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图书馆新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馆员;作用;素质;存在的问题;措施;结束语
一、新时期的图书馆
新时期图书馆作为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高等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要求提出了挑战,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要求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深化为科研服务,转变观念,变革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面对全方位服务的挑战,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提高馆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已是图书馆建设刻不容缓的课题。
公共图书馆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服务。
二、图书馆馆员作用
公共图书馆馆员是负责图书馆运营的专业人员,包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借还)、分析报道,以及读者服务等一整套流程。公共图书馆馆员还承担了对读者的教育职能,指导读者查找和使用学术文献资源,辅导读者进行学习或研究。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图书馆馆员常常被人误解为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或误认为其工作内容只是借还书。而实际上,图书管理员通常指图书馆中负责图书借还的流通工作,以及图书整理和辅助加工工作的非专业人员。图书管理员与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别。
传统上公共图书馆业务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业务,主要包含采访、分类编目和系统支持;另一类为读者服务,包含流通服务、参考咨询、定题服务(定题研究辅导)和资讯素养教育等。不同职能的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图书馆馆员根据其职能又可以分为采访馆员、编目馆员、系统馆员、参考馆员等。
随着公共图书馆资源载体和形式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不再仅限于图书、报纸、期刊、缩微胶片这些传统的实体知识载体,还包含了电子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虚拟知识资源。馆员不仅需要熟知各种形态的知识资源,还需要掌握多种资讯技术,能够针对读者需求建设和开发馆藏资源,对知识资源进行加工、描述和分析,判断和评估知识资源的质量,并向读者进行报道或推荐,从而提供深入有效的知识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尤其是参考咨询馆员,往往被要求是拥有至少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杂家。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馆员的重要性。
三、公共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的到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思想观念,是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还是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条宗旨都不能改变。
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各类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主体的图书馆馆员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动,才能不断挖掘信息资源的潜能,才能为我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内在的趋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在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利用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效果,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图书馆馆员如果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就无从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了。 这些素质是作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相信如果通过这些方面的要求,在新时期下的图书馆馆员会有很高的提升。
四、图书馆馆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陈旧。由于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为人作嫁衣,工作出不了多少成果,因此工作马虎,得过且过对转变观念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
其次,馆员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专业不专。不少馆员虽然学历提高了。但不少馆员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的专业不对口,虽然提高了学历,但是专业知识仍不扎实,实际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知识不新。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捷。公共图书馆馆员现有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现代科技知识应用方面的技术,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3、经验不足。由于新馆员工作时间不长,业务不精,管理服务经验不足,这些都将影响着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公共图书馆多数馆员不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差的重要表现。
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否则将难以适应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五、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
1、加强新技术培训; 信息时代下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其为社会和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因此,需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的培训,并加强对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公共图书馆的要求,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激励机制改革创新; 提高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管理质量,需要加强激励机制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激励模式,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为目标,促进管理人员主动创新的思想和动力。图书馆管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技术技能。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待遇差、职称晋升难、社会地位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需求,使管理员在舒心健康的工作环境中迸发自己的思想从而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3、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作环境包含图书馆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干净整齐的图书馆场地既是图书管理人员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读者乐于奔波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同时,图书馆在人文建设方面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正面心理疏导和鼓励,加强对管理人员心灵的交流,激励图书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4、加强素养教育; 公共图书馆馆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基础知识,还需要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只有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思想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加强培养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的综合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六、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措施
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是加快实现图书馆工作现代化,使图书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为使图书馆更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教育服务,就必须努力提高馆员的素质。
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才能为社会科研对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多元化现代服务模式,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作为新世纪的公共图书馆馆员在面对日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面前,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跟上时展的步伐。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高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专业要求也越来越加严格。图书馆馆员能否及时补充和更新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图书馆事业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社会科研服务,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书馆;弱势群体;信息
信息弱势群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在为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方面就更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信息弱势群体向信息强势群体的转换。
1 信息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一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就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但经济上的弱势并不代表精神上的弱势,弱势群体也有自己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创造和精神的享受,中国延绵几千年的民间文学艺术的辉煌成果就反映了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精神追求。进入信息社会后,弱势群体的一个新特征是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信息化技能低,处在数字鸿沟的边缘,也就有了信息弱势群体的概念。信息弱势群体总的说来是指使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配置上处于劣势的群体。信息弱势群体除了包括下岗(失业、无业)人员、老年人、外来打工群体、家庭妇女、残疾人等群体,有的学者认为一部分的在校学生和图书馆员也在信息弱势群体的范围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制约了信息弱势群体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像残疾人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而不能读取信息,再到部分图书馆馆员,这牵涉到个人的职业素质问题。总的来说,信息弱势群体渴望在信息上获得平等和帮助,因此把为大众服务作为自己服务宗旨的公共图书馆有必要为这部分的成员服务。
2 公共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2.1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信息弱势群体基本上是一群贫困、病残、老迈、无权无势、比较悲观的社会边缘群体,他们中一些人对激烈变化的社会和大量社会现象不理解,困惑,埋怨,甚至嫉妒,处在极端焦虑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脆弱,敏感,容易冲动,甚至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意志,做出超常越轨的行为。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英国政治家早在1850年就敏锐地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公共图书馆法如能通过,等于配备了最便宜的警察。”日本森耕一在《图书馆的话》中指出:“防范所需的国家开支,几乎等于照此法建立公共图书馆所需的费用。”2003年美国洛杉矶的选民否决了改善警察服务的提案之后,批准了发行高达178亿美元的债券,用于修缮28处图书馆分馆和修建4处新的分馆。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具精神感染力和道德感染力的心灵圣地,成为信息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它是净化人们心灵的知识殿堂,读者身心可以在这里得到愉悦释放和减压,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
