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案例一:有的老师是这样执教人音版第二册《海》: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播放《海》音乐前奏)看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海(出示图片:美丽的海岛、沙滩、鱼儿、贝壳、等)。音乐家叔叔编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去学生学唱歌曲……。我则不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出发吧!听!我们快到什么地方了?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海》音乐的前奏)你能把这些声音模仿出来吗?(学生用动作和声音模拟海边的各种声音:海风:呼—呼—、海浪:哗———、海鸥:哟哟哟哟、海浪抚摸着沙滩:沙—沙—。汽笛:呜———)老师:“可有时候这些声音常常是同时发出来的,你们能让我听听吗?”于是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分组、分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指挥下用动作和声音演绎了一段动人的立体音响:海风:呼—呼—,沙滩:沙—沙—,海浪:哗———,汽笛:呜———,海鸥:哟哟哟哟,海浪:哗啦啦啦、哗啦啦啦。反思:我这样的教学善于仔细分析、研究教材内容,挖掘整合教材的内涵。先创造和提供开放式、趣味性的大海音乐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和表现出海边的各种声音,再由浅入深,巧妙地将各种声音进行组合,在游戏中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多声部的音乐,为今后学习和感受多声部的歌曲打下了基础,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思维和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
二、坚持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把握教材的特点,合理设置音乐的三维目标。显然,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案例二:我在新授《共产儿童团歌》这首历史歌曲时,由于学生感性理解不够,因而无法准确把握情感,演唱不够生动。为此我在第二次教学时稍作了调整:给学生简介了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用电脑展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苦难画面,还给学生观看了《红孩子》的录像片断,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少先队员的前身就是儿童团员。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过重大的作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就理解了乐曲的内涵,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己已是威武的儿童团员,在战争年代,学知识学本领,救国民于危难之中。当然,演唱起来也就铿锵有力真实感人了。
微课视频是以短时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交流传播教学资源的一种新型方式。
纵观国内外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微格教学开始引进国内,用于培养和训练在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2008年秋,美国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程”的概念,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式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与这两者不同的是,微课视频研究面向的对象和研究的层面不同,它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微课视频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对音乐微课视频的研究则更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以《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为基础,对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进行有效开发与应用,可以为目前刚刚起步的微课视频研究提供相应的实践依据。
一、对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初步认识
1.教学时间较短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通常是5—8分钟,因此,相对于40分钟或者45分钟的一堂音乐课来说,音乐微课视频更能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
2. 题材选择多样
音乐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建设,适合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着眼于音乐教师的校本研修,运用于对某一个音乐课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剖析。在课程资源方面,由于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原则,使得音乐微课视频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如唱歌、器乐、视唱、欣赏、乐理、创作、舞蹈等,均可作为微课视频的题材。
3. 学习目标单一
微课视频的内容尽量“小(微)而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围绕某个具体问题,制定单一而明确的目标,能够据此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音乐微课视频中预设的目标。
4. 过程设计完整
一个微课视频必须呈现一次学习的过程,一般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微反馈、微反思、微作业等元素组成。在微课视频中,包括片头片尾、主体呈现等部分,其中片头片尾在20秒之内交代清楚,主体部分是重点所在,整个设计要精准。
5. 交流互动新颖
微课视频的录制方法与工具的自由组合度宽泛,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均可制作,其特点是容量小,便于共享与交流。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并即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实践价值
首先,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微”时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课堂,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新课改提出“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音乐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资源提供了可能,将目光聚焦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再次,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校本研修。音乐微课视频是对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剖析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研方式,对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执教者自我反思的准确性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教研手段。
三、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具体制作流程
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包括准备学习、题材选择、脚本编写。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可选择的题材有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音乐教材的解读、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片段的赏析等。题材多种多样,不用局限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脚本编写包括微课教案、镜头设计和时间规划等,注意教学内容须严谨,尽量重点突出、明了易懂,教学示范优美动听。
2.制作阶段:包括熟悉脚本、技术支持、正式录制。对于拍摄者来说,熟悉脚本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对于执教者来说,对脚本中微教案的熟悉程度、时间规划、实际讲授,都有着一定的规范,这是录制微课视频的重要环节,其中,主体呈现是微课视频的重点部分,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来展开。
3.后续阶段:包括片头片尾、网上、交流互动。一般来说,片头信息不超过20秒,其中包括学习目标、课题引入等,片尾信息也不超过20秒,其中包括布置学后作业,执教者信息等。通过网上后,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校本研修具体分析研究。同时可以通过用户评价、交流互动等方式,加强沟通、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制作流程和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信息单模板如下图:
四、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创新之处
1.思路创新:在微博、微信铺天盖地的时代,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极强。微课视频的出现,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掌上学习”、“移动学习”,它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剖析是新颖独特的。微课视频独有的交互性也使得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学习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2.实践创新:现如今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学习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由于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时,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因此可能会出现泛泛而谈、走过场等不良现象。音乐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某种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点击音乐微课视频进行深入学习,这为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校本研修进行了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视频的探讨、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和改进,对于优秀的微课视频也可以进行学习内化,这对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潘丽琴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幽默时刻
师:刚才的乐曲是管乐演奏的,那么谁来说一说具体是什么管演奏的?
