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天早上,我一改往日睡懒觉的习惯,早早起床,和妈妈、弟弟兴致勃勃地到滨江长廊看日出去了。
我来到了滨江长廊了。忽然,一阵湿润的风吹来,我浑身上下觉得凉快极了。
一会儿,东边有些发白了,大地也渐渐地光亮起来了。在东边的树梢上和大地上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的锦缎,我知道那是朝霞,太阳就要出来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好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害羞少女,悄悄地注视着人间,最后,终于露出了整个笑脸。这时,霞光万道,将半个天空染得红通通的,广阔的大地也涂上了一层鲜红地油彩;
一片片翠绿地树叶在微风地吹拂下,闪烁着耀眼地光辉。
太阳离开地平线了,红彤彤的,彷佛是一块光彩夺目的小花板,缓缓上升,红日周围霞光尽染无余。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像是身穿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过了一会儿,红光退去了,太阳射出万道金色的光芒。天空变得更蓝了,犹如一片碧蓝色的大海。云儿变了,白花花的,显得无比柔和、优美。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来源:文章屋网 )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海上日出的动态与静态美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语段,质疑入文
(大屏出示语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先来读一句话,谁来读?
(学生读得流利但很平淡。)
师:你们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练读,而后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这句话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所以要读得有力量,有气势。
师:你们猜一猜作者用这句话来赞美什么。
生1:赞美大海。
生2:是来赞美高耸人云的山峰。
生3:作者是在赞美钱塘江大潮。
师:奇观是指奇特壮观,那到底是什么景色被作者如此赞美,并倾注于笔尖描写下来呢?看老师板书来揭示答案。(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知道答案了吗?
生:是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师:对呀!这就是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后写下的深刻感受,说海上日出是――(学生接读:伟大的奇观。)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生:海上日出奇在哪呀?
师:看来大家问题都是围绕“奇观”而问,好,那我们就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解读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教师随手在课题后点上“?”)
评析:人云:求学问需学问,该教学环节中教师步步引疑,学生步步质疑,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开了好头。
二、初读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下面找6名同学读课文,检查一下大家读文情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6名学生都读得很流利。)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略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写了作者早晨在海上看日出。
师(追问):你从课文的哪个语段中概括出这一内容的?
生:看课题就知道了。
师:嗯,很好,文题4个字2个词就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日出一词是――(学生接:早晨,清晨。)海上是说看日出的――(学生接:地点。)对呀,这不就说了时间、地点、事件了吗,而人物是――(生接:巴金。)
师(补充):同学们我们能直呼作者巴金吗?
生(抢答):巴金爷爷。
师:是的,这是我们对已故著名老作家的尊重,其实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能让我们快速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生:课文主要写了早晨作者很早就起来,在船上看到日出的情景。
师:太好了,这两名同学一个是通过课题概括课文内容,一个是根据总起段来概括课文内容,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评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能使学生准确无误、言简意赅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亦是一个难点,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法的渗透,达到有法可循、教法无痕的效果。
师:要想知道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我们首先要弄清作者写了几种日出的景象。
生:是3种,一种是晴天时日出,一种是云薄时日出,一种是云很厚时的日出。
师(追问):你从哪些语句中得出这个答案的?
生: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说的就是天气晴好时。
师:“浅”字叠用,再用“很”加以强调,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天气的晴朗,万里无云。
生1:第四自然段开头说:“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写的是天上有白云的时候,云层很薄。
生2:“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说明此时描写的是云很厚时的日出。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把云薄、云厚时的日出都说成是有云时的日出。
师:大家认为这样可行吗?
(学生点头,认为可以,教师随即板书:天晴,有云。)
师:好,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两种日出景象的呢?请你再次略读课文,在书上标记出来。
生:是2-5自然段。
师:由此,课文可以划分成几个意义段?
生:3个意义段,分别是第一段为第一部分,2-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师:划分得非常准确,由此判断这篇课文是典型的什么结构?
生齐答:“总-分-总”结构。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意义段等活动,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落实了学段目标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
三、细读文,感受景奇
师:默读课文2、3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晴空日升的呢?
(学生在静静地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谁来说一说?
生: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
师: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具体说明吗?
生:“转眼间”“出现一道红霞”――“过了一会”――“到了最后”。
师:他找得多准确呀!这正是作者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推移在观察日出,而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按照观察的顺序描写下来,所以我们读起来也觉得文章顺畅,合乎情理。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上相应句段处批注上“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3个小标题。
(师生共同验证3个标题的位置。)
师:我找一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日出前的景色奇在哪?
