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基金投资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金投资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投资的特点

第1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继电保护;配电

[中图分类号]TM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76-01

10KV等级的供电系统,一般采用单路供电方式,并使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装置),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在10KV配电室中,有两种采用的比较多的备自投装置,即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这两种装置的区别在于:进线备自投是在两个进线柜之间加入PT和备自投装置,而没有联络柜;母联备自投与之相反,是在联络柜中安装备自投装置,同时也为母线安装有PT柜。

1 配电室的进线备自投装置

一般情况下,配电室的两条进线中,母线开关运行,另一条线作为备用进线。如果备自投装置发现母线失压,同时在备用进线上检测到电压,而且运行线路上的开关没有电流,那么就采取跳开运行进线开关的措施,然后合上备用进线开关。

由于主变保护动作需要对进线开关进行跳线操作,以确保故障隔离的可靠性,因此,当主变保护采用闭锁进线备自投的动作时,有可能出现以下故障:

1)如果故障发生在主变保护范围内,采取相应的动作并闭锁备自投装置的话,将导致整站失压。

2)如果故障发生后,采取了主变保护动作后故障仍未消除,那么就要对后备保护做断开对侧开关的动作。由于主变保护动作导致了备自投装置闭锁,那么也将导致整站失压。

3)如果故障发生在主变保护范围内,在采取了主变保护动作后故障消除,备自投装置也已闭锁,那么备自投装置将提交母线失压的告警,但由于不符合备自投的动作条件,因此备自投不会做出动作。

由此可见,主变保护动作的闭锁进线备自投的动作,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可以采用主变保护不闭锁进线备自投的方式,以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确保了能够在故障发生时供电不被中断。

进线保护的操作回路,是通过手动或遥控的方式实现跳闸并合后继电器,然后闭锁重合阀的。如果主变保护和备自投装置,在跳闸接入回路后,接入闭锁备自投,那么主变保护采用跳开动作后,如果线路上有合后继电器动作,将可能引发备自投装置的瞬时放电,最后导致整站失压。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手动或遥控动作,实现跳闸,并闭锁重合闸。通过手动或遥控实现中间继电器的跳闸,并闭锁重合闸,同时通过手跳闭锁备自投开入,从而在实施手跳动作时闭锁备自投,这样在主变和备自投跳闸,并实现重合阀的闭锁时,备自投就不会出现错误的动作,因为备自投此时不会被闭锁。

如果在主变保护动作下,进线开关对回路进行了操作,导致进线开关跳开,那么就可以避免备自投装置闭锁。但这是重合闸的动作将导致线路开关再一次合上,从而对系统产生冲击,并导致备自投无法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闭锁线路保护的重合闸,这样主变保护动作跳闸后,备自投装置就不会出现错误动作,系统也不会被冲击,同时备用线路将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由此可见,进线备自投与主变保护、进线开关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改进进线保护跳闸回路的措施,对确保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2 母联备自投

母联备自投能够在供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作出反应,并确保供电的连续性不受到严重的影响。母联备自投装置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故障时的处理速度,而且在安全性上也有所提升。

母联备自投的工作原理,是直流控制电源小开关和防跳继电器,通过遥控合闸或开关柜手动合闸,执行分闸指示、合闸指示,并遥控分闸或开关柜手动分闸,实现远程或本地的切换,然后保护跳闸和合闸位置继电器,采用防跳贿赂、弹簧储能贿赂,经过遥控合闸出口,经过两断筋显得各自投合母联,接人遥控分闸出口和过电流保护出口,实现主变后备保护,并允许备自投信号。同时还采用PMC工作电源。

母联备自投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充电过程,如果进线断路器合、分段断路器分,自投转换开关位置投入,即在延时后开放备自投。反之,就在眼时候范围备自投的闭锁状态。第二阶段是在备自投开放时,如果检测到母线失压且无电流的状态,而另一条备用线检测到有电压,那么将转换开关位置投入,并启动备自投。第三阶段,是在一段线路出现失电的状况,而断路器仍然处于合位状态。这时备自投应当断开这一段线路的进线开关,然后启动备自投,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合上分段开关,母线重新供电,闭锁备自投。

母联备自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自投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定,从而确保了闭锁的可靠性。从技术上讲,如果要流入下一级的动作,在程序上必须满足当前动作的多个条件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当前动作的条件,那么程序将不再运行,并自动执行闭锁动作。当系统采取单相接地方式的时候,如果电压不符合安全要求,那么将自动进行备自投的闭锁操作。当满足自投条件时,母联备自投将采取闭锁动作,以免发生二次合闸的情况。

2)当采用的时间不满足条件时,将返回上一工序,以确保满足时限要求。

3)为了防止重合闸,要确保两项重要的前提,一是要确保系统处于正确运行的状态下,二是要确保在线路出现失压和无流的情况下,不出现断线的错误动作,进线检测到有电压时,不要闭合没有电压的母线;分段处于合上状态时,对备自投要进行闭锁操作。延时操作要根据前面的电源自投时间进行设定,以便于能够相互配合。三是在已经启动备自投时,如果进线处于合位状态,那么才能在进线的出口进行纷飞操作以及在合分段的出口做动作,并且在合上分段后,要能够自动返回出口。如果进线没有跳开,那么在合分段的出口处就不做动作。而且在分段合闸了一定时间(这一时间以0.1秒为单位计算)之后,对分段的出口要进行闭锁操作,以防止出现多次合闸的问题。

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母联备自投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缺点。以下即是对母联备自投的缺点进行的分析。