生:不是木管演奏的,可能是……(面露难色)
师:可能是水管、铁管或者是钢管,选一个吧!
生:铜管!
师:真聪明!请坐!
师:后面那几位同学不要说话,用心听!
生:老师,我们两个没有说话。
师:我没有说你们!你和旁边那位同学表现得都很绅士!我说的是那几位漂亮的爱尔兰姑娘。(全班笑。教师给学生们讲过,爱尔兰人以爱侃健谈闻名于世)你们四位要是再说话,就请上来跳“四只小天鹅”。好久没看这个节目了!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 初中 课程设置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考试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也在近期也不断出台。随着素质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找强化考试科目与协调文化科目之间的平衡点,以期实现全面型学生的培养。新课改后,音乐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初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课程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及时反思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出解决之策成为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音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作用。诚然,校方在初中阶段为音乐课提供学时,肯定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将音乐教学落实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对课程意义理解不深刻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人文教养的作用,所以音乐课程也可被称作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课程。从课标要求来看,设置音乐课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学会欣赏美。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跟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了听歌时间。对他们而言,乐史上的经典篇章毫无意义,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网络音乐和流行歌曲。音乐课成为空有形式,缺乏内容的课程。同时,部分中学对音乐教师也并不重视,音乐教师少,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使得音乐课很难真正打动学生。
2.教学形式相对古板单调,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相较于小学时期在音乐教室听着钢琴伴奏上课,初中生的音乐课显然无趣的多。对大多数初中生而言,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前面用录音机放一曲音乐,而后简单讲评一下音乐家的创作内涵。由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实践性,使得只有通过演奏、歌唱等多各环节才能全面体会的音乐失去了被学生体会的机会。老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枯燥的听,这种模式让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本来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上花费更多功夫。对开始形成个人学习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巩固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内涵的提升是相当必要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革传统教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实现。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决定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难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教育观念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模式,改善传统模式下对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来。形成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着眼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陶冶学生性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校方对教学目的有更为明确、清醒、直观的认识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愉悦身心为效果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独培养音乐人才的课程。是以,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将他们的音乐的认识从纸面带到生活,才能让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树立以兴趣为第一动力的基本理念。愈发繁重的课业负担可能让初中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与中考无关的课业上,也让他们很容易忽视音乐这门学科。但当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切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学会在音乐中享受人生,释放自己,才能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乃至生活经验集合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感悟音乐,才能在体会音乐的同时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升华,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3.设置更为合理的初中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以往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老师需要以更新的上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学校应在课程预设时就尽量减少教师照本宣科情况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和乐器的学习。除理论内容外,尽量增加授课环节中的实践与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谈论、学习甚至演奏自己喜欢音乐,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中讨论,课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的讨论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程中,避免产生老师讲课,学生不听的状况。事实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融入的过程。因为讨论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使思考变得更为全面。课后反思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受限于课时,学生很容易遗忘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而反思这一环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反思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纵向延伸,它以兴趣为纽带,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结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即将走向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好的教育环境,给个性更多的展示空间,充分调动其学生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即音乐与文化、社会、民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一、白牡丹一纯粹洁净源于理性的回归
