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驻村维护稳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分批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村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各项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摸清村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清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做好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保障有力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保障好脱贫人口基本生活需要,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原因,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举措,实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参与就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制定帮扶措施清单,利用现有政策加以帮扶。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帮扶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摘帽不摘责任,扛实责任担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行驻村责任,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摘帽不摘政策,产业发展不停步。对村集体和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继续按照现有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过度,过渡期内,应扶上马送一程,争取帮扶政策措施和到户产业项目,金融扶贫、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出现“断崖”效应。
(三)摘帽不摘帮扶。要落实好“双包”责任和帮扶项目,协调各类资源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力量不能减,督促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要不定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帮扶干部要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工作队要一如继往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已脱贫群众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有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已脱贫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要严格落实到村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四)摘帽不摘监管,强化监督不松劲。要常态化评估已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加以解决,实行动态清零。密切关注扶贫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排查预警,及时合理处置。
四、方法措施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特别是脱贫之后,防止帮扶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工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维护好供水工程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光伏等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帮扶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一起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紧,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局面,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抓好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较衔接。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即村支部引领作用、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将抓党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围绕“抓好党建促振兴,抓好支部带队伍”,培养有工作能力、发展能力、致富能力的“能人”充实两委队伍。
东丰县有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12.3万户,40.7万人,由八个派出所管辖。虽然村村通了水泥路,但由于管辖区域大,很多村距离派出所路途远,群众到派出所办事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东丰县公安局领导班子决定每个派出所的所长、主管社区工作的副所长都要确定一个村为责任区,社区民警按“三村一警”的原则确定责任区,选择中心村设立警务室,全县共设警务室59个,在治安情况复杂、人口集中且未设置派出所的乡镇所在地依托驻村民警住宅设立了四个夫妻警务室。为便于执法和办案,相邻的两个警务区划归一个警务协作组,共建协作组28个。
2006年初,东丰县公安局首先在横道河派出所进行了试点,7月开始在全县总结推广,要求以横道河警务室为标准,明确时限,保证一步达标到位。同时制定出台了农村警务室建设标准,要求达到“六有”,即:有固定专用的办公场所和警务室标牌;有必备的办公用品;有必需的交通工具;有标准的驻村民警、协作区民警揭示板及工作职责、辖区平面图、自然状况图表;有标准的辖区“三会”(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组织、治安防控组织揭示板;有必需的民警基础工作台账,县局统一制作了三类28种基础台账。
东丰县委、县政府对农村警务战略给予了大力支持,补充编制20人,以缓解农村警力不足,一次性投入30万元用于警务室建设,保障了人均行政办公经费。公安局党委成员按照分工确定包保单位,到派出所与所领导共同研究论证,实地勘查,逐一落实警务室的设置、警长的人选等,确保警务室按期达标。8月末,全县59个警务室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为防止警务室流于形式,出现“空壳”现象,东丰县公安局明确要求社区(驻村)民警每周下警务区不得少于三天,要根据警务区的特点及治安情况,充分调动和组织所辖村治保组织成员、护屯队、护厂队和乡镇联防队员,统一编成班组,围绕重点时段、重点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巡逻,全面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他们将原来的八小时工作制进行了延伸,实行弹性工作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为“罪犯出动我上班,群众最需要保护我上班”,挤压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和空间,提高现场抓获能力。驻村民警通过组织开展义务巡逻、邻里守望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派出所为依托、以警务室为支点、以联防队员为主要力量的巡防格局。
面对我镇工作现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条例》,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导访制”工作模式,全力做好新时期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与要求,为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当前农村工作的现状出发,总结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各级上下联动,全程参与指导行为,给予必要的引导、疏导、帮助与协调。形成了源头上控访、依法导访、透明降访、服务减访、责任化访、综合治访的工作格局。
二、操作程序
导访制指基层党委政府主动参与到群众过程之中,发挥合理的引导、疏导、向导作用的工作制度。其目的在于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对一些不合理要求、不切实际的非份要求进行疏导;为群众提供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并充当陪同上访群众代表前往有关部门、机构的向导。
(一)信息全面,渠道畅通。村(居)主职干部与驻村指导员时刻关注当地动态,开展全面的信息搜集、纠纷调解工作,及时制止包括“三访”行为在内的非法、无理上访。对有合理要求的,陪同上访群众走访镇人民政府调处服务中心,或为群众代为传递信件。在源头上切实维护行为的合法性和有序性。
(二)上下联动,互动沟通。调处服务中心时刻保持与基层村(居)干部、驻村指导员、农村群众的交流,充分掌握矛盾动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与上访群众进行沟通,做好调查与解答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期取得上访群众的信任。
