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

第1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加强名著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一、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自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时合理安排,形成习惯

1.老师要对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到心中有数,分年级落实好。鼓励学生自愿购买名著或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对考纲中的12部名著,要求学生尽可能在初一、初二读完。要求初三阅读的《格列佛游记》可放到初一提前阅读,教科书《名著导读》中没有而考纲中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放到初一阅读,《水浒》可放到初二提前阅读。

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七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八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30~40分钟阅读;九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阅读回顾精彩片段,包括12部名著;寒暑假可尽量多安排一些。同时,七八年级每周可安排一节课阅读或点评名著课。

3.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习惯的形成。我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故事会和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为督促学生读名著,平时要求学生在课前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或介绍一个自己喜爱的人物等,这样既可达到检查的目的,又可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与思维的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每星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两次;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三、阅读要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第2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1.多媒体所提供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全国提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具体实施

1.妙用多媒体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于外语教学,它可以再现图、文、声并茂的语言环境,为外语教学提供更为理想的条件,创造出一个更富表现力和真实感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倍增。对一节新课,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标新立异,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营造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How are you》一文中,有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 I’m not bad ! I ’m not so good!等新句子。在教授这些新句子之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意识的渗透了这些内容。让学生观看我自己录制的DV,我通过向客人打招呼后,要问候别人,英语中问候别人要用How are you ?并要求学生试着用这个句子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学生很自然地了解并运用了这个句子。这样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创设情境,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交际中,让学生体验了本课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做了铺垫,效果非常好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所谓情景教学,是学生置于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是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正如,学骑自行车的方法是骑自行车,而不是读《骑自行车须知》,既然学生要掌握并运用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教师就应该设计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并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最终教与学都能和谐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在教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Topic 2 The 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画面,名胜古迹,让学生看图说出自己的暑假想去那里观光旅游,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圆明园、台湾的妈祖庙等,学生看着一幅幅画面,真是美不胜收,有的说想去妈祖庙、有的说想去长城等等。这样创设教学情景,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了,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巧用多媒体设计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课堂练习种类多样,巧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能很好地变机械操练为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Unit 3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巧用多媒体展现姚明、周杰伦等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问答:Who is he? What does he do?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现在的学生都爱追星,对明星的爱好和生日都比较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自编对话。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调动学生有意注意,丰富形象思维,是学生在感情上积极参与多媒体活动,并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让思维机制得以发展。

4.使用多媒体进行复习巩固,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自觉地去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就是动力。一个人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英语教学中,复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但复习是枯燥,如何提高英语复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复习这一环节做得好,教学效果一定不错。在复习阶段巧用多媒体,颇受学生的欢迎,并且效果不错。在上课一开始,笔者用电脑屏幕展示几组现在进行时态的幻灯片,然后笔者问: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们立刻被这些精美的画面吸引住了,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They are cooking….

Is she writing...?

笔者回答:Yes,she is./Sorry,let me tell you. She is...?

点击最后一张图片,

S: Is he calling? T: Yes,he is calling Lucy.

由此引出这课听力。教师指着图片问:

T: What is she doing?

S: She is watching news.

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运用多媒体复习现在进行时,这样为传授新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第3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 通济渠 C. 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 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 ,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 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 B.唐印《金刚经》 C.唐印诗集 D.《梦溪笔谈》

9、“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10、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的衰落

1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2、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3、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5、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 南诏 D.逻些

16、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直白如话 B.沉郁悲怆 C.豪迈奔放 D.委婉清新

17、“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18、曾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僧人是

A.唐僧 B.玄奘 C.戒贤 D.鉴真

19、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 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20、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10分)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22、请仔细观察以下一组图片,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图片名称(10分)

( ) ( ) ( )

( ) ( )

23、问答题(10分)

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4、图说历史

你会说解说词吗?看下面图片,以下列任何一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说说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情况?(注 意:可以任选一个回答,10 分。)

( 图一 ) ( 图二 )

历史七年级下册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A D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B A C D D A B

二. 21. (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1)真实、愿意。(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3分)

(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分)

22.赵州桥 唐太宗 《金刚经》 玄奘 武则天(10分)

23.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0分)

24.图说历史(可以任选一个回答,10分。)

