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韩信的故事范文

韩信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韩信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韩信的故事

第1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骨干教师培训。听了三位教授对教学的讲座报告,在教学上给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法与理念,使我在课改的教学课堂捂出方法。以下几点是听了三位教授的讲座报告之我见:

一.透视课改现象,回归教育真实。

周教授以课堂上的一些事例来透视课改现象,如一节数学课买香焦价钱上的数字例成一道数学题,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再结合生活上的经验,解答了这一道题。从这一事例总决出课堂来自以生活。这是一节有效教学。教学是生活,生活不是数学。[珍贵的纪念]一课与美术课上的‘合作’学习,事例,也是我们在教学上常会出现的现象,这两个事例是无效的教学。周教授以这几个正反事例的讲座,总结出了课堂上是无休止的探究,无趣的合做,无味的活动,一例例的事例所要说明的,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怎样的一节课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课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要使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当魅力老师。有效教育的秘密是打开学生的心智慧之门,魅力是走进孩子的心灵,打开心智之门的钥匙。孩子们幸福的高效的出现在课堂上就是魅力课堂的本质所在。

我们在职的各级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专研教材。使学生从心底里认定[要我学到我要学]美国教育家吉诺特多年的教学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翻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可见我们教师驾驶着很大的使命。

二.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道德修养。

吴教授首先给我们讲述在各行业中,人在各行业中有着不同含义。而教师教育中的人是成长中的人,从而引出教师专业的成长必须掌握专门的知识,特殊技能。职业情感。由此可见教师专业成长之重要。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家长与社会把孩子交给你,你身上负着神圣的使命。孩子的成与败就掌握以教师。所以教师的成长必须是专业化。教师职业情意有一句:“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的幸运,全家的幸福。教师的爱体现在于教育上。对学生的尊重,期望,理解与宽容,即是一种情感。”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有爱,而且要公正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体谅宽容,提供机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总之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总结经验,对教学多做反思,坚持每学期写一次有效教学的小结。

三.有效教学实验的基本策略。

吴教授给我们讲述了有效教学的实验意义和基本理论,并抓住课文的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明确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才能开展有效教学。

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开展有效教学。如什运地区的学生,他们所使用的目语是黎话,进入学校以后,要学会使用的是普通话。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以教科书里,照本宣科传授教学。要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利用本地区的乡土以及学校现有的资源教学。如我在教学看图写话一课时,课题是:“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天色已晚,问爸爸在上班的途中什么事耽误还不能回来?”图上画的是在城市里爸爸的工作的图,以看图写话。

我班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对上班途中会遇到什么事耽误,孩子们一时想象不出来,于是我根据学生的状况,引导学生,假如是你爸爸他会因为什么事耽误过生日,请你想象爸爸会因为什么事耽误不能回来?孩子们都举起手来回答:“爸爸到山上找牛,牛还没找到,所以耽误了。”“有的说要把这一块稻谷割完才回来,等等。”我想这也是一堂有效教学,因为学生从不懂到懂,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体魂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第2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会计信息含量;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开始实施,该准则在原有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结合时展需要,对相关规定进行补充和健全。具体来说,与以往规定不同的是,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指标。这是新会计准则的发展和进步,其中要求披露稀释每股收益是重要的一项规定,不仅符合当前实际需要,而且与国际会计准确接轨,是会计准则完善的重要表现之一。下面将应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沪深两市A股上市报表,查看其稀释每股收益指标是否具有信息含量,验证披露稀释每股收益指标对信息使用者是否具有决策有用性。在验证和分析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也可以为投资理论提供参考,对实际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稀释每股收益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假设

二、稀释每股收益会计信息含量的数据与模型

三、稀释每股收益会计信息含量的实证过程

四、稀释每股收益会计信息含量的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得知,稀释每股收益指标对股票价格预测能力不强,新会计准则要求年报表中披露稀释每股收益指标。该规定不具有与股票价格相关信息含量,这些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能为日常工作开展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样本量小,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

现有会计盈余理论研究方法照搬西方国家的,但公司治理结构、市场有效性等与西方存在差异,直接引用这些模型会存在一定偏差。2007年度多数上市公司不存在稀释性普通股,选择的样本量小,影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