白色是纯洁、干净的象征。这次的名师大讲堂,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音乐教学的理性回归――突出音乐的学科特点,让人感受到音乐课堂的纯粹和干净。
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在点评中谈道:“过去,在音乐教学方面国内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国外的音乐教学始终关注音乐本身,不太关注音乐之外的内容。”很多老师一定会有同感,课改以来,听过无数的音乐课,总是觉得音乐课越来越与“音乐”无关,而是以“学科整合”或“拓展”的名义,过多地关注非音乐要素,音乐课成为了囊括天文地理、文学史学、风土人情等等的百科知识的普及课;多媒体过多过滥的使用,更是使音乐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在本次名师大讲堂的示范课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对传统教学的崭新诠释,正如教育专家曹理老师在点评中所言:“所谓传统,不是陈旧,而是遵循了音乐的规律”。自始至终,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音乐在老师的心中流淌,他们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尽管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始终以音乐的思维、音乐的手段、音乐的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走过纷繁,回归理性,运用简洁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干净”的音乐课堂上和学生分享音乐,那种纯净与自然,正如盛开的白牡丹。
二、粉牡丹――明朗和谐来自情感的交流
粉色代表着明朗、清新、活力。让音乐传递美与快乐,并且让学生平等地分享这种美与快乐,应该是音乐教学的要务。来自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伍娜老师以她的感染力、亲和力,以及对音乐透彻的理解、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有效主导,营造了浓郁的教学情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她的课堂氛围是那么轻松,学生的快乐是那么的无需修饰,让人几乎可以嗅到甜美与清新的味道。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说过:“你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请你放弃上讲台的机会。”伍娜老师以她真挚的情感、自然的态度,不动声色地感染着学生的情绪,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她和孩子们共同的课堂活力四射而不失秩序,孩子们精力高度集中而又张弛有度,在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
没有太多的渲染,不用过分的雕饰,在清新淡雅中绽放活力,如同怒放的粉牡丹。
三、红牡丹――成熟自信基于教育智慧的积淀
红色表达热情、成熟与自信。本次名师大讲堂的授课教师都来自全国各地音乐教学第一线,在银川的异地教学,给他们增添了很多的未知因素和实际困难,但他们传递给大家的是热情、自信、积极的信息,他们处变不惊、举重若轻。来自于他们在教学中点滴积累的教学智慧。来自于把音乐植根于心灵的精神力量。
来自浙江湖州安吉实验初中的胡萍老师对“课本”的独特解读,对音乐资源的深刻挖掘,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深刻反思;四川成都龙江路小学伍娜老师在回答吴斌老师的提问,“你所教授的音乐听过多少次”时。她脱口而出的“不下一百次”。足以让许许多多的音乐老师深感惭愧;深圳市北环中学的刘宏伟老师始终坚守的原则“音乐在任何地方停下来,你都能接着唱下去”,又将使多少音乐教师为之汗颜?
还有那些积极参加交流课教学的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体现在他们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来自银川本地的董丽华老师,亲切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流畅的弹奏,以及介绍家乡童谣的那份自信与骄傲,犹如“沙窝雨”,滴滴落在每个听课者的心头……
点评专家金亚文老师讲到:“成熟的教学心理带来的教学气质,应该是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这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新的感悟,成熟的教学心理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厚积薄发、信手拈来。成功的教学,是没有捷径的,教学智慧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而在于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努力过程中永葆职业热情,在教学智慧的积累中培养成熟的教学心理,最终成就非凡的教学气质。这条道路一定不会轻松,但也一定会浇灌出最鲜艳的花朵。
植根于教学的热情,积淀于精神深处的自信,无须刻意便流露出的成熟气质,恰似争奇斗妍的红牡丹。
四、黑牡丹――透彻的教育发生于无言的心灵
黑色是稳重的,也是朴素的、毫不惹眼的,但在花中,它却是最稀少、最珍贵的。深圳市北环中学的刘宏伟老师,是本次示范课教学承担者中年龄最长的,“资格”最老的。在人群里,她朴实的形象让你无法想象她的辉煌;在课堂上,她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学风格,让人几乎发现不了她的过人之处;在生活中,她的谦逊亲切和对年轻人的倾心提携,让人感觉不到心的距离……她的魅力,就蕴藏在她的朴实之中。
在《苗岭的早晨》的教学中,不用复杂的多媒体,不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音响材料、黑板、粉笔、钢琴、她不算完美的嗓音,当然,还有她真诚的笑容与完全投入的身心,就是教学的全部资源。然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那么丝丝入扣、流畅自如,短短45分钟,苗族飞歌的旋律便牢牢铭刻在学生的心里,在“花儿”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银川孩子,离开课堂时意犹未尽的歌唱,让苗族“飞歌”在他乡尽情飞扬。
“在朴实和传统中凸显创造性”、“堪称一线教师中的教育家”,是点评专家曹理对刘宏伟老师的评价;“不带剑的高手”,是听课教师对她的评价。这些评价,足以说明这朵并不耀眼的黑牡丹是何等珍贵。
“最光辉的人物倚立在简朴的门前,最透彻的教育发生于无言的心灵”,诗人里尔克的这句话,送给刘宏伟老师,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朴实而不简单,珍贵而不张扬,正是极品黑牡丹啊。
[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小学音乐唱歌课《闪烁的小星》。课堂一开始我用故事导入:寂静的夜晚,明月高悬,亮晶晶的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小朋友明明出去玩了一天,早早地上床睡了。突然,听见敲门的声音,就起床开门。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就很纳闷地把门关上。这是,又听见有声音:“我想要回家,我要找妈妈”明明打开门,顺着声音低头,原来是一颗小星星。离开了自己家园的小星星的光芒越来越暗淡。明明很好奇地问:“你是在天上的,怎么跑到了人间。”小星星说:“本来是和姐姐在天上玩了的,发现蓝蓝的地球好美,就跑到这里来了,谁知道回不去呢。”明明说:“这里有秋千,也许会把你送回家。”于是,明明就把星星放在秋千上,用力地悠荡。小星星很快地就飞回到了天上,明明快乐极了。突然,听到妈妈说:“明明,哪来的星星呀。”明明睁开眼睛,原来是一个美丽的梦。
故事讲完了,当学生还沉浸在故事情境中的时候,这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出《闪烁的小星》的歌曲,并在画面上呈现出跳跃的五线谱。此时有同学叫到;“老师,上面的谱子会跳跃,一闪一闪地,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这时我将该歌曲的五线谱在Finale界面上展示出来。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中,用鼠标点击音符,先将音符的时值选择出来,然后将点击音符输入的位置,然后播放音符的旋律。伴随的音乐声的响起,音符显示出了不同的颜色,这节课学生很快认识了的歌曲中的相关音符,并熟练地掌握了它们的音高位置。
