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二校五年级二班 赵志伟
在名言中,我们会得到启示。我们失败时会联想到它,而一次比赛,它让我得到信心,充满力量。
从前,哥哥是我的竞争对手,因为哥哥的跑步、篮球、学习皆可成为高手。因此,我经常挑战他!不过,都是我输!
今天,我再次向他挑战!
跑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开始!”只听哥哥一声令下,我便像一匹野马疯狂的奔跑,哥哥却非常的冷静。我到了半途中,脚和腿同时慢了下来,哥哥却轻松超越了我。
到了终点,我很快被他抛得老远。哥哥对着我大声喊:“你是临阵磨枪,不顶用,你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
下一个环节,考试,小姨出题,xxx是哪国主席……关于课外知识的题,我是一窍不通。到了考试这一关,本想追分,却败得一塌糊涂了,试卷上的题不是关于xx名言,就是xx格言,唯剩作文了,但读书少,语言功底太差了,哥哥又轻而易举地占了上风。这一关让我懂得了书到用时方恨少。
踢足球——启示
最后一关:踢足球,开始了,我马上就抢到了球,但哥哥依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抢到了球。我马上就去追,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10比1,惨输!后来哥哥送我一句名言:“失败乃成功的之母!“
我失败了,但哥哥给我的启示却让我在生活中受用不尽。
一、以读促写,厚积薄发
提起作文,不少学生都感到头疼,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更有甚者,绞尽脑汁,抓耳挠腮,咬破笔杆仍挤不出一个字。这是一个突出的困惑和现象,而“肚中无货,无米可炊”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没有东西可写,自然没有兴趣可言;搜肠刮肚,当然写不出精彩文章。帮助学生突破作文中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也就是说写作所吸纳的材料要多而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这一重大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多读书、多积累来开阔眼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佳词名句、精思妙想等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广积写作的“粮草”,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能“有米可炊”,不为作文而愁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以读悟写,读中练写
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写作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技能。
1.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地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2.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好契机进行写作训练。如在课文学习中掌握了精彩的语言可以及时进行语言的仿写训练,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摹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让学生来仿写《我的父亲》等,学生一般都能够摹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精彩语句作评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通过寻找和把握这些契机,适时进行写作训练,使读写有机结合。
3.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角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思维。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学生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从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价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丰富学生的思想。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读中练写,学生才能写出精彩的作文。
三、以写促读,畅流开源
以写促读,即通过写作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勤写勤动笔,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学生在写作中遇到困惑,会进一步激发强烈的阅读欲和求知欲,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技巧点拨和语言的锤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对作文的修改、评讲、反思,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让学生读了再写,写了再读,以写促读,反复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之兴更久,阅读之趣更浓。
和许多女孩不一样,我不文静,不斯文,也不是大人们心中标准的乖乖女。我爱自由,就像没有脚的小鸟,不会说什么停下来歇歇,只是一个劲地飞向我梦想的国度。喜欢大声地谈笑,喜欢不受拘束地玩耍,喜欢将身边的事物感染上自己的风格,喜欢追求完美,喜欢去攀登那长着许多“障碍草”的高峰。总之,我有太多太多的喜欢。
“文学”,看上去是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可却有着不平凡的魅力,把我深深的吸引。其中我最爱的一项文学艺术,也是我的特长就是写作了。在写作的世界里,你可以尽情诉尽你心中的喜怒哀乐,你的快乐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伤心大家陪你一起度过。这时,手上的笔也不再是一枝普通的笔,而是一枝神笔,它帮你讲述和描绘你心中真切的感受,是一个真心的笔友。当你把不愉快的心情述尽,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是如此的美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经常以此告诫自己:只有多看课外书,才能弥补知识的缺口。在我家的那个书柜上,摆着许多课外书,有的我已经翻了好多遍,也有的还是崭新的,只要我一有空,就会跑到书柜旁去翻翻那些有益身心的古典。(忘了告诉大家,我还有个兴趣,就是喜欢古代的事物。)当同学在玩乐的时候,我在看古典,积累历史知识;当同学在休息的时候,我在看奥数,希望自己能够在数学方面更上一层楼……虽然失去了许多休息和玩乐的机会,可我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有很多次作文在比赛中获奖。
虽然我不文静,有时还会野蛮,可是我的朋友可是像黑夜的星星一样,很多哦!她们陪我笑,与我一起哭,分享着我的快乐与悲伤,这是我所感动的。
爱书、爱朋友、爱自由这就是我,一个快乐的女孩!
