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1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对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尚无清晰明确的定义和区分,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写作的规范。本文从目的意义、定义内涵、基本要素、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等方面,对近年来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对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来愈强烈地认识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自然科学,那种满足于理论思辨,或以经典自然科学为标准的研究方法难于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逐渐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研究等质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认同,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真正能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与挖掘那些很难用理论推导或实验数据来概括与抽象的内涵、意义与深层规律。它重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与情感活动的研究,重视行动与反思,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主张“一例胜千言”,提供“样板”与“范例”,提倡移植与借鉴,强调理论要来自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只有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应用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就是当前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越来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对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没有十分严格的界定,大多数教师甚至教育技术工作者都不知道两者的准确定义和区别。笔者通过百度搜索检索到含“教育叙事”关键词的网页160,000条,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网页919,000条,以“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网页16,900条;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从1979至2006年,以“教学案例”为关键词的论文1940篇,以“教育叙事”为关键词的论文168篇。通过对内容的初步分析,笔者发现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区别、混为一谈;一种是自说自话、大同小异;第三种是有所区别、但未进行系统比较。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都属于同一类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即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但又各有侧重;教学案例与广义的教育叙事中的一种类型——教学叙事比较接近。为写作和研究方便起见,应加以区别和规范。本文将就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辨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案例一词译自英语“Case”,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应有如下几个特征: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案例要有隐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具体的甚至细小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思想、信念和理论,等待读者去解读、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只是一个平淡而肤浅的故事,就没有教育意义。

根据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义:“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学案例实际上包含了“教”与“学”两方面实践的记录,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学”的案例。

在教学案例所记录的教学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方法。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关重要。

从Internet网上搜索发现,“教学案例”一词还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的统称,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学要求、能够引起分析和思考、达到教学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体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绍、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称之为“用于教学的案例”,这与本文所指的专门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是不同的。当然,描写教学过程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就是“讲故事”,原本是文学(特别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所获得的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长期以来被“科学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将之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波尔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将叙事界定为人们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意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将叙事研究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而出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讲教育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对故事进行感悟和反思,来研究教育问题。抽象一点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2,3]。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的分类很多,也很不统一。比如有将教育叙事分为“真实的教育叙事”和“虚构的教育叙事”的;有将教育叙事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的;有分为“调查的教育叙事、行动的教育叙事、虚构的教育叙事”的;还有分为“大叙事、小叙事”的。

三、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教学基础指前一个教学活动所完成的教学任务(如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学任务是在怎样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如班级学生的总体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气等。

2.教学过程

即教学实录。它忠实地记录整个教学活动的细节,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后者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学生对某一教学结果作出会心的微笑反应,这样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间的,但却包含许多学习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课堂教学往往是具有某种结构的,应真实地记录结构以及结构内的内容细节。

3.教师反思

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的自我评价性介绍。可以由教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行为、结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设计者提出有关问题,任教教师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对象。一些研究者还主张,教师反思中还应提出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4.学生反馈

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学案例所缺少、而笔者特意强调的内容。它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师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所收集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与评价。从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学习者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对研究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质量非常必要。

四、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情境描述

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细节的描写,描写要生动、引人入胜。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夹叙夹议。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

问题或矛盾解决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进行描述。

4.反思或评析

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对教学教育行为的成功与失败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评析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对他人的教学叙事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异同

1.相同点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都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节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都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学过程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教学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数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或学生、参与者)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一些描写他人的教育教学故事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虚构作品如教育小说、教育电影等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3)情节性

案例和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教学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冲突和事件发展等情节。每个案例或叙事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的“意外事件”或冲突,冲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4)反思性

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学案例和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

2.相异点

(1)目的不同

教学案例是一种在先进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活动之间的“中间状态”,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样本”和“范例”,它通过对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理论。而教育叙事研究则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理论,更强调回归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中,通过观察与反思归纳出解释性的见解与结论。

