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续再教育范文

继续再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续再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由于认识的差异,对于继续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一般来说,继续教育是指人们在已有现成教育基础之上的延伸和发展,是成人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已经拥有一定学历的人员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和要求而不断更新自己所学内容,并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种再教育。由于当今中国正处在从经济型大国向文化型大国的转型时期,各种教育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走向完善,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很多高校都增设了继续教育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专职从事系统内继续教育工作,为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全面总结继续教育的现状,着手规划建筑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未来,在新形势下,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继续教育不断走向新发展。

二、影响建筑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虽然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给在职人员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和利用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建筑业在职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从个人因素上来说,影响建筑业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因素主要包含了四种:一是年龄因素。是否参加继续教育,是否能够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企业或者团体给予自己的员工继续教育的机会是看这个员工是否能为公司、企业或者团体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这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般又是与自身的工作年龄挂钩。若年龄过小,在团体中资历尚浅,一般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但是如果年龄过大,自身再创造的能力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减弱,又意味着即使接受继续教育其效益也会降低。二是家庭因素。这大概是在职人员是否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接受继续教育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个在职人员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于家庭,那么便没有更多的精力能够在继续教育中付出。三是性别因素,这在建筑业在职人员是否进行继续教育中占据一个主要因素。中国的传统,女性除工作外,一般都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家庭中,相对于男性,建筑行业中女性选择继续教育的几率是低于男性的。四是经济因素,这在选择继续教育中也有一定的比例。选择继续教育就意味着在这段时期内打破原来的收支平衡,支出相对大于收入,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在职人员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那些未成年子女较多的家庭更是需要斟酌再三的。以上因素影响在职人员是否选择接受继续教育。

(二)内在心理因素

作为建筑业在职人员是否选择参加继续教育,内在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是心理动机,如果一个在职人员没有要接受继续教育的心理要求,即便是团体内部给予他这个机会,他也未必会参加。再者是个体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如果一个在职人员没有从心底里认为继续教育是一个可以改变自身的机会,那么他是不会选择这条道路继续深造的;反之,如果内心的渴望足够强烈,极其希望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那么,即使社会没有给予他这个机会,他也会为自己争取的。最后是在职人员社会价值观念,即对于自身现状是否满足。如果一个个体已经很满足于自身的现状,认为自己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对于自身的期望,认为自己的现状已经非常完美,那么,他的上进心已经基本停留这个水平,便不会再选择继续教育之路了。

(三)外在的环境因素

影响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因素中,除了个人和内在因素之外,还有外在的环境因素。首先,作为大前提存在的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因素是和当前的很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的,这就决定了社会因素的多变性,在这一时期和另一时期相比较,社会的期望值越高,那么,在一定团体内部的在职人员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也相对较大,反之亦然;其次便是作为小环境存在的团体内部人员的竞争,如果一定时期内,竞争人员过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那么,每个在职人员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便会相对较少;再次,团体内部领导的重视度,如果上层领导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那么便会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员工;最后便是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否能够得到认可,并不是每个出色的员工都能够得到赏识,被认可程度越高,团体对于他的期望值较高,那么他获得教育机会的频率就会更大。

三、结束语

第2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继续教育 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又一奋斗目标,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是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后的又一基本任务,它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人的各项权利,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了我国现代化总体布局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历史性飞跃,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指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创新继续教育。

一、构建和谐社会概述

1.和谐社会的涵义与特征

(1)和谐社会的涵义

“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和谐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是和睦的意思,带有和衷共济之意;“谐”是相合的意思,带有对称、协调之意。和谐合用,指的是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和谐社会是指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其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和谐、生态和谐、阶层和谐、区域和谐、经济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民族和谐、外部环境和谐等。

(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根据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谐社会具有如下特征: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继续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1)继续教育的含义

继续教育在我国通常是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其目的,主要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素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继续教育的特征

