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知识更新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更新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知识更新培训总结

第1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84-02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本文通过对昭平县畜牧兽医队伍总体情况的调查分析,就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见解。

1 昭平县畜牧兽医队伍的现状

昭平县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文件精神,全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有畜牧兽医技术机构16个,包括4个县级站所和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共66人,占总人数的82.5%,其中县级站所场技术人员22人,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44人。在年龄结构方面,50岁以上人员12人,占总人数的15%,30~50岁人员67人,30岁以下仅1人。在专业技术层次方面,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7人,人员结构趋于合理,队伍稳定。

2 昭平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老化、新技术更新慢。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有本科学历10人,占15.2%;大专学历41人,占62.1%;中专学历15人,占22.7%。近年来,自治区、市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相关培训班安排参训人员有限,大都安排县级单位人员参与,乡镇站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渠道不畅,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理解不透、掌握不足。

(2)生产实践经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少数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服务三农意识不强,和养殖户沟通较少,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科技服务手段不多,能力不强。开展技术培训多以口述为主,缺少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缺乏培训设备,掌握的多为常规的技术,特种养殖技术等奇缺,而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型人才更缺。

(4)参加业务培训机会少,水平提高缓慢。大部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专业进修、培训。虽然意识到自身业务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但部分技术人员认为所掌握的技术可满足工作需求。实际上知识更新的滞后,对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不了解,体现在工作上即技术推广的内容、方法缺乏更新和改进,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之甚少,导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农民对养殖新技术的需要,跟不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5)创新意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工作量大,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动物检疫、养殖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畜病治疗、落实惠农政策等,因学习不足而创新能力受到阻碍。

(6)缺乏长效机制,全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配套制度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 加强畜牧兽医人员能力建设的建议

(1)学习掌握国家涉农政策。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出台了多项强农惠民政策,包括生猪调出大县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贺州市根据中央的惠农政策也制订了一系列强农措施,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通过学习,掌握国家涉农政策,向养殖户宣传,大力贯彻与执行,使养殖户从国家的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学习掌握畜牧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执法文书,提高执法能力,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好动检、动物防疫监督,饲料兽药管理。

(2)深入乡村农户,重点联系若干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养殖户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效果。

(3)加强知识更新。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品种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生态养殖、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方面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实用新技术,拓宽视野,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服务“三农”。

(4)参与科技推广项目实施。近年来,昭平县先后实施了养蜂项目、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促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要通过参与项目实施,一是增强业务的学习研究,提高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总结探索适合本地的养殖技术、方式;二是有助于提高分析、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三是掌握技术,积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经验。

第2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近几年来,石首市农业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推进科技入户,科技推广实现了新突破,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门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08年,石首市被荆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服务工作先进县市;石首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单位,在石首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第一名;在该市开展以“加快工作节奏、加大落实力度,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两加三服务”活动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部门。石首市在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体系建设,健全服务网络

近年来,石首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狠抓了基层站所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农技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载体,以产销协会等为补充的推广服务网络。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2006年,按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将原来的15个乡镇农技站改制为15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原有的112名农技人员按政策进行了身份转换和分流安置,通过考试考核和公开竞聘从中择优聘用了45名种植业服务人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人、财、物仍归口农业局管理,并逐步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改革,精减了人员,化解了债务、稳定了队伍,提高了效率,确保了农技服务体系的相对稳定。

