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琵琶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多媒体技术也进入教育领域并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运用合理,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为课堂添彩生辉,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加深理解和吸收。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听过许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自己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实践经验,我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反思,开始思考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就具有足够的新奇度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从而令其爱学、乐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单一的教学工具,往往会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造成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激发,久而久之,学生容易滋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和运用,给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形式注入的新鲜时尚的因素和形式,它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还可以运用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慢为快,变快为慢等各种技巧,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优美的视听享受和新鲜感。其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愉悦中感知意,感悟情,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课上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相应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形成了,自然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我在教《望海潮》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杭州西湖的美丽图片,配以朗读的声频,再用Power 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一边为西湖美景所倾倒,一边频叹喜欢。而这恰恰是我要让学生体会的作者对杭州的感情,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此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和感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大容量的教学可能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上恰当地加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当今的初中、高中教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高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而多媒体教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到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的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它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在复习课中,它的大容量的体现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复习知识,可以链接,可以将它们列为图表的形式,在这上面显示一些直观的比较内容,有助于学生获得直观性的理解和加强记忆。例如文言文实词的复习,传统的教法,只能依靠教师逐句逐句地写例句,这样一节课学不到几个实词,费时费力。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幻灯片,课堂上快速呈现在学生面前,节省了许多课堂学习的时间。
(二)有助于突破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此时,最好的方法是运用多媒体具有来进行教学。多媒体具有可看可听可动可演绎的特点,让书本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有了直观性,是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贾府的环境描写是个难点。由于我们对古代建筑的规格布局不甚熟悉,课文中虽有描写也只是文字,还需要联想和想象才能还原成一张布局图,布局还可以通过教师画平面图来呈现,至于里面的讲究的布局,华丽的摆设,甚至是“不同凡响”的吃穿用度等特点,要呈现出来确实很难,学生只能被动地抽象地理解,教师只能抓主要字词分析,费时费力,效果又不佳。若截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制成课件,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感受,随着黛玉的行踪,整个贾府就等于摆在学生面前。“侯门深似海”,黛玉的一步一移、一念一想,就都有了具体可感的凭借。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多媒体纵然有诸多优点,但是若无科学的使用,小心会变成“倒霉体”。
(一)应变性不强
利用幻灯片上课,课堂上只能按照既定的顺序放映出来,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经常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比如你安排在后面讲的问题,可能学生在前面就意识到了并且提了出来。学生勇于质疑是很好的一个习惯,不能扼杀,只能鼓励。这时,就会碰到课件设计不能与课堂同步吻合的现象,甚至思想的火花一碰击,学生会有全新的见解,而课件上没有此内容。有的老师为了能把讨论引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可能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落实,与新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二)操作不当,事倍功半
课件可以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课堂上使用不当,同样效果不佳,事半功倍。现在的学校都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课堂上多媒体使用率要达到20%以上,上公开课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这就造成了有的老师会不加选择、改造,直接下载应用,与自己的课堂设计不符,与学情不符。或者过多依赖机器,大部分教案都放在幻灯片上,割断了师生的互动,内容太多,翻页太快,没有时间或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或者制作粗糙,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如字体过小,字数过多,图形颜色不协调,动态点缀喧宾夺主,等等。
(三)因其直观性的特点易使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受限
语文学科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萨特说:“小说给人的不是物,而是物的符号。”我认为,语文学科给人的也不是物,也是物的符号,想要感知这些符号,就要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因此,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特点去用图片展现一些复杂丰富的具有不稳定性的语言,等于取消了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取消了读者通过欣赏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弱化了语言的审美想象效果。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我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能很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白居易的《琵琶行》,关于音乐的描写是最精彩的,好就好在他用文字描写听觉艺术,把琵琶女的演奏通过一个个文字完整地展现在你的耳边,甚至是琵琶女的一举一动,也展现在你的眼前,让人如临其境,如听其音,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回味。如果换成让学生看视频、听音乐,不仅效果会苍白许多,而且这已经不是我们要学习体悟的教学重难点。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要让多媒体这先进的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课堂,关键要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把它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用,适当地用,避免简单化、形式化,真正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第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9-01.
[2]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与发展(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
[3]乌美娜.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