继续教育的性质体现在高层次性、创造性和新颖性三个层面上,其中创造性是继续教育的基本属性,而教育对象的高智能性、教育范畴的无限性、教育办学主体与模式的合成性、教育周期的短期性构成了继续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和重点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继续教育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又决定了继续教育的长期性。

2.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力资源。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是社会赖以发展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力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尽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逐步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9.6%提高到现在的19%,达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美国82%,日本46%)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80%以上的适龄青年,只有走继续教育这条路来发展自己。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一方面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过程中也大有作为。另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国8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显得非常紧迫与重要,这一艰巨任务必然依赖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来完成。

(2)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形成是以社会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来完成。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独特的社会实践性,即一方面通过职后的学历补充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连续不断的、多次更迭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地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和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社会成员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生活教育全方位地为社会成员提供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技能传播、道德修养等使社会成员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是非判断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从而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创新继续教育的战略思考

21世纪是以和谐社会和知识经济为显著特征的时代。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及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深化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广大人民学习的需求,是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

1.创新体制,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向多元化开放性发展

继续教育体制改革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协调一致,在教育对象上要扩展到科研、技术、教育、医疗、公共事业等各方面人员,体现公平、公正,“以人为本”;办学体制上扩展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全方位;在本校资源共享的同时扩展到跨校的与社会的共享;在办学形式上追求多形式、多格局。校企联合办学是高校继续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继续教育要依托高校各类资源,多元化发展,走与大中型企业联合的道路,大胆探索符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教育办学模式。

2.转变理念,促进继续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应该树立一种营销理念,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驱动力,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科学制定和运用营销策略,占领继续教育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谋求学校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要侧重分析外部环境对人才需求的影响,适应发展趋势,瞄准市场需求,增强市场意识,客观认识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主动办学,办出特色,创出品牌。高等学校要根据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面开设全新的继续教育课程,提供内容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实际、形式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项目,直接为行业或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服务,为产品的更新换代服务,为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职业服务,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力资源。

3.准确定位,继续教育由知识更新向直接为知识经济服务转变

中国的继续教育伴随着成人教育的诞生而产生、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目前的红红火火,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既有时的辉煌,又有低潮时的困惑,在这新的历史转折关头,继续教育又面临新的定位:开辟为知识经济服务的主战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主力军的作,这一历史定位将使继续教育在中国的教育舞台上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中国教育史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曹颖,张波.教育在经济学中的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3]杨丽全,王惠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研究措施.南京出版社, 2004.1.

第3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也逐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服务质量对投资商和经营者有直接的影响,从而也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1]。随着我国会计标准、会计制度及相关经济领域的不断改革,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人员也越重要。要使会计人员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使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出谋划策。在新时代的改革下,会计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更新,这也要求会计人员更新观念,学习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来分析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找出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M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部分M市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本次调查共发出有640份,收回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92份,占总额的92.5%。本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15道选择题,包括两个部分:(1)M市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等;(2)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现状及看法等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调查问卷,才能对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更好的认识。

2.1 参加培训方式

据调查可知,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企业派送,有414份是企业派送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比例高达70%,而通过职称考试15%、学历进修11%、自主参加的仅占4%,

2.2 教学形式

据调查可知,以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占47.8%),培训人员也不感兴趣,考核只注重了形式。后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开始采用案例教学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考核。

第三章 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观念淡薄

一部分会计人员因为工作忙,不想参加。大部分会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一种再教育,不影响提升,也不影响报酬,参与不参加不重要,就连一些会计人员也会把继续教育作为一种负担,作为"使命"来应对,甚至是情感冲突的存在,只是因为继续教育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检验挂钩,不得不参加培训。

3.2 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从调查来看,M市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存在争议,首先,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继续教育"的法律。其次,在组织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没有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考核体系,使会计管理部门在考核监督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由于考勤考核等方面管理不严格,所以使一些人员"钻了空子",只报名不培训,处于一种摆设的状态。