二是不断加强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石首市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以原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筹资近100万元,分批对基层站进行维修和装备,乡镇服务中心有了新变化、新发展。石首市15个乡镇服务中心都达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阵地、工作有装备的基本要求,15个乡镇有14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场所,每个服务中心都有独立院落,有办公室、资料室、接待室等办公场所;二有农技服务公示牌,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树立了一块服务内容公示牌,将农技人员及联系电话、联系村及科技示范户、服务内容及科技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示;三有信息栏,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有农技信息栏,张贴农技简报,及时农村政策、农产品供求、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四有农技咨询部,每个服务中心设立一间农技咨询室,备有桌椅、咨询台、咨询记录本,每天安排1名农技人员“坐诊”,负责接待农民咨询。五有基本办公设备,每个服务中心已配备电话、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部分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多媒体等办公设备。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示范户。石首市将科技意识浓、种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和服务台帐,进行统一登记、统一挂牌、统一印发资料、统一技术培训,让每个科技示范户达到“五有”,即:有门牌、有资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务台帐、有科技示范田。全市培养科技示范户2000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50户,带动全市10万农户。

二、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后,石首市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对乡镇服务中心实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机制。

第一、把好“两个关口”。一是强化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方案,对所有农技人员送到省、市每三年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并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纳入“以钱养事”项目,落实培训经费。石首市农业局每年组织一次农技人员春季集中培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008年,先后组织30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大专院校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陶汰制。采取检查、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的管理。全年对业务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终进行督办检查,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测试,年终对服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综合检查、考试、考核结果对服务中心及服务人员进行排名,对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进行改选,对排名倒数三位的服务人员留职考察,考察期间只领取基本生活费,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务人员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务人员的“铁饭碗”,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第二、签订“三个合同”。一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所有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农业局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签订农技推广公益合同,各乡镇办区政府为鉴证方,明确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和工作要求。三是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与岗位人员签订年度公益合同。服务中心及其人员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农业局为主,年终考评由石首市农业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其中石首市农业局考评占50%,乡镇政府考评占30%,服务对象考评占20%,按考评结果兑现工资报酬,实行绩效挂钩,调动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  

与本篇 农业局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三、落实“四项经费”。主要是积极争取落实省拨“以钱养事”经费和本级财政预算经费,确保工作报酬、办公经费、养老保险、项目开支等四个方面的需要。2008年,石首市共下拔经费224.7万元,其中:工作报酬81万元、人平1.8万元,办公经费36万元、人平0.8万元,养老保险15.7万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项目开支93万元。“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建立,化解了农技推广经费短缺的难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经费,待遇有提高,养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推广队伍。

第四、制定“五条办法”。为了强化服务人员岗位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石首市农业局制定了挂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结对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办法。一是“挂牌子”。石首市农业局统一制作了农技人员工作牌,要求推广人员上班时一律佩挂工作牌,既公开身份,又方便服务。二是“背袋子”。为乡镇农技人员统一配发了农技推广专用包,每个专用包内装有卷尺、放大镜、处方单、取样袋、标本盒、小刀、铁铲等工具,农技人员下乡时携带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结对子”。乡镇农技人员每人联系30户科技示范户,每月入户指导两次。四是“翻本子”。为每个乡镇服务中心及其服务人员统一印制了考勤记录本、工作日志本、咨询服务台账、项目实施台账、科技示范户服务台账等工作记录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务人员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记录,作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据。五是“查位子”。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检查服务人员到岗到位情况,对擅自离岗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年终考核中扣减相应分数。

第五、健全“六项制度”。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财政局、水产局联合发文,印发了《石首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定了《石首市乡镇农业公益“以钱养事”实施方案》,将服务中心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各乡镇服务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科技示范户联系制度、咨询服务坐诊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并统一上墙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近年来,针对农技推广方式单一、手段落后、信息断层等问题,石首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采取六条措施推进科技入户,将农技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基地,带动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在重点培养、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技人员对科技示范户实行定向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发送“农信通”手机短信,定期发放技术资料,优先安排试验示范,适时组织培训考察。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二是以新农培训为契机,推动科技入户。在常年农技培训的基础上,新增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石首市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市,该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培训要求,建新农培训学校50所,落实基础学员2000人,全年组织进村培训30000人次,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80人次。通过新农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三是以“农事直通车”为窗口,传播科技入户。石首市与该市电视合,开通了《农事直通车》电视专栏节目,请专家现场指导、解难答疑,每周制作2期,每天午间、晚间定时播放,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四是以手机短信服务为平台,发送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局与该市电信局合作构建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开通“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10000部,履盖石首市278个村2517个村民小组,免费发送农产品供求、农村政策、农业技术等农业信息。2008年,共发送手机短信14万多条。

