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化学科研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科研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学科研论文

第1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领会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法改进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使之发展和深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及提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协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质量;再有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观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就是要求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观察次要现象;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经常这样要求学生,可以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再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问题,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观察能力能引起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越丰富、越准确,认识就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观察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对复杂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断是非、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课题或者针对一些实验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经过一定的训练而形成的。实验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操作,在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通过教育实习和见习的亲身体会,以及一些走上讲台的化学教师的介绍,目前中学的学生实验课中,一般做法是将实验目的、内容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列于黑板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说:“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可见,化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了。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受到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把辩证唯物主义当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并用来指导当前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指引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课创新思维习惯独立

参考文献:

[1]纪图雅.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第2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也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借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做中学,在对现象分析的过程中突破对难点的理解,从而实现释疑解惑提升的目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唯有如此,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多,新课程才能实现知识、技能、情感和科学素养的多维提升,这恰恰就是新课程的要求.

二、强化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操作最简便,占用课堂时间最少,调节课堂情绪功能最强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不过千万不能上成只有教师表演没有学生思维的费环节,我们的演示实验力求做到操作到位,可视度高,思维提炼度高.图1例如,在讲“对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时,笔者如图1进行演示实验,按照图1标识进行了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实验现象.演示完毕后,让学生提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结果发现学生是可以提出与核心规律相关的问题的.问题1:为什么都是放置在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问题2:为什么都是白磷,放在铜片上能燃烧,而放置于水中不能?问题3:是不是红磷不能燃烧?对于问题1和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对于问题3可以让学生猜测不能燃烧的原因,并思考怎样让其燃烧,接着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补做实验,观察到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再讨论总结燃烧的条件.

三、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于学生而言,其最熟悉的情境莫过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出发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教学要求,化学学科与生活密切联系,教材中的实验设置也有很多与生活有关,实验教学生活化不仅仅能够减少学生化学学习的枯燥感和陌生感,还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例如,在学生学习化学前,都知道吸进去的是氧气,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是不是呢?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探究深化理解“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化学实验生活化除了教授知识,还能给学生渗透一种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提升改善生活质量和保护生活环境的情感.

四、将实验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3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实验前实施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之前,学生对化学实验了解得往往不多,虽然对实验项目兴趣浓厚,有迫切进行实验的欲望,但对实验的机理、内容和安全知识却是知者甚少。传统的安全教育安排在这个阶段,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相关安全知识,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教师在讲并不表明学生一定在听,由于多种原因,能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学生较少。台湾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实行的是安全教育结合化学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考试,并把通过安全考试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安全教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可选择选修安全教育课和网络教育等不同方式。在考试前往往还会安排进行一次集体授课,请专业的实验室安全人员来进行讲解。对于缺考或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会安排重修和考试,直至合格后才准进入实验室。在安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来访的资深教授也要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通过安全考试,否则是不允许进入的。我们传统的实验安全教育也有自学和集中授课环节,但往往缺乏的是安全考试制度。进行安全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安全学习的效果,同时把其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要条件,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重视,避免了传统安全教育方式中学生可听可不听的懈怠局面。台湾清华大学在授课方面也尽可能以形象教育方式为主,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教育方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实验室灭火知识时,重点强调需要沉着冷静,及时判断火势大小、原因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局部着火,顺手用湿布、沙子等材料盖灭;火势较大时,依据着火原因和火情使用适宜的灭火器材;火势无法控制时,及时断电关气,迅速离开并立即报警。在讲解使用灭火器材时,可以把常见的各类灭火器向学生展示,同时用示范的方式给大家进行演示。通过这样的系列课前安全教育与考试,让每名学生都掌握相关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不仅保障安全教育的效果,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

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教育

传统安全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课前的安全教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安全教育内容。这也给学生造成误解和思维定势,认为安全教育只是走过场,对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也产生不在意的心理,因而易于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在日常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台湾清华大学采取了一些很有特点的措施。例如在每间实验室门口都有危险提示标志,说明该实验室可能产生哪些危险,同时也提示禁止在该实验进行不恰当行为(如吸烟、带入磁性物体等)。每个实验室需要使用的危险试剂、药品都需要进行登记和专人保管使用,在实验室门口醒目的位置建立文件夹,放有该实验室使用的危险药品的性质和预防、处理措施的资料,不断提醒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时刻进行规范操作和安全处理。他们还专门成立环安中心来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安全设施维护工作,往往每学期有多次的安全检查。相比之下,内地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实施则相对不力,有些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这是需要认真改进的。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在进行每项化学实验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不仅要对实验机理和实验过程进行预习,而且需要查明实验中每一个用到的试剂与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安全特性(MSDS)[10]。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为了能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安全觉悟,我们计划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安全监督。学生相互进行实验操作监督,对实验设施和实验环境提出安全意见,不仅使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而且让他们时刻具有安全意识,同时也改进了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毕竟学生的经验尚浅,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引导,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教育效果。学校提倡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安全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式,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安全处理方式。例如在使用金属钠的实验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实验室中金属钠着火是否能直接用水进行浇灭?”进行讨论。这样不只是教师直接灌输关于金属钠的安全知识,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刻了解金属钠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正确掌握用砂土隔绝氧气而灭火的手段。当然,如果在确保安全条件下用少量金属钠为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将能取得更直观的教学效果。这些安全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强化,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上强化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掌握实验安全技巧,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综合能力。

