搜索背景知识较合适,63.0%认为阅读老师准备的材料较合适,36.3%希望老师课上讲解,18.5%希望听同学介绍。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老师为同学提供获取背景信息的大方向。课下搜索和听同学介绍均可由学生自行操作。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认为老师准备的背景知识材料更具针对性,节省同学课下搜索信息的时间。但同时老师的材料有时信息不全,导致同学错误理解背景知识,在听力中造成错误理解音频材料。老师在准备背景知识材料时,应多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把握好信息简洁性与全面性之间的平衡。
对于较复杂的背景知识,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消化。尽管36.3%同学认为老师课上讲较合适,但从大脑接受到刺激,到短时记忆被调到,存在时间间隔。根据访谈对象,听力之前刚接触相关背景信息,听力中一旦听到相关内容,便会立刻集中注意力回忆刚接收的信息,结果常错过后面内容,降低听力效率。因此建议老师避免介绍复杂的相关背景知识后,立刻进行听力练习。
四、结束语
语音和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有很大影响。关于语音,71%受调查者认识到词在篇章中发音变化对听力的影响。因此提供语音知识可有效克服与语音相关的听力障碍。关于背景知识,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相关信息。而老师信息来源广,能提供较有针对性的背景材料,因此老师的帮助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音教学;环境;差异化;多媒体;迁移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5201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单词读音、听音辨词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习惯,从而使英语教学更有质量、更有效率。
一、在熟悉的语音学习环境中训练学生的英语语音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教学,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为了把抽象难懂的发音解释清楚,常常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语音教学中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某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拿出真实的实物来强化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应用这些实物,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语音得到了训练。再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实际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绕口令应用到英语语音教学中,用活泼的韵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语音的学习进行互相鉴别与认可。需要注意的是,在玩英语语音绕口令的游戏时,教师运用的绕口令要简单易懂、贴近生活,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反复朗读,在发音正确、标准的基础上加快语速,达到训练语音的目的。
二、注重英语语音教学的差异化培养
对于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陌生的语言,学生对待这种不熟悉的语言发音规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出现了同一个班级内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现象。因此,教师应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给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指导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英语语音教学的差异化实质上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对知R的接受程度。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要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差异化教学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因此教师要用帮扶的策略、分层次教学的技巧来缩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差距,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强化语音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语音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是课堂教学最快捷的方式,它集合了文字、图形、视频等功能,运用三维立体的效果对课堂内容进行展示,一来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课堂现状,拓展了英语语音教学的空间;二来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的活跃度明显提升,复杂抽象的语音内容也得到直观展示。
英语语音在多媒体的应用,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语音中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通过生动的动画、优美的旋律,获得了感官上的刺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达到对语音知识强化记忆的效果。
四、注重英语语音学习方法和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
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让学生掌握一种高效的语音学习方法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英语语音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学习的能力。
要想实现学生对英语语音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拓展框架,按照英语语音认知的规律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拓展思路,给学生提供清晰的迁移与拓展的脉络;其次,要从学生对语音的认知视角出发,打破原有的教学程序,对教材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此来完成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汉语拼音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对比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语音的新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在对比中找到方法,在对比中掌握英语音标的分类标准。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习者熟练运用英语的先决条件,因此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学生的词汇学习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一方面,受传统词汇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词汇的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策略性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教师在授课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句子和篇章层面的理解和解释上,而“集中就词汇学习策略所做的研究并不多。”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英语词汇长时间记忆力差,在实际阅读中理解力差及写作中常常出现误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二、从认知角度看词汇的认知过程
