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随堂练习范文

随堂练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随堂练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堂练习

第1篇:随堂练习范文

一 以随堂练习激活学习重点

随堂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必须符合高考大纲规定的内容,要正确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顺利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创设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第一轮复习“美国的气候”时,笔者用2010年江西高考题中有关欧洲西部和美国中部气流运动的一个试题来激活美国气候大陆性强的这一学习重点。

该题为:比较下图中两支空气运动的相同点;说明两支空气运动带来的不同影响。

激活作用:用此题重在说明美国气候中有大陆性强的特征,把该重点知识用随堂练习的方式加以强化和突出,让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同时,将规律应用于实际,也考查了学生应掌握的内容。

二 以随堂练习激活学习难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随堂练习,通过随堂练习了解学生对难点的掌握,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学生认识上的不足,给教学带来及时矫正的机会,以此不断矫正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及时排除隐患,夯实基础,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经纬线”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完成在不同的经纬网地图(方格经纬网图、弧形经纬网图,侧视、俯视和斜视经纬网图)中确定地理坐标、方向的辨别、半球的确定等随堂练习。

激活作用:通过对难点知识的随堂练习,让学生真正自己动手解决知识难点,并且转化出一定的解题能力,这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当中尤为重要。

三 以随堂练习激活学生的思路

随堂练习设计灵活,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设计形式要具多样性,说、写、画、评、游戏等有机融合,使练习富有趣味,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自然就显著。

例如,在对“北方地区”一节的复习中,关于华北平原中盐碱地的知识,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题目:如果只考虑夏到秋,什么季节盐碱化比较明显?再考虑冬到春,什么季节盐碱化较为严重?如果再考虑人类作用,什么季节盐碱化较为严重?如果在西北内陆地区,什么季节盐碱化比较严重?

激活作用:该组随堂练习题,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按照日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延续,由局部到整体,随着学生思路逐渐被激活,学生也最终掌握到原理性的知识和技能。

四 以随堂练习关注激活内容的时效性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限性,教师要处理好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不能只注重练习的内容少而精,练习没有一定的数量是达不到目的的。当然,只讲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大量练习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是不利的,是徒劳的。

例如,在有关中国的土壤内容学习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下面一道简单的随堂练习题:

有关中国土壤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东北土壤酸化 B.华北土壤盐碱化

C.西北土壤荒漠化 D.华南土壤水土流失

激活分析:该随堂题简单明了,把中国各地区的土壤均概括其中,重点关注最近一个阶段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完成该题激活最近所学知识,使学习和复习时效性更强。

五 以随堂练习层次性激活全体学生积极性

一方面,练习的设计要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基本到变式的顺序去安排,讲求渐进性。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如比较难的问题交给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将较易的问题分给基础较差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特别是针对地理学科来说,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兴趣不浓,通过分层练习,分配给他们适合的内容,使其学有收获,树立自信心,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步缩小差距。

例如:在讲亚洲地势特点时,笔者设计了以下三道题:从亚洲地形图中或亚洲地形剖面图中可以看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请你提出证据来证明亚洲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请说明亚洲地势特点的形成原因。

激活意义:最简单的题用来激活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中等难度的题用以激活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最难的题目交给少数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的同学。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同时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回答中有所体会和收获。

第2篇:随堂练习范文

[关键词]课堂练习 兴趣 新 活 近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在练习中也要体现一个“新”字。

1.题型新。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

2.题材新。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

3.方式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1.空间的灵活性

我们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同学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练习场地与合作伙伴,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与社会。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

2.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层次的灵活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更好的依托,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练习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悟出了这样几点:

1.处理书上的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2.运用生活经验,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体现练习的生活化,在讲授小学数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只要精心设计,练习无处不在。课堂生成的这些练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数学的应用意识。

第3篇:随堂练习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选择住院患者100例。 1.2 伦理审查 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方案获得重庆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3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病志号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两组。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46~68岁。②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③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出血性脑血管、血管性痴呆,短暂脑缺血发作、严重肝肾脏器功能并发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6 退出标准 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纳入不良反映统计)、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脱落病例按退出/脱落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

1.7 诊断标准

1.7.1 西医诊断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1]379。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1.7.2 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39-40。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1.8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

1.8.1 对照组 奥扎格雷钠(河南省中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303,40mg/瓶)40mg+0.9% 250mL生理盐水,1次/d,静滴。二磷胆碱(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7,2mL:0.1g)0.5g+0.9% 250mL生理盐水,1次/d,静滴。

