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学院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于技工院校生源特点,作为教学和管理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并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学生掌握技能是否过硬,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对技工院校的教师来说,是最紧迫和现实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技能过硬,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技能革新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和方向,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走入企业学习和了解新的工艺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走进学校及时为学生演示和培训最新的工艺技能。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动手,对于企业和学校而言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二、建立奖惩及激励机制加强教学管理
目前,就各类技校而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坏跟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奖惩措施和留级制度不完善,考试不及格无非是补考一次,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学习,同时学生的优劣也很难和毕业分配挂钩,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迟到、旷课等违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对此应建立激励机制,使学生由起初的“被管教”式学习逐步转变为自觉并喜爱学习,为此可设立奖学金制度及考勤制度,奖励那些成绩好,能够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优秀学生,树立典型,同时对那些屡教不改,不能认真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从而逐步规范教学及日常管理,逐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学生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
秉承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避免压迫式的管理,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使其愿意并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在教学安排上以掌握一技之长为核心,注重技能训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积极探索教学革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远离不良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实验、实训及实习
技工院校区别与普通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为社会对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及期待更高,基于目前我校乳品专业教学实习场所简单,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仅能做包装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毕业生认同度较低,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学校应加大学生在实验、实训及实习教学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基本实习要求的实验实习场所,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及“引进来”的策略定期选派实习及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并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面向社会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使学生的技能快速提高,同时提升办学水平。
五、总结
关键词:创新训练项目;公共管理;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管理人才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推进,现有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客观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改革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必然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一方面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已有关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讨论多是关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等,对于如何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增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则少有论述。本文以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对其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近几年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项目选题与申请、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以及答辩与结题等五个阶段。
(一)团队组建与导师选择
创新训练项目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有3-5名成员,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些对创新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建团队,推选项目负责人,选择合适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考虑到新疆的地域特点,团队成员在基于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吸收少数民族同学加入。
(二)项目选题与申请
创新训练项目分为研究项目和调查项目两类,一般是指导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与指导教师商讨。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须新颖,要紧贴政策热点问题。如近几年就业是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我院学生以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困境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就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确定选题后,学生要完成课题的论证,然后向学校提交申请书。
(三)方案设计与组织
实施当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组就开始着手开始实施方案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两年。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已有的方案开始实施。研究方案一般包括案例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类,导师要注意控制实施进度。针对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困难,努力寻求其他方案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四)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
当完成数据收集后,项目就开始进入数据分析和撰写报告阶段。项目组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已经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制作分析图表,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内容除了试验执行情况和研究结论外,还要对项目实施中的收获和体会等进行总结。可能的情况下,学生还应当对已获得数据和结论,按学术论文的要求和规范撰写论文,并及时发表。
(五)答辩与结题
项目进行到终期阶段,项目组不但需要提交总结报告,还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结题答辩。学生需要提前将项目的背景、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发现的新问题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制作成幻灯片,现场向专家汇报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答辩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结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结题。
二、完善创新训练项目的建议
(一)加强创新训练项目的制度建设
要完善学校有关创新训练项目的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建立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实践中心、二级学院等。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监控促使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高度重视,积极投入。项目结题可采取灵活的评判机制。
(二)完善相关激励措施
要完善相关激励措施,激励教师投入到辅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例如可以将指导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入教师工作量之中,项目的成果可作为教师的教学成果。适当增加奖励机制,可以是精神奖励,也可以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要充分发挥项目过程管理,注重训练过程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大胆创新。对待项目运作的结果,要持宽容的态度,允许出现失败,但要帮助团队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大学生参与创新训练项目,进行科研实践,解决了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无动手能力的问题,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加了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资本。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许多不足和改进的空间。需要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深入地交流总结,使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创新人才中发挥更大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新疆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二孩政策下乌鲁木齐市已婚适孕女性生育意愿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OL].
[2]葛秋萍,李淑芳.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3-56.
[3]林闽钢,高传胜.“三三制”教改下公共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41-44.