五是以电话咨询服务为媒介,促进科技入户。石首市农业系统共设立了农技咨询电话20部,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特产站分别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各乡镇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部农技咨询电话,设立了一间咨询室,由农技人员轮流值班,为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应、有请必到。

六是以示范样板为亮点,引导科技入户。近年来,石首市农业局采取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经费保障等措施,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创办示范样板,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实效。先后创办了东升万亩绿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厂万亩无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绣林、南口)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桃花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调关万亩虾稻连作基地、久合垸万亩“菜苔两用”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带动该市建成并巩固了40万亩优质稻、40万亩优质油菜、15万亩优质棉、10万亩无公害果蔬等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典型引导、样板辐射,优化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科技入户,发展了农村经济。

[2]

与本篇 农业局农技体系建设和服务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村委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0年村委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农村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大学生到村任职季度工作总结

2010年村委会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如何管理和培养大学生村干部

2010年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总结

第3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一、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基本目标,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己任,要完成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任务,广大教师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教师的知识更新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优化教师队伍的首要条件,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如环保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等。因此,很多科学界人士都认为,化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化学教学将在基础教育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就给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要把握这一时机,迎接时代的挑战并很好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适应教育改革及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就必须提高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主要着重于以下内容的学习。

1.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也要适应个体的需要;要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要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因此以往的很多教学方式、方法及教学指导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化学教学也必须给予改革。教师要学习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围绕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进行尝试。

2.学习更新的化学知识,不断“充电”。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知识更新极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查阅各种书刊或教学杂志等资料,并注重学习和了解当今化学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旧知识,补充新知识。

3.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在化学教学中,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是信息化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它能极大的提高教学容量、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改善课堂结构,开发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的目的。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很好地掌握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课件,以便应用与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4.学习教育科研知识,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化学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上的能手,还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要懂得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知道一些课题的选择、设计和过程操作的知识及论文撰写方面的知识,更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和创新,并进行总结和推广。这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过来还能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5.学习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教学的艺术化。如果把教学比作一台戏,教师就是演员,讲台就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这是传统教育思想的观念,但现代教育思想却认为教师除了是演员外,还应适当的扮演观众的角色,同时也认为学生除了是观众外,还应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鉴于此,化学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通俗化及使学生对“枯燥”的化学科学与化学理论知识愿意听、喜欢学,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一些人文社会知识,尤其是语言、文学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为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化学教师要不断地锤炼和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技巧,加强化学科以外的一些知识,使所传授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性和兴趣激励性等功能。只有这样,化学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感染力。

三、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积极参加各级规范培训。要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前沿的化学知识和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规范培训。通过集中、强化学习,使教师的短缺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各个中学要创造条件,并大力支持,给广大化学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各种规范培训学习的机会。

2.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学竞赛及专题讲座。参加经常性的校内教研活动、县区级或市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级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以及经常听取有关专题讲座等,通过观摩学习,也是一个提高自己各方面技能的好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把别人的新东西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进而得到真正的提高。

3.自学。在职的化学教师参加规范或灵活培训,并不是随时性、经常性的。要使自己不至于落伍,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学,自学仍是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4.走进社会,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大课堂里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校里不能学到的知识。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化学课外活动,与社会接触,能极大地锻炼化学教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主要谈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规范培训。

1.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不可否认,组织者组织各级培训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培训过程往往是虎头蛇尾。培训之初,主管领导都亲临培训现场发表讲话,但其后就再也不见人影。

第4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2018年度我重点负责金凤街道办望洲社区朝鲜蓟种养能手庄大付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同时还与10个科技示范户对接,帮助他们带动辐射周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一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使广大农户取得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遴选示范户,签定协议书            

