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描写西湖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西湖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西湖的诗句

第1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采用以诗学诗之法,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界,加强积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体会作者抓景物特征描写的妙处,深化学生对诗歌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①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②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③能背诵全诗。

2 过程和方法:①用先独立思考,后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利用诗歌引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能联想到与之有关联的其他诗歌,加强诗歌之间的联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2 对比法:在正比和反比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体会如何抓事物特征描写之法。

3 分散拓展法:在教学中,抓住文本,适时延伸,把视觉触角伸向诗外,加强课内外联系和诗歌积累。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小学里我们曾学过一首诗《草》,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知道作者是谁?谁来说说白居易?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关于白居易的名字有个有趣的典故。师讲:白居易应举,初到京城,以诗拜谒顾况,顾况视其姓名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等他看完上面这首诗,随即改口说,米价虽贵,居之易矣。白居易诗歌的成就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利用典故,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和好奇的心理开始下面的“西湖之旅”]

二、读诗

1 齐读全诗。解决字词读音:啄zhuó没mó白沙堤dī

2 指名读全诗。

三、解题

1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又名西子湖。为什么又叫西子湖呢?其名出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在不断地吟唱着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西湖。苏轼这首诗里的“西子”就是古代美女西施,在苏轼的眼里西湖就像一位绝代佳人,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2 学生观赏西湖秀丽风光。

[设计意图:利用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诱人的美:并进行第一次分散拓展,再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出示西湖秀丽风光组图,加深学生对西湖的直观感受,并为下文学习作好铺垫。]

四、析诗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笔下的西湖。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小组合作交流。

3 班级交流讨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分析诗歌,分散朗读每一句诗。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涨,“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②“几处”“谁家”突出了数量的少,“早莺”“新燕”之“早”“新”说明时令的早。有人提议把这句改为“处处黄莺争暖衬,家家飞燕啄春泥”,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③“浅草”“才能”说明小草还很小。引导学生回想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认为下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与本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抓住时令特征“早”字深入分析,并形成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流程随着学生的思维变化而变化,并突出重点,利用正面对比和反面对比的方法,领悟、探究作者用词之妙。]

五、悟情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

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的依恋,对杭州的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从“最爱”、“不足’可以体会到。

(2)白居易对西湖、对杭州的感情是深厚的,我们可以从他的另一首诗中得到印证。

[设计意图:为了防止情感教育的空洞化,采用以字词悟情的方法,并引用作者自己的诗来说明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

六、背诵

(1)如此美丽的西湖,把它装进我们的心中吧!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西湖初春之景。

读第一遍,脑中出现景物之轮廓。

读第二遍,在脑中给景物着色。

读第三遍,使景物动起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背诵全诗。

七、作业:(选做其一)

第2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以其独有的风姿脱颖而出,它们是美丽的化身,是永远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让诗词中蕴藏着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如何使学生能感悟到诗词中的精髓,让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诗词意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的扎下根?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粗略的研究,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自己的一点教学见解付之于笔。

首先,对于诗词的美感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而这个感知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读诗文并非如读课文一般逐字逐句朗读,这里的读指的是吟诵,即有格调、音律的读,甚至可以让学生仿学古人闭目想象,摇头晃脑的读。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在观看了西湖的美景图片后让学生自由畅谈观图后的感受,然后在图旁赋上这首诗,让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如:自由读;跟着老师读;闭目摇头晃脑的读……在吟诵时音乐不失为一个好道具,因为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便会不知不觉的走进诗词的意境,此时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不用多言,诗词的整体基调已映入学生心中,后面对诗词的讲解也是水到渠成。另外,我偶尔还会把一些诗词谱上曲调教孩子们唱,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原来枯燥乏味的诗词也可以变得这么有趣。

其次,当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由这单独的一首诗而牵连出同类型的诗。如学习《饮湖上的初晴后雨》后再出示另两首写西湖的古诗《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类诗词相互比较,评味异同。同样的景物、不同的诗人、不同的心情诗中就有不同的味道;或者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时节、相同的心情、不同的诗人描写的景色也不同,描写的手法也是多样。同样在教学某一诗人的诗词时也可以把这一诗人的其它作品,不同时期的创作进行对比,以诗词走进诗人了解诗人。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唐代田园诗的奠基人,虽描写田园风情的诗词众多,但不同时期诗的情感色彩也不同。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甘,在诗中多有体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透过诗词看诗人,老师可以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方式有选择性、侧重点的进行教学,将散乱的诗词内容整合成有序的板块,让学生融会贯通,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言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还应该粗略的教给孩子们一些关于诗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明白押韵的规律。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当触击到诗词的教学时,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诗词的规律,例如提到为什么有的诗四句,有的诗八句,有的诗每行五字,有的诗每行七字,让学生粗略的分清楚律诗、绝句的分类,词与诗相比有什么不同。记得有一次在教到语文园地里的“日积月累”这一板块时遇到几句诗句,在以前的单元里也常遇到对诗句的教学。我想每次教学都是孩子们读、理解、背,这次能否让孩子们学些新鲜的东西呢?于是我出了一副对联“一年好运随春到,四季彩云滚滚来”问:“孩子们,你看这副对联哪句是上联,哪句是下联,如果咱们在春节时把它贴在家门前应该怎么贴呢?”学生胡乱猜测一番,最后我让他们观察上、下联最后一个字,揭示其奥秘:最后一个字为“仄”的为上联,为“平”的是下联。然后再去读书中的诗句并细心观察,这样让孩子们在学习诗句时也明白了贴春联的一些常识。总之在教学中慢慢的渗透一些古诗词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以后进入初、高中古诗文的学习奠定一个好基础,这是很必要的。

