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良好习惯的养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一、以一日生活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特别注重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如: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很多不会自己吃饭,一开始,老师给予悉心照顾和呵护,等孩子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则通过耐心指导和教育,让他们较快学会自己吃饭,并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教会孩子根据自身冷热穿脱衣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搬椅子、拿杯子、喝牛奶等这些事情都要自己自觉去做;午睡之前知道去小便,会自己脱鞋袜并摆放整齐,躺在床上盖好被子不讲话,能够自己慢慢入睡,起床后自己整理床铺,等等。

二、通过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

首先引导督促孩子讲好个人卫生。教育孩子不留长指甲,勤洗手,必须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用自己的水杯喝水等等。我们知道,洗手这一环节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个人卫生要求,但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入园之前,根本就不会正确洗手,只是双手掌心简单搓一下就行了,因此,我们认真细致按照六步洗手法教会孩子正确洗手,并牢记于心。

第二是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根据平时的观察,我们发觉,很多孩子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开始我们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他们捡起来,但效果不是太明显。而且外出游览的时候,孩子们也把垃圾扔的满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有针对性地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并进一步地谈谈我们生活的地球,讲讲地球上正遭受的危害,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种初步的环保意识,从而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三、通过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游戏习惯

本学期我在班级中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不断引导和强化孩子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学习、游戏时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如:对于玩具,知道玩具是幼儿园的公共物品不可以随便带回家,不随便乱扔玩具,在老师指导下会自觉收拾散落在外的玩具,在玩玩具时不争抢,如果发生冲突会寻求老师帮助;对于图书,知道图书要轻拿轻放,一页一页轻轻翻看,不折书页,不卷书本,看完之后会把书放入书柜等等;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有良好的坐姿,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在老师的带领下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四、通过礼仪课题研究,提升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质量

在孩子习惯培养过程中,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尤为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通过礼仪课题研究的方式,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中。在礼仪教育中,首先注重礼仪环境的创设,营造礼仪教育氛围。二是把礼仪教育纳入教学课程中逐步渗透。三是利用生活环节进行拓展教育。四是面向家长定期开展礼仪讲座,来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第2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关键词:差异;榜样;持之以恒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印度也有这样的名言:“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从教多年,笔者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掌握差异,因材施教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脾气性格各有不同,习惯爱好也相差甚远。如果不对学生逐个了解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势必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只有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十分了解,才能够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深层次的思想境界、好恶观点等,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及时而准确的作出判断,并制定出解决方案。

所以,老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在与学生轻松自在的交谈过程中,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掌握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后,老师就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作出有差别的教育方式,或激励,或批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老师以身作则。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性强的特点。而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相当大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经常从学生中评选出“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还结合班队活动,设置情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个人行为。

三、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而反复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会出现多次的反复甚至会出现比以前的不良行为更为严重的一些问题。而一些大道理他们一时半会儿很难理解,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的加以纠正和培养。当然,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会在很长时间内规范他们的行为,甚至会是他们受益终身。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

除了学校外,学生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家庭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能否成功。因此,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使学生不仅在学校保持良好的行为作风,还可以在校外继续坚持下去,形成良好习惯,使习惯成自然。因此,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3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关键词:中职;护生;良好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当代护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使中职护生各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就业方面。虽说各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平均可达90%以上,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就业满意率较低,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到自己适合、满意、期望的岗位上工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过硬,动手能力差,职业习惯不好,不能适应临床,还有绝大多数学生没能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不能上岗等等,可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没有养成三个良好习惯而造成。所以,中职护生养成三个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1中职护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

习惯形成性格,习惯也决定命运,好习惯形成一生受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对于这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中职护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可如今中职生的素质已经越来越差,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自理自立能力差、自控能力弱,道德伦理观念淡薄,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等问题。

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最主要是靠班主任来抓。作为班主任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重点抓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不断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用语、个人卫生、爱好、消费情况、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方面抓起,对每一位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中职护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关键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节省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收获知识,改变命运,成就美好的人生。可是多数中职学生都不能真正领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比如:一部分学生向老师撒谎,宁愿装病到校医室输液,也不愿到教室上课;很大一部分学生一上课就卧倒在课桌上睡觉或者是将书本摞得很高玩手机等。作为学生,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这是学生应有的学习习惯吗?所以,学生们应该行动起来,摆脱懒惰、散漫、不自信等不良学习习惯,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点滴中养成伴随一生,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