词是语言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以普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在语音、语义、语法上具有相对统一性。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词是一个信息复合单位,含有图形信息、音位信息、形态(构词)信息、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从认知的角度看,词以概念的形式表达语言的符号功能,人通过对外界世界的直观感知逐渐形成一定的范畴,范畴由通过此表示出来,词是范畴和概念的载体。
从认知过程看,语言使用者即读者对词的意义的认知和理解需要经过一些阶段和步骤。Seidenbeng (1985)认为词的认读经过三个阶段:(1)词汇前加工:词汇的物理性输入,确定其为一个词;(2)词汇提取:激活与词有关的语音信息、语义信息、正字法信息等;(3)词汇后加工;选择和整合词的整体信息,供理解句子和语篇使用。Chumbley(1990)将词的认读和识别分为两个阶段:(1)词汇提取阶段,即将词的视觉特征和心理词典中的一个项目进行匹配,把词在心理词典中定位;(2)意义决策阶段:确定词的意义、语音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无论划分为几个阶段,认知语言学家的共识是所谓词的认知,应该是指对词义的分析和提取。
三、隐喻认知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维时,只有把它们同脑海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它以大脑(信息处理器)为中心,连接输入和输出,未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作为新信息(外部刺激)输入大脑,通过大脑内的信息处理器和已知信息相联系,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后,成为新的已知信息输出,存储在人的记忆中。Gibbis 认为隐喻应用于词汇习得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理解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了解隐喻词汇的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词汇,提高语言应用的能力
四、隐喻词汇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基本词汇教学
根据Lakoff 和Johnson 的调查,绝大多数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是生活中人们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常用词。大量例证证明,这些常用的基本词要比其他词具有更高的典型性。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它们构成合成词的概率和扩展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对词汇及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同时,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由使用频率高的基本范畴词向使用频率低的非基本范畴词过渡。比如:
You are wasting my time.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Is that worth your while?
这些句子都蕴涵词语的隐喻意义,但是我们看到它们都是由最基础的词汇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基本词汇学习的重要性,除了讲解单词的基本意思之外,要结合实例解释同一个词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使学生理解单词并将其长期存储在记忆中。
(二)从认知角度进行一词多义教学
隐喻作为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事物概念结构的形成、语言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的扩展是以语义原型为基础,许多其他的概念往往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促成一词多义现象的出现。【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词汇拓展讲解,只有了解其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使用。比如:harbor作为名词有“港口”的意义,但同时,作为动词还有“怀有,心怀(尤指反面感情或想法)”的意思。例如:He harbors a secret hatred against his father. 他对他的父亲暗怀憎恨。如果了解了以上意思后我们来看新视野第二册第三单元“Marriage Across the Nation”中的一句话:“To start with I must admit that at first I harbored reservations about a mixed marriage, prejudices you might even call them.”我们可以翻译成“首先我必须承认,刚开始时我对异族通婚是有保留的,也许你甚至可以把这称为偏见。”
(三)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猫头鹰是一种不祥的鸟,它夜间叫声凄厉,会给人带来厄运。而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它常栖息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身旁,因此在西方的书籍和卡通节目中猫头鹰常常以聪明智慧的形象出现。比如在英语中有这样的说法“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又比如中国人常把山羊看做是一种老实的动物,常有“替罪羊”的说法,而在英语中“goat”常用来比喻“好色之徒”、“色鬼”。Oil and water(水火不容)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to talk horse (吹牛) If you sell your cow, you sell her milk too. (杀鸡取卵)A wise fox will never rob his neighbor’s hen roost. (兔子不吃窝边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词汇教学中引入隐喻的认知观,可以使学生扩大基础的词汇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
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
53-55
[2]刘珍.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
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5):
90-92
[3]Gibbs, R.W. Categorization and metaphor
understanding [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2,99(3):572-577
[4]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72.