[案例反思]
一、创设数字化音乐教育的课堂情境
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画卷。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其是在运用音乐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音乐知识的传播开创了新的历史阶段。实施教学的个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并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打造快乐高效的音乐课堂。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极具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内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知识,并充分地发挥内在的动力,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本堂课的歌曲教学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放映与歌曲相关的动画。然后将故事引入其中。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天性好动的低年级学生竟然没有弄出一丁点儿声音。
这首歌曲很简单,在六小乐句的处理上,主要是中强、弱、强、弱、中强、弱。要将歌曲处理得丰富多彩,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使用竖笛吹奏《闪烁的小星》,使用多媒体摄像头将指法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听着音乐,观察吹奏的指法。吹奏结束之后,让学生讲解一下教师演奏时指法操作特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于音乐乐谱的敏感度。一些学生对于音乐没有敏感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如果一时跟不上,可以花点时间在课余时间练习。让音乐的课下练习变成一种娱乐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地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互相帮助。
二、课堂教学融入数字化
(一)识谱教学融入数字化
教师在乐谱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声乐谱教学,可以将传统音乐教育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以作为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将《闪烁的小星》以竖笛演奏。音乐教师通过讲解竖笛的知识,将乐谱与乐器建立起密切的关联,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吹奏指法的角度认识音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对于竖笛并不陌生,但是,并不会将其与乐谱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于是,使用多媒体播放竖琴演奏的《闪烁的小星》,并以音符“4”作为练习的重点,以指导学生着重联系。
(二)欣赏教学融入数字化
按照欣赏课教学的方式开展声乐谱教学。在多媒体可见上展示这部音乐的创作背景,并配以动画。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植物的精彩动画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来体会这好听的音乐。将《闪烁的小星》作为音乐欣赏课教学,当多媒体课件播放竖笛音乐的时候,教师朗诵小星星的故事。学生虽然已经熟悉了小星星的故事内容,但是,在音乐的背景下,就会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并将所学习的乐谱知识融入其中。
(三)知识技能融入数字化
认识乐器和演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运用PPT课件对于乐器进行简单地分类,声图并茂地进行讲解。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判断所使用的是什么乐器,并对于所听到的音乐进行辨认。关于音色的特点以及演奏的技巧,教师可以运用media协助讲解,以调动学生思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音乐教学融入数字化方式探讨
(一)参与-活动-创造: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运用课件,展示舞蹈并配以音乐。学生直观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当学生的音乐思维被激活之后,就采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对于音乐的感觉表达出来,从中体验音乐的内涵。以这种触感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并通过对于音乐的理解,以激发其音乐创造潜力。
(二)模拟-营造-情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字化资源对于音乐的背景进行模拟,并以动态的图画形式塑造音乐的意境,以增强音乐的质感和时空穿透力。比如《卖报歌》的音乐欣赏中,教师可以将困难时期孩子们所经历的艰苦生活运用课件展示出来,在以音乐作为背景,以深化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感到音乐的时代价值,在促进学生的对于音乐的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更能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就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音乐教学设计,建立起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小兰.浅析中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9-0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聚集的地区,历史上曾是亚欧大陆交通与文明的通道,是东西方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0.8%。由于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的聚集,使新疆有着多民族融合与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并形成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构成了新疆最具特色与意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协调发展,实现跨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学习跨民族文化的语言。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确切了解新疆各地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2011年8月,委托新疆各地州市、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就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特别是教学现状情况,分别对新疆14个地州市直属中小学校和94个县市区中小学校采用书面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经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区许多中小学除母语课外,音乐等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基本上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模式。