(2)有无主题

姜瑛俐认为:教学案例要有主题,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只有问题没有主题。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是案例的灵魂和精髓,问题是案例主题的支脉。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主题像一条主线把案例故事串起来。案例主题要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教育教学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解决,不能只局限于个别情景或特殊问题[4]。

(3)方法不同

教育叙事研究采用的是“从实践到解释性见解”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法,而教学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法,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修正理论”的途径。教育叙事更强调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没有事先的安排与设计,主要是事后的感悟与反思;而教学案例事先往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事后要有系统的教师反思与学生反馈,带有较浓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理论。

(4)范围不同

教育叙事的内容一般比教学案例要更加宽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教育叙事所叙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教育叙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去体会、去挖掘这些教育故事的内涵,因而其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丰富性与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评价标准,不可作为推论的前提或基础。相比之下,教学案例一般局限在具体教学的范围,由于有事先的设计与一定的条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5)文体与结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对文体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比较明确的格式与规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学案例虽然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格式与规范,但相对教育叙事来说,还是要严格一些,结构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叙事更强调可读性、故事性,而教学案例虽也要求有可读性,但更强调逻辑性、规范性。例如,对背景的描述,教育叙事侧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与场景,而教学案例则侧重于描述教学的基础、条件、学情等方面的情况;反思方面,教育叙事研究侧重于感悟,教学案例则强调理性分析,而且还要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写作手法上,教育叙事常采取夹叙夹议,教学案例则大多是先叙述再集中分析。

总之,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虽比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区别,研究者不可不细加辨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第2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教育案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教育中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时至今日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通用语言”,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教育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案例为什么广为流传

其一:是课改的需要。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等等,这些都强力地冲击着教师的发展体系,迫切要求教师尽快地提高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也就是要进行及时的、反复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其二:是实在。

教育案例的流行,是因为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是真正属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科研。它看得见、摸得着、也做得到,既实实在在,又行之有效。

二、教师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诸如遇到形形的学生、遇到措手不及的状况、遇到感肺腑人的场景、遇到发人深省得问题,此类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教师撰写案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写作案例对教师有以下益处: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育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育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育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育改革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总结,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转贴于

4、加强经验分享交流。

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的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5、梳理记录教学经历。

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教师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变化,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6、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7、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育案例,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经常撰写教育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育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研究能力。

第3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重复而低效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理论与参训教师的实际相脱离。具体表现为:内容陈旧,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脱离实际,对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无指导示范作用;重普遍性而轻特殊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重理论而轻实践,参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不大。目前,国家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也极为重视,国培、省培、校培等各种培训交叉在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内容重复和效率低下。同时,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设计未能体现参训教师的差异性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不同需要。无论是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都采用同样的培训内容,缺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划分和设计,培训内容学科划分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不能激发参训者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参训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解决参训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任课教师构成单一,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缺乏足够了解

目前,担任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大多是各地、州、市的师范院校、普通高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其师资力量主要是以前担任教师学历达标培训任务时的原班人马,也会聘请一些高校教师和学术专家来担任授课教师。这些教师在培训中大多按纲讲解,脱离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现状;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一味灌输;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参训者人格的塑造。因此,参训者不感兴趣、培训效果不好成为了培训的常态。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参与新课改实践的专家和学者才能了解中小学教师的问题和需要,才能寻找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法和可行之路,其本身的教育教学才具有示范效果和榜样作用。

3.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培训效果不理想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职后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教学活动必然与普通教育有所区别。而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仍然惯性地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方式,或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形式单一,与新课改提倡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相背离,参训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注入式的讲授法,枯燥、呆板、空洞,与新课改提出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要求相距甚远,不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也就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教育不是一次性消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提高自身就意味着落后和被淘汰。广大中小学教师都有学习进修的需要和愿望,关键是在培训中要把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和方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参训教师掌握正确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4.考评方式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目前,教师培训的考评方式主要有考试、考评和论文,其中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考核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不重实际效果,对学员学习方法、技能的考核往往无能为力。一些以技能技巧为内容的科目课程结束后马上就安排考试,很不合理。更有甚者,考试内容在上课时圈定,考试成了走过场,教育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其实,教师培训应根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考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集中体现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学能力的高低也通过教学实践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只有通过对具体教学过程的动态的、综合的考核,才能展现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而这正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考评体系中最欠缺之处。

