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习惯养成法
洛克认为,“教育上应该当心的一件大事是看你养成什么习惯”,“如果你不打算让它继续下去,日益增长,你就不必让它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在儿童的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一方面,规则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如果不能转化为内在的力量,其效果不会长久;另一方面,规则很可能会导致儿童对所学事物的厌倦、反感,阻碍他们对规则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途径,以达到本希望规则能取得的效果。其实,我们所预想的结果无非是当无人管束时,儿童依然可以继续进行规则所规定的内容。那么,如果我们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不妨“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从而养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
习惯养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无论是对于健康身体的养成还是美好德行的培养,都有其应用价值。在体育方面,作为一个对医学有研究的人,洛克提出,“只要着手得早”,使身体“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而就德育而言,“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具有去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在智育方面也如此,想让儿童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自然离不开习惯养成法。总之,只要是我们想要儿童坚持做的事,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习惯养成法使他做到。
洛克明确提出,在运用习惯养成法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以有效地使儿童养成的良好习惯。首先,在习惯的培养中必须要注意两点:和颜悦色地劝导、提醒;不要同时培养多种习惯,否则易眼花,一种都不能养成。这两点都是为了防止儿童对习惯的排斥和厌恶。此外,必须要保证前后要求、各方面要求一致,切不可出现与所要养成的习惯相悖的情况。哪怕仅有一次,也足以毁坏掉本可以养成的习惯,想再重新培养则更不易。
二、奖惩法
洛克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奖惩办法,即以鞭笞为惩罚,以心爱的事物为奖励。他认为鞭笞是一种奴隶式的管教,通过它所养成的自然也是奴隶式的脾气――平时看起来很老实、没有一点任性,但一旦爆发,必将引起一场大风暴。而且,鞭笞会使本希望儿童喜爱的事物遭到儿童厌恶。同时,用儿童心爱的事物作为奖励的办法也不可取。“假如你要使他打消甲种欲望,却以使他满足乙种欲望为补偿”,便只会扩大儿童的嗜欲,使本该形成习惯的事成为得到奖励的条件。长此下去,儿童会将他们的目的转移,不是为了做某件事而做,而是为了心爱的事物而做。这样的奖惩法“牺牲了他们的德行,颠倒了他们的教育”。
洛克主张奖惩法的关键在于奖惩的内容和方法要适当。肉体上的惩罚和物质上的奖励都不足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唯有使儿童的内心受到触动,才能达成奖惩的目的。“儿童无论受过什么惩罚之后,若是羞于做错了事情的心理不如惧怕痛苦的心情来得重,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由此可见,惩罚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使儿童产生羞愧的心理。与羞愧相对的是名誉,类似的,名誉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奖励。“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并且,这种刺激会永远发生作用,引导儿童走向正途。同时洛克还指出,如果使儿童心爱的事物和厌恶的事物分别伴随尊重和羞辱到来,就可以让他们知道心爱的事物只有名誉好的人才能得到,这样,“儿童的欲望反而可以助长他们的德行”。概言之,洛克所提倡的奖惩法是:奖惩要走进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因自己的行为体验荣与辱,进而促使良好德行的养成。
三、榜样法
洛克指出,“儿童(不,成人也是一样)的举止大半是模仿而来的”。若想让儿童习得某种行为,给他提供一个可供模仿的对象便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他认为榜样的影响“比你在别方面所能做的都要大”,“榜样的色彩所浸到的比外表更深”。从个体来看,无论我们对孩子进行多么努力的谈话、教育,“但是他的伴侣是个什么样子,他的仪态就会是个什么样子。……他的言语与举止不会比那些常和他交往的人显得更有礼貌”。可见,如果不关注榜样的影响,很可能一切教育和努力都是无用的。从社会来看,“最大多数人所不惜生命去坚持的见解与礼节,根据的多半是他们本国的习尚和一般人的日常实践,不是他们的理智”。模仿和从众是社会上很普遍的现象,当理智与主流行为相冲突时,获胜的往往是后者。此外,在教育中应该充分运用榜样法的最关键的原因莫过于,榜样法简便易行,而有良好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儿童无论忽略了,或者自己纵容了什么坏事情,一旦看见别人同样做了,他们是没有不厌恶、不惭愧的。”