1.8.2 治疗组 补阳还五汤,地龙、甘草、牛膝各10g,赤芍、当归尾、川芎、红花、桃仁、丹参、鸡血藤各15g,黄芪60g;上肢偏瘫加桑枝、桂枝各10g;下肢瘫软无力加断续15g,杜仲20g;半身不遂加穿山甲、水蛭各10g;言语不利加远志10g,石菖蒲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200m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1.9 观测指标 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

1.10 疗效判定 治疗1疗程(90d),判定疗效。参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基本控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

1.11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第4篇:随堂练习范文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09级新入校的66名初一女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两个自然班(我校男女分班上课),初一5、6班为实验班 (34名),初一3、4班为对照班 (32名),两组学生的基础均无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对2009级入学的学生进行为期18周共计54学时的单元教学实验。对统一的主教材实施单元教学, 只是实验班除完成基本教材外,还要在课中围绕基本教材进行5~8分钟的体能练习。每个单元教学时间是连续7节课,前6次课教学,最后一次课进行单元考核,考核内容是主教材内容。学期结束进行50米、80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测试。

二、结果与分析

1.理论构建

(1)关键词的界定

单元教学: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即单元是由课组成的,若干节体育课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单元教学是以一个教学单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学中必须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教学单元的种类有很多,这里特指在单一的教材单元中设计体能随堂练内容。

体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分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范畴比身体素质更广,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随堂练:指在单一教材单元的每一节体育课中因材施教,合理组合与排列体能练习内容,并高效地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适宜运动强度的体能练习,时间在5~8分钟。有可能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程结束前。这里之所以用“随堂练”,也是为了与“身体素质课课练”区别开。“身体素质课课练”是为了谋求身体素质提高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是对基本教材的补充,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而“随堂练”的涵义更广,它不是简单的身体素质练习,它是主教材的辅助教材,本研究将其功能划分为三类。

(2)研究目标

研究不同的教材单元,体能随堂练内容的排列与组合,通过实验检测随堂练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程度。

(3)单元主教材及体能随堂练内容的排列与组合

主教材采用了6个:①篮球的传接球及运球;②学校自编体操8节;③排球的垫球;④武术初级长拳;⑤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及运球;⑥羽毛球发高远球及对攻;⑦乒乓球正手发球及反手推挡球。

体能随堂练的内容主要有:①加速跑、后蹬跑、30米往返跑接力;②连续蛙跳;③纵跳摸高或单脚连续跳;④2分钟跳短绳;⑤俯卧撑;⑥仰卧起坐;⑦引体向上;⑧400~800米变速跑;⑨20米运球绕杆接力、传接球比快比准、垫球比准、发球比准等。

将体能随堂练内容划分为三类。①补偿性内容:通过对主教材所涉及的体能锻炼进行分析,找出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②追加性内容:学生对主教材的掌握是需要一定体能的,分析找出哪些体能因素与主教材相关度高,并对其进行强化追加练习;③对主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主教材内容,它既能促进学生对主教材的掌握,也能促进体能发展。“随堂练”的目标既指向学生的体能发展,也指向运动技能的提高与运用。

2.研究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对比测试实验前后50米、立定跳远、中长跑、仰卧起坐的成绩,结果显示(表略):采用单一教材单元教学不结合体能随堂练的教学班同学,比采用随堂练的教学班同学身体素质进步小。对照班的7个运动技能的测试平均成绩也低于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实验班虽然学习技术时间少于对照班,但技术掌握情况良好,运动成绩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这说明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能促进运动技术的掌握。

3.实验分析

通过前三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成绩比对照班成绩提高幅度大,这说明体能随堂练对身体素质的提高行之有效。只要保证以端正的态度认真对待,持之以恒,必将对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对两个班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考核发现,进行随堂练虽然占用了一定的主教材时间,但是它对技术的掌握并没有负面影响,反而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新课改提倡发展学生兴趣,但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事实,在单元教学中保证一定时间、一定质量的体能练习,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2)运用随堂练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运用过程中关注学生身体状况,根据个体差异与基础层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3)通过随堂练,让学生明确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提高锻炼的自觉性并掌握锻炼方法,逐渐能够形成自主制订随堂练内容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议

(1)随堂练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写进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中,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与主教材合理搭配。

第5篇:随堂练习范文

一、调研目的、时间及对象

本次调研围绕“练出实效,减轻负担”这一主题,全面了解课题实验学校对本课题的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研究部署课题研究的下一步工作,课题组长、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朱老师,将课题组成员分成5个小组,于11月26日至29日,分赴20个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常规、与师生交流等形式,以期从不同的观测点发现实验学校对本课题的开展特色,寻找进一步抓实教学常规管理的突破口或切入点,提升本课题的研究水平。