图(1)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鉴真唐 朝的高僧,(2分)唐玄宗时接受 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拂法。(2分)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成功,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4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第4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设计,既要做到符合新课程理念,更要做到有所创新。笔者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以我校初一级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的创新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首先,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改变试题的结构模式,做到有所创新。多年以来,初中语文试题的结构模式多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四大板块组成,有的还有“附加题”这第五板块。2004年广东省中考试题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一次考试还是一次艰难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尽可能消除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害怕心理,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项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评价目的,每一个设计者都会认真考虑的。我校的这次试题设计把考试比作去参加一次表演,把试题的结构分为:序幕,比一比;第一幕,听一听;第二幕,说一说;第三幕,背一背;第四幕,用一用;第五幕,读一读;第六幕,试一试;第七幕,写一写;尾声等九部分,还有引导语和漫画。学生们在生动活泼的引导语的引领下,心情自然会放松得多,思维会更到位一些,答案会写的更准确一些。还有有趣的漫画映入眼帘时,他们会认真地检查试题,此后可能不会忘记做试题要检查的这个环节。这样,试题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就显得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后,笔者采访了大部分学生,他们普遍反映“感觉就是不一样”、“很新鲜”、“很吸引人的”,“挺有趣的”,等等。

其次,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试题内容以人为本,渗透社区资源、校本资源和社会资源,力求贴近、反映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注重“读写听说记”的评价,做到有所创新。这方面包含如下三项内容。

一、突显“听与说”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因此,试题的第一幕就设置了“听一听,看你能否听出弦外之音”。第二幕就设置了“说一说,看你话说得得体恰当否”。这些试题内容没有呆板的书卷气,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当学生们完成这些题目时,会感觉如同在生活中,就会明白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所学----“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初步学会“听与说”。这里笔者渗透了良井的社区资源----良井甘泉古寺,因为良井甘泉古寺是良井镇的一处胜景,这样会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二、注重“记与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在试题的第三幕就设置了:“背一背,看你积累搞得如何”。在第四幕就设置了:“用一用,看你能否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在第五幕就设置了:“读一读,考考你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第六幕就设置了:“试一试,看你会不会探究”。这些内容都是原试题结构的“积累与运用”和“阅读理解”部分的传承,都是综合考查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其中渗透了良井中学的校本资源----校联。

三、突显“写”的评价。这里包含了书写和作文两个层面的评价。其一是书写的评价。在试题的序幕就设置了:“比一比,看谁的字写得美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因为《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所以,在评分标准中就要求根据卷面书写水平分三档综合评分。其二是作文的评价。试题的第七幕是作文。作文题设计类似于悄然入试的话题作文。读书、听歌、看赛事、看电影电视是现代人普遍的生活内容。能否多角度地观察,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用文章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感情真挚,甚至有创意。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课题。更何况在暑假里,很多学生都观看了精彩纷呈的在雅典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奥运会,都会为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而自豪,都会为他们不畏强手,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而感动。另外我校在中段考前也举行了教工篮球赛,很多学生都来到操场上为老师们职工们加油打气。对这两项活动他们都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是笔者有意无意渗透的社会资源。评卷时笔者做了调查统计,有近30%的学生写了体育赛事,如作文题《看刘翔赛跑,我真自豪》,《看女排决赛,我受益匪浅》等。

再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以学生为本,“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如在完成第2-4题时,学生会懂得什么是礼貌用语,说话要看对象;在完成第9题时,会了解到良井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增强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在完成第12题时,他们会懂得珍惜时光,努力读书;在完成第24道开放性题目时,他们学会初步点评家教的方式方法;在完成第35题时,会明白做学问做事要细心认真,否则可能会有不必要的损失;在完成第36道作文时,如果是写奥运题材的,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此等等。

第5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不一会儿,一辆中巴缓缓停靠在这群人身旁,车里下来一位个子高大、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清点人数完毕,便一声令下:“人到齐了,我们出发!”十余人有序地上了车。

他就是金溪二中校长邓阳辉。车子行驶在宽阔的秀谷大道上,渐渐开出县城,奔向数百公里外的武宁县宁达中学。车上,大家丝毫没有倦意,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有关的话题。

“这次宁达之行我们肯定能够收获不少经验。”

“课改不是靠学来的,关键还要我们自己探索和实践。”

“我最担心的是大家为课改辛苦一场,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议论纷纷,甚是热闹。

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邓阳辉皱了皱眉头,转过身朝大家坚定地说:“要相信自己,敢做才能有为。”

