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实习就业工作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就业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习就业工作报告

第1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从2008年中国遭遇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12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成为最先摆脱危机的经济体之一,五年风雨兼程,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出的数据和变化,能够清晰地看到政府经济决策之变。

7.5%

五年来首次调低增长预期

7.5%,这一数据一经公布,立即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这是5年来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过去4年,一直是“增长8%左右”。

对于这一调整,解释说,主要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定,“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为7%。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世贤研究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今年GDP的预期增长调整为7.5%,是综合了方方面面包括地方目标和历史数据得出的,如果定得再低,会担心打击各方面的积极性;定得太高,就会对调结构、惠民生,留不够充足的空间。“政府可能还是不想把GDP的增长作为首要目标来对待。因为现在调结构、惠民生应该是政府工作最重要的落脚点。”

有学者将这5年的增幅形容为“又好又快”,张世贤基本认同,但他同时表示,在这个基本上还是“以快为主”,主要原因是“增长方式转变还不是很到位,而且路还很漫长”。

回望5年GDP增速,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奇迹,但有学者估计,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未来可以预见的阶段不会再有这么高的增速。“这5年应该是一个GDP高速增长的黄金期。未来增速可能在6%~9%这个空间内再进行整理。能稳定在7%就相当不错了。”

4%

难控的CPI涨幅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宏观指标,也是国家进行经济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CPI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当CPI增幅大于3%时,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大于5%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而当年涨幅在5.4%左右。对此,总理并不讳言。他表示,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

“CPI的控制和GDP增速的控制,这是个两难选择。因为CPI说到底是物价指数,是货币流动性的直接表现。而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流通量那么大,让物价不上涨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需求大于供给之后,直接表现肯定是物价涨。”张世贤说。

控物价和保增长其实是一个两难选择,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刃峰理论”,就是说在刃峰上调整是很艰难的。

“等物价控得见效了,经济下滑也就拖不住了,失业问题也出来了,中小企业的债务链也起来了,GDP的增速也下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往回调了,所以它是一个两难选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900万人

就业问题的底线

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在1100万人以上,都能很好地完成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指标。

记者注意到,有4年(2009―2012年)的预期指标都是“900万人以上”这个固定数字。张世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900万人口数基本上是按照当年大学毕业生和没有上大学但适龄就业的人数及转业军人数等几项来确定的,能达到900万这个数,社会就是稳定的。如果达不到,就会出现大量的失业。而大量失业就会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这是一个低目标。”

当然,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这项指标完成得好,除了广开就业渠道之外,跟我国只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进行“调查失业率”有关。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登记失业制度,当时称“待业登记”,后更名为“失业登记”。“登记失业率与领取失业救济与低保补助密切相关,统计登记失业率更多的是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5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便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2%~4.3%之间,每年提出的4.6%的控制目标也在5%以下。

我国关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否应该废除取而代之“调查失业率”的争议由来已久。专家表示,调查失业率比登记失业率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就经济趋势而言,是真正有效的经济晴雨表。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赶不上GDP

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鼓起来,是近年来呼声最高的倡议。

5年来,只有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高于当年8.7%的GDP增幅。也就是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实际上赶不上GDP增幅。

张世贤分析认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有差距,主要表现在GDP的增量部分更多地被财政收走了,劳动者的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的份额看似增长了,实际上是下降的。“比较平衡的关系是GDP的增长率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三个指标相等才对。现在是财政收入拿得多了,相应地,老百姓的收入在里面占的比例就少了。”

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却有上好表现。图表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之后均超过GDP增幅。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是免了农业税,农民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二是各种补贴导致农民收入增加,“现在种粮有补贴,种树也有补贴,各种各样的补贴都在往农村倾斜,再加上一些转移支付。农民的日子是比以前好多了。但即使这样,跟城市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实习生方宁、刘靖宇对此文亦有帮助)

政府工作报告・数字

GDP目标7.5%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GDP增长目标调低到7.5%,是要引导各方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CPI控制在4%左右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进出口总额增10%

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为10%左右。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镇化率超50%

力争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各类城市要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

保障性住房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推进保障房建设,既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其带动的投资又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数字与去年持平,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稳住就业对中国意义重大。

财政赤字8000亿元

中国2012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地方债2500亿元。上述数据较2011年均出现回落。

“三农”投入1.2万亿

2012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三农”的投入12287亿元。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中央政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连接)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关键词”

2008年I深化改革

这一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把改革开放提到决定中国命运的新高度,是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

2009年I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增强和鼓舞全国人民信心成为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总理在本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到“信心”,强调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

2010年I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放在了第二条。这一年,“三更”成了媒体流行语: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