榜样有好坏之分,其影响随之有利害之分。洛克多次强调要抵制不良榜样的影响。“坏榜样比良好的规则更容易被采纳”,“他们如果是经常跟不良的伴侣在一道,那么,哪怕你用尽世间所有的规则,使尽一切想象得到的惩罚,还是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德行。”不良榜样的影响是十分有害的,应该尽力避免孩子与不良的榜样在一起。特别应注意的是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教育者不仅仅是孩子的伴侣,更是孩子所应崇敬和学习的人。“如果他自己是个没有良好教养的人,他的不良的榜样便会毁掉它的全部教训。”“导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变坏。”因为,儿童有理由认为,向导师或家长学习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向他们学习没有教养和违规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如何施行榜样教育法,除了前文提及的避免不良的榜样影响和利用不良榜样使其避免做同样的行为外,洛克还对教育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对于父母而言,“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十分尊重他的儿子”。“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便绝不能在他的面前做。”同时,若想让孩子尊重教师,家长首先一定要非常尊敬教师,因为“被父母或被别人轻视的人,你是不能够希望你的儿子对他有一点点尊重的”。对于导师而言,“要想把一个青年绅士培养成他所应当培养成的那个样子,做导师的人自己便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导师能够“会”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做出榜样,树立一个模范的形象。
四、工作娱乐化法
关于工作和娱乐的关系,洛克认为,“娱乐是换种工作,把疲倦了的部分舒畅一下的意思”,工作要与娱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工作娱乐化。与工作娱乐化相对应的是兴趣责任化,洛克批判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兴趣责任化的现象。他指出,兴趣责任化具有一定的不良后果,“儿童应学的事情,绝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做一种任务去加在他们身上”。要使儿童对所学的东西发生喜爱,就要使他们有做这些事情的意向,而不是强迫他们在学习的兴致不高时去学习。“儿童对于游戏是乐此不疲的,是由于出于自愿,出于自由之故。”工作娱乐化的目的在于形成儿童的学习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同时指出,过多的游戏或者娱乐往往有害,特别是那种对于德行、智力乃至身体没有益处或者弊大于利的游戏更是有害。如果儿童出于痴迷游戏的状态,则可以利用游戏责任化的方法使他们的兴趣从游戏转向学习。洛克认为,导师可以观察儿童,看他最喜欢哪种游戏,就强迫他去玩,每天不分早晚地做,把它当做一种工作。不出几天,就可使他对最心爱的游戏发生厌倦,宁愿读书或做其他事。
简言之,洛克的工作娱乐化强调“把你(教师或者家长)所愿意他们(儿童)去做的事情当做他们的一种娱乐,不可当做一种工作”,同时,工作绝不可成为儿童的负担,适时的工作要与适时的游戏相配合。
五、几点感悟
上述四种教育方法差异虽大,但有一个共性,即注重教育中的内发作用,儿童内心的养成。这也是洛克经验主义的“不彻底”所在。由于时代的原因,人的认识有限,洛克所提出的教育方法中可能有还需再三斟酌的成分。但是,在经院式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洛克能够提出这样的思想已是难能可贵。更何况,有些问题直到今天我们也尚未解决,细究这些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如何富有成效地培养良好的习惯却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现实中机械培养习惯的做法并不少见,极少有实际的正面效果,原因是过于注重从外部进行的强制。但从内心出发,培养学生对于规则的认同,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无疑是更为有效的做法。值得重视的是,培养习惯的方法不应限于简单的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方面,而应把其看做强健体魄、美德养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其次,奖惩法是从古至今一直在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但是效果的好坏不易评价。洛克提出的奖惩法否定了先前时代的奖惩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奖惩要触动儿童内心的理念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对于反对机械的教育方式有很大贡献,而且对于今天的教育也有很强的借鉴性。事实上,洛克所批判的那种奖惩在今天仍随处可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此外,应该指出,洛克的奖惩法中蕴涵的利用欲望的理念是好的,可以增强儿童的动机。但是,这会不会使他们认为名誉好也不过是获得想要的事物的筹码,这是否会导致虚荣心过强?这是我们要注意防范的方面。