[5]张晓花. 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
学的内在关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9(6):62-65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英语听力测试 应对策略
升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学得好的很少,听力好的就更少了。而我们现在英语学习的重点是听、说 、读、写和译,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各种类型的考试都离不开听力。听力测试太差势必大大影响整个英语考试的成绩。就拿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参加的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来说吧,听力占15分。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得不到三分之一的分数,这就直接导致英语等级考试过级率很低。每学期学校组织的期中和期末英语考试,如果听力测试太差,学生也很难过关。笔者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听力测试的几个重要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1.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分析
1.1影响听力理解的语言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语言因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熟练程度等。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听力首先得过好语音关,发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例如由于学生自身的发音问题,很多单词是通过默读记忆的,加上各地的口音影响,在书面阅读时可以辨认,而通过听觉则无法适应,听不懂或跟不上。另外,学生课外阅读不够,而且多数是为了完成练习采用快读或跳读等方法,长期如此必然导致简单句得不到重复练习,长难句只求大意,也不能认真有声地朗读。即使在听力材料中听到阅读文章中遇到过的类似语句也听不懂,有时只听懂了局部而听不懂整体。因此,正确的语音语调是听力理解的基本要求。听力录音中的语音同化、省音、连读和弱读等现象会影响听力理解,如下例所示:
1) Both sides will be winning. (同化)
2) Could / Would you join us? (同化)
3) The kids really kept quiet last night. (省音)
4)The government will never yield to terrorism.. (省音)
5)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 (连读)
6)So you see I was right after all. (连读)
7) I’ve got to do some more work before I can go out. (弱读)
8) You can use either milk or cream in the sauce. (弱读)
9) We asked if the computer could access the Internet. (弱读)
词汇是搭建语言的基础,要想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听者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听力材料中所用的词汇不像阅读文章中那样广泛并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听力的内容更具多样化的特点。尤其对于一些短语的理解正确与否会影响答题质量。如 a piece of cake (很容易的事),be fascinated by (全神贯注于),be booked up (被预定一空),be with the local newspaper (在地方报社工作),by no means (绝不), under the weather (有些不舒服),go into headlines (大出风头)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
基础语法掌握不精,用起来不熟,听起来不懂,必然影响理解。比如, 对五种基本句型的“主-谓-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及“主-谓-宾-宾语补足语”这两种句型在听力理解中感觉困难,更不用说偶尔出现虚拟条件句和多种复合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长句中的情况了。此外, 对听力材料中的非谓语动词确定不了其语法功能,以及对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和倒装、先行词或强调句的误解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效果。例如:
1) If I knew German, I would read the paper to you. (虚拟语气)
2) If I hadn’t taken your advice, I would have made a bad mistake. (虚拟语气)
3) If only I had been with you when you went camping last week. (虚拟语气)
4)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特殊否定)
5) 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while crossing the street. (特殊否定)
1.2影响听力理解的非语言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非语言因素包括四个方面:
1)背景知识:即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经济、政治、地理、宗教、军事等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提高听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应尽可能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
2)个体因素:如听者的语言学习经验及外语水平,听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听者的兴趣、动机、态度、情绪、精神状态,听者的学习策略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听音时积极、主动、充满信心、不带任何心理负担,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者的正常水平。急躁是影响听力的大敌。开始时由于听懂的较少,就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进而出现连锁反应:急躁、思想分散─自责、抱怨―导致听力失败。学习者必须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应正确对待所碰到的困难和挫折,提高自控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3)语境因素:如话题内容和语篇结构,说话者的口齿和语速,双方的关系以及其他各种有助于听者对话语做出正确理解的辅可视语境。
4)其他因素:诸如语音信号质量,背景噪音的大小,听力任务的目的与性质等因素。
2.提高听力测试的策略
2.1听力训练策略
1)跟读标准的英语
