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品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统一办公用品规格,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现制订项目部办公物品管理制度如下。
一、项目部办公物品的申请
项目部根据办公物品需要情况以及消耗水平,填写办公物品采购预算表,由项目经理、****总经理签字后交办公室。如果办公物品需要指定某种特定规格,或者未来某种办公用品的需要量将发生较大变化,也一并向办公室提出。凡指定办公物品规格、数量、购买单位或超出统一配发标准的,须由项目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报****总经理审批。
二、项目部办公物品的采购
项目部物品由办公室按照统一标准和数量进行采购。凡指定办公物品规格、数量、购买单位的,持总经理签字后的申请书和采购预算表,由办公室按照成本最小原则采购。
三、项目部办公物品的领取
项目部办公用品采购后,由项目部指定专人对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核对无误后分别在《固定资产领用登记表》或者《在用低值易耗品清查明细表》上签字领取。
四、项目部办公物品的费用支出
项目部办公物品费用由****统一预支,纳入工程建设成本,项目竣工时予以结算。
五、项目部办公物品的保管
项目部办公物品由项目部按照****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管理的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和使用。
六、项目部办公物品的盘存
项目部办公物品应由项目经理负责定期清点,清点要求做到账物一致,如果不一致必须查清原因,然后以书面形式向****总经理和分管副总经理进行汇报,同时通报办公室,重新调整在用物品清单,使帐物保持一致。工程竣工后项目部解散时,由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登记、检查、检收和管理。
七、项目部办公物品的持有量调查
办公室必须对项目部所拥有的办公用品尤其是低值易耗品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项目部所报统计数据是否与项目部领用记录相一致、办公用品采购预算表是否与实际数量一致,并定期对每月领用量、使用量以及余量(未用量)做出统计,向****总经理及项目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一、根据免疫计划、接种人数、冷链贮存条件领、购疫苗。疫苗必须从县疾控中心等法定渠道领、购。
二、冷链设备、器材专物专用。疫苗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运输。BCG、DPT、DT和HBV、RV在2-8℃贮存和运输,OPV和MV需在-20℃~8℃的条件下贮存和运输。
三、各种疫苗必须避免阳光直射,按品名、批号分类,整齐存放,并按照效期长短、购药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减少疫苗的浪费。
四、疫苗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私自发放疫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索要疫苗。
五、严格疫苗领发手续,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
六、对疫苗登记项目应齐全、完整。登记内容包括疫苗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领发人签名 及日期。
七、要定期清点核查,避免过期失效,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过期制品应及时砸碎销毁(药剂科、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室、保卫科等相关人员参与),并做好记录。
八、预防性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对象、剂量、接种方法、时间要求进行接种,杜绝错种、漏种、误种及接种事故的发生。
******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原名为***鳌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2004年7月正式投产,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各类食品罐、礼品包装、打火机以及各种塑胶金属瓶盖。
因生产的需要,公司成立以金属电镀为主的电镀车间,以生产镀金、镀银、镀铜、镀镍的电器盒、铆钉等,拥有齐全的金属容器、打火机及高档瓶盖的一整套生产设备。具有年产金属容器3000万件、打火机1500万只、高档金属瓶盖1500万只的生产能力。可以适应酒类,食品,茶叶,药品等多种行业领域所必须的包装产品和五金礼品需求。 公司注重环保工作,现以投入300余万元,又建立了一套污水处理设备,配齐了专职化验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在省市县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国家环保政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有流程、有制度、有落实、有考核,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公司2010年的氰化钠的使用量为140kg,主要用于电镀车间的生产电镀产品。氰化钠有剧毒对环境污染严重,常用于冶炼金银等贵金属的溶剂。职业性中毒主要为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形成的蒸气而引起中毒,氰化钠也经皮肤、消化道吸收。
假如在这些环节上出现漏洞或治理不善,会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甚至可以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了加强各环节的治理,制定、落实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监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剧毒化学品的安全治理和预防措施等有以下几点:
一.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
正由于剧的巨大危害性,因此,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我公司已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领发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消防安全治理制度》、《各工艺作业操纵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向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视治理综合工作的部分申请领取使用许可证件或批复文件。
依据法规要求,我公司成立安全生产治理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治理职员,明确部分职责,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制订各项治理规章制度,进行全员培训,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落实安全治理措施,跟踪监视、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和落实纠正预防措施,制订年度安全治理目标、计划,并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精益求精。
二、建立培训机制,进步安卫意识
特种作业职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剧使用单位的采购员、仓管员、领料员、涉及剧的治理职员参加安全生产监视治理部分组织的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
在针对剧毒化学品的安全隐患问题上,我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生产月、安全检查、事故案例总结分析的机会开展安全教育,并有记录。
三、规范作业程序,强化监视检查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有序进行,正当使用剧毒物品,避免事故的发生,企业制订严格的作业程序和操纵规程,办理各种必须的审批手续。
