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关于地理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预习、探究为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的方案,三案合一,解决了教与学、说与做、看与听的辩证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和谐统一。
传统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向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式转变,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实为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成功佳径。因为它首先实现了三个转变,实现了“兵练兵”、“兵教兵”的教学目的。
1 从听明白向学明白的转变,避免了――学生“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就是不会做”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一节好课,主要标准是教师是否讲得好。好像只要讲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一厢情愿地过度关注学生的正面因素,把学生看作是一张无任何知识痕迹的白纸,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从脑海里全都复制出来粘贴在这张白纸上。是否吸收消化,教师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大多时候,教师所付出的努力与学生的成绩不成正比。
在电视里,见过这样一个游戏:七八名嘉宾站成一排,在前后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了第一位一张纸条,上面是一句很长的话,然后让他向后面的嘉宾依次传达,传到最后一位时,主持人让他复述一遍从前一位传过来的话,结果与纸条上的内容大相径庭。因为,每传递一次都有一些信息被丢失。关于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现代心理学实验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听这种学习方式能记住的知识仅占20%,其他分别是,读为10%,看为30%,看听结合是50%,说占70%,说做结合为90%,教别人为95%。
可见,听说结合,说做结合或当小教师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学习形式,而小组合作就是以这样的学习方法为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排和设计上,要格外关注学生自我获取显性信息的能力及提高对知识触及的敏感度。并训练学生学会如何从显性信息中挖掘出内在的隐性知识。
2 从看明白向说明白的转变,避免了――教师“我都演示了快一百遍了,就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还不会”的问题
看明白和说明白其实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教材中基本的知识表述外,教师还要通过课件、Flis等诠释相关概念以及展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看明白其实明白的大多是一些表象的、目视所及的层面的知识。而说明白是透过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表述,是感悟,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是把零散的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的过程。
地理教学中,虽然小组合作是实施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其实是自主与合作两个过程。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是基础,是获取显性知识的主要过程,也是看的过程。合作是升华,是对隐性知识的探究和对表象知识背后原因的获取过程,是说的过程。所以,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获取,对隐性知识的感悟,还是对方式方法的总结和技巧的归纳都是在学生们的听与说、看与做中完成的。
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对知识的条块分割,通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矫正等达到对知识的统一认识,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通过交流、辩论,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说知识。即说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相应的链性、网性知识架构等。
(2)说感悟。不但包括对学习体验的感悟,也包括方式方法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体验。
(3)说学习方法。依据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同学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相互借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4)说评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甚至是教师的。评价的范围包括构成课堂主客体的各方面因素。
(5)说解题技巧。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技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在新课堂里,学生要说或者想说的其实很多,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既可以说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也可以适当探究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地理知识和现象,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
3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避免了――家长“我的孩子早就不想念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复制式教学,学生由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身体大部分感知器官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很难从根本上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以至于学生过剩的激情只好以学习以外的方式发泄。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解边维持课堂纪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首先,利用学案来组织教学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杜威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学习就好比踢足球,在正常情况下,足球运动员在场上踢足球,教练在场外监控、指导。而我们传统教学是教师把学生置于看足球的位置上,教师自己上场踢球去了,教师踢得越多,学生参与得就越少。而导学案就是把学生推到足球场上,即使足球水平再低,参与的时间长了,水平也会提高。
其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学生的激情能通过学习宣泄出来。导学案创造7热烈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整个课堂随时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感悟以及评价。虽然教师也调控课堂教学,但调控的目的主要是对知识或者学习环节的引导。
,
另外,探究小组的命名也可以迎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如,火箭组,奋进组,或者是成功一组,成功二组等。在学生们看来,自己小组的名字也就是小集体的荣誉,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组内同学能起到引导作用和榜样作用,通过对导学案的精心设计,真正达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结、导测的作用和目的。组内那些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他同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地理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倡导以学生探究为主要形式。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而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决定了后面的程序和内容。所以说,自主探究是一节课的起点,教师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才能找准后面程序的切入点,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直接
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通过“确认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检测补救”来构建课堂环节。
1 个人备课形成初案
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学生学识状况及学案要求等因素个人备课,设计编写导学初案。
2 集体备课 形成通案
同一教研组教师要集中备课,针对个人备课中出现的有关教育教学策略、导学方式及切人点的确定、知识体系的编排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针对个人备课所形成的初案进行评价审议,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形成组内通案。
3 完善提升 形成个案
教师结合导学共案,针对学生情况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提升,突出学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及时效性,形成特色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情感目标的达成方式等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