在区农业局指导下,对接相关村委遴选培育了10个具有较高化程度,较高养殖水平,乐于助人,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以礼诚信,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较好的农户为科技示户,每个科技示户辐射带动20户农户。我根据每个科技示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认真填写了《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示户手册》并与示户签定了农业技术服务协议,与区农业局签订了技术指导员岗位责任书明确了技术指导员与示户的责任和权利,有效地为科技示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二、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基层农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一年参加本区和市级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学习4次,学习现代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示户,构建了技术指导员—技术示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 

三、创新工作举措,实现生产效益         

一是引导科技示范户先后进行了六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以朝鲜蓟的栽培、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培训内容。二是在朝鲜蓟育苗的关键时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科学指导。三是采取集中培训与田间分户现场指导科技示户相结合,利用进村入户把有关技术资料发放到示户手中,解答农民的种植技术难题,并及时向示户发放物化补贴。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指导的重点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某某,今年朝鲜蓟成苗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为高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对接的十个科技示范户,每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户以上,同时自身农业生产收入较上年度提升了10%。

四、下一步的工作

第5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体育科研、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

研究内容

现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调查,教学能力分为课堂教学能力、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体育科研能力、卫生保健知识科普能力。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还包括:1、教材搭配2、教法运用3、组织调动,情绪调动。4、课堂调控。通过对228所小学的调查问卷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五年制体育大专班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2001年,向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发出660张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份。

2.2实地访问法

利用九九体育专业教育见习的机会,用问卷和谈话的方式调查了34所小学。

2.3研究讨论法

与参加调查的同学讨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未来学校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哪些能力,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

3、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完成每堂课时,所表现出的多种能力,包括编写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运用教法、知识更新、教学效果等部分。调查反映,各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基本素质较好,有一技之长,但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整;能上课但不会写教案;能够示范但说不出其要领;能够认真工作但不善于总结,致使小学体育课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与健康课大纲》的要求,宝贵的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出现有热情没水平、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水平一般的格局。

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在编写教学文件和知识更新两方面较差(33%的教师没有教案,30%的教师自工作以来没有参加过各种业务学习)。致使很多学校得体育课内容陈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有甚者“一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说明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还需要加强。

3.2 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的262所学校中有64所农村小学没有在课程表中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有140多所学校课程表中虽有体活课,但不能经常性的组织活动,60多所学校能够较认真的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其中只有11所学校有完整的课余活动组织机构和活动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学校领导对升学率抓的很紧,对体育的作用价值认识不足;第二是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工作热情低,没有奉献精神,拜金思想严重;第三是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经费短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上述情况中,城市的中小学课余活动好于农村,同时体育器材和经费情况城市也好于农村。

3.3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中最薄弱环节。科研基础水平差,科研成果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成果。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也很低,70%多的成果只是一般性工作经验总结,在省级各种学术会上获奖论文只占24%,只有6%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3.3.1 最近几年体育院校才开设体育科研课,起步较晚。

3.3.2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料、杂志、书籍较少,收集信息、更新知识较难。

3.3.3 体育教师本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缺少科研意识,不能虚心学习他人之长。

3.3.4 小学科研设备少、条件差。

3.3.5 缺少学术交流,各种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

综上得出,体育教师在思想品德方面是良好的,为体育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论水平低,教学组织方法单一,科研能力差,教学中体育课与健康课比例失调,重技轻能,基础知识被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所代替,脱离不了传统体育观念,适应不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结论

4.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4.2 尤其是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4.3 务必从教学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4.4 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指4.5 导思想,4.6 把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教学文件的编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4.7 力争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到本世纪末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目标4.8 。