用智慧点燃智慧

金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抚河中游,有山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故得名“金溪”。金溪县第二中学就坐落于云林峰下、金溪水边。这是一所在全省规模位居前列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一校两区占地200余亩。这所创办于1975年的学校在2001年剥离高中后成为金溪县重点初级中学,承担着全县一半以上的初级中学义务教育任务。

这所县级初级中学为什么如此“劳师动众”跑出去学习课改?记者先把视角转向当时学校的状况。

2008年,邓阳辉接受组织安排,正式履任校长新职。

上任后的邓阳辉有着一股冲劲,更有一股干劲。有着20多年教龄的他深谙教学之道,也曾经历过教学之痛,自己在讲台前苦口婆心地教导,台下学生不为所动,昏昏欲睡。教师苦教、学生苦读被誉为分数至上的作战法宝,却也一点点在消磨师生的潜能。

对于这些,邓阳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寻找转变的契机。

邓阳辉上任不久,金溪县教育局局长黄云凯到校指导工作。在座谈会上,聊到教师苦教、学生苦读这一现状,黄局长动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梦想有一天,我们每个学生都能挺直被书包压弯的脊背,擦亮被作业模糊了的双眼,快乐学习、生活、成长,我们的每名教师都能舒缓威严的眼神、严峻的脸颊、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成长中的伙伴,做可亲可敬的心灵导师。”

两颗智慧火种瞬间擦出火花。“是的!我们不能再这样被禁锢下去,应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师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黄局长的话音刚落,邓阳辉激动得站起身来发言。因为这不仅说出了他心中多年的梦想,更成为他为梦想奋斗的强大动力。

座谈会后,邓阳辉又赶紧召集校领导班子开会。

“从教20多年,我一直以自己从事着这份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而自豪着,又为教育中的不良现象而不安,那就是在升学率的重压下,一些教师心里只有分数,一些学生视学习为仇敌。每当想到这些,我的心就为之痛。多少次,我思考:真正的教育幸福何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改既是传统课堂的颠覆,更是一个不断内化积淀的过程,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与付出。”

会上,邓阳辉激情洋溢的一番话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课改该从何改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全国各地涌出了许多课改示范校,我们应先学习、借鉴一下他人经验,再结合自身实际摸索、探究。”

“课改事关学校发展大计,应挑选起始年级的部分班级先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全面铺开,还是在起始年级就直接全面铺开?”

在大家思维火花的碰撞下,学校探索课改之门渐渐打开。邓阳辉牵头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开课改动员会,印发课改学习资料。2009年中考一结束,邓阳辉率领课改小组成员及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一行14人组成考察组乘车前往武宁县宁达中学学习。这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宁达中学跟班学习的几天里,大家第一次亲身感受课改课堂,兴奋不已。

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课堂,映入眼帘的是摆成“田字形”的课桌,教室四周全是黑板。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板演。学生们一会儿如涨潮般涌向黑板,一会儿又如退潮散开,各自在课桌前认真书写。偌大的教室里,刚刚还生龙活虎般的学生们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安静过后,在一声“号令”下,学生们又激情澎湃地讨论着、辩论着……

邓阳辉站在教室一隅,默默地观看着课堂上师生的一举一动,心里却激动如潮涌:“教师的‘教’变了,不再‘满堂灌’,学生的‘学’也变了,不再被动,成了学习的主人。这不正是学校需要的课堂吗?”眼前一幕幕师生互动的场景一下子触动了他内心深处,令他豁然开朗。

从宁达中学学习回来后,邓阳辉便马不停蹄地召集全体教师听汇报,大到课改理念,小到优秀课改模式,让全校教师对课改有了初步认识,再组织年级组教师编写导学案。虽然正值暑假期间,邓阳辉放弃与家人外出旅游的机会,天天泡在学校里,找来民工一起布置课改教室,与课改领导小组商讨开学课改计划,组织教师进行课改培训。

2009年9月开学,学校迎来了新一批莘莘学子。看到校园里朝气蓬勃的景象,邓阳辉既满怀希冀,又踌躇不已。他知道,一轮新的挑战即将开始。

万事开头难。虽然经过暑期培训,但学校许多教师并没有适应新教学方式。上课前,教师经过小组讨论,将课堂预设得很好,可是一到课堂上,却上不下去。没有了教师的讲,学生一下子像没了主心骨,变得哑口无言,课堂陷入了沉闷。