特别是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专业知识,用动手能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中职护生在校2年,临床实习1年,3年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运用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最终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所以,作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同时,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认真落实,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做到: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纪律,认真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捣乱课堂等行为;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做好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利用多种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等等。作为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管理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要特别注意后进生的帮教工作,采取有利的措施管理好课堂纪律和自习纪律,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互帮互助,不断进取,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中职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就业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1]。我们都知道,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的工作制度和值班模式让她们连说声忙的时间都没有,可是很多学生却对此没有丝毫的感想,一到放学或周末就往学校外跑,购物、逛街、游玩,甚至玩高兴了就夜不归宿,没有一点自我约束力。除此之外,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都多次强调上实训课的仪表要求,可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做不到或是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还有在临床实习的学生们经常都有逃班、旷班,上班时间不认真工作,操作失误,不懂得保护自己,隔离意识淡薄,处理护患关系不当等问题。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表现。

中职护生是未来白衣天使的接班人,担任着就救死扶伤的重任,护生的形象直接代表了护士的形象,所以作为中职护生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作为中职卫生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老师,必须从学生的仪容仪表,学生的形象、气质,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抓起,按照医院的管理模式教会学生如何适应临床工作,并且在教学中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与临床相对接,培养社会适用型、实用型护理人员。

总之,今日的习惯决定明日的我们,习惯对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她的人格魅力自然也会得到提升[2]。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告别、摒弃陋习,从现在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让自身的品格日臻完善,做自己职业生涯的赢家,演绎白衣天使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第4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良好习惯 养成

1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

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2.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2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由于学生能对所读书籍进行思考,所以就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了,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学习兴趣越高,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苏霍姆林斯基)。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提出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并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最终让学生形成有理有据的观点。在做练习时,填空、判断、解决问题都要有理有据,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分析以及优化方法的能力。其次,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知识经验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思考和修正中得以最终形成。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思考得就越深刻,质量也会越高。越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5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既能起到巩固和消化知识的作用,又有利于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6培养自觉检验。自我评估的习惯

第5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一、微笑进课堂,与孩子逐渐拉近距离。

尽管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活泼,胆子越来越大,但由于对环境的陌生,对老师的陌生,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种害怕的心理。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板”起脸,做出威严的样子,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从此敬而远之,这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我采用了“微笑”策略。

二、趣味进课堂,帮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1.良好演唱习惯的培养

很多人把“音乐课”叫做“唱歌课”,虽然不准确,但也反映了唱歌教学在音乐中占的比例。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但一年级的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地唱,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地唱歌,既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又使歌声缺少美感,而且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及不同的情绪。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像训练合唱队一样用“高位弱声”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习惯,还编了许多有趣的儿歌,告诉他们:“唱歌要像百灵鸟,轻轻唱来真好听;唱歌不学黑乌鸦,扯着嗓子真难听。”感受高位置,我会说:“让你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飞向蓝天。”要求唱得欢快轻巧,我会说:“比一比谁的小皮球跳起来了”。对坐姿的要求是:身体坐正脚放平,抬头挺胸眼平视。学生一进入音乐教室,老师就要求他们精神饱满坐端正,我会经常表扬歌唱姿势正确的孩子,引导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在老师严格要求和不断巩固下,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坐姿有了明显的好转。坐姿的规范,对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2.良好欣赏习惯的养成

(1)进行欣赏音乐的礼仪教育。在刚开始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就从学习习惯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即做音乐的欣赏者、音乐的好朋友、音乐的小主人。作为“音乐的欣赏者”,要知道怎样做个文明的欣赏者,怎样能够给自己、给他人创造比较好的音乐欣赏、学习环境;作为“音乐的好朋友”,要学会怎样理解音乐,怎样知道音乐在对你说什么;作为“音乐的小主人”,要能够走进音乐,并用自己的耳、眼、口、手等多种感官来感受、表现、创造音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自己、为他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一些跟欣赏乐曲相关的要求和问题。在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孩子们往往很难静下心来安静地欣赏音乐,让孩子用舞蹈、身体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孩子更难做到用耳朵听音乐,比较吵杂,纪律混乱。因此,每欣赏一首乐曲我都要针对乐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要求及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一切欣赏活动都要围绕音乐展开:在初次欣赏之前我会要求学生仔细听然后告诉大家听到了什么;在再次欣赏之后我会请学生结合音乐艺术形象,讲出音乐的速度、情绪和听后的感受;有的歌曲比较适合表演,我就会请学生想一些动作边唱边做动作。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我会要求学生模仿妈妈抱着小宝宝摇晃、妈妈摇摇篮等动作,或两人合作表演摇篮摇晃,所有这些动作都要跟着音乐的节拍和速度。因为带了要求听,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虽然他们才一年级,可回答问题也能答到点子上。