英文名称:Entrepreneur World
主管单位:湖南省社会科院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8434
国内刊号:43-1027/F
邮发代号:42-9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1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以开阔的视域展现行政哲学丰富的内涵。《行政哲学研究》的研究视域开阔:一是以纵向的时间发展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批判与反思行政生活与行政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理路。颜佳华教授1995年发表的《行政哲学论》、《行政哲学建构的基础和根据》,是我国行政哲学界较早的理论研究成果,2000年发表的《行政哲学:一个亟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2004年发表的《我国行政哲学研究概况与相关问题再探讨》,2007年发表的《国内行政哲学研究述评》等一些列论文,体现了作者对行政哲学丰富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升华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行政哲学研究的发展轨迹。二是通过对不同部门哲学领域之间的比较和借鉴,通过分析政治哲学与行政哲学之间、法哲学与行政哲学之间、管理哲学与行政哲学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来阐释行政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三是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视角,进行行政学科发展史为角度的行政哲学建构路径探讨,进行行政思想史视域为角度的行政哲学探讨。这些多视域的研究展现了行政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丰富了行政哲学的内涵。
以创新的思维建构行政哲学研究的框架。《行政哲学研究》的研究作为一本学术专著,其生命力就在于创新,是一部具有丰硕创新成果的力作:首先,《行政哲学研究》将行政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行政生活,这是对于行政哲学研究对象的一种更为终极性的、根本性的理解。其次,《行政哲学研究》将行政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凝练为行政活动,从研究的起点即坚持了行政哲学的实践性。再次,《行政哲学研究》将行政哲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对于行政主体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这样一种对于行政哲学功能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和逻辑性。最后,《行政哲学研究》将行政哲学的的研究内容具体化为生活与行政、人性假设与行政、公共利益与行政、知识与行政、理性与行政、民主与行政、效率与行政、公正与行政、真善美与行政等研究领域,构建了行政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以实践的需要拓展行政哲学应用的空间。单纯的理论研究缺乏生命的活力,任何知识、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行政哲学的研究最终的目的在于服务于行政活动实践的需要。颜教授始终保持着对行政哲学及相关领域理论最新进展的敏感和对公共行政实践的密切关注。因此,《行政哲学研究》的特色之一就在于根据实践的需要探讨了行政哲学的应用拓展,在著作中探讨了行政哲学视野中的政府决策,非理性因素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价值选择与观念转型,善治理论在我国地方公共管理中的适用性等实践性很强的选题。
关键词: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理念管理方式
高等学校的学院办公室在整个学校工作中是按照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管理组织,是院系联系的纽带,起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作用。它对上是接受落实机构,对下是布置、督促机构,对内是管理服务机构,对外是接待、外联机构。在当前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在校人数大幅度增加、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对学院办公室的管理职能进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执行性。学院办公室属于管理层,而不属于领导层,所以它的工作还具有执行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学院办公室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院系的各项指示和精神。作为学院办公室,不能只是机械、教条地传达,而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二)协调性。学院办公室既要管教学工作,又要管其他工作,上至院级职能部门、系级领导,下至每位教师,乃至每位学生,均需学院办公室与他们直接打交道,如果说整个学院管理工作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来分管,学院办公室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因此说,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
(三)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原则,才能实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学院办公室人员必须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做到既耐心,又细致;既热情,又周到。在琐碎、平凡的工作中为教学及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服务教学、管理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时间性。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若干环节相互紧扣的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环都不能松懈,这就决定了学院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学院办公室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五)传导性。从工作性质上讲,教学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范畴,但是宏观管理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实际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准确掌握教学一线的情况,宏观管理才能避免失误,实现既定目标。同时,学院办公室需将各方面信息、建议和群众的呼声真实、准确地反馈给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以便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理念的创新
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重要是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是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核心,既涉及管理者的素质,又涉及办公室人员的能力。从实践看,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包含以下内涵:(1)科学的管理是基础——高校学院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管理机构,承担着协调、服务、督办、信息传递等基本职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全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有一流的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创新。(2)必须准确定位——高校学院办公室的定位就是“协调、服务、督办、信息传递等基本职能”的优化;要管理创新,就必须提高学校办公室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办公室的“枢纽”功能。(3)树立全局观念——高校学院办公室是高校的一部分,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学院工作的高效率;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者要总揽全局,把握学院的中心工作,在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同时,必须明确学院当前以及长远的中心工作。(4)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运转效率,是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根本出发点。
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1)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高校学院办公室应把自己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高度,改变过去重在“办事”的想法和做法,尽快实现从“交办服务型”向“参谋服务型”的转变,主动帮领导出思路、想办法,协助领导抓大事,真正成为学院领导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智囊团。(2)以知识管理的视野和理念“运营”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指组织个体通过这一过程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新经验反应出来,进行共享,以用来促进培养、增强个人的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提高管理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把信息作为资源从技术、组织、人才三种因素的结合中进行管理,信息是有特定含义的数据,与个人、团体或机构组织有关。首先,高校学院办公室的知识管理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强调办公室管理人员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学院所制定的管理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院办公室的管理质量和效率。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办公室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相互结合,进而增强学院办公室管理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其次,高校学院办公室的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共享知识的机制。知识的增加来源于不断学习,而基于实践的学习尤为重要。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高校办公室管理将使靠权力来组织、实施活动的权力型组织向通过学习来实施活动的知识共享型组织逐步演进。