本次调研从11月26日至29日,历时四天,先后对蓝田小学、社溪小学、五指峰小学、营前小学4所学校进行了调研。29日下午,组长朱老师还召集全体研究人员及实验学校教师代表,就这次调研做了题为《求真务实求高效,智慧从教真减负》的在线专题报告。

二、调研情况

1.备课

讲练齐备:蓝小丽琴、萍子,社小欢儿、小莲,五指峰娟娟、冬兰,营小海风、春蕾、丽萍9位老师。

解读深入,预设浅出:4所学校的12位老师中有4位老师在文本解读上能做到深入钻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结合教材配套《作业本》等教辅资料精心设计递次推进的随堂练习,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文本、运用语言有梯可登、劳而有获。蓝小萍子老师的教案设计有中心,步步有主题;五指峰娟娟,营小海风、春蕾这3位老师善于捕捉教材、教辅的点滴信息为教学服务,教案预设翔实,书写工整。

讲练两张皮,僵硬不融合:社小丽丽、丹丹2位老师未按要求进行穿插训练的备课,社小欢儿老师对随堂练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练与讲的穿插、融合考虑不够,影响随堂练习作用的发挥。

2.上课

解读准确,凸显主体:五指峰娟娟,营小海风、春蕾3位老师准确契合文本性质,把握教学重难点,重视学法小结与语言运用,很好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三有”,人案合一:蓝小萍子,社小小莲,五指峰娟娟,营小海风4位老师心中有本,目中有生,手中有法,做足了备课功夫,课前钻研与预设实施相合相融,自然流淌。

讲练结合堂堂清:五指峰娟娟,营小海风2位老师教路有方向,学路有层次,训练有反馈。尤其是海风老师“堂堂清”意识较强,有效利用课内每一分钟,对文本知识点反复操练,再三识记,提高了课堂效率,保证了教学效益。

钻研不深入,反馈不到位:大部分老师对修订版课标“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教学行为表现为:(1)仍然重“学习”轻“运用”,滞“琐碎分析文本”而不前;(2)关注枝叶弃主干,忽视文本主要内容的感知和文本脉络的梳理,滞缓了学生“概括梳理”能力的逐步形成,影响了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的长足发展。同时,随堂练习的重要环节“反馈”仍然未得到大部分老师的重视,一味关注“得意”情境的创设与承接,忽视“得言”实效的提升。

3.作业

12位老师中,蓝小丽琴、萍子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明确、严格,注重作业批改后的跟踪反馈;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机械重复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外负担。社小欢儿、丽丽、丹丹,五指峰冬兰,在作业格式的规范、书写的要求、批改的细致、反馈的跟踪方面做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校应重视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其管理力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解读文本、践行课标(修订版)”的有力指导,以“精讲多练”为原则,以“讲练结合”为手段,对年轻教师进行“精心备详案”的严格要求。

2.正确认识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有:(1)为浅层目标的检测,意在对学生课前预习或对浅层内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从而发现问题,当堂纠错、巩固;(2)为深层目标的推进、分解,意在对教学重难点搭台设阶,以练促思,推动教学环节的进程;(3)对语言、学法进行迁移运用,或对中心进行升华拓展,即“得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应是与读、品、悟等重的教学行为之一,不能漠然弃之。

3.顺学而导穿插训练,点面结合当堂反馈

教师要精心备练,可以“课首练、课中练、课尾练”为时间单位进行分类,穿插安排、备注于教学流程当中,并对每一题随堂练的操作方式加以说明,以什么形式来练?是口练还是笔练,笔练后,是当堂反馈还是课内外点批、面批相结合?同时,三个时间段的练习要注意互相承接,形成系统,以保证随堂练习的科学性、实效性。

“课首练、课中练”要求当堂反馈。建议语文教师“带红笔进课堂”,以师点批、生互批等点面结合的形式,加大反馈面,提高训练实效。

建议各校围绕本课题,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进行硬性、弹性相结合的严格要求,并制定相关的监控措施,辅以相应的评比平台,以真正推动“减负增效”目标的实现。

四、收获与反思

1.减负有行动,增效有智慧

本课题的实践探索带给小学语文课堂、师生的变化是显著的。

教师的备课质量提高了。“讲练齐备”的要求杜绝了抄课应付的现象,促进了教师对教材、教辅的深入钻研。

学生的语文作业减少了。“讲练结合”的要求促使教师加大对精讲与巧练的预设力度,学生从过去纯粹听、说、读的被动中解脱出来,在口练与笔练的科学、有机结合中,加固了知识基础,激发了学习能动性。

变化的源动力在哪儿呢?