1)在满足没有电压、没有电流的前提下,出现轻负荷下三相断线的情况时,将导致备自投装置的自动启动。如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对自投的程序进行修改,那么有可能导致失电状态下备自投不做动作。综合考虑,只能暂时不去解决这一问题。

2)一旦母线或出线发生故障,主编后备保护将出现过流动作。在主变进线跳闸的情况下,母线出现失压的问题,进线上也没有电流,备自投将合上相应的分段,这就导致在一段母线上的故障也将影响到另一段母线。即便主变后备过流保护动作,也会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现在备自投的流程处理只是用于应对一般的情况,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备自投还能否做出正确的动作,具有不确定性。

3 总结

本文对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及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就能够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编,NDT200系列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技术说明书

[2]DL 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

[3]DL/T 584-95,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S]

第2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一、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的特点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方向基本包括四个方面: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及金融债券、进人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券及金融债券投资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风险较大的投资则委托专业性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其运作模式和原则是安全至上,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其运作特点包括:

1收益稳健增长,但效率较低。2001年社保基金实现年收益率为2.25%,2002年为275%,但收益率仅仅相当于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2投资渠道多元化,但投资品种仍较单一。社保基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资产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比重2001年达到97.41%,2002年为97.66%。

3.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量增幅较小,其投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2001年社保基金投资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投资的资产比例仅为2.31%,2002年则下降为1.5%。

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远不能适应社保制度的要求,表现为管理上较为混乱,投资上缺乏统筹和计划,投资理念上较为保守。主要问题:

1.从缴费结构和基金使用看,个人工资缴费比例8%与单位缴费比例20%一直是混合使用,资金缺口常常透支个人账户解决。在投资方面,各地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往往各行其是,无章可循。

2.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社保基金由国家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基金管理机构没有明确地与政府分离,而是附属于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与基金管理机构之间形成一种部门内的“委托――”关系,在上下级组织关系中,基金管理机构往往缺乏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其结果是基金管理透明度低,缺乏监管,基金被挤占挪用和贪污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基金管理机构由于缺乏筹划基金保值增值的动力机制,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3.管理分散,运营成本高。我国社保基金主要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分散在2000多个社保机构中。这一制度安排的缺陷不仅使基金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费用过高,而且导致基金的平均规模过小,难以实施较大规模和较稳健的投资组合方略。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

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其投资活动需要遵循安全原则、收益原则、统筹安排原则和社会性原则。在此原则下,根据社保基金“统账结合”的制度安排及目标取向,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体系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重新整合基金,实现全国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将目前完全是风险投资基金性质的全国社保基金改造成为储备基金,完全离开国内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将个人账户内的8%缴费余额从混合账户中分离出来,单独投资与核算,建立独立法人实体,其账户内基金完全实现市场化投资运营;对分离出来的20%单位缴费全部留在各省,实现省级统筹。省级政府负责投资管理,中央政府负责制定统一的投资政策和方案,并为其专门设计投资方案。在这3个投资基金中,储备基金和账户基金分别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按照各自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单独核算,独自承担自身的行政成本和分摊理事会的行政成本。3个基金中,储备基金属于财政转移性质,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承担起另两个基金的平衡,具备补足和调节的功能。

第二,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建设。建立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对社保基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通过公开竞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建立社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保障社保基金运营的安全;建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指标体系,对社保基金的投资实行限量预算和动态管理;实行社保基金投资的最低收益和风险担保制度;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监控机制。

第三,防范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2003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进入国内股市,从公开信息看,两年多来,其投资成绩欠佳。为规避和防范投资风险,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需加强基金财务危机的防控,避免基金出现收支赤字。在选择投资运营公司时,尽量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并形成有效的“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保基金管理运营审计监督系统,规避委托风险。

第3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低投资收益率的原因分析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风险小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9%;第二类为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3%;第三类为有一定风险的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7%;第四类为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11%。从资产分布情况看,风险较小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结构完全不同(见表1)。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它们在安全性方面较其他投资工具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2006年记账式(一期)7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仅为2.51%,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国应加大国债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债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银行存款也应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更不宜过高。

2.养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150亿元投资资本市场,占基金总规模的6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根据国外经验,谨慎地放宽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保证其增值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养老保险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有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所以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国际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在1970年,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在一份美国退休金的投资动向的调查中表明,1992-1995年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国外股票,增长了2.3%,而同期对本国股票的投资只增长了0.5%。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将国际投资比例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虽然证券市场的回报率较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投机性较强,风险大而收益率不稳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二)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应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高资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专门成立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还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联合,扩大海外投资的比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三)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正是我国当前努力建设的一项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建立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打击挤占挪用基金和骗保冒领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级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省市县三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四)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是要在《暂行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机制。从各种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资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出现困难时,由投资风险准备金给予暂时弥补。风险准备金可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由国家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1]沈谭晨,丁芳伟,高莉,王青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多元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2,(5).