再次,洛克的榜样教育法意味着:一方面,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模仿良好的榜样,同时远离不良榜样。比如,作为教育者就不能随意责骂孩子。责骂孩子等于把其中可能混杂的“粗暴下流的言词”“教给了儿童,而且许可了儿童也去说”,他们会觉得“这是从父母或师长那里学来的”。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常常随意责骂孩子的教育者,无论其教育理论多么高深,都将无用武之地。
让学生远离不良榜样其实也意味着把“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看到那些行为的可恶,从而使他们避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呈现有一定限制,务须避免不良的榜样带给孩子们的不利影响,同时,导师应该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
最后,在洛克所提出的全部教育方法中,工作娱乐化也许是最有趣、也是最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教育方法。责任制是当前社会很流行的一个词。责任到个人,的确有助于任务的具体落实和完成。现实中,往往是因为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便承担了这件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责任。但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对该事情的兴趣似乎大不如从前。成人如此,儿童也一样。本来愿意向长辈行礼的儿童,我们如果规定他见到长辈必须行礼,不打招呼就会招致惩罚,结果会怎样呢?不用说,没几天他就会反感向长辈行礼这一要求和行为。
由此看来,责任化在教育的领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过多的责任化必然带来反感,让人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不是自由的。特别是,如果这一责任不能完成还要加以惩处的话,不仅会增加反感,还会带来恐惧,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工作娱乐化却能将工作变得有趣,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反观我们的教育现实,学习责任化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学习重负中逐渐地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和创造的动力、活力。针对这一令人忧虑的现象,工作娱乐化的理念无疑极有现实的启发性。
而工作娱乐化的反面,即游戏责任化,也深具现实的启发性。比如,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许多家长和学校对此束手无有效之策。有意思的是有这样一个例子正好印证了游戏责任化的教育意义。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情景剧中,有一个大学生做家教,他为了让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男孩认真学习,就整天陪这个男孩一起玩游戏,不做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一周的时间就让男孩厌倦了电子游戏,开始认真读书了。当然这其中还蕴涵了利用欲望的思想,即“没有欲望就没有努力”,“禁止反而常常可以增加他的欲望”。正是让孩子充分地游戏并禁止其学习的过程中,使他在厌倦游戏的同时,勾起了对学习的欲望。当然在现实中,我们是否能成功运用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我们舍不舍得“浪费”这一过程刚开始的几天时间。没有远见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让孩子疯玩几天是在浪费时间,殊不知正是这几天换来了今后的努力学习。可见,兴趣责任化和工作娱乐化不失为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洛克注重内心养成、主张利用欲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不仅适用于绅士的培养,也适合其他阶层人士的培养;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合学校教育。洛克提出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并且直到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启发性。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4-225.