2.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第6篇:随堂练习范文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探索了“确定目标-自学-练习自测-精讲-随堂演练-培优补差”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

1.确定目标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整理出学生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使知识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并以复合教案(学案、教案一体化)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自学有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合教案的基本要求,可通过备课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前诊测、达标过程、例题精选、反馈检测、知识归纳、学法指导、随堂演练)、课后作业、课后得失等。

2.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对复合教案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等内容,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进行预习、自学、实验或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内容,把教师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能力。

3.练习自测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在复合教案上设置部分自我检测题。学生首先结合教师给出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记忆、消化,而后进行效果检测。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哪些是疑点、易混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精讲

通过学生自学、实验、讨论、自我检测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提出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精讲。在精讲时,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简单的按梳理出的知识体系进行重复,而要有重点、非重点和难点之分。对学生自学学会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疑难内容,要精讲,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讲到问题的精髓。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方法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记忆达到完美的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5.随堂演练

练习是巩固加深已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精讲完毕,要求学生对本节知识做一小结,并在头脑中迅速回顾记忆,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而后要求学生按复合教案中的随堂演练进行定时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与监督,避免学生课外作业抄袭,提高学生的练习速度,强化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当堂收阅,找出问题及时点拨,使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 ‘

6.培优补差

第7篇:随堂练习范文

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导”的作用,依据单元目标导教、导学、导练、导考(“四导”)。

导教:强化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发展,注意了由一维、二维目标向三维目标整合;联系社会,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联系环境,联系现代科技,挖掘知识要点和高考名题的内涵,引导探究,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导学:就是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书各栏目的顺序揭示了宏观学习策略:“单元目标——单元学习——单元小结——单元自测(单元评价)”。同时蕴含了微观学习方法,如“目标导学法”(紧扣目标,指导学习),“结构学习法”(发挥知识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范例引导法”(突破重点、难点,澄清疑点,克服障碍点),“知识梳理法”,“变式训练法”等等。

导练: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选题“精”、“新”,富有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探究性、实践性,训练有单项练习、思维练习、综合练习,体现了训练的整体性。“测试能力”中的题目可供教师在课堂上选用,减少选题、刻题、抄题的时间,从而减轻教学负担。选题“精”,还给师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导考:精析高考经验,把握命题走向;化一为十,触类旁通,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目标。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堂堂学习成功,个个成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阶段特点,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强调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体验等智能和非智力因素,学习指向清楚明确。如化学注重了观察能力(对实验操作和各种现象)、实验能力(完成实验、处理实验安全问题的能力、识图辨析能力、设计方案能力、实验评价能力等)、思维能力(辨别、分析、迁移、推理、想象、综合、论证、抽象化,特别是逆向思维、开放思维)、自学能力(接受新信息,应用新信息,联系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解决新问题)在目标中的展示。

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学习。学生对教辅和教材同步阅读、分析领悟,自设台阶,对应练习。考点题目出示出处,增强高考意识,题目分析点拨方法,揭示关键,剖析误区,提醒要点。题目设计渗透文理综合的观点,适时适度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每单元之后的能力验收,引导学生对照答案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总之,在使用中始终充盈着学生的自我意识。

《随堂金四导》通过对重要知识点的梳理、表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做到心中脉络清楚;继之借助于题目分别对重点、难点、疑点、弱点、考点精析理解;最后再在运用练习中尝试巩固,达到掌握的目的,总体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策略。譬如,《高二化学》“镁和铝”一节,用括号图、反应关系图建立了镁、铝知识体系,其中重点为镁、铝的性质,镁、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有关实验,这由教材本身所决定;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为难点,难点有时和重点一致,有时还因学生而异。而学习的障碍,即疑点,不少也出自于解决“铝的两性问题”的题目。而考点则源于重点、难点和疑点,如A鄄lO2-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精解名题”又以铝粉燃烧为例探讨了金属能源,对重点知识在运用中又加深了理解。学习中突破了重点、难点和疑点,解决了主要矛盾。

第8篇:随堂练习范文

【关键词】几何 三角形 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实验、猜测、说理论证的研究过程,体会直观感知和理性思考的联系和区别,懂得直观结论需要说理证实。

2.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计算。

3.通过初步经历和体验几何推理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主动探究新知,培养严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归纳、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初步会用这一性质进行说理、计算和判断。

【教学难点】

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 今天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2.请同学们尝试用拼图法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二、探索新知

1.已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说明∠A+∠B+∠C=180°的理由。2. 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巩固应用

1.下列各组角度的角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吗?