[2]胡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刘磊.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第4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企业年金基金;国债;银行存款

1.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分析

企业年金源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属于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附加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其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呈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府介入企业年金领域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1.1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简介

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该方案中第一次提到了企业年金。随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4年1月6日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同年2月2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联合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颁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具体操作行为。2005年8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共37家,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已全面启动。

1.2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现状不容乐观,投资渠道不合理、投资效益不佳与投资风险并存。根据现有法规,企业年金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在企业年金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缓慢,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低,这也就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再加上国家对企业年金的投资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限制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发展规模与投资效益。

1.2.1 企业年金基金发展规模小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基金总量为191.9亿元。截至2004年3月底,基金结余 492.8亿元,而2003年底美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已达到9.057万亿美元。到2005年底,年金规模680亿元。2006年6月企业年金规模新增110亿元,达到690亿元。截至2006年底,全国企业年金规模900多亿元。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年金的发展虽有强劲势头,但是总体发展规模还是不尽如人意。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年金总量是很低的。

1.2.2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有限

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不仅数量少而且风险大。目前国内对企业年金投资限制较多,如只能投资于国内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且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使得资产配置发挥作用的领域有限,投资回报率很低。。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年金可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但只有金融机构托管的企业年金才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1.2.3 其他限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的因素

①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相关政策存在漏洞及监管体制的缺陷②投资运营的制度建设滞后③税收优惠不足。

1.3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必要性

为了保障和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国家积极鼓励企业为职工设立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因此,个人企业年金账户中,基金数量的多少以及基金投资的效益,都会影响退休职工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有效运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对政府带来的压力。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有效投资运营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1.3.1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需求

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一种实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高达80-90%,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如此高的替代率必将难以为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将现行的替代率降至60%左右,即达到维持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水平。退休人员若想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则需要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一一企业年金的补充。决定企业年金替代率的关键因素有: 投资收益率、缴费年限、积累年限和个人账户缴费率。

1.3.2 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互动发展

从国外的成熟经验来看,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与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共生和互动的关系。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要健全的金融市场为其提供安全、有效的投资环境;同样,允许企业年金进行金融投资也会对证券市场成长和成熟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完善

随着政府对企业年金建设的不断重视,人们对企业年金的认知程度不断加大,对企业年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作用,逐步提高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提出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完善建议。

2.1 逐步扩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

根据《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投资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至基金、金融债等产品,以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投资运营能力。

2.1.1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根据现有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定期存款、国债和金融债等固定收益产品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50%。但限于开户等原因,目前企业年金只能投资于交易所债券市场。

2.1.2 购买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一般利率较高,是可以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但目前在我国几乎是企业年金投资的。我国对发行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的规定条件十分严格,发行主体通常都是效益好和信誉高的企业和银行,且一般都有担保,因此风险也是较小的。目前债券品种少、发行规模小和流通性差,这种状况导致企业缺乏长期资金来源。因此,目前不适合企业年金基金的介入。

2.1.3 进行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如高科技、生物、新材料等进行投资,通过经营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项目以取得增值,。二是对国家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如能源、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进行投资。这些项目期限长,回报较高,可与企业年金长期性资金的特点相匹配。

2.1.4 实物投资

实物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差等特点,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因此是企业年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之一。

2.1.5 直接贷款

可以向经济效益好、偿还能力强、信誉高并能提供足够担保的企业提供直接贷款。贷款利率较高,且它的资产担保又保证了到期可收回贷款,故这种方式符合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可使企业年金基金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同时还可以缓解企业年金资金短缺的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1.6 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是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基金常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可以将适当比例的基金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和信誉很高的大型跨国公司债券等。

2.2 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建议

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是任何一项基金投资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年金是一种延期支付的福利,基金采用个人账户完全积累的模式,因此基金的流动性要求较低,适宜于进行中、长期投资。基本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与一般的投资基金相比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一些,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因此与基本养老保险相比,年金基金的抗风险能力需更强,对投资收益的需求也更强。

2.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出台《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对基金管理机构的资质条件、基金投资方向和比例限制以及基金投资监管等方面做出规范。此外,还应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税收优惠、企业年金提取的最高比例、基金运营的信息披露原则等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以尽可能减少恶性操作,提高年金基金的收益率。

2.2.2 加快金融领域调整、改革和监管的步伐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的经验,注重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加快证券市场避险工具的引入,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严格监管,为日后巨额年金资产的进入奠定基础。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前者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对后者的资金来源、市场结构、管列水平、运作效率及金融创新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改善后者的投资者结构,促进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3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机构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国外的实践已经证明,私营的企业年金投资模式比公营模式的投资效率更高。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投资机构更关注公司的业绩并建立了问责制,风险管理水平更高。而由于经营者的垄断地位,公营模式难以在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下工夫,会出现公共决策失误、寻租和腐败等政府失灵行为,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年金投资领域,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年金基金投资收益最大化,使受益人退休时的给付最大化,以充分提高退休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第5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基金投资 基金公司 投资时点理性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088-02

随着中国股市在制度性变革、人民币升值等大环境下地迅速发展,作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基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信托业务历史悠久,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荷兰。1774-1776年间,荷兰人亚伯尔许冯和淮特维希分别创设了“量子基金”和“偏好和谨慎基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基金。

我国自1992年11月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之日起,只有十几年的历程。基金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却异常迅速,1992年和1993年我国基金发展出现了一个小,这时设立的基金大部分都缺乏基本的法规规范,在基金设立、管理和托管等环节均缺乏明确有效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而且规模上不足以很好的分散风险,这些基金被称为“老基金”。1997年11月14日证监会颁布并实施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行政法规。此后,新基金管理公司纷纷成立,新的规范化的基金也不断推出,这一时期成立的基金很多是封闭式基金。到2001年9月开放式基金推出之前,我国共有47只封闭式基金。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一华安创新诞生,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笔者就基金投资的基本方法作简单介绍。

一、基金投资前的准备

在2006年,大部分基金的净值都实现了超过50%的年增长率。但这些基金的持有人中取得相同回报的却不足1/3,为什么买了基金却没能完全分享基金的成长呢?这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密切相关。基金的持有人不能完全分享基金的成长是因为这些投资者没能长期持有基金。