5.集中培训与训后的个别跟踪指导相脱节,培训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是集中于一定时间、地点的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受制于教学设施硬件的落后和简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教学着力于当时的培训效果,虽因师生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发展跟踪和问题指导则无法实现。而借助于网络平台的远程教育,虽能利用网络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但授课却因教师与学员的分隔而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二者各有优劣,比较而言前者鲜活生动、比较有效,但无法完成后期的跟踪指导;后者缺少听课的情境,效果不佳,但可以随时对学员跟踪辅导。二者无法优势互补,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策

1.贯彻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培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新课改的根本任务。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只教会参训者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掌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教会参训者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品质和价值观。即培训的目标不仅仅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和提升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使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通过教师人格的深刻影响产生的,因此,在全面提高参训者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参训者的人文素质,是今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2.根据受训教师的实际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培训效能

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需要为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要进行科学分类,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提高培训、骨干教师的研修培训属于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应根据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力求教学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参训教师自主选择需要的、喜欢的课程接受培训,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培训效果。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都有一定的学历和学力,他们的专业基础不同,教学经验的程度不同,从教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只有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使其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度,才能消除人们认识的不平衡,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学习潜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性课程在培训课程中的比例。要遵循立德树人的要求,提高学员的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培养学员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乐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增强学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国培、省培、校培的不同目标和具体要求,避免培训的重复低效,实现不同层级培训的无缝对接。国培主要负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讨,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教改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省培主要负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梳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掌握教学研讨的策略和方法;校培主要侧重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第一线的教师掌握教会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学会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这样可以避免多种培训方式的重复,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针对顶岗培训、轮岗培训、脱产研修和业余学习等不同培训形式,也要区别对待,根据其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3.丰富和完善任课教师构成

选聘一批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型中小学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科学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者队伍,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各培训机构要建立自己的培训专家库,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精选一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发挥他们看问题准、解决措施有针对性的优势;对来自高等院校的兼职培训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内容,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培训需要;对培训机构自有的专职培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深入教学第一线研究中小学教育的规律和实用方法,实现培训教师队伍构成的多元化。在用人上实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不适应者淘汰,合作学习,增强内部竞争力和凝聚力。通过提高培训质量,促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4.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理念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中小学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决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实质性的改变。要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设计真实课堂教学环境,现场指导,实际操作,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要针对教师学习的特点,探索走进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和现场诊断帮助参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要尊重参训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新颖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反思—学习—创新”来提高教学水平。要改革传统的讲授方法,吸引学员参与互动,积极研讨,发展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善教学行为,确保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有的是城镇教师,有的是偏僻乡村教师;有的是高级教师,有的是新上岗的大学毕业生;有的是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有的是对新课改知之不多的教师。他们层次不同,水平也有高低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培训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级、不同水平的学员特点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既要保持教育的先进性、引领性,又要紧贴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回答和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5.淡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增加教学实践在考评中的比重,推动受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中小学教师培训应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提高为依托、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的培训理念。改革培训考评体系,降低理论知识在考核中的比重,增加教学技能在考核中的比重。改变单一的考试形式,补充考查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论文作为考核的备选方式。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常规课程,引进培训内容。通过教学现场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诊断,考查学员质疑和反思的能力,并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计入学员的培训成绩。

6.运用现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拓展培训的空间与时间,实现实体培训和虚拟培训的有机结合

第4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转眼间我已经是一个从教一年的音乐教师了,从事小学音乐一线教学工作一多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这一年来已有了一些成绩,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却感到自己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就象处于长跑中的"极限",以往的成绩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前进的步伐却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局限而慢慢减速。只有冲出"极限"、超越自我,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更灿烂的明天。怎样才能冲出这一"极限"呢?我认为必须找到自身的不足,对症下药。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及在科研方面还没能更深层的进行探索。

