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高职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育论文

第1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机高职教育是存在漏洞的,虽然想要跟上农机的发展潮流,向社会不断输送人才,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们更要反思其中的问题,有反思才会有进步,那么目前农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1)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没有权威的机构管制。由于受地方和个人利益限制,再加上没有政府的管理,学校,老师乃至学生自己都不会重视这种教育,学习意识不强,认为这种教育可有可无,不了解农机教育的本质意义,觉得不就是农业吗,不就是种地吗,谁不会啊这种可怕的想法。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了明确的态度才可以下意识的去行动。所以政府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把教育抓起来。

(2)教师教学过于传统,忽略了技术技能教学。教师的意识不够超前,没有体会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今的社会是需要综合性人才的,对实践性要求更高一些,过去也许你只需要懂得这些知识就可以,但现在不是,你不仅要懂,还要会用,还要解决的了实际问题,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农机发展对机械的使用操作要求也很高,傲视你只懂之中的原理却不懂操作的方法,那你和不会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相当重要,这是目前教师们最重要的任务。

(3)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学水平相差甚远。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定是在优越的环境下才能得到发展的,而我们农机高职教育懂得条件就没有那么先进了,实训工厂短缺,实验设备简陋等方面都是限制发展的因素,还有从教师这方面来说,教师们观念不更新,对产业及相关领域工业流程、管理技术的了解不够,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教书育人了。

二、改革高职课堂,适应农机发展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及效率决定着人才的发展。所以改革高职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摒弃传统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新课改在全国激烈的开展着,我们农机高职教育业不能落后,看着各个学校逐渐开始了课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我们高职的老师也想快快的抛开传统的教学,实施课改,让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众所周知的是,高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学习的重视度也不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本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老师的意识更新了,才能让课堂变得有趣,听起来吸引人。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不被感染时不可能的,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效果会比老师硬性灌输好很多,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这个时候老师帮忙解答,这样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自己的问题得到解答,自然记得也就很清楚了。

(3)活跃课堂氛围,给予学生鼓励。农机高职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本身就很机械、枯燥。所以我们要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上课过程中讲一些机械机器的小笑话,在农业耕种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或名人的故事等都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总之不要过于强调课时任务的完成,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三、提高实践参与意识,学以致用,促进农机发展

第2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或为获取某种工作成果而进行的系统、完整的工作历程。由于职业的属性不同,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工具,这是不同职业区分的主要依据。因此项目课程开发也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上岗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充分调查不同岗位将来要面临的工作任务、使用工具、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法等,通过对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工作领域或综合职业领域,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职业成长规律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建立相应的项目课程模块,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开发,转换成相应的各种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课程。

(二)基于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家一致认为,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历证书,更要获取就业岗位能力并拥有某一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标准体系,现有的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对应于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适应面相对较窄。因此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将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即分为:职业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

(三)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立足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在项目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价值判断,使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活动相结合的思想,尤其是将分层化职业标准的理念融入项目课程开发以后,在项目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但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

核心能力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最普适性和迁移性的能力,其影响性可以辐射学生整个行为能力范围,包括三大层次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跨行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模块中,核心能力并不是孤立的模块,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核心能力模块,比如在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项目训练模块中不断融入核心能力训练模块,并充分利用各类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管理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理念的管理

1.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开发数据车床加工零件项目课程时,我们对江苏省及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环保设备业、汽车制造业、轻工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情况进行有关调研,使教学课程与相关制造业加工设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对接,所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后能直接服务于相关的重点企业和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度仿真企业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为使项目课程教学学习情境与企业生产岗位的真实情境相吻合,我们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组成教师与专家项目课程小组,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职业素质要求,确立了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并以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作为项目教学载体,使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时刻关注学生某类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选择零件的加工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好感受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氛围并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选取配合件和组件等教学载体,关注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案的管理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组织和管理项目教学内容。

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载体来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道完整的生产工序,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我们根据零件真实加工要求进行对零件的加工生产教学项目化处理,使项目化学习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每个学习情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2.科学合理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都按照“项目引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订生产工艺—进行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进行零件的检测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和工作过程质量优化”六个步骤来进行,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通过真实零件的加工训练,逐步加大工作任务的难度和综合度,使学生逐步提高企业数控车削技术岗位所需的真实职业技术岗位能力。