课后安全评价巩固安全教育效果

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验结束后,学生只是对实验过程进行复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并书写实验报告。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以获得实验产物的多少来衡量实验的成败,而对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安全事项不加重视。为了能达到安全教育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在课后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引入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自我总结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总结,达到将安全教育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目的。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实验安全评价一项,让学生从安全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整个实验过程:实验仪器装置是否按照要求搭建,原料称取时是否有撒漏,实验过程中废气是如何处理的,实验结束后的废料是否进行规范处置等,对每次实验操作进行安全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实验安全隐患的学生,虽然侥幸得到实验预期的产品和结果,但整个实验严格来说是不合格的。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让这些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通过实验后的安全评价能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自我批评和改正,真正在实验能力上得到提高。因此推行课后自我安全评价教育方式,能进一步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效果。

第4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不仅需要在空间上、时间上确保新教材所要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实现实验室的功能拓展,使实验室成为科学探究的场地,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而是要以开放实验环节让学生去做他们想做的实验.在实验进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仪器的准备上会存在难度,那么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实验室的开放,采取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外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弥补时间与设备上的不足.在开展实验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让学生在不断合作探究中,自行提出实验方案.开放实验室要求教师能够负责,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的实验结果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评估,进而指导学生去改进、去创新.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可以让学生探究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室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鼓励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

家庭小实验指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日常生活用品来替代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等,由学生独立在家里完成试验,这一部分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补充.相对而言,这一类型的实验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实验仪器和药品都很容易得到,操作简便,不过这一类实验要求了学生能够在知识点运用上更加具备创造性和独创性.通过家庭实验,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细致、丰富的材料,拓宽、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再配合上小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兴趣.因此,化学教师要在生活中、生产中不断地积累素材,开发适合家庭进行的小实验.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面进行实验,还可以配合上一个简短的视频:炒菜的油锅内燃火了,我们用锅盖盖住油锅,可以灭火!虽然这样的实验不支持学生去尝试,但是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面对的紧急事件.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第5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1.1实验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地球化学”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元素的量、质、动,即元素在各地质体系中的含量与分布,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以及其行为演化。在以往有关第一章“元素的量”的教学中,仅以课堂讲授为主,无相关实践教学,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次改革依据本章的知识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课下实习项目,构建了实验教学体系中基础知识训练模块。

1.2实验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办出特色专业核心所在。地球化学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基本地球化学相图的识别及绘制;微量元素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同位素数据的处理以及地质体年龄的计算。此外,为满足地震监测行业的需要,学生还应掌握水质分析以及地下水及土壤中某些元素的测量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因课时及实验设备有限,未能开出相应的实验项目,不利于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也无法满足地震行业对学生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实验教师先后设计了相关的实验项目,构建了实验教学体系中专业观测技能训练模块。不仅如此,结合实验室新购置的部分仪器,我们还开出了部分与地震监测有关的实验项目,考虑到地球化学学时有限,这些实验项目并不强制开出,而是可让学生自由选做并在课下完成。如此不仅为那些准备投身地震行业的学生提供了实验机会,也适应了地球化学课程目前的学时特点。

1.3实验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搞好实验教学,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阵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地球化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见微知著”的地球化学思维去分析并解决所遇到的地质问题。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对相关问题或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在综合能力培养环节,单凭课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借助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创新项目申请及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目前,已有一批学生参与到我教研室老师的“断裂带气氡、气汞的动态监测”的科研项目中,从实验设计到野外采样再到数据处理,学生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总之,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构建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中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2地球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的内容

根据上述实验教学建设思路,在地球化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项目、优化了实验内容,形成了由基础知识训练、专业观测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大模块组成的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实验项目、技能操作实验项目和综合分析实验项目。