(三)分析调查、甄别疏导。合理接访过程中,调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必须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甄别分析。对能通过行政途径、司法途径、调解途径等其它方式解决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疏导,给出解决建议与方案,鼓励群众通过合理途径解决存在问题,并在程序、方法上予以指导与说明,以期有效降低数量。对提出不合理、不现实要求的群众,耐心予以说服;对无理取闹者,予以警告;对屡教不改者,按《条例》规定处理。如实做好各类接访记录,及时上报。
(四)当好向导,保证衔接。调处中心如遇自身不能解决而又有必要提请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应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合理要求及时与拥有相关行政权的职能办公室或上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联系,以在合法、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群众正当要求为目标。对在本级人民政府职能办公室管理权限内的合理要求,调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在与相关办公室取得联系后,陪同上访群众前往,由相关职能办公室负责处理;对确属合理合法而必须由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相关职能办公室应主动与相关上级局办联系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取得一致意见后,由调处中心派员陪同所涉及村(居)驻村指导员与群众代表(3—5人)在约定时间一起前往约定接待地点,帮助解决。在上访过程中,导访人员应主动担任向导,为上访群众代表提供指导、帮助,自觉维护上访纪律与秩序,制止过激言行,确保上访过程的依法、有序。在程序结束后,调处服务中心必须如实登计导访记录,立卷归档备查。
三、工作要求版权所有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
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必然性以及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观念、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和责任观念,进而将工作视作系统工程抓紧抓实。真正建立起对工作整体重视、层层重视的稳定长效领导机制与规范化运行机制。彻底扭转工作“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消极被动局面,主动改进工作,克服畏难情绪,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完善网络,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基层工作网络。做到村村有工作组织、有接待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标准和制度;二是要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的排查调处制度,强化预测、预警、预控能力。通过加强对问题的层层排查调处,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超前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说服一批老户息访息诉,消除不稳定因素,达到减少重复、越级和集体上访目的,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三是要健全“导访制”的一系列配套制度。特别是要以建立“文件化的体系”为目标,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接访、调查、调解、衔接、处理等过程的翔实记录,继而建立起完善、可靠的档案库,从而做到有证可见,有据可查。
(三)畅通渠道,拓展联系。
要树立大观念,确立大思路,建立大格局,形成方方面面共同重视做好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建立以导访制为代表的一整套综合制度。党委、政府、人大、纪委与职能办公室定期沟通情况,排查各类问题,制定预案,联手办案,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接待条件。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群众综合接待场所,发挥群体接访优势,让人来有地方坐,说有专人听,事有部门办,反馈有结果,不出接待场所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三是要扩大视野,把人民代表、村(居)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纳入大网络,充分发挥代表们联系面宽、层次较高、信息灵和反映人民意愿最直接、最真实、最广泛以及做上访群众工作最便捷、最有说服力的优势,化上访为下访,化对立为对话,化消极为积极,使人民成为群众向党委、政府献计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窗口。四是要加大工作的协调力度。密切与各村(居)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系,联手办,综合治理,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合作,沟通协调。
导访制运作的核心问题就是部门与职能部门的衔接问题,导访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部门无权作出相关行政行为与群众要求之间的矛盾。导访制运作的关键就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协调。一是要加强同司法机关的合作,对那些涉法问题以及法律法规对反映和处理程序另有规定的事项,可聘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接待,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共同会商处理疑难问题;二是要加强同政府法制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涉及行政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等方面的问题的接待处理办法;三是要加强同劳动仲裁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工作联系,把涉及劳动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事项引导到法定程序去处理;四是要加强与上级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使—受理—归口管理并进行处理—解决问题成为行之有效,畅通有序的活循环,彻底根除推诿扯皮、部门间踢皮球的沉弊。
(五)强化考核,落实责任。
旺水镇全角村 xxx
自被选派为旺水镇全角村特派员已过去半年多的时间了,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区直机关一名普通的农业干部转变为驻村特派员,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现就这半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选好一个班子。今年是村级换届选举年,选举程序比较复杂,时间比较紧,本人每次都积极参与村部的换届选举前期工作及选举工作,按照镇级的选举工作要求,深入落实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村换届选举工作,并能选出组织能力强、带头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
(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共有党员41人,其中2人于今年下半年转为正式党员。村党员36人是50岁以上的老党员,不利于村里的经济建设服务,为今后村建设服务,必须大力发展年富力强的经济能人入党,为村基层建设新鲜血液,全角村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两位同志的带领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完善和加强。并组织驻村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支部书记支持下,充分发挥好村基层引导、保障、协调、服务作用,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发展等方面的多项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提升农村党建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打造一个产业。全角村地处旺水镇西南部,离镇街2公里,背靠供港蔬菜志兴基地,全村有耕地面积1123亩,林地4100亩,以山地占多数,充分利用山上文章,引进巴西种牛养殖,莫振棱带头养牛35头,带动全村25户农户养牛热潮,构筑起养羊、养猪、养鱼循环利用资源新格局。今年12月申报了兴华农业合作社,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背靠供港蔬菜志兴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发展城乡镇域蔬菜基地及作为供港蔬菜附属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四)建设一个好环境。在掌握了本村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尽快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仔细研究,并召集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一同出谋划策,于今年成立了村清洁卫生理事会,筹措清洁卫生资金,并安排了两名值班保洁员,并针对村里的垃圾进行清理焚烧,做好“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规划建设。