3.注意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在VNUC数控仿真实训中心和数控基地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安排其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零件加工操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整门课程安排48学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为期两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实施运行条件的保障

1.师资的保障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项目课程实施运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要从国家制度及相关政策的角度进行引导,以保障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化,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2.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保障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必须改革传统的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岗位技能的实际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因此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即加强“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能保障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实施。

第3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重要地表现为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主要任务应以培养既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需要,又能适应未来职业变化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等职业技术适应性、应用型人才。鉴于此,五年制高职院校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是一个人创造能力发挥的先决条件,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部分人的创新能力,才能给创新主体提供一个和谐的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爱的教育全面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及言行举止中,构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只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才能充满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任多种想法涌动、交汇,才能自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潜质。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创新教学理念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应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不断拓宽视野,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理论,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努力寻找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看似简单难度却很大。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多来自于初中毕业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还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不够成熟,缺乏耐性,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多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课堂教学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鲜活性、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4.课堂教育方法应多样化

课堂不能局限于以往的讲与听的模式。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缺乏耐心,注意力的稳定性差。因此,应采取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课堂中可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成就感;课堂也可以搬到户外、搬到企业,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赋予生动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边学边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据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因此,创新离不开智力因素,但绝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和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因此,在培养和发展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把目前的课堂从单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转变为发展智力因素,也培养学生的意志、兴趣、动机、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欠缺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课堂中应当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理想信念、责任、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结语

第4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政校企多方协同合作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多方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政府在政校企协同机制建设中的主导性和保障性地位。因此,高职教育作为政府管理工作的一大分支,在关系民生、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实践中,要从提升劳动力整体能力水平上,积极加快对经济与教育、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协同与规划,从多个方面来保障高职教育的稳步改革。

1.政府要发挥产学研联盟中的协同优势

产学研是高职教育推进技术创新与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发挥高职教育功能优势,提升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动力推进的主要力量。产学研联盟作为强化产业竞争优势的新兴组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其特点是能够从技术创新与教育发展上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综合收益。我国对产学研联盟的投入还处于实践阶段,尤其是对于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需要从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家组织的共同参与中,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以共同的利益目标来确保各方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产学研联盟作为未来技术合作、交流、转移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合作组织,对于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从高校教育实际上解决人才培养方向问题。政府要从自身角色定位出发,积极从产学研联盟中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为政校企协同合作搭建有力平台。

2.强化高职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需要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行业、企业等人才需求上进行调整,以顺应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需要。当前的高职教育专业链建设,对于各专业内的结构优化问题较为欠缺,特别是不同地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差异性,对于高职教育的学科建设带来影响。近年来,高职教育从发展实践中逐步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加剧,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难以适应产业链的发展需要,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结构的失衡,也给学生就业带来干扰。为此,加快对高职教育专业链的建设与完善,迫切需要从地方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中来优化。研究发现,对于各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特别是对产业服务专业,由专业门类来优化高职教育资源,才能增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契合度,才能强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产学研联盟机制的协同,迫切需要从区域产业竞争力上来拉近产业发展与高职专业链的对接,依托产学研平台来整合专业教育资源、破解专业建设不合理问题,尤其是对于专业配置失衡问题,要从企业、行业岗位群结构优化中来及时调整,促进高职教育学科建设与职业教育岗位能力同步提升。

3.注重校企合作模式中政府的导向与支撑

创新高职教育发展,要从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中,尊重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企业行为规律和教育特点,要从两者的共同利益诉求上实现深度合作与融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企业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中,要参与到人才的教育实践中去,发挥各自合作中的积极性。产学研联盟的稳步推进,政府要在主导中创造合作的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高职教育要从人才合作培养上,关注企业岗位用人实际。如订单式培养、合作教育培养等模式,要从产学研联盟上规范各自的行为,为合作制定制度保障。政府是构建产学研资源整合平台的战略家,要从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搭建共享平台,发挥企业在高职教育中的能动性,积极完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师资融合、课程优化、教学创新等作用,构建“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培养新模式。