2.1基础知识训练模块———基础理论实验

该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地球、地壳或其他地质体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分配。实际上反映了元素“量”的概念。要求学生亲自去图书馆查阅和搜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写出实习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交流与讨论。本项目的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太阳系、月球及各类陨石的元素丰度,地球、地核、上下地幔及地壳的元素丰度,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台盾区地壳及褶皱区地壳的元素丰度及岩浆岩、沉积岩、河水及海水的元素丰度等等,并分小组进行了绘图制表和归纳总结。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元素分布量实际上体现了质量作用定律对地质作用过程中元素分布、分配以及演化作用的制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2.2专业观测技能训练模块———技能操作实验

该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由7个实验项目组成,其中有3个实验项目分别针对地球化学课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章节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余4个实验项目则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的培养所开出的可供学生选做的实验项目。“相图绘制、配分模式图绘制及等时线年龄计算”等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了根据地球化学数据绘制相应图件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本技能;“饱和汞蒸气汞量测定”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地震系统广泛使用的数字测汞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初步获得了在地震台从事水化学监测项目的基本能力。

2.3综合能力训练模块———综合分析实验

该实验环节是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以及毕业设计等开发出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内容也是根据上述项目的内容在不断增加并完善当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原始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能够结合地质背景,样品描述等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阐明相应的地质问题。通过此模块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地球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的方法

第6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初中学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有一个现象: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初接触化学的同学们对于这个现象感到很神奇,此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变浑浊?怎么又变澄清?多少才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呢?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设想出很多种可能的答案,发散思维得以很好训练。关于第三个问题可能学生就有一些难理解。定性概念对于掌握现象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若仅仅只用定性概念,学生的接受程度会受到影响。在初中阶段适时引入定量概念,让学生构建定量概念并了解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避免今后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缺乏定量的思维方式这一问题。

2.重视异常现象或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让“异常”现象合理、恰当地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5]。把化学实验中的“意外”变成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捷径。在实验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相矛盾的现象或数据。案例:学生们已经掌握“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变红色”,但是,在一次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先变红后褪成无色了。这种“异常”情况的出现,正是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有一定空间,培养学生求知欲和进行科学探索的良好时机。是书本知识有问题吗?是哪种试剂出了问题吗?还是……?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查找资料寻找原因,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种种假设,再一一验证假设,最终发现碱的浓度与颜色变化的关系,同样用定量概念也可以很容易地解释这个问题。当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正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好契机,科学实验中的“异常”往往是重大科学发现的源泉,这种“异常”是学生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故意犯错,巧设陷阱。

老师是权威的化身,是真理的代言人,学生对老师是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的。那么老师是不是不能犯错呢?犯错是否就有损于老师的光辉形象呢?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年6月第1版92页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实验,先用连接橡胶塞的玻璃管取黄豆粒大的红磷,安装回锥形瓶后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取下玻璃管,将红磷燃着后迅速插回锥形瓶,红磷燃烧结束后,天平仍保持平衡。这时细心的同学就有问题了:“这个实验有问题!这个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师问:“怎么会呢?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啊!”细心的同学:“红磷在锥形瓶外被点燃,虽然迅速被放回了锥形瓶,但是肯定会有少量的损失,而且开始还与瓶外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早已破坏了反应前后的反应体系,而天平仍保持平衡可能是误差太小,天平不能分辨。”接下来的一番讨论大家又分析了天平仍然平衡可能的原因。老师这样的小失误换来同学们积极的思考与精彩的辩论值不值得呢?长此以往,精心地设计实验的每一个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小环节,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被造就成有思想、有见地、不人云亦云的智者。

4.培养批判性精神,敢于向经典挑战。

第7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比较粒状大理石、碳酸钙粉末分别与0.5mol/L盐酸、1mol/L盐酸在常温下、冰水或沸水中的反应情况.通过以上三组实验,总结归纳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的浓度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探究过程,感悟了“规律”“原理”等知识的形成过程.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科学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化学实验,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的呈现凸显科学方法.例如,鲁科版教材必修一在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时,就研究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为载体,专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又如,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中,设置“有机合成”课题.一方面是将学过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和应用;另一方面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总结出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为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性教学实验.

再如:设计以乙烯为基础原料,最终合成目标产物———乙二酸乙二酯.学生动手利用球棍模型模拟:由乙烯生成卤代烃,再转化为乙二醇、乙二酸等中间产物,最终合成目标产物乙二酸乙二酯.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正向合成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任务,让学生讨论:要合成乙二酸乙二酯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有哪些中间产物?基础原料是什么?经过知识迁移,通过演绎推理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这个实例,又让学生体验到了“逆向合成法”.之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这两个合成的实例,分析在实现有机物的转化时,主要关键是增长或缩短了分子中的碳骨架,或者是引入、转化了官能团.随后采用逆向合成法推断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原料和中间产物.由此再引出如何优选反应路线的问题,总结出有机合成的原则.