(1)80°、95°、5°; (2)60°、20°、90°;(3)35°、40°、105°。2.已知下列条件,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判断ABC的类型。(1)∠B=35°,∠C=55°;(2)∠A=35°,∠B=40°;(3)∠A=60°,∠C=50°。提问: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几个钝角?几个直角?至少有几个锐角?

3. 例题:在ABC中,已知∠A:∠B:∠C=1:2:3,求∠A、∠B、∠C的度数。

4. 例题:如图,在ABC中,∠BAC=60°,∠C=4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C的度数。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随堂检测

1.判断题:①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②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和为90°。

2.填空题:①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个锐角。②ABC中,∠A=30°,∠C=90°,∠B=_____。③ABC中,已知∠A:∠B:∠C=2:3:4,求∠A的度数。

六、作业

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订正随堂检测。2. 拓展练习:①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对三角形内角和性质进行说理吗?②练习册习题14.2(1)试一试。

第9篇:随堂练习范文

关键词:CAI;VBA;交互性;控件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随着CAI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图片、文字、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与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有机组合,可制作出使用效果良好的课件。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使用、制作CAI课件,CAI课件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在众多课件制作工具中,PowerPoint由于操作简单,功能齐全,成为最常用的CAI课件制作工具,但其一些潜在功能未被广泛使用。部分计算机基础稍差的教师,苦于不懂编程语言,无法制作出满意的课件,只能制作一些功能简单PPT,课堂上只是起到演示的作用、电影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看完很快便忘记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互动性,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难以达到教学效果。通过本文的学习,在PowerPiont环境下,计算机基础稍差的教师也能利用VBA编写制作出一套互动性较强的练习及测试课件,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测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 课件设计思路

1.1功能介绍:优秀的课件设计时往往能够以学生特征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使用教学策略,优化课件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件是在教师进行完课堂讲解后,以本章节学习内容为基础,以互动的方式,通过课件的复习回顾、课堂练习、随堂测试等功能,对本次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及内容进行二次学习,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回忆,提高教学质量。

1.2模块划分:本课件是随堂使用,可嵌入到教学PPT中,作用是复习及巩固课堂内容,时间在10~15分钟内,因此不用设计过于复杂,满足主要功能即可。模块分为复习模块、练习模块、测试模块。详见下表。

2 课件使用环境和开发工具

2.1使用环境: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套装办公自动软件 Office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 Windows 平台下运行的、专门用于制作PPT演示文稿的应用软件。2.2开发工具:充分利用“寄生于”Office应用程序的VBA技术。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新一代标准宏语言,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的内置编程语言,是非常流行的开发语言VB(Visual Basic)的子集。它功能强大,面向对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通过编程实现交互功能。

3 课件功能设计

3.1界面设计:在界面设计中,PowerPoint中模版十分丰富,可选择使用。设计时应避免繁琐,内容应力求准确、简洁明了,使界面更具整体性与美感,可利用菜单技术来实现多模块层次结构,各模块可逐步展开,直至覆盖全部教学内容。3.2模块设计:在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能力、知识水平,立足使模块操作简单,通过鼠标和键盘的几个简单操作动作即可完成。

步骤:在主菜单幻灯片中通过控件工具箱建立4个命令按钮CommandButton,分别命名为CommandButton1、CommandButton2、CommandButton3、CommandButton4;caption属性分别改为“复习回顾”、“课堂练习”、“随堂测试”、“退出”,其他属性设置默认即可,分别添加VBA代码。

(1)复习模块:“复习回顾”控件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SlideShowWindows(1).View.GotoSlide n 'n为复习概括内容的幻灯片页码数

End Sub

在最后一张(也可以是每一张)复习内容的幻灯片中建立CommandButton1(命令按钮),设置成返回键,可以返回主菜单。添加如下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SlideShowWindows(1).View.GotoSlide n 'n为主菜单幻灯片的页码数

End Sub

(2)练习模块:以单选题为主

1)“课堂练习”控件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2_Click()

SlideShowWindows(1).View.GotoSlide 2

End Sub

2)Slide 2 练习题1题目: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是哪位诗人 的作品?