(五)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教育。全角村农民科技素质比较低,在家务农人员大部分是小学为主,从11月3日调查的10户农户科技素质情况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很少,小学程度的占75%,说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今年9月份我亲自到村里进行中村中专班招生,在本村招收了40名中专生,占八步区全年招生任务的50%,并开展6期农业科技培训,自己亲自培训上课,主要培训市场营销、农业新技术等内容,培训了325人次,现场农业咨询320多人次,为当地解决了农业疑难问题。半多年来为促进村里的社会稳定,为本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起,维护了本村社会稳定。为促进村级文化活动,我从八步区农业局带来了农业科技书籍300多册,提升村民市场意识和科技知识。
(六)村部办公条件建设。为了改变村部的办公落后条件,经本人向区农村局申请,得以5000元作为村部办公条件改造,方便了村民和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为了规范村规民约,实现制度上墙。
(七)村道建设。全村主要干道还差1.65公里尚未铺设水泥路面,经本人向区移民局申请,1.65公里50万元水泥路面建设工程得以落实,2015年开工铺设,促进村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全角村除了村集体林场89亩外,没有其他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目前除了应付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没有经济保障,村集体公益事业举步维艰。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益事业,只能发动村民捐款,因此想为村民办好公益性事业非常困难。村级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年久失修,办公条件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待“一事一议”补贴资金到位后,准备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沟1500米,进行绿化、亮化,计划绿化道路长度3000米。
(二)库区移民道路建设还有1650米没有铺设好,目前已经通过八步区移民局立项,明年做好工程实施工作。
一、调查摸底,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村地处**县**镇北部,距镇政府 1公里 多,通村四级砂土路有3条穿过,交通非常便利,下辖自然屯有敢桑、那头、局防、坡纳、巴项、建设、局托、刁规、查育、伏耳、旺大、旺小等12个,是一个纯壮族居民村,现有496户2048人口,全村土地较为平整,拥有耕地1915亩,其中旱地占572亩,水田占1343亩,人均占有耕地0.94亩,目前还没有实现水利田园化,主要农作物以甘蔗、稻谷、玉米为主。村上早已实现户户通电、通有线闭路电视,但全村尚未实现通自来水的目标,有近350户拥有电视、电话(含移动电话)。有48户94人享受民政部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260户1023人贫困人口,有残疾人17人,五保户及孤寡老人6人,有6个退休老村干,有32户126人是危房户,目前已为本村申请得危房改造3户,资金2万元;发动群众做了7个沼气建设,超额完成全村的沼气建设。村委会辖有1所小学,拥有学生138人,教师5人,已经全部实施普九义务教育。全村农户经济收入以种蔗和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300多人,占全村人口60%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村集体经济属一个空壳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支柱产业,这几年仅靠出租两间村部房700元/年的收入来维持日常村委办公消耗费用。通过与村两委班子交流座谈和走访党员群众,及时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现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一些影响安定团结和工作开展的重要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与村领导分析了村里的现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探讨经济发展思路,并提出了**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和设想,引导村民从固步自封型向开放型发展转变。
二、为群众做好农业生产和生活指导工作
1、灾后恢复生产指导工作。由于受今年初冰冻灾害的影响,**村特色农业也受到了很大的灾害,驻村后,我与驻村干部一起及时踏勘受灾情况、帮助村民做好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巴项屯原是**村历年发展生产香蕉的大屯,全屯种植120多亩香蕉,在这次的冰冻灾害中全部损毁。通过驻村工作组深入调查后,联系农技部门派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核查鉴定,认定受灾香蕉不可再生。为此,我们及时走村入户指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经过几天的思想动员指导工作,全屯的农户同意弃蕉种蔗。随后我们及时联系农业机耕组安排机械进行耕作,用了两天时间全部完成翻土开槽作业,累计除了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外,该屯共种植117亩甘蔗。另外,由于**镇安排给**村08年新种蔗任务400多亩,而全村有能力的农户基本上已利用旱地种植甘蔗,唯独有一片80多亩的“独岛”旱地没有完全种蔗,原因是这片地与公路相隔一条水沟,无法通机耕路,农产品运输不便。为了争取把这片地种上干蔗,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我们深入附近3个村屯做群众思想动员会议,先后召开了3个屯6次动员讨论会,最后决定以村民投工投劳修建通往“独岛”的机耕路,而修建跨水沟的大涵洞由镇政府和作为后援单位的县交通局共同援资完成,其中县交通局资助4000元,镇政府资助2000元。这一决定大大激发了村民在“独岛”种蔗的积极性,为完成镇政府下达的任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涵洞于5月份已修建完成并正常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5000元。另外,我们还催促**至百吉农村公路修建时搞坏的水利渠道100多米长的修复,最终在县交通局争取得2000元完成了修愎,为春耕生产服务。
2、生产自救引导。由于受冰冻灾害的影响,蔗种的调运也遇到了困难。经农业部门鉴定,今年的蔗种受严寒袭击后,种眼受到冻毁,一条蔗种只能有1/3的尾部可利用。因此单靠县糖厂调运蔗种已成了很大的困难,也会造成春耕生产的延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工作组深入村屯召开群众自行砍调运蔗种动员会,先后发动巴项、伏耳、旺大、旺小等屯农户238人次亲自到蔗地砍运自家所需的蔗种。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犯罪的现状已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陇县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不高,涉诉涉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适应广大群众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是人民司法的宝贵财富。在能动司法视域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必须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家预防――民间预防知识理论体系,在预防措施上必须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能动司法;农村犯罪预防;陇县经验;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1-0078-03
200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明确提出了能动司法的主张要求。由此,能动司法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司法主流话语,并被认知为我国司法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方式。然而早在2007年,地处陕西西部边陲的陇县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能动司法”,演绎出了基层法院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动实践。
一、“陇县经验”的基本内容