3.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由于M市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比较落后。据调查,当前T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培训渠道是以企业派送为主,高达70%,自主学习的仅占4%,从而可知T市会计人员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再教育的状态,激情不是很高;再加上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达47.8%,由此可知,目前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的渠道和形式还比较单一,无法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第四章 解决M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现代继续教育观念

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现代继续教育观念。才能有效的进行继续教育,这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强化财政管理培训部门。第二,增强会计人员自身认识。第三,加强各级领导重视。

在考勤方面,对会计人员的出勤率制定相关的制度。同时应建立一些必要的监督机制,保证培训考勤记录真实度;在考试方面,可以采用结业论文或案例分析等形式,根据会计人员的层次来选择考核的内容等,根据考核结果来评定每个人员的综合成绩,对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再进行补考,从而更好地来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

4.3 优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

为了更好的提高T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水平,有以下两方面的对策:第一,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来激发受教人员的积极性。第二,运用现代科技教学,达到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学历的高低也会影响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应该分层次来进行培训,以科学合理的内容提高不同层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只有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4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21世纪属于信息化的时代,不掌握计算机文化已跟不上新时展的脚步,所以加强计算机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素质教育与其他专业文化的基础教育,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继续教育属于一种追加教育,针对学习者所缺乏的知识进行补充、更新,旨在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以适应在职岗位的发展要求。所以说在继续教育中进行各学科教学时,计算机技术已不单是一种教学工具,其已构成各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即强化计算机基础文化教育,是顺应信息化时展趋势的要求,同时也是顺应继续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2继续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分析

2.1建设网络,实现远程教育

采取通信线路将区域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该网络可以同时享受本地计算机与系统中有连接关系的计算机的网络资源,方便用户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资源。通过建设各种网络,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与地域网等,可以讲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时间、空间、地理的障碍打破,使空间、时间的成本达到最小化。

2.2共享资源,丰富教育资源

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者与教师均可以共享各种资源,例如信息资源、数据库中的各种资源、各种软件的资源等。开放的网络可以为教育提供本地计算机上的教学资源,还可提供全世界的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了继续教育的资源。同时,网络的即时性,使所获得教育资源是新鲜的、属于前沿的、较为完整的,学习者可以聆听到世界上著名学府高校、知名学者教授的公开课,同时还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请教于各专家,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其可开展网络讲座,并且能够随时补充或者修改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者及时获取教学信息。

2.3数据通信,拓展教学方式

网络通信包括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依靠电脑网络自身所带的远程登录、电子邮件、传输文件等功能,有力支持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并为继续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提供了技术基础,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全新发展。将计算机网络应用继续教育教学中,融合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拓展了教学的方式,使其呈现多样化。学习者可以通过引擎搜索,点击不同的学习网站,进入倒各种数字库与数据图书馆中,查阅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与信息。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依靠学习者的自主性,通过自我查找的方式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容易掌握,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更加好。此外,网络教育属于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习者均可以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或是学习方式,其过程不必受到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教师可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并可随时将其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分享;学习者能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时间出发,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在不耽误工作的基础上,做到愉悦学习、轻松学习。

2.4应用网络,提高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跟不上时展步伐的。通过计算机网络教育,可以培养并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在继续教育中,通过这些快速交流的方式,师生就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并能共同探讨教学上的疑惑,师生储存信息与信息交流的能力自然得到发展。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可在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些课程,并应将电子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完善,以训练师生的检索信息的技能,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技能,以此培养并增强他们的信息素养。

3结语

第5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优化建议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视为工作重心,围绕继续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卓有成效,但是还要看到依然有问题存在其中。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部分学校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受教育对象存在两大特点,即整体性和差异性,学校没有根据两大特点,没有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没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需要,对教师继续教育制定规划。有些学校对此项工作没有长远计划,没有结合教师自身发展规划和职位需要制定长期的目标,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忽视教师需求。继续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强综合素质,教师多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多元化发展势头;由于年龄、学科、职务的不同,教师多继续教育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校对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出现完全忽略的情况,教师的需求也同样被忽略。而且在学校组织的培训中,教师的正确地位也没有被重视起来,没有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统一的继续教育方式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