二、发展目标: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有关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5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规范管理。教科学习经常化。注重引导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及新课程理论。为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拓宽教师理论学习的渠道,组织教师“走出去”认真学习,同时坚持“请进来”的方略,邀请教育科研的行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本研究制度化。校本研讨校级活动形式多样,结合课改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每周有活动、有研讨。有以增强课题研究实效为目标的课题研讨活动,有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全校性教育科研活动四次,每月各级各类课题组至少活动一次。教科室与教导处协作,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开展“集体备课”“创建研讨课”等活动,教师的教研活动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全员参与。姜校长科研意识强。尽管工作繁忙,他带头搞课改、做研究、写体会文章。他结合本校实际主持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老师们在他的带领下,结合教学实践将本校承担的研究课题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联系课堂教学写出了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科研室在校长领导下积极工作,发挥了研究和管理的职能。学校将教育科研列入了整个学校工作计划并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制定并实施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条例,学校有比较完备的科研档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抓立项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功效的创新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将该研究课题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主要在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的目标;第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将课组织得新颖有趣;第三,激发学生的成功感,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待进步生都能获得成功;第四,开展学习竞赛;第五,及时反馈、正确评价、适时进行表扬和奖励。把这些探索分解到了各个年级中的学科之中,收到了成效。另外,我们还围绕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工作。提供书目,要求老师自学,并写读书笔记;请专家来校讲课,学习课改理论,使教师改变教研观念;提供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机会,定期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和分科培训,如专题讲座、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等,培训的内容倾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导教师通过对自身现状的分析,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和每年学习计划;帮助教师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

三、做好了常规性的业务工作。

1、做好了全校教师的组稿和推荐工作。本学期,全校老师在市级以上投稿科研论文20篇。

2、为总结提炼教师的研究成果,分别编辑了校科研探索报、教师论文集、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专集等。

第6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本学期,初中英语教研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我市的初中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议精神,继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研究教材、探索教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为重点,规范新课程行为目标,依托网络教研,加大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的力度,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继续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切入点,扎实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切实加强对教学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充分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加强对课改难点、重点的研究。着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确保课堂实效、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要求英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更新教学观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制订英语教研组相对独立的学习计划,并要求每周一次进行英语集体备课和理论探讨,注意英语学习知识体系的调整,注重以话题为功能,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各校英语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工作,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使广大英语教师养成读书、学习、记笔记和反思的良好习惯。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英语教师学历层次。

2、扎实做好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工作

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师资水平和教研质量。为了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并发挥区、市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注重个案教学,积累典型案例,学习推广。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语音、口语、听力、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及对教材教法与设计的系统培训,促进英语教师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及教学能力。本学期拟用15个周、每周8个小时、共计120小时的集中学习,促进初中英语教师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3、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研讨交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积极参与和促进校本研训。采取下校调研、听评随堂课、举办专题讲座、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以问题解决为载体,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途径。

本学期拟定了七、八、九年级英语卷面分析暨英语教研组长会议,通过教研员的卷面分析,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研讨,对试卷及学生答卷进行评析,并对自己本校的学生得分及卷面分析进行汇报交流,使与会英语教师对我市的英语教学现状有所了解,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同时,教研组长工作汇报交流,也为学校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拟定了七年级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此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平时充分利用教研网络、专题研讨、课题研讨等,开阔教师视野,启迪教师智慧,广泛交流,形成教研合力,推动校本教研的健康发展。

4、加强网络教研,拓展教研渠道

本学期要利用教师培训中教材教法培训资源,加强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测试试题的收集和整理,力争使资料成册汇总,建立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库,建好学科网页、学科博客,利用网络交流教师课改的问题,给教师提供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尽可能的提供有效有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渠道,扩大教研覆盖面,提高教研效率,使校本研训网络化、常规化。