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校长找到了我,要我无论如何也要接一个班的语文课,而且要在“提前阅读和写作”方面做一些实验和尝试。于是,我痛快地答应了。
为了让孩子们早日走上提前海量阅读的轨道,我在思考如何通过早期识字让孩子们提前进入阅读期。为了提高大家的识字兴趣,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游戏识字、猜谜识字、编儿歌和顺口溜……几乎所有的方法都尝试了。
开学一个月了,有些孩子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了,我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在教室里,在校园的读书角里投入读书的场景。看到他们对读书的迷恋,我的心里也乐滋滋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在强化识字两个月后的一次测字摸底中,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们班一个叫李晓正的同学,他的识字量还不到50字,这在我们“强手如林”的班里算是识字量很少的。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家里的整体情况。电话接通后,我明显听出电话那一头有一种紧张和小心翼翼。当我告知她孩子的识字状况,还没来得及继续了解其它情况时,可能是由于自责,或是没有听清老师的本意,她只是一味为孩子求情,请我不要生气,求我原谅,还表示会代我好好教孩子认字。
她的反应和“求情”让我感到意外,甚至有点儿哭笑不得,因为我丝毫没有告状的意思,只是想通过电话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更不想让家长“代我教孩子认字”。我细细一想,也难怪家长这样想、这样说,她一定是怕在我面前暴露孩子的缺点或不足,怕让我产生对孩子的负面印象或厌恶感,从而对孩子全盘否定,失去信心。
我把自己打电话的真实意图和她做了沟通,自己没有告状的意思,更没有请家长代劳的意思,作为孩子的老师,只是想和家长统一一下思想。她告诉我,孩子在家里刚开始几乎不识字,开始识字后,孩子对识字没有兴趣。家长几乎每天都是逼着认字的,有时候甚至拿完不成识字任务就不让吃饭、不让睡觉来威胁。也难怪,在孩子识字时期,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识字的感受啊,怎么能用成人的主观意愿去逼迫孩子,都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规律,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识字。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哪知道这些啊?
我详细地跟她推荐了几种简便易行的识字方法,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相处的方法,让她有机会不妨试试。从此以后,他们家每天晚上多了一项活动,那就是针对当天的识字内容全家人一起和孩子做识字游戏或识字比赛。当然,游戏或比赛的结果都是爸爸妈妈因稍慢一拍而甘拜下风,孩子总是无往而不胜。每当这时,爸爸妈妈总是作出羡慕状,这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动力。为了让家长配合老师,我还送给她一摞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粘贴,每当孩子在获得成功体验后,得到的奖品会是一个小粘贴。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家的床头、书橱、门上到处都是从他身上取下的小粘贴。到一年级下半学期结束,他的识字量就达到了1000字以上,还得到了校长亲自颁发的“识字小能手”奖状。
上二年级时,在去他们家的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了他们家到处都是小粘贴留下的斑驳的痕迹,惊讶的同时,我幸福地笑了,我的笑里,既有对孩子迅速成长的喜悦,也有对家长、孩子一起成长的欣慰!不是吗?正是我们对孩子的忍耐和宽厚成就了一个优秀的孩子。我想,这个笑,也是送给我自己的,因为我庆幸:我没有落入传统教育的“俗套”,没有对孩子灌输“基于以外部压力为主要动力的教育观”,而是调动了孩子的内在动力和班集体、家庭的群体动力。
在本学期的家长会上,他的妈妈面对我们班所有家长兴奋地说:“正确的识字方法和学习方法,为我儿子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头。现在孩子每读完一本书或为班级做了事,他都会很兴奋地告诉我。这学期他担任书橱长,负责管理班里的书橱,每天他都会把书排列整齐然后把橱子擦得干干净净。自从担任学习小组长之后,孩子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因为要早去学校检查小组其他同学的网络日记和检查背诗。在家里他也经常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比如擦桌子、扫地、叠被子等,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像个小男子汉,作为妈妈,我有时会感到一丝莫名的失落,因为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依赖你,不再像以前那样和你‘亲密无间’,但同时我又很享受这份失落,因为真的感觉孩子长大了。你的方法对了,你的世界就对了”
关键词:讲究教育方法; 提高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96-002
同志曾经说过:“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发生问题。”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教育方法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在全面实施新课程中,更应讲究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现针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略陈几个有效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养四有创新人才作贡献。
一、区别对待法
我们面对的是很有朝气、极有个性的新一代。天真烂漫的新一代,其家庭背景、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及生理、心理特点等都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有天壤之别,包括外貌与性格。为给每个学生营造好一个阳光灿烂的教育天地,使他们早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就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区别对待的教育方法。大家都知道,爱迪生上小学时能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喜欢提些异想天开的问题。这些问题连老师一时也答不出来。按理说,这也是正常的,但老师极为反感,说他有意捣乱,不可教育,学校还责令他退学。但他的母亲有一双慧眼,给他提供小天地,让他动脑筋、搞试验,培养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悉心指导他发奋学习,从而改变了他人生道路,使他成为一位大发明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