基金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理财活动。那么为什么基金投资需要长期呢?这是因为:首先,基金投资的本质是对市场中那些中长期的战略投资品种的布局把握。借助专业优势,挖掘优质上市公司,坚定持久持续的跟踪。并根据行业或者公司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所持有的证券品种进行调整优化,这样才能实现比较稳健的投资业绩,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频繁的买入卖出基金,即使是一个专业投资者,也很难把握住每一个波段,更不用说普通投资者。要通过波段操作在中长期都能实现好业绩,是非常难的。这样做很有可能踏空行情而错失基金业绩大幅上涨的机会。著名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时间是好投资者的朋友,是坏投资者的敌人”。其次,大多数基金的中购和赎回都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一般中购费为1.5%,赎回费为0.5%,比股票的1.5%。要多很多,所以基金应该避免频繁的买卖,从而降低成本。再次,基金投资是复利计算的,如果长期投资,本金就会越来越大,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因此基金投资是长期投资的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持续分享理财成果。规避风险。

二、选择基金进行投资的方法

在选择基金时投资者需要注意浏览各种基金信息。判断某种基金是否适合自己进行投资。在购买基金之前一定要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好的基金公司。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首先应该知道该基金的管理公司情况,好的基金管理公司不仅所管理的基金业绩比较好。而且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选择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公司是否具有出色的投资研究团队。一个出色的投资研究团队是基金公司获得良好投资业绩的保障。由于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产品众多、复杂度很大,因此,想要在资讯十分发达的市场中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超额利润,需要一个分工明确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一起努力才行。如: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就非常重视投资研究,目前易方达公司有员工175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员工总数的60%,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占30%。公司高管人员人均金融从业时间12年以上,全部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教育背景。公司已自主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员队伍,形成了研究主导的投资文化,为公司取得优异投资业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2)基金公司是否重视服务,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形象。基金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投资者需要更多专业的服务,因此基金公司的服务水平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基金公司必然有好的市场形象。其员工的素质操守也会很优秀,这些将更有力的保护投资者资金的安全。

2.选择好的基金经理。在选择基金公司的同时还要选择基金经理,我们知道,每只基金都有一个掌门人,就是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是受基金管理人即基金公司的委托,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的负责人。他代表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或其他投资计划,是基金管理的灵魂人物,且其能力影响基金的整体报酬。

首先,应该保持稳定的基金经理,只有稳定才能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股价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国民经济更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因此,基金经理的更换也应在遵循资产配置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以避免一个良好的资产配置,还没有享受到资产配置带来的收益时,因基金经理的变换而不得不进行持仓品种的调整,从而打破原有的资产配置组合。因此基金经理更换不应以年份长短来衡量,而更应该以资产配置的周期性长短来衡量。

其次,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应该是多面手。通过考察基金经理的履历可以发现,研究型的基金经理比较多。基金研究在产品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具有丰富的卖战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在基金运作中胜算系数更大。因此,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应该是包括研究和投资、营销在内的多面手。

3.选择投资的时点。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投资的策略,用时间来抵偿可能的投资风险,持有的时间越长,实现正的收益回报的可能性越大。但这并不与我们选择合适的时点进行交易相矛盾。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基金,可以利用基金本身的特点来打“时间差”,在选择交易时可以像股票交易一样利用二级市场的运作规律来进行相机抉择。投资者可以利用的“时间差”有以下三个:

(1)认购期和申购期的时间差。开放式基金的认购期一般为一个月,而建仓期却需要三个月。从购买到赎回,投资者需要面临一个投资时间跨度,这为投资者选择中购、赎回时点进行套利创造了时间差。因此,对于偏好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只要掌握了股票型基金的建仓特点,就能获取不菲的基金建仓期收益。

(2)前端和后端收费的时间差。基金管理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基金时均要向投资者收取一定的赀用,其收费模式主要有前端收费和后端收费两种。前端收费是在购买时收取费用,后端收费则是赎回时再支付费用。为了鼓励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的时间更长,同时增强基金持有人的忠诚度,各家管理公司在基金的后端收费上设置了一些灵活费率。在后端收费模式下,持有基金的年限越长,收费率就越低,一般是按每年20%的速度递减,直至为零。另外,由于前段收费是在购买的同时竹费,而后端收费是在赎回时付费,因此同样的资金后端收费购买基金的份额多。所以,当你准备长期持有该基金时,选择后端收费方式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

第6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摘要:合理的投资组合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必要前提。本文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绩效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养老保险基金 资产配置 投资收益率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一支柱,由国家统一实施,政策目标是广覆盖、保基本。截至201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经达到84232万人。作为广大劳动者退休后的主要经济来源,该制度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着重要意义。

早在1997年,我国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了预留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当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刚由现收现付制转为部分积累制,基金结余额有限;且资本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投资工具不多。因此“买国债、存银行”是符合当时大背景的选择,其能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保底”工作。但随着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推进,该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

首先,狭窄的投资渠道使基金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逐渐扩大,基金规模不断增长。201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高达35645亿元。国债和银行存款虽然能较好地满足流动性、安全性需求,但收益率一般较低。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跑赢通货膨胀率,无疑将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严重的贬值损失。

其次,这种保守的投资政策与我国的筹资模式并不匹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属于基金部分积累制。其中社会统筹为现收现付制,遵循以支定收原则,从理论上讲这部分基金应大致处于收支相抵状态,投资压力相对较小。而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具有典型的长期性特征,除缴费外,累计投资收益是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提高劳动者未来的退休待遇。