众所周知,英语听说不分家。口语提高了,听力自然也会提高。因此,可借助录音机或复读机跟读标准的英语,这样能强化语音语调,自然适应和习得地道的发音规则,如失去爆破、连读、弱读等等;跟读还能培养语感,增强记忆。
2)多听合适的听力材料
合适的听力材料包括:(1)各种考试真题和模拟题的录音带;(2)英美访谈类节目;(3)英语教材,等等。总之,听力材料应根据个人水平选择,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材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
3)多进行速记和记忆方面的训练
听力考试要求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听到的重要信息,这需要很强的短期记忆能力。为加强短期记忆,考生可掌握一些速记的方法。比如利用缩略词、符号、首字母等记下重要的数字、时间、地点、中心词等。
4)全面提高自身英语各方面的水平
提高英语听力的水平单靠“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个人的听力水平的高低与其掌握的词汇量、对语法结构的熟悉程度、知识面、理解能力甚至阅读速度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应注意全面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是语法和词汇量方面的积累。
2.2听力应试策略
1)力争主动,带着问题听
充分利用听力考试正式开始前2分钟的时间或者放directions的时间,将试题的选项浏览一遍,在浏览过程中,注意划出选项中重复次数在两次以上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及专用名词和数字,因为这些词一般会在录音中出现。通过这些词,也可以对题目录音的主要内容进行预测。还要听清楚问题,弄明白是对那个信息提问的。很多学生听也听懂了,还是选不出正确答案,把问题和所给信息弄混了。
2)科学利用答题时间
正式开始做题之后,要严格控制答题时间,根据自己听懂的内容,尽快确定并标出答案。倘若遇到难题,应当机立断,不要在该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尽量余下几秒再次浏览下一题的选择项。通过再次浏览,考生可以在听录音前对录音中的关键词进行再次的浏览,从而降低听音的难度。如果在做完上一题后余下的几秒钟内看不完下一题的选择项时,则应把注意力放在听上,而不要为了看而耽误了听录音的内容。毕竟这是在进行听力测试,如果听得清、记得准的话,自然可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3)最大化地获取信息
在听懂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所听内容的主旨与有关细节,同时利用在预读中得到的潜在信息,并用自己熟悉的形式把关键信息、数字等迅速记录下来。做到耳眼并用,一边听录音信息,一边浏览书面信息,边听边分析整理。采取抓信息词,抓关键词,采用预测法,排除法等等一切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在整个听音过程中,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测试能力,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练习。只有通过多练,养成听英语的习惯,掌握其中的技巧,才能慢慢提高英语听力测试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
学习英语说得简单点,就是学习别人说话,目的是使交流沟通顺利,其中语音则是第一位的。自身发音的准确确保自己能够被听懂,也确保能听懂别人,然后才谈得上听力、口语,以及阅读的进一步学习。再者,学习语言如同建造楼房,语法是框架,单词则是砖瓦。单词要学得好,首先也得读准确。国际音标是单词发音的依据,掌握了音标就等于有了开启英语学习的金钥匙。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略有几个基础较好的也仅限于文章理解和语法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看音标自学单词。高职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不明确,相对专业课,学生在权衡之下就更不重视英语的学习了。在经过中考的痛苦学习之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惰性只会越来越明显,学习也就越来越放松。如果不将音标列入考核的范围,就会导致学生“哑巴英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一、学生学习单词的普遍现状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单词的方法依然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单纯依靠模仿老师的发音来学习单词。学生仅仅是有样学样,听个大概,到了快下课的时候学生基本就已忘光,如果要保证每个学生每个单词都掌握发音而采用个别教学的话,课堂上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除了新单词掌握不好之外,学生对于以前学过的不少单词也没有读准确,特别是发音相近的,比如accept,expect,except和expert。由于学生没有发现音标对学习单词的重要性,不能根据科学的发音规律来记忆,就只是死记硬背大概的发音,然后强记中文,所以记了就忘,忘了再记,再加上职校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念不准单词又缺乏自学能力,所以学生在反复的记忆中失去了耐心和兴趣,最后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另外,有些学生在学习单词发音的时候有个不良的习惯,就是用汉字或拼音标注发音,比如major,注音为“没介(轻声)”,guide,注音为“盖得”。还有些甚至用一些他们自己才看得懂的“文字”来做记号,但是结果是把单词读得稀奇古怪。在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中,学生往往在听力环节全军覆没,很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发音和正确读音根本不一样,学过的单词也根本听不出来。
二、音标教学的缺失
对于学生依赖“学舌”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英语学习越来越小龄化,从最初初中开始学英语到现在连幼儿园都要开设英语课,甚至有些早教班都打着“双语教学”的牌子。从认知规律出发,低年龄的孩子学习母语也不可能从拼音开始学习。新课标让英语学习回归到类似于母语学习的过程,先从会说开始,小学课本上没有语法概念,因为对于刚开始接触汉语拼音的小学生来说,再加一套英语音标自然是负担。但是到了初中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汉语拼音也比较巩固了,再加上对英语词汇量的需求,学生必须从音标的角度来帮助自己快速有效地提高读写的能力。
但是,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仅有30%的学生表示在初中的时候接触过音标的学习,但是也并没有系统地讲过,更不要说音标和单词拼写的关系了。尽管中学英语音标教学现状根据《新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中语音、词汇等属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前的英语教学是从初中开始的,是先开始接触音标,再经过学习和加强,并且也有音标和语音的考核,但是自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后,小学的英语课本上就没有了音标的教学,而中学由于考试的要求和压力,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阅读、语法和写作等上,为了赶进度,老师往往在尽量短的时间里把音标教完,至于发音规律和单词音标的组合则略微带过。这样匆忙的教学程序导致学生对于音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单个音标的辨认上。