5、加强兼职教研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抓好青年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兼职教研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要求学校教研组拟订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对他们的做课、说课、教案、课件制作、教学反思,有计划的跟踪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课堂调研,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能适应新时期,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同时,教研员要重点指导兼职教研员、引导他们适当的参与组织教研活动,发挥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6、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教研组的作用,以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为中心,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及课堂教学问题研讨工作

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增强集体备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及课堂教学问题研讨工作。组织各校教师开展课例研究工作,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结合各学校教学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教育叙事或案例分析,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教研员要通过课堂调研,对教学问题进行分类征集,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梳理、研究和指导。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指导与分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拟定了九年级综合复习试题网络交流活动,使九年级英语教师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调整自己的教学,促进复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7、强化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

本学期将继续参与基层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积极参与他们在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研讨,了解学校课题实验的课题、内容。强化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研究的参与和指导,力求形成“教研室——教研组——教师”一条龙的教育科研格局。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中英语教研工作以《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为重点,着力抓好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修订与实施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继续开展课标、教材培训,确保学科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本学期开学初,将在七年级举办《英语课程标准》和《新目标》英语教材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实施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将在部分学校的七年级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督促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期结束,相关学校教研组要写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验证报告。

3、转变教研方式,加强教学指导。本期教研工作将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改进工作方法,深入教研组,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传递等服务,重点指导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等与教师成长紧密相关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4、继续抓好学科教研网络建设,提高同步教案设计的质量。要充分利用万州教研网这一有效、便捷的信息平台,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实现网上教研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科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本期要加大九年级英语同步备课的指导力度,加强备课教师的培训,发挥网络同步备课栏目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5、加强教研片区建设,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校际间的学科教研活动,使区域教研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互补,有效推进学科课改和校本教研的实施。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毕业复习工作的研讨等活动,促进片区内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

6、培养和使用骨干教师,着力打造品牌教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和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并通过他们带动一个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带好一批学科教师。通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区中心教研组成员、片区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在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领头羊”作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7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法学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文章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论文关键词]案例 实践 综合设计 探究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在法学教育教学中运用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法律思维方式。

一、案例教学法与综合设计实验教学

现代案例教学法,又称“哈佛教学法”,于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郎道尔教授所创立,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与该校法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教育大辞典》认为,它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这种方法主要是继承了苏格拉底教学法中的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或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甚至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不过是实践教学和发现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交叉。

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是一种法律课程教学模式之一。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样三个特点:实践性,这是首要特点。和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样,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是自身特点。综合性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不是对某个法律知识点的教学,而是通过案例来展开涉及多方面法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设计性,则表现在教学案例的加工上。“法律是实际生活的翻译”。生活中,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鲜活的案件,涉及到一个个具体的法律。对它们进行加工,将许多法学知识镶嵌在其中,也就是说对案例进行设计,使之服务于教学。综合性和设计性,是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区别于一般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二、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架构

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分成综合设计案例教学与法学实践性教学两大部分。

(一)综合设计案例教学

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是以设计的综合性法律案例及生活中真实的典型案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思考、分析法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法律思维方式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几个基本的问题进行探讨。

1.对教学原则的理解

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最为重要的是坚持和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前,要求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案例,从中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点、问题点。教学中,采用学生个别发言、分组讨论、分组辩论等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毕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应该也不能够决定教学的进程和方向。只有教师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必须掌握和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对案例讨论情况予以评价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师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掌控,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考验,这也是综合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

2.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搞好民法学综合设计实验教学的前提。有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对所讲理论的一个举例说明,就像数学课老师所讲例题一样,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讲理论的理解,这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同时也无法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在设计案例时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注重体现综合性,即设计出结构严谨、深浅适宜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例如选取社会上某些典型的侵权案件,结合校园中的个别事件设计一个综合案例来学习侵权责任法相关知识,并思考校园安全问题。使学生既搞清了民法知识,又有助于消除一些校园安全隐患。

3.对教学环节的把握

如何进行教学活动?是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必须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将每次教学活动分成两个环节依次进行,达到不同的目的。