3.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没有建立专门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没有将教师继续教育从传统教育模式中分离出来,没有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形成不了有效的研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体制与学校自身发展不相符,缺乏各方面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

4.教师外出培训与工作相冲突。部分学校在开展教师外出培训工作时没有考虑教师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学校的本职工作,经常发生培训时间和周期与教师上课时间相冲突现象,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被迫放弃参加培训的机会,给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设置了障碍。

二、对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1.终身教育理念不足。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终身教育是已经渐渐成为发展趋势,教师应该是终身教育的实践者。在一些学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对终身教育缺乏认识,没有正确树立理念,没有有效开展终身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这种百利无一害的理念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教师水平没有提高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学校将学历补偿教育作为关键;局限于对学历和水平的教师,重视青年教师,忽略大部分教师的继续教育,使得继续教育工作存在局限性。

2.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经费对继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用来培训教师,只能将经费用在引进高水平教师上,继续教育工作则没有办法开展。

三、继续教育的改善方式

1.创新教育理念。教育的主体是理念,理念可以作为组织、指导的基础,可以规范教育行为,可以作为行动指南,也可以作为决策先导。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创新教育理念。(1)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实现教师全面发展为己任,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充分重视。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引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对不同学科、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的教师采用复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为不同的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2)确立终身教育思想。继续教育要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学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时要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应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让教师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内容选择上更加贴合自己,时间控制上更加符合生活需要。

2.注重需求分析。要想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就要注重对需求的分析,只有分析正确了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学校管理中,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学科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实际需求,普遍希望能够组织去重点学校进行进修,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希望能够有优秀教师进行指点,在本学科中进行研究,创造成绩。学校要深入调查教师实际需求,分析教师自身发展目标,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最终实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标。

3.健全体制。积极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的体制,优化指挥系统,合理规划教师未来发展方向;定期分析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教师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对继续教育计划进行优化;注重工作开展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学校各部门套通力合作,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4.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各学校在培训时间和周期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教师在校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理念,将培训时间和教师上课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在不影响教师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冲突,学校要安排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校为无法参加培训的教师上课,这样做既不影响教师本职工作,又能起到培训教师的效果。结论:学校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性,不断对方式方法进行更新,使之更好的符合教师自身需要,更好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韦善陆 单位: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第6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医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教育的方式具有多种形式, 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是基础教育, 继续教育则属于终身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在职进修教育,是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1]。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法主要包括行为导向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文章将从三种常用教学法的概述及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目标来引导教学过程,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方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的认知能力[2]。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实际问题,这是非常符合继续医学教育“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行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获得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在继续医学教育中,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发地去探讨、研究,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系列的推敲、引发、探讨、研究等过程,增加了学生对该继续教育过程的兴趣,也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在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让学生在联系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综合运用中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虽然,目前还存在着譬如教学理念不适应、教学手段不够完善、教材无法完全与之配套等问题,阻碍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继续医学教育课堂上的应用,但是应该转变观念,克服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合岗位和就业的高职人才。

三、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目标教学法中的核心环节是确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3]。

例如,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中的手术配合、更换敷料等均为实践操作,不但要有理论指导,还要掌握操作技巧。外科护理学是一门与基础和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目标教学法是继续医学教育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等特点,如能正确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医疗卫生的各项基本技术、技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学有目标、练有目标,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与其他教学法相比,目标教学法更注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