然而,双语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双语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对双语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光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音乐教师,已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发展。双语音乐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说是造成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益长期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对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教材使用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对新疆地区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音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108份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图1-1),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75.00%;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13.89%。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48.15%;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29.63%。这表明,新疆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能开设音乐课,而且大部分城区在高中阶段仍然坚持开设音乐课。总体而言,新疆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情况较好,城区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开设情况好于农村。
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图1-2),16.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28.70%的被访者认为“好”;34.26%的被访者认为“较好”;17.59%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79.63%。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7.40%的被访者认为“很好”;16.67%的被访者认为“好”;33.33%的被访者认为“较好”;29.63%的被访者认为“一般”;3.70%的被访者认为“差”。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57.40%。这表明,新疆城区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总体上较好,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比较一般,亟待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套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问卷汇总得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图2-1),99.0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91.6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0.93%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学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表明,新疆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绝大多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目前,音乐课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主要为汉族学生编写的,用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并不合适,目前的问题是缺乏适合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2004年以来,新疆一直坚持推动“双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等政策。实行“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为此新疆实施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于2004年8月颁布《“双语”教师培训规划》,并对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受训教师要求具有一定汉语听课、备课水平的普通中小学现任教师,参加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需中专学历、初中音乐教师需大专以上学历;同时,有3年以上教龄,原则上年龄在35岁以下。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小学音乐教师3级以上,初中音乐教师4级以上;少数有培养价值、自身素质较好,能够达到HSK相应水平的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0岁。
为保证经过两年培训之后能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推动当地“双语”音乐教育发展,根据各地州市现有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数量分配培训名额,通过笔试、面试和公示三个环节,在新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培训。2007年至2010年,举办小学、中学“双语”音乐教师培训班各8个,培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323名、中学207名,培训人数呈逐年递减态势。
从汉语水平、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专业知识水平三个方面来看,“双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偏低。
一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严重匮乏。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汉语水平偏低,有些教师仅会母语,只能用最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用汉语授课了。
二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弱,学历普遍偏低。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选择一些汉语相对较好、或稍懂汉语、或稍懂一些音乐的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一些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后期才学习的音乐,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弱。还有一些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教师,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键盘和舞蹈等西方音乐,很难体现新疆地方特色。
四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音乐技能达到较高水平,教学中可以示范,但无法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述。比如,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节拍;音程、调式等概念混淆,语义表述不清,致使他们成了教学的“失语者”。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如不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对开展“双语”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新疆“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相关解决对策