师:谁来说一说?
生1:奇在景色变得非常快,文中说: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转眼间就出现一道红霞,“转眼间”,速度非常快。
生2:我觉得从这句能体会到颜色的变化也快。
生3:我觉得由“天空浅蓝”到“出现红霞”到“红霞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感觉虽然没看到太阳,但能感觉到它正在升起,这也是“奇”的地方。
师:大家的意思是说,日出前景色奇在:一是天空颜色变化之快,二是景色变化之快,三是未见红日却从静态的红霞变色真切感受到动态的日升,这种动静的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日出前的景奇。
师:谁来读这两句话,让我们从你的声音中感受日出前的美景。
(两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前两个句子。)
师:对于看日出的人来说,此时的心情是喜悦的,更是――(学生接:焦急、急切的)。所以文中说作者――(学生接: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唯恐一眨眼错过了太阳破云而出的场景。)
(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出声读这些描写日出时、日出后的语句,你认为景色奇在哪?
(学生都在出声地认真读语句。)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觉得写太阳露出小半边脸时“没有亮光”,到完全升起来时一下子就“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一景色让人感到奇特。
师:是光亮的奇特对吗?(生点头。)
生:我觉得日出时景色奇就奇在太阳一点一点升起的过程。
(该生绘声绘色地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生:老师,其实这一句我还有没明白的地方。
师:说来听一听。
生: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呢?
师: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作者是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太阳升得慢。
生:这里“负”是背的意思,“纵”是跳的意思,就是说太阳升得慢,虽然日升就几分钟,可是因为作者当时心情焦急,也觉得升得慢。
生:我倒觉得太阳升得不仅慢,还有种升得吃力、艰难的感觉。
师:是的,作者就是要表达这样的情感,接着说此时景色奇在哪。
生:景色奇在:太阳升起后一刹间,太阳、亮光、云的变化一切都那么亮。
生:好的孩子们,让我们共同去领略那令人振奋的日出时刻。
(大屏幕播放日出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配乐动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静静地听、看。)
师:孩子们,看到这壮观的日出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海上日出真的太美了。
生1:颜色变化美。
生2:光亮变化美。
生3:太阳慢慢升起的过程美。
生4:太阳升起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被照亮了,也是种美。
生5:我感到最美的是太阳升起时,无论是云,是天空颜色,还是海面颜色等,它们都在慢慢地跟着变化,还有太阳自身光亮的变化,这整个过程都很美,而且看见太阳升起心情很兴奋。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有感情朗读本段。)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找出最能体现有云(云薄、云厚)时日出景色奇特的语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汇报?
生:“太阳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灿烂的亮光”这句体现了云薄时的景色奇。
师:能具体说说理由吗?
生:此时人们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还不奇吗?
师:用一个词语,奇就奇在此时是――(有学生接)水天一色。
(教师板书:水天一色。)
生:“太阳升起来,人们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这一句能看出云厚时日出景色的奇。
师:一个“镶”字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云很厚,阳光穿不透,但可以从它的周围射出来,这样阳光就把黑云包在里面。
师:对呀!黑云可以遮住太阳,但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这是何等的气魄呀!所以作者说――(出示: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光亮的了。”)师生齐读。
(教师板书:冲出重围。)
师:课文学到此,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它赞叹的是什么?
生:是说海上日出的景色太壮观了,赞叹的是这个。
生:因为海上日出这个自然景观非常罕见,非常宏伟壮观,所以他说是奇观,发出这样的赞叹。
评析:根据课标精神,教师引领学生在字、词、句、段、篇中畅游,读的是文字,感受的是情感,体会的是文章笔法的清新,震撼的是海上日出的壮阔气势,内化的是阅读学习的能力,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引背景,情感升华
(出示巴金创作《海上日出》时社会背景资料,学生自由读。)
师:看完资料,结合课文,你能说说你此时的理解吗?
生:老师我懂了,“太阳”应该是作者心中的光明和希望。
只见,同学们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般兴奋地叫着,笑着,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要知道,在前不久的考试中,我以一分的差距与我梦寐以求的重点初中擦身而过。
我,是失败者,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有什么资格笑呢?