古诗词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歌谣传唱、延续下去,让我们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徜徉在浩瀚的诗海之中,让他们的心智沐浴在诗风里,使他们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把学生觉得枯燥的诗词变得生动,让学生把古诗词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同时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充分让每个学生从多彩的古诗词中去谛听到落叶的叹息、感受溪水的欢畅,探寻春花的芳踪!让孩子们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深情诵读唇齿留香,看尽那满园春色!

第3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1、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2、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3、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唯有菰蒲声。

4、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第4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的话道出了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

吟读古诗,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维的诗情画意;吟读古诗,如同面对良师益友,让我们可以聆听教诲,受到启发;吟读古诗,如同徜徉在花海,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奇葩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

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我们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我们吟:明月几时有;思念时,我们吟: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时,我们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我们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感叹时,我们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激越时,我们吟:凭栏处,潇潇雨歇……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去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它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含英咀华,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礼。

【活动内容】

一、分门别类话古诗

(一)自然界的颜色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称。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小动物,小动物既可爱又好玩,在古诗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四)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含有地名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位于重庆市奉节县)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今陕西省一带)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今江苏省苏州)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成语出自古诗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

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三、醉月赏花唱古诗

请你来点歌,男女生各选唱两首,看谁唱得好。

歌曲1:但愿人长久(王菲)

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今夕是何年……

歌曲2:相见时难别亦难(徐小凤)

歌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歌曲3:满江红(张明敏)

歌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四、灵活巧妙用古诗

下面是一位同学巧用古诗写的作文片段,请结合语境补写诗句。

(1)有幸去杭州,正赶上江南的雨季,阴雨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竟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参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今年的中秋节不比往年,我是“_________________”了,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一点儿也不错的。

(参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跟踪训练】

一、全班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抽签背诵相关主题,每小组背出相关主题的2首诗,就可获得基本分100分。

1.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

2.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

3.含(写)月的诗词。

4.描写离别情愁、相思苦的诗词。

5.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词。

二、各组每轮派一人参加抢答诗歌,答题者不能重复,答对得一分,答错不得分。

(一)猜一猜

1.唐朝虞世南有首咏物诗:“的历流光小,飘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请问此诗所写何物?

2.表达不断进取、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你记得有几首?

(二)悟一悟

3.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顺手,诚如杜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节,你和同学去看望小学老师,买了一张贺卡,要在上面写上赞美的话。你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呢?

三、默写古诗。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6.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

7.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教学,会发现很多地方是一课安排了两首古诗。而被编在一起的两首古诗,要么题材相近,要么内容相似,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怎么进行两首古诗的同步教学呢?在十三年的教学摸索中,我初步归结了以下这样几种方法:

一、对比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便两首题材相近的诗也不会意境完全相同,且诗人的遣词造句功夫各有千秋,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因此,可以进行对比式的同步教学,引导学生找一找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就拿第五册《古诗两首》举例来说吧,这一课收集了《山行》和《枫桥夜泊》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而《枫桥夜泊》则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晚上,诗人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忧愁的客子,使他领略了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同时也体现了羁旅者的孤子清廖的感受。两首诗都是在描写秋景,但体现的意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样的景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而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二、自学法

自学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此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在教学两首古诗时,可以一首诗为引做点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首诗则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去自学。《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是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内容。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了解诗题、诗人开始,然后抓重点字眼理解诗句,如“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中的“怜”为“爱惜”之意;“屐齿”可联系课文插图来认识,而此句中最有特点的是“印”的用法,由原来的词句用做了动词,可以将这种用法为学生今后学古渗透。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为重点研读的对象,指导想象:满园春色将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而“满园春色”,作者为何只写“一枝红杏”?推敲琢磨后,学生深有体会,这种写法既体现出了这枝红杏争春惜春的生命力,又给读者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以小见大”呀!这样,诗的情、景、境就全都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刚才学习这首诗所用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而理解诗意时遇到不理解的重点字眼,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查资料、加上想象等方法进行。