4 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通过课上的实践检验找出学案的优点和不足,把优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理认识,作为以后教育教学的指导。对不足要提出改正措施,认真总结。对课后反思,要在学案上以旁批的方式进行标注和补充,使学案更趋完善,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另外,及时反思,还能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学案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由于只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除了基本环节和知识框架以外,具体到学生在课上探究和展示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是教师事先无法预知的。就是因为课上有些学情课前不可预料,才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在课上要随时做好对学案的个别部分进行补充或调整,因此,学案的设计不应像教案那样具体,所以,学案也是应急预案。
三、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为了使有效课堂达到有理有序,教师的场外监控、指导起关键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就是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的方向标,是学生探疑解难的切入点,是以旧知解新知的纽带,是知识间逻辑层次的衔接点。没有教师的点拨,课堂教学就是一团乱麻。
1 教师点拨的容
(1)对知识衔接的点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注意到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体系,使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或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适时适当点拨。
(2)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这一点很重要。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探索达到有序的一种知识手段(而组织学生学习,调控纪律属于组织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一个知识环节进入另一个知识环节。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在导学案的编排上,要突出这样的导学目的。
(3)对课堂学习情绪的点拨。在有效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要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追求热火朝天、好声连连、掌声不断的热闹场面,这样会造成学生过分追求身动而影响了心动。过于沉闷,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这时,适当的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恰当的点拨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
(4)对课堂调控的点拨。这里包括知识调控和组织调控。前者是对学生探究知识、层次节奏等知识方面的把握和点拨。而后者是指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及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5)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对于有效课堂,我们反对把一切都推给学生的做法,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杜绝对同一难题乱哄哄地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避免偏失了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出现学生在场上随意踢球的现象,那永远也没有破门的机会。既浪费了时间,也无收获可言。有时临门一脚,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的限制,必须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2 教师展示的容
在以导学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课堂展示,展示自己收获的知识、自己的观点看法、经验感悟、学习方法技巧以及自己对其他同学所展示的评价,等等。但同时还要注重对以下方面的展示。
(1)展示其他学生不知道的。一是其他同学不能解决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二是典型性、综合性强的学习案例。三是根据课堂实际教师随机确定需要展示的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展示的内容切忌过滥,应有灵活性。而且内容还应根据课上学生完成情况和掌握程度作出确定,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对解题思路、技巧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展示。以启发诱导为手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究方法、究原因、究解题思路。
(2)展示其他学生想知道的。首先,展示拓展提高。随着传播知识载体的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在课外阅读和对日常生活观察中总会有一些自己感兴趣并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地理现象或事物,在不影响本课学习效率的情况下,可允许学生们提出来与师生交流。
另外,在学生展示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对于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要学会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掌握并能解决其他同类型问题能力的目的。
其次,展示思路方法。学生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案例或典型试题以及自身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同学们如何审题,怎样从题干的字眼、词眼甚至在给予的选项中发现答题信息,如何从显性知识发现隐性知识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等。
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练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把题做会,更重要的是为了练习、巩固、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从同学展示中学到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整合在一起,尽可能地构建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切忌就题解题、论题。
再次,展示规范要求。包括自我探究的基本要求,识图的方法以及文、图相互转换的规范。结合自己的答题隋况以及一些典型试题,明确在一些试题答题方法上存在的误区,纠正在理解、思路等方面易出现的偏差,对地理术语的运用、语言的完整性、答题的逻辑顺序以及阐述的层次性提出要求。
第四,展示动手能力。包括学具的制作和使用,教学模型的演示以及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中学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得到别人,尤其是自己老师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出色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理学;教学
1.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利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学课上积极表现自己。教师在心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后,学生的观点改变了,他们会投入案例分析当中,同时开展热烈的讨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从而喜欢上心理课,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还会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则必须要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为了毕业后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则必须要掌握这门知识。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由于存在以上这些因素,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心理课。第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当中,这就是一种极好的复习方法。如在学习“思维”一章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案例:王老师教数学多年,认为学生只有多做习题才能掌握知识要点,因此安排了大量的习题让学生们练习,学校为了了解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出了很多变型试题给几个班的学生,但得到的结果是,王老师所教班的学生考试成绩还不如练习较少班的学生。依据本节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讨论指出为什么王老师的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差?学生在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时,进一步复习了“思维定势”。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三,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对于师范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胜任教师的工作,而不是只学习心理学知识。利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当中,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原理,而且也掌握了实践应用。如学习“注意”一节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为了上好一节课,余老师设计了很多直观教具,主要有实物、图片、模型等。在开始讲课后,余老师把带来的这些东西摆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认为这一节课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却事与愿违。学生分析这一案例,得出了在实际教学中无意注意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结论。因此,学生意识到心理学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会加强学习。