2011年I“稳物价”、“控房价”

“稳物价”第一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在连续两年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政府显然意识到了通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年,房价已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调控的表述也更加“强硬有力”――要坚定不移地调控房价。

第2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人事工作报告

时间一晃而过,来我们公司近3个月了,首先感谢公司领导能给我展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对招聘工作有了更系统化的认识。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从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杰思的一份子而感动自豪。

回顾两个月来的工作,尽管为公司的贡献微薄,但是迈出了个人发展的第一步。认真学习了公司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招聘任务,这与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将会一如既往的以诚实、认真、谦让的态度鞭策自己,把招聘工作做的更加完善、细致。以下是两个月来工作内容及xx年工作计划:

一、招聘工作

1、一线岗位招聘:

10月份目标招聘普工人数:50人,实际完成招聘:47人。完成率:94%.

11月份目标招聘普工人数:30人,截至11月18日完成招聘:21人,计划完成率:100%。

3、校园招聘:

(1)做好充分准备,注重每一个小细节。11月份参加一次大型双选会,让我感触很深,招聘的效果体现在你的“功课”做得是否到位。做为招聘专员不仅是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的转播者,而且还要有对应聘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个人所提倡的是专业、专注、专一,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目标。

(2)11月14日参加康大职业学校双选会期间,大多数同学对我们公司有很强的认同感,这无疑证明了我们公司的影响力。此次共收到应届大专生简历47份,我们将与对方老师实时保持联系,确保将本批学生悉数招募到位。

二、部门其他常规性工作:

(1)社会保险及平安保险。自接手以来,此项工作已运用的非常熟练。

(2)新员工入职培训。10月份培训新员工23人。11月份(截至18日)培训新员工23人。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我会将我们杰思的企业文化更加完美的传播给我们的新血液。

经过锤炼,目前得到部门上级领导的信任,11月份已逐步接手公司厂报编辑以及员工生日会的策划主办等工作。

三、需要改进和提高方面:

1、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执行力有所欠缺,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危机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及工作效率。

2、加强系统化、结构化意识。完善招聘流程,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业务水平。

3、增强与用人部门及员工的沟通工作,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4、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武装自己,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专业化。

四、xx年工作计划

1、一线岗位招聘:

(1)xx年生产一线岗位人员,结合今年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明年的招聘形势会更严峻。充分做年前的准备工作,为明年一线招聘工作争取时间。其中包括:横幅、看板、海报、内部介绍等宣传。

(2)2月至4月初为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高峰期,此阶段将要完成大部分年度招聘工作,因此这一阶段非常关键。每日通过各种渠道,信息,挑选人员,组织面试,积极主动招聘。并对汇总与分析一周招聘数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并更新招聘信息,保持工作的机动性、灵活性。

2、校园招聘:

(1)4月中旬至9月,各院校在陆续开学后将积极筹备招聘会,以保证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对此要着重关注各大院校网站,掌握第一手信息,以解决公司各部门的人员需求。

(2)10月至12月,各院校大批应届毕业生实习找工作,可加大与各院校之间合作招聘事宜及宣传工作,此阶段将完成公司各岗位储备人才工作,建立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管理技术员招聘:

管理技术员的招聘,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主要招聘渠道还是网络招聘。可按用人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简历筛选并

相邀面试。实施招聘的同时不忘节约之本。

4、后续工作:

(1)做好xx年应届毕业生来我司报到实习的接待工作,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充分体现主人翁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2)跟踪一线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尽的努力解决员工在工作或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3)建立人才库:

人才库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内部员工档案资料,包括该员工参加的各种培训记录,和每个月的考核结果优异者在员工档案资料内进行登记,如某岗位缺岗时,首先考虑员工档案资料内是否有工作职能相同的人员可以安排类似的人选,如有合适人选给予推荐

第3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人生追求有许多种,荣誉、健康、财富、快乐、事业、爱情、权力、幸福、刺激、享受等,但这些都是0。生命和安全是1,失去了1,0再多都没有意义。安全求职,顺利就业,关系着社会安全稳定,关系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幸福。

1社会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更多地关注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求职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不够。

2学校层面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求职就业安全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环节较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因大学生缺乏相应社会经验,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求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隐患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个人层面

大学生求职就业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设置的陷阱诱骗上当,导致非法传销、高薪陷阱、虚假招聘、骗取财物等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

二、高职学生常见的求职陷阱和建议

1常见的求职陷阱

当前,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陷阱和安全隐患主要有: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假借岗前培训收费;抵押金钱与证件;廉价使用劳动力;无底薪、无保障;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以亲友、朋友介绍和“高薪”诱饵骗你“传销”;协议合同设置陷阱或写入不利求职者的条款。