“陇县经验”的“能动司法模式”以稳妥有力地化解社会矛盾、恢复社会和谐为目的,将“坐堂问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依据法律原则和要求,充分运用法律智慧,采取灵活多样、因案制宜的审判方式,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促进了社会和谐,保障了科学发展。据陇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县法院院长冯华的介绍,“陇县能动司法模式”的主要内容:一是目标四为民,强调司法关注民生、促进民主、服务民建、保障民享的作用,着力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二是理念四转变,强调由真理至上向公平至上、由认知理念向实践理念、由辨法析理向案结事了、由法律智慧向司法智慧转变。三是方式四联动,强调上下联动,实现基层化解纠纷与法院审判衔接互动;左右联动,实现其他解决纠纷机制与法院审判衔接互动;内外联动,实现法官主导审判与当事人主导审判衔接互动;心物联动,实现法官自由心证(主观判断)与法律严密论证的逻辑演绎衔接互动。四是审理四结合,强调法院审判与群众路线、司法政策与法律规则、庭外理案与开庭问案、法律认知与社会认可相结合。五是机制四能动,强调审监、审执、审立、审管能动。六是保障四强化,强化法官调查取证、法官主导庭审、法官修复社会关系、法官促进稳定和谐的作用。七是监督四到位,强调质量考评、法纪监督、道德自律、责任查究到位。八是效果的四统一,强调法律效果与维护执政地位的要求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统一,与天理国法人情的要求相统一,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相统一。[1]
“一村一法官”的工作机制是落实“能动司法模式”的核心。陕西陇县法院对2005―2007年来的所有案件进行统计后,按照“驻村法官+参审员+调解员”的模式,在年平均发生纠纷20件以上的村,每村设立一个法务庭,确定一名法官负责联系指导参审员、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在年平均发生纠纷20件以下的村,4至7个村设立一个法务庭,确定一名法官负责联系指导;每村均设立一个法务中心,受法务庭指导。目前陇县法院在全县158个行政村,2个社区建起了38个标准化法务庭,聘请了160名参审员和358名调解员。法务庭的设立使法院职能前移,为参与指导化解基层纠纷建立了新阵地。在各村设立的法务中心,由参审员任主任,驻村法官和民警担任指导员,真正把工作任务和维稳责任落实到村组。驻村法官在具体工作中担任角色: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员、联系基层组织的联络员、落实司法惠民的协调员、指导基层调解的督导员、理顺情绪的“消防员”、提供法律服务的咨询员、负责法律宣传的宣传员、做好息诉罢访的防控员。“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的建立,创造了一个完善的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法务庭和法务中心的工作体系,而这种全新的工作体系对于增强预防农村犯罪的工作能力提供了一种可能。
二、“陇县经验”的犯罪学启示
目前我国的农村犯罪已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是一个有6.7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50%,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犯罪的任务艰巨。因此,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农村犯罪环境、犯罪主体、犯罪原因具有特殊性,按照一般的犯罪预防措施加强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加上有些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工作实效不大。近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陇县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立足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司法审判的公信力不高、涉诉涉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状,适应了广大群众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是人民司法的宝贵财富。能动司法是缓解我国社会基础性社会矛盾、应对我国社会纠纷的必要措施。[2]而“陇县经验”式的能动司法,恰恰给变革预防农村犯罪方式方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
1.建立能动的预防农村犯罪的模式
预防农村犯罪工作的“能动”体现在预防农村犯罪理念上的主动,指导思想上的推动,具体操作上的互动和社会配合上的联动。“陇县经验”给我们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坚持预防农村犯罪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预防犯罪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对农村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双重矫治的相衔接,消除各种犯罪隐患和萌芽,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闯出新路子。因此,预防农村犯罪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预防农村犯罪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司法化与大众化相结合。
在笔者看来,“能动司法”就是要创造性地建立能动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在制度设计中,要着眼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挽救,会同政法各部门,主动派出法官、警察与调解员、村干部共同联手,形成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联动机制,将各种犯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最基层,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参考“陇县经验”,借鉴其“驻村法官+参审员+犯罪预防员”的预防农村犯罪的模式,建立农村犯罪预防庭聘请村干部作为参审员,聘请德高望重的村民作为犯罪预防员,使法院的预防犯罪职能前移,扩大预防农村犯罪层面;在各村设立的法务中心,由参审员任主任,驻村法官担任指导员,真正把预防农村犯罪工作的任务和维稳责任落实到村组。
“陇县经验”模式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法官到村里直接参与纠纷矛盾的解决,将“坐堂问案”与庭外理案相结合,就地办案、公开办案,架起一道司法通向群众、通向基层的桥梁。由于村干部、德高望重村民的参与,增强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村民乐于接受调解,就极大地促进了纠纷矛盾的就地解决,从而减少了农村犯罪问题的发生。
2.从动员干部到动员人民群众
预防农村犯罪工作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法院应对农村犯罪问题的基本对策是动员干部参与预防,但在人员编制有限、工作数量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这种对策根本无法适应。全面审慎地反思这些年来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出路就在于将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使他们团结在国家权力的周围,做好预防农村犯罪工作。“陇县经验”的“一村一法官”制度给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启示,就在于走出一条让人民群众参与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路子。
陇县的“一村一法官”制度的精神实质是将法官与村民自治组织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国家权力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有机结合。人民法院有国家的强制力和法律专业知识,但不定熟悉地方民情;而村民自治组织对纠纷矛盾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认识,但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和国家的权威性。因此,两者的结合能有机地将国家权力、专业知识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地方性认同结合起来。面对高发态势的农村犯罪,人民法院必须主动建构以人民法院为核心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有生力量,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于民间。建立农村犯罪预防工作的“一村一法官”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犯罪预防的能动性。人民法官进驻各村,能够及时了解农村刑事案件的发生情况,便于总结犯罪规律,也有利于为审理农村刑事案件提供可以预防犯罪的判决参考。而总结犯罪规律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中矛盾纠纷的解决,将刑事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农村犯罪预防的社区性。“一村一法官”制度,其实就是社区型的罪犯预防模式。在这种制度下,由代表国家权力的人民法院结合农村的地方性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的规则、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让群众自治性组织发挥其功用,吸引和号召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犯罪的预防工作中来。在农村“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要比城市亲近得多,因而民众的参与将会显著地促进犯罪预防的实效性。三是农村犯罪预防多元性。相比于一般意义上的司法预防,“一村一法官”制度更能体现农村生活与人际关系的温和性和多元性。对于一般性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可以用人民群众可以理解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预防;对于相对严重的犯罪行为,可以联合多部门和村民联合开展调查分析,为预防农村犯罪提供可行的对策。