三、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职能的创新
为提升自身工作的科学化程度,为全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高等院校的院办公室应从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出发,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强化工作能力,提高办公室人员素质
(1)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信息的上传下达,而这与文字的应用是息息相关的,将领导的决策向上反映或向下传达,通常需要将它们转化成有形的公文。因此,掌握好文字表达这门基本功,对办公室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办公室人员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自身的写作知识,积极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勤学苦练,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综合协调能力。协调是办公室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协调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化解矛盾,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做好协调工作,首先必须坚持立足全局、平等公正的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把握分析问题,以整体利益为重,同时尽量全面周到,照顾好多方的利益。其次,要换位思考,站在被协调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服人,这样才能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再次,在协调过程中,要不拘泥于既有的工作方式,根据不同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协调方法,以达到协调的目的。
(3)高效工作的能力。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只有在工作中形成高效优质的作风,才能较好地统筹和完成手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熟知工作的内容、流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样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次,要学会有效管理时间,工作有侧重点、有计划;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对于可预见的工作,提前做好安排等。
(4)管理创新能力。创新是时展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今天,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办公室工作中一味地遵循旧有的工作思想和方法,往往会使工作原地踏步,甚至落后。因此,时刻在办公室工作中保持创新意识,并强化办公室人员的管理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办公室人员应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广泛涉猎计算机、管理、外语、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同时,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其次,学院应积极制定措施或创造条件,鼓励办公室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和业务素质。如根据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为办公室人员安排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及考核评价机制等。
(二)促进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指办公室的管理有一套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办公室的办事流程、行为准则等,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办公室工作高校运行的基本要求。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建立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将办公室各项工作纳入管理规范之中,如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接待制度、印章管理制度、保密安全制度等。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在明确各个办公室职责权限的基础上,细分每个岗位的权责,使每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身上。这样,可以避免因职责不清而出现的推诿、撞车等现象。同时,因为术业有专攻,办公室人员可以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最后,要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的考核机制,对各个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查,对于很好完成岗位任务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反之,要给予处分或提出警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办公室人员的积极性,选拔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积极探索,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创新
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办公手段的建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地被运用到办公室的工作中来,成为办公室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及时购置和更新办公硬件设备,同时,结合办公室办文、办会、档案管理的需要,开发和提升有关软件系统,如目前有些高校正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很值得学习和推荐。另一方面,管理创新能力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加以应用。要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琢磨,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足的地方,积极加以改进。遇到新问题,不要急于回避,而应积极应对,寻求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金英,.对强化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管理职能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8).
[2]徐兰,.浅议高校办公室的职能强化与管理创新[J].孝感学院学报,2006,(2).
论文关键词:水电移民,移民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角度
注:本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移民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的机制研究”(07ASH010)阶段成果之一。
韩振燕(1965—),女,安徽蒙城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杨柳(1984—),女,贵州黎平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移民与社会保障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10098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zhenyan_han@126.com
贵州水电移民社会稳定影响因素探析
一、引言
贵州是“西电东送”项目实施的重点省份,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带来了大规模的移民。经水利部核定,截止2006年6月30日,贵州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为51.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转非安置移民7.51万人,农村搬迁移民即后期扶持人口4.69万人,设计水库82座,其中水电工程20座,移民33.98万人;水利工程62座,移民9.71万人。加上小型水库移民现状人口18.38万人和次后开工建设的光照、彭水、思林、沙陀、白市、董箐等大型电站和20多座中型电站,到2010年,全省水库移民人数将达80万人。而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贵州省经济不发达,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土地资源匮乏,面对如此数量的移民,遗留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多、少数民族比例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边缘化问题严重;移民安置容量紧张等等。移民已经成为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移民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突发性和频发性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灾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稳定是移民重建与发展的根本保证。贵州水电移民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但是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少数人对水电工程移民缺乏理解,对移民工作持不配合的态度。因而时有不稳定现象发生。出现诸如移民集体上访、冲击地方政府、冲击施工现场、聚众游行等事件。为此,笔者曾于2008年9月下旬在贵州进行水电移民社会稳定情况调查,调查的水电工程主要涉及贵州省毕节地区的A水电站、贵州省遵义县B水电站、贵州省余庆县境内的C电站坝址和贵州省剑河县的D水电站。调查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展开。共召开县级座谈会6次,村级座谈会10次;深入访谈20余人次,问卷调查采用按不同的水电工程安置人数按比例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6份,其中移民调查问卷65份、移民干部调查问卷46份、非移民调查问卷15份,分别占总抽样的51.59%、36.51%、11.90%,本文处理数据源于SPASS统计分析结果。