2.2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是改变弱势群体社会地位的出路之一
弱势群体也有他们的需求,他们同样渴望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但是社会人士对弱势群体的资助一般只停留在物质和经济上的接济。这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需要,却难以触及根本的问题。弱势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感觉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一时难以改变,只有知识和信息可以改变命运。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即便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也可以奋斗到上层社会。只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就有可能抓住更多摆脱困境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服务和援助是使他们能够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出路之一。[1]
图书馆遵循无差别的服务理念和无偿服务的原则。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员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和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能具备的和不能替代的。现存社会保障制度只能维系弱势群体的“生存”,对图书馆的免费知识资源的使用,能使弱势群体有机会分享社会文明的成果,积累参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资本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发展”的能量。这是社会对弱势群体最长远、最有效力的关怀与救助。[2]
3 现实中公共图书馆与信息弱势群体存在着距离
尽管公共图书馆是信息弱势群体改变其自身状况最有利的工具,然而在现实中公共图书馆与信息弱势群体却存在距离和隔阂。表现在:(1)多元化的信息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方式对人们利用图书馆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2)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图书馆数量分布不均衡,形成物理空间上的距离;(3)老人或残疾人由于其大多受教育时间短、生理上的缺陷以及对新兴的信息媒体的不理解,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也阻碍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4)由于弱势群体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教育,另外,越来越昂贵的图书价格也使他们望而却步;(5)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严重影响他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制约着他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也是一个难以跨越的距离;(6)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知识传播方式对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4 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的内容
图书馆具有信息优势,要利用这种优势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包括:(1)法律咨询。信息弱势群体大多数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图书馆要向信息弱势群体大力宣传法律使他们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2)政策咨询。党和国家政策与每一位公民都有着切身关系,图书馆要帮助信息弱势群体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和相关的规定,以便改变自身处境。(3)就业咨询。弱势群体中的失业人员,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优势,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找到求职之路。(4)健康医疗咨询。弱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享受不到公费医疗福利待遇,看病、治病非常困难,图书馆可向他们提供可靠的防病、治病、卫生保健、药品和医疗机构方面的信息,使他们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5)为丰富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提供服务。调查显示,在进城的农民工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成为他们走入城市的烦恼之一。图书馆要重视他们的文化需求,增加投入,创造条件,多想办法,切实为丰富民工的文化生活进行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2]
5 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的举措和实践
目前,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开辟或加强了对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为信息弱势群体开展的活动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东莞市长安图书馆为全国的大部分图书馆做出了示范。这个馆为之服务的读者,弱势群体占了9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长安镇党委政府特别注重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人的现代人文精神,长安图书馆于是便成为实现成人教育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成为长安镇全体公民终身学习的学府。目前,长安图书馆正以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为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对于长安镇的农民工来说,“天堂就是图书馆”。上海、北京、广州最先建立了盲人图书馆,湖南、湖北、大连也相继新建了盲人图书馆和残疾人读书联谊会。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信息弱势群体来说确定是雪中送炭。总体说来许多图书馆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今后公共图书馆对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服务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首先,要呼吁政府加大对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免费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大部分的图书馆经费紧缺,要想免费为信息弱势群体服务更是困难。因此经费的投入是重点。在美国,政府就批准发行了高达1.78亿美元的债券,用于修缮28处图书馆分馆和修建4处新的分馆。从美国政府到社会公众对信息弱势群体的关注,值得我们借鉴。其公共图书馆遵循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权利宣言》的无偿服务是非常成功的公益范例,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第二,建立信息弱势群体读者档案库,以便充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信息弱势群体读者档案库除了包括信息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还应该包括他们的到馆时间、所需信息的种类、所选择的服务方式、满意度等。建立信息弱势群体读者信息库,以确定本地区信息弱势群体的重点服务范围,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建设针对他们需求的信息数据库,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服务机制,以便今后将服务更好地推行下去,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例如湖北省图书馆依靠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及数字网络信息资源,以及馆员对信息资源的加工,整合了针对社会弱势群体服务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并在该馆网站上。该数据库可作为弱势群体提供决策前期的信息参考,弱势群体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也节省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时间。
第三,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人性化服务理念,设身处地地为信息弱势群体着想。对一些残疾人应当考虑到他们如何在图书馆便利地使用文献资源,而不会受到身体缺陷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必须考虑到无障碍设施建设。扬州市图书馆新馆设计时专门设计了残疾人通道,以保证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充分享受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无障碍环境。[3]湖北图书馆与湖北残联合作,建立了湖北省第一家盲文图书馆,为盲人读者提供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的阅览和外借服务。对一些为生活奔波无法到馆进行服务咨询的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可以考虑在馆外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一些流动的服务,建立一些流动型图书馆,把知识送到他们的身边。许多国家都有流动图书馆。在挪威有流动书船,在印度尼西亚用自行车和三轮车提供服务,在南非的一些地方,在没有基础设施的非正式住宅区也有各种形式的图书馆服务。[4]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第四,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在各阅览室、借书处也应设立参考馆员,详细解答文献咨询问题。省级公共图书馆还应设置专业咨询台,由资深的专业图书馆员提供服务。弱势群体大都信息闭塞,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向他们提供关于法律、国家政策、就业、健康等方方面面切关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资讯。也可以将一些读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汇总印刷成各类说明详尽的材料免费提供给读者。
第五,强化社会继续教育职能,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学习班、讲座和培训班。专题讲座与报告会是知识传递与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以专门的知识需求者为对象。图书馆可以根据信息弱势群体最关心的问题,邀请工会、劳动、工商、法律、医疗等部门的专家专门为他们进行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政策、就业、法律、健康医疗以及娱乐等方面的解答。还可以邀请私营、个体企业的老板介绍他们参与竞争、创业致富的经验。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进行一些基本的办公室软件培训、实用英语培训、打字培训等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些现代社会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主动性。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应该是主动的,向信息弱势群体大力宣传图书馆的服务,把他们吸引到图书馆来,热情耐心地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二是多元性。信息弱势群体中的社会成分也是各式各样,对各种成分应加以区别,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也就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多元化。根据他们实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三是持久性。这是最重要的。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的服务不应该是一时的,而要把它当做一个长久的任务持续下去。信息弱势群体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图书馆员就应该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图书馆员的任务是很重大的,对他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图书馆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作用。[5]
6结语
在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信息弱势群体需要借助图书馆来实现他们由弱势群体向信息强势群体的转化。同样地,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服务信息弱势群体的工作,发挥图书馆应有的职能和职责,对图书馆而言,也是恢复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的一个机会。
[参考文献]
[1]赵伯纯.论加强图书馆的为弱势群体服务[J].图书馆,2005(3).
[2]王新利.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2003(10):12—15.
[3]周晓莲.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5):6—7.