区别对待法,就是要区别个体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每个人都有短处,也都有优势。教育者要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把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在我校有的学生有吃苦精神,爱跳、爱跑、爱运动,把他们安排到运动训练队去,他们特来劲;有的学生体弱,但肯动脑子,让他们参加棋类兴趣组和气象观察组也很高兴;有的学生心算好,有的学生习作好,有的学生普通话好,有的学生有号召力,有的学生喜欢唱歌、舞蹈和写写画画,我们都让他们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配备辅导老师,让他学到技艺,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由于满足了个体要求,参加相适应的兴趣小组积极,进步快,校文艺、体育代表队参加市以上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受到体育局、教育局嘉奖。总之,善于发现和掌握每个学生的长处,帮助和指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辅导,让他们充分感受“学会了”的喜悦,“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欢乐,“获胜了”的自豪和“和谐默契”与“自我价值”的体现,达到锻炼人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求知、求趣、求新的目的。这样学生自信心强,有成就感,家长也满意。
二、说服教育法
二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倡讲道理,晓以利弊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凡是能坚持这样做的教师,班级班风好,师生间相互沟通,建立起友好、谅解、信任、依恋的心理关系,形成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心理环境。教师不靠“师道尊严”、“绝对权威”,靠的是说服教育,说到点子上,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信赖。
有的教师在说服教育时还是比较欠缺的。其表现:一是学生一有过失,就不问青红皂白,用压制方法,疾言厉色凶斥责怪;二是长篇大论空洞说教,不着边际唱高调,使学生深感惊奇、困惑;三是惯用惩罚法,行为上有了问题,责令背《条例》,学习上退步就罚作业,甚至示意请家教。须知,说服教育是教育学生的最好办法,学生在德、智、体诸方法的进步,无不靠用理说服。为了用好说服这一教育方法,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还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风度仪表、健康心理方面的修养。纯洁的灵魂给人以正面的形象,使说服教育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
说服教育的方法是好的,但要使说服教育起到真正的效果,在运用时要注意:首先,说理的内容必须适合儿童的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抽象的说理有时连成人都不易接受,何况儿童在思维上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说理的方法应是态度坚定,和颜悦色。如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结果会事与愿违,产生逆反心理,与你对抗,不接受你的教育。第三,注意说理时机,就是在学生心情好,兴致高的时候说,这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不管场合、地点、时间,不管学生的心理情绪,整天唠叨个没完,即使说理的内容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有理想的结果。所以,说理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进行。
三、“知”、“行”结合法
“知”就是对某事物的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行”是真知的具体表现和外化标志。德育教育必须知、行结合,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一切真知都要实践,知到行转化的唯一条件就是实践活动。实践是沟通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渠道,实践能帮助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学生的德育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必须从“天上”降到人间,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而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有目的地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就学校而言,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活动,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开展教育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改革,鼓励学生提问、提建议,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去探索、去发现、去想象。小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走访及社会公益劳动,学校、少先队、班级也应认真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集体活动,如文体、春游、到敬老院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到爱心学校献爱心同娱乐等活动,这有利于集体主义良好行为习惯、敬老爱幼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
四、情感激励法
【关键词】幼儿 安全教育 途径和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一、环境教育法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照片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教育。如,“过街要走人行道”、“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能玩火,不能玩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敲门我不开”、“遇到火警、生病和坏人应该打什么电话”、“上下楼梯要靠旁边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资料,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模拟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火灾或生急病的报警电话和抢救方法。
二、情感体验法