4.立足服务域和发展域,构建高职教育协同合作新机制

依托产学研联盟机制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高职教育要从区域经济、产业、企业等领域拓宽服务域和发展域,坚持“服务的宗旨,就业的导向”,从发挥自身教育功能,顺应区域产业转型,改善区域劳动力就业结构上,突破人才培养上的瓶颈问题。同时,在教育实践与理论教育中,要从高职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上,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增强学生多元化发展。立足产学研联盟在政校企多方协同合作的积极优势,积极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窠臼中突破服务瓶颈,积极参与到企业、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中来,建立以高职教育为主体的校企人才对接新机制,发挥高职资源配置效率,满足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结语

第5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一是抓住新机遇。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发展由高投入、高耗能、低技能、低附加值转向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需求。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是应对新挑战。目前,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强,突出反映在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行业企业联系不紧,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教师队伍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不相适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等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更多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掌握高技能的人才,必然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高职教育,必须根据地方产业的发展、结构的演进、生产技术的变化、经济增长的速度等诸多变化,加速调整优化自身的发展。因此,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紧扣地方经济脉搏,着眼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

2、以深度对接为主线,推动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新形势下,要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以深度对接为主线,以“五个对接”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共荣,互惠共赢,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是理顺高职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根据产业发展体系的新要求,建立区域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保持同步。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和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使得职业教育布局必须与产业布局有机结合,满足社区功能完善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规划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一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规模,建立动态高职教育发展机制。

二是理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建立校企共同规划、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推动行业、企业和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引进优秀企业管理者担任职业院校领导干部。高职院校要坚守“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建立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新型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成由学校、行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机构。

第6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1.1、社会因素

高职学校的学生身体素质由于之前学习的压力,不喜欢活动等而导致偏向极弱的状态,调查分析可得,在高等职业学校刚入校的学生就比上一届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很多,这些素质上的差异,原由很多,最大的可能性在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的社会不仅仅是在就业上面,并且在生活水平以及素质等方面都具有来自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压力,并且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对社会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才艺和技能,所以,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加以排除,家庭稍微富裕一点的学生家长将会寻找很多时间和培训机构来增强学生的见识,体育不仅仅在学校的专业基础知识上面受到相应的排斥,并且还让学生不能够从空余的休息时间里面抽出空暇的时间来关注体育这门学科,所以,“体育”这个名词的含义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讲根本就没有一定的印象,高职学生基本上都处于青春期,他们面对来自社会、学校以及余下的休息时间被安排的双重压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睡眠等各方面都达不到一定的数量,让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素质开始慢慢的恶化,逐渐减弱,加之家长的一些素质和社会上的一些因素等各方面对学生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家长还未能摆脱古代的传统思想,他们觉得无论怎样也不能够上高等学校,并且对高等职业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他们会觉得孩子不上重点大学而去高等职业学校往往让他们没有面子,加之现在的高校实施的大量扩招。使得不少学生在高职的生活纯属虚度光阴,最后各方面的素质都慢慢的退化。

1.2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趟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就需要学生充当着主体作用,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思想就直接的会影响到体育课堂的成效,并且学生自身的体质和健康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现在学生大都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没有一定的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干活,也很少有吃过苦的,所以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跑步”可以来提高学生的毅力,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面对困难时的毅力与能力,根据研究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的是现在的学生的体质普遍比较差,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的是现在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0%,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所占比例为60%,持着无所谓态度的为10%,这些数据分析可知,现在很多学生在对体育课堂的意识上面就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现在健康越来越被大家关注,由此务必要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中职学校进行活力体育教学的作用

2.1增强来自各方面的素质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这些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身体基础和团队意识,明白个人英雄主义永远都不能取得成功。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将来打算从事网络等行业的就可以在乒乓球,排球等各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多锻炼从事这些运动项目,以锻炼这些项目来增加自己头脑的灵活度等,另外一方面就是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拉绳跑比赛中,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体质好、能力强的同学必然要帮助体质差的同学,达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2.2体育教学应实施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高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高考的失败者,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思维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而目前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不尽如人意,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3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毅力与艰苦意识

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干活,也很少有吃过苦的,所以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跑步”可以来提高学生的毅力,进行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面对困难时的毅力与能力,否则当他们有时遇到生病、与别人相处不融洽等就会觉得像是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些都是因为平时缺乏锻炼所致,所以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磨砺人的毅力与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持力。