采购时采购职员凭使用许可证和单位的介绍信到当地公安机关领取剧购买凭证和办理准运证。办好手续后监督销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路线将所购买的剧毒物品运送至剧毒化学品专用仓库。
剧的运输必须要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化学品运输公司承运。运输车辆必须符合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技术条件,驾驶员除持有驾驶证外还应持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准驾证,押运员要持有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押运员证,车上配备必要个人应急防护用品和消防抢险设施,驾驶员和押运员学会使用方法后方可运输。中途不得随便停靠,如确需暂时停靠须向当地公安部分报告、备案。跨省、市作业的另须按相关规定执行。供货商的送货职员在送货过程中,为起到一定的监视作用,必须要等到剧放进专用仓库内,待收货单位仓储职员撤离仓库关好仓库门双方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
仓储保管坚持执行“五双”制度。在双人保管、双人收发等各个环节上建立监视机制,实行 2 人执行 1 人监视、全过程监控的制度。仓库内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且能够对准剧收货作业区域和仓库出进口。保安警卫职员每 2 小时进行查看一次并做好记录。出进仓库进行登记,要登记出、进时间、职员、事由等信息并对物品建立流向登记记录。
严禁外人随意使用电脑。要求每月进行骗点一次,要求做到帐、物相符。钥匙保管职员对钥匙妥善保管并随身携带。发料时认真核对申领数目和所发料数目,发料数目与领料单申请数目一致,并及时做好记帐处理。剧仓库保管职员在发料时亲身将物品送到现场,领料人全程监控监视。格执行“五双”制度,(双人、双锁、双人收发、双人运输、双人使用)。剧存储严格实行双人双锁、专库专用的保管制度,领用时在公司指定的人员监督下一次性投料下槽,并使用专用领料用具,实行双人领料,禁止中间环节存放。
对于产生的有关含有剧毒物质的废弃物,一律按规定交由剧毒物品处理资格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并做好流向记录。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进行重点安全检查,检查制度的执行状况、现场的治理状况、职员防护状况等。根据相关法规规定,每年聘请持有国家资质的评价机构对剧生产、储存、使用、采购、治理等装置过程进行一次安全专项评价,并根据专家评价结果和建议进行改善、治理。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单元和等级,向有关部分进行申报、登记、备案。
四、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员工健康
为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首先,公司优先采用一些先进的工程技术,消除剧的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在项目建设的前期,企业应充分做好安全设施经费投进的预算,根据需要加装抽风、排毒设施,建设完成后,应定期检测作业场所存在的有毒气体的浓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浓度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答应的限值内。
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对安全装置、设施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
在个体防护方面,公司为员工配发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员工的配带检查,使员工会使用、会保养、会报废。
按照规定,每年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分析、评价,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场所要采取有针对性、可操纵性的措施进行改善,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采取可靠的措施,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公司如实告知员工本岗位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可能会导致的后果,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严格执行员工岗前、岗中、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员工本人,至今未发现异常情况。
五、制订应急预案,进步应变能力
通过安全设计、操纵、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尽对安全。因此,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首先,我公司组建编制应急队伍,在进行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的同时,开展预案编制、评审、、实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并对全体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方和职员进行培训,使每位员工都了解、把握紧急应变的程序和处理方法。
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实施演练,每年一次。根据应急演练的实施情况,检查应变程序的符合性和员工的应变能力,改善问题,不断优化,确保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品牌建设的意见》(中府办【*】27号)精神,规范“*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推动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商标信誉,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是指*市行政区域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拥有、在市场上具有较高信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依照本办法认定的服务业领域国内有效注册商标。
第三条申请*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遵循自愿申请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第四条由市服务办、工商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等部门组成*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定委员会”),负责*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认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服务办,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认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受理*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
(二)审查*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并向相关方面征询意见;
(三)对*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认定申请做出审议决定;
(四)制定*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扶持政策及其使用、管理和保护措施并推动落实。
第二章认定条件和程序
第六条申请认定*市十大服务业品牌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必须是*市行政区域内服务业领域的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所有人,或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独占使用并授权申请的该注册商标使用人;
(二)注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连续使用满二年并继续有效,且无权属争议;