这学校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校了,因长年失修,处处显得破败;铁大门经过风雨的剥蚀已丧失了本色;传达室内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积满了灰尘;报刊栏内只有几张发黄的报纸在随风飞舞……现在正值金秋九月,五谷丰收的欣喜之时,可是那欢乐仿佛刻意绕着学校而远去。
我今年14岁,人们说这个年龄正值花季,无忧无虑。可是我却觉得,自从我踏进了这校门,那种压抑就困扰着我,我感觉到那漫长的雨季似乎就要开始了,淅沥沥的,让我窒息。
9月1日 星期一 晴
同学们早早地坐到了教室里等着新来的班主任。
7点20分,一个穿着绿色羊毛衫的年轻女教师面带微笑地走了进来。她绑着一个马尾鞭,有着一双温和的大眼睛。“我姓黄,金黄的黄。叫红,红色的红。我希望我能为我的每一位学生带来金黄色的灿烂,大红色的活力!”我忍不住笑了,似乎看到一缕明媚的阳光,一种和暖的气息在教室开始涌动。
黄老师的第一节课就赢得了我的心,这节课她讲的是作文,她写的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说的那口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她对作文深入浅出的讲解,都令我着迷。最后,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熟悉的人或事”,我突然灵感大发,笔下的文字像一畅快的泉水喷涌而出,好久没这样的感觉了,就连我自己也感到惊奇。这次,我写的是《我的妈妈》。文章结尾我写道“我的妈妈是一棵树,我就是她绿荫下的女孩。”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见到妈妈要祝她生日快乐,另外还要告诉她我喜欢新来的黄老师。
9月1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黄老师给我们讲了《简•爱》一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平凡而贫穷的女子如何在种种中磨难始终保持着她独立人格的故事。在老师动人的讲述中我的心深深地被震撼了。是啊,一个人在一生中哪能没有一点磕磕碰碰,只有仰着头藐视那困难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那压在我心头多时的阴霾刹那间消散了!
放学时,我唱着歌儿回到家,爸妈都为我久违的歌声而感到奇怪。老爸说:“呦!咱家微微多云转晴了,瞧!酒窝笑得直打旋呢!”“就是高兴!”我欢快地叫道,“因为,简•爱与我同在!”
9月24日 星期五 晴
窗外的鸟儿不时地鸣叫着,我再也按耐不住了。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跑到老师跟前说:“黄老师,你能带我们去秋游吗?”老师看出了我那期待的眼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她突然又话锋一转,狡诘地笑了,说:“不过你们每人回来都得教一片游记哦。”
我们几个女生欢呼雀跃起来。
9月26日 星期日 晴
一、Miller-Round模型简介
最早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来研究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的学者是Miller,其模型建立在两区域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之上,其初始矩阵表示形式为:
其中,Aij表示区域j不同单位产品中来自区域i各个产业的中间投入系数,X1、X2分别表示两区域的总产出额,Y1、Y2分别表示两区域的最终产品。
Round在Miller研究的基础上,对Leontief逆矩阵进行了加法分解,提出了能更为直观的表现出3种效应的加法模型,其分解式如下:
X1X2=M1Y1M2Y2+S12M2Y2S21M1Y1+F1-IM1Y1+F1-IS12M2Y2F2-IS21M1Y1+F2-IM2Y2(2)
其中,M1=I-A11-1;M2=I-A22-1;S12=M1A12;S21=M2A21;F1=I-S12S21-1;F2=I-S21S12-1。(2)式等号右边的三项分别表示区域内的乘数效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和区域间的反馈效应。
二、中日贸易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溢出效应指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另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单向影响,即一地区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另一地区因出口需求引起总产出的增加。本文基于Miller-Round模型的加法分解式,分别对2000年及2007年两年的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3大部门及27细分部门)进行计算,得出中日间的溢出效应。表1所示为中日间三种效应的总和。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方面,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要高于中国对日本,即日本一单位需求增长带动中国产量的扩大幅度要大于中国一单位需求增长时对日本产量的带动作用。而在第二及第三产业方面,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则要小于中国对日本的。也就是说,从总体上而言,日本在第一产业方面更加依赖中国,而中国在第二、三产业上对日本有更高的依赖关系。对2000年及2007年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分别的溢出效应都有明显提高,说明两国之间整体的贸易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上文中,我们从三大产业结构角度出发,对中日两国2000年以及2007年两年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较为总体的分析研究。下文主要针对第二产业中制造业里的几个差异化较大的细分产业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分析。中日两国2000年及2007年制造业中各代表性细分间的溢出效应如表2所示。
从表9结果可得,从2000年到2007年,两国之间制造业各产业的溢出效应数额都有了大幅度的上涨,说明两国各产业间的贸易往来在这几年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两国产业关系更为密切。对上表各个细分产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得,食品制造业、纤维服装业、民用电子设备及通信设备业以及其他制造业这4个产业2000年中国对日本的溢出效应大于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2007年则相反,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超过了中国对日本的溢出效应。而上表中其他几个产业,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业、汽车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等等,在2000年和2007年两年中中国对日本的溢出效应都大于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中国在食品制造业、纤维服装业等产业上由于劳动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存在,在满足内需的产量供给上优势显著,然而2000年这两个产业中国对日本溢出效应却都要小于日本对中国的。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原因之一在于中国虽然在粮食纺织等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上有资源优势,但是在食品精加工以及中高档服装生产上却由于受限于高新技术以及创新人才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结论与启示