3、对于提高高职学校体育素质,打造活力课堂的思考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在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这里所说的素质里面体育素质是充当重要任务的,务必要有规划、有组织的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体育素质等各方面都全面发展起来。体育素质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了身体、心理、体育文化以及另外一个就是终身体育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主要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打造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

3.1提升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不仅是要注重体育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加强教育学生的体育素质等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在现在我国和欧美地区都有专家和学者就体育素质教育等各方面都讲了一些至理名言。一个人从开始的失败到最后的成功,倘若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么能够做到服务社会,造福自己,不过现在要想改变自己的体育素质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从各方面加强体育素质的锻炼,拥有了一定的体力之后,才能在其它课程上充分的发挥出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动力才能全面的被挖掘出来,从而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体育素质。

3.2从基本方法着手

很多学校不注重基层教育,反而对高难度的运动项目锻炼教育的比较勤,但是这种做法往往是错误的,体育锻炼要从基层开始,田径运动是集简单基础运动于一体的运动,田径运动主要靠的就是毅力,这是田径运动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只要田径运动的毅力被锻炼起来,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不会很大,只需要腿部的力度和起身时的弹跳速度,肢体的活动程度等方面开始着手培训,倘若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能够按照这些步骤开始教学,那么长时间内势必会达到成效。

3.3体育教学应实施心理素质健康教育

高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在高考中成绩不太理想的人群,他们的心理受到过打击,所以带有一些自卑因素,性格比较孤僻,但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人的性格,所以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学生因为先天的一些缺陷或者身体素质差而自卑,加之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都是在青春期,怕取笑、心理负担重,就会导致心理素质差,不能完成课堂任务,老师们应该去激励鼓舞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消除他们的心里障碍,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及承受失败的能力,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同学们都是一家人,不会有人嘲笑或者看不起他们,让他们放下心理的包袱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只有让他们打开心结融入体育,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才能有一定的生动性

3.4注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都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优点来让他们保持一定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自己想象或者开展一些能够提升体育素质的活动,并且有了关于体育教学有益的新思想的时候,例如一些“学校以外的体育活动、去健身俱乐部锻炼身体、爬山等一系列创新思想”就可以随时与老师联系和沟通,以保证这些创新思维模式能够得到循环开展。

第7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因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一线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途径狭窄、教材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等问题。这导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落不到实处。因此,如何在教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确保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师生日益关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媒体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媒体的补充,它对高职教学模式、过程、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何有机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新型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育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过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以替代过去那种教材陈旧、方式保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但是网络又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直接的积极作用。因此,网络只是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⑴国外网络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2004年6月,把“教育技术”界定为“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且定义特别强调在教育技术运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应该是“适当的”,即应适合于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人们及其应用的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要适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不断拓宽高职教育教学的途径,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⑵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概况:

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任务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16字指导方针。1999年8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2000年,教育部相继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5所高校具有开展网络教育的资格。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院校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至此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增为45所。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2所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同时,颁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以规范各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截至2004年,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

3、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的专业教学与其他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本文从教学的模式、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对高职教学发展的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观念和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掌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时展相适应。

5、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经过论证,明确了现阶段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内涵,探讨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搭建共享型资源平台的途径和方案。

6、研究程序

第一,本论文主要是以暨南大学为重点调查对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应该首先立足于暨南大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以侨生居多的实际特点编制合理的教学课件,体现它的侨校风格特色。第二,应该重视整合与开发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势,加强对暨南大学外招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三,在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定质量标准的同时,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使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成果与教师的福利工资和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从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课件质量。

7、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形成论文。

第8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在活动中,无论学生表现得出色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式评价,不打击任何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笔者班上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典型,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和才华,准确到位地诠释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抒情最浓烈处,把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使作品真正走到了大家心里。笔者深深感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千遍说教,没有什么比触动一个人的心灵对他的影响更大的了。下面,笔者以一次经典诵读比赛为例,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在笔者的班级课堂活动中,有位学生给大家配乐朗诵了一首余光中的诗《春天,遂想起》,下面是其中的一个诗节: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我,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这位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切中余光中先生作品的文化味儿和浓浓乡情,语速随情感的变化忽急促忽缓慢,声音时高昂时低沉,抑扬顿挫。学生一步一步把情感的抒发推向,把余光中先生刻骨铭心思念母亲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全班同学带进了思念的情感漩涡,使人欲罢不能,双眸湿润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使语文闪耀出了光芒,焕发出了强大感召力量,他们自己也体味到了语文特有的味道,陶醉在学习中。在这样的活动中,语文这门课程发挥了它潜移默化和濡染熏陶学生人格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的教育。通过这种活动方式,使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得以充分展示和呈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