三、音标教学的理论依据
拼读英语单词和拼读汉语拼音是有一定的相似和连贯性的。汉语拼音可以对英语的音标起到正迁移的促进作用。目前英语教材和英文字典上的注音都是采用国际音标,而汉语在分析音节结构时一般使用声母和韵母的概念,可以根据这两种音标的异同点综合起来学习。
首先,英语的辅音与汉语大致相同,有[b][p][m][f][d][t][n][l][g][k][h][r][s],它们在书写上和发音上与汉语基本一致,只要把汉语拼音的尾音部分去掉,比如说汉语[b]的发音听起来其实是[bo],那么把[o]这个尾音去掉,就可以得到英语音标大致的正确发音了。
其次,[?蘩]与汉语的x发音类似,[t?蘩]与汉语的q发音类似,[d]与汉语的j发音相似,[ts]与汉语的c发音类似,[ds]与汉语的z发音相似,只要把汉语拼音的尾音去掉就可以。
再次,英语的元音与汉语相似的地方。[a:][Λ]与汉语的a发音类似,只是前两者一个发音拖长另一个短促,相同的比较是[?藜:][?藜]和汉语e,[?蘅:][?蘅]和汉语的o,[i:][i]和汉语的i,[u:][u]和汉语的u。另外双元音[ei][ai][?藜u][ju:]在汉语拼音中也有几乎一致的对应。
最后,英语音标中自然也有汉语拼音没有的部分,这就需要格外提醒学生注意。比如[θ][?奁][?覸][e][i?藜][e?藜][u?藜]等。
掌握好了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就像学习汉语拼音一样,让学生拼读单词。
四、音标教学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逐渐发现单词关过不了的话,剩下的学习部分其实很难进行,加之学生本来基础不够扎实。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其实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音标还是比较有兴趣,并且也能够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
比如五年制高职英语二年级用书的第4单元中poliomyelitis和第15单元中atherosclerosis这两个单词,虽然是不做要求让学生记住它们的拼写,但是学生对于这两个异常长而且读音也很奇怪的单词都很有兴趣,于是将单词和音标写在黑板上对应起来,让学生反复拼写,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一遍一遍地读,课堂的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发现音标其实和单词非常吻合。在学期结束时的读课文考核中,所有学生这两个单词都没有读错,合格率百分百。
因此,从汉语拼音的拼读推论到英语音标的拼读,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这样,音标教学就可以循序渐进,从拼读两个音节开始,逐渐递增。比如[ai]+[s]—ice,[d]+[i]-[f]+[?藜]—differ,更长的atherosclerosis也可先进行这样的划分,然后让学生先分开读,再连起来,最后加上重音。
除了课本上每个单元新的单词用这样的方法教学之外,也可以进行一些测试或测试。苏州通用英语中级考试中有一题需要运用英语字典,填出单词的音标、词性和词意。这样的话,可以进行查找单词的比赛,既锻炼了学生查找单词的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音标的掌握。此外,还可以直接给出几个较为复杂的单词,看学生能否快速找出来并且读对。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词汇是基本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发音习惯有时固然比较难改正,但是在音标教学已经缺失的中学英语教学之后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把音标教学加入进去,才能把高职英语教育做好。语音教学还有很多要改革的地方,有适应各个职业学校和不同专业的方法。从实际角度出发,不断摸索,将英语的音标教学坚持下去,高职英语的教学也一定能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黎小说,黎元媛.英语发音全解[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提高语言素质,营造英语环境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文化、生活日趋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而口语是语言交流的最基本形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口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能否正确自如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显得至关重要。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具有准确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2.扩展知识,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教师不仅要正确地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随着英语教改的不断深入和新教学观念的逐步形成,教师还必须坚持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法;广泛摄取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广泛收集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信仰、思维方式、历史等资料,提高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大胆进行教改实践,更新自身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现代网络环境,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该把过去表情严肃古板的课堂,变成一种开放的课堂,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沉闷到愉快,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学习动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灵活处理教材,把教材教活。
二、改革课堂模式,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1.明确学习目的,增强自信心
目的明确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思想基础。新学期开课时,我总是举各种事例让学生明白,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整体,英语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同时,学习英语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今后升学和工作需。引导他们将英语学习与自身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平时经常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建立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沟通。”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高低和出身贵贱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观察好学生,而冷落其他学生。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让学生觉得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