3.制度的整合与完善
“陇县经验”的启示就是要对农村犯罪预防工作进行制度的整合与完善。“陇县经验”表明,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力量不仅可以借助,其潜在的能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在“一村一法官”的农村犯罪预防工作机制中,法官进村,也就是国家权力介入的目的不是取代民间社会力量在调整社会规范、管理民间社会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而在于积极培养、扶持和努力提高基层干部与村民的法治意识和参与犯罪预防工作能力,在基层建构起预防犯罪和早期介入社会纠纷的第一道控防线,实现民间预防犯罪机制与国家司法预防犯罪的衔接。这是一种制度上的整合。与此同时,法官深入农村,有利于在心理上超越对规则至上、国家权力中心的迷信,形成对民间社会规范、地方习惯、人情、常理等的认识与尊重,这会使他们在裁决案件时考量犯罪人所具有的地方性属性,从而作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裁决。而法官对这种地方性知识的尊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村民对国家司法的信任,从而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预防农村犯罪工作提供支持。
当然,我们在学习“陇县经验”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司法能动是在尊重司法规律的前提下提出的。在新的形势下,预防农村犯罪机制必须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追求社会的预防效果,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但是,能动并不意味着司法万能,也不意味着可以罔顾司法规律。二是司法能动需要形成民间社会和司法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协作。“陇县经验”的要求就是更好地动员预防农村犯罪的社会力量,使之与司法预防形成联动。三是“陇县经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学习“陇县经验”必须因地制宜。能动司法当前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话题和现实课题。[3]在能动司法视域下,学习和借鉴“陇县经验”,就是要研究各地农村的社情、民情,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国家预防――民间预防知识理论体系,在预防措施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探索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陇县法院“能动司法模式”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N].中国法院网,2011-07-27.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
认真学习和领会县委关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三送”的文件精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做好“三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召开村民会议和村委会议,搞好“三送”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悬挂横幅、粘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认真抓好有关“三送”工作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内容的学习,以便使自己熟悉党在农村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自己当好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除向书本学习外,自己还积极参与乡“三送”工作组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听取学习其他村“三送”成员在“三送”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工作中的经验,为自己做好村以及村“三送”工作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自己学习的同时,注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当地群众了解“三送”工作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三送”工作信息,采用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当地村民传播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利农惠农的优惠措施,以使当地群众了解和支持“三送”工作及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积极参与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成为“三送”工作和危旧土坯房改造的主体。
(二)做好村情民意调研,积极投身村以及村的各项事业发展。
驻村以来,我们坚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积极深入到各家各户中,通过和当地村民座谈,聊天询问生产生活情况,结合当地实际,为村民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农民增收途径,千方百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抢抓节令,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深入农户了解春耕备耕开展情况,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春耕生产,及时全面做好沟渠等小农水修复、疏通工作,确保农户今年的春耕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对所有山塘、水库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排查,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防汛抗涝的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扎实推进,全力开展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村今年危旧土坯房改建工作任务数为60户,其中40户新建,20户维修。通过走访,我们一方面广泛宣传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一方面收集有建房意向的农户信息,同时了解农户在土坯房改建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难,通过收集汇总,我们发现农户主要存在资金困难、没有宅基地或者宅基地过小、道路不通等问题,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们共协调解解决宅基地问题4起,调解道路使用纠纷2起,协助农户贷款1户。驻点村以后,积极做好集中建房点的各项工作,积极处理土坯房改造过程中农户反映的各项问题。
3、调查了解,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下干组农户与村委会有一个山林权属纠纷,纠纷时间长达10之久,一直无法调处,经过“三送”干部和乡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该纠纷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上半年,“三送”工作队共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4起,有效保障了村的安定团结。
4、迅速反应,防灾减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20和3.24冰雹暴雨过后,“三送”工作迅速反应,立即赶赴农户家,了解核实受灾情况,组织农户开展防灾自救。进入汛期以来,“三送”工作队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做到“一天一排查”,一旦发现群众受到安全隐患威胁,就离开转移群众,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措施。5月底,进驻村之后,“三送”工作队立即投入到防汛工作中去,目前共排查出11户重点防汛户,这些农户都已经得到妥善安置。
5、主动工作,发现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在驻点村以后,工作组发现村部存在办公电脑不足的问题,且村委会资金紧缺,无力购置新电脑,我部就从本单位调剂了两台电脑送给村委会作为办公之用。于此同时,工作组还发现村部装修简陋部分门窗已经损坏,工作组现正在完善村部修缮方案,待方案完成,将尽快出资对村部进行修缮。
6、寻找项目,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村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像样的产业,通过多方考证,“三送”工作组决定在村发展制种、竹鼠养殖和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宣传惠农政策、凝聚力量、兴办实事、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处打赢脱贫攻坚战,冲刺全省乡镇十强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转变作风、增进感情。以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群众观点,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群众满意。