在上面结合实例分析和总结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原则时,多次运用了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及模型法等多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作为课程标准向教学实施转化的媒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有机合成任务,对有机反应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教材在“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建构和官能团的引入”这一部分专门设计了“交流研讨”“观察思考”“迁移应用”等活动栏目,帮助学生树立和归纳在前面所学的各种具体的有机化学反应,从而为学生能够顺利学习“有机合成设计”奠定必要的基础.

对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建议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在上述探究性教学实验中,以实验素材为载体,将相关知识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的问题,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不断思考,唤起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自发进行探究性学习.

2.倡导交流与合作,深化实验探究.

为了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契机,应该从多角度构建课堂实验教学内容,挖掘课本实验的内涵,拓展课堂实验的功能、提升实验教学的品质,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新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流畅有序、生动活泼,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第8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关键词】党;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86-01

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全面建设得到完善的基础,所以必须抓好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障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融合

精神文明建设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制度。一方面,党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另一方面,通过物质文明建设考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率。从而,推动人民道德素质提高,丰富人民日常生活,促进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的发展。

(二)领导方式的多样化

党的部门过去属于专职管理形式,即各个部门分别管理不同的事务,不能做到齐抓共管,难以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去,使得党的精神文明建设难以到达目的。党应在原有基础上,改变领导方式,改变单一领导负责,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促发展。以局部与整体,中央与地方的原则,达到携手发展,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道德教育基础上,结合法律,保障合法行为,发扬正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借舆论,促发展

党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不仅需要党的自身建设,同时需要社会舆论。党在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同时借助舆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党员建设

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党员的努力,党员的优劣直接影响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必须落实党员建设工作。

(一)标榜作用

履行道德规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党员无一例外。要加强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必须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那就需要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党员干部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深化自己对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认识,永葆先进性,才能够作为标榜,供党员学习。因此,规范了廉政的执政党政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二)端正思想

作为党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坚持集体主义,坚持与社会主义相一致。党员必须认识到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懂得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开设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知识,提升党务人员的素质,鼓励党务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技能。培养党务人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激励党务人员面对困难困难永不言败,即使遍体鳞伤,也要笑颜相对,以最旺盛的精力攻克难关。

三、加强党风建设

党风建设是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党风建设不仅影响着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清廉执政,拥有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加强党风建设,进一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一)开设党风教育课程

党在党员内部开展积极有效的党风教育课程,让党员、干部能严于律己,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将党的政治原则落实到自己的理念中,自觉抵制贪污受贿、等不良作风,对党内不良行为秉公办理。

(二)严格考核、监督制度

党内存在、、贪污受贿的案件,此类案件不仅影响国家社会发展,而且有损部门、个人形象,所以加大对党内人员的监督、考核十分重要。党内必须严格考核制度,高效能的选拔人才。同时做好宣传和舆论工作,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对违反乱纪的党员给以相应的处分,以监督促进发展,打造一支廉洁、勤奋、优秀的团队。

(三)深化党风廉政教育

党风是党建的重要部分,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进行国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学习,培养党员廉洁从政的思想。同时开展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断增强崇尚廉洁的意识。把党风廉洁教育作为党员必修之课,让每位党员争做廉洁之事。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同时,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服务。

四、加大领导力度,实现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

党干部加大领导力度,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不偏移,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社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巩固民族团结一致。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丰富人民生活,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结合社会实际认真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关系,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保障。

(三)建立完善的问责制

党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明确有效的责任问责制度,将责任监督、分工、考核纳入其中,规范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做到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同时,加大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使精神文明建设健康、稳定的发展。

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国红.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第9篇:化学科研论文范文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合理改进和补充实验,挖掘教材中的探究素材,并将其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进探究能力的培养[1]。同时,教师需扩充分组实验,扩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找到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在实验中探寻更多未知原理和规律。

2.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室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全面了解,合理组织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实验前教师需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出现此种化学现象的原因,最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实验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让高中生回顾已学的次氯酸的漂白性和药用炭的吸附性,积极思考漂白的不同原理、实验现象的异同;其次开始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讲解为什么会得出此种实验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2.2培养高中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高中化学教材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虽然可以有效验证某些实验现象,但学生无法明白其中化学原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并将高中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探索实验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使其学会知识迁移,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思考未知问题,进而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4]。例如,在配制100mL1.00m0L/NaCl溶液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只介绍高中生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分组操作实验,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则需加以指导[2]。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都让教师对自己配制的溶液进行评价,此时教师需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并结合实验中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

2.3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

高中化学实验中包含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若仅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根据高中化学相关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扩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为高中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而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5]。如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比较各种实验方案,总结自己的设计方案存在哪些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体会到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验证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