3.创设语言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引导下,创设各种不同的语言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语言知识,并结合教师所设情景进行实践演练,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情景的创设可通过实物、图画、表格、文字、对话、坐标、讨论、问答、表演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来实施。情景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应用英语语言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教育专着《学记》写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能融洽;鼓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容易;启发学生而不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深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化形式。
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行创新教育
1.研究新课程标准,树立创新观念
教师要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主动研究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意图,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严禁“满堂灌”、“哑巴英语式”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还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2.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也需进行分析,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对教材加工补充,调整教授内容,研究如何“有的放矢”地用教材,消化教材。这样组织出的课堂一定不是空洞、单调、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3、巧妙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英语教学 智力 兴趣 激励
我从事教英语教学工作20年来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高,但他的成绩不一定好,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一定高。事实上,会影响学生成绩的,不但有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情趣和合作精神等。一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对1500名超常学生进行了长达50年的跟踪研究,对他们当中最成功的和最不成功的150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发现两者在智力程度上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而非智力因素是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起着决定作用是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观点说得很有道理。我觉得教育过程当中,情感教育是关键因素,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农村中学,全校每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关注在学习上困难的“学困生”身上。对于学困生教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 的思想,而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鼓励并耐心细致的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2013级1班,陈某等同学在八年级下学期的英语学习上出现了问题,我特地为这几位同学制定了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适当的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尽量在作业布置中分层次,满足“优秀生”的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学困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中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进入九年级后的大面积成绩下滑。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具体办法
1.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学校教育活动中师生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威不可近,这种距离感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领、指导作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中来,无拘无束的交流,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理的重要恿Α=萄е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时,不为其他任何东西所诱惑动摇时,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展示最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当今社会各方面对英语的广泛需要,列举许多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说明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教师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希望,促使他们制定出自己学习目标,产生前进的动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保持求知的热情,把语言学习变成愉快而美好的旅程。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通过模拟环境、实物、幻灯、图片、录象等等进行。例如英语教学中利用模拟环境创设情境。例如学习问路这一课时,老师告诉学生“Our classroom looks like a big city.This is a word .It’s the first turning.etc ”然后叫两个人上台,一人问路,一人做警察,将事先设计好的汽车站、医院、图书馆、学校、书店、邮政局等图片标志分发给任意一个学生,将教室变成一个“大城市”。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争先恐后要求上台表演。