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自己身体产生直接感受,理解事物,学习知识。如老师为提醒小朋友保护眼睛,设计活动“亮眼睛的秘密”,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老师做主动作,幼儿睁开眼睛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吗 ? ”请幼儿睁开眼睛,老师重复做以上的动作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等等,通过对两种状态不同感受的比较 ,帮助孩子体会眼睛的重要,激发他们学习怎样保护眼睛的愿望。再如,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还可以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小小安全员”等类似主题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亲身体验安全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三、日常渗透法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入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再如午餐:保育员要注意提醒幼儿餐前要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吃饭时不说话、玩耍,以防噎着、烫伤。而户外活动时:教师在组织幼儿出活动室前要告诉幼儿整理好衣冠、鞋带,上下楼梯要靠右走;活动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不狂奔乱跑,不因活动量失控而摔伤、跌伤;告诉幼儿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不猛摇摇篮等,以免发生不测;而自由活动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玩玩具时不相互甩、抛、扔,不攀爬栏杆、窗户,以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四、游戏模拟法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自救技能训练。如,针对幼儿对“警察叔叔”的崇拜心理,开展角色游戏“交通警”,让幼儿扮演他们所崇拜的“警察叔叔”,使之懂得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失时要找警察叔叔或和善的人帮助,学会较熟练地说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用电话求救。设置具体场景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反复练习,达到强化的目的。如通过“着火啦”的游戏,引导孩子巩固掌握着火时自救的知识和进一步加强相应的自我防护技能,知道火灾的危害,不玩火。
五、竞赛法
将安全保健知识编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智力抢答”的方式进行,巩固所学知识。中、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在竞争活动中非常活跃,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安全知识抢答,效果特别好。
六、家园互动法
家园密切配合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好,天气冷了会自己加衣服等。
1.激励的方法。以激励的方法褒奖孩子的优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表扬奖励是让孩子坚持正确的行为和习惯的最佳途径。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可是一些家长习惯于给孩子找缺点而不是找优点,家长不能吝啬对孩子的表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考量孩子,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毫不犹豫地予以褒奖,并且尽量采取当众表扬的形式或尽可能向亲朋好友通报来扩大表扬范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强化表扬的效果。表扬不能简单化,表扬时要对孩子讲明受表扬的理由,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出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表扬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赏为辅,切忌让孩子形成一表扬就要物质奖励的不良习惯。孩子难免会出错,给孩子指正时可以采取以下类似方式:
“你把某方面加以改进你会更出色”。
“我相信你会改进某方面的问题从而做得更好”。
2.言传身教的方法。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子女模仿的对象,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和感染力量。因此,家长应时时刻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曾有一名电工在山区电路改造中不幸失去右臂和双下肢,妻子抛弃俩年幼的孩子离他而去,他凭借坚强的毅力不仅做到了生活自理,还开办了“志坚图书馆”丰富了山民的文化生活。在他的影响下,俩孩子自强不息,在社会的帮助下都完成了高等教育,其中一个还获得博士学位。父母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道德行为操守往往是孩子德性的风向标。设想一下,父母如果违法乱纪能教育孩子要品行端正吗?父母如果整天沉湎于麻将和游戏从不拿书本能教育孩子勤奋好学吗?父母如果不能孝敬自己的长辈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老爱幼吗?“上梁不正下梁歪”形象地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道理。
3.平等流的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与孩子展开平等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家庭民主和谐氛围。父母勇于在孩子面前说“请”.“谢谢”,不用命令式口气和侮辱性字眼。譬如类似下面的一些话不宜说:
“我怎么生下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去去,小孩子懂什么,到一边去”。
“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某一样••••••”
“奶奶求你了,我的小祖宗”等。
4.习惯养成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习上重点要培养独立思考.单独作业和勤于预习.精于预习.善于检查等习惯。家长每天要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逐步养成独立检查和及时改错的习惯。在网络电子时代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不要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正确地认识网络的价值与功能,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明白网络是“用的”而不是“玩的”。在生活习惯上,重点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立自强和规律化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和按时就餐的生活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适当安排孩子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时间,如带孩子假日旅游.郊游.跑步等。
5.童化的方法。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和视角看待世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象引导孩子认识世界,这一方法对低龄儿童非常实用。三岁的儿子用小刀在光洁的桌面上乱画,父亲发现后没有训斥他,而是俯下身子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儿子好奇的问:“爸爸,你听什么?”