(二)按新会计准则计算的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一致

新会计准则颁布是一次重大变革,新准则实施后要求公布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但细节方面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多数企业不存在稀释性普通股,未能引起投资者关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其它研究结论

年报中披露每股收益有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信息含量,这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和认真把握的内容,对有效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整个研究窗口内,基本每股收益对股票价格有预示效应,这种效应的出现是积极的,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指导意义,在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股票相关工作进行更好的预测和分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但在披露日后,市场对会计盈余指标反应弱,投资者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即使投资者全面掌握这些信息,为其作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但仍然难以获得额外收益,至多对其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参考价值。[5]根据新会计准则,

为更好规范公司的日常活动和行为,为它们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启示和参考,公司应该披露信息含量。分析验证表明稀释每股收益指标的解释能力强,具备事前预测能力,并且存在延后反应现象,对企业做出相应会计决策的影响是全面的,有利于将其作为有效的参考和借鉴。此外,新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的信息含有额外增量信息,除了每股收益指标之外,还要其他相关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现实工作顺利开展也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整体上讲,披露每股收益指标是必要的,对实际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因而应该对该问题足够重视和关注。

五、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的实证研究和分析,验证了新会计准则要求披露稀释每股收益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能为投资者做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它们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好指导投资者的日常行动。另外,上市公司也应该遵循相关规范准则,披露每股收益指标数据,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现象,确保信息披露质量,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每股收益会计准则”的规定过于简单化,很多的条文比较笼统和概括,难以有效发挥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6]不仅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加大其应用难度,这是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地方。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考虑当前相关规定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促进相关准则完善,更为有效的指导公司日常行动。

(一)适当引入反稀释概念,更为有效的指导公司日常工作

反稀释是与稀释相对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应用非常少见,为更好顺应新形势,引入这一概念是必要的。但随着市场发展和变化,未来期间可能对每股收益带来反稀释影响,并且市场环境变化可能使原来具有反稀释作用的证券产生稀释影响。为此,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界定反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会计报表附注中规定应该披露的普通股。从而更好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促进相关规定不断完善。

(二)增加潜在普通股的列报规定

投资者应该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全面考虑,关注每股收益和潜在普通股转换为普通股后的股本和每股收益。具体来说,在完善相关规定时,披露以下内容:潜在普通股转为普通股后的每股收益、股份数、股份总额增加比例;公司成长性分析信息,转换后对未来每股收益的影响等,从而更好指导企业和投资者的日常行为。[7]采取这些措施改进和完善之后,能更为有效的指导企业日常活动,推动公司有效披露信息,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收益计算和列报

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非常严重,有必要加大相关信息的披露,让投资者更加重视该项规定和内容,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通过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收益计算和列报,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还能促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接轨,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2]胡燕,卢宇琴.每股收益与每股综合收益的信息含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5):68-74.

[3]王旦娉.关于稀释每股收益会计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J].现代商业,2009(6):250-251.

第3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一、汉民族喜新求异的文化心理与诗歌语言锤炼

    古人写诗文,喜新求异,注重锤炼,讲究言简意赅,讲究字异而义同,练字之功非常重要,其目的是要将最恰当贴切的词语用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以取得最好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选择、锤炼必须富有创新精神,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唯陈言务去”,就是主张语言运用上力求独创、新颖、恰切、得体,这是喜新求异文化心理在诗歌表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通过对诗歌语言的锤炼,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避免冗杂,使诗句达到语句精炼、意境悠远的表达效果,是古代文人对语言常规用法的超越和突破,又是诗人展示才华、卖弄学识的外露,是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惯例。

    诗的语言的精炼是指诗中把不必要的字、句删去,尽量用最少的字句表情达意,“凡诗需字少意多,以十字道一事者拙也,约之以五字则工矣。以五字道一事者拙也,见数事于五字则工矣。”(方干《赠路明府》)前人言诗,拈出一个“工”字,这“工”字既指诗的语言又指结构,而从语言方面来看,它既指语言的精炼,又指语言的形象生动。它通过炼字、炼句和炼意三种方法达到这一目的。