二、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
影响水电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从贵州省水电移民的具体情况来看,影响移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移民过程中部分移民的利益受损和移民搬迁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二是政策因素,主要是表现为移民政策不一,导致移民互相攀比,心理不平衡,现行部分移民政策及有关法规的规定不合理等;三是环境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地质灾害等;四是心理因素,包括移民诉求高,存在的攀比心理及特殊移民心理,移民搬迁后产生的挫折心理(又称相对剥夺感)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心理条件;五是其他因素,如由于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矛盾。等等。其中,移民利益受损以及搬迁后生活质量下降是导致移民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经济因素是引发移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1、经济因素是移民社会稳定的根本
经济因素,是导致水电移民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因素和根本原因。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水电移民搬迁过程中利益受损,搬迁后生活困难。这些移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常常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如集体上访、冲击施工现场之类的移民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库区的社会稳定。
(1)移民搬迁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
因水电工程而迁移的移民在搬迁以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短期内仍相对较差,大部分移民的土地数量和年收入都在减少,而年支出却在增加。有一定数量的移民生活困难,生产生活水平较低,解决温饱还是首要问题。
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目前部分移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因土地数量减少而较低。移民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和土地总数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表1目前移民家庭年收入、家庭年支出和土地总数统计量(2008年)
家庭年收入
家庭年支出
土地总数
N
有效
65
65
64
缺失
1
均值
16919.6154
11072.9077
3.0352
标准差
14415.82021
8594.53167
3.11564
方差
2.078E8
7.387E7
9.707
偏度
2.029
1.732
1.488
偏度的标准误
.297
.297
.299
峰度
6.981
4.458
2.850
峰度的标准误
.586
.586
.590
极小值
.00
.00
.00
极大值
84400.00
本学期编辑部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编辑学术中心成员本学期写的优秀论文、读书笔记、随笔等。
2.《财管论坛》的选稿,审稿,排版;
3. 协助外联部对封面人物进行采访,并协助学术部对采访稿进行整理及编辑。
4.培养新成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商品经营中的市场竞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越来越剧烈。而中国加入WTO的脚步又日益临近,更使得国内许多企业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局势,如何增强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与狼共舞",这是摆在国内广大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在特区企业拚搏的经历,结合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企业教育化经营和员工学习化生存"的新理念,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刚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行各业的市场空白都
特别多,无论什么生意,谁先做谁就赚钱。加上政府部门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手段和法律监督机制的滞后,许多人或借助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或善于钻法律的空子"打球",创造了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获取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才可得到的"第一桶金",不少人很快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规范化管理阶段,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是一去不复返了。尤其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依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各成员国必须规范政府的干预行为,实际上,也只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不再到处挥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国内企业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必须遵循国际规则,也就是说,不可能再享有政府的行政性保护了。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将来也没多少法律空子可钻,企业只有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参与正常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二、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竞争的直接表现是质量之争、价格之争、服务之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牌之争;而实质上支撑这些竞争的却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手段和组织管理水平;而体现这些特征的最终载体是人,因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又体现在智力创新能力的竞争,因为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业中持久地处于技术进步领先、管理机制领先、市场营销领先和服务水平领先,也才能具备价格优势,才能提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最终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诚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唯有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它一切物质资源如资金、设备、商品等,只有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上才会发生作用。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高度重视人才、积极挖掘人才,道理也在于此。因而我们说,建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谁拥有这样的人才团队,谁就具备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优势,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遥遥领先,成为赢家,永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靠教育培训,这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显。
有人说,企业通过挖掘优秀人才,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从某种意义
上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培训,因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是靠引进一、两个尖子人才就能解决问题的,尖子人才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能力,或是技术人才、或是营销高手,而这些人才如果不能适应环境、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曾经有某电脑软件公司,通过人才猎头高?挖"到一位顶尖水平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老板开始敬之如神明,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但此人与公司内各部门关系较差,工作中发生了许多矛盾,结果未满三个月,该尖子人才就辞职走了。