四、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代社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在医学教育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4]。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强调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引导学习者分析实际问题,从而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并获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病案和问题为基础,并辅以教师引导的小组式教学[5][6]。按照“临床症状、体征、病因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临床逆向思维模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运用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自学,再将各自获取的临床推理集中讨论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PBL教学法的引入改善了继续医学教育环境,学生对学习和对教师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BL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查找信息、搜集资料,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知识能力得到了培养。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具有自学、创新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头脑,有利于培养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继续医学教育使医疗卫生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医学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的医学健康事业服务。从教育的职能上看,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专业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完善。目前大多继续医学教育以传统的课堂面授式为主,对参训者的时间有一定要求。另外,参加培训班、学术讲座、会议等会受到经济条件和时间的制约,因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医疗卫生人员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医疗卫生工作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选择继续医学教育对医务人员而言是其工作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继续医学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及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教学法与行为导向教学法都有一定的实效性,在继续医学教育之中,目标教学法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一般的职场或者社会的继续教育中,学生往往都缺乏自制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而目标教学法与行为导向教学法就会以一定的约束力和引导力让学生在一定的目标情况下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PBL教学法与其他两种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有传统教学也有特立独行的创新教学。在继续教育中,学生在课堂授课当中不只会在传统的知识教育上得到灌输,也会在不断推陈出新的例子当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合适的教学法能够有力地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帮助医疗卫生人员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应该将不同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多重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吸收,从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段雅芹.大学后继续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成人教育,2012,(5).[2]姚红瑛,叶志弘.目标教学法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

[3]俞群亚,王蓓.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8).

[4]张冬林等.PBL教学法在医院药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 2011,(8).

第7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会计工作;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经济财务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继续教育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则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但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继续教育工作的完善还需会计人员与相关管理机构的共同努力。而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 继续教育的强制性

会计人员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应每年通过电脑课件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这是财政部针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特别颁发的规定。而会计继续教育的强制性则表现在未参加继续培训的持证会计人员将被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未如期改正的将予以通告。 继续教育的层次性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有等级区分的。可以按照会计职称进行高、中、初级的分类。也可按照专业知识、工作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分类。 继续教育的规模性

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多,规模大。所以,每年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工作都会有较大的工作量。 继续教育的长期性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是长期并不断循环的工作,所以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应保证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不断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创新,保证继续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继续教育的专业性

会计继续教育是针对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所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进行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应对会计知识进行一定的更新并传授给参与继续教育的会计从业人员。 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会计继续教育在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自学能力,并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会计继续教育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会计继续教育带有一定的时代感。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继续教育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会计继续教育主要以远程教育为主,例如:函授学习;视频学习;有线电视学习;计算机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持证在岗数与持证总数相差大

在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数不胜数,而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却远不及持证人数多。大多持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并未从事会计工作,这对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相当大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持证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轻视,更严重的是使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几乎成为书面规定而非实际工作,进而出现会计工作的混乱现象。 继续教育内容单一

会计的继续教育是针对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教育的。其中包括会计专业知识及最新的会计动态,这些都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工作水平的提高。然而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并未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与本职工作并不存在联系,是无用的教育工作。会计人员没有知识储备的意识,也缺乏对会计工作长远发展的思考,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也产生一定影响。 继续教育未引起持证人员的紧迫性

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领导忽视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毫无紧迫感。由于领导对会计人员未能监督到位,导致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针对会计从业人员轻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这一问题,可以看出要想进一步推进会计继续教育的发展,了解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必不可少。 顺应时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更好地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会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此,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成为会计人员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继续教育,会计人员能够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升工作水平。 完善会计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领域存在很多弊端,导致会计工作出现混乱的局面。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从业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低,法制观念薄弱。实行会计人员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而且能够在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同时一定程度的改善会计工作混乱的局面。 利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实行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不仅提高整体会计团队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也是自身结构优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知识的储备量越多越有利于工作的进行,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适应工作新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水平,并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如何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要意义的了解,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会计继续教育是一项可行的解决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强化会计从业人员学习意识

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动学习意识是发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无法预期进行,所以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意识刻不容缓。会计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合理学习计划,意识到会计继续教育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此外,财政部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培训为主,加强宣传力度,合理制定培训进度,保证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良好的社会背景下顺利进行。 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