    从诗词语言精炼的角度看,“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以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赵翼《瓯北诗话》)因此,古代诗人都注重在炼意上下功夫。古典诗词中的炼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提炼主题,使诗的立意更高,即使诗具有更好更深的思想内容。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短短十个字写出了天下的贫富对立,这是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而使诗句精炼。

    诗人的炼字、炼句和炼意,不仅是为了语言的精炼,同时也是为了语言的形象生动。诗人们从修辞学的角度,推崇诗词字句的工巧,把字工句警当作毕生追求的目标。字句锤炼得好,可以带动全篇,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尤其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中的“淡”和“滴”,历来备受赞赏。“淡”状出视觉感受,“滴”达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渲染出一种冷漠、孤寂的境界。再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被人称赏,是因为诗句写出了春满江南的蓬勃景色,而这则得力于“绿”字的锤炼。据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原稿作“到”,又改“过”“入”“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个“绿”字果然鬼斧神工,把春天的气息鲜丽地点化出来。

    可见,新奇求异是汉语修辞活动中的一个文化传统心理。正如前边指出的,修辞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而新奇求异的文化心理,促使修辞技巧的产生和推广。

    二、汉民族的均衡审美文化心理与诗词修辞的均衡美

    均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民族人民修辞活动中的一种审美情趣。这一方面与汉族人民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自古以来,汉民族人民观察事物,考虑问题,常常具有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喜欢从事物的对应关系中展开思考,如二元对待观、“天人合一”观、人与人或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和谐观等,就形式而言不失为均齐“宽对”。这种均衡的审美心态,在建筑、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摆设、宴请等方面也可体现出来。

    汉族人民审美心态,也受汉语结构均衡美的影响。正因为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均衡美的特点,故汉族人民在长期使用汉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并探索修辞均衡美的规律。例如汉语的声调,是构成汉语语音结构均衡美的要素。古代利用声调中的平上去入分平仄,由平仄构成古代近体诗中音律的对称美和节奏美。汉语中构词上的对称、均衡,形成了汉语修辞上的对偶等均衡美。

    尤其是诗歌中的大量对偶句,由于句法、词性、声律的两两对应,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经过前后映衬,互相补充,可以化生涩为平易。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镜”一般作名词用,倘在诗中孤立拈出“晓镜”,未免费解,但和下句“夜吟”相对照,立刻“变陌生为熟悉”,使读者明白作动词用,是写一位女子在晓妆对镜,抚鬓自伤,从而和下句中那位深夜苦吟、不避风寒的男子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偶句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古代词曲中的衬词、诗歌中的押韵等,也是形成语言均衡美的重要手段。在修辞格中,除对偶外,能体现均衡美的还有互文、回环、顶真、对照等。

    互文是汉语有的修辞方式,注重结构对称,给人一种均衡的美感,其特点是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

    回环修辞手法不仅有均衡美感,而且达意深刻,富有新意。它正读倒读皆可成句,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这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措辞法。例如: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晴秋雨》:“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三、汉民族含蓄的心理与诗词修辞的含蓄表达法

    东方人区别于西方人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含蓄,而中华民族尤以含蓄着称。中华民族不仅追求行为举止的含蓄,推崇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更追求语言表达的含蓄,推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中国人之所以有含蓄的文化心态,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发育、性格成长和气质形成,也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情感表现和(转第113页)(接第119页)语言表达。“和”是仁学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所追求的目标。“和为贵”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有影响的人生格言,“和”成为中华民族人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和”的方法就是中庸的方法。所谓“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防止专化和走极端,提倡模糊性和灵活性。“和”的精神、“中庸”的方法表现在言语表达上就是要含蓄,要委婉,不要观点鲜明、言辞激烈、不留余地,不要单刀直入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好恶,而要迂回曲折,由古及今,由远及近,层层推进,要设喻取譬,要隐晦,要影射,要“微言大义”“言近而旨远”,总之,就是要用温柔敦厚的语言形式,含蓄的表达方式。在此方面,中国的诗歌可以说表现了极高的技巧,并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当陶渊明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致时,他曾用两句被后人视作名言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全部看法:“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通过含蓄的表现,突破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启示。谐音,是典型的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数千年来不绝于书,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被运用。如南朝乐府《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以“丝”谐“思”,表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中以“晴”谐“情”,一语双关,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话语中词语通过谐音联想,以美妙的物象传达表述者的心意,提高了言语表达的审美效果。