2.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第一,可以充分研究教材当中的案例。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实用性案例对教材当中的案例形成有力的补充,鼓励学生平时注意收集遇到的各种案例。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人们普遍关心、具有代表性意义、难易适度的案例。第二,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案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当中,利用调查和参观等方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掌握大量的真实案例。在应用案例时要考虑到所学内容,可以利用当前流行的电教措施引入,当然教师也可以直接讲解,也可以让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帮助引入,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引入措施。在引入案例以后,还需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明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等。第三,可以利用小组展开讨论,小组每一名成员都可以担任领导者。在引入案例后,可以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们自行研究,也可以小组讨论。对于学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判断,让学生自己去进一步研究和创造,但注意及时调整学生的思路。最后,教师最后总结分析各个小组的结论。在进行讨论时,学生可以就他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团队意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详细讲解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明确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对本节课的学习作总结,则可以要求学生课下进行再次思考。
作者:姜兆祥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阮松丽.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月刊),2011,(8):256.
一、意义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于学校教育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从中寻找导致某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以为学校的分班教学、个别化教学提供前提条件;可以为弱智儿童、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鉴别、筛选和培养的措施;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可以为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为从整体上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等等。
(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心理差异,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加强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到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归纳出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提出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青少年心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为青少年心理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中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和概括,撰写论文,从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也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三)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当代学生思想、个性特征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建构一套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体系。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有助于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及行为上的发展水平,以便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政治态度、思想问题和意见要求。
(四)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纵向看,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仍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提供了重要保证。从横向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揭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揭示学生共性心理品质的问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进行教育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具体说来,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个人简介。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
其二是身体状况。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其三是家庭生活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其四是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其五是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如何、智力特点怎样,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3.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怎样进行教育,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
4.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
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
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作升学就业指导。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实际选择其中的内容。
三、资料搜集的方法
确定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后,就要搜集反映这些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学生资料的方法。按心理辅导教师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心理辅导教师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对于观察的结果,可用下列三种方式作记录:
(1)评等法。心理辅导教师对所观察的特质或行为评定等级,比如学生对某种事物可以是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有点喜欢、很喜欢,教师可以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级划圈。
(2)记录出现频率法。心理辅导教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学生的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现象的框上画一个"√"号。
(3)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观察时间、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教师的解释与建议等。
2.问卷法
问卷法是心理辅导教师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学生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方法;问卷是按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指标、变量所组成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如用书面问题、表格让学生回答、填写,可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得、笔记、作文、自传、各种作业、试卷、模型和其他创作作品等的分析,可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其中,自传分为主题式自传和综合式自传。主题式自传的内容限于个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等。在对学生自传进行分析和解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自传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一种情绪基调?自传中提及到哪些重大经历和重要的背景资料?在按时间顺序记载个人经历时有元明显的时间中断?有无逃避敏感问题的意向?等等。