步骤:新建四个单选项按钮OptionButton,分别命名为lx1a、lx1b、lx1c、lx1d; caption属性分别为:“A.白居易”、“B.李白”、“C.杜甫”、“D.苏轼”, 新建三个命令按钮CommandButton,分别命名为Cmd_lx11、 Cmd_lx12、Cmd_lx13;caption属性分别改为:“提交答案”、“重新选择”、“下一题”。

3)“提交答案”控件代码:

Private Sub Cmd_lx11_Click()

Dim ex

If lx1b.Value = True Then :ex = MsgBox(“做对了,你真棒!”,vbOKOnly,”提示”)

Else

ex = MsgBox(“做错了,认真想想!再重新选择。”,vbOKOnly,”提示”)

End If

End Sub

当用户做完题点击“提交答案”按钮后,计算机自动执行这一段代码,判断用户输入的是否符合要求,这是一段判断语句,因为B选项是正确的,只做了一种全对的判断,全对了,就会弹出“做对了,你真棒!”的对话框;如果不对,则会弹出“做错了,认真想想!再重新选择。”的对话框。

4)“重新选择” 控件代码:

Private Sub Cmd_lx12_Click()

lx1a.Value = False: lx1b.Value = False: lx1c.Value = False: lx1d.Value = False

End Sub

当用户点击“重新选择”按钮后,所有选项内容清空,可进行重新选择。

5)“下一题”控件代码:

Private Sub Cmd_lx13_Click()

With SlideShowWindows(1).View

.Next

End With

End Sub

点击“下一题”按钮后,进下页,在最后一题的幻灯片设置返回键,方法如前所述。

(3)测试模块:以单选题、多选题等客观题为主

“随堂测试”的进入方式与“练习模块”的 “课堂练习”控件代码类似,不再复述。测试的第1题为单选题,设置方法与“练习模块”大致相同,增加了计算分数。第2题为多选题,现以完成了第1题单选题,做第2题多选题(Slide 6)为例说明,题目为:下列世界著名的河流中属于中国的是( )。

步骤:新建四个复选项按钮CheckBox,分别命名为Cs1a、Cs1b、CS1c、Cs1d, caption属性分别为:“A.刚果河”、“B.长江”、“C.黄河”、“D.尼罗河”, 新建三个命令按钮CommandButton,分别命名为Cmd_Cs21、Cmd_CS22、Cmd_CS23,caption属性分别改为:“提交答案”、“重新选择”、“返回主菜单”。

“提交答案”控件代码:

Private Sub Cmd_cs21_Click()

If cs2b.Value = True And cs2c.Value = True And cs2a.Value = False And cs2d.Value = False Then

ex = MsgBox("恭喜您,答对了" & Chr(10) & Chr(10) & "测试题目已全部完成,按查看成绩。", vbOKOnly, "提示")

If arr(2) = 0 Then: MySum = MySum + 10

End If

Else

ex = MsgBox("选择错误,答案为B、C" & Chr(10) & Chr(10) & "测试题目已全部完成,按查看成绩。", vbOKOnly, "提示")

End If

If (cs2b.Value = True Or cs2c.Value = True Or cs2a.Value = True Or cs2d.Value = True) And arr(2) = 0 Then

arr(2) = 1: ts = ts + 1

End If

MsgBox " 得分是: " & MySum & "分(每题10分)共做了 " & ts & "题", vbOKOnly, "提示"

Slide6.cs2a.Value = False: Slide6.cs2b.Value = False: Slide6.cs2c.Value = False: Slide6.cs2d.Value = False

End Sub

代码中用了3个全局变量arr(i)、MySum、ts分别作为题目是否已做记录、得分记录、做题数记录,当用户做完题点击“提交答案”按钮后,计算机自动判断用户输入的是否符合要求,这是一段判断语句,因为B、C选项是都正确的,如果选对了就会弹出“恭喜您,答对了。测试题目已全部完成,按查看成绩。”的对话框,系统会自动加分;如果不对,则会弹出“选择错误,答案为B、C。测试题目已全部完成,按查看成绩。”的对话框,此题不得分。本功能是不允许重回上一页重做以获得重新加分的。做完题后无论对错只能按“确定”查看所做题目数量及最终得分。

4 结束语

PowerPoint在CAI制作时, 加上VBA的协助,岂不功能将更加强大。VBA与PowerPoint相结合制作出的幻灯片界面交互性强,还可以实现许多用PowerPoint无法实现的功能。因此可以说VBA是实现PowerPoint高级应用必不可少的利器。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