    四、重意象的民族审美特征与诗词意合体悟的修辞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象,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不注重抽象的分析和形式的论证,而重视主题的直觉体悟和豁然贯通。这与中国传统的整体直觉思维方式和取象比类的形象思维方式有关。整体直觉思维方式重视整体性,但对整体性的把握不是依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非逻辑思维的直觉和顿悟。取象比类,采取比喻、象征、借代、类比等形象的手法来表达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这两种思维方式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人对意象的独特的民族审美观。李卫中等指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一些普通的东西、景物携带上了浓厚的文化信息,它们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组合成了特定的意象,成了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语言表达上,不要求纯思的抽象,而是观物取象,超越具体而又回归具体。例如,古代将“杨柳”常与离别、断肠相联系,因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故古代作品中常出现有关柳的意象:“杨柳依依”(《诗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寓抽象于具体,寓推理于类比,模糊多于明确,含蓄多于显露,具有一种独特的诗的气质,让读者从感性的把握中去体味抽象的内涵。

    汉语意合体悟的修辞传统在诗歌意象的组织上表现得最为充分。诗歌的意象搭配十分灵活,只凭一点灵犀,一缕情思,几个似不相关的意象就可以直接拼合,峰断云连,似离实合,给人一种造语的清新和涵咏不尽的诗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等都是向读者展示了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各意象之间无关联词,全赖其内在的逻辑感情联系,构成了一种浑然统一的艺术意境。

    参考文献:

    [1]戴照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 语文出版社. 1996年版, 75. 133

    [2]王希杰.修辞通论[M].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114

    [3]郑子瑜 宗廷虎.中国修辞学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

    [4]盛林. 儒家文化与汉语的修辞的含蓄表达法[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7(4 )

第4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心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激肽释放酶1;肌动蛋白;结蛋白;肌钙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c)-0011-05

Study on Effect of Expression Vector with KLK1 Inducing the BMSCs Cardiac-like Cell Differentiation

WANG Qiu-ping, ZHAO Jing-miao, JIA Jia, LU Juan, HU Ji-hong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Gansu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Province,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effect of expression vector with KLK1 inducing the BMSCs cardiac-like cell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Select the rat BMSC cells from March to July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he normal group, KLK1 group and 5-Aza group, and the rat BMSCs cells were tested by the cardiac cell specific protein Actin, c-TnI and Desmin by the RT-PCR, and the c-TnT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was analyzed by the Western blot immunoblotting. Results The RT-PCR test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MSCs induced by 5-Aza in the myocardial marker protein Actin RNA, c-TnI RNA and Desmin RN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blank group[(1.964±0.805) vs (1.000±0.000)](P

[Key words] Cardiac muscle cell;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issue kallikrein1; Actin; Desmin; Troponin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手术治疗,心脏移植治疗等,从种子细胞即干细胞移植层面研究治疗已收到广泛关注。因为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从根本治疗坏死的心肌细胞,而心脏移植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费用昂贵且没有大量的移植源可提供。该实验的目的在于找到更安全,有效的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诱导剂,为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向体内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亦为日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层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Lozano R, Naghavi M, Foreman K,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9859):2095-2128.

[2] 宋明官,吕洋,王海萍,等.丹参酮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5,17(4):412-415.

[3] Supokawej A, Kheolamai P, Nartprayut K,et al.Cardiogenic and myogenic gene expression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ter 5-azacytidine treatment[J].Turk J Haematol,2013,30(2):115-121.

[4] Lozano R, Naghavi M, Foreman K,et al.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9859):2095-2128.

[5] 罘.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在心血管疾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5):216-217.

[6] 孙敬和,冼绍祥,共习文,等.中药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1):115-118.