4.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或其较亲近的人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谈话法,可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背景、过去的心灵创伤等。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
四、结果解释和心理档案的建立
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心理档案。
1.统计及结果解释
心理辅导教师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计分标准进行统计,并要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在计分统计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其次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当事人或其他教师及家长。在进行分数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效度资料,还要考虑测验情境等其他因素。在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能理解的语言;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根据结果解释,围绕如何发展能力、培养创造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指导升学或就业等方面来提出教育培养建议,这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要根据结果解释,并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首先分析其形成原因,然后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或辅导策略。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文本式又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两种方式。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正确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在使用学生心理档案时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的特点来进行,要有整体观念,把学生心理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因为心理档案的各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具体说来,在使用心理档案过程中有以下要点:
(一)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可以研究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年级分班或班级分组时,可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可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在制定年级教学计划或班级教学进度时,也要结合各年级或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如通过分析某班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该班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发展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等。对于各个年级或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倾向性的心理问题,则要开展全校性或班级的心理教育活动来进行团体辅导。
(二)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每份学生心理档案,都提供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的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该生进行个别辅导。由于个别辅导工作量大,所费时间长,因此在进行个别辅导时,主要是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这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关键词]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创新
创新已成为教育的关键词。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下面就以一节几何课的教学案例,简要发表一下我对创新教学的一些看法。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几何》第三册《圆的内接四边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的概念,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并初步学会应用性质定理进行有关命题的证明和计算;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方法;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木,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习旧引新
(1 )在 O 上,任取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结、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2)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类比)?
概念学习与探究
1 、概念学习
(1)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2)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
2 、探究
( 1 )前面我们己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角、边、对角线入手)
( 2 )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及其外角(教师适当指导)
( 3 )量出可度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对角线),计算对角之和、对边之和、对角线之和、周长、面积。
( 4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 3 )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5)证明猜想
已知:如图 2,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O. 求证:
∠ BAD +∠ BCD = 180° ,∠ ABC +∠ ADC=180° ,
∠ ECD= ∠ A 。
知识运用
1 、尝试解疑
问题 1 :已知:如图 3 , AD 是 ABC 的外角∠ EAC 的平分线,与 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 D 。
求证: DB=DC 。
问题 2 :如图 4 , O1 和 O2 都经过 A,B 两点,经过点 A 的直线 CD 与 O1 交于点 C, 与 O2 交于点 D, 经过点 B 的直线 EF 和 O1 交于点 E, 与 O2 交于点 F 。
证明: CE ∥ DF
方法:(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用那些定理?
②本题中我们要让 CE ∥ DF 需要什么?
③在无法证明时,你能在图形中找到圆内接四边形吗?怎样找?(连接 AB )
四、布置作业
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这一教学案例看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其中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是值得肯定的。
1. 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本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 ---- 再认识的辩证观点。
2. 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本课例在引导学生得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使用《几何画板》,从而实现了改变圆的半径,移动四边形的顶点等,从而使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当然,本教学案例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初步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3. 引入了数学开放题
本教学案例在增大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计算机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的同时,在学生作业中不定期增加了开放题(作业 2 ),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对此应大力提倡。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题,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平面几何题 “ 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我们可以把它改造为 “ 画出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观察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 ” 我们还可用计算机来演示一个形状不断变化的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四条边中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在学生完成猜想和证明过程后,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 “ 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还需要有什么新的要求? ” 通过这些改造,常规题便具有了 “ 开放题 ” 的形式,例题的功能也可更充分地发挥。
4. 学生的学习方式被确定为 “ 发现学习 ”