3.1结论
1、总体上而言,中国对日本的溢出效应高于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即中国最终产品需求对日本总产值的带动作用强于日本对中国的。一方面,若能内化这部分中国对日本的需求,必然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强国际商品贸易交流,提高国际竞争力。
2、中国对日本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而日本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体现出中国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由此造成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3.2借鉴和启示
1、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正如上文所述,中国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优势产业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这一优势已难以持续维持。因而,中国应加强技术投入、创新指导,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和产业效率,开发以技术、创新为主、能在国际竞争中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国际贸易与交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市场之间的隔阂越发模糊,加强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可谓是大势所趋。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依赖较强,这主要还是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因此,中国应在进行产业升级、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与交流,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潘文卿,地区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86-91.
[2]彭连清,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工业技术经济,2008(4):62-68.
[3]金继红、张琦,中日产业相互依存关系——1990-1995-2000年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7(2):15-19.
中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中司被创建以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中国投资者是在增持还是减持美国围债,上述问题一直备受瞩目。高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而言究竟是福是祸呢?
储备高≠国力强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并随时可以兑换为货币的资产。既然外汇储备是一种资产,看起来似乎外汇储备越多越好。毕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支付进口商品与服务、偿还外债、开展海外投资,以及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帮助一国应对投机性冲击,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
事实上,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与外汇储备不足有关。于是危机后,东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也帮助东亚国家顺利应对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然而,如何换种角度来展开分析,答案就变得越发不确定。
外汇储备越多是否意味着一国的综合国力越强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数据,按外汇储备规模由高至低排名,则日本、德国、美国与英国分别位居第2、11、19、22位,而中国、俄罗斯、印度与巴西分别位居第1、3、5、8位。
可以看出,但凡拥有发达金融市场以及国际化本币的国家,都用不着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这反过来说明,高外汇储备通常是本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以及本币国际化程度不足的结果。
成本与风险高涨
凡事均符合“过犹不及”的规律。随着中国政府持有的外汇储备超过了充分与适度的规模,与外汇储备积累相关的成本和风险便日益凸显。
成本之一是与外汇储备相关的“机会成本”。
中国超过90%的外汇储备投资于发达国家的各类债券,这些债券的年均收益率通常不超过6%~8%。
与此同时,尽管国内资金充裕,中国仍在不断地引入外国资金。据估计,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引入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已达到900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在2005年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外国企业在华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22%。这实质上相当于中国人以较低的利息将钱借给外国人,之后叉以高得多的利息从外国人手里再把钱借回来。这种“以股权换债权”的方式意味着中国的国民福利承受了很大损失。
成本之二是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的汇率风险与产品价值下跌风险。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构成大致为:美元资产65%、欧元资产25%、其他币种资产10%。
有两个例子足以证明中国外汇储备过度投资于美元资产的风险。
其一,2008年8月,美国的房地美与房利美濒临倒闭。当时中国外汇储备大致有500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机构债,其中80%即为两房债券。如果美国政府坐视两房倒闭,并导致两房债券价值降低至零,则中国政府将遭受高达4000亿美元的资本损失,相当于当年中国GDP的10%!