三、互补法

互补法适宜学习两首从内容上可以是互通有无,交相辉映的诗。苏教版小语第十册最后一组《古诗两首》中安排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诗。两诗都是写西湖美景,但一个是晴天里西湖潋滟令人惊艳,“无穷碧”“别样红”色彩艳丽,令人遐想;而另一个则是写雨天的西湖——令人惊奇,一场骤雨,被一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演绎得活灵活现。教学时,将两首诗同步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晴天的西湖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般顾盼生辉,雨天里的西湖又如一个豪爽侠士般,斩钉截铁。

由此还可在理解中鉴赏,而不只是简单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可以由此拓展出诗人的文风特点。杨万里的诗以风格纯朴,构思奇巧著称;而苏轼的诗则豪迈奔放、笔力纵横,在这两首诗中都可窥一斑。

以这种方法教学的还可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这一组,两诗都是写秋天月夜下的山水风景,写法上却各具千秋。

第6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关于清明节祭奠的诗句《冬夕书事》作者田锡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熹欢就不要放弃,放弃就不要后悔

庄园打开,春天在音乐中到来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爬上属于我的那座高峰,那个梦想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liancom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江上对酒作》陆游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

我欲乘风归去爱恨已过黎明任我多感惆怅静思明日晨雾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千帆过尽,皆不是我心所爱;三千弱水,哪一瓢知我冷暖

关于清明节祭奠的诗句精选《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关于清明节祭奠的诗句推荐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第7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描写春天的对联10副落花满地春光晚;

芳草连云暮色深。

【赏析】北宋徽宗赵佶,在位时荒腐朽,却又是颇负盛名的书画家,书法“瘦金体”,自成一家;工花鸟,能诗词,又善对联。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初,徽宗被金人俘虏北去,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仍然雅好赋诗做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就是徽宗所出,下联是莘王赵植所对。

千条嫩柳垂青琐;

百啭流莺入建章。

【赏析】北京颐和园的宜芸馆对联。这里“青琐”“建章”都是借指宫殿。

芳堤十里新晴,春态苗条先到柳;

翠叠万山如绣,点缀风流却欠梅。

【赏析】此联是明朝进士邵锐所题。上联用细长柔美、婀娜多姿,最早变绿的柳丝,来描绘明媚宜人的春光。

下联“翠叠万山如绣”,更进一步美化了上联描绘的锦绣般春光,同时又急转,“点缀风流却欠梅”,一下子便把意境推向了另一境界:指出春景虽美,但却无梅。

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莺穿柳树,恰似金梭织翠丝。

【赏析】上联以“铁剪”比喻“燕子”,以“红锦”比喻“桃花”;下联以“金梭”比喻“黄莺”,以“翠丝”比喻“柳树”,生动贴切。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旁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赏析】解缙是明代大学士,这副对联的上联是解缙的朋友所出,下联是解缙所对。联语表达了清净悠闲的情趣。

东风吹开花千树;

占断春光唯此花。

【赏析】这是著名的咏桃花对联,下联源自唐代白敏中写桃花的诗句:“千朵秾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云淡枝头春意闹;

风轻墙外杂花红。

【赏析】这是咏杏花的对联。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所以说“杂花红”;花落时变成纯白色,所以说“云淡枝头”。

绿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赏析】这是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对联。桃源县的桃花源相传为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记载的地方,也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桃花胜地,这里桃花满山遍坡。

桃花飞绿水;

野竹占青霄。

【赏析】“青霄”指青天、天空。这是江苏扬州瘦西湖的蒸霞堂对联。扬州历来都是江南繁华形胜之地,瘦西湖更是胜景中的胜境。在瘦西湖畔植有不少桃花。

水滴花溪,洗净一穷二白;

第8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众所周知,不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大都具有简短精炼、平仄有序、风格明朗等特点。对于古诗词来说,之所以千年流传,首先就在于它的韵律美,也正是因为这种韵律美才使得古今的文人墨客大都爱拿古诗词作文章。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词的韵律美,这样教学才能逐渐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爱上我国的诗词歌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敬亭山。在教师导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自读古诗,为了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教师鼓励学生按照学过的划分节拍的方法,先给古诗标出重音与节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然后,再进行朗读。这样一来,在节奏与重音的标注下,学生们朗读得也越来越有趣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并使学生感受到了诗词所流露出的韵律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放飞想象,感受画面美