摘要:文章介绍了信息弱势群体的界定、划分和服务的必要性,并根据对少年儿童、老年读者、残障人士以及其他社会性弱势群体的调查分析,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提出了对策。
1.弱势群体的界定及服务的必要性
1.1信息弱势群体的界定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移动智能设备悄然走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网查阅信息。当然,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也因为人们经济状况、所处环境、教育程度、学习专业以及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使得信息获取和分配差距悬殊,于是出现了一部分获取信息能力差的人群,我们称之为“信息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是“信息强势群体”的相对概念,这里所说的信息弱势群体主要指: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地位以及个人学识、能力等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群。
1.2服务的必要性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文化传播机构,同时也是知识的集中地,它在国家倡导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占重要角色,是社会大众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图书馆的公益性是指公共图书馆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为社会每个公民合法、平等、无偿地使用。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弱势群体如果要改变其弱势群体的状态,就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此,在免费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下,图书馆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无偿提供阅读服务,成为信息弱势群体学习知识的精神家园。公共图书馆的无偿服务理念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不仅促进了全民阅读,同时也保障了信息弱势群体平等阅读的权利,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信息弱势群体的划分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其有效运行可以切实保障社会大众的文化阅读需求,同时也能保障信息弱势群体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利。为使社会大众无障碍、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许多国家的相关部门都做出了努力。199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中指出:“图书馆是改变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分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的人平等地提供资料”。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庄严昭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的限制”。1999年曼谷国际图联大会发表的《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断增长的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差距》一文中,把以下五类人群定义为信息贫穷者:①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处于弱势人群。②缺乏与外界交流、处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人群。③文化缺乏的弱势群体,尤其是文盲、老人、妇女和儿童。④由于种族、信仰和宗教而受到歧视的少数人群。⑤生理残疾者。2006年9月14日,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三位官员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做出了一系列解释,提出“文化低保”这一概念,对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做出了具体的规划。
根据以上定义,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中,信息弱势群体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生理性信息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一些身体上的不便而导致获取信息障碍的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等。②经济环境性信息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经济条件或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法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人群,如下岗工人、贫困地区居民、城镇低保户等。③技能性信息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信息意识弱或自身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而无法利用现代信息设备有效搜集和获取信息资源的人群,如少年儿童等。
3.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弱势群体阅读推广的对策
3.1面向少年儿童读者的服务
无论是从阅读兴趣还是阅读目的来说,少年儿童都与成年读者有所不同,少儿读者阅读主要以娱乐、陶冶情操为目的,喜欢阅读比较浅显、生动、趣味性强的读物。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少儿读者的需求设立少儿部,采购适合少儿阅读的图书、期刊和数字资源,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依托纸质和数字资源举办读者活动吸引少儿读者,使少儿读者能够“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阅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为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1年3月25日正式开馆,主要服务对象为3-16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少儿馆365天全年开放,并根据服务对象和分区功能的不同设立低幼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少儿活动室,同时依托“青青草”网站提供24小时网上服务工作。下面简要介绍网站和各阅览室的服务工作:①低幼阅览室。主要服务对象是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低幼阅览室拥有绘本、拼音读物2万余册,全部可供借阅。②少儿阅览室。阅览室内配备2010年后出版的少儿图书3万余册,并订阅当年少儿期刊300种,少儿报纸30余种,可满足少儿读者学习和娱乐阅读的需求。③少儿活动室。可供日常以及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各项活动,如:“青青草英语绘本沙龙”活动,由外籍教师带领少儿阅读英文原版绘本,对早期幼儿英语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青青草故事沙龙”活动,通过故事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并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青青草音乐沙龙”活动,让小读者走进音乐的世界,在娱乐的同时陶冶情操。④“青青草”网站。网站提供24小时网上服务,主要介绍少儿馆开展的各项活动、活动预告及少儿数据库资源等。
3.2面向老年读者的服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听觉以及身体其他方面的机能都有所衰退,这些虽然影响了老年人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但是老年人渴望知识、喜欢阅读的心理却有增无减。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老年读者的自身条件和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老花镜、放大镜、视听设备、医药箱及舒适的桌椅等,根据老年人的阅读兴趣采购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期刊,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择老年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开展针对老年读者的读书会、书画展和讲座活动。吉林省图书馆开设了老年人阅览室,2016年为老年阅览室采购期刊200种,报纸40种,并在老年阅览室设置了8台电脑供老年人上网查阅资料。同时,吉林省图书馆开展的“文化吉林”讲坛,多期主题涉及文化、健康、社会热点等老年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3.3面向残障人士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残障人士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特殊性,使他们认识到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阅读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公共学习交流的空间。针对残障人士读者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应做好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残障人士读者的特殊需求,在建设之初就设计了轮椅通行坡道,并在全馆范围内铺设盲人专用通道,同时,设计残疾人专用卫生问,并在大厅显要位置设计了直升观光电梯,方便残障人士读者在馆内无障碍通行。此外,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在一楼设立了视听阅览室和视障阅览室。截至2016年5月,阅览室内共有图书2,168种,共计4,520册,其中盲文图书2,720册,大字本图书1,800册,并配备了专供视障读者使用的点显器、电脑助视器、读屏软件、盲文打印机等设施,视障读者可以根自身需求选取使用。目前,吉林省图书馆视听阅览室和视障阅览室还在紧张的建设和完善中,暂未对外开放。
摘要: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对图书馆塑造自身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包容度理念有积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18-03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塑崇高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界在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建设途径。知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特殊的读者群――弱势群体,图书馆对这一特殊群体承担着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责,这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对图书馆塑造自身精神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包容度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1弱势群体的分类