(二)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广泛动员全处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使活动覆盖所有的行政村、组。把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群众要求,因地制宜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增加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
(四)坚持整合资源、统筹使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广泛筹措资金。在不改变有关涉农项目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捆绑资金、集中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感情这个中心,切实做到把“三万”活动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与开展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聚焦“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聚焦“培育主导产业”、聚焦“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完成好宣传政策、增进感情、兴办实事、促进脱贫等主要任务。
(一)宣传政策。以驻村工作为载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开展宣讲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宣传开展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办事处“冲刺全省乡镇十强”的发展战略。通过宣传政策,教育、引导和组织农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广泛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增进感情。充分利用春节和春耕时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大好时机,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中去,与农民群众增强互信、增进感情。
(三)兴办实事。各驻村工作组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按照“1+5”模式(即以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任务和规定动作,结合精准扶贫网格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洁净乡村工程、农村合作金融扶贫、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等5项工作)兴办实事。
1、培育主导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一是因地制宜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对尚未明确主导产业的村,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对主导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的村,着力推进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二是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主导产业与配套项目相结合、集中开发与农户发展相结合,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分类筹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当年启动、稳定发展。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村企、村社共建机制,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积极支持贫困村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组建、引进、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租赁等形式,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贫困户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包投入、包技术、包销售的产业脱贫模式,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四是培育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真正让农民掌握技术、懂得经营、学会管理,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2、精准扶贫网格化。以网格化管理为主体,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动态服务为保障,以网格员动态监测为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与农村网格化管理系统信息对接、与农村网格“四务通”平台相融,实现平台整合、信息共享,精准到户、双向互动,痕迹管理、动态更新。
3、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升级,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切实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开展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确保贫困人口用上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不断扩大供水水质检测覆盖范围,力争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及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4、实施洁净乡村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环卫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力争全处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广泛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和文明卫生习惯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改厕、改圈,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进一步健全农村“三员合一”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和环境卫生维护长效机制。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改善乡村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5、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扶贫。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优化征信体系,深入农村改革,强化合作社规范管理,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推动农村合作金融纵深发展、长效运行。加快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开展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加入农合联,网络全处90%的贫困人口和新农业经营主体,力争2016年通过农村合作金融平台发放的涉农贷款金额达到2000万元。通过建立“合作社+金融+主导产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等服务模式,助推主导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6、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依托京东服务中心,大力支持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力争2016年底,在贫困村建有电子商务服务站。充分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销售、线下配送,拓宽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为贫困村扶持和培育一批电商网店,力争在贫困村开设3-5家网店。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计划,力争为贫困村培训6-10名电商专业骨干人员。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培育农村物流经营主体,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各村“三万”工作组要结合驻点村实际,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任务和规定动作,按照“1+5”模式兴办实事。到活动结束时,力争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的贫困村能够找准项目,做好规划,落实资金,完成启动工作。驻点非贫困村的工作组,也要结合部门职能和驻点村实际,按照“1+5”模式兴办实事。