2对应措施及建议

规避上述求职陷阱、安全隐患可以采取“观、闻、问、切”,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

2.1采取“观、闻、问、切”

“观”:通过直接观察应聘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内外部环境、公司规模及员工基本素质等,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正规。若用人单位将面试或见面地点放在民房、宾馆或十分简陋地方,又或是只有“一部电话,几把椅子,一间门面”,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闻”:通过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用人单位相关信息、发帖询问等,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对在网上评价不高或查不到相关信息的用人单位,要特别引起重视,以防上当受骗。通过向用人单位周边“邻居”间接询问和单位前台、保安、一般职员直接交流,了解和掌握公司基本情况。“问”:通过向亲朋好友、老师学长等熟人,进行针对性的咨询,请他们根据所认知的和站在旁观者的客观角度,帮助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切”:面试时要直接交手,善于抓紧和把握提问的机会,以试探虚实。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周边环境及工作人员,如遇到所谓“经理”的职位与专业素养却不匹配,面试时想方设法让应聘者交钱的肯定是问题公司。

2.2做到“五不为、三必问、五必看”

“五不为”:不缴不合理的钱款,不购买不合法的产品,不将证件交公司保管,不随意签署协议文件,不为违法公司工作。“三必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问明薪资待遇和劳动条件,问明工作内容及性质。“五必看”:看公司经营业务是否合法,看公司运作是否正常,看是否暗藏求职陷阱,看面试是否草率、轻易就录取,看待遇是否不合乎常情。

三、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加强高职学生求职安全教育,除了政府要积极促进就业、营造真实公平就业环境和毕业生学会自我保护外,作为学校要加强统筹协同,通过丰富教育内容、抓住关键节点、创新教育方式等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安全就业、和谐就业的目标。

1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充实和完善求职安全教育内容,建立从求职前、求职中到求职后全过程的求职陷阱和安全隐患资料库和案例库,并编制成《求职安全指导手册》、制作《求职安全教育》宣讲PPT、拍摄《求职安全》微电影(视频),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宣传效果佳和教育成效好,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陷阱、风险和安全问题。

2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针对“外出兼职、假期打工”的学生,通过“个别针对性教育”等形式,及时教育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给学生系统讲解求职安全内容。二是学生离校实习就业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宣讲实习就业安全知识,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发放《实习求职安全指导手册》等形式,进行一次实习求职前的又一次集中安全教育。三是在学生实习工作期间。以“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去向动态,预警提示,提醒注意各类安全事项。四是毕业生离校期间。在每年6月毕业生离校时,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新媒体等载体,开展安全求职宣传教育。

3创新安全教育方式

第4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从社会的普遍现实、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急速发展,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社会工作本科教育。据悉,截至2005年8月,我国大陆地区已有170所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还有数十所学校开办社会工作专科教育。然而,目前各高校社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了解,广州最早开设此专业的华南农业大学,2003年首批81名社工系本科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不到10%,有70多人找不到社工岗位转了行。①据了解,2005年中山大学毕业的30多名首批社工系学生中,3名进了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工作,成为“专业社工",2名留在社工系工作,5名考入社工系硕士班,其余20多名全部“转了行"。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社会工作专业快速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之间的巨大反差和错位。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深入剖析:

一、 社会的普遍现实

1.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工作专业尚未得到社会大众的了解、认识。

对于一个新兴的职业,需要社会广泛地宣传,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相当少。不仅仅是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而我们社会工作者主体(学校、教师、工作人员、学生等) 自身的宣传力度也很薄弱。现在像《社会工作》这样的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寥寥无几, 而且只 有屈指可数的学术期刊才开辟了社会工作栏目,大众媒体则更少涉及社会工作,只是在部 分地区做得稍好些,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而且社会工作者主体,如高校的社会工作教师很少写有关社会工作的科普文章来普及社工理念,社会工作者开展的活动也不多,其提供的服务的社会效益不够明显,无法吸引媒体的注意,这些都影响了社会工作的宣传。因此,社会工作这项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很多社会成员都不了解,而且不被认为是一项职业。社会大众不知道这个职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其重要性何在。很多人只是从字面上曲解社会工作,认为就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计报酬的其他为社会做的服务工作,只需要爱心,不需要专门知识和技巧。

因此,政府及媒体应该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这个行业,知道它是做什么的,能为人们提供哪些服务等,充分利用这个行业为社会服务。除了外界进行宣传外,还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自身宣传,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服务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专业权威的形象。通过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增强政府和公众的全方位的认同。