“我听见桌子在哭,他说你用刀子把他的脸划伤了。”
儿子从此再也不用刀子乱刻乱划了。
6.挫折教育方法。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过苦受过挫折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强,能坦然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温室教育”培养的孩子难以承受挫折和困难易走极端。现在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我们可以用开放的环境训练交往能力,教会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要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都不一样,不能事事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胃口,做到宽容待人,尊重他人。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交往矛盾不可避免,学会克制容忍和理解原谅,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和做力所能及的事。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困境中树立信心,学会通过努力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历练中成长。
7.一致性方法。父母应针对孩子具体情况制定出家教的原则方法和努力方向,在教育孩子的立场观点上保持高度一致性,不能一方给孩子吃“补药”,同时另一方给孩子服“泻药”,那样做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一、感知欣赏法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欣赏事物的审美特征,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幼儿的表象,使他们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表象,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欣赏时,感知内容上须是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属性,感知方法上应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注意用启发性和艺术性两种语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二、情感体验法
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模式与外在事物模式形成同构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情感体验时,首先应注意为他们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对象进行想象和体验,同时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能在头脑中形成视觉形象。
三、游戏练习法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把视觉形象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的使用灵活多样,教师应注意美术命题的游戏性、操作过程的游戏性、具有可游戏的美术成果以及游戏活动中的美术训练等几个方面。
四、范例演示法
教师直接呈现现成的作品或把美术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直接操作给幼儿观摩,以利于他们学习美术活动必需的—些工具与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一般而言,范例演示法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尽量少用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范例应该多样化、有美感,其创作方法应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演示应注意尽量让幼儿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儿歌简化训练法
教师将绘画步骤编成儿歌简,让幼儿通过儿歌掌握绘画要领,从而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绘画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幼儿绘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法
教师安排幼儿学习的内容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克服幼儿易枯燥厌学,难而知难放弃的特点。从而提升幼儿绘画的信心,为幼儿学习美术开了个好头。
七、兴趣培养法
(一)选材要新颖,形式要多样
幼儿开始学习画画时,教师一定要在选材内容上下一番功夫,一定要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假如一开始就教幼儿正规学画,从单调、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入手,势必抑制他们学画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对学画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感。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画画的欲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
(二)认识幼儿的涂画表现,尊重幼儿的情感表达
三岁的孩子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画有他们自己的特点,线条不直,歪歪扭扭,比例不正确,造型不完整,画出的物体大致相似,甚至很不像样,但正是那些不太规范的圆圈、点点和线线,以及一些近似于符号的图形,都包含了孩子这一时段的想法和情感,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现象,这时,我们可以试着去问问孩子,让他们给你讲一讲画中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有个小朋友在画人物时,只是画了几个歪歪斜斜的圆圈及一些线条,而他的回答的确令人吃惊,他说:“我画的是一个人在和别人吵架,你看他正在哭呢。”啊,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乱线条的画,他竟有这么多想法,这时我及时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的画很好,孩子高兴极了,逢人就说他画的画最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步很快。
我认为,对于孩子的作品,尽管有些很不成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创作意图,经常问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认真听孩子在绘画中的言谈,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及时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孩子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后,才会感到他的画是有意义的,画的兴趣就会更浓,进步会更快。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绘画学习环境,虽然它不是直接的做法,也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与效果,但它对幼儿却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能引起幼儿共鸣,使幼儿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自然是美好的,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幼儿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了解大自然,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充实幼儿的头脑。 我们还经常带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作画,欣赏哥哥姐姐的画,定期为幼儿办画展,展出全班幼儿的作品,充分发挥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同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能力,发挥潜能