(三)该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产品近二年来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中排名前列;
(四)该商标及其使用的服务产品的广告宣传在同行业内居于领先;
(五)使用该商标的服务产品市场信誉高、社会声誉好;
(六)申请人拥有良好的信誉,具备完善的商标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近二年无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记录;
第七条商标所有人认为其商标符合第六条规定的,可以提出*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申请人应填写《*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表》(见附件1),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二)申请认定商标的《商标注册证》及其变更、续展、转让证明,以及申请人所持有的其他商标的注册证明。
(三)使用该商标的服务产品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应提供各年度财务报表或其它报表复印件并加盖申请人财务专用章,其中税收必须经税务部门确认);
(四)使用该商标的服务产品近二年广告情况;
(五)使用该商标的服务产品在国内和境外的经营情况;
(六)有权机构颁发的仍在有效期内的质量、管理、环境、安全等认证证书;
(七)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社会团体)颁发的荣誉证书、认定认证证书;
(八)需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八条认定委员会每年协商确定当年度“*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的十个具体行业,并通过市内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九条申请人填写《*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提交所在镇区服务业发展专责机构。申请人应按照《*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表》内容的先后顺序制作目录,将证明材料装订成册并标明页码,且将证明材料的相关页码填写在《*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申请表》的相应栏目。
第十条镇区服务业发展专责机构应依照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符合认定条件规定、申请材料完整真实的,签署意见后报认定委员会。
第十一条认定委员会对镇区服务业发展专责机构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凡决定不予受理的申请材料,由认定委员会退回申请人并作书面说明。材料审查过程中需要调查核实的,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调查。
第十二条认定委员会将通过审查并决定受理的申请商标通过市内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社会公众通过有关渠道对其进行投票。
第十三条投票期满后,认定委员会对商标的有效票数进行统计,并依照《*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评分标准》(见附件2)计算得分。每个行业中总得分最高的商标,将被认定为“*市十大服务业品牌”。
第十四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经认定委员会认定后,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牌匾,并在我市主要媒体刊发公告。未予认定的,将有关情况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有效期为三年,自认定公告之日起计算。期满后由申请人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提出申请。三年之内不在同一行业重复认定。
第十六条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不再参加*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认定。
第三章扶持政策
第十七条获得*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的企业,从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对其采取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新设的经营网点,按照《*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第十八条商标被认定为*市十大服务业品牌后,可优先推荐认定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第十九条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认定的服务产品。
第二十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企业对其商标及产品进行宣传时,市电视台、报刊、广播电台等主要媒体对其广告给予收费优惠。
第二十一条对*市十大服务业品牌企业的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申请国家政策性资金等方面,市相关职能部门优先给予支持。市级以上品牌服务业企业需组团到国外进行考察、洽谈、交流、培训的,可优先办理出国审批手续。
第四章使用、管理和保护
第二十二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权益以被认定的服务产品范围为限。*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所有人可以在该商标认定的服务产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等载体上使用“*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文字及其标志。
第二十三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所有人可依企业冠市名登记管理规定,向市工商管理部门申请企业名称冠市名。
第二十四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企业应当加强商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自觉维护*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信誉。
第二十五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企业依法转让商标的,该商标受让人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就该商标重新申请认定。
第二十六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属企业的知识产权,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依法加强对*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保护。
第二十七条被认定为*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商标可在*市范围内受到或者申请下列保护:
(一)如有他人擅自使用与*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核定的服务产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所有人可以请求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追究。
(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执法工作中对*市十大服务业品牌实施主动干预和强化保护。凡假冒*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依法予以处罚。
(三)*市十大服务业品牌凡在异地被假冒侵权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咨询、指导、协调、服务。