2.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任重道远。

2004年7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标准正式公布。这完成了社会工作职业入口的规范建立,对社会工作的改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资格的认证到岗位的对接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虽然政府现在对这个职业给予了 承认,但没有明确哪些工作岗位应由社会工作者从事,而且待遇也不清楚。另外,长期以来,社会工作职业的功能都被一些政府部门和准政府组织包办代替,这些部门和组织很少意识到其工作应由具备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来从事,同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仍然不愿交出理应社会工作者所承担的工作,甚至有的直接拒绝社工人才的进入,这势必阻碍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

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是普遍受人尊敬的一个职业群体,目前有两万从业人群。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财政资助是香港社会服务工作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香港地方政府并不直接包办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服务,在香港开展各项社会服务的主体是各类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隶属于社会福利署的专业机构,另一类是非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后者占机构总数的3/4以上。这与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生存环境大相径庭。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后,没有相应的岗位编制、职称序列和培训机制保证他们的根本利益,这使得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缺乏必要的动力和体制保障。

因此,政府应该在福利政策、人事制度、就业岗位、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社会工作大力支持。政府在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社会工作法规和条例、实行专业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考核评估各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等方面应担负起宏观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另外,政府还应大力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对之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和财政资助。

二、 高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1.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模式急需改进。目前我国高校在制订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模式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对我国的社会问题、社会整体需要和发展做充分的分析,而是在生搬硬套国外的或港澳的,甚至有的高校间相互照搬,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需要而制订出具有弹性的社会工作培养模式。社会工作一直为适应过渡期的社会问题所需要,而社会的变迁使得社会问题的性质一直在发展变化的,因此,社会工作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就要能经常提供适合问题需要的服务。那么,我们在设置社会工作教育的培养模式时,就应该考虑到社会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就应该设置什么样的培养模式。

2.专业实践环节薄弱。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合会规定:所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800小时的课外实习。但是我国高校社工专业由于人力、经费以及与实习机构的关系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实践教学,使其成为社会工作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有几方面的原因:

(1)实习时间安排单一。多数高校除了第四学年集中安排统一实习外,在社工专业的其他学习时间内并未安排足够的实习计划,或仅仅是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自发参加实习,其效果与期望值往往相去甚远。

(2)实习单位本身的不合作。在当前的社工领域,因缺乏促使其向专业化方向转变的有效机制,使得这些实习机构对实习生往往有诸多限制,实习过程中社工专业的学生不但无法施展专业知识,甚至不得不通过“变通”的形式来迎合实习单位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对社工价值的认同。

(3)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机制。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均处于自发的实习工作状态。由于社工专业涵盖的面十分广泛,学校派出的指导老师往往需要同时面对很多学生提出的专业性问题:如社会福利政策、家庭情感危机、青少年犯罪与预防、城市救助体系的完善与实施等,指导老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其指导也就常常浅尝辄止。另外一些机构的工作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导学生的方法是零散的,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指导。

针对以上的现状,各高校应制订合理的实习时间,建立完善而丰富的实习档案,加强对学生进行实习个案的分析与问题解决,同时尝试建立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王思斌认为,要克服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可以借鉴医学教育的体制,由学院直接建立附属实务机构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教师与实务工作者应同一群人的两个可以随时转换的角色,对学生来说,其学习过程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实务教学中的经验学习。③另外,云南大学的向荣提出了采取“三方伙伴关系”的实习教育模式:④即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在政府的实际工作部门如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内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出资或出力给机构里的实际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培训和指导。学校方面在参与培训同时也介入机构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福利服务的实际状况,并对其优秀的经验型方法进行层面的思考和总结,使得社工作在中国社会扎根,以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工作。这有助于加强和完善社会工作实习制度。

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严重不足

各高校的社工专业院系中,教师的专业结构很不合理,其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很少,即使具有相关专业的心理学、哲学、法学等背景的教师亦占少数,更多的是其他专业。王思斌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对569人社会工作教师的调查中,有“专业社会工作”背景的教师为“19.16%",有“社会学”背景的教师为“18.98%”,“其他”为“21.09%”。⑤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而且大多数教师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在“书斋”里做学问的,本身很少从事过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对实际的社会工作的具体实施缺乏了解。因此,其授课只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而且对实践环节也感到力不从心。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加大对社会工作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各种培训途径培养社会工作教师的专业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教育师资队伍。其次通过多种方式促使教师积极融入社会工作实务。如教师到相关机构挂职锻炼,以积累实际经验,充实课堂内容。通过培训和社工实务使社工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其既有很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指导能力,逐步实现优秀的社工专业教师都是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此外,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自身专业认同度低。