当前,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尽管面临着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素质偏低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明,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前发展。今后,新疆对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的科学研究
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加强研究。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
1、着力解决现有“双语”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非常之策办非常之事,在各级财政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建立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机制,将专项资金切块用于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彻底改变“学历低、能力低”状况,把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起来。同时,采取互帮互助、结对共建等方式,整体提升城乡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素质。
2、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短缺问题
要采取解决编制、住房,提高工资收入和津补贴标准等综合措施,引导和鼓励民、汉兼通的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从实际出发,放宽准入条件,不具一格选人才,认真解决好非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证问题,把合格的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总量增加起来。
3、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双重乐感
民族音乐学家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他所谓的“双重乐感能力”即一个人完全参与两种音乐体系,即研究一种文化,需学习其语言,以此训练民族音乐学的工作者,要求他们能够表演一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的乐器,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本身的实践,理解他的音乐文化基础后,才能用更好的语言加以描述,这对“双语”音乐教师也是适用的。要把新课程理念与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双语”音乐知识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音乐教学的创新之路。
4、积极探索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职称评定办法
要遵循国家规定的评定标准,更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对那些把论文写在课堂上、把成果和贡献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特殊褒奖。比如,对长期在中小学工作的“双语”音乐教师,可直接认定中、高级职称,把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师生需求的汉语教材
教材在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高效的教材编写队伍,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研讨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模式编写不同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汉语水平、不同教学模式群体的需要。另外,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对教材进行科学修订,制定具有我区音乐教学特色的教材,以适应各地双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治区各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汉语环境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模式上不宜采取相同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具体对策上应采用适合当地师资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的双语音乐教育稳步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王生耀.对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思考[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5.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4]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展望[J].乐府心声,1999.9.
[5]付东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新疆师范大学,2007.5.
[6]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第2期.
关键词: 搭建舞台 兴趣课程 个体需要
现如今,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甚至很多学校拥有数名专职音乐教师,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唱歌跳舞,爱表现自己,学习音乐的兴趣很浓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到了高年级,学生不愿意张嘴唱歌,学习音乐的兴趣有所减退。面对这样的情况,一线老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注重歌唱教学的同时,可在高年级音乐学习中增强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补足课堂学习的不足,让不愿意唱歌的学生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课程。于是兴趣课程出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他们能由此接触到课堂以外更丰富的音乐内容,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开设兴趣课程,尊重个体需要
随着课改深入,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兴趣课程,有音乐、美术、书法等。自音乐兴趣班开设以来,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基本每个学生都能选择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课程,因为是自己喜欢和选择的,所以在每周兴趣班课堂上,学生都自发主动地练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声音甜美。针对上述年龄特点,我们开设了舞蹈兴趣班、合唱兴趣班等,由于学生年纪小,爱表现,善于模仿,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发现孩子们进步很大,自己能伴随音乐有感情地跳简单的舞蹈片段,会唱简单的歌曲。兴趣班的开设,发挥了情感熏陶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开启了新的音乐之旅。