部分同学老是感觉学的知识没有用,看了这档节目,他们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体会,也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甚至可以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提供学习的动力,开阔学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我也会为学生推荐《美丽人生》、《成长教育》等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
二、发散思维拓展思路
写文章需要灵感,而灵感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往往能给学生带来发散性思维,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什么样的生活才算丰富多彩呢?笔者认为《艺术人生》能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需求。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如玖月奇迹这组著名器乐演唱组合,他们将新颖独特的双排键表演与各种风格的跨界演唱完美融合,开创了舞台上的全新表演模式。而成员之一王小海是沈阳人,毕业于沈阳大学财务专业,毕业后进东大工作,对于音乐,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但优秀的音乐天赋使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更有西游记再聚首,红楼梦再聚首,看了之后学生对演员、对人生的感触会更多,写作思路会更广阔。
三、与他人分享智妞人生
作品是每个作者智慧的结晶,与他人一起分享,无疑能给作者和读者带来快乐和幸福。我选择了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是: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
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学生了解的历史和文化多了,就会拥有智慧的人生,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让别人接受,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慢慢提高。
四、总结
“有了书就不记得你妈妈了,我出差那么辛苦,你也不关心一下。”妈妈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说。
“好,母亲大人,您辛苦了!”我有口无心地说,眼睛仍在屋子里到处扫视。
“给你!”妈妈从包里拿出两本书,递给我。我高兴地接过书,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妈妈见了,摇了摇了头:“真是个书虫!”说完走进了厨房。我十分喜欢看书,每次不忘让妈妈给我捎两本。妈妈出差回家,我第一件事不是给妈妈倒水或倒茶,而是问妈妈先要书。一拿到书,总要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不要人叫是不舍得放下的。我之所以爱看书,还要从《儿童时代》说起。
说老实话,我以前不太喜欢看书,特别是作文书。我认为书既没有美丽的画面,也无动听的声音,太枯燥了。即便看书,也只对故事书、小人书感兴趣。记得有一次,爸爸帮我在邮局订了《儿童时代》,我对爸爸说:“我不喜欢看书,你给我订的是什么?”爸爸说:“这是《儿童时代》,非常好看,上面有许多精美的图片,还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我想,有漫画好看么?爸爸见我无动于衷,便把书往桌上一放,进屋看电视去了。我好奇地想:真的象爸爸说的那么好看吗?在好奇心的驱驶下,我拿起了书。哇,好漂亮的画哦!禁不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就看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问爸爸:“爸爸,还有吗?”“每月才来一本呢”于是,我期待着下一期的来到。从那时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读书。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意”犹如一军之帅,是灵魂,立意如何决定着文章的质量。高考作文,可谓是成也立意,败也立意,集中进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势在必行。
二、知识梳理
1.什么是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2.材料作文中“材料”的特点: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叙述、引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3.什么是材料作文的审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4.材料作文怎么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其次,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三、知识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抓关键句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2.由此及彼,大题化小。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由此及彼,联系实际。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会)。
3.层层剥茧,追问到底.