医学心理学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公共课必修之一。此外,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生更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病人,即患者包含生物人、社会人和心理人三种属性。同时,医学心理学是培养合格医师的一门必要课程,也是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学科之一。
20世纪7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促进了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变化,国内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随着医学心理课程的开展和医学心理学教学不断探究,案例教学逐渐受到医学心理学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应用和青睐。本文着重探讨案例教学对医学心理学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最后,概述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案例教学对医学心理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1]在医学心理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抽象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如: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授中提出激励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应用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时,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医学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实践相结合的契机,这在心身疾病章节讲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表现为,通过心身疾病案例教学,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心身问题的思考,从而提高医学院学生在医疗实践中解决心身疾病问题的能力,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发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培养医学院学生分析案例和诊治心身疾病的综合能力。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时往往会失去主动学习的激情,且较少地参与到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中,然而案例教学的特征就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学生可以对教师精选的教学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应激概念时,引入“911事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总结,继而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医学心理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步骤
1.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在医学心理学案例教学之前,教学工作者应该对具体章节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案例教学部分的具体内容有:案例个数、案例时长、案例来源等。例如,在讲授精神分析的理论时,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一个教学案例,讨论时长约20分钟,案例来源为弗洛伊德的案例集等。
2.根据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案例
根据详尽的教学计划收集和整理案例,医学心理学的案例可以来源于医学和心理学两个主干学科,具体可以来自于教材、心理学期刊、医学杂志、心身关系案例等。案例数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精选出来的案例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最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知识点紧密相连,同时,教学案例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其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的特征。例如,讲授心理学基本理论中的行为主义理论时,引入神经性恐惧症案例,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行为主义的典型案例。
3.课堂展示案例
案例的呈现是根据呈现的时长和教学内容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为使案例呈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节奏,对案例的时长和教学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教学案例呈现有多种方式:多媒体展示、文本发放、教师讲述等。例如,在情绪情感章节中,引入不同状态下的表情视频呈现,可以提高学生对情绪外部表现的感性认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对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案例教学进行中,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的角色,在案例讨论互动中,学生和教师都应充分尊重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此外,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讨论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把握学生对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例如,在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知识点的教学中,呈现学生考试焦虑案例,提出考试时紧张好还是不紧张好的议题,学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分析,最终学生较好地掌握该知识点,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对课堂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得到的收获,例如,在案例讨论中体现了哪些知识要点,还有哪些疑惑等待我们解决,还有哪些案例也能体现相关理论等。在案例教学的总结阶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专心认真地听取学生的阐述,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的总结观点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要把案例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和点评并最终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完成案例教学计划。例如,在认知疗法知识点的教学中,引入焦虑障碍的咨询案例,引导学生对其咨询过程进行讨论与分析,教师对学生激励讨论的过程进行积极评价和总结,最终学生较好地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过程。
因受到我国传统思维以及固有技术的限制,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还存在着诸多弊端,有待完善。所以,加强高校教学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乃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建设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观其现状,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唯有开辟新的有效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自身的服务管理功能发挥出来,才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便将美学原理融入了高校教学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希望借此文内容,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管理现状;改革创新;美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各行各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强。高校教学管理乃是我国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研究的一项问题,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其教学档案管理则是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其现状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故此,改革当前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经过实践研究创新出新的管理方法,乃是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义务与责任。本文便根据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的教学管理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创新出了美学管理的实践方法,希望能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借鉴建议。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美学的理念阐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完成自传统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转变以后,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也都得到了整体的提高,故此,人们在使用档案的时候,也开始潜意识的参入审美要求。除此之外,受众群在浏览档案的时候,对于档案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满足档案的实用性能,开始逐渐融入了越来越强烈的审美倾向,故此,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适当地引入美学原理,从而创造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事业融入崭新的活力,并且还非常有助于探讨分析出新的档案管理领域,这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利用价值来说,起到了难以估量的积极性作用。经过实践研究表明,将美学的原理融合进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中,对于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来说,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动作用,非常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一般来说,档案管理中的美学内涵体现在以下四点上:档案材料整理、档案内容汇编、数字多媒体网络以及档案室的室内布置。本文便根据这四项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二、档案材料整理可以反映出真实的美感以及严谨的美感