4.2 加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理论教学,开设科研课和课余训练辅导课,把编写各种体育教学文件作为毕业考试内容,严格把关,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3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考试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考试体育的领导机构实施,并及时检查督促。这样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对待体育课和课余活动,让体育教师有压力,让社会重视,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多搞一些体育教学的经验交流等学术活动。多组织省一级各种体育比赛,4.5 既促进交流,4.6 又是课余训练的动力。同4.7 时还是体育教师的大盛会,4.8 可以进行学术讨论,4.9 经验交流,4.10 一举多得。

第6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17-02

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是知识体系的快速淘汰与更新。连接社会与个人的知识传递的桥梁――大学,越来越无法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一方面,社会缺少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却无法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明显无法追赶知识更新的步伐。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传统行业更快,如何改变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则,让学生所学即社会所需,就显得更为急迫。

一、传统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则

传统的知识沉积与传递的方式,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不断循环递进的过程。由社会实践总结出有体系的知识模型,并进入大学课堂,往往需要3~5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在符合教育部对专业建设基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实践的长期观察,综合考虑本学校的基础条件和特色,结合专业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是大部分院校的常规做法。

专业教学计划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在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过程中,基础课程群由国家教育部规定要求的司政、外语和本学科所需要的通用基础课程构成,知识结构稳定,内容更新度低,会基本保持不变;专业基础课程群由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构成,知识构成相对稳定,内容会随行业发展有所变化,受专业发展和专业方向的设定,会做适当的调整;专业课程群与社会当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对接,内容更新度高,调整力度最大。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既需要有前瞻性,也需要有稳定性。通常,一版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会稳定一个教学实施周期(通常为四年),再根据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更新状况,做新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从才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教育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专业团队中教师的来源及其知识结构体系,本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学校的整体特色定位,以及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能够获取的外部资源,也都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因素。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又缺乏必要的内部变革动因,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或变化很少,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区别

基于不同的应用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是不尽相同的。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的研究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由于我国近十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将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很多原有的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在全民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仅培养精英式的研究型人才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必然有一些学校要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化,以满足社会对相应人才缺口的需求。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与之相对,研究型人才是指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领域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人才。显而易见,二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全不同,培养的路径必然要有差异,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应该具有针对性。

三、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

近十年,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领域知识快速更新,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概念和理念日新月异。行业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面对社会上极大的专业人才缺口,大学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固有的课程体系建设周期,以及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兴的理念和模式,还处于不断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体系。从业者通过实际的业务处理,构建着个体化的认知结构,这些知识散乱且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传承。学习者获取这类知识最适合的方式,不是从课堂的教学中得到,而是由参与项目来感知和体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

新的应用技术快速更迭,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跟随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整,并经由企业内部的业务调整和培训而快速转换。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大学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教师的培训和自我知识更新速度也无法与企业技术人员相比,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无法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显而易见,行业发展的快速与知识沉积的缓慢形成巨大的反差,课程体系建设的滞后,使得课程传授的目标不是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而是专业基础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达成。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衡量的标准,就需要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发展现状相匹配。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兴专业,是商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即可以培养面向电子商务业务策划和运营的人才,也可以培养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人才。培养路径的差异,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的选取。

构建基础课程群时,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要求选取。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适、够用”的原则,内容以满足后期学习为目标,可考虑适当降低课程内容难度,通过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场景来提高学习的兴趣,着重强调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构建,既要考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也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前后续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和进入专业的大门,着重强调专业内容的认知和专业思维的建立。电子商务专业面对的行业应用领域宽泛,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群不仅要有专业性,还要有一定的宽度,以适应后期学习的需要。合理选择电子商务专业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业务基础课程,并注意两类课程内容的融合,是建设基础课程群的难点,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所学大多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际产品的使用和分析,通过加强学习体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其课程内容既要能够与前修课程相关联,又要与社会新兴的知识相一致,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面向某一特定方向,培养具备特定技能的合格的行业从业人员。目前很多院校尝试通过加强课程实践和增加实训环节,来解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问题,但由于学校设施和教师能力的局限性,所传授的知识与真实的行业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群,加上校企合作、项目运营、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课程阶段的教学效果,达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根据培养的方向,设置成多个群组,例如面向安卓应用开发的方向,主要学习java和页面的处理技术,而面向网店运营方向,则主要学习运维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工具与方法。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和课堂上的虚拟项目,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部分完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到企业从事某一方向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建立创业团队,实际开发或运营特定的项目,通过实际运营来发现知识的短板,并在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对于一些行业内新兴、急需的技术,也可以引入具备良好课程训练体系的专业培训机构,来弥补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不足。