(1)用案例理解法律。即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以案学法的目的,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运用能力。比如,通过设置“来电显示”是否侵犯隐私权?摄像头遍布,隐私该如何保护?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时代公民的隐私权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从而综合理解和把握民法、宪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相关知识。

(2)用法律思考生活。即通过案例讨论,目的在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注重案件事实与法律和法学原理的关联推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法律适用及推理能力,并对重点问题给予法理的分析和提升。例如,以保山民间习俗“上把子”为例,引导学生对习惯法、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民法基本原则、债权等知识加以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整体把握民法知识,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法学实践性教学

法学实践性教学指对学生进行法律实务的操作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提高实践能力的实践性教育教学过程。法学实践性教学是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学院的法学实践性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教学实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习单位单一。学生大多数到学校、乡政府、企业等单位实习。应尽量为学生联系法院、司法局等实习单位,给学生提供接触真正案件的机会,使学生实习单位多样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法学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主要有校内建设模拟法庭和校外建设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这两种方式。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后,由于对教学实践基地的管理、利用、相互沟通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模拟法庭教学尚未真正有效地进行。作为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模拟法庭教学中要着重体现“规范化管理、全方位投入、高素质培养”的教学思想。学院应有效地利用已经建立来的法院等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加以完善模拟法庭教学,并且避免流于形式。

2.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法学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缺乏或不完备。为此,应制定和完善与实践性教学相配套的大纲、实践教学标准和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科学规范实践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此外,还存在着教师数量和素质难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求的问题。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聘任制,专门聘请法院等部门中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和热心教育事业的法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予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以此适应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第8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本培训 青年教师 专业化发展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新的培训模式,校本培训作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贴近学校和教师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灵活性强等特点,已经被广大青年教师普遍认同和接受,已然成为了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

一、现阶段我区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高水平培训的受训面小,无法满足广大教师的高层次需求

现阶段,能够参加高级(如省市级)培训的一线教师寥若晨星,能够参加国家级(如国培计划)培训的更是寥寥无几。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生力军及后续的发展力量,更是很难得到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凸显了目前依靠高水平培训受益的教师少,培训对全体教师的影响力不足的现状。

2.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不大

目前,培训的专家学者所阐述的理论虽与教育教学相关,但内容往往理论性太强,忽视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效果与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效率不高。提供给参培教师的观摩课往往是汇聚“集体智慧”的精品展示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准备,不适于教师在日常实践中快速模仿上手。参培教师只能感叹其堪称完美的教学艺术形式,实际上这对他们自身的指导意义不大。

3.基层组织的培训水平偏低,部分培训流于形式

培训缺乏统一的研究指导部门,高级中学的培训工作一般是由教研室、教务处进行统一管理,而这些部门日常事务繁杂,在教师培训的研究和指导方面时间、精力投入有限,没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时间有限。在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结果的评估等方面,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培训工作中缺乏科学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4.青年教师对培训认识不准确,关注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他们还在一些低层次的教学问题上纠结、苦恼。例如,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处理学生个人问题、繁重的教学任务、人际关系、获得充足的上课资料等,他们承受着巨大的教学压力和精神负担。另外,面对上级安排的培训任务,受训教师没有选择权,愿不愿意都必须参加,导致教师缺乏学习上的需求,容易形成抵触情绪,许多教师抱着应付的态度参与培训。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一种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有利于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灵活地选择培训内容、形式、场所、方式等,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尊重其自主性,个性化发展的培训方式,由本校、本班实际情况产生。校本培训是一种立足于本岗、本职的校内培训,是最经济的培训形式。它不仅培训覆盖面广,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习需求,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力,提高培训效益。

二、如何对青年教师有效实施校本培训

1.开展好校本培训的前期工作

(1)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其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确定培训内容;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2)精心制定计划,充分考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高瞻远瞩,要首先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能按计划实施,并做到三个到位: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教研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4)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正是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观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本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例如,我校每年组织的中高级职称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之间的汇报课,同层次教师之间的比赛课等,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著。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每学期专题论文的交流,每学期拟定一个主题,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大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校本培训形式