高校的教学档案乃是整个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所凝结出的产物,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下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档案的内容中汇聚着师生共同创造的智慧与心血。文件档案虽然不似文学作品那样用一种朦胧的充斥着美感的语言去描绘形象,但是却用其丰富、具象的真实内涵带给人一种生动的智慧灵感,体会到了一种岁月与历史打磨出的深沉感。档案所反映出的真实美感以及严谨美感中,包含了:现实性、实践性与超越性,这也是“内容美”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特征,它以最为直观的方式体现出了美感的统一性,并且这种美一直蕴含在对于美的事物以及审美活动的理解当中。
故此,在高校教学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时,首先应当建立起教学档案的管理体系制度,其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应当以简约鲜明、图文并茂、清晰美观作为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运用其美学当中的对称、条理性、韵律、布局以及均衡等各种专业性原理,依照档案内容的不同,而采取搭配不同的字号、字体以及图样的形式,以此来体现出高校教学档案的结构美,并且可以有效的增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体系的感染性与直观性。例如说,在试卷管理体系制度之中,便可以使用一些几何图形增强美感,学生也会对考试更具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教学音像资料的管理体系当中,按照内容进行添加多元化的突破,并且使档案内容的设计布局更为科学合理,将主题突出出来。这会使浏览者在翻阅的时候,更为一目了然,记住档案内容。
三、档案内容汇编可以展现出内外统一和谐的美感
教学档案可以影射出众多层面,并且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其档案的内容中所融合的周而复始的教学经验闪烁着一代又一代叫熟人的智慧与思维。故此,开发利用这些非常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教学档案,其核心内容便在于引入新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档案管理模式,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看,档案文化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乃是一脉相承的,档案学学科同文学、哲学、史学与美术学等相关学科都是非常近似、不分彼此的,这边促使档案学的内涵底蕴更为宽广、深厚。于是,基于此角度作为出发点,借助美学的理念来重新便会研究高校教学档案,赋予其高校教学档案文化新的文化内涵,乃是高校教学档案编研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我国的计量学院中曾将美学注入于高校教学档案的编制研究工作当中,将传统原始的,无法构成体系的零散材料全部通过编研,排编成了一本本优良精美的书籍,而且成功地创造出了教学档案业的新经典,大大提高了档案文化的实时利用率。除此之外,高校教学档案的特殊性也促成了档案装帧汇编这种形式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其档案汇编工作主要针对于档案封面、档案扉页、档案目录、档案数据、档案概要与档案的装订形式等综合性质的全面统筹计划,而后依照其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在进行汇编的过程当中,要求档案的目录、概要、内容、数据全部呈现为统一比例,其中的字体格式与表格的排版都应当具有规范条理性,所采用的字体也应当具有艺术美感,卷中的排列要有次序,以此来实现文字内容、语言内容、结构内容的规范性。
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建立数字网络多媒体管理时,应当注重整体画面的美感
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实现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乃是一种必然性的发展趋势。故此,多媒体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开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还促使美学的理念运用得越发广泛。建立起高校教学档案网页模块的设计以及应用多媒体艺术汇编档案的模式,并且注重模式中的音乐与视觉效果,通过布局、构图、色彩与音乐等各种可以展现美学的艺术效果,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美的画卷。在构图与布局上,应当注重其画面板式的组成比例,要在
视觉上使用空间组合的方式,构造出和谐化、统一化的网页内容,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在视觉与音乐方面,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色调的对比将节奏调和均匀。在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与视觉效果,应当在合理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色彩均衡的目的。此外,还应当注意色彩渐变与色彩突变的交错关系。还可以在网页当中选择一些励志、奋发的歌曲作为背景烘托,增强美感艺术的感染性。
五、高校教学档案室内部所布置展示出的环境美感
高校档案室的环境美感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是软件。其中,硬件包括有:档案盒、档案柜、室内植物、室内壁画、阅览桌椅以及室内窗帘等等物品;而软件便包括有整体色彩、环境布局以及人文景观等感官上的内涵。一般来说,保证档案室内的环境美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档案盒其具有艺术美感的创新。将档案盒归类上架乃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最后程序,也是展现档案室环境美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如果想要保证保证档案盒的美感,可以在档案盒的背面与盒面上进行创新。例如说,确定档案盒的颜色,根据不同的分类而选择不同的色彩,其整体色彩应当与档案室的装修色调相吻合等等;其二,创建出祥和、舒适的档案室环境。档案柜乃是室内的空间实体,所以它的摆放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这些空间实体进行合理的拜访会使得环境布局更为安静舒适。在布置档案室的时候,既应当注重其布局的搭配,又应当注重其色彩的搭配,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档案室环境的美感。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育素质而言,都存在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并且,创新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提高授课能力的先决因素。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并且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法来树立起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能意识,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在实现适时性、科学性、现代性、创新性的同时,还能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红.高校教学档案创新管理美学新实践[J].档案与建设,2008(06)
[2]徐艳.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创新管理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1(07)
[3]池金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在创新上下功夫[J].黑龙江史志,2013(05)
[4]江桂平.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4)
[5]张金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04)
[6]吴宇虹,张良云.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8(06)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50-02
一、案例教学的背景和定义
(一)背景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的,后经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二)定义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里的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事件、人物或者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别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新策略和建议