二、走进阅览室,扩大阅读容量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但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阅览室书目繁多,环境优雅,恰恰可以弥补教材的这一局限。笔者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允许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读,共享优质资源。学生们带着任务,按照分组紧张有序地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为读后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徜徉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和杂志,秩序井然。学生们感受着书香四溢的氛围,这画面洋溢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蓬勃生机和朝气。语文课堂向阅览室的延伸,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进而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他们找到一个除了上网、逛街、谈恋爱之外更好的去处,大学生活有了阅读,平添了一抹书香,烙上了美好回忆。对于教学来说,阅读从课外影响到课内,又从课内影响到课外生活,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生们读书、学习的热情,熔铸、塑造着他们的品格。

三、用优秀的影片影响人、塑造人

电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学生选看的电影偏重于言情和武打,娱乐有余,消遣有加,深度不够,造成学生视野和眼界相对比较狭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室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配合教材内容,精选了一些优秀影片刻录成光盘,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在自习课时间不定期地给学生播放。用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人、塑造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这类影片有《日出》《哈姆雷特》《红楼梦》(节选)、《聊斋志异》(节选)、《城南旧事》。除此之外,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介绍了其他影响比较大、反响非常好的作品,如《芙蓉镇》《少林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蒂凡尼的早餐》《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这些高质量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中,影像的冲击和教师口耳相传的讲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影响,使语文课不再是学生大学生涯中的一个过客,而是一个耐人寻味、历久弥香的美好记忆,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四、发挥视频优势,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第9篇:高职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制造;教学改革;探索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其内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普遍性,主要包括常见工程材料的性能,机械、机构学原理,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以及加工质量控制与分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内容。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特别强调加强基础应用、扩大知识面以及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办学思想。《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该课程的改革正是为了更好的地实现这一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

根据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规划,必须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制造专业的理论教学要求,同时又要补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内容。这样势必带来在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正确解决这一矛盾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重新整合和构建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框架,同时建立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单独从形式上进行课程内容简单组合,必须把具有实际特点的工程材料性能、机械机构学原理、机械加工方法、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章节的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从而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必须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技术应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方向。

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向生产实践的一线岗位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而这种要求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所以在技能教学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大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得学生能够养成一种自行深入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学习的良好习惯。

采取这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改革,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避免了与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雷同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显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途径,体现出了高职院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技能型、实用性等特点。同时更加明确了《机械制造基础》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机械制造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且内容大多枯燥、晦涩。这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专业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国内教育专家在探讨这一个问题时提出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激励式教学法、引新式教学法、开发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兴趣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工程制图、机械零件和机加工工艺装备等。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传统的加工制造方法被现代工艺所取代。比如仿生学和MEMS微电子机械加工等前沿技术打破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械加工制造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动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应该说是一种挑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网络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传播教学信息量,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的直观性。通过建立虚拟网络实验室,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静态”教学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和教师“动态”的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超级秘书网

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指标是衡量教改成功的关键因素。考核指标的出发点必须结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素质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情况。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正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的考核以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强调理论与实际、笔试与口试、平时与集中相互结合的考核评估办法。同时增加创新开拓思维和能力的评估。具体考核方案如下表:

从上面的考核分配权值上看,加大了实践考核的力度,注重平时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案突出了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特点。

总结

根据目前各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内容,以点带面,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具体内容总结如下(1)整合教学内容,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机械产品的设计以及制造的要求。(2)以拓宽基础、注重实践为核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综合技能为主线,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打破相关课程彼此封闭的学科界限,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4)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讲授、实践操作、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5)积极开发新实验,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开放制度,建立虚拟实验室。(6)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玲玲.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314):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