其二,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至今,未来美国政府通过制造国内通胀和美元贬值来摆脱国内外债务负担的可能性相当高。而一旦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则以本币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将遭受熏大损失。如果当前美元对人民币贬值20%,则以本币计价的中国外汇储备将缩水3430亿美元。假定组建一个航空母舰编队的成本是100亿美元,这意昧着超过30个航母编队在一夜之间灰飞悃灭。
威本之三是,外汇储备的累积将会加剧通胀压力或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央行在积累外汇储备的同时,发行了大量基础货币。为避免基础货币发行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央行主要通过发行央票来进行冲销。然而,由于央票利率显著低于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央票的大量发行会降低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因此,冲销注定是不完全的,从而外汇储备的累积会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形成物价或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事实上,2005年之后物价、股价与房价轮流上涨的根源之一,恰恰在于外汇储备的加速增长。
流量与存量调整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超过充分与适度的水平,目前外汇储备的继续累积对中国经济而言已经弊大于利,且风险将日益凸显。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应进行流量与存量上的调整。
2、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招架方为自然体(图4)。接招:与中段1相同,进行下段移动,但前屈稍高一些,另外要注意与对手间隔的远近(图5)。攻击:下段移动在对方的态势出现间隙的瞬间,猛地飞出后腿,进行右前踢(图6)。
3、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招架方为自然体(图7)。接招:将后脚拉至右斜后方,使自己离对方再远一些(图8)。攻击:下一个瞬间,对着对方的中段踢入左侧踢(图9)。如果技艺熟练的话,接招和踢几乎可以作为一个动作进行。
4、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招架方为自然体(图10)。接招:在正击的外侧妥善运作身体的同时,用左臂接招把对手的正击从外侧阻挡在内侧(图11)。攻击:接着,对上段进行逆击(图12)。另外,请研究连续进行左中段逆击。对中段进行右前踢等各种技巧。
5、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招架方为自然体(图13)。接招:在对方攻来的瞬间,飞快地挪动身体,避开对方的正击(图14)。攻击;对着对方的腰窝踢入侧踢。这时,身体的平衡与对方间隔的保持,都比较难,所以要多次反复练,以掌握窍门(图15)。
6、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招架方呈自然体(图16)。接招:攻击方飞出右脚前踢(图17)。面对这种情况,招架方将右脚后退一步,进行左下段移动。接招不是在那个部位进行,稍微里侧些比较好。攻击:将左脚稍微前进的同时,对着对方的中段发出右正拳(图18)。注意接招时,为高的前屈状态,攻击时使劲往下蹲。
7、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接招方呈自然体(图19)。接招:针对前踢,在外侧巧妙运作身体,用左手托起对方,以阻止对方的动作(图20)。攻击:在对手的态势崩溃时,进行右上段攻击(图21)。
8、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接招方为自然体(图22)。接招:在对方侧踢过来的瞬间,在内侧巧妙运作身体,将左腿抬到胸前(图23)。攻击:接下来,返过来对着中段踢入左侧踢(图24),在被侧踢时,如果能掌握好时机,左右以侧踢来反击的话,会更有效。
9、架式:攻击方在下段移动,招架方为自然体(图25)。接招:面对侧踢,在外侧巧妙运作身体,与此同时,将右腿抬至胸前。运作身体时,用右手轻轻地招架,安全度会增加一些(图26)。攻击;马上对着对方面部进行右上段侧踢(图27)。这是在攻击上段但也可以根据间隔、角度,攻击对方的站立脚、下腹部等处之后,进行击打、踢。
10、架式;攻击方左下段移动,招架方为自然体(图28)。接招:攻击方突然旋转踢,从侧面袭击招架方面部时,招架方快速低身,以手刀接招招架(图29)。攻击:接下来,跳入对方怀中,用右肘击打其面部(图30)。当然,除此之外,也要练习击、踢等攻击方法。
2、用左手紧捏住刹车把手。
3、右手拧动加转把至最底连续两下,即可解除限速。
4、检查各转动部件应运转是否灵活,不能有卡住、僵呆现象。
5、确保变速车在变速范围内的变档正确,变速器有无缺损,不能留有空档。
6、调节链条的松紧,让链条运转灵活。用手正向逆向反复摇检查曲柄链轮,避免跳链和脱落现象。
7、用双手握住鞍座上面的前后部分,一只手用力下压鞍座的前端,鞍座前端不得下塌。再用双手水平转动鞍座,鞍座亦不应转动。
It is good to keep a diary in English
Keeping a diary in English does a great deal of good to my English study. Keeping a diary can help you review all the English knowledge you have learned. For example, you must know the correct spelling of each word needed in the diary; you must use the phrases correctly and choose the suitable sentence patterns, meanwhil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use you knowledge of grammar in a correct way.
Keeping a diary can help you not only to console your knowledge of English, but to form the habit of thinking in English. Practice makes perfect. By and by, your English writing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