(四)促进脱贫。对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扶贫方案和措施,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对接帮扶,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实际困难,为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谋良策出实招。
四、组派工作
办事处选派35名机关干部参与“三万”活动,组建11个工作组,对全处11个村(社区、场)实行全覆盖。各工作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和安排此项工作,经常到驻点村调研和指导,并深入农村基层,查民情、连民心、解民难。
五、活动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6年1月底开始,至2016年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底至2月中旬)
1、1月底,召开全处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培训会议。
2、2月初,工作组进驻驻点村。深入村组和农户,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以及生活困难群众,开展“送温暖”等活动。
3、制定办实事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制定培育主导产业等办实事工作方案。
(二)兴办实事阶段(2月下旬至5月20日)
在确定好办实事内容和方案的基础上,分步骤开展办实事活动。
(三)总结通报阶段(5月20日至5月底)
1、各工作组认真开展工作总结,提交工作总结报告。
2、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处“三万”活动进行检查验收。
3、活动结束后,召开全处“三万”活动总结通报大会。
六、资金筹措
采取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方法,广泛筹措资金。
1、争取上级财政“三万”活动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0万元。
2、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
3、处级财政筹集专项资金50万元以上。
4、市直驻村工作组筹集30万元。
5、各村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筹集部分资金,组织有条件的村组开展“一事一议”和筹资筹劳。
6、广泛动员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捐资出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村各类公益事业建设。
七、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此次活动由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处“三万”办)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各村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营造氛围,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筹资筹劳。
(二)健全机构。处“三万”办下设综合组、宣传组、资金管理组、检查督办组和六项实事专项推进组。综合组由党政办、农办、扶贫办、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负责处“三万”办的日常工作。宣传组由处宣传办牵头,负责策划和组织舆论宣传。资金管理组由财政所牵头,负责资金测算、筹措、下拨和使用管理。检查督办组由党政办牵头,负责联系协调上级工作组,分片对各村、各工作组开展“三万”活动和项目建设情况检查督办。围绕“1+5”兴办实事项目,由农办牵头,会同扶贫办、经贸办、水利站、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六项实事专项推进组;由农业服务中心协调市农业局、市水产局,负责“主导产业培育”推进日常工作;由扶贫办、经贸办负责“精准扶贫网格化”推进工作;由水利站负责“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推进工作;由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洁净乡村工程”推进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合作金融扶贫”推进工作;由经贸办负责“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推进工作。各项实事专项推进组具体负责各实事项目的组织谋划、推进协调和指导督办。
(三)完善机制。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检查指导,督办落实。各村工作组要定期碰头、汇总情况、掌握进度、加强督查。要围绕“培育主导产业”主要任务,切实为所在村群众兴办实事。各驻村工作组要及时上报活动情况、工作成效、典型经验及遇到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考核。处“三万”办及检查督办组分阶段对各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村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组干部报酬相挂钩。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局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_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工作。按照___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围绕“关怀社会、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主题,__年以来,___林业局为发挥广大林业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党员专业技术特长,认真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党员志愿服务目标。
按照___部的文件精神,___林业局以“关怀社会、服务群众、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为主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就如何做好我局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了讨论,明确了做好党员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带头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系统里有技术的有爱心的党员动员起来,团结起来,___起来,切实为建设和谐___作出贡献。
二、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管理,推动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按照自愿性、无偿性、务实性、规范性四个原则,我局成立了___林业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认真做好规范党员志愿者组建工作。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时一是实行“亮牌”服务。在开展服务时,要求党员志愿者统一佩戴党徽,推动志愿者亮明身份、亮出形象。二是规范服务要求。规定每名党员志愿者一年参与服务不少于___次。三是强化跟踪管理。对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情况进行动态(范本)管理,每一位党员志愿者都建立起为民服务的服务资料及照片,记录着每一位志愿者工作情况。目前,林业系统机关在职党员___人,党员志愿者达到___名,__年__月___名党员抽调到三民工作组,分别服务沁城乡二宫村、西路村及大泉湾乡三道城村和黄卢岗村,在开展三民工作的同时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利用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提高服务群众工作能力。
在开展党员深入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中,___林业局充分利用整村推进、“赴转服”、社区共建及“___情惠民生聚民心”等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示范带头,开展林果业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各单位实际,从各乡(镇)的林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实际出发,___林业局充分发挥党员专业技术特长,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了送科技进村、大枣修剪培训进枣园、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及党员与枣农结对服务等活动。党员志愿者带动周边近千亩枣园农户学技术、用技术,充分发挥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