[7] 武俊芳,吴艳芳,李晓鹏,等.5氮杂胞嘧啶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7):1337-1339.

[8] 范杰. hHCN4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M].锦州:辽宁医学院,2014:1-44.

第5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大家好!

我国是一个,拥有这悠久历史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优良传统美德的国家。当今社会更是要以诚信为本。

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的与诚信有关的传统故事。就比如大家熟知的韩信,他就有一个管用诚信的故事。在韩信落魄的时候,有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就做到了不忘旧恩,他奉了黄金千两献给漂母来报恩。

第6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大家听说过“多多益善”这个故事的典故吗?它讲述的是韩信辅助刘邦攻打项羽前向刘邦点兵的故事。韩信,他是一位古代的军事家、谋略家。今天我来点评一下这位历史风云人物吧!

韩信是汉朝的一位开国功臣,他帮助刘邦消灭了当时西楚霸王项羽。他也是很有意思的人物。他虽说没有项羽的勇猛无畏,但有大丈夫所不能忍的能耐。在他还没发迹时,淮阴县城的市井无赖,流氓当众羞辱他,让他从他们的裤裆中钻过去,但韩信还是忍住了,因为那时他是弱势,不能因发生冲突而破坏了自己的前途,甘愿忍受别人的胯下之辱,换来了以后人生的辉煌。这点不像《水浒传》里的很多鲁莽英雄,比如“青面兽”杨志因不能忍,一刀杀了无赖牛二,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最后从一名军队统领只能落草投奔到梁山。

韩信在指挥作战方面足智多谋,赢的了一场场的胜战,可惜太有妇人之仁,而且麻痹大意,在为刘邦奠定了胜利基础以后,面对刘邦的私心,后者欲铲除一切功臣劲敌。另一方面虽然他战功赫赫,名气很大,但人缘很差,除了宰相萧何和他有点来往之外,宫中大臣对他非常冷淡,都暗地想方设法把他踢出朝廷之外。那时刘邦重用他让他统领三军,也就是拥有很大的军事权利,可以抵抗刘邦的迫害,起来造反啊,把被动转变成主动,从而保全他自己,可他没有这样做,一心想着对方以前对他的重用和提拔,最后被刘邦轻易除去了后患。这方面我很欣赏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夫差,为了防止勾践对他的敌意,而是选择了大隐与市,间接的阻止了越王对他的迫害,从而保全了自己,为后世留下了一代良臣典范。

韩信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有他的长处和致命弱点,我佩服他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忍耐力,以及他的足智多谋但不喜欢他身上过余的妇人之仁,特别是面对自己的不利局面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他虽然是军事家,但决不是政治家。

第7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汉语拼音】qín shī qí lù

【近义词】: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沧海桑田、往事如烟、曲终人散

【反义词】:位高权重

【成语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成语解释】比喻失去统治地位。

【秦失其鹿造句】秦失其鹿是一个成语典故。

第8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地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第9篇:韩信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韩信文化 ;淮安中职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韩信文化包含的内容:

第一,文章典籍等文本资源。具体有:(1)人物传记;(2)金石碑铭[1];(3)文苑拾英;(4)典故咀华,包括用兵艺术 、道德情操、历史功绩等其他相关方面;(5)人物评林(评传类);(6)文学欣赏,包括小说类、剧本类等;(7)编著之家。

第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具体有:(1)传统美德;(2)地方风物;(3)文化运用;(4)奇特联想。