(3)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创设悬念,是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传授知识的过程要有一定的念,让学生形成奇、趣的心理。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情态动词时向学生提问:“If you meet a foreigner,what is the first question you want to ask? ”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 ?...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方面的教学,其实中西文化存在很多差异。中国是个文明礼仪之邦,历来讲究语言美,西方国家人们交往很注意个人隐私,问他们隐私问题是很不礼貌的,外国人听了会生气。学生听了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当学生迫切需要了解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接待外宾时,老师便指出,英语中有一种情态动词,可以帮助增强语言美,如:“Will you please ...?May I... Could I...shall I...?”然后组织学生反复操练,培养学生乐于钻研的习惯。
(4)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都具有强烈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人们常说的“得发于课内,收效于课外。”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编辑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如:英语角、学习天地、英语手抄报等;开展英文歌曲联唱、单词接龙比赛、课外阅读、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学习英语颜色这一课做操练时,把同学不太熟悉的颜色文具和实物放在书包里,让他们猜颜色,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常规来猜,结果把颜色都猜完了还是没有猜对,这时候学生感到好奇,然后老师再补充。
3.利用联想的方法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在初中阶段,常见的联想方法有:(1)话题联想,如:当谈到“health”的话题时,我们就可以联想到“healthy food”“unhealthy food”“exercises for keeping healthy”“good habits for health”“bad habits for health”,等等。(2)接近联想 如:father-mother;desk-chair;doctor-nurse等。(3)分类联想 如:animal联想到tiger,panda,duck,fox,snake等。(4)相似联想。如发音相似,如:hole-whole,wait-west;house-horse;plan-plane等。意思相似,如:too,also,either都有“也”的意思,spend,cost,pay,take都有“花费”的意思say,speak,tell,talk都有“说”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同向联想、反向联想、词性联想、定位联想、奇特联想等等。
4.以赞扬、激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对做得好的学生说:“说得不错,继续说下去”、“你的语音很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你分析的逻辑性很强,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还有一些赞美的话,如:“Great”、“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 ”、“We are so proud of you”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交流,尤其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全体学生学有所得,劳有所获,提高英语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双语;脑机制;双语教育
1前言
双语学习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上的利益共享。因此,双语教育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种旨在培养和造就双语并用人才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怎样利用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改变,最大效益地掌握与使用第二种语言。
早教计划以及错过学习关键期儿童的双语学习是这个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分别涉及双语学习的年龄与第二语言使用频率这两个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者在双语学习相关脑机制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早教计划以及错过学习关键期儿童的双语学习提供重要启示。
2双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对于双语学习的作用
2.1 学习年龄对双语学习的影响
双语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儿童应该何时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是不是越早越好?研究者从早晚期双语者的表征结构和激活区域这两个脑机制的研究中得到了答案,同时这也涉及到学习关键期的问题。
2.1.1 双语表征与激活区域脑机制对双语学习影响
首先,许多研究表明早晚期双语者双语表征的脑结构是不同的。Chee 等人选取汉英两种语言的早期(6 岁以前)双语者完成句子判断任务,脑机制结果记录激活最强的区域在前额皮层中部和下部,左侧的激活范围更广,两种语言的激活区没有差异。还有的实验也显示早期双语者的双语表征是在同一个系统中进行,而晚期双语者则是在不同的脑结构中进行双语表征。从不同的表征系统中提取与编码两种语言的路径,肯定多于从相同的表征系统中提取与编码语言,所以晚期双语者提取与编码双语的速度慢,学习与使用双语的消耗代价更大。
其次,第二语言的学习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区域即语言加工资源。在激活区域方面的脑机制研究发现,早期双语者比晚期双语者学语时激活的脑区更多,尤其是大脑的前额皮质这个负责工作记忆的部位,这意味着早期双语者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加工语言。因此早期双语者在加工资源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使得个体可以有更加丰富的加工资源去加工第二语言,而晚期双语者的加工资源就比较匮乏不能够胜任其加工任务,使得第二语言的加工速度与准确度大大下降。
2.1.2双语学习关键期对双语学习影响
个体第二语言的学习年龄的问题总归为个体的语言学习生理关键期,即个体发展的某些特定时间段,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此时容易受到某些经验的影响,从而改变脑结构及其功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同类型的人的可塑性只在人一生的某些确定时期占据优势地位,而在其他时期较少发生。个体过早或过晚的开始学习第二语言都是不利的。有脑的影像学证据表明学习开始得越晚,学习越困难,特别是在语音和语法方面。Gopnik 的实验表明,6~12 个月是婴儿区分各种不同语音的敏感期,而到1 岁半时,只能保有接触到的母语的语言能力,其他语言能力均下降。最初十个月的特定语言经验会使大脑对该语言的语音很敏感。同时,10 岁是学习语法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后双语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已发生异常。因此,晚期双语者处理信息的大脑功能不如早期双语者。大脑关键期对于双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双语使用频率对双语学习影响