为了弥补制度缺陷,我国开始探索养老金入市的具体方式。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试点运营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2012年,其受广东省政府委托,负责管理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截至2014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的个人账户基金权益达到110 9.74亿元,其中累计投资收益为303.92亿元;广东委托资金权益达到1055.58亿元,其中累计投资收益为173.36亿元。这些措施也反映了我国对于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制度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现状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单位和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从筹资模式看,这两者皆属于完全积累制,对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较高。

职业年金起步较晚,具体投资办法有待另行制定。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二十余年历史,制度相对成熟。截至2014年末,全国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共计7.33万户,参保职工为2293万人,基金总规模达到7689亿元。为了提高基金投资效率,我国先后颁布了多个重要文件,典型代表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4)、《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2011)、《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2013),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不断丰富投资工具、逐步放松对投资比例的约束。目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第一,投资范围比较广泛。具体投资对象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以上投资工具大致可被划分为流动性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三大类。流动性资产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特点,固定收益类资产往往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回报,权益类资产虽然风险相对较高,但也带来了高收益的可能。第二,对投资比例仍有所限制。其中,流动性产品的最低比例为5%,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最高比例为135%(基于债券正回购比例不超过40%的前提),权益类产品占比则不得超过30%。第三,允许企业年金基金参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这实际上是对冲策略的应用,即此时只能做空股指期货,且所持有的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其对冲标的的账面价值。

在现有政策的规定范围内,企业年金基金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投资绩效总体来讲比较理想。由表1可知,在2007-2014年间,其投资收益率有六个年度超过了同期通货膨胀率。此外,表1的数据还显示基金投资回报与外部金融市场的表现密切相关。在2007年、2009年和2014年,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分别高达41.00%、7.78%和9.30%,这无疑是受到了牛市大环境的影响;而20 08年、2011年的投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熊市行情。

数据来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来源于《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来源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

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验总结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属于财政性战略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其于2000年8月设立,截至2014年末,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5356亿元。面对逐年增长的基金规模,我国对其投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适应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

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基金进行分散化投资,但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境外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20%,这意味着拉开了海外投资的序幕。除了以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外,我国陆续以专项审批方式拓宽基金投资渠道,涉及的投资对象包括股权投资、信托贷款、股票指数化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2015年4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将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将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的范围扩大到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优质民营企业;同时允许基金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一级市场直接投资同业存单。除扩大投资范围外,本次会议还上调了企业债、地方政府债、信托贷款的投资比例。

综上所述,就投资范围而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在境内和境外进行投资。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从投资比例看,我国根据不同投资工具的特点分别规定了投资上限或下限。例如,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企业债、地方政府债、股权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20%;信托贷款、股权投资基金的比例则不得超过10%。

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相比,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资产配置的空间明显更大。如表1所示,在20 07-2014年间,除了20 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投资亏损外,其余年度皆获得正收益;且在绝大多数年份,其投资收益率不仅跑赢了通胀,也高于同期的企业年金。

四、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的对策

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就必须在重视安全性的基础上探寻更有效的投资路径,这不仅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支付压力,也有助于实现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已有投资实践,建议养老金投资坚持两大原则:一是采取多元化策略,二是实施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尤其要对诸如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作出限制。除此之外,还可从以下方面优化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

1.根据筹资机制的不同,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差异化的投资模式。对于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资金,其运营方式是用当期征缴的保费支付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外,可将中央银行票据、货币型养老金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作为投资对象。对于完全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基金,从参保者开始缴费到未来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中间长达数十年时间,应利用流动性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以实现理想的收益率。此外,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介入金融衍生品市场,其目标为套期保值,严禁投机。特别是当整个金融市场不景气时,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从事对冲交易,无疑能较好地应对系统性风险。

2.健全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机制,适当拓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我国尚未颁布关于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具体办法,考虑到其制度模式与企业年金有一些共同之处,在制定后续政策时可借鉴企业年金的相关做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一直坚持多元化投资,建议在参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投资范围:一是探索境外投资的可行性,以便于在国际市场上分散风险;二是通过直接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改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参与力度,在保值增值的同时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绘,王雷雷,李海申.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1):82-84

[ 2 ] 徐怡红, 邢轶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效果评价[ J ] . 绿色财会,2013(4):32-37

[3]杨华.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7-11

[4]鲁全,蔡泽昊.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12(4):14-21

第7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全国社保基金 投资分析 投资管理

一、引言

2000年9月,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社保基金。其设立的目的是:调剂和补充各地基金支付缺口。全国社保基金主要来源有国家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彩票收入等及其投资收益,其中,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经过几年的积累,基金规模不断壮大。到2005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为2117.8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1768.86亿元,占基金总量的83.5%。

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储备,其投资资本市场追求相对较高的收益,是应付我国日益增大的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压力的需要。我国社保基金目前面临着两大重要问题,即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所带来的支付压力问题。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达到约8000亿元,并以每年约1000亿元的规模迅速扩大,空账做实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另外,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非常迅速。据估计,2020年,我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对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001年,全国社保基金试点入市,到2003年,正式入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其投资收益状况并不理想。本文拟通过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情况的分析,对基金的投资管理,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二、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状况分析

1.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情况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可以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但是其直接运作的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其他投资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并委托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为10家,托管人2家。表1统计了2001年~2005年社保基金投资分布的情况,从表中数据来看,2003年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4.06%,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35.80%,2005年有所降低,为34.48%;而银行存款所占比例由2001年64.87%下降到2004年的39.19%,2005年这一数据有所回升,为49.05%;债券投资所占比例也由33.56%下降到8.10%。