自古以来,就有诗画不分家之说,对于古诗词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在古诗词的教学上,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地放飞想象,并结合诗句想象一下古诗词所描写的画面,这样教学可以使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自然浮现在学生头脑中,并在画面结合中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感悟到西湖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词所流露的情感,享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时,结合诗句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师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诗人打着油纸伞漫步雨中,一切看来是那么美,那么地和谐自然。”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西湖边上的美景与水里的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就这样,在想象中学生领悟到了诗词所流露出的画面美,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很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结合诗意想象的方法,使诗词中所要描写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的想象中也就显得更加立体鲜活,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更好。

三、巧妙链接,感受情谊美

对于古诗词来说,它不仅具有韵律美和画面美,而且由于这些古诗词大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与心声的表达,充满了智慧和情谊。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光要让学生能够会读,会想,还要让学生与作者的心境巧妙地链接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出古诗词的情谊之美,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美的享受。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作为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和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教学的时候,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当由于某种原因,你的好朋友不得不离开你的时候,比如他们搬家了,或者转学等原因,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好朋友说些什么呢?那么,你知道我们熟悉的诗人李白和他的好朋友分别的时候,他又是怎样的情感吗?他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来,在教师的铺路搭桥下,学生对于此时诗人对好朋友的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深入文本,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浓浓情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诗词所要表达的情谊美,进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9篇:描写西湖的诗句范文

随着课改大潮的涌来,语文教学赋予了教师们新的使命,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而不断改变提高自己。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呢?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个性诵读,情感投入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学习诗词重在诵读,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教学古诗词时,教师需要先创设一种阅读情境,营造一种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学词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词的世界,让他们用心去读,去领悟,去与作者进行心的交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让学生带着激情进行个性化诵读。这样,诵读前有兴趣,诵读中有激情,那么诵读后会感受颇多。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发言。有的学生谈自己对词的理解,有的学生谈感悟,还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换种方式去读,用心体会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从读中悟出很多,从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自主鉴赏,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大胆放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力。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教学中就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下面,以其中一些典环节来简单说明。首先可以请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诗文中选出自己喜爱的诗句,用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每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同学描写得最为精彩,然后每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交流,比比谁写得最出色,好在哪里,然后让同学起来点评。在同学们充分讨论鉴赏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如:

(1)本诗中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何在呢?

(2)诗歌里面的梦游,是真梦还是假托呢?

(3)诗文反映出诗人李白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赞同吗?

(4)学习本诗你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然后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老师不给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真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反复品读,品出诗情

诗乃诗人的心声”。“以诗抒怀”是我国古代诗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以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人以诗来寄托自己在政治上的某种抱负,抒发作者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反复品读,品出诗情。

抓诗眼,反复品味

诗可言志,诗亦传情,入境后方可悟情,入境是学习古诗的根本。古诗中值得推敲的字、词有很多,抓住古诗的“诗眼”品读则能“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独坐敬亭山》的“诗眼”无疑是“独”。怎样抓住“诗眼”,品出诗境呢?围绕这个“独”字,充分让学生充分地品读古诗,看从诗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李白的孤独?这时,学生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走近了李白的内心,他们很快就分别找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闲”等字品出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也慢慢支越飘越远这个“静”的境界,从这种“静”中看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随后,让学生再看下一句诗,看看还能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李白一个人的孤独。学生从“相看”和“只有”两个词看出敬亭山和李白之间的深厚感情。抓住诗眼,反复品味,就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心灵,品出诗中之情。

抓住关键句子,细细体味

抓住关键句子的品味,更能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学《别董大》时,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悟出这首诗所要传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一情感呢?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对诗句的体会:与知己离别,他们可能怎么样?接着出示句式:“诗人高适( )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诗句,进行个性化朗读。然后借助背景资料《别董大》之二,了解诗人高适的处境,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豪情。最后让学生换位悟情,引导学生交流:假如你是董大,看到友人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到友人浓浓的真情时,有何感受?进一步体会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读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延伸,交流点评

课堂教学结束前要适当延伸。比如在讲《望海潮》时,及时问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你知道的还有那些?学生纷纷做答。讲《雨霖铃》时,问学生能否从学过的诗词中说出描写别情的诗句,学生会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教师此时要加以小结:李商隐说过“相见时难别亦难”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形形的分别贯穿一个主题:分别是痛苦的!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差异。通过此词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婉约词的特点,同是积累一些名家名篇中的经典名句,尝试在我们的写作中,创造性的学习运用。讲《声声慢》时拿他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进行比较,也可放《一剪梅》的音乐,感悟前后不同的“愁”情。再进而让学生去回顾李清照其他作品中关于“愁”的诗句。学生答出他《武陵春》、《蝶恋花》、《行香子》等作品中的名句来,并且兴趣颇高。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参与其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选修课的开设。教师更需努力学习,更新观念,精心钻研,实现“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教学相长,立足课堂,实现飞跃,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自会投入其中,课堂上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