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占全体教师的65%左右,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一直是我校领导、教研室关注的重点。我校教研室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套在校本培训方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形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基本形式主要有:

(1)案例教学式培训。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倡导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友好民主的氛围中,不兜圈子,一针见血地围绕案例开展教研组活动,以期起到提升青年教师能力的目的。本培训方式一般由教研室牵头,以备课组长为主导,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抽查典型的青年教师教学案例、教学方案为研究标本,备课组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对教学案例进行研讨、评判、反思、感悟。这是一个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的过程。

(2)现场诊断式培训。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青年教师在成长中的主要问题,现场诊断式培训有目的地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从中通过集体的智慧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现场诊断式培训法,以其面对面的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及时进行课堂剖析,避免了由于时间的原因而忽略细小问题的弊端与不足,出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滞留,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主题研讨式培训。每学期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选题(优质课、说课、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命题能力、解题能力、分析能力等),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设计系列活动,解决本学科热点、难点问题。这是我校主要采取的校本培训之一,在本讨论形式中,难点是确定讨论主题,重点是讨论的实效性。主题讨论式要确定讨论主持人,制定相关的制度,做好相关的督查工作,要营造民主和谐,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鼓励青年教师要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与气度,要不怕说错话,勇于说实话,不能为长者讳、为尊者讳,才能搞好主题讨论法。

(4)校级连动式培训。我校教研室充分发挥我校自治区级示范校的作用,以我校“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尝试组建校际联动的“教研活动共同体”,推动教师加强学习实践,加快兄弟学校教师队伍现代化调整、完善与成长的速度。活动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邀请兄弟学校的相关教师来我校进行分析、点评。另外,“走出去”开展兄弟学校之间的教学联谊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学片的惯例,有效制止了同校固步自封的培训现状,初步实现教师自我学习,主动参与。这样,青年教师问题研究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通过来自第一线的问题,话题指向多元化,容易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思维,开阔解决问题的眼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培训方式还有许多其他的类型,在此不再赘叙。对于以上的培训方式,一定要注意研究教学案例、主题等研讨中心的原创性,以防个别教师或备课组由于某些原因而抄录互联网、优秀教案等资料,而没有自己的思考。针对此问题,首先,还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树立正确的教研观,组里的教师,也要以问题说问题,不可“倚老卖老”,在案例分析的公开场合,以问题为依据,以缺陷为切入点,展开分析、点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自尊心,呵护他们的教学热情;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在培训的前、中、后进行相应的督查,以防培训活动自欺欺人,流于形式。

三、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注意事项

1.增强实践性

根据教育规律,先进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师个体经验及其所具有的具体实践情境相结合,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未经受训者自身消化、咀嚼、内化的理论,很难使教师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指导教师的行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因此,一方面,培训者应将培训理论内容尽可能结合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际,以个案研究、现场诊断等方式引领教师分析、讨论;另一方面,应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鼓励和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

2.注意多样性

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一方面,教师由于地域性差异、学科性差异、因而发展需求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即使在大体相当的时空条件下,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期望也因人而异。因此,教师教育处应在全面研究青年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培训,以便在实际培训中,注意到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学校间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不只是指教师基础水平的不同,也包括客观条件对教师的需求的不同。

3.注重评估反思,不断拓展校本培训的新思路

每期培训结束后,学校都要组织专门考察委员会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测评,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或以问卷形式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消息。以便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好地设计以后的培训思路。

以上就是我校在青年教师培训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在新课改的滚滚潮流中,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是这潮流中的弄潮儿,希望每一名教师都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献计献策,不断推进中学教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尚智.校本教研指导.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第9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迅速提升,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然而,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我们能与科学的发展同步。本文将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采用综合案例教学法注意的问题、基于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综合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理论基础不一样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学生往往在入学之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较为发达的教育地区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对会好一些,这就导致了针对计算机的应用基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又难度过大,加大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