数据来源:根据2001年~2005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整理

2.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状况

下表2统计了最近5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情况。总体来看,全国社保基金过去5年的收益率偏低,收益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过去5年累计收益率为14.15%,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是2004年,也仅为3.32%。剔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全国社保基金的实际收益率就更低。其中,最高的是2002年,为3.55%。而基金正式入市以后的3年,实际收益率反而低于2001年和2002年。2004年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全国社保基金实际上出现了“缩水”,连最基本的“保值”目标都没有达到。

数据来源:2001年~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05年国家统计年鉴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状况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股票投资的收益情况不佳。2001年~2005年,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熊市”,行情低迷,导致基金投资状况也不好。2006年,我国股市牛气冲天,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30.43%。相应的,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透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已实现收益195亿元,已实现收益率9.3%,加上股票市场上424亿元的浮赢,全年经营业绩为619亿元,经营收益率高达29%。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完善,金融工具还不丰富,而全国社保基金又有严格的投资品种限制,这也使得基金难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率。

三、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对策选择

1. 放宽社保基金的投资品种限制,提高基金的运作效率

我国对于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品种,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制度还不健全,系统性风险较高,严格将风险投资限制在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上,不利于分散风险,也不利于社保基金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应该适当放开全国社保基金投资限制。总体思路为:

(1)放宽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允许社保基金投资于不动产、信托产品、指数化产品等金融工具。不同的金融产品对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反映程度和反映周期都不一样,这样,在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配置中,就可以降低对股票、债券等传统有价证券的依赖,降低组合中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率的目的。

(2)对社保基金投资于各种高风险类别资产的比例,进行最高限制。如可规定全国社保基金按成本计算,投资于不动产的比例不得超过5%;投资于金融创新工具的比例不得超过5%;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的比例不得超过10%,等等。同时,对于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于单只金融资产的比例,也可以进行限制,如不超过其管理资产的5%,等等。

2.选择和创新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并不丰富,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工具就更少。而金融工具的丰富,可以降低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提高收益率,因此,应该借鉴国际经验,选择和创新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金融工具。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特种政府债券。由于全国社保基金对于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很高,因此,国债这一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仍然会是主要的投资工具之一。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利率的上升,工资增长率的提高,国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笔者认为,政府可以根据社保基金的特点,发行特种政府债券,其利率稍微高于一般国债,而且有灵活的回购规则以满足社保基金对于流动性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同时也可以使社保基金发挥补充国家财政的作用。

(2)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我国有13亿人口,对于住房的需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强劲的增长。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住房抵押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优质的资产之一,平均坏账率很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就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由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发行的证券。其现金来源于抵押贷款借款人每月支付的利息和本金,证券的票面利息小于这一现金流,其差额即证券发行人的费用和利润。由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风险较小,而其收益又高于国债,因此是社保基金理想的投资品种。抵押贷款证券在智利、新加坡、韩国等国的社保基金投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当然,指数化产品,信托产品,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等等也是比较适合社保基金投资的金融工具,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3.加强我国社保基金运行的制度环境建设

我国社保基金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很多方面还不完善,社保基金运行制度环境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监督机制建设。包括:①监督机构的建设。应该建立国务院直属的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进行监督。这样,社保基金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互相独立,互不隶属,才能更好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中介机构的建设。会计、审计、精算、资产评估、风险评级等各种市场中介机构的充分发展,会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制度环境,提高监督水平。③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是受托人的法定义务。如何投资基金、由谁做出投资决策、投资资产类别有哪些,各投资资产类别的收益情况等问题,广大的受益人迫切希望了解,也有了解的权利。同时,完善的披露机制,有助于加强公众的监督。

(2)法律制度建设。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立法非常滞后,还没有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出台,这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如美国,其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不仅以普通法为基础,还颁布了专门的养老基金投资法《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对养老金投资所涉及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颁布社会保障法,以及社保基金投资法,规范社保基金管理、投资运营和监督。

(3)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场所,因此,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保基金的风险水平和收益水平,从而影响到广大参保职工退休后的收益水平。而我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较高,这增加了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为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而社保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良好运营,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告[EB/OL].ssf.省略/web/Column.asp?ColumnId=10

[2]2006年中国社保基金大赚三成[N].中国证券报,2007~01~25

第8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投资;收益;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基金,基金发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现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种证券投资工具。基金按照运作方式不同,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中国基金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较为猛烈。1998年3月,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2010年9月随着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诞生,封闭式基金逐渐被开放式基金代替。世界基金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的历史,开放式基金越来越成为基金中的主流。

目前,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美国、英国、香港和台湾的基金市场均有90%以上是开放式基金。截至2010年12月初,中国开放式基金已达到586只。开放式基金可谓琳琅满目,基金投资者如何投资开放式基金,如何利用开放式基金这一投资工具获得收益?已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开放式基金

基金是一种证券投资工具,反映的是一种信托关系,他有别于股票、债券,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是通过购买基金单位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照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其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管理,提高收益。基金靠发行基金单位,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共同投资,资金规模优势明显。避免了单个投资者因资金有限、交易量小而产生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基金公司也就是基金管理人,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由投资专家来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且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正确把握市场脉搏,提高投资收益率。

2.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法律规定,基金必须通过投资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以保证投资人相对稳定的收益。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形成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同时把投资者的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种股票,使某些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股票涨价的盈利来弥补,分散了投资风险。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金投资者是基金的所有者,基金投资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盈余,按照各个投资者所持份额比例进行分配。收益大家一起分享,损失大家共同承担。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具有发行数量没有限制、买卖价格以资产净值为准、在柜台上买卖和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在中国,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基金最低投资额一般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多买或少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入市难”的问题。对开放式基金而言,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人直接申购或赎回基金,也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等销售机构申购或赎回,或委托投资顾问机构代为买卖。 正是因为这些方便因素,开放式基金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二、开放式基金投资失误的原因