(3)有组织地情景教学。在欣赏课中,教师很有必要进行有组织地情景教学,精心研究教材,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孩子更好地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歌曲《木瓜恰恰恰》时,我先问小朋友:你们看过别人卖东西吗?他们都是怎么叫卖的呀?小朋友有的说:“卖西红柿!”有的说:“卖苹果!”还有的说:“青菜5毛钱一斤!”……看上去还真是惟妙惟肖,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我再说:“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曲,也是叫卖东西的,小朋友们听听歌里叫卖的是什么?”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因为歌曲比较欢快,学生可能听不全,他们回答以后我再把歌词读一读,并给他们看这些热带水果的图片,学生的感受就比较清晰。我再请学生在恰恰恰的地方给它配上相同节奏的动作,看哪些小朋友最有创造力,我就邀请他们一起在复听音乐的时候领着其他学生边听边伴奏。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课堂纪律也控制的很好!

3.良好表演习惯的培养

表演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的表演,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

第6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还有很多常见的方法:如讲述、规定制度、适时提示等等,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教,细心去想,耐心去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训练,不仅是学校工作的整体要求,也是体育课上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体育课的内容把握与创造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氛围,有目的地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我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

一、使学生确立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的习惯

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有许多种,包括:着装的要求、请假的制度、课堂上对教师的配合以及课后的器材管理等等,这些常规的制定不仅是为了使课堂教学程序能够有序的进行下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正确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使学生明白并遵守这些课堂常规就显得很重要。但是,我也明白要心理和生理素质不成熟的学生在短期内全部掌握或遵守这些常规,也是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在第一个阶段选择了“培养学生上课铃声响快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堂上听到老师的哨声马上停下所有的行为看老师、下课前再次参与整队”这三个常规要求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了条件反射和行为定势原理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和引导,再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强化的方式,终于让学生养成了预定的目的。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就确定下来了,再进行技能教学时就比较轻松了。

二、充分发挥良好行为的示范作用

首先,发挥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的模范作用,启发全体学生自觉尊重和学习先进榜样,达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其次,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潜移默化地起到身教重于言教之实效。教师有意识地在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中起表率作用,例如:提前到操场、举止文雅、言行一致、带头搬运器材等。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为学生作表率,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三、及时妥善地处理体育课中的违纪行为,敦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体育课课堂组织形式较为灵活,一般都是室外课,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违纪现象,如果不认真对待,渐渐就会形成散漫的课堂习惯。因此遇到学生的违纪情况,教师则需及时妥善处理,当然不一定非要呵斥或者体罚,有时候只需用眼神、沉默、走近等方法便可对学生进行警告处理。如果一个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干扰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节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轻微惩罚。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对一些违纪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比如在游戏比赛活动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课后留下来。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总之,在处理中尽量不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在细节中培养学生守时、守信、守规的行为习惯

习惯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培养的,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细节来培养学生守时、守信、守规的行为习惯。

1.守时。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要加强,让学生们做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否则在课堂中会出现集队艰难、做事拖拉的现象更加多,也许学生经常会说“等一等,再过一分钟,再进一个球”等等这种拖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理集队的时候可以大声倒数五数“5,4,3,2,1”,当学生听到时,就会拼命奔跑集队,久而久之时间观念就会慢慢增强。

2.守信。守信是学生做人的根本。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来诱导学生做个守信之人。

3.守规。课堂规范是保持课堂顺利进行的底线,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规范、游戏规则等,做个守规之人。

五、不断强化

养成体育习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不少学生经常下决心进行体育锻炼,却坚持不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外部和内部的强化。对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强化;对那些体育锻炼的中断行为要给予提醒和引导。外部强化的手段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褒贬、集体舆论、批评奖励等。然而,内部强化较之外部强化更为有效。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求参与活动的“能源”,不断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给身心带来的好处。

总之,体育课堂习惯培养的范围较广,这里仅例举三个方面,旨在抛砖引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要教师做有心人,从点滴小事入手,培养学生从我做起,长期坚持,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勇江.谈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策略[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2.陆志成.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J].体育科研;2003年01期.