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如果捡些石子回去,到时候你就会又高兴又后悔的。”那人听了这话,就捡些石子装进行囊。回家后打开一看,那石子都变成金子,他果然又高兴又后悔。
合作探究:
(1)石子为什么能变成金子?(淘尽狂沙始得金;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善纳良策,把握机遇;行事长宜放眼量 ;坚信正确的选择)
(2)那人为什么要拾取石子?(困难是强者的试金石;勇敢地拾取困难的石子;知难而进)
(3)怎样理解那个声音的劝说?(发挥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作用)
(4)怎样看待他的“后悔”之情?(失望与欲望成正比;知足常乐;身在宝山不识宝;未尽力而
后悔;尽力而无悔)
(5)这则材料突出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让我们的行囊装满生活有用的石子;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年要知勤学早;黄金时代多淘金;身处黄金境地多淘金)
(6)这则材料蕴含哲理有哪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看事物要看其本质;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善于利用外在客观条件;看问题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
一、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生活
生活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只要你留心,就一定会发现很多奥秘,所以必须让学生多关心校园内外的广阔空间,到课堂外去寻找作文的题材,治疗作文“空洞、虚假、无味”的毛病。比如学生见到了“草”,想到它“顽强生命力”时,是否也想到换一个角度去看“生命力”?小草的默默无闻(连名字都没有)给了他什么启示呢?他是否也想到了像“草”的各种人呢?以此类推,生活中到处都有放飞想象的触发点,要让学生都能找到这些触发点,并把这些触发点记录下来。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阅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为此我们应该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读书面的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借阅图书馆的书籍;订阅《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新作文》等多种杂志报刊;网络阅读等等,重要的是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会读、善读、好读;引导学生写作赏评文章或读书心得,自觉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用板报、手抄报给他们一片锻炼的天地。
只有拥有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推陈出新。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积累很重要。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张图画、一个电视片段、一个美丽的风景等,当这些“点”和你苦思冥想的信息有交汇点时你的思维就会一下子被激活,被唤醒,灵感也就会随之而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训练,丰富作文内容
课堂学习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拟定话题,可以对教材质疑问难,可做引申和扩展,可类比和联想……总之要让他们大胆发言。而教师所要做的只是适时的鼓励,简单的点拨,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有无穷的创造力。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学生根据特征进行联想,构思出一幅有关圆的“图画”,然后让学生说明思路。这种做法既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勤练笔,养成自觉作文的习惯
真理源于实践,写作文亦是如此。如果想仅仅依靠读一两本文学名著就能写出好文章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写得多了,将心中的文学积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练笔的途径有很多:1.仿写。可仿范文结构,仿组材形式,还可仿优秀的语言及表达方式练习。2.记日记或周记,以积累素材。3.有感而发。文由心生,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4.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活动。
总之,学生的练笔哪怕是异想天开,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内心情感的跳跃,使他们养成自觉作文的好习惯。
五、运用评价激励,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作文
作文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文一直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干巴巴的几句提示语,学生绞尽脑汁还是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求知。但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哪?笔者认为在于学生追求正确而又奇特的表达需求和成就感。只有符合他们的需求,再苦他们也会拿出年轻人的热情去战胜难题,再难他们也会甘之如饴。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开始。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激发兴趣呢?