社会工作专业大多数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不清楚这个专业要学什么和将来要干什么,只抱着考上大学为目的,而对专业的认知相当缺乏。在一所大学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三、四年级的140名学生中调查显示:87.14%的学生在考取大学之前未听说过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而且34.29%的学生不愿意毕业后从事这个职业。在不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的原因选择中,58.33%的学生是因为“该职业缺乏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社会地位低”。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不认同本专业势必会影响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影响其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社会工作者。因此,首先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增设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招考面试制度,通过面试使学生明确今后学习和就业方面,选拔出具有社工基本素质的学生,而淘汰出只是为了迈入大学,而不认同该专业的学生,以免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其次,我们应加强对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理念的培养。教师在各门课程中都应渗透专业价值观的教育,并且,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染社工的学生,树立专业理念。第三,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社会工作学生一入校,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督导,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督导,特别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各高校的社工专业院系,应当在新生入学后迅速帮助他们确立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为帮助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切实努力。社会工作者应当可以像医生、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等那样获得执照,单独开业,这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方向。在校期间,社工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像医生、法律、会计等专业学生一样,充分掌握本专业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各有侧重。

总之,要彻底改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需要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相关政策的改变和调整,加大对社会认识的引导;需要社工服务领域加快向专业化的转变,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制度体系;需要高校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模式作出积极的调整,对专业师资建设加大投入,并自觉承担起引导整个社工领域向专业化发展的责任和义务;需要社工专业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建立一种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社工价值与人生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许,这个过程很艰巨,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及社会工作从业者之间达成高度共识,但是,这个目标实现,有助于社工专业的科学发展,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①社工就业动态.内地找不到对口工作.广州九成社工本科生要转行〔DB/OL〕.(2005.03.19)〔2005-4-5〕.

②梅志清.社区管理体制还存在缺陷.社工毕业生求职无门只得“转行〔N〕".南方日报,2005.09.17.

③王俊秀.社工专业为何校内辉煌校外沧桑〔N〕.中国青年报, 2005.02.08.

④向荣.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再探索〔J〕. 云南高教研究,2000,(2)50-52.

第5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论文前期准备和开题阶段,电子阅览室资源有限,电脑设备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毕业论文中期实验阶段,实训室不但要承担普通年级课程教学实验,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实验室资源紧张,时间重合,实验设备高负荷运转。每次实验指导老师不可能全场指导,实验过程得不到监控,实验数据的科学、规范得不到保证。而且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缺乏主动性,主动联系老师次数少,仅联系两三次,指导老师有的要指导十多人,学生不找老师,老师也不找学生,那么在这段时间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无人顾问。到了快交论文时,匆匆忙忙找老师,东拼西凑,应付一下。轻过程,重结果的管理,毕业论文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2缺乏监控机制

尽管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开始前,制定了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撰写、格式要求、过程安排、答辩评分等通知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也就在形式上检查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表格填写是否完整,答辩程序是否完成。一些高职院还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缺少可行的,严格的论文指导、评审、答辩的硬性制度的约束。论文质量的好坏主要看结构是否合理、论点是否正确新颖、论据是否充分等,对于这些要求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很难进行统一,在进行质量监控体系中就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2]。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

3提出建议

(1)选题联系就业岗位鼓励学生结合就业岗位(群)工作实际确立选题,并开展综合毕业实践工作。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就业为导向”,毕业论文围绕就业岗位(群)工作进行命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进行真题真做,摆脱以前“围绕文献资料团团转,毕业论文纸上谈兵,假题假做、内容空洞”的现象[1]。以染整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例,首先走访盐城及其周边地区印染企业的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操作工、打样员、检验员、染整工艺员、生产主管、技术主管等岗位为适合高职教育培养层次的典型岗位。然后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各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操作工是染整生产工艺实施、打样员是仿色打样前半制品的检验、检验员是印染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染整工艺员是染整工艺的制定、生产主管是染整工序生产组织与管理、技术主管是染整工序生产技术管理。第三,召开生产一线已毕业的高职毕业生实践专家研讨会,要求各位毕业生从自身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罗列工作任务,再和我们专业老师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最后,结合企业招聘信息、校企交流、政府工作报告、地区发展规划等掌握具体情况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毕业论文为使毕业论文突出真实性和实践性,在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实战性的项目任务式毕业论文模式[3]。由企业提供实际项目作为考核命题,参与指导学生,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