为什么投资者抱着共同的梦想,结果有人赚钱,有人赔本。即使投资同样的基金,照样“有人欢喜有人忧”。仔细分析,发现有以下原因:

1.选择基金公司失误。基金公司对基金的管理,依靠公司投研团队的操作,主要由基金经理和帮基金经理收集信息、搞研究、打下手的人组成,基金投研团队的信息搜集是否正确,信息综合分析是否科学,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是否合理等,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管理不规范,存在老鼠仓的基金公司,势必损害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不了解基金管理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盲目选择该公司基金,自然就不会有理想的投资收益。

2.选择基金失误。有一部分人,只看基金单位净值,不看收益率;或只看单位净值变化,不看分红状况,以为单位净值高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另有一些人,为了追求份额多,一味选择低净值基金。还有一部分人盲目追捧新基金,岂不知新基金无历史业绩可供参考,基金的管理者是否有投资经验,能否给你一个惊喜,这些还都是未知数。基金规模大小也是基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一味地选择规模大的基金,认为大规模的基金保险可靠。殊不知,基金规模太大,在一定程度上,经营的灵活性会受到限制。小规模的基金,有时虽然可能面临清盘的危险,但它又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3.进出场时机选错。追高杀跌是股民的一贯错误做法,在基金投资方面,当然也不

例外。有些投资者盲目进出,必然要因盲目而付出代价[1]。股票、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遵循“未知价”交易原则,因此,投资者在申购或赎回时,并不能及时获得成交价格。选错进出场时间,买进价格高于理想的价格,卖出价格低于希望的价格,这些事也就屡见不鲜了。按照基金的“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高价格买进的基金,所得的份额自然就减少了,同等分红条件下,投资收益就会降低。

4.投资期限选错。没有正确把握买入和卖出时机,投资期限选错,自然会增加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基金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工具,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定力,也就是说不要这周买,下周卖。受中国2007年单边牛市的影响,一些基金投资者产生了急于获利的情绪,把基金当股票来操作。

 

三、投资基金的对策

1.科学选择基金。第一,要选择好的基金公司。事实表明,中国股市在特定阶段的投资理念都会出现轮动,在恰当时机实现理念创新,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这取决于基金公司对市场的判断。选择正规的、有经验的基金团队,更要选择好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是替投资者代雇代管理负责操盘的投资高手,他的操作,对基金的收益率影响巨大。第二,要选择好基金。首先,要了解基金的收益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金净值增长:开放式基金所投资的股票或债券升值或获取红利、股息、利息等导致基金单位净值的增长,而基金单位净值上涨以后,投资者卖出基金单位数时所得到的净值差价,也就是投资的毛利。毛利扣掉买基金时的申购费和赎回费用就是真正的投资收益。 另一部分是基金分红收益:投资者获得的分红也是获利的组成部分。由于基金在经营过程中的风格不同。有些基金追求短期收益,有些追求长期收益。有些基金喜欢给投资者早分红,少积累;有些喜欢少分红,多积累。因此,投资者只看基金单位净值很难判断基金的优劣。要将基金单位净值、累计净值和分红状况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可能在众多良莠不齐的基金中遴选出好的基金。其次,基金的排名情况,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投资基金的参考 [2]。有专家认为,如果一只基金能连续三年以上,将业绩保持在同类基金排名的1/3以内,基本上就属于信得过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投资者还需要分析基金的经营风格和持股状况,分析该基金历史净值增长水平及稳定性。历史净值增长情况和稳定性是基金以往的业绩表现,虽然不能完全说明未来的情况,但是基金投资思路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必然影响基金的未来收益水平。

2.科学选择进出场时机。与股票、债券相比,基金投资的费用较高。认购或申购时,要付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还要付赎回费,而且费率较高。所以反复的买进卖出,无形中就加大了基金投资成本。投资者要经常了解经济信息,了解宏观市场,不要频繁的买进卖出。但也不是说,持有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大。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果断清仓的基民们就收入不菲。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进出场时机选择正确,会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例:进场时,希望价格低一些,这样,同样的资金,就可以多买些份额。实际操作就需要结合股票市场来分析,如果股指在低谷,后市又有反弹趋势,而当天股市又在下跌,就可以大胆的买进。当股市涨到高点了,后市又有大幅调整趋势时,明智的选择就是“落袋为安”了。

3.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基金类别很多,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经营风格,会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和风险耐受能力,科学选择基金,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如果你喜欢冒风险,希望获得高收益的投资,就可以选择股票基金或成长型基金;若是保守一些,追求稳定的收入,就应选择债券基金或收入型基金。

4.选择基金资产组合,分散风险。混合搭配不同类型、不同基金公司、不同风格的基金,构建低风险定投组合,可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确定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选择业绩较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 [3]。一般来说,大盘平衡型基金较适合长期投资的核心组合,在核心组合以外,不妨买进一些行业基金、新兴基金,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增加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注意基金组合不宜太分散,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持有三至五只优质而投资风格不接近的基金为佳。

选择好的基金,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放式基金,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学会理性的分析,科学地选择,才可能在变幻莫测的基金市场获得理想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孙可娜.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0.