1.写真情实感
你的文章之所以枯燥、乏味,是因为缺少感情的投入。有的同学会说:生活本来枯燥,情从何来?那我告诉你:要做个有心人,一位哲人说过: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我们看似平凡确不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而感人的瞬间,需要的是你用心去感悟、去发现。不管是母亲头上新添的银丝,或是父亲眼角那浅浅的皱纹,有时甚至是老师那一个关切的眼神,是否都曾让你感动?用心去发现,投入你真挚的情感,用你的文字把他们告诉大家,感动了你自己,同时也会感动别人。俗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相信:越是自己的,就越是大家的。唯真情可以动人,让我们用真情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2.从小事写起
我们的生活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它的剧情没有影片中那样起伏跌宕;它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你也不会因为一时兴起就要远走西雅图,而我们的时光就在你不经意间悄悄的溜走了。世界有许多风云变幻,但我们的写作却要从小处开始。你应该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每一件事物;春天,你去写那嫩绿的小草;夏天,你可以写那火热的麦收;秋天,去看那南飞的大雁;冬天,去感受田野里皑皑的白雪。只有你熟悉的,只有你经历过的,经过观察、思考那才是你自己的。不要想去写整个世界,要从你熟悉的那个角落开始。这样,你才能写出真实的自我。
3.用心去写作
朱自清说“情寓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写作本来就是自己内心情感的外化,是有个性的东西,是真情的流露。我们要敢于把内心最为珍贵的情感变为外在的表象,一吐为快,变成文字。那吱吱的鸟鸣是你的欢乐,那密布的彤云是你的忧伤,那大雨倾盆就是你的眼泪。用心去写作,用写作写自己的心情,你的文章就不再枯燥,这灵动鲜活的文字就拥有了个性,拥有了生命,大家就会陪着你一起同欢乐,共忧伤,你的写作也会告别死气沉沉,变得生动活泼。
4.要勤于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丰富的材料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材料来自平时积累,它可以是“路为纸,地成册。行作笔,心当墨。记录无限,丈量天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宣传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这些优秀电视节目的导语,也可以是“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样一句优美的歌词或流行的广告语,这些优美的语句会让你的作文新颖别致,与众不同。
二、阅读教学延伸,培养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练笔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读写结合。例如,教《三味书屋》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课前绘制《三味书屋》的方位插图。课上充分利用投影展示“三味书屋”的摆设。然后指导学生按空间方位说明图意,并复述与图意相符的重点段落,结合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结合本班教室的摆设,以《我们的教室》为题进行写作练笔。
2.强化课外阅读
“受训”与“自训”是学生写作整体训练中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转化。其中受训向自训转化的机制是:
一、符合受训主体的生理、心理实际
这一点是指写作训练要与学生的年龄实际相结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出要求,实施转化,否则,欲速则不达。例如:初一新生,年龄大多在13~14岁之间,单纯幼稚,行为很少顾忌,怎么想就怎么说。为能得到发表意见的机会而高兴,但少经验,依赖性强,因而写作上表现为善模仿和想象。针对这些,老师要多引导他们观察,且让他们把所得写下来,学生是很乐意接受的,这时期,写观察日记是他们乐于做的事。而初三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了,并以此来观察体验生活,有“大人”的心理,针对这点,可让他们写些读后感、观察感之类的习作,他们也乐于借此机会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追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受训”向“自训”转化才有可能。可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在不同时期、训练不同的内容是转化的前提。
扫除“受训”主体的心理障碍“作文、作文,作起来头疼”,道出了学生畏难的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对于写作的神秘感。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和经验,又无成功的享受,往往会产生敬畏、自卑、茫然的感觉,认为写作是高不可攀的事,是作家们的专利品,是自己不可能涉足的领域,有了这种心理,就会视写作为畏途。我针对这一点,引导他们懂得“事在人为”的道理。其次是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下笔就想千言,一两篇就想惊人,朝夕间就想成“家”。殊不知写作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水平的提高要靠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努力。要让他们明白“十年磨一剑”的道理。扫除学生心理障碍是实施转化的准备。
二、提高受训主体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写好作文的内驱力,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地留心一切有益于写作的东西,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探求法。即提出疑问,引出好奇,或抛出矛盾,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尽快探明原因、寻求解决办法的欲望。②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或让他们自我活动,如要求培育一盆花,当推销员等,去体验生活,产生“我要说”、“我要写”否则就闷得慌的境界。③竞赛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竞赛,如写演讲稿,祝贺辞,爱家乡征文等,鼓励他们大胆向刊物投稿,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有了浓厚的兴趣,“受训”向“自训”转化就有了动力源,这是转化的关键。
三、激活受训者的创造性思维
文贵“新”,所谓“新”是指选材的角度要新颖,主题要有真知灼见,能体现时代精神,情感真实,构思要跌宕有致,表现手法要灵活,不拘一格。而这一切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关联。文章要常写常新,思维要跟上,如果“江郎才尽”,转化就难以实现,最终要夭折。基于此,平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敢于打破常规,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解决“无从下笔”的困境。具有良好的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写作就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了。因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施转化的根本。
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