(2)指导采用双导师指导学生

由于指导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是实践经验有限,而且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题目内容一开始就很熟悉,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还需有一个磨合期,在有限的毕业论文阶段,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我系染整技术专业从去年开始实行双导师指导学生,学生根据预就业岗位选择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各一位。学生在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在就业岗位上对专业知识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已经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经学校审核后,自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毕业论文课题,在实习岗位上选择一位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指导老师。由于学生选择的课题紧贴就业岗位,有的可能还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浓,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而且,企业指导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遇到问题,老师就在身边,天时地利人和,将毕业论文与实习有机结合[4]。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成了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加上校内指导老师理论知识和格式的要求指导,毕业论文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3)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和指导,要求学生每周汇报小结,每天写论文工作日记。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应适当,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应不少于4小时。对实验指导,指导老师也要发扬专业团队精神,共同指导,实行团队专任老师实验室轮流值日指导,实验设备使用事先预约,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实验时间,争取实验资源最大利用率。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题方案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4)考核重过程,完善质量监控

第6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 Abstract ]: software talent training base is the use of IT training platform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for training students to provide help, talent evaluation, training, personnel employment in one of the all-round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Ann Bo ( Dalian ) software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talent training base, is to solve the Dalian software industry brought abou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ultivation of software talents service platform of effective measures.

关键词 实训基地 建设规划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国务院总理在2009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同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报告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国际外包服务业。安博(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实现的。最近几年,大连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一直持续健康发展,要建设成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人才问题是关键。安博(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打破大连在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中的人才瓶颈,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引擎动力,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建设。

2 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是指利用IT实训平台和就业导航系统的帮助,为实训学员提供人才评测、能力培训、人才就业于一体的全方位就业导航服务,并具有一定实习实训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就需要紧密结合这些特点,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从而使得设计思想在实训基地建设的结果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和规划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学会和提高职业技能的根本保证,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越接近社会生产环境就越能为学生带来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因此需要在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中重视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安博(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规划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具有现代气息,同时满足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软件园社区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同时追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现代、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色。

3安博(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建设

3.1实训基地简介

安博(大连)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 作为IT和软件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满足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软件园社区。位于大连市黄泥川地区大连天地软件园东部,占地面积7.31公顷,建筑面积114000平方米。

3.2实训基地规划布局

实训基地分为生活区,实训区和教学区三大功能区。

生活区位于基地东侧,由公寓、专家楼和食堂组成。公寓与公寓之间、公寓与食堂之间的公共空间通过生活区东侧的纵向交通与景观带联系。 实训区聚集软件和服务外包领域最新的专业实训室和实验室,开发楼完全模拟软件开发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以公司员工形式参与项目开发,了解项目开发流程、熟悉企业管理制度,感受企业运营模式。教学区位于基地东侧,由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组成。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强化理论基础;分析最新的项目案例。图书馆作为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联系纽带,介于两个区的中间位置,拥有专业藏书40余万册,还拥有全球顶尖的系统管理平台和云教育中心。

3.3实训基地道路交通

考虑基地各功能区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实训基地的道路由车行道路、人车混行、人行道路组成。

车行道路主要分布在实训基地的,在实训基地形成一个外环。实训基地的人车混行位于实训基地各功能区之间。既要满足人的通行需求,又要考虑车辆的通行,所以人车混行部分的道路相对而言,大多通而不畅。人行道路做为实训基地内部各单体之间的联系,主要分布在主要景观带两侧,既考虑景观的需要,又可以吸引一部分人流进入景观带。由于路面大量人流的通行,路幅要求相对车行道路较宽。

3.4实训基地景观系统

景观轴线由人行主轴线和绿色轴线组成。人行主轴线采用折线,使规划由场地产生的几何感加以延伸。主要分布在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的中央景观带上,通过变化的折现增加沿途的趣味性。由不同几何形体构成的休闲坡地空间既满足了学生们的锻炼身体的需要同时达到景观的步移景置又不失休闲风格。

绿色轴线利用植物作为空间分割,使空间更有层次。主要分布在各功能区得内部空间,旨在创造静谧的空间。新颖别致的绿化景观、集运动、休闲、沟通、交流于一体的生活广场,为紧张的学习增添一抹亮丽,驻留一份温馨的回忆。

4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在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中还应对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考虑,在保证实训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样做既保证了实训基地的设施能够长期正常稳定的运转,达到物尽其用目的,同时又可以以此来维持和促进实训基地的维护和更新这样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4.1“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安博(大连)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的生活区,大多建筑设有太阳能热水器。同时,在教学区的局部建筑采用屋顶绿化,对改善环境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以及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设计