第9篇:基金投资的特点范文

所谓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单位,将募集的资金专门投向以货币市场为投资组合领域和对象的共同基金投资方式。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或其他流动性良好的短期债务型金融工具,其期限为一年或少于一年,政府、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高信用等级的企业等是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主体。因此,货币市场工具具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特点。但是货币市场具有批发市场的特点,单笔交易金额巨大,动辄以百万计,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投资。而通过募集个人小额资金组织共同基金的形式,建立货币市场基金,使个人投资者能够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活动,在保持个人投资流通性的同时,享有一定的投资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形式的投资品种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专门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组合对象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收益较为稳定,风险相对较小。货币市场基金有着共同投资基金的一般组织形式与基本特点,但货币市场基金是专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类型,具有期限短与流动性高的特点,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投资额,也可随时通过签发支票的形式退出基金,其灵活性比一般的共同投资基金更大一些。货币市场基金没有股票市场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波动性大,因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组合产生的资本利得并不大,收益相对稳定。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将大量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统一投资到原来风险就较小的货币市场工具,通过规模组合的方式,使各种货币市场工具在流动性上互补,从而使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降到微不足道的水平。

(二)基金单位面值固定。货币市场基金为了提供给投资人类似于准货币的流通性和便利性,依照国际通行的短期资金市场投资基金惯例,普遍采用将每个基金单位的交易价格维持固定不变,如始终保持1元/基金单位,并建立相应的资产计价与会计核算模式。基金每日计算基金收益,并以份额形式定期将基金投资确认的损益结转到基金持有人账户上,通过份额增减反映基金持有人收益变动情况。持有人可通过赎回基金份额、签发支票等形式获得现金收益。

(三)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基金实际价值由其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的市场价格,即市场利率所决定,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基金实际价值的变动。如果以基金市场价值作为账面净值,不利于投资人进行现金管理。为了减少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的波动,基金管理人一般采用成本摊销法(Amortized Cost Method),在基金初始投资时,用购买货币市场债券的实际成本作为其账面净值,将投资的溢折价在债券剩余期间进行摊销,增加或冲减基金的账面净值。使用这种方法,在投资人看来,类似于投入一笔稳定的本金并在每期获得确知的利息收入。

然而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通过摊销成本不断调整的基金账面净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后,买入或赎回基金份额会对基金投资人和基金公司造成投资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要求,货币市场基金必须建立影子价格机制(Shadow Pricing),用来反映以市价计算的基金单位净值。当影子价格偏离基金账面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一般设定为0.5%,基金管理人将依据影子价格对投资进行调整,把基金的账面净值调整到市场价值,确保这种偏离不会对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组织。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同样遵循着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相同的基本会计核算组织管理原则。因此在货币市场基金会计核算组织上,必须依照有关监管部门制定的基金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规定,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确立基金的会计核算主体地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应当以基金为会计核算主体,独立建章、独立核算,保证不同基金之间在名册登记、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相互独立。因此,货币市场基金应以基金为核算主体进行会计核算。

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将具有一定机构和人员的实体性组织作为会计主体不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基金界定为单独的会计主体。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将基金的经营活动与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二是方便将基金公司管理的各种基金之间的经营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真实、公允地反映每一个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

2.以日为期间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于估值日计算基金账面净值和基金单位净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告。而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号——基金净值表现的编制及披露》的要求,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应于每个交易日当天进行估值;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市价估值(封闭式基金按平均价估值,开放式基金按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是货币市场工具,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波动、利率和汇率变动、货币市场工具发行主体经营情况变化,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工具价格造成基金价格与其净值发生偏离。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分期,以月、季、年为期间对基金进行核算与披露的话,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必须以日为核算期间披露基金会计信息。

3.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除了在基金成立时,基金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外,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影子价格机制,对基金账面净价做估值调整来实现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货币市场工具有较为发达的交易市场,容易获得其价格,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采用市价或公允价值计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净值,提供基金投资者决策相关信息。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开放式投资基金,其基本核算方法与一般的债券投资基金的核算方法基本相同,故在此不对基金买入、卖出投资债券的会计核算作进一步介绍,而只说明如何对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进行确认计量和估值调整的问题。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货币市场基金单位固定面值,且其账面净值与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会计核算必须经过一个估值调整的过程。这样,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货币市场基金需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二是当账面净值与市场价格发生偏离时,如何进行调整处理?

1.确定基金投资的账面净值。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美国证监会(SEC)对基金管理人进行货币市场基金会计处理,确定货币市场基金账面净值,要求采用两种方法,成本摊销法或区间波动法(Penny-Rounding Method)。

基金投资每期的投资收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已实现的资本利得、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按照《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则2a-7的解释,所谓成本摊销法,是确认前两个部分的投资收益,将其计入基金账面净值,但不在账面净值中确认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区间波动法是在将所有的收益均确认为投资收益,计入基金账面净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市价来确认基金账面净值。而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未实现利得应当在“投资估值增值”和“未实现利得”科目反映。

采用成本摊销法与采用区间波动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由于采用区间波动法除了需要将持有获得的利息收入和已实现的资本利得计入账面,同时需要将持有债券的市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在账面反映。这样尽管可以消除账面净值与市价之间的差异,但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直接计入基金账面价值不符合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而摊销成本法提供了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投资价值调整的内在一致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摊销成本法更符合中国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投资账面净值和收益的稳定,而采用区间波动法由于以市价为基础,其账面净值和收益经常波动,因此,摊销成本法更适应于固定单位价格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

三是摊销成本法可以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通过登记簿来记录市价变动情况,不需要调整账面净值,而采用区间波动法需要频繁对投资账面净值进行调整,比成本摊销法繁琐。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摊销成本法更为有利。

在摊销成本法下,需要将基金购入货币市场工具时所产生的溢折价,在剩余期间进行摊销。这样又面临两种处理选择,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实际利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