当人们经常练习或是使用一种东西的时候,就会增加对这件事物的熟悉感,而熟悉感会改变学习结果。因此,提高第二语言使用频率就会增加对第二语言的熟悉感。
根据Kroll非对称性模型的观点,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它们之间的强度不一样。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之间的词汇表征强度弱,而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之间的词汇表征强度强。如果直接采用第二语言与第二语言的联系进行反应,排除一语在二语学习中会形成的负影响,增加二语使用的频率,就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时更倾向于通过旧有的第二语言去连接要学习的第二语言,避免一语的负迁移影响,这对于学语是十分有利的。当个体通过二语使用频率的提高使得二语的熟悉度增加后,他在脑机制上也会有所改变,额叶是负责控制非目标语言的脑机制,如果经常的使用第二语言,能够使额区得到锻炼,并且能增加第二语言的激活程度,使双语者在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语言的干扰,直接提取二语。因此,错过双语学习关键期的学习者要注重提高二语学习以及使用的频率,增加其对于第二语言的熟悉度。
上述研究表明,早期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更容易达到流利水平, 晚期双语者的第二语言不容易达到高度流利的状态,即使能达到,在语音和句法上也不能达到母语的水平。因此,对儿童实施语言的早教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对于已经错过早教年龄的学习者来说,也可以通过练习、提高二语的使用频率来使得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增加,弥补其早期的学习缺陷。
3双语学习年龄与熟练度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启示
3.1 尊重个体的语言习得关键期,实施双语的早教计划
研究中存在着关键期划分的争议,因此首要任务是依据学习者内部生理机制的成熟划分双语学习的关键期。在确定学习者的关键期后,应针对生理成熟尤其是大脑结构完善的个体实施相应的双语教育,特别是语音方面的教育,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有促进作用。要注重二语学习关键期的大脑结构的培养,提高学习的效率。
3.2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纯二语的学习情境
长期以来,我国双语教学的模式都是通过第一语言连接第二语言的方式进行,这会产生语言的负迁移即语用失误现象。因此,创造一种纯二语的教学环境十分必要,让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其感受到一种非说不可的紧迫感,激发其对于二语使用的渴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内多次进行练习,提高个体的二语使用的频率以达到一定的二语熟练度。
3.3 合理使用双语学习的策略针对不同个体综合运用教学策略,如记忆策略、形象结合等,使个体的双语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杜好强,黄瑞枫.双语脑研究进展对我国早期儿童双语教育的启示[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09,(3):24-27.
[2]Chee,M.W.,D.Caplan,C.S.Soon,N. Sriram, E.W. Tan, T. Thiel & B.
Weekes. 1999. Processing of visually presented sentences in Mandarin
andEnglish studied with fMRI[J].Neuron(23): 127-137.
[3]赵小虎等.国人英文语言活动区功能磁共振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2).
[4]Arturo E.Hermandez et a1.In search of the languageswitch:An fMRI Study of Picture Naming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J].Brain and Language,2000,73.
[5]Kim, K. H. S., N. R. Relkin, K. M. Lee & J. Hirsch.1997. Distinct
cortical areas associated with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s [J].Nature 388:171-4.
[6]贾艳萍.左右脑倾向对外语记忆策略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3):50-1,79.
[7]Bornstein,M. H. Sensitive Periods in Development : tructural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Interpretation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9(105) :179.
[8]Gopnik ,A. , Meltzoff ,A. N. and Kuhl , P. K. The Scientistin the
Crib : What Early Learning Tells Us about the Mind [M]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9 :NY.
[9] 语言学习敏感期的脑与认知机制研究———兼谈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实践.周加仙[J].全球教育展望.2009,9(38):20-25.
[10]宋微.大脑语言功能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7(11):3425.
[11]Kroll J F,Stewart E1 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1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4(33):149-174.
[12]胡笑羽,白学军.双语控制的神经基础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1):70-74.
[13]Paradis, M.1994. Neurolinguistic aspect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Implications forbilingualism and SLA [A].In N. Ellis (ed.)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Learning [C].London: Academic Pres, 393-419.
[14]郑小蓓,王正科,刘冬梅等.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的促进[U].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