五、总结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对专业展方向有良好的认知,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正确的引导,对校内外各类资源有高效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课程建设的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实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承。

参考文献:

第7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间的竞争便日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不会在群雄逐鹿中被淘汰。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开展活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开展活动,贵在坚持。学贵有恒。“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只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员工把学习变成自觉行为,才能不断提高素质,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应当说,在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很少有像此项活动更具有长效性和深远性。企业要围绕此项活动建立各种制度、机制,使活动更规范,更有后劲。

二、开展活动,贵在广泛。“众人拾柴火焰高”,员工是企业的细胞,让每个细胞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的肌体才会更加富有活力。员工的广泛参与是活动最有力的支持和支撑。企业要将活动的广泛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树立学习典型单位和个人,打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标杆,又要培养广大员工的普遍参与意识,形成员工向模范学习,模范带动广大员工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学理论、学技术,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

三、开展活动,贵在营造浓厚氛围。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开展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板报、橱窗、会议等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意义,宣传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激发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提供借鉴和指导。要通过理论研讨,拓展更广泛的空间,为活动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四、开展活动,贵在结合岗位实际。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企业广大员工要把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务实进取,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努力提高自身技术素质,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长贡献更大力量。

五、开展活动,贵在设立目标。创建活动要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防止没有目标,陷入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没有规划和措施,就无法保证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长远性。企业开展争创活动要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效结合,把活动与车间小改小革活动以及各种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在量变中,实现质的飞跃。

六、开展活动,贵在树立危机意识。要在确定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让干部职工既看到企业优势,又勇敢面对挑战,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意识和岗位竞争意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8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一、学员管理

(1)完善学员管理制度:包括学员学籍管理、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奖罚条例、发证制度等。设立专门的学员管理人员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和管理。由于安全培训多是免费和不正规的,易流于形式,所以培训要有完善的考评制度。对学员的考评是为了对其有相对制约,以保证学习效果。

(2)定期召开座谈会。培训期初、期中、期末召开学员座谈会,了解学员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时解决学员学习期间出现的问题,满足学员对学习内容和生活的合理要求。每学期召开一次送培单位人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3)搞好后勤服务。做好后勤工作,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员在学校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感到亲切舒畅。

二、教学管理

(1)编制合理的教学计划。要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工作需要,能够学以致用,学员才有兴趣听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订不同的专业教学计划,因为培训最忌讳学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设计好的课程很难满足具备不同水准的管理人员。

(2)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学内容要根据培训对象和现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来设计,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还能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3)贯彻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普通教育不同,成人培训不注重理论知识,而是重视结果和应用,因此,教学中忌讳宏篇大论,死搬教条。所以,对于理论知识部分内容,应该是深入浅出的讲解,因为学员拒绝接受“累”的东西,他们觉得“累”的时候,便是开始拒绝的时候;对于应用部分内容,要结合案例,启发学员讨论,最后给予总结。教学中要采取课堂讲述、电化教学、实验教学、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安全培训包括的内容多、知识更新快,作为安全培训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要提高培训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和技能。①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②教师要经常到基层去实践,了解现场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讲课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使学员学以致用。③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新知识、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机会,提高其业务水平。④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应对工作充满热情,热爱教学工作,有正确的教学态度,这对保证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5)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培训效果是通过对学员和教师的测评得到。为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应建立以下几项考评制度:①确定教学工作规范化标准。制订教学达标细则,对教学的各个过程、课程教学内容作出具体要求。②坚持教学评估,进行量化管理。采用听课、检查教案、民意测评等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量化考核。将考评得分记入教师考评档案,作为升级聘用的依据。③实行考教分离。学校要建立各个专业的试题库,每学期由学校统一出题考试,既实现了试题的标准化,又检测了教师的教学质量。④开展教学跟踪调查。定期到基层单位了解学员培训后的工作情况,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9篇:知识更新培训总结范文