2.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不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该保持在1:1,如果条件允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可使理论教学的知识更好的被消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课时比例的1:1,但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不断增加,同时要对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协调安排,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尚欠缺的很,这也对上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3.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使得我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还是以基础知识、Office操作以及网络基础应用为主,已经很难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严重的说,一部分基础教学甚至会浪费学生时间,压抑学习积极性。

4.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成绩评估体系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非常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的评估体系一般还是卷面理论考评,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估,而整体上来看,评估的标准也比较片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5.教学水平有待于提升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校都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这就使得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在其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对于这种困境我们实际上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扮演一个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对一些典型、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老师的带领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分析案例和学习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1.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1授课方式方面不同

传统教学法一般都是以课堂讲授为教学的重点和中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着书本讲,学生负责听课;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这是一种互动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1.2学生角色方面不同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只需听讲和接受知识,老师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的参与,并且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探讨。

1.3教师角色方面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的单一方式教学,老师一般都是在上课之前对讲义进行抢记,所以在课堂上传授时内容十分有限,并且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很少结合实时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指导和推动学生学习,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1.4教材使用方面不同

传统教学法只专注于理论知识,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很少加入一些实时性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内容过于死板,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是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运用实例论证理论,它是通过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同时进行的,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案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所得,学以致用,能够最大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案例教学的特征

2.1案例教学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即以提出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为归宿,由此达到学生知识建构的目标。其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思索与探究,养成良好的实践态度,总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有效地解决问题。

2.2在具体现实的案例情境中,学习者必然独自地搜索、阅读、查找、理解和分析资料,提炼观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培养和发挥。整个过程无形中助长了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3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他们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学习者的思维得以开放和向纵深扩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运用实例论证理论,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同时,不同的学习者对某个问题都有各自的看法,通过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直至共同解决,可以形成更丰富、准确的理解。这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实现了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与融合。

五、案例教学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实施案例教学可分为案例讲解和案例分析方法。前三类案例可采用案例讲解法,放弃理论原理的讲授,直接以案例驱动教学,在案例讲解中引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算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安排与案例相近的实验作业或练习,培养知识的运用技能。在分析过程中讲授用到的知识点和系统设计方法,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和实现,并在其后实践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与教学案例相近的实训项目,巩固知识和操作,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案例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1.综合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含的功能较为全面,还包括许多快捷方式,其综合性较强,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充分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

2.典型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广泛,难以在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的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用具有典型性,能反映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具有触类旁通的特性,可培养学生学习本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的能力。

六、采用综合案例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1.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我们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同时以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需求作为指导,不断的完善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体系,合理的调整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结构,通过讲解一些典型案例来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我们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热情和创新欲望。

2.由于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通过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保证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贯穿实验教学环节,同时结合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实例操作,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自主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较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在原基础上学得更加扎实更加深入。

七、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的建议

1.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它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的过程在变化发展的。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我们采用教材与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1.1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创建一个案例库为老师的教学作参考,也可作为任课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习。任课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深度、进度,同时还应该适当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这些案例方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施教,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

1.2以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教学过程。

1.3多元化网络平台中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资源为学生自学与练习提供了方便。其能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辅助多样化、资源整合多元化。例如在提供的法律网络课堂里有:毕业论文排版指导、经典案例练习与分析、问题的提交、作业实践练习等功能。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避免常出现的操作错误,如果出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及时上传问题,教师能在网上及时帮助解决,通过了解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并将其结论通过评价系统提交,便于以后的教学。

1.4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持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学生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将多媒体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去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拓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导向学习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案例库教学平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研制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中,由课程学习园地和课程讨论与交流两大模块组成。

2.1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随时可以上传已经完成的作业和下载与作业相关的具体要求,教师可随时随地查看学生作业的上交情况,并及时的批改学生的作业。

2.2对于讨论、交流部分,我们可以采用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及时答疑解惑,及时收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网上教学园地也可以作为反馈关于教学效果、质量方面信息的一片新天地,任课教师可以从中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为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3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将课本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