所谓的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弱势群体可以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是由某些明显的生理原因导致的,如盲人、聋哑人等残障人士;社会性弱势是基于某些社会因素导致的,如流动性务工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目前,社会性弱势群体在整个弱势群体中占较大比例。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原本弱势群体的弱势性,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弱势群体。所谓新的弱势群体,指随着信息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如果某类人群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没有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他们也将进入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中。
2对弱势群体实施信息素养教育体现图书馆精神的现代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坚持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图书馆事业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为图书馆帮扶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弱势群体对信息有着更迫切的需求,特别是涉及就业、教育、培训、健康、社会福利及文化娱乐等的信息。弱势群体由于在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时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及时获得信息、参与活动,这就形成了“数字鸿沟”。笔者认为,造成弱势群体的“数字鸿沟”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的生理、心理、价值观和社交等方面,社会因素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的缺乏,以及社会架构的缺陷与不足。“数字鸿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知识裂层、两极分化等,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面向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图书馆应向其推送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传授获取信息的方法,指导并帮助其更好地获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缩小“数字鸿沟”,为其提供正常发展的机会[1]。
图书馆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以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为目的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图书馆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开展受众面广泛的无差别教育服务,为各社会组织、各年龄层人群及各阶层人士提供信息教育服务。图书馆对公民的教育服务应该是无歧视、无差别的,对弱势群体应保护其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肩负起培养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的社会责任。国际图联成立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部门,明确表示了图书馆应该对弱势人群主动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3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3.1调研方法、范围和对象
笔者通过网站内容调查及电话采访调查的方式,对国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网站内容调查,主要是通过对其网站的布局及内容用词来评定其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水平,由于网站的更新频率不大,所以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电话采访调查是在网站内容无法充分展示调查内容的情况下采取的补充方式。本次调查范围包括1个国家馆、4个直辖市图书馆、22个省级馆、5个自治区图书馆、81个地市级图书馆,共计113个图书馆。本次研究对象为: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及农村人口。
3.3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w信息服务的情况――以肇庆市图书馆为例
3.3.1帮助视障人士学习及就业。肇庆市图书馆在新馆一楼开设了残障人士服务区,该服务区面向盲人读者不定期举行电脑操作基础培训活动,并购买计算机类的盲文课程读本,培训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盲人读者的电脑操作水平,增强其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为其就业开辟了更多途径。肇庆市图书馆还密切联系肇庆市残联,为盲人读者送去有声读物。
3.3.2为孤寡老人、孤儿及残障人士提供文化娱乐服务。肇庆市图书馆通过创办老年读者服务品牌“乐龄书友会”,开展各种针对老年读者的知识讲座和交流座谈活动,突出健康养生,使老人们老有所学,快乐度晚年;在节假日,联合社会福利院、启聪学校等社会机构,为孤寡老人放映经典影视剧,或为孤儿、失聪少儿送读物、播放动漫等儿童影视剧,使其从中获取各种信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3.4调研结果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切实践行了图书馆“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地获取信息,在信息知识的层面上维护社会公益”的精神,对弱势群体实施了无歧视、无区别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保障了弱势群体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权利,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包容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图书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教育体制,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机构还未联手提供服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意识还不到位,图书馆开展服务的资源不足等。
4公共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信息教育权利的措施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十分有必要对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其社会存在感。目前,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还需拓宽渠道,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教育活动来提高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
4.1争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
信息化时代,弱势群体对文化和知识资源有更迫切的需求,比起一般读者群体,对其的信息素B教育需要更大范围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因此,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如:政府应尽快制定详细的保障弱势群体文化权利的政策和法规;增加对图书馆和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平等接受教育及利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权利[3]。
4.2加强图书馆自身的建设
首先,要以获取信息的障碍最小化为原则,对图书馆内部重新进行设计和组织。图书馆应在设备和服务上为残障人士创造无障碍获取信息的良好环境,使其可以自由交流、平等参与、自由获取信息。其次,从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
务的馆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馆员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馆员还应树立无歧视、无差别的服务理念,真正实现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素养服务的公平性。最后,图书馆在制订文献采购计划时,要把弱势群体的需求考虑在内,保证馆藏文献能满足其需求,如:如何减小贫富差距、关于成功学、残障人士康复指导等方面的文献,都是弱势群体所需要的。
4.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用户信息教育服务
4.3.1最大限度地满足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通过图书预约服务、移动图书馆、文献资料检索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等方式满足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讨论会、讲座、培训班等;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教育服务的网络化,实现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降低弱势群体到图书馆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4.3.2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为了实现从阅读援助、认识和使用图书馆、提升信息技术和素养到培养读者的获取信息能力这一目标,图书馆必须积极对弱势群体进行“扫盲”工作,指导他们学会使用图书馆导航,学会查找图书目录、参考书籍等;开办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帮助弱势群体学习并使用信息技术,达到缩小“数字鸿沟”的最终目的。
4.3.3联合社会其他部门和机构。图书馆应联合工会、医疗、就业咨询服务机构及各社会团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技术指导,传授专业知识,讲解劳务政策法规,预测行业前景,及时回答他们关心的一些问题。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再就业的人员交流经验,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5结语
公共图书馆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对弱势群体积极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缩小“数字鸿沟”,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通过不断提升图书馆社会包容度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重塑崇高的图书馆精神[4]。
参考文献:
[1]洪伟达.图书馆责任:法律与道德的对立统一[J].图书馆建设,2010(7):10-13.
[2]马海群.论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84-87.
[3]古丁.保护弱者:社会责任的再分析[M].李茂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76.
关键词:哈尔滨地区区级公共图书馆 文化部 公共图书馆评估
1. 概述
哈尔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9座 ,其中区级公共图书馆7座,分布于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根据2006年哈尔滨市重新划分行政区的相关规定:哈尔滨市目前共有行政区8个,分别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综上所述,哈尔滨市当前除松北区暂时没有公共图书馆设置外,其它各区均有一座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区级公共图书馆。
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充分发挥阵地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利用多种多样的读者活动宣传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全力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哈尔滨市的区级公共图书馆事业正在以每年一个新台阶的步伐稳步前进。