企业创新能力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只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尤其人才培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只有企业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做到的。谁在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最终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获得胜利。
四、现代企业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
我们提出的"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实并不是新的发明创造,无论是国外成
功的知名企业,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其领导者也都知道人才重要,明白抓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大都建立有自己的培训中心,甚至开办了自己的管理学院。但问题在于,成功的企业在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后,能够从上到下真正重视起来,并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而我们国内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效益较差的国营企业,其教育培训基本上流于形式,上课、考试等都不过是走个过场。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再也不能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了,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此项工作抓到实处。那么,作为现代企业究竟该怎样进行教育化经营呢?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从领导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企业,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到,?quot;与狼共舞",就必须具备既不会被"狼"吃掉,又有可能打败"狼"的本领。抓好员工的综合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业"与狼共舞"本领的重要途径。从企业领导层开始,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企业教育化经营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切不可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把教育培训工作看成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2、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的基础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长设的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
有了一定的人和物质的基础,还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提高员工思想素质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爱祖国爱企业的思想境界和正义感,追求事业成功的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从服务意识,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忠诚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心、积极的心态、远大的抱负、开阔的胸怀、优秀的品格等。
二是关于员工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员工社会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哲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宗教的、社会风俗的等多学科知识,开阔员工视野,提高员工融会贯通、知识创新的能力。
三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主要指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技术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所在岗位部门一般包括技术研发类、生产制造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
四是培养员工社会交往能力的内容。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求合作的时代,必须培养员工的交往水平,主要包括日常的社交礼仪,待人接物的常识,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等。
五是训练员工综合管理能力的内容。主要针对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重点培养其宏观把握能力、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以及个人工作魄力和人格魅力,课程设计包括初级管理、中级管理和高级干部领导力训练等。
3、把日常工作纳入企业教育培训的范畴。
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企业一切日常工作都列为员工培训的内容,组织会议就是在上课,落实工作完成任务就是实习;企业最高领导就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就是讲师,有关的文件、职责、制度就是教材,员工拟定的报告就是作业。按这种思路开展工作,就可以随时检查问题,纠正错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结果的最佳水平。
4、把员工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考核统一起来。
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根本目的是检验员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在教育化经营的企业中,则是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的结果就是教育培训的结果,绩效考核不合格则意味着培训成绩不合格。由于建立了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必将产生巨大的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拚搏的动力。
五、如何理解和推动"员工学习化生存"
我们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员工个人身上,所以在提出"企业教育化经营"的同时,又提出了"员工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表述对象的主体不同罢了。那么,怎样理解"员工学习化生存"概念和推动员工的积极参与呢?
1、阐明企业"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政策
成功的企业往往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即内部人才机制的"三公"原则。所谓"三公",
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在企业内部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人才价值评价体系,职务调整方面坚决做到任人唯贤,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最容易激发员工的正义性和积极性,对于个人来讲,能够达到潜能激发最大化;而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产生了良性的循环,因而能够实现综合效果最大化。同时,建立了这样的人才竞争机制,也就给员工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要想在企业出人头地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能量和价值,必须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不要指望其它门路,如找人情关系、请客送礼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你是千里马就不用担心没有伯乐,是金子就一定会闪光的。
2、人才在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成功的企业在提拔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会有严格的考核、选拔过程,依据的条件就
是你的思想素质、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等,不会过多地参杂其它非正常因素,如血源关系、个人情感、主观好恶等,从而保证落实人才激励机制的"三公"原则。在这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只有真正具备条件的人,才能够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换句话说,参与竞争的人才个人所具备的能量,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
3、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的创新和淘汰速度非常之
快,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常胜将军,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东西,这是提高个人素质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正如彼得o圣吉博士在他的《第五项修练》中所说的,"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个人要想保持持久的优势,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的能力。"我们必须让员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形成员工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牢固树立个?quot;学习化生存"的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4、营造学习化生存环境,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必然会带来