在场地平整中,就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在景观设计上,通过景观的手法和对局部道路的调整,加强基地内部的交通管理和靠近道路两侧隔噪声设施和绿化建设,降低噪声,将汽车对基地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植物种植的树种选用上以大连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植物是指当地固有的、自然分布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比,乡土植物适应本地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减低后期养护成本;乡土植物和外来树种混合种植,有利于减少病虫害,阻隔病虫害的传播。

5结束语

安博(大连)服务外包人才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融入当地人才战略,推动产学合作,驱动在校学生与在职人员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通过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构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见习场所。完备的培训机制和科学的管理规范,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强、做大IT人才实训基地,打造大连特有的职业教育品牌,使大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IT人才集散地。

第7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摘 要:新常态下地方高校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者互为依托,相互耦合。本文详细论述了地方高校转型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并从保障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转型;区域经济;耦合;保障机制

步入新常态后,各地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巨大压力,亟需高校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这对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地方高校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耦合是今后一段时期地方高校特别是以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为主的高校需要面临的课题。

一、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

(一)耦合关系内涵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实现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就是要将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要素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办学实践中大多数高校是由培养综合型人才向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转变,其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也相应发生变化,学科建设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当地的支柱产业和重大企业相衔接,教学模式应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重点,以学生生产实习为突破口,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耦合状态。

(二)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

新常态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已有原来的粗放型低效发展向集约型高效发展转变,本质上要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政府支持创办的高等院校,是地方中非常稀缺的优秀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力来源。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高,获得政府的支持就越大,自身的建设也愈加完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两者在互为动力的作用下,就产生了有效结合与互动耦合。

1.人才供需要素的耦合。区域经济发展亟需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笔者所在的城市的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业,而与之相适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却严重不足,能够拥有扎实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应用技术的高端人才更是缺乏。因此,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邀请相关企业人员参与制订计划。在培养路径上,要坚持“教学实践一体化”,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教学,以教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再以实践的成果检验教学,形成互动。

2.智力资源要素的耦合。很多企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不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问题,而是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具备上市能力的企业但苦于没有资本运作专业人才而迟迟未能上市。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很多都是各领域的拔尖人次,有的甚至是领军人物,是企业亟需的智力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办学基础和条件的限制,也需要企业提供办学基金和生产实习基地。因此,从智力资源要素的角度来看,两者存在耦合关系。

3.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耦合。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此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也提出,“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可见,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些国家用嫔系恼铰跃霾撸为经济发展转型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和环境条件,两者在核心要义上是高度耦合的。

二、地方高校转型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机制保障

(一)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工作机制

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建立政府主导下高校、政府、企业互动发展的协同工作机制,如成立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

(二)建立促进转型互动发展的引导机制

地方政府应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共同制订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制度与鼓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地方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与高校转型的实际,建立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产学项目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生产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增加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等。

(四)搭建协作发展平台

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引导地方高校和企业按照自愿互利、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合作开展教育,共同实施科研与教改项目,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高校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赵友亮.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一基于山东省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2(15):234-236.

[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

[3]《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人民网,2015.

[4]《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南方网,2015.

作者简介:

赵骊(1986―),女,辽宁鞍山人,学士学位,营口理工学院经管系系秘书,经管系教工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及学生管理。

第8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毕业生 就业指导

一、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作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异常重要。自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的学校,软、硬件设施不足加之大学生数目的激增导致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根据2012年3月出炉的麦可思调查数据,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2%,与2010届同期相比(89.6%)略有上升。

同时,每年各单位的招聘岗位中要求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使得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望“岗”兴叹。可以说,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这造成了一系列尴尬的局面: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应届生就业不吃香,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假招聘过多,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等。缺经验,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也会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局面。

党的十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这项工作,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关系到广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二、辅导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十八届大会,会议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在此转折之际,尽早对社会形成准确的认识,继而相应地在心理、观念、技能等方面作好准备,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设计,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业指导也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上需要什么层次和专业的人才及社会的需求量,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和素质要求,使学校能够按需招生、按需培养,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而在这其中,辅导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科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难度,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一些高校辅导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笔者认为,辅导员想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认识到自己在其中的重要位置,不能因噎废食。辅导员既是信息的收集者,也是信息的筛选者。良好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让大学毕业生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不是纸上谈兵的高手。

三、辅导员应该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大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扬长避短,为自己的良好工作前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辅导员需要帮助毕业生摆脱盲目求职的心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找哪类工作,什么样的工作,哪些岗位;引导毕业生在求职之前问问自己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自己的能力、性格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告诉毕业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应聘,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低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强调学生对应聘的工作岗位本身多做些了解。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反复强调毕业生毕业前的实习和兼职要和自己未来的就业相结合,增加自己的经验值。