第三,网络传播的文化资源。具体有:(1)新闻追踪;(2)遗址探微;(3)史海钩沉;(4)智慧闪烁。

第四,建筑形态等文化资源。具体有:(1)行政区、道路名;(2)古镇遗风;(3)园林新貌;(4)纪念丛林;(5)主题公园。

第五,影视戏曲音乐等资源。具体有:(1)影视作品欣赏;(2)戏曲长廊回味;(3)音乐绘画等赏鉴,包括音乐、连环画等。

韩信文化如此形式多样,那么,韩信文化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呢?一言以蔽之,但凡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道德修养提升的,有利于个人素质提高的,皆可作为韩信文化的教学内容。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结合本人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自己的韩信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色。例如,我在讲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当作者提到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如何对骄横鲁莽的廉颇处处隐忍时,就可以顺势联想引申到韩信文化中“忍”的文化。韩信文化对“忍”字有很深的认识,认为应当忍的时候,就要坚决忍下来,不可轻举妄动,鲁莽从事。举出韩信文化中关于“忍”的典故,例如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最终成为一代名将;韩信在战术上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战必胜、攻必取也是一种隐忍,待机而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谈到“忍”的好处,不忍的危害,还可以列举大量现实的、校园中的例子,这种“忍”字的文化,对于我们一些鲁莽冲动、做事缺乏思考的学生来说,很有帮助。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隐忍的角度出发,面对问题时,首先要平静自己的内心,让隐忍来武装自己的冲动,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让冲动变得一触即发,所有的事情在冲动的抉择下都会有失偏颇,被气愤冲昏了头脑,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最终害人害己。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历史,是感到十分陌生而新奇的,运用韩信文化经典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教学原则。

再如我在讲授先生《我的母亲》中,我除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母亲在待人接物和以身示范对“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外,还引用韩信文化中一饭千金、以德报怨的典故以及韩信受封楚王后率领十万将士为漂母兜土筑成漂母墓。漂母墓前立有两块石碑,上面刻有“漂母墓”三字,相传墓高数十丈,因漂母之恩重于泰山,故韩信称之为泰山。2007年,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围绕漂母墓建设漂母纪念苑。漂母是中国妇女仁慈善良的典范,漂母墓是人们凭吊、纪念她的场所。该墓对研究汉代葬制和对青少年进行中化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要学习韩信知恩图报的做法以及传承推广淮阴母爱文化。因此我们可以用韩信文化中的典故、诗歌、名句、成语、楹联等来概括课堂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同时也符合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一目标定位。

由此,学生们认识到韩信文化里有许多现实而又实用的东西,尤其在人文性方面。兴趣有了,思路打开了,有学生自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淮安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韩信文化有哪些?我因势利导,推荐学生看一些有关韩信文化的史籍、小说、戏曲、影视,礼品(象棋雕塑)等,拓宽学生学习韩信文化的渠道。

除了在课堂上传承韩信文化外,我们在教学之余还在我校《崛起》文学社搞了有关韩信文化的问卷调查,拓宽韩信文化的影响。为此我设计了一些问题(部分):“选择题:1.韩信生活的年代是。判断题:(在题干前括号内打√或×)

( )1.成语“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都和垓下之战有关。简答题:1.你最佩服韩信的是哪一点?拓展:您还有什么要对我们说的吗?

韩信对中国文化影响确实是深远的,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深厚的,记录在浩如烟海的史书里,散布在神州各地。我们可以通过有关韩信的成语故事,形成定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对中国文化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还可以通过一些纪念性遗存等,这些遗存成为人们祭拜韩信的场所,也成为传播韩信文化的重要载体,揭示出传播韩信文化的广度与深度。亦可以通过军事和文学艺术。韩信的相关文化遗产在军事领域影响最大,历史上兵家对韩信有“兵仙”“神帅”之称,这一极高的称谓是以韩信卓越的用兵艺术为前提的。有关韩信的文化遗产除军事艺术外,在文学艺术领域也非常丰富。古代文人墨客,崇敬韩信的诗文很多,如,黄庭坚、王安石、曹雪芹咏韩信的诗;刘禹锡、苏轼等咏韩侯祠的诗文;唐代诗人崔国辅、文学家罗隐、诗人刘长卿等咏漂母的诗等。这些题咏从不同的层面,揭示韩信文化的深刻内涵,把韩信文化用诗文的语言表现出来,并成为载体和媒介,让韩信文化古今中外地传承着。除此之外还有戏剧,如《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上述方式在淮安中职语文课堂上传承、运用韩信文化,让韩信文化的花朵能够在古楚大地乃至中华大地绽放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淮安市淮阴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文化韩信(内部资料)[M].淮安:苏出准印(2008)字JSE―1002724,淮阴文史资料第18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