第二十八条*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认定委员会举报,经认定委员会调查核实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消该品牌:
(一)申请认定*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过程中弄虚作假,伪造证据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认定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超出*市十大服务业品牌核定的服务产品范围进行使用,经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出仍不予改正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滥用*市十大服务业品牌信誉,服务质量低下,损害消费者(用户)利益的;
(四)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撤销*市十大服务业品牌的,由认定委员会收缴*市十大服务业品牌证书及牌匾,并予以公告。
为更好地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切实加强幼儿园财产管理,真正做好勤俭办学,有效合理地使用好教育经费,使其财尽其用。依据上级政策,结合本园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采购
1.幼儿园物品(教育教学生活、办公物品及教学用品、图书、设备等)采购,执行先请购、后采购,先入学校财产帐,后财务报销的制度。
2.物品采购采用预报申请制度。申请人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写物品采购请购单,按采购物品的实际情况,经逐级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采购。
3.物品采购流程:(1)各部门(或个人)提出采购要求并填写物品请购单;(2)物品请购单由主管领导签字;(3)将物品请购单交后勤园长审批;(4)将物品请购单提交园长(或园长办公会议)审批,审批同意后交后勤采购。
4.物品采购原则:(1)一般性的、急需的且金额数小的教学用品、办公用品等物品的采购,由后勤就近采购;(2)凡数量较多、金额较大的一般性教学用品、办公用品等由后勤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价格公道的若干商家进行对比后,选出最佳供应商进行采购;(3)对于一些专业性强或选择性较灵活的物品的采购,应派出专业人员协助后勤采购,以保证采购物品的质量。
二、验收
所有采购回来的物品均需先验收入库,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如实核对所购物品的种类、数量,登计造册后入库。仓库管理员要在其购物发票上签收。
三、报销
所有采购物品经费,都必须经过经办人签字和仓库保管员清点验收入库签名后,才能报领导签字同意报销。
四、入库与领取
所有入库物品,必须建立完整的财产帐册,按物品的性质分别列入固定资产,易耗品帐簿。要定期清点库存物品,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学校财产去向清楚,领用、借用手续完备。
【关键词】中心供应室 清洗 消毒 灭菌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97-01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供应室的工作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安全。加强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能从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绝对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科学有效护理管理制订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工作准则。[1]我院依据国家卫生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护理工作职责》《护理操作规范》等。并且加强了质量管理及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建立了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了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使供应室工作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中心供应室概况和人员配备
我院中心供应室按《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有合理设施和工作流程,工作间设置分配明确,划分三个区即: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采取强制通行方式。人员有6名,分回收组、清洗组、包装组、发放组,另有一个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证的人员负责消毒灭菌工作。
3 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清洗、消毒质量管理
清洗是处理污染物品的第一个环节,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消毒、灭菌的进程,如果清洗不彻底或使用清洗剂不当会导致消毒、灭菌失败。清洗应遵循洗―消-洗的操作规程,首先清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有机物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进行终末漂洗,漂洗应用软水或蒸馏水。刷洗操作应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选择相匹配的用具刷洗。浸泡器械、物品的消毒液现用现配防止其浓度降低。我们首选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60mg/L。在监测时采用目测和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方法对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部位进行检查,保持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每月随机抽取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洁质量并做好记录。
3.2 灭菌质量管理
灭菌是待消毒物品进入最关键环节,无菌物品是否达标主要取决于灭菌过程的管理。我院中心供应室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及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①对高压灭菌器的管理。我们采取了“三查”的方法,即灭菌前查、中查、灭菌后查。在运行前检查压力表是否在“零”的位置,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应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电源水源应符合要求,柜内壁清洁;压力容器运行中消毒员必须在岗在位、密切观察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的变化并记录;灭菌结束后检查压力表是否归“零”,电源、水源是否关闭,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周期工作。②在装载待灭菌物品时,我们根据材质的不同进行摆放,棉织品、大包放置在上层,竖放;金属器械、小包放下层,灭菌包之间留有间隙以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2]在放置玻璃瓶或无孔的器皿类物品时以往采取竖放的方法,不利于蒸汽的进入和冷空气的排出。现采用倒放或侧放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③灭菌质量监测采用化学监测法、物理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在器械包的内外均放置化学指示卡,压力容器内我们采用3点放置法可全方位监测到消毒容器的灭菌效果。通过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判断灭菌效果。物理监测法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和压力值。生物监测法是检测压力容器最有效的监测方法,每月监测一次,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进行监测,经一个灭菌周期取出送检,7天后观察结果。消毒灭菌结束后,无菌物品送至无菌物品存放区前必须经两人共同确认无菌物品合格,确认无误后方可存放到无菌区。并填写消毒责任人、日期、压力容器型号、批次,以备责任追溯。