第7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科素养 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44

语文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比如说,与人打交道需要好的口才和处事为人方式,而这些技能的获得离不开丰富的汉语语言和文字功底。当然,针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想使得学生们能够养成较高的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必然不能一味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课程教学,不能一味地期许学生们能够在自己威严的影响下被迫地开展学习活动,而是应当努力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们能够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养成好的学科素养和学习习惯。

随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逐步设立和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很多汉语志愿者纷纷涌现国外,体验国外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但是,随着中国应试教育的实行,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对语文这门学科没有太高的重视度,认为语文学习是非常简单的,而选择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课程的学习中,本着中国人没有必要非常重视语文学习的原则对语文置之不顾,总以为语文学习成绩拉不开分数,因此再努力学习也没什么效果,反而,将大量的课余时间甚至是上语文课的时间放在了偷偷钻研数学题等学理性较强的科目上,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也被打了折扣。在当下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动作以求及时地挽回并收回学生们的心思,又该如何极力地引导刚刚正式接触到正规学校教育的小学生们正视语文学科价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学习习惯呢?接下来笔者重点与大家一同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将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20世纪中,我们常说不识字的人是文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下不会玩电脑,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群已经取代昔日不识字的群体成为新一代的“文盲”。笔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当下,为了更好地达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我们应当及时地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在学校及时地提供了先进教学设备的基础上,自觉地提升个人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够赢得学生们的认可,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在当下,同样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有的教师还是会把课程上的没有多大意思,仅仅只是把多媒体当作旧日黑板的替代品,课件上除了密密麻麻的字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这样的课程学生能不觉得枯燥吗?而与之相反,总有那么一部分教师能够把课程上得非常精彩,而这其中的区别仅仅只是在运用计算机上的不同。有的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多媒体上的资源为自身的教学服务,会在自己的课堂上时不时链接一些视频或者音频或者图片给学生们制造视觉冲击,这样大大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继而提升了学生们在课上的听课效率,各种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养成也是很有帮助的,最终也将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其次,定期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普通话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小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继而更好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寓教于乐是我们应当提倡的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当对学生们提出太苛刻的要求,助力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在课堂上基本的课程学习活动之外,我们还应当定期的举办一些诗歌朗诵大赛、普通话比赛等各种形式的赛事活动,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继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勇气。

当然,教师也是需要做足准备工作的,诗歌类型的选择等要积极向上,加之学生自身的审美和识别能力都没有很好地形成,我们要担当为学生选题的“重任”。我们要从众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或者诗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练习的篇目让学生们涉猎,在不断地练习和感悟中让学生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而在不断地锻炼中提升自身的自信度和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这也是助力学生提升学科素养的好渠道。

第三,培养学生们阅读名著和佳作的兴趣,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名人的光环下更加自觉地加强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底蕴也是非常丰厚的,对于每一位学子而言,及时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语文这门学科就是我们与文人墨客对话的一种渠道和桥梁。通过阅读文章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继而提升学生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阅读名著和佳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修养的提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文人墨客文字的洗礼下,我们的个人素质及其用字用词的能力都会很好地得到提升。

第8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次的调查及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观察,可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归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缺失。学习没有动力,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愿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表现为意志消沉、羞愧、焦虑等。

爱讲粗话。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尤其是家长)形成的,由于一些农村家长不注重语言的文明,言行比较粗俗随便,没有形成正规的礼仪规范,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给孩子起到了不良的表率作用。

不善言辞、不善交往。有的孩子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突然来到新的环境,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都有障碍,表现为孤独感、被歧视感、对立感和自卑感等。

心理压力。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现实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重,心理障碍增多。

针对这样林林总总的心理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心理融合策略,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促进外来民工子女从心理上融入。

具体做法为以下四点:

首先,优化班级管理,让班级成为温馨的家园。改善心理状态的第一个台阶其实是让他们爱上班级这个家,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在此安营扎寨,所以,必须优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征,在这个大家庭中,营造出一个清洁、温馨、互助、团结的育人环境,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调节他们自卑的心理,日常教育时时激励学生参与竞争;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融入“家庭”,进入学习佳境,从而朝既定的教育目标前进。

其次,强化校级管理,让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为了消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和学习的单调、生活紧迫。学科活动的开展,显得非常重要,它就是学生融入学科、融入学校的载体,也会将知识和影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更了解和喜欢这门学科,渗透教育,开阔视野,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行。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学校经常以主题活动等形式及时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比如学校“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手拉手”、“家乡美”等系列主题活动,让他们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快乐的生辰,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再次,加强心理辅导,让学校成为安全的港湾。有些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不高,对子女的期望走了极端:一种施加“高压政策”,目标定位过高;一种对子女的期望过低,任其发展。这给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在厌学中升级,甚至出现极端叛逆。很多家长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意识,也不懂得管教孩子,由于工作太忙,很少与孩子交流。不管是轻度厌学还是更严重,定期的心理辅导和开展心理咨询,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知心姐姐信箱”、“四帮一活动”。聘请心理辅导教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耐心倾听,循循善诱,有利于释放负面情绪,让学生有安全感。