(一)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呈现工作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呈现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案例的选择与呈现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教师要特别谨慎与尽心。首先,选择的案例不仅要与所学的知识有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现实和实际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要学生认为地理是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而不是让学生觉得地理是无用的学科。其次,案例的呈现要打破以往的呈现方式,不能只是简单的用文字图片呈现,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仪器,多种呈现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地理的黄河流域治理的章节中,教师就要避免直接说教,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片、影片来编写一个案例:由于地势地形以及河流冲击的原因,在世界各大河流两岸,居民都是居住在比河流高的地区,但世界有一条河流例外,居民居住在比河流低的地方,这条河流就是黄河,在黄河下游很多居民都居住在比河流低的地方,当地居民戏称黄河为“地上河”。同时教师也要向同学展示一些有关“地上河”的图片与影片。看了这个案例,很多同学都会好奇,会有很多问题,如河流不都是在“地下”流吗,怎么流到了“地上”呢?想到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好奇,为了弄清问题,学生不用老师监督就会自己主动去找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这样图文并茂的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了解案例内容。
(二)善于利用问题来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呈现案例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案例教学才是有成效的。教师呈现案例后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隐藏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师生可以一起探讨案例中的各种问题。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令人吃惊的效果,使学生不会觉得地理无用、无聊,而是积极去思考问题,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根据黄河流域的治理案例,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1)“地上河”形成的原因?(2)“地上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地上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4)如何才能根本的治理黄河?等等。通过案例教师把要教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再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主动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中,学生就需要不断地查阅各种地理资料,在了解“地上河”为什么形成之前,学生就必须先掌握黄河流域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等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就慢慢了解了黄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多了。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希望通过案例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是希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这样案例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例:在地理教学中有关空气保护问题,就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空气保护这一节知识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阐述空气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再通过书本、多媒体等向学生讲解当前存在的空气问题,再以此引出教学案例,在2012年,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不仅造成了空气质量的下降,更危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危害是巨大的。老师向学生呈现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雾霾天气是如何产生的?②雾霾天气有什么危害?③雾霾天气发生后,该如何去做?④以后如何预防雾霾天气的再次发生?学生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就会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有关雾霾天气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雾霾天气的分析和探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空气保护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会发现地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难题,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生地理知识,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子萍.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本框题是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对创建班集体的目标及其必要性做了简要介绍,其目的在于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实效性,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青春期,学生对新集体的创建过程都有实际的经历和体验,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但是,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又易产生孤独、不适应和缺乏归属感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渴望,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在自主合作中,通过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达成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优秀班集体必备条件。
2.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住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概括分析出心目中优秀班集体的必备条件;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优秀班集体的讨论,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会在良好的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教学资源
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学生自编情景剧;多媒体课件。
教学建议
联系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组织活动,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搜集优秀班集体的先进经验,为创建班集体献出自己的金点子。
教学设计理念
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生成新的知识、情感和觉悟。其次,要努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分析出优秀集体的特点,并深入思考。其次,学生在情景身体验中进行互动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和感染,陶冶情操,提高觉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创建新集体。
1、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是初一新生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是重点。
2、由于学生刚上初中,对新的环境和老师、同学不熟悉,因此,“创建新集体”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创建新集体的实践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对初一学生而言有难度,因此又是难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学生思考:听歌曲,悟道理。
材料:“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捆成团”、“独木桥难行走,众人捧柴火焰高。”这些彦语反映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中,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集体也才会有力量。
二、讲授新课:创建新集体(板书)。
活动一、目标引领----我心目中的班集体(依据目标自主合作完成)
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自主合住完成以下内容。之后,在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1、 亲身感受明道理
①学生介绍自己小学所在的班集体,并说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班集体的特点。
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内容对比,自己所期望的优秀班集体和课本上的哪些特点一样。
③请一个小组对照教材第七页的第一个问题,进行归纳:
要有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板书)
2、 各尽其能显神通
①多媒体播放: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子花样游泳通过每一个人队员的出色表现,终于获得了一枚宝贵的奖牌。
②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每一成员还要做到什么?