通过全程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了消毒灭菌的安全,使操作流程更加规范,确保了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使我院中心供应室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一、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有100%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只有年度考核这一种形式,没有平时考核、聘期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只考核教师一年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2.高校体育教师对年度业务能力考核的认同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单一,有94%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不明确,有76%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业务能力考核程序执行不规范,导致了有81%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结果失真,同时有65%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只是一种形式。容易导致考核工作者凭印象、靠记忆确定考核结果。这种单一的年度考核,往往通过被考核者的个人述职得出结果,这样对于一些干实事、多做少说或是干了不说的被考核者有失公正;而对一些能说会道、精于辞令、少做多说的被考核者则有利。单一的年度考核形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一些高校在考核制度中对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个人述职内容多样化、考核小组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同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样考核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容易造成被考核者消极应付和考核流于形式。
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对被考核人个人总结、述职审核不严的现象;群众对被考核人了解不够占51.0%,民主测评时印象分、人情分占69.0%,轮流坐庄占78.0%,照顾职称评审同事的占58.0%等因素起相当的作用;加上平时考核不到位,如果考核组织审核工作再流于形式,很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考核也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但一些高校往往是为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未真正发挥作用,有65.0%体育教师表示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二、结果与建议
1.结果
(1)高校体育教师多数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的内容,标准不明确,年度业务能力考核结果失真及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
(2)一些高校在考核制度中对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个人述职内容多样化、考核小组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而是和普通教师合用一个评价标准。
(3)现行的考核办法基本上依照“德、能、勤、绩”四个指标来考核,但在具体实施考核时,一些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或者分解得不具体、不全面,考核标准往往偏重于定性,而缺少量化标准。
2.建议
(1)科学设岗,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实施聘任制的过程中,高校应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科特点,在聘任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注意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
(2)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现代高校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
(3)把握评价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力求考核公平合理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考核原则和要求是做好考核工作的关键。
(4)根据实际科学构建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定量考核,根据教师选择的岗位,以教师为主导型还是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型,如何科学设计定量考核指标是定量考核的难点,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校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一、基准价的确定:
制定、各区县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基准价,应依据成本,提供服务内容、等级并兼顾业主的承受能力。
管理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的日常管理,包括物业管理区域的巡视、检查,物业维修、更新费用等的各项帐务管理,物业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其他有关物业管理服务。
保洁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为保持房屋公共部位和公共场地、绿地的整洁而进行的服务,包括楼道、走道、门厅等部位的定时清扫,公共门窗的擦洗,绿化,园地、街坊路面的清扫,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管理,灭害洒药等服务。
保安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为维护居住区公共秩序而进行的防范性巡视、值班等服务。
以上三项应按基准价定价原则分别测算、单列,计费单位可以按建筑面积,也可以按套、按户。
二、浮动幅度的确定:
收费浮动幅度的确定应同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准、质量相挂钩。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可以多收费,反之应少收费甚至不能收费。
在规定的基准价及浮动幅度之内,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同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协商确定收费标准,物价部门不再实行审批,只办理备案手续。但若作为提高服务等级、需要突破浮动幅度的,应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并向物价部门备案;业主委员会未成立的,应经物价部门审核批准。
对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等级的认定,应包含以下因素:
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
企业的资质等级、以往实绩;
管理设备、运用手段;
管理、服务的成本、税收负担;
房屋业主、使用人的评价。
三、小区内机动车辆停车费:
小区内的场地、地上车库、地下车库的停车费中准价及其浮动幅度,由各区县物价部门分别制定。
各业主委员会应根据物价部门的收费中准价和标准,规定本小区的停车收费标准。若需要突破浮动幅度的,应经所在区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