很大影响,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企业不仅要大力倡导"学习化生存"的理念,还要善于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首先从领导做起,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把日常工作看成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改
关键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园区管理
一、目前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
一直以来,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学生园区管理工作,园区一般由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集团、保卫部门、学生自治组织等联合管理,但是基本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或者是只有简单的工作机制和组织形式,以致在具体的运行中还是任务不明,权责不清,各行其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在管理上出现“真空地带”。
(二)园区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学生及家长需求
由于受空间、资金、房屋结构等限制,大部分高校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这一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校的发展,甚至当个别学生及家长看到学生寝室环境与自己原生活居住的环境或与期望值相差太大后,出现直接退学不读的情况。个别学生为寝室生活方便,私自购买大功率电器,私设小厨房,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学生寝室周围休息区、绿化带、运动场、娱乐区、休闲区、购物区等公共设施不齐备或无法满足学生生活学习需要。文化活动少且缺乏思想性、教育性,学生参与度较低,文化环境塑造力不足。
(三)园区管理队伍结构不完整
目前,随着各高校对园区管理工作的重视,为增强园区管理的力量,一般都配备有专职园区管理干事来专门从事园区管理工作,一些高校也将辅导员纳入到园区工作管理工作中。但是,这些专职管理人员大多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更多是应付每日的日常事务,很少能够从思想层面引导和教育学生。而部分辅导员进园区也仅仅是例行公事,没有利用好园区这块阵地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不屑与参与园区具体事务的管理,造成辅导员进园区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之园区管理专职人员与辅导员工作内容有重叠,部分责任不明确,易造成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现事故又相互推诿的现象。
高校学生园区是传播思想、魇谥识、培养技能的有效场所之一,而大部分高校仅仅把学生生活园区当做学生生活的地方,却荒废了这块教育阵地。目前在国外很多高校将第二课堂、艺术教育、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在学生生活园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因学业、情感、生活、疾病、社会、家庭、竞争等一系列因素引发心理问题,造成校园悲剧时有发生。园区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这里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最容易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然而,目前各高等院校心理工作者很少走进园区开展工作,更少有高校在园区设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四)园区存在安全隐患,危机事件处理不当
学生园区是学生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造成,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园区存在安全隐患主要火灾、盗窃、疾病等。学生寝室内线路老化、学生吸烟、使用明火、使用违规电器等易造成火灾,各别高校消防通道阻塞、消防器材老化,学生缺乏必要火灾逃生技巧,一旦发生火灾无法自救。学生财产安全意识淡薄,手机、电脑、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手放置,离开宿舍不关门等都给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个别宿舍卫生环境较差,不爱开窗通风,细菌滋生易造成疾病传染,加之宿舍空间有限,近距离接触机会增多,导致疾病传播较快。
一旦宿舍出现以上安全事故时,高校往往缺乏正确及时的处理方法,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使学校陷于被动状态。
二、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工作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
1.成立学生园区管理委员会,统揽全局、科学规划、积极建设协调园区工作。管委会成员由有关部门共同组建,各部门各施其责,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建设和管理学生园区。
2.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园区管理制度、园区工作者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职责,使园区管理人员凝心聚力,共同为园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贡献力量。
3.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考核内容包括园区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水平等因素,通过考核,促进工作实效。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打造品质园区
1.学生公寓楼的设计、施工等从学校办学理念、地理环境、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合理布局,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既突出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努力建成现代化学生公寓楼,外显气质,内树品质。
2.将现有学生公寓进行改造,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合理配备电脑、电视、洗衣机、沙发等生活设施设备,提高学生居住舒适度和品质。
3.改善公寓周围环境,增设休息区、绿化带、运动场、娱乐区、休闲区、购物区等公共设施。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文明教育为重点,开展园区文化活动。
4.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集宿舍管理系统与门禁系统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三)丰富管理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职工作人员。使教育者与管理者融合,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教育方面主要是在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创设、组织策划各种学生文体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咨询、引导和教育;管理主要是寝室安全及卫生检查,未归、晚归寝室学生的违纪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服务主要包括寝室设备报修、值班,信件收发、洗衣等服务性工作。
2.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选择一批优秀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进入园区工作队伍,使园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相结合。专家、教师、辅导员走进园区开展活动,将思想、知识、技能带进园区,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在教学区相比,生活园区更容易使学生放松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参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招聘培养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园区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与专职宿舍管理员和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园区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园区自律委员会,促进学生自管自制。加强园区学生骨干建设,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园区管理的积极性。为学生干部创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给予资金、场所等各方面的支持,利用这个综合服务平台收集、整理、分析、解决园区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的努力将问题很好的解决,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干部的能力。
(四)建立应急系统,预防处理突发事件
1.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建立预警机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诱发事件的各种因素。
2.制定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假设,对全国高校学生园区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加强对处理危机事件学习和演练,切实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3.积极应对,有效控制危机事件。高校学生园区一旦发生危机事件,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必须明确责任,积极参与事件的处理,有效控制事件进一步发展,防止次生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江玲.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
[2]刘婷婷.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主体优化建设研究[J].湘潮,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