针对现阶段实际的会计工作情况,合理改善会计继续教育内容。不仅要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还要以解决实际会计问题为主,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综合能力。但培训的内容仍应根据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特别教育,使会计继续教育更加人性化。 创新会计继续教育方式

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形式方面,我国一直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形式也应具有时代感,积极响应科技创造未来的号召,采用现代科技教学。由于教育方式的落后使会计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而引进现代科技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或者网络传媒,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其在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的过程当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合理改进会计继续教育机制

合理的继续教育机制也是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原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存在诸多不足,针对该机制的不足之处,应予以正确的改正,使会计继续教育机制更加专业化,人性化。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在完善会计继续教育机制的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教育机制,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需求,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实际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部门应在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继续教育期间加强对其学习态度的监督检查力度,接受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保证会计从业人员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在会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会计教育工作,为更好地实行并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仅需要财政部门的不断努力,还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响应。对于财政部门,需加强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合理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保障。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应强化继续教育的自主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只有会计从业人员与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才能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长久发展,这对我国企业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邱丽壬,陈红鸽.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J].市场研究,2012(6).

[2]桑源.浅谈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J].魅力中国,2013(32).

[3]刘丽.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之我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

[4]葛平.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继续教育学习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10).

第8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技术频繁更新,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否则就会被淘汰。每个人已不再可能将其一生划分为教育学习阶段和实际工作阶段,而是根据需要随时接受继续教育。因而,全民教育、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刚性需求。但是受现实生活的各种限制,不可能人人都辞职去继续受教育,或请假去深造,另外,有些行业人群的文字理解能力不足以支撑他完成继续教育课程。而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

(二)教育改革的需要

如今,在“互联网+教育”推动下,变为“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的教育模式。多媒体技术,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等方面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幕课、易班等网络多媒体教育模式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很多教育界的赞许。在“慕课”“易班”的世界里,有全球顶尖的学校、知名的老师、最好的课程。学习人数无上限、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可牵引全球范围百万量级的学习者。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优质高校已经开始纷纷进军慕课:2013年5月,清华、北大加盟edX;同年7月,上海交大、复旦宣布加盟Coursera。目前,上海高校课程中心收纳了30所高校的30多门“慕课”课程;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也提供了30多门优质课程;清华“学堂在线”已有60多门课程,超过70万学生受益。除此之外,深圳大学UOOC联盟、东西部联盟高校等也陆续推进“慕课”研发。

二、多媒体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优势

(一)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多媒体提供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多媒体技术同继续教育相结合,给学习者多种感官刺激,对学习者提高注意力、形成记忆、进行思考等方面都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信息,能给学习者以“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向“榜样”看齐的心理驱动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形式多样,资源网络化

我们可以假设以下几种可能:第一种,教师的课程在网络论坛开辟版块,通过资源共享、问题讨论、提交研究成果等方式授课。网络多媒体课程大都有较好的交互环境,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对学习的时间、空间也没有太大限制。网络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教师可以与学生研讨交流或者为其答疑解惑。相信很多人都能从中获益。第二种,借用微信平台,搭配手机终端,开发微课程。如今,智能手机的多媒体功能很强大,可以看文字、听音乐、看视频,因而社会上产生很多“低头族”!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低头族”的碎片化时间,让他们间歇性学习,这个主意是不是也不错?可以开发些微小的多媒体课程,可能只是10分钟、5分钟、甚至只是几十秒的微视频,将实验过程或技术方法的几个关键步骤拆分开来,按顺序、分阶段展示。第三种,开发“游戏”课程。借助游戏模式,第二种中提到的微课程开发成游戏“闯关”模式。整个课程视频切割成若干个3至5分钟的小视频,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只有问题回答正确,才能继续听课,这样做到时间安排有弹性、学习内容可选择、学习过程有挑战!相信会有很多学习者学习“上瘾”的。