四、小区内垃圾清运费:
居民装修居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清运费标准,由各区、县环卫部门核定执行。入住居民明确表示不装修的,环卫部门和物业管理单位不得收取建筑垃圾清理费。
生活垃圾和粪便的清运、处理,仍按本市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向居民收费。
五、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益设施,如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用于社区服务的房产,入住居民不支付管理费。保洁、保安等费用是否收取或如何收取由业主委员会与公益设施业主协商确定。公益设施业主应适当支付小区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费用。
六、物业管理单位提供除本通知规定外的其它服务项目并需要收费的,应事先同业主委员会、业主或使用人协商,或通过合同约定,并应明码标价。
[关键词] 药剂科;药事管理;医院药学;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01-02
医院药事管理(admin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是现代医院药学学科和药学实践的基础,是以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学科,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医院药学等相关学科。医院药事管理关系到医疗质量,也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第二章中强调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并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概念作了新的定位: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1]。医院药事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供应服务模式向技术服务模式转变,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对此,我们要有新理念、 新思路、 新举措,才能求得新的发展。
1 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为保障药事管理委员会履行监督、指导本院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的职责,我们在医院主要负责人的支持下,及时调整了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修订“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确保药事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督促每个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切实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已步入正轨,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 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提高药品采购透明度
监管药品招标采购是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一个基本任务。在目前药品市场不够规范、厂家多、产品多、经销商多的情况下,搞好药品招标采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规定必须“从资质齐全的信誉好的经营企业采购药品”,“采购质量稳定的信得过的厂家生产的药品”,不得采购“非中标的药品及中标药品的同类药品和替代品”,在质量等次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采购“中标药品中价格较为便宜的同种规格品种”,对临床必需的非中标药品,按上级有关备案采购的规定执行。通过几年来的运作,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招标、采购操作规程,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目前我院招标采购药品的金额已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94%以上,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 建立新品种筛查制度,加强新药引进管理
定期审定需要增加或淘汰的药品是药事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之一,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患者的切身利益。为规范新药的引进管理,并防止同一品种药物品牌过多过滥,我们制定了《医院新药引进程序及筛查制度》,规定:①新购药品必须是临床必需的,并且基本上是在省药品联合招标目录中中标的品种;②新药应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为依据,已纳入省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中的西药、中成药的品种优先考虑。③申请引进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同时对新药的申请和审批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新药由药剂科初审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分析、评估,然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对新药引进与否进行表决,同意引进的票数大于或等于参加人员2/3的药品,则正式引进医院。对引进的新特药,药剂人员应及时到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力求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并且6个月后要进行临床评价,内容包括该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临床用量情况等。新药在试用期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新药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违反医院有关行风规定的行为,由药事管理委员会通知停止使用该药品,并停止该公司在我院一年的新药申请权利。
由于管理措施到位,既保证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新药及时用于临床,又避免了价格较贵、品种重复及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进入医院,从源头上控制了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 健全药品安全质量制度,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药品在医院的各个流动环节都存在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因此搞好药品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为此,我们成立了《药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了药品质量员,并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特殊管理药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药库应按照药品贮存特性建立不同贮存区,做到常温库、阴凉库、冷库相分开,并参照药品批发企业GSP要求贮存管理药品。据此我们对药库进行了改造,工作环境和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药品入库时,要求保管员每次做到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把药品入库检验关。要随机抽查药品的规格、包装、价格是否与账目相符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没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的药品及质量有疑问的药品,坚决不入库。