工科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都是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4]。认识实习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背景和未来所从事土木行业实际的认识,不仅可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践知识,而且可了解相关的组织管理、企业运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促进未来专业知识学习。本文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的实际,分析认识实习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

1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

1.1认识误区

传统教育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当作一般的辅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不够。原因主要:教学理念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仅仅是理论知识传授和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内容掌握;教学方法上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和手段欠缺;对学生培养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往往偏重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是否具备适应社会激烈竞争要求和标准不太准确;学生自身对认识实习的理解不够,未认识到这是一个学习理论前最好的综合学习实际和锻炼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1.2实习基地建设不足

我国尚处于急剧转型社会期,高校未建立起校企合作教学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工程实践素养的培养所需基地建设不足,难以保证按计划付诸实施。主要原因: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工程单位是独立的经济体,有自己生产紧张的因素,怕学生实习干扰生产秩序,影响经济收益,同时国家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与企业的资质挂钩,担心学生实习期间由于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导致实践环节多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正常培养。

1.3专业太泛

我国对于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1,2]。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就是由以前的矿山建设专业合并到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从事土建、结构、道桥、市政、隧道、矿山建设等行业,优点是学生就业面广,就业机会增加,缺点是培养计划特别是基本实践教学很难安排,或只能大大减少实践安排,实践教学质量下降,同时造成用人单位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进员工进行重新培训。

1.4经费紧张

多数高校在教学环境、教学研究等方面经费多,在认识实习等实践教学方面经费少。实习经费往往多年缺乏与时俱进,造成实习经费不足,最后甚至只能象征性地给实习企业或单位实习管理费和实习指导费,降低了他们对实习接待的热情,致使一些实习单位条件难以满足实习需要,只能被迫缩短实习时间、减少和简化实习内容,不能满足实习目的和要求。

2认识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2.1提高认识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主体,为搞好实习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必要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认识实习前开动员大会,使学生对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定高度。实习前对学生讲授实习目的和内容,如安排学生参观世界公园的景观建筑、北京市规划博物馆的北京市发展规划,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和古建筑;在现场实习上安排基坑学习、包涵三种结构的建筑、地铁施工工地参观,大大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强化校企连接纽带,共建实习基地

大力强化学校与企业的纽带关系,通过校友、同学关系,建立起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的地方。我们先后与北京市住总集团和一些场馆共建起学生实习基地。同时建立企业与学校双方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赢”的原则,探索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

2.3建立和完善实习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实习效果,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实习制度,为实习的有效进行提供制度保障。我们制定了实习规范,学生在实习期间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有章可循。同时我们也对实习教师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具体化、规范化。

2.4扩大师资队伍知识面和知识更新速度

教师是教学主体,钢要硬,首先铁材料要好。作为实习教师的我们经常深入现场,长期在科研第一线,带队实习的四位教师都有博士学位,专业知识面宽,教学经验丰富,有教学热情,保证了师资队伍。同时,面对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任教教师也需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我们任教的教师都是第一线的教学科研教师,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知识更新较快,保障了学生学习。2.5加强实习期间和其后考核工作实习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实习期间,学生能发现实习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等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入思考,是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实习结束后,我们要求学生把听课内容和参观记录进行整理,按照实习目的、学习内容、心得体会等几方面写好总结报告。学生通过完成实结,对实习内容再次消化吸收,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