2. 哈尔滨市区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特色
2.1 依靠地方政府扶持,努力增强自身硬件设施建设水平
最近4年间,哈尔滨地区各区级公共图书馆馆长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先后有3个图书馆迁址重建。其中阿城区图书馆新馆于2011年建成并于2012年正式开馆接待读者,馆舍面积由原来的1245平方米增加到2040平方米;呼兰区图书馆新馆于2010年底建成并于201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舍面积由原来的1065平方米增加到2045平方米,读者年流通总人次由原来的的8700人次激增到10500人次,上升20%;道里区图书馆新馆现正在建设过程中,拟在群力新区建设一处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馆,一举改变原馆舍面积仅有520平方米的窘状。平房区图书馆也于2012年争取到部分资金对馆舍进行维修。
2.2 增强软件实力,提高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
各区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要求,先后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支中心,尽最大努力配合共享工程建设基层服务站点,利用各种资源和自身优势辐射并带动本区域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哈尔滨地区各区馆克服自身困难,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实行了包括电子阅览室在内的全部免费开放服务,极大地保障了读者的阅读权利,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自2008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和哈尔滨市图书馆的大力扶持下,各区馆陆续实现了办公软件升级,截至目前,已有6个区馆成功采用“intet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件管理各项工作流程。香坊区图书馆、南岗区图书馆、阿城区图书馆也先后加入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三级服务体系,成为哈尔滨市图书馆的中心分馆,承担着本区域内社区分馆的管理工作和总馆分馆间的协调、沟通工作。平房区图书馆和道里区图书馆也已成功利用哈尔滨市图书馆工作平台开始文献加工、流通和统计等业务工作。截止目前,读者只要登录哈尔滨市图书馆网站就可以同时检索到包括道里区图书馆、南岗区图书馆、香坊区图书馆、平房区图书馆、阿城区图书馆在内的5个区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据资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2.3 开展多姿多彩的读者活动,吸引读者到馆阅读
各区馆利用自身优势和地域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读者活动和培训,吸引广大读者到馆阅读。4年来,各区馆共组织读者活动247次,参加活动人次达117631人。活动不仅吸引民众进入图书馆,也在无形中宣传了图书馆,使越来越多的人把到图书馆阅读当作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工作的全面展开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名区馆读者总流通人次4年间上升了40%,具体
2.4 组织各种业务岗位培训,鼓励馆员撰写业务理论论文,增强馆员业务理论素养
为更快推进读者服务工作进程,各区馆不断加强业务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不仅要求馆员积极参加省、市馆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还针对本馆具体情况组织岗位培训班82次,共培训人员1346人次。
3. 依靠优势,弥补不足,争创更大辉煌
3.1 继续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努力向一级图书馆标准靠拢
2009年,国家文化部开展了第四次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哈尔滨地区的7个区级公共图书馆有5个馆参加评估,2个馆未参评,其中有2个馆获得二级图书馆称号,2个馆获得三级 评估结束后,各区馆对评估定级结果都十分重视,正确认识自身不足,积极采取行动,4年间取得了巨大成效。由于馆舍原因未参评的道里区图书馆和阿城区图书馆都已推进新馆建设工作,呼兰区图书馆也建成新馆,力争在新的评估定级中评定更高级别的图书馆称号。
3.2 创新思维,拓展读者服务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有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图书馆也不能再埋首故纸堆中不问世事了。电子阅读设备的涌现,网络化的普及,强烈冲击着仍沿固有模式运行的图书馆工作者的思维,甚至在业界都已出现“纸制图书是否需要保留?”的讨论。
3.3增强馆员服务意识,提高馆员专业水平
在对图书馆的评定中,读者到馆频率和读者到馆次数占有决定性的比重,而决定读者到馆次数和频率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馆员素质教育上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可持续发展。以便在增强馆员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留住到馆读者,甚至是吸引那些从未到馆的读者来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提高馆员专业水平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详尽、更专业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图书馆最忠实的支持者。(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 53-62.
摘要:文章结合葫芦岛市图书馆智能化构建的实践,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3-0035-02
1关于图书馆智能化的理解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进入生活领域,发展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场馆,智能化也势在必行。关于图书馆智能化的理解很多,有的侧重硬件设施,有的侧重业务建设,而提到服务的很少。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智能化除了体现在硬件设施、设备和业务建设方面,还体现在服务的智能化,如移动图书馆、24小时借还系统等。冯文秀在《情报检索・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一文中论述“图书馆智能化是从图书馆楼宇的整体出发,既考虑图书馆内部各业务功能的专业化、计算机化,又考虑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管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形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业务中的有机结合”[1]。笔者认为该论述比较全面也很容易理解。归纳起来,图书馆智能化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建筑设施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
1.1建筑设施的智能化
葫芦岛市图书馆新馆由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依据国家对图书馆建设的规范要求,新馆起点和标准都很高,大楼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非常明确:葫芦岛市图书馆完全按国家标准设计建造,节能、环保,设施全部智能化,多个监控头确保监控无盲区,还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机械防排烟系统。新馆实现了建筑设施智能化,其包括:消防自动化、中央空调系统、防盗报警、闭路电视、门禁管制、巡视管理、电视广播系统、能源系统、变配电系统及照明控制系统、给排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梯管理等[2]。
1.2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
葫芦岛市图书馆新馆的布线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由楼层程控交换机、600个网络信息点、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集成控制、多媒体通信、可视会议管理、互联网服务等构建了新馆网络体系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
1.3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
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图书馆,要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休闲、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就要用新理念、新技术、现代化设备等构建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笔者认为,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是在原有业务系统自动化基础上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是新理念、新技术在图书馆业务领域的创新。葫芦岛市图书馆新馆建筑设施的智能化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的智能化加上物联网技术的引进,为构建图书馆网络体系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由4个部分组成:①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系统平台(如Interlib系统、汇文系统等)、网络及设备支持,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查询、服务,还能突破传统意义的文献采编、流通、典藏、信息服务、读者管理、资源服务方式,利用现代的技术、设备和思维方式实现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源。②数字资源建设。包括各种数据库以及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支持。③RFID智能化系统。该系统使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可进行图书定位、自助借还、自动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动清点馆藏,还可采用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④移动端智能服务系统。如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手机图书馆、24小时借还系统等,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创新,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2关于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的软硬件支持
建筑设施的智能化和图书馆业务计算机网络体系的智能化是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基础和保证,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它关系到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任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笔者重点探讨了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的智能化。公共图书馆不同于高校图书馆,受观念、知识、资金、技术等影响,其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步伐相对滞后,智能化的构建应该遵循实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原则,力争安全、稳定、规范,标准。
2.1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软件支持