2、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围绕发展和谐社区目标,林业局___开展了“长治久安、服务奉献进社区”活动。__年初全体在职党员到机辆路社区认领社区服务岗位。林业系统___名在职党员与社区___名困难党员、贫困户、群众代表结成了联系对子,广泛开展了“解难题、帮民困”活动,有效激发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做表率、比奉献的热情。平日定期到家里进行探望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节日期间深入走访慰问,在温暖民心,拉近党群关系的同时,积极通过征集合理化建议、党员入户了解民情、帮助居民解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维护了社区和谐。六一前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到参加了机辆路社区外围垃圾清理活动,清理了约___公里渠道的垃圾、淤积物。
3、开展“三民”工作,摸清群众诉求,紧密对接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林业局驻沁城乡三民工作组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在驻村工作中认真了解群众所思所盼,着重排摸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群众需求,梳理出村民在种植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们发挥专业特长,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技术服务,切实提高村民种植水平。二宫村工作组党员干部们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们讲解关于核桃种植的技术要领,水肥的控制及病虫害的防治;参与村民春耕、春播生产,打埂整地,工作组成员更是发挥会驾驶拖拉机的技术,熟练驾驶拖拉机帮助农民犁地开沟,拉运装卸农家肥,参与义务植树劳动及防渗渠的建设;党员阿不列孜·艾买提同志是有着___年林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在果树的嫁接,病虫害防治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三民工作中,党员志愿者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开展了林业政策宣讲、文化娱乐、专项服务、民族团结、反恐维稳等一系列便民为民活动,志愿为林业局驻村的沁城乡二宫村、西路村、白山村的村民讲解杏树丰产栽培管理、嫁接技术,在田间地头___开展林业技术推广知识讲座___期,培训村民___人次,已解决实际困难___余件,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是我们林业党员技术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林业局“三民”工作组在此次三民活动中为广大村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4、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__年以来按照___妇联“爱心一元捐”及响应团市委关爱西部儿童文件精神,我局在林业系统开展了“爱心一元捐”和为西部儿童捐书献爱心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捐款,通过爱心之举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贫扶弱的优良传统,在全局上下形成关爱困难家庭、关爱儿童、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共捐款___元。
林业局自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来,开办党员志愿服务项目___个,在职党员为社区困难群众柴有、残疾人赵玉萍、空巢老人热依木汗·克依木等人捐款___元,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___件,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___对,帮扶资金___万8千元。
今后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完善机制,壮大志愿者队伍,为建设美丽和谐的___不懈努力。
一是继续___开展以林果业技术指导服务为主题的党员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送科技进村下___宣传、指导,到田间地头送技术活动和大枣修剪培训班进枣园等活动。
二是继续___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___党员志愿者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安全隐患预防、城市生态环保等工作的宣传,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建设和谐社区添砖加瓦!
三是继续扎实开展“___情惠民生聚民心”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是继续___开展以帮困助弱为主题的帮困扶持活动,___党员志愿者参加扶贫、助老、济困活动。
五是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加全市经济、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各项党员志愿服务工作。
__工信局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2)
为落实___员志愿者全覆盖活动___有关文件精神,___在全市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要求,我局党委积极响应,广泛发动,抓好落实,制订方案,实现了促进全体党员以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落实,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局党委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传达了___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相关精神,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就如何做好单位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局党委制定了下设一个机关党支部和六个企业党支部开展党员志愿活动的工作方案,明确党员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单位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带头作用,找好载体,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加强___领导、坚持基本原则、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实效。
局党委对辖区内党员进行摸底和登记造册工作,各支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党员统计后交由区工信局党委统一汇总,要求做到无一漏申,共统计参加登记党员___名党员,其中___名党员志愿者。要求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党___服务党员、党___、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为工作理念,开展各类便民活动。经党委研究决定,由各支部党员组成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便民公益服务、文明创建宣传、民意帮扶传达等志愿服务活动。党委要求各支部对此次活动开展以自愿性、公益性、实效性、规范性四项基本原则为要求。对各党员志愿者参与和选择服务不带任何强制性,对群众提供的服务是出于人文关怀和博大爱心而付出的无私奉献行为。要求活动开展从本乡镇、本单位和党员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把群众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认真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党员志愿者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支部有___、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局党委___股级以上领导干部对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自掏腰包将补助金、慰问品到苦难群众的家里。机关党支部___全局党员志愿者___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下乡开展做好事办实事活动,发放种子、传单等,为群众带去科普知识推广、法律知识宣传。局党委结合党员志愿者的工作性质、特点,围绕结对帮扶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服务社会的形式和内容;局党工委将___专人深入对口帮扶社区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把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实。
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塑造和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通过此次活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了___纪律观念,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二,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该活动增强了机关党员服务基层的意识,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发挥党员志愿者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