上课的教师着急了,听课的邓阳辉心里更着急。细心观察课堂师生一举一动的邓阳辉发觉:脱离了教师主讲的环境,学生不敢讲,不会动。“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缺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和自信。”邓阳辉立刻找出问题的症结。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提升?邓阳辉想起自己曾在校团委、政教处基层工作的经历,想到与学生紧密联系的校园活动,心中有了答案。

开学没过多久,校园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艺术节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加入。这些学生在班级中表现活跃,带动着更多学生加入其中。

课堂终于活起来了!课堂上,学生不再沉默寡言,而是生龙活虎,争着抢着发言、上小黑板做展示。课堂氛围的转变令邓阳辉感到欣慰,可新问题接踵而至。“从原本不敢讲、不会讲发展到乱讲、没有章法,令我们措手不及。”邓阳辉回忆道。

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动静皆宜?困惑不已的邓阳辉在网上查阅资料,一则关于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班组建设的报道立刻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反复研读、琢磨,思绪渐渐明晰起来。

2009年9月中下旬,邓阳辉又率领课改小组前往杜郎口中学学习。一到学校,经过校方介绍后,大家不顾旅途劳累,就各自奔向不同学科的教室,开始听课。中午在学校吃过饭后,下午接着听课。晚上又观摩杜郎口中学的晚自习。回到住处,已到八九点钟,邓阳辉又召集大家开会,谈感受,议想法。连续几天,大家坚持下来,谁也没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句累。

自从杜郎口中学学习回来后,邓阳辉便指示主管课改处室督促课改年级、班主任加强班组建设。首先组织班干培训,让班干在班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再进行全校性班组建设评比活动,内容包括粉笔字比赛、小组合作展示比赛、“十佳绅士(淑女)”评比、班主任班组建设演讲比赛,要求各班先自评,大到课堂是否高效,小到课堂每个细节,以至学生上台板演离开板凳时发出的声响、在黑板上板书时粉笔字之间的间距,都一一做了规范化的要求。

“我们进行课改,如果仅仅流于形式,那是空耗徒劳。课改,首先要在思想上有创新精神,要有毅力,要不怕失败,不怕丢脸,不怕丢位子,需要探索、思辨、矫正,需要反思、取舍。” 邓阳辉说。

用人格引领人格

在当初学校决定进行课改这件事上,邓阳辉耳旁总有不同的声音,或强烈反对,或冷嘲热讽,或一声不吭,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搞课改,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增加压力吗?”

“没有教师来教,学生岂不要乱了套?”

面对周围的质疑声,邓阳辉不急不躁,耐心地协调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

有的老教师得知学校要开展课改,不禁“义愤填膺”地说:“我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要这样那样约束我!我按老样子教了几十年成绩还不是照样很好的?”

有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一般,平时对于学校活动总是漠不关心,从不积极参与。自从学校开展课改后,形形的活动扑面而来,令他应接不暇,渐渐对课改产生了抵触情绪,被动、消极参与活动。

邓阳辉心里很清楚,课改要想畅通无阻,先要理念深入人心。于是他在全校范围开展了“金溪二中发展之我见”征文活动。在动员会上,他说:“对于未来的路,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前提就是要统一思想,需要全体教职工都来思学校发展、谋学校发展。”参加征文活动的53位教职工中,有退休教职工,有青年教师,还有行政人员。大家畅所欲言,内容上有涉及学校宏观治校方略的,也有关于学校微观管理方法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而后,他又每周举办一次课改论坛,邀请专家做讲座,让外出参观学习的教师汇报演说,编印各式课改资料,组织人员编写《315自主探究课堂探索与实践》专辑。在一轮又一轮的课改理念洗礼下,全校俨然进入了课改全动员状态,但邓阳辉并没有沉浸在眼前的热闹氛围中,他知道成功从来不会轻易收获。

一天,邓阳辉像往常一样到教师办公室里走走看看。他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沓课改心得体会翻阅起来。每翻阅一页,他脸上的表情就多一份凝重。“如果每个人都对课改的反思就这么寥寥数语、刻板化,怎么能够深刻地领悟其中的要义。”邓阳辉心里边告诫自己,边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天,邓阳辉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宣布开展教师课改心得体会评比活动,以各学科小组为单位,将组内每名教师的课改反思张贴在办公室走廊上,供大家观摩学习。在评选中,采取捆绑制,组内只要有任何一名教师成绩不合格,小组将直接淘汰。而优秀小组每人每月将获120元课改津贴。在大家的互相监督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踊跃参与反思活动,反思内容也越来越深刻。