2.1.1业务系统软件。业务系统软件是搭建业务自动化文献管理和借阅的平台,技术上基于B/S架构,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支持OPAC查询和检索。目前公共图书馆多采用广州图创开发研制的Interlib集群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采用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平台,包含了采访、编目、典藏、期刊、流通等子系统,全面支持联合采访、联合编目、网上续借、预约、挂失等功能。
2.1.2RFID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是自动化业务系统的深化,要募际跎辖饩鲇胂钟猩璞讣耙滴窆芾硐低车亩越印RFID图书管理系统包括了相应的子系统,有数据转换子系统、自助借还子系统、安全检测子系统、图书智能跟踪及监控系统等。通过RFID标签可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防盗、查询和跟踪图书的在架、错架、上下架等。
2.2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硬件支持
硬件支持包括:①机房相关设备及网络体系。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UPS、精密空调、易网关、PC机、相关设备等共同构成全馆的业务自动化网络体系。②以RFID标签为主的设备体系。包括电子标签、层架标、馆员工作站、自助借还机、安全门系统设备、24小时自助还书机、自助办证系统、智能分拣系统、专用还书车等。
3葫芦岛市图书馆在智能化构建中的思路
3.1总体目标
在为读者提供全新的优质服务理念和文献管理模式指导下,葫芦岛市图书馆学习RFID技术,借鉴辽宁省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以及辽阳市图书馆、营口市图书馆等智能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馆文献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完全实现自动化、网络化、资源数字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构建出了该馆智能化业务网络管理系统。
3.2具体思路
葫芦岛市图书馆坚持实用性和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建筑设施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智能化为基础,重视图书馆业务网络体系智能化的建设。首先实现该馆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和资源的数字化;其次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RFID智能化相关设备,如系统软件、电子标签、自助借还系统、自助办证系统、馆员工作站、安全门系统设备等[3]。
4关于公共图书馆智能化构建中的几点思考
4.1经费制约是智能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公共图书馆由政府投资建设,能否在财力上持续投入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发展智能化除了要争取政府的财力支持外,还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创新引领发展,但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对于图书馆而言,构建智能化所需的技术还处于起始阶段,设备较为昂贵,对于多数公共图书馆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经费制约是智能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2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待调整和提升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基层公共文化的重视,经费都有较大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上有了迅速的发展,馆舍大多新建或改扩建,这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构建智能化业务网络管理系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队伍建设必须适应智能化的要求,一方面要改变传统观念,创新理念,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智能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多培养一些自动化设备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使国家投入资金购置的设备不至于浪费和微效利用[4]。
4.3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业务自动化系统主要是以条码技术和磁条技术为基础,而RFID系统是以RFID标签技术为基础,二者需要在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整合,此外还需解决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信息交换问题,这些技术难题亟须得到解决。
4.4接口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公共图书馆原有的自动化业务系统和RFID电子标签需要完全对接,图书馆可通过与开发商协调解决接口问题。只有完成了两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才能实现利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进行图书定位、自助借还、自动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动清点馆藏等功能。
4.5学习和采纳同级馆的经验和教训
公共图书馆在积极进行智能化构建的同时,应该结合本馆实际,注重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图书馆间的联系,促进相互交流,善于吸取其他图书馆的经验和教训,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智能化的发展。
5结语
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刚刚建成的新馆,其建筑理念和设计都是在大平面、大格局、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功能框架下构建的,为适应这一功能和发展特点,图书馆应以全新的理念,改以往的服务模式,重视构建业务网络智能化发展体系,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冯文秀.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J].情报探索,2001(2):33.
[2]邱均平,李星星.关于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情报,2012(4):31-32.
[3]董晓玲.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建设的智能化[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4):6-8.
关键词: 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 书香城市
1.盐城市大丰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现状
大丰,是江苏中部一座充满活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兴海滨城市,也是崇尚读书、富有书卷气息的现代城市。大丰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江苏省文明城市、首批江苏省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等命名和称号。
近年来,大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建设和“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书香城市建设作为提高市民人文素质、打造精神高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思路办法,广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全区居民综合阅读率,推动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努力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涵养出丰沛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2015年大丰区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7.5%,实现“十二五”末居民综合阅读率达85%的目标;居民阅读指数为77.80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9点。2016年,大丰区被列为省创建书香城市示范县选树县(区)。
2.大丰区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活动中的作用
2.1注重阵地提升拓展,做大做强区级阅读主阵地。
全区现有公共图书馆5个(区图书馆、图书馆新馆、区图书馆少儿馆、大丰中学馆、港区馆);按“四个一”模式运行的图书分馆187个;农家书屋262个,中小学达标图书室(馆)63个,职工书屋35个,全区图书馆(室)馆藏图书文献321万册。2015年,大丰区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46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新馆,2016年底将投入使用,成为该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新的主阵地。实施农家书屋纳入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工程,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初步互联互通的图书公共服务体系。
2.2加强策划引导,广泛开展全民参与阅读活动。
坚持以活动为抓手,搭建平台载体,打造特色亮点,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全民阅读,逐步形成以读书节为引领、阅读精品项目为带动、常态活动为支撑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体系。大丰区图书馆持续举办全民读书月、4.23读书日、农民读书节、社区读书月、中华经典诗歌朗诵会、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好书伴我行――未成年人读书活动”、红领巾读书征文、七彩夏日、缤纷冬日、图书漂流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一批惠及全民、影响力较大、带动力较强的阅读活动品牌。2014年以来,大丰区图书馆先后邀请中国阅读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潘知常教授来丰开设专题讲座;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曹文芳、黄蓓佳为城区中小学生举办“我的作家梦”等为主题的阅读指导讲座。
2.3建立载体平台,引导阅读风尚,提高全民阅读覆盖率。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阅读成为新风尚。大丰区图书馆开通了全民阅读微信公众号,加强阅读指导。为满足各类读者的个性化需求,2015年开始推出“你点书,我买单”的点读服务,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通联动,达到阅读精准服务的效果。推动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建设,带动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大丰区图书馆“小茶小爱”分馆把餐饮服务与阅读文化结合起来,营造新型阅读空间,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典范社会机构。
2.4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阅读竞赛活动,重视特殊群体阅读关爱。
在2014年“全国少年儿童中A经典读物诵读视频大赛”中,大丰区图书馆选送的作品获得个人组银奖1个、铜奖1个,团体组优秀奖2个。在第二至第四届“盐渎风”读书月活动和盐城市“书香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演讲比赛中,大丰区图书馆选送的选手荣获多个阅读演讲比寒一等奖。针对残障儿童、盲人读者等群体,大丰区图书馆组织了学雷锋文化志愿活动,为残障儿童提供了精品书籍和阅读辅导,添置了盲文书籍和音像资料。