高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很多学生处于变声期,声音变得低沉,不擅长歌唱。现阶段音乐教学以歌唱为主,学生自然觉得困难,课堂集体教学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但是兴趣班可以做到,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针对高年级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学校开设铜管乐、小小作曲家等课程。高年级学生音乐兴趣得到关注和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变得喜爱音乐、乐于表现。
二、搭建平台,从被“教”到主动“学”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空间,由教学者转变为商讨者、引导者。如《三只小猪》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情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表演出来吗?只见在有表演经验学生的组织下,《三只小猪》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可爱。上述例子表明教师课堂中要学会放手,将更多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一节课教学环节里,多设置这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和素养都将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更积极地学习音乐,把音乐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学习。
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是一种即时性艺术,需要舞台检验成果,学生音乐学习成果需要机会来展示。为了锻炼孩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六一、教师节等重大节日,认真做好准备、排练、演出工作。节目受到好评,参与表演的学生受到嘉许后表现得非常自豪,得到这样的表扬,学生不再认为学习音乐没有用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也支持孩子们学习音乐。
三、组建乐团,营造音乐氛围
国外很多小学都拥有自己的乐团,小学音乐课程除了歌唱教学以外,更应该具有多元性。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有机会参与多样性音乐学习,经过系统学习,已经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地域环境的影响,对音乐的了解非常有限。听不到音乐会,看不到音乐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实际意义。很多有天赋的学生很容易与音乐失之交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开阔学生眼界,了解更多广义的音乐变成一种任务和责任。
兴趣课程的开设弥补了这些空缺,成为课外集体学习音乐的一种方式,但是散漫的、不系统的、无目的课程组织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应从中选拔优秀的、感兴趣的、有天赋的学生组成固定的乐团,坚持训练并具有一定水准。有了一支这样的乐团,学校举行各种盛大活动时都可以表演,如在学校、国家传统节日或者迎接外销老师参观时都可以进行表演,让外校老师一睹学生的风采。音乐学科的地位自然得到提高,整个学校都弥漫音乐气息,这样,学生会将音乐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一生受益,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模有样地表演,观念会渐渐转变。
四、创新教学,优化课堂
传统音乐课堂以"教"为主,忽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比较陈旧,随着课改深入,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手段与观念,在课堂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多媒体技术、律动教学法等。适当运用它们可以对课堂起到积极作用。
如五年级《划船歌》这一课中,引导学生体会三拍子划船的韵律,以及解决好八度跳跃的难点。这首歌曲对五年级学生而言是很有难度的。学生的声音往往拖沓,遇到八度往往音高不到位。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位教师示范歌曲的时候,加入最自然简单的划船动作。伴随着音乐和动作,学生自然找到划船的感觉。歌曲八度的跳跃是本课难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学生唱,投影中出现海浪,音高的时候海浪高,音低的时候投影中的海浪低,快要到处,只见海浪越叠越高,一个翻过一个。学生在情绪带动下轻松解决这个难点。多媒体和律动这两个教学手段对上述颗粒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只要将它们得当地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兴趣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需要社会关注,需要教师搭建的平台,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理念,需要学校家庭环境的熏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才会有更好的音乐素养,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解读[J].
[2]中国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
[3]中小学音乐教育[M].《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4]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郭声健.音乐教育论[J].湖南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28-01
近年来,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基础音乐教学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苏北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目前还有不少乡镇,甚至有些县直中小学,仍存在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这是不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这几年由于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村小学合并,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人数较多可音乐教师奇缺,课表与上课严重脱节。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要比小学好一些,但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情况大致如下:
1.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1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人在今年三月份听了这么一位音乐教师上的小学二年级的音乐课,环节如下:(1)组织学生起立、坐下(2)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老师唱一句学生模一句(3)带领学生进行三条节奏模仿训练(4)故事导入(5).新课教学6.拓展与延伸.当时我很惊讶,在音乐新课改的今天,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不是取消了吗?音乐教师她自身的发声都不科学,声音既苍白又生硬,怎么能带领学生模仿出美好的声音?如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这么好的节奏模仿能力?老师唱读节奏让学生模仿时,学生模仿不出来,然后老师再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生失去了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在新授这一环节,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乱讲话和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这样的音乐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吗?