③请一个小组对照教材第七页的第二个问题,进行归纳:
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板书)
3、团结一致力量大
①各小组表演一个小组合作的事例。
②对比各小组的合作情景,看看那个小组最能体现团结?哪个小组的合作最成功?
③请一个小组对照教材第八页的第三个问题,进行归纳:
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板书)
活动二、情感升华------我为集体添光彩
①学生说出自己身上有何优点,并打算如何为创建班集体做贡献。
②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创建班集体的热情,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③请同学表扬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班级中的“无名英雄”,意在引导学生互相发现优点,说出那些为班级默默地做着贡献的同学的事迹,使学生能切身感觉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活动三、能力提升------慧眼比睿智
要求:重新回顾刚才各小组的合作事例,进行分析:
① 以小组为单位,反思刚才本小组的合作,还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② 对其他小组刚才的合作提出整改。
三、课堂检测
单项选择:略
材料分析题:略
构建知识框架:略
四、归纳小结:
最后,在师生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中结课。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机智既体现在解疑释难中,又体现在生存技能的学习中。在此笔者列举自己的两则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
在美文《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说:“老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如此美丽,可是,我表姐说,她去年到清华大学看荷塘,结果不是很美。”
我突然想起,以前有同事也跟我谈到过类似的感受。那时,我只是以“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敷衍过去,并没有给出让对方满意也让自己满意的解释。
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想到了“景语,皆情语也”,于是机智地解答道:
同学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知道近代学者王国维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以前的同事去看了清华大学的荷塘后,和你表姐有相同的感受。
你表姐的情况,我不清楚;但却知道那位同事的情况:他是白天去清华大学看荷塘的,荷塘的景色尽收眼底;加上他是和同学一块儿去的,便少了些宁静,多了些喧嚣。朱自清却是一个人夜游荷塘,光线自然没有白天亮,且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月光也是淡淡的,故朱自清看到的荷塘应该是朦胧的、宁静的。
我的同事刚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又被派到名牌大学进修,正在春风得意之时,自然没有朱自清的苦闷与彷徨,所以他眼中的荷塘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物,并没有倾注他的内心情感;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却处处都打上了他情感的烙印。作者借“荷塘月色”之景,抒“颇不宁静”之情,“荷”“月”之高洁正象征了作者高尚纯洁、朴素无华的品格。所以在《荷塘月色》中,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成了作者寄托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你的表姐也好,老师的同事也罢,都没有像朱自清那样倾注情感,因而感受不到荷塘之美也是自然的事情了。正所谓“醉眼看花花欲醉,泪眼问花花不语”啊。
这样机智地为学生解疑释难,便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加深印象。
案例二:
在《触龙说赵太后》的教学过程中,讲到触龙见到太后时并不直接谈长安君做人质之事,而是问饮食住行、求舒祺之事、论王位承袭,最后才谈到人质,这时,有学生小声地在下面说:“好假哟!”
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来了!于是这样阐释道:
对真假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看待事物,我们也应看到事物的本质。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为了说退秦师,烛之武虽然时时刻刻想着郑国的利益,却口口声声说为秦国着想,终于保全了郑国。你能说烛之武对郑国的赤诚之心是假的吗?如果说坦言相告而让郑国灭亡成真,那么我想郑国的百姓宁可要保全郑国的假,也不要将带来灭国之灾的真吧?
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没有开门见山地提出人质问题,而是采用高超的进谏艺术说服赵太后,换来了齐国的救兵,保全了赵国。你能说触龙对赵国的耿耿忠心是假的吗?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知道邹忌也没有直接谈及兴利除弊之事,而是从闺房小事说起,让齐王采纳了建议,换来了齐国的强盛。你能说邹忌对齐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