3.大丰区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活动中面临的瓶颈
大丰区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城市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部署要求、与先进县(市、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社会关注度还需要提升。目前,对全民阅读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领导还存在“阅读是个人行为”、“抓阅读无用”等认知。二是活动同质化,品牌影响力还需要提升。开展的活动虽然多,但形式和方法雷同,同质化明显。全区并没有形成主导性、统一性和影响力特别大的品牌活动,降低了大丰阅读活动在全省全市的影响力。三是保障不够到位。在经费保障方面,大丰跟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制度保障方面,大丰区于2016年8月份,成立了大丰区全民阅读促进会。成立全民阅读促进会,是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大丰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快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区全民阅读促进会要坚持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努力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阅读带来的“福利”和“实惠”,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大丰的每一块地方。
4.公共图书馆在加快推进“倡导全民阅读、创建书香城市”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措施
4.1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热爱读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重要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引导阅读,推广阅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使命。大丰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大丰区图书馆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组织者和重要的阵地,必须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为社会成员提供无差别服务,引导每一位成员崇尚阅读,充分利用图书馆。
4.2构建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就必须大力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完善的、全面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构建中心馆―分馆(乡镇)―农家书屋(村)三级网络体系的总分馆体系,实现全区各级图书馆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一证通行、通借通还,为全体市民提供优质、就近、便捷、无差别和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2014年,大丰区被选为省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制建设试点。2015年底,大丰区所有农家书屋全部纳入总分馆运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以总分馆为平台阵地,进行各类社会图书服务资源的整合尝试,引导加盟的各图书服务单位参与总分馆制建设和服务,达到“双赢”的效果。
4.3加强宣传,实施阅读文化培育工程。
充分发挥大丰文广新系统的主流媒体宣传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户外广告等各种媒介,培育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大丰文化价值,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要把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亮点,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并争取在形式与规模上都有新的突破。其目的,一方面,开展与读者互动的活动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让读书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让追求知识、努力学习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作为传承地域历史文化载体,忠实记录保护传承好是书香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大丰区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组织编纂、收集水浒文化、知青文化等文献图书,形成具有大丰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库。
4.4创新服务模式,做好导读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单一的借还模式已不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何改进工作,更好地为全民阅读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要多举办贴近群众的读书活动,使读者与图书亲近,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目。要特别重视为青少年推荐书目工作,使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图书馆,会读书、读好书。
图书馆馆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尊重读者,善于交流,掌握熟练的服务技能,在读者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
大丰城东新区图书馆新馆即将投入使用,为实现全开放服务理念提供物质保障。我们将以新馆开馆为契机,做好宣传工作,以文字和图片多种形式向全区人民展现图书馆的历史与未来,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增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要努力创造条件,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为读者打造舒适的读书环境。
4.5健全加快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保障体系。
要把书香大丰建设作为对各镇和全民阅读工作I导小组成员单位文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落实考核激励措施,保障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公共图书馆要增加购书经费,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让更多的人有书可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民阅读事业,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与小茶小爱合作共建分馆是大丰区图书馆在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创新举措。“小茶小爱”所倡导的阅读休闲生活与图书馆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的理念相契合。在城区繁华地段建设分馆,让图书馆更多地出现在市民的面前,让图书馆融入市民的生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大丰成为一座书香四溢的城市。
今后一段时间,大丰区公共图书馆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民阅读和书香城市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2020年全民阅读率达90%的目标,在依法促进全民阅读、加快书香城市建设方面,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打造更加完善的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邓声梅.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探索――面向成年人的阅读推广[J].贵图学范,2016(03).
[2]姚华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惠民工作中的实践与突破[J].大众文艺,2016(19).
[3]王晓芳.黑龙江省全民阅读活动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6(01).
本文主要以上海的情况为例,简述自2007年公共图书馆开始提供自助复印服务至今,自助复印服务在公共图书馆的推广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并简述自己的一些解决建议。
1 自助复印服务在公共图书馆的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亟待转型的公共图书馆定位抑制了自助复印服务的发展
至1998年年底,全市区县级图书馆有33家,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偶有一些图书馆不断的在扩建或者建造新馆,但是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图书馆形象与定位:保存书本,供读者借阅书籍,很少提供附加服务。很多图书馆占地面积小,功能区域划分不明显,馆藏资源非常匮乏。对电子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如果读者需要查询某些数据库或者了解政府网上的公开信息,往往只能去大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只是作为书籍的保存者,而不是主动提供各种资源服务的公共服务者。在这种情况下,文献资料之类的复印服务受到抑制,其复印设备甚至沦为摆设。更不用说在这些公共图书馆推广自助复印服务了。
尽管现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政府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点,经过重新设计规划的虹口、浦东、崇明、嘉定这几个图书馆的新馆也相继对外开放了。但是依然还有很多公共图书馆需要进行职能的重新定位,在这之前,自助复印服务只能在有限的公共图书馆内开展。
(二)自助复印服务自身的缺陷导致其缺乏现代服务应具有的竞争力
目前的自助复印仅仅提供了最基本的纸质文献复印功能,这显然不能充分体现出其智能化的内涵。作为一个基于网络进行工作的系统,它对于网络的利用率远远达不到现代社会的标准。随着越来越多文献资料的电子化,现代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越来越丰富,各种数据库也随着需要应运而生。搜集资料不再需要埋头书海,从中捞取那一根需要针。用户只要键入关键字,就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几百万条相关信息,点击鼠标就能下载到自己想要的资料。显然,单纯的文献复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及用户的需求了。
21世纪,公共服务作为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被提了出来。在无关利益的情况下,如何为大众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早已成为了每个公共服务行业追求的目标。然而自助复印服务在设计服务环节上很多细节考虑的不够周到,无法充分反映出自助复印这一服务模式人性化的内涵。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素质不一导致自助复印服务普及困难
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自助复印系统在高校的普及效果远远好于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原因,就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各自服务的对象素质不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老师以及研究人员。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较快接受新事物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