而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核实并掌握好有用信息,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来源地。并且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培养大学生与人沟通交流、与人和谐相处等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努力程度等企业注重的能力与素质。

(一)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

辅导员应重视就业指导,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进口”,还要管学生的“出口”,要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有些学校认为,学生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学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至于学生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发挥,则无从知晓了。所以辅导员应首先重新定位自己的就业指导工作,缩小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及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同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开设就业指导课。虽然目前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但这还远远不够。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一些高校采用的教材滞后性较为严重。各高校应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结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编写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校要有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

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主题培训,培育并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际交往技巧、沟通技巧、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等。

(三)建立全员、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

(1)全员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如:建立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定期进行咨询、模拟面试等;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

(2)全程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学生,应面对所有学生。各高校辅导员可在学生入校之初,或低中年级的学生中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确立远大的目标。

(3)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市场观念

在美国和德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人才的合理配置都是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的。我国已经尝试把大学生就业纳入人才市场,形成大学生毕业时集中就业、毕业后分散就业、就业后再就业调整等动态化的就业格局。因此,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侧重转变大学生的依赖思想,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第9篇:实习就业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是教学要素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这些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中心,形式单调,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要求。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又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它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存在于校企二元环境中,来自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具体实施阶段,工作的时间应安排在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假期安排在企业用工的淡季。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专业,但它却有着相当蓬勃的朝气。该专业系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其所属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了适应现代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筹措并运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时,需要合理安排企业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时间,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图1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图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近几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常发集团、黄海客车等企业及常州的汽修厂、武进汽车城的4S店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工学交替”实习企业的种类和数量,对“工学交替”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施工现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岗位相结合,学中干,干中学,边讲边练,突出了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而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图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把教学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段。在实践教学这个阶段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理论教学阶段。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解决任务前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最后,面对圆满的任务结果,自然要想一想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理论教学也基本完成了。这是一个先明确要学的知识技能,再掌握所需理论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过程。

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采用时,以《汽车空调实习》课程的教学为例,实习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为:一台桑塔纳3000轿车,由于年代长久,空调系统问题较多,经检查后,需要全面检修和保养。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报告方式,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完成工作计划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并进行记录。工作任务完成后需要写出工作报告,检查空调系统中的问题是否解决,故障是否清除。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讲解,主要介绍其他空调系统类型及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做中学”教学原则,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学生、项目及教学媒体这四个教学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图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示意图

此模式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第一步的工作是项目的选择。对于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而言,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内容的讲授时,针对某一特定车型,打开点火开关,发动机不能起动;第二步的工作是查阅该车型相关资料,根据故障诊断过程中先查油路、再查点火、最后测电路的总体思路拟定总项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案;第三步的工作是分解项目并制定各子项相应的工作计划。例如,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分别检查油箱、油泵、供油管路、喷油器等;第四步是根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况进行项目总结,并撰写项目报告。在项目完成的每个步骤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发现问题文献查阅与思考拟订解决办法尝试解决办法”四步循环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与项目组指导教师讨论,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项目组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图3给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示意图。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对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地方,在于学生被置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起了很大作用。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岗位特点,熟悉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获取就业信息;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实施“无间隙”教育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同时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次,要根据社会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顶岗实习内容;第三,要把握好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流程。这当中,在顶岗实习开始时,使学生清楚了解顶岗实习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情况,具体包括新员工培训、汽车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电工实习、汽车检测实习、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实习、汽车美容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材料仓管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班组长管理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历史与现状,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的职责;熟悉发动机和底盘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零件检验方法、汽车总成装配、大修竣工验收标准、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线路,汽车音响、空调和防盗装置升级、安装及检修方法;学会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检测项目并对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汽车维修前台接待的程序,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掌握汽车的外观检验与判断汽车的维修项目,掌握汽车维修前台与维修车间衔接流程,做好售后跟踪服务;掌握汽车美容的项目,常用汽车美容护理用品的性能和特点,各个汽车美容项目的工艺规程以及常用汽车护理设备的使用;掌握仓库的管理程序、配件的进出货与登记检验;掌握车辆保险的承保实务及理赔程序与方法,学习汽车消费贷款及信用保险实务和车辆置换的相关业务等;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所在车间与班组的工作流程,学习车间与班组的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配件管理的方法。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考实行“三导师”制,即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负责下达顶岗实习任务书,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负责与企业导师沟通与联系;职业导师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就业过程中进行思想指导和职业指导,负责维持实习纪律、生活、安全等;企业导师由学生实习单位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对学生在工作和技术上进行指导。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组织及整体运作模式,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从事汽车行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技术服务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