最后,密切家校联系,共建立体的育人网络。学校一半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家长从事时间长、强度大的体力劳动,无暇顾及孩子是在所难免,缺乏教育方法是情有可原。但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教育的方法指导,让家长加入教育的同盟军。家校联系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的主阵营。它的延伸将触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每一个层面。我校采取网上家长学校、爱心联系卡、“爷爷、奶奶培训班”等方式,赢取家长和孩子共同的信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心理的产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能做的是如何其合理调节,在教育中,给予关怀,营造温暖而宽松的育人氛围,让他们在班级、学校、社会大环境里融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大多孩子相比存在的习惯问题有很多,表现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为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生活、卫生上迅速融入本地学生,必须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学习中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和对问题认识的角度出发,着重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观念、文明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具体做法有如下三点:

首先,制度规范举止。转化不良习惯的工作是一件极其艰巨的事情。学校制定制度。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并制定细则如下:饭前便后要洗手;要随身带餐巾纸或卫生纸;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剪指甲,勤理发;不随便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倒垃圾等。

班级宣传到位。学校通过晨会、校会等形式教育学生,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在主题班会上对学生展开教育,尤其在新生入学初期班级中要造成声势。班级中还设立“文明园地”等宣传角,实行班规上墙,评比制度上墙等做法,逐步让学生习惯成为自然。

其次,营造育人文化。我们因地制宜,以“校本”关注“生本”。依托学校乒乓特色建设开发了《小乒乓 大未来》,依托全国环保之乡优势开发了《我是环保小主人》,从高塍名人中挖掘德育资源,树立名人榜样,开发了《传唱枘稀罚依托课题研究开发了英语校本课程《Fun With English 》,注重从教学内容、课时、人员、评价等方面进行科学整合,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高度耦合、相辅相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促进了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学生美术、文学作品也精心制作以配框上墙的形式张贴在走廊墙壁上、宣传栏里,学生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熏陶。编辑、排练歌舞剧……学校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点点滴滴、学生在学校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学生作品等这些材料称之为“融入轨迹”,借此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入。

第9篇:良好习惯的养成范文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全面科学 评价方法

人们常说: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首要地位的德育工作更需要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前,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对学生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评价方式,片面评价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从根本上讲给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作为一个多元性的综合个体,不仅要充分地开发智力,还必须养成良好的品性习惯。尤其是小学教育,习惯成就一生。因此,小学德育的评价,务必实施全面科学的评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德育的评价呢?

一、树立科学、全面的学生培养观和教育质量观

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效过程,更是挖掘学生创造潜力和才能的根本途径。从教育思想和观念上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促进全面、正确评价学生,形成科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前提,是不断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基础。所以,我们要坚决摒弃单纯的以分论质,用分数定“英雄”的片面评价方法,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以不断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从小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为途径去培育学生。

学生是多种需要,多样发展的生命体,具有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自主探究,合作发展。在评价时要树立全面衡量的意识,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还要培养其实践能力。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教育质量的多层面,考虑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学生个性的特点,建立多种质量标准,创设多样化的特色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树立科学全面的学生培养观,实施灵活,生动的教育观,有效地培养学生行为习贯的养成。

学生的发展以全面和谐为最高标准。所以,教育的评价不能纯碎为了鉴别、选拔,应该以评价来诊断问题,用评价来促进养成,注重形成。尤其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更要全面反映教育目标,要考虑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和动手能力,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构建全面的育人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

二、坚持全面合理的评价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全面正确的评价原则。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讲究既科学又可行。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要坚持评价的层次性和妥当性,做到内容和标准全面,工具多样,方法灵活,层次分明。还要坚持评价的过程性和创造性,做到各类评价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起到评价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构建完整、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要实施全面评价,促进学生行为养成,必须构建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要在传统评价体系基础上注重突出创造性评价内容,加强实践性考核,重视人文素养,关注环境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充实德育教育的内容,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其次,要构建全方位的德育评价网络。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评价组织网络,形成系统连结、相互衔接的评价体系。实行学校评价、班级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层面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模式,采用自评、互评、协评、审评多种方式,充分体现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开发性。

最后,要建立起德育评价的条件、过程、效果框架,形成有机的评价体系,保证德育评价既科学、客观又全面。

四、落实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要不断改进评价方法,形成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真正达到评价方法科学有效。要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代评价手段。

1.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2.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让德育的全过程不断接受考评、检测。

3.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以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4.坚持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做到既有学校老师、学生个体、群体的评价,又有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的评价。充分体现评价的开放性,完整性。

5.还要做到诊断性评价与鉴定性评价相结合。努力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真正落实全面评价的要求。

在评价手段上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手段,如:问卷法、测验法、观察法、谈话法等,还可运用“网络法、设计法、记录在案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