古人云:“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得非宜,则才晦。”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成才是教育的真谛。以学生能力为基础,因材施教,建立模块教学与学生自学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绿叶,如何让红花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非常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施教时要善于应用“诱导思维”,使学生“生疑”,然后做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最终达到“释疑”。诱思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这样,既把学生当成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学成为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时期,职业和工种变化频繁,一些旧的职业和工种随时都可能消亡,一些新的职业和工种随时可能产生,这种变迁左右着与之相关的专业和技能。因此,技工教育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各种变化。
二、以人为本,因势利导
有的学生遇到批评和挫折便垂头丧气,这是不良心态。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取得一定的成绩,肯定要经过各种各样的磨练,要能够经得起逆境的考验。
每个人都出现过过失,无论是平凡人还是伟人,但具有利用过失思想的人却很少。为师者必须学会因势利导,把过错当作教书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让过失时刻警醒自己或他人,而绝不能把学生犯的错误当作自己犯错误的理由。有一报道这样说:对于校园伤害,一般会想到暴力、意外事故等情况,而对孩子的语言伤害却一直被人们忽视,其实这种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惨痛。除了语言伤害外,还有一种行为也是学校的“软暴力”,就是对学生不理不睬,甚至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投去鄙视的眼光,这是无声的语言,但对学生的杀伤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为师者应巧妙地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诸多错失激励学生的抗错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过错;并给予良好的期望,让他们都具有奋斗进取的精神和行为,这样才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们除了需要知识的补充外,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和关怀。其实,教育没有秘诀,如果说有,那就是一个字“爱”!
三、健全人格,学会做人
人格是做人资格与为人品格的总和,为人的态度要正直诚实,待人的态度要忠实信义,处事的态度要果断公道。启迪孩子学会做人的准则是为师者的重要责任,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与教会学生技能同样重要。随着技工人才需求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工人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的重头戏。
事实证明,世界上成绩卓越的公司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心智模式的作用。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心智模式,这个企业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业绩。西方著名管理学家迪尔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美国兰德公司对世界500强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保持百年不衰的企业紧紧地抓住了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因此,技工教育要顺应市场需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
1、首先,我们对待我们的狗狗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狗狗也不会说话,可能也听不懂我们说话,所以我们在教育狗狗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刚给狗狗说两遍,狗狗没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就生气,我们也要去理解它,在我们教狗狗本领的时候,教一项东西,就一直教这一项,比如,坐,我们就一直重复着这个动作和字,不要一会坐一会蹲的,也会把狗狗弄晕的。
2、在狗狗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知道去打它,这是最没用的方法,因为你一直打狗狗,狗狗也会害怕你,比如我们带着狗狗出门,没有带牵引绳,叫狗狗的时候狗狗不来我们的身边,这时候我们抓到时,一定不能去打它,因为你一旦打它了,它下次就还会这样,在它的心里就会呈现出它到你的旁边,你还会打它,所以它就不敢去,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语气上变得厉害些,让狗狗知道我们生气了,它做得是不对的,这样狗狗下次也就记住了。
3、在狗狗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要用零食的方法来奖励它,这样它也知道它做得是对的。
(来源:文章屋网 )
1、拒绝用过激的方式对待孩子:有些父母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时,不会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而是三下五除二,上来先打一顿、骂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最终导致性格偏激、易暴。
2、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而父母就是他们的参照样本。空洞说教远不如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有一则广告,母亲给外婆洗脚,儿子看在眼里,便也学着给母亲倒洗脚水洗脚。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是没有道理的,做父母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所以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3、在跟孩子沟通前,父母的意见要统一: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意见事情之前,一定要相互同期,争取意见一致,态度统一,切记相互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更加不可以当着孩子面互相掐架、数落对方。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会荡然无存,到时再想管教孩子就很困难了。
4、切忌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习一直在父母眼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根本。现代社会不需要读书机器,而需要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在某方面的爱好、兴趣显现出来,千万不要阻止或干涉,要及时的鼓励和帮助他,这有可能成为他以后的生存技能。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