1.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在一堂音乐课上,一名兼职的中学音乐教师范唱时跑了调,演唱没技巧、没感情、没韵味。钢琴也弹了,但是我不知道她弹的是什么歌曲,键盘和弦抓错了。是这位老师的心理素质差?还是钢琴基本功差?还是因为课前没有认真备课?造成课堂设计与生成相差甚远。还有不少兼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从对兼职音乐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了解到:她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得不够全面等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兼职音乐教师她们还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由于其他的学科每月都有教学评估,压力很大,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应付由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开足开齐教学课程的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专职音乐教师与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1.3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目前音乐老师力量薄弱,出现一案多教的现象。有些学校的音乐老师一个教案每周要上十几个班级。由于教学内容的乏味重复,再加上学校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音乐教师的厌教情绪,工作上懒散有惰性,上课失去了积极性和教学激情。老师不愿上课,卖课现象严重。我们一再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动中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音乐老师如果失去了上课的激情,她怎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适时的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因此,提高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这一问题留给我很多的思考。这也是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2.1规范音乐教学,杜绝备课与上课脱节现象。首先为了提高苏北兼职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苏北各地教育局艺体办对各地兼职音乐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有:和声理论知识、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步骤、为教材歌曲编配间单的伴奏等。其次是规范教学: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为了构建基本课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规范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杜绝计划的制定与实际上课脱节的现象,以达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室艺体办通过对教案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效果的反思等对音乐教师进行了教材教法的培训,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开展了规范教学这一主题的研训活动,制定了艺体学科教学评估标准。专门组织了艺体教学计划检查团对各地各中小学校的音乐教研计划、备课组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教案等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估。 通过常规化,公开化的检查促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真正使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2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在加快,对每个人来说,具备再学习能力是成长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师一是要敢于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向困难低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专业基本功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二是要以课堂研究为阵地主动参与有省、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的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三是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音乐教师不要以为平时上课没有领导"听课",就能得过且过;不要以为自己在文艺汇演中组织排练了一台好的文艺节目,就一好百好;不要以为平日能带出几个好学生,在比赛时取得好名次,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从而养成了懒散、自满、骄傲不积极进取的坏习惯。
2.3改善音乐教师待遇。现在许多音乐教师提到工资待遇,心理是失衡的。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称、晋级、课时补贴等方面是不及主科教师的,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上一节课,音乐课的课时费差不多是语数外的一半;在许多学校补课费是教师收入的一个部分,但音乐教师的活动排练往往是"义务"的;学校对语、数、外的学科竞赛和初三、高三的考试奖励一般是不吝惜的,而音乐教师带学生出去比赛,有好成绩往往没好奖励。还有学校在组织有钱的监考、阅卷、有课时补贴的自习课等工作中,错误的认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不排她们此项工作。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就得要建立综合公平完善的评价体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使每一位教师的辛勤工作都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这些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优势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升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音乐教学之中。
从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看,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 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研究一定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苏北音乐教育一定能迈上一条健康阳光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一、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感受能力的现状
无论是在欣赏或是歌唱曲目中,民族音乐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旦出现民族器乐曲的欣赏或是民歌学唱时,学生普遍表现出不感兴趣。为此,我在所教的五年级两个班级对学生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概念模糊;有一半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民族音乐,理由是不好听;其中有一个班学过民族乐器的学生只有一个而另一个班没有一个学过民族乐器。此外,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衷,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知之甚少,形成了强烈反差,透过学生盲目痴迷于通俗音乐的现象发现: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民族音乐缺乏基本的、系统的了解。这种现状不得不让人在担忧之余,也对我们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二、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感受能力普遍较低
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上,小学阶段是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然而,我们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我们往往只注重单纯的欣赏或教唱几首民歌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另外,由于个别音乐教师对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知识相对陌生,因此在备课时往往出现忽略、避开或轻描淡写地解决教材中的民族音乐的相关教学内容,学习任务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清晰,从而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相对受到制约。还有就是社会环境与客观现实的影响,社会上形形的音乐培训班为学生发展课外音乐学习兴趣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一些家长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比例远不及学习钢琴等其他西洋乐器的学生,这就难免制约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策略
1、重组教材
新教材的闪亮登场,无论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或是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都强调学生对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广大音乐教师要具有合理重组教学内容的能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例如三年级聆听曲目,二胡曲《空山鸟语》原本属于高中阶段的欣赏内容,新教材卻将其纳入小学课本,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于是,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认识二胡的外型,了解其演奏技法,能辨别二胡的音色;聆听乐曲《空山鸟语》,感受并听辨空山和鸟语两个主题音乐,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为了增加课堂的音乐信息量,我还选取了由其他乐器表现鸟儿鸣叫的乐曲片段作为课外拓展知识,让学生在感受的同时,能将其与二胡的音色进行辨别。这样,既降低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难度,同时还增加了课堂的音乐信息量。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代信息技术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活力,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能力上,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课外民族音乐知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教师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单纯地听与枯燥地讲的单一模式,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主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3、挖掘传统民族音乐中的时尚元素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引导小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时可借鉴时下流行的女子十二乐坊,用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绎民族音乐,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在让学生认识琵琶、二胡时,我选取了女子十二乐坊中相关乐器的表演,华丽的舞台背景、张扬的演奏方式、震撼的电子音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当学生熟悉这两种民族乐器后,再引导学生聆听教材中的乐曲。 4、搭建实践舞台,在表现中升华对民族音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