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范围就广泛的多,人员构成也复杂的多。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年龄跨度非常巨大,因而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也必须照顾到很多特殊人群。再加上公共图书馆在推广自助复印服务中缺乏一套针对用户的完整培训体系,导致自助复印服务使用率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共图书馆依然以人工复印服务为主,自助复印服务只是辅助的原因。
2 如何解决在公共图书馆推广自助复印服务过程中的困难
自2007年至今,随着公共图书馆自助式这一理念越发被公众所接受,自助化的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如何解决在公共图书馆推广自助复印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这一服务形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个人觉得可以有如下几项建议。
(一)加快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将自助复印服务作为基础
改变陈旧的观念,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不再限制于“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集资源开发、知识利用、用户体验甚至社交娱乐于一身的开放空间。它不仅仅是丰富的文献资源的拥有着,更是各种思想及观念互相碰撞的阵地,同时也是展现创新技术的平台。因此,它势必在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模式上有着区别于传统的特点。
自助复印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变了服务模式,实际上它正是现代社会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它改变了以往刻板的复印服务体验,不再局限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使用者创造了更便捷、更智能的服务环境。
随着政府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机构的公共图书馆投入不断加大,越来越多区县图书馆的新馆拔地而起,场地、资金以及馆藏资源这些硬件和软件设施将势必不再是阻碍自助复印服务推广的门槛。自助复印服务应该成为每一个现代公共图书馆必备的基础。
(二)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深挖自助复印服务的内涵
首先,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不断拓宽自助复印的服务内容,满足读者的最新需求。利用日益成熟的网络技术以及“云”这一互联网概念,自助复印服务完全可以增加自助扫描以及自助打印功能。用户可以将扫描的资料上传到使用者自己的账号或者邮箱中。回家后打开电脑登录账号或邮箱,就可以轻松下载。在馆藏的电子资源或者网络数据库中找到的文献资料,完全可以利用自助打印功能其上传到账号,就能通过网络打印机在公共图书馆的任意一台自助复印机上将资料打印出来。这是自助复印服务智能化的内涵。
另外,就是考虑自助服务人性化的内涵,不断完善自助复印服务的细节。比如完全可以通过整合自助复印卡、读者证、身份证或市民证等多种证件的功能,在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用。这样不仅方便了后台信息的管理,提高了自助复印服务的效率,用户也再也不需要携带多张卡片了。又或者允许用户在金额不足时保存还未打印的文件,在充值后能够继续打印。另外,支持多国语言的操作系统可以无障碍的为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用户提供服务。针对视力不佳的用户,有专门放大操作显示界面的按键。
(三)重视建立完善的用户的培训体系,降低使用自助复印的学习成本
诚然自助复印系统在操作上早已今非昔比,越来越简单方便,但自助复印服务在公共图书馆推广和使用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大多数的人还是更愿意选择一点也不灵活方便的传统人工复印。归根到底,是因为面对数量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的公共图书馆读者而言,自助复印的学习成本偏高了。因此,想要在公共图书馆推广普及自助复印服务,必须重视对用户群体的培训,降低自助复印服务的学习成本。
长久以来,自助复印服务的系统培训都是针对作为管理人员的工作者的。对于使用这项服务的数量庞大的用户而言,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制作形式不一的使用手册:有些制作成巨大的宣传板贴在自助复印点上方,有些则制作成小册子分发到用户手中。然而,且不说使用手册或宣传板的成本或场地要求,光是花上几分钟去看完这些图片和文字,恐怕就不是每个用户都乐意做的,更不用说看完之后的效果了。
在经济建设告诉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文化建筑的发展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文化建筑则成为城市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作为城市客厅的公共图书馆,是市民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各项文化事业包括图书馆建设在内,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给与了肥沃的土壤,无论是新馆建设,还是旧馆的改扩建均出现了新的。新建图书馆数量迅猛增长,馆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座座设计新颖、风格迥异的公共图书馆,为广大读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也是所在区域文化建设和知识力量的象征。随着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不断扩展,其功能已由单一的阅览功能转化为以图书馆为主,兼容其他文化活动的新型公共活动中心。图书馆的内部功能,也由藏、借、阅,扩展成为信息综合服务中心,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承担了很大程度的社会职能。
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的城市化是建筑设计对城市设计尊重的体现,是一种独特的功能属性,既属于建筑设计范畴,又被赋予了城市功能的某些特征,与城市类文化活动相互作用,它是城市功能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并渗透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之中。
首先是图书馆的选址,选址决定图书馆实现城市文化职能。图书馆的选址,应与城市发展定位与步伐一致,根据城市未来发展合理定位。大型公共图书馆因为位置多在城市中心,与大型商业中心或者文化中心距离较近,容易发生集群效应,使得图书馆的功能逐步扩大。人们印象当中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应有便利的交通,并地处城市市中心,读者往来方便。然而当今特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其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更是寸土寸金,往往用于商业等盈利性建筑。新馆在城市中心地带选址,必然会面临土地紧张等现实问题。因此,今天有更多的新馆改在城市的非中心地带选址,可以很好地规避上述问题。但是随之带来的交通便利性降低,来访量降低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许多大的中心图书馆往往配备若干个分馆。
分散多点布置是发达国家处理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公共图书馆的辐射半径在十公里左右,因此英国为应对这一问题,设立了社区图书馆。截止,2006年,英国有31 8 7 个公共图书馆,遍布城乡社会每个角落。为了体现公共文化事业的公平性,社区图书馆以中心图书馆的补充为角色,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从我国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规模。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和城市群不断出现,原有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合理的信息资源结构产生新的储藏需求,一般城市中心图书馆藏书少则十几万册,多则上百万册,这么多的图书应该能够保证读者或者工作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以降低为此付出的劳动量。随着开架的阅览方式日益普遍,图书馆储藏功能逐步削弱,这种功能需求的产生由城市发展而起,也在城市发展中被消化。储书处的设置一般与档案馆等同类型建筑综合处理,要求交通便利,并且和其他相关部门具有紧密的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繁琐的图书馆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条形码的出现,图书馆管理的软件的使用,使得每一本图书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原本需要人力完成的取书和放书,在很多先进的图书馆内被机器代替,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想象,未来的图书馆中,忙忙碌碌挑拣书籍的不再是身着制服的工作人。
公共图书馆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从最初的私人藏书,租借书店走向具有公益性的图书馆,现代又称之为“知识宝库”、“知识殿堂”。甚至有人把图书馆比作“知识超级市场”,它意味着图书馆概念从强调图书馆典藏的系统性和保管的完整性发
展到重视图书的信息流通和信息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书刊资料和信息的作用,即以藏为主,转向藏用结合,以用为主,使得图书馆成为人们用以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社会的公共文化设施和社会精神文明的象征。
由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在不断扩大,不再只具有单一的图书馆功能,而是需要满足读者进行多种社会活动的需求。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比较单一,即以文献资料为中心,现代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社会信息中心。未来社会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图书馆也将由单一功能转向综合性多功能,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现代图书馆不仅有传统的藏书、借阅、咨询等基本业务功能,是一个藏、借、阅和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而且许多图书馆建筑布局中还设计了各种供公众开展社交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图书馆公共活动区域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库哈斯曾经在西雅图设计的中央图书馆时,就曾经将其比作城市客厅,在拓展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城市和建筑场所的回归。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剧,信息终端逐渐普及至每个家庭,人们来到图书馆不再单纯是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追求,而是追求一种安宁亲切的文化氛围,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感受浓浓的书卷气,这种休闲式学习目前正风靡全球。除阅读功能外,图书馆还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信息港,兼有信息传播的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它是将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在不少城市综合体建筑中,包含了与周边街道和交通隔离的挺有空间。庭院把建筑包围,比并远离周边道路交通。为图书馆营造了独特的环境。这些区能在文化综合体中创造远离城市的喧嚣,创造亲密的环境,为整个建筑创作独特的场所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