(三)方便评价,缩短课程建设周期

由于多媒体课程的互动性强,教师能较及时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改进授课内容、方法,完善课程建设。在这种实时交互多媒体课程中学习,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学习,并在学习结束时对教学内容、时间、方式,甚至指导教师作出评价。这样,学习者就参与到教学建设中了,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整合;作为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角色转变,并调整教学过程,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多种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极大地缩短课程建设周期。此外,多媒体课程还能整合教师、学生、网络、合作企业等多类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并将教学资源库进行推广,开发社会服务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课程内容简单移植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继续教育的网络多媒体课程,有教学网却缺乏教学信息,有形式却缺乏有效设计。“多媒体技术+继续教育”的意义并不等同于把最好的课程放在网络上就好,而是应该通过多样化、多结构的知识内容,丰富学习者的选择。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教学实现自我提升的目的。多媒体技术与继续教育课程结合后,应该制作高质量的视频课程,课程制作应该像拍电影一样,有制片、导演、后期制作等分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参与到制作团队,认真设计、开发、管理学习资源,整合后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如讲授《中国建筑史》,课程视频中并不是老师们在传统的课堂上向学生讲解,而是随着知识点的变化,学习者会跟着老师们来到天津的独乐寺、北京的紫禁城、四合院、天坛等不同地方。知识与画面融合,整个授课视频像一部纪录片,带给学习者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教师的培养滞后于硬件的添置

第9篇:继续再教育范文

1 虚拟技术及其特征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即将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和环境,通过各种技术虚拟为沉浸式交互环境,使人感觉如同处在真实世界一样,又称为灵境技术或临境技术。

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是虚拟技术的三个突出特征,三者就像三个顶点,构成了虚拟技术的三角形,使参与者能够沉浸于虚拟世界之中并直观而自然地实时感知和交互。

1)沉浸性:是指使用户感觉到好像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一样,被虚拟世界所包围。虚拟技术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让用户由被动的观察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觉得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建的虚拟世界的一部分,沉浸于其中并参与虚拟世界的各种活动。视觉沉浸、听觉沉浸、触觉沉浸、嗅觉沉浸的感知技术目前己较为成熟,身体感觉沉浸、味觉沉浸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2)交互性:是指用户从过去只能通过键盘、鼠标与计算环境中的单维数字信息发生交互作用,到能用多种传感器,借助于虚拟现实系统殊的硬件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多维化信息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实时产生在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知,甚至连用户本人都意识不到计算机的存在。

3)想象性:是指虚拟环境是人想象出来的,同时这种想象体现出设计者相应的思想,可用来实现一定的目标,如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进而使人能深化概念、产生新意和构想,主动地寻求探索接收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等,更有创意。

2 虚拟技术在学科教育领域中的关键技术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是在internet上广泛流行的一种图形建模语言,用它可以在internet上创建三维的虚拟场景。许多互联网上创建的具有可导航、超链接等功能的三维虚拟现实空间都是用这种技术创建的,其中网上虚拟大学用的主要技术就是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技术,它已经成为在互联网上创建三维虚拟场景的事实上的标准。

2.1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场景描述

在虚拟场景建模的时候,一般把整个场景进行适当的分割,对分割的小场景再进行渲染。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定义的三维场景由一个节点树表示,场景中的每个对象由一个或多个节点描述。从理论上来说,节点可以包括任何东西——3d几何体、midi数据、jpeg图像。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标准节点集中定义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节点,多数节点分为以下几类:

1)外形类节点(shape node),唯一一类能被绘制的节点。

2)属性类节点(properties node),这类节点的处理通过影响外形类节点进行。

3)组节点(group node),组节点把其它节点收集在一起,允许把节点的集合当作一个节点来处理。其他的节点诸如材质节点(material)节点、纹理(textual)节点、灯光节点(分为directionallight节点和spotlight节点)、背景(background)节点。每个小场景都可以形成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由多个小场景构成的多个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用内联节点(inline)之间的嵌套技术合并成一个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这个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完成了整个场景的建模。这种场景的建模基本有两点好处:

1)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小场景文件可以有机的整合,不会因为每个小场景的文件太大而不利于调试、检查。

转贴于

2)用户浏览的时候不用把整个场景文件都读入本地客户机中,这样就适应了网络带宽的限制,提高了在虚拟空间中浏览的速度。

2.2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文件组成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成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头、原型、造型节点和脚本、路由。在这四个要素中,只有文件头部分是必须的,它用来告诉浏览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符合的规范、标准以及使用的字符集等信息。原型定义了创建带有指定名称、接口和整体的新节点类型,一旦成功地定义了原型,它就可以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的其他地方随意使用。造型节点是虚拟现实建模语言中的基本建造模块,它构成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文件的主体部分,正是由于造型节点的定义而产生了虚拟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空间。脚本可以看作是一个节点的外壳,它有域值、eventin事件、eventout事件。事件本身不能产生任何动作,但它可以通过程序脚本来赋予脚本节点值来产生各种动作。这里的程序脚本是一种简化了的应用程序,一个典型的脚本是由java或javascript编程语言写成的程序。路由(route)是一种文本描述消息,一旦在两个节点之间创建了一个路由,第一个节点可以顺着路由传递消息给第二个节点,这样的消息被称为事件。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还可以包含下列条目:注释、节点和域值、定义的节点名、使用的节点名等。

2.3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语言的编译

设计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虚拟场景时,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文本编辑器来编辑描述文本。这种方法类似于程序设计,它简单方便,但不是很直观,对设计者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设计的效率也不高。现在有很多可视化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设计工具,如cosmoworld和homespace等,这些工具将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标准节点都做成可视的组件,用户设计时,只需要将这些组件组合成自己需要的虚拟场景就可以了,而且设计的效果在设计时就可以看到。设计完毕后,系统自动将这个可视的虚拟场景生成标准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描述文本,这样,这些文本传送到用户的浏览器后,便会在用户的屏幕上重现这个虚拟场景。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蕴藏了无限生机。

3 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虚拟技术能够为参加教育的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坏境,学生能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技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虚拟技术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3.1 探索学习

虚拟技术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模型进行虚拟,通过虚拟系统便可直观地观察到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如在虚拟化学系统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假设将不同的分子组合在一起,虚拟出组合的物质来。真正对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研究是对分布式真实虚拟现实感的教学环境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通过人体模型或者化合物等分子结构演示的虚拟体验,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和同伴之间可以在一个虚拟的现实空间中,进行虚拟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3.2 技能训练

利用虚拟技术,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技能训练。由于这些虚拟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如虚拟飞机驾驶训练中,学员可以反复操作控制设备,学习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驾驶飞机起飞、降落,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驾驶技术。虚拟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几乎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与研制。由于空间探索和军队战争训练需要高昂的费用,以及这些领域需要极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使转贴于

得虚拟技术最早应用在了这个领域,并且发挥出了巨大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虚拟技术也延伸到的一般的医学教学、汽车驾驶以及电器维修等需要培养各种操作技能的领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学习者只有从虚拟现实系统中接受到操作或动作的反馈才能起到积极的学习作用。因此在运用虚拟技术研发模拟训练系统时应该具体考虑学习产生的条件以及教学的效果,这种模拟训练系统应该能够提供真实的模拟训练的情景,校正学习者的错误以及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等功能。

3.3 虚拟实验

利用虚拟技术,还可以建立各种虚拟实验室,如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地做各种实验。利用虚拟技术建立的各种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在教育上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需要实验的学科中更是如此。创建这种虚拟环境的演示物体可以摆脱真正实验室所需要的昂贵的设备,减少了教育部门的实验开销,教学的效果基本接近运用真正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虚拟实验室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种是由编程者设计只能插入并操作实验中有限的实物,这是现今大多数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工作环境;另外一种是基于广泛学科领域知识的虚拟现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