“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认为疏通引导远比强塞硬堵有效。”邓阳辉说。

邓阳辉是个理性的人。面对日益兴起的课改大潮,他总能敏锐地发现新的问题。

“我们有的老师刚进入课改时,做得非常认真,外出学习,听课,做笔记,学习理论,看光盘,即便在严热的暑假,还坚持天天到校学习。为了编写《315自主探究课堂探索与实践》专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还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课改年级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大家觉得课改不好搞,想钻进去搞又怕累,耐不住寂寞,于是热闹成了宁静、成了烦恼,再就是成了累赘和负担了,不禁心生怨恨。”

“集智备课流于形式,没有讨论,没有教材分析,成了一言堂,个备原封不动照搬、照抄,反思三言两语,无关痛痒。有的老师对班上学生不熟,大部分连名字都叫不上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了解,把握不住课堂,点拨反馈时,语言表述不准确,或点拨不及时。”

“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小组合作只是装装样子,没有实质性的主动探究、交流,反馈巩固大部分是因为课堂低效,或没有这个环节或完不成。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看不到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思维的启迪。”

邓阳辉从不吝啬揪出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对邓阳辉来说,课改不仅需要校内师生的配合,还需要校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县里有位领导的小孩在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当过校少先队大队长,进入金溪二中后,成绩优异。当这位领导得知学校要进行课改,他立刻找到邓阳辉,表达了强烈不满:“不能拿我儿子做课改的试验品,万一成绩下降怎么办?”

面对家长声势浩大的反对,邓阳辉并没有胆怯和退缩。他先安抚家长的情绪,请家长坐下,沏好一壶茶,与家长边喝茶边谈心。在谈心过程中,邓阳辉摆出各种资料,向家长讲述课改的先进经验和成果。而后又带这名家长走进课堂,亲身感受课改的活力,让家长参与课改论坛,了解教师育人心理的重大转变。

如今,这名家长已和邓阳辉成为好朋友,时常关注学校课改进展。而原先抗议的老教师也积极投入到课改的大潮中,临近退休时还希望学校授予他“课改能手”荣誉称号。他激动地说:“自己大半辈子的教书成就感也抵不过这一年。这一年课改不仅给我带来了充实的生活,更为我的执教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课改路上没有反对的声音,我们就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邓阳辉说。

用生命灿烂生命

2011年暑假,当许多学校都在放假时,金溪二中多媒体教室内热闹非凡。2012届九年级教师以及新一届的七年级教师俨然一个个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围坐在一起翘首期待。

邓阳辉微笑着走进教室,说:“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是大家为期14天的班主任。在这短暂的14天里,你们将全方位地感受我校课改所取得的成果,熟练掌握‘315’课堂操作模式。今天是开班第一课,我给大家上的是‘班组建设’。”

正当大家以为接下来要大谈理论时,邓阳辉的举动却让大家惊讶不已。他要求教师们自主组成若干个小组,各组都有两个任务:给本组取组名、画组徽、拟组训,再上台做展示。

“体验式培训里没有枯燥的说教,而让我感受到的是小组合作的快乐和自主探究的魅力。”拼搏组的一名教师在培训后兴奋地写下心得体会。

“让教师当一回学生,感受充满快乐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日后才能上出这样的课。”邓阳辉说。

在金溪二中,邓阳辉为学校教师带来了不仅有专业成长的兴奋,更带来了许多感动。

张光华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与爱人因工作分隔两地。邓阳辉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帮助张光华调查其妻子是否具备选调进城资格,再经过多方询问、协调,将其妻子从农村选调至县城工作。“邓校长这么无私地帮助我,让我万分感激的同时更坚定了扎根学校的决心。”张老师激动地说。

为了让教师安心工作,解决后顾之忧,邓阳辉还在学校办起了食堂。“学校有很多教师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小孩要么外出学习,要么在外工作,时常只有夫妻二人在家。”邓阳辉说,“学校有了食堂,就可以让教师省去回家做饭的麻烦。”

逢年过节,每名教师都会收到学校养猪场里的新鲜猪肉和从水库里买来的活鱼。每当教师家里有红白喜事,总少不了邓阳辉亲自来送礼。每年高考结束后,总会有家长给邓阳辉递上大红的金榜题名请柬,邀请他出席谢师宴。