为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医院规定药品仓库应有一定的储备,特别是一些特殊管理药品、贵重生物制品、蛇毒血清等抢救药品,这些药往往是在特别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储存时间也相对较长,这就要求仓库保管员严格跟踪药品的质量变化,定期检查有效期,防止过期失效,避免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 完善合理用药制度,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的正确选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最小、价格合理、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药物品种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滥用药成为当前医院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目前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用药,我们及时更新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我们制定了《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贵重生物制品使用规范》等,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在合理用药工作中的责任,并将合理用药与每个人的年度考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操作中,我们每月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予以公示,由群众进行监督;每季度由专家对消耗金额居前20位的药品进行应用合理性的评价,对存在不合理使用的药品分别予以停用、限用和警告,对有关医师按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方面。针对这种状况,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明确各级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对预防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品种选择、给药方法及用药时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每月对使用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和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10个科室进行公示;对经专家点评为不合理使用的处方医师予以通报批评或警告;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视情节予以处罚;对超常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给予停用、限用处理,并对经销商提出警告。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细则的实施,目前我院抗菌药物基本做到了使用有适应证,预防用药合理,无明显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基本正确。
6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了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和监测报告流程,药剂科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各科室确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医药护各部门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当作一项常规工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药剂科信息员按规定及时收集和登记填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时报给上一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成员对发生不良反应较集中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建议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或停用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这项工作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日、节省医疗卫生资源与经费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我院这项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
7 坚持细菌培养制度,重视病原学检测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据此,在药剂科的大力倡议下,医院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花十几万元购置了一台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从而使我院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用半年来,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送检率大幅上升,药敏试验的开展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为合理和有效,并定期将细菌耐药情况在院内通报,为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用提供了依据,医生凭经验用药应得到有效纠正,也为患者减少了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而带来的不必要开支。
8 完善药房管理制度,提升药学服务内涵
为加强药房药品管理,2000年后,我院药品实行计算机管理,药房药品盘点由院办公室和财务科派人参与,并实行实物(数量)与金额结合制度,精确到一针一片,彻底改变了以往管理混乱的局面,保证了账目准确,基本做到了账物相符。
为提高调剂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药房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处方调配制度》和《处方调配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要求药房工作人员严格处方调配中的收方、审方、发药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执行双人配方制。要大力加强用药交待、指导合理用药、解决患者用药疑问等重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药师发售药品时,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清单,并交待药品用法、用量,讲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及注意事项,特殊患者要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以此为患者解疑、排难,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着医院药事管理制度的不断实施 ,医院药学工作从传统药品供应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履行原有的职责外,将把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促进医院药学发展、提高药学服务的技术含量、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药学部门和临床药学的定位以及保证医院药学的健康发展方面。因此,我们只有进一步规范科室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临床药学工作,才能使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