学校党总支副书记范小江很早就考取了律师资格证,并在2008年考取了法院公务员。在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他一次次选择留在金溪二中。“因为邓校长对二中的这份事业追求和大爱情结,时时刻刻感染、坚定、灿烂着我。”范书记言语中透着一股钦佩之情。

第6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 智慧

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火花,并外显于人们的对话之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种遗憾中寻求进步,寻求发展。俯下身去,走进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不断地探索科学教学发展之路。

一、巧提妙引,点燃课堂智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智慧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拓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的天地。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巧提妙引,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作用,激发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

如在上七年级《太阳》一课时,我在引题时用了2009年暑假百年一遇的日食奇观。很多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观,对这个很感兴趣,一提到这个话题,马上热情高涨,七嘴八舌描述当天发生的情景。接着我随之话锋一转,问道:出现日食是那么奇妙和壮观,就让我们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好不好?学生有的说好,但很多学生马上说不好,因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的。这样,话题就自然转到了了解太阳的结构上,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由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兴趣,学生发言积极,说出一些我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课堂始终充满了智慧的气息。

如在介绍八年级《大气的压强》一课时,我在引入的时候先演示:把一张硬纸片覆盖在灌满水的玻璃杯上,而后倒置。学生惊奇地发现,纸片没有往下落,杯内的水也没有向下流。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谁把杯中的水与纸片托起的呢?与生活经验相背的现象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极大的问号,顿时就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出来。此时,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之后进一步提问:你能否设计其它的实验也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事实证明,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问题,能使学生由惊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直至问题最终解决。

二、关注差异,创设和谐的智慧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否定差异就否定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并以此来组织课堂,把教师、教学环境、教材等与学生差异融为一体,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把握课堂细节,点燃每位学生的智慧。

1.认识差异,精心设计。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每个独立的生命都有他的美丽,课堂智慧源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新颖的见解。科学课堂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展现每个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智能上是有差异的,有些人在语言上特别突出,有些人在数理上特别突出。这说明学生在起点趋向上是有差异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预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思维在这里交融互补,相得益彰,学生的思维得到演练,得到启示,得到拓展。

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适应学生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异,合理运用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科学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尊重学生,利用差异。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思通过实验指出,信息的反应=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要以自己的言语、表情来感染学生。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通过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微笑,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从讲台走下来与学生的交流,课后与学生的沟通,等等,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作用教学时,我边走边问:“如果没有外力,我将如何运动?”一调皮学生高喊道:“将穿墙而去!”顿时全班哈哈大笑,乱成一团,我说:“对!想法很好!那如何去呢?”这时全班静了下来,齐声说:“匀速直线运动。”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多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但不会影响课堂纪律,反而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对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激趣、激情正是主导与主体的衔接点、触发点,能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真正赋予学生科学学习的主动权,使每一个学生都放下顾虑,和教师合作,和同学合作,不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碰撞智慧火花,进一步促进智慧生成。

3.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课堂合作学习有助于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并在课堂中闪现出智慧。

学生的科学学习是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而且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讨论。教师要注意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要让学生拥有充足富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都能尽情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以互相促进、互相启迪、互相借鉴,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发挥。

教学过程是课堂内容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合作交流,利用差异,要创设环境,让学生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正确对待学生差异,学生才能自由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妨以宽容的心态,给予更多的赞许,使之在科学有序的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重视意外,激发智慧

著名法国政治家布鲁姆认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追求一种顺畅的教学流程。教师虽然对教学作了充分的预设,但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前教师都精心地备课,作好充分的预设,尽量使整个课堂中不出现“绊脚石”。殊不知,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关注课堂生成的教师更能切切实实地着眼于学生是否有所思,将教学“意外”当作教学的资源,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如我在进行“二氧化碳使在同一烧杯中的两支蜡烛火焰先后熄灭的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出现“反常”现象:高的先灭,低的后灭。针对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进行了如下的“临时”处理: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高的先灭,低的后灭的现象呢?若出现两支蜡烛都不灭,或同时熄灭,或只低的灭,或只高的灭,又是为什么呢?你们能找到操作失误的原因吗?要保证看到“低的先灭,高的后灭”这个现象,我们又应该如何操作呢?我们能否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实验结论呢?一连串的发问,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这个实验可能失败的种种原因,一一解释了这些反常现象,并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更为惊讶的是,学生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保证这个实验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集气瓶中应充满二氧化碳,并且集气瓶的体积要大于盛放燃烧蜡烛的烧杯的体积;倾倒前用纸板将蜡烛隔开;倾倒的速度要尽量缓慢。

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这一过程,生成的知识、技能就更牢固。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因此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机智地对待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失误”,有时也要有意制造一些“失误”来创设问题情境,让教学资源在“教学失误”中生成,让“教学失误”成为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铺路石。教师应及时、合理地采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总之,智慧的课堂是精彩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主编.科学(7―9年级1―6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郑青岳主编.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4,第1版.

[3]张培贤.在课堂上露一手.生物教学与实验.浙江师范大学,2008,(3).

[4]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第1版.

[5]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七年级暑假生活答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评价 人文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法律、国家常识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与此相适应,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既有智育的评定要求,又要有德育的评定要求,更要有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定要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思想品德课评价过分重视书面考试,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要努力体现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就要更新思想品德课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我通过近几年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实践,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面,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就是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验和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导致学生只注重结论,忽视过程,只看分数,不求思想上的进步,造成了一部分学生言行不一、智育与德育分离,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没有完全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

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这种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记录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反映的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思想品德课学习中的一段成长过程。因此,思想品德课要关注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目前,中学阶段普遍使用《学生成长手册》,全面记录学生各个方面、各门学科的成长情况,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科学和有效的舞台。教师给每位学生在成长手册中真实记录下一定阶段内思想品德课学习的表现,肯定成绩,表扬优点,指出缺点,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也促进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案例:

学习态度观察表

二、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过去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新课程改革倡导自评与他评的结合,学生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家长、学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及时发觉并展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小组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作出较为客观的评判,能使学生看到他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自我改正、自我完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在思想品德课评价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也正是思想品德课加强人文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

在“关爱他人”一课结束之后,进行了一次“同伴对学生关心他人”的评价。

指导语:下面所列出的是对这个教室中一些学生的描述。仔细阅读并写下最合适每个描述的学生的姓名。你可以写下这个教室中任何一位学生的姓名,包括今天缺席的学生。你的选择将不会被其他任何人看到。

注意:写下最合适每个描述学生的姓名;

写下你认为最适合每项描述的所有学生的姓名;

同一个人可以适合不止一个项目;

请写下学生的全名,

除了你和我(教师姓名)之外,不会有任何人看到你的选择。

在每项描述下面写下姓名:

1.喜欢与其他人一起学习和游戏的同学是:

2.愿意同其他人分享物品的同学是:

3.愿意帮助他人完成作业的同学是:

4.在游戏中总是确保没有漏掉其他人的是:

5.总是鼓励其他人做得更好的同学是:

6.对有难处的人比较友好的同学是: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标准化考试,试图把清晰的和模糊的、可测的和非可测的都纳入理性的框架中去考查学生。由此,造成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社会上流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说法。近几年,高考、中考舞弊案件不断,学生平时测验作弊更是常见。

我们不否认量化评价方法的作用,它科学、客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但是,它不能测量许多难以量化的丰富内容,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所体现的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这些是难以用分数来衡量的方面。因此,思想品德课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开放的,关注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价方式。如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每月一次的时政专题讲演,或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评选,等等。这些评价方式可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社会实践等能力,无形中还能营造同学之间友好竞争的气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努力把课件越做越好,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激起感知新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并因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时政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培养健全人格。如七年级上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就是按照“分数+等级+评语”的综合方法制定的。

思想品德课定量与定性评价方式两种方法有机统一和合理运用突出了考试的诊断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交流。

初三毕业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世界十大空气洁净城市中,中国有两个城市入选――海南省的三亚市排第二位,海口市排第五位。说说这一报道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道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在解答这一题目时,考生既能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又会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是一条有感彩的题目。如果进一步让学生制订出一个寒暑假宣传保护环境和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计划,效果就更好了。

考试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考试为了什么?”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每学期结束时,不向家长送成绩分数单,而是送一只手袋。在这个纸袋里面,装有学生智力劳动的作品:学生写的书法、编的故事,精选出来的学生完成的各科作业,学生的绘画、资料剪贴、作文,以及阿莫纳什维利对学生智力的分析和热情鼓励的鉴定。教师在课上、课后多多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的时候,不仅是教育改革成为每位教师自觉行动之时,而且是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个人才能、关爱他人等人文素养养成之时。

参考文献:

[1]李美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07,25.

[2]宋火金.形成性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教书育人,2003,23.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