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五年级册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册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册数学

第1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一、进一法、去尾法的实际运用

1.用塑料袋包装肉、用油桶装油或用车载物,求需要准备多少个口袋、油桶或车辆?

物品总量÷每份数=数量(需要的口袋、油桶或车辆)(通常用进一法)

例:李叔叔把80千克油分装到油桶里,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4.5千克,李叔叔至少要准备()个这样的油桶。

2.用布匹做衣服、用纸订本子,求可以做多少件衣服、多少个本子?

物品总量÷每份数=数量(可以做的衣服件数或本子本数)(通常用去尾法)

例:有600张纸,48张纸装订一本练习本,可以装订()本练习本。

二、平均数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果总数量和总份数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算出总数量和总份数,最后才能算出平均数。

例1:工人铺设天然气管道,前4天铺设了49.6米,后3天铺设了45.6米,平均每天铺设多少米天然气管道?

例2:工人铺设天然气管道,前4天铺设了49.6米,后3天每天铺设了15.2米,平均每天铺设多少米天然气管道?

变式数量关系:1.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2.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三、择优比较的运用

1.买东西时的择优问题,通常是比较单价,所以要先算出单价;也可以比较相同数量下的总价多少。

2.比较跑步的快慢,通常是比较速度,所以要先算出速度;也可以比较相同时间里跑的路程多少。

3.比较庄稼的收成好坏,通常是比较单产量,所以要先算单产量。

比较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才公平。

四、货币的兑换

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人民币÷兑换率=外币外币×兑换率=人民币

例: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6.34元,634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美元,5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

五、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

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量单价×实际用量=本月应缴费用

例:小红家上月天然气读数为478立方米,本月读数是506立方米,天然气的单价是每立方米1.7元,小红家本月应缴天然气费多少元?

六、出租车计费:

通常有: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超出起步价规定路程×每千米的单价)=一共要付的费用

例1:泸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是8千米,王老师乘出租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元?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

例2:泸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小明乘出租车从家到学校付了14元,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变式应用: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七、电话缴费问题:(1)无月租计算方法是:每分钟通话费用×通话时间=应缴费用;(2)有月租费的计算方法:每分钟通话费用×通话时间+月租费=应缴费用。如还有其它费用,再加上这些费用。

例1:李奶奶每月通话时间约140分钟,请帮助李奶奶选择一种合算的缴费方式。

方式一:月租费15元,每通话1分钟0.18元;

方式二:无月租,每月来电显示6元、彩铃2元,每通话1分钟0.25元。

印刷厂印刷试卷等资料的道理同电话缴费问题相同。

八、轴对称图形:

在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扇形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九、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变式: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底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变式: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2÷高=底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变式:(1)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上底

(2)梯形的面积×2÷高-上底=下底

(3)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高

4.生活中有许多用到梯形法则的地方。

如:①把木棒堆成横切面是梯形的形状,可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总根数,这个公式来算总根数。

②把合唱团的学生排成梯形形伏的,可用:(第一排人数+第后排人数)×排数÷2=总人数,这个公式来算总人数。

5.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把组合图形转换成几个规则图形来计算。

十、厘清数量间的关系:

1.王叔叔25小时加工100个零件,他平均每时加工()零件,加工一个零件需要()时。

问题一:零件个数÷加工时间问题二:加工时间 ÷零件个数

2.一辆汽车行驶50千米耗油5升,这辆汽车平均每升油可以行驶( )千米,行驶每千米耗油()升。

第2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卷(一)

(时间:90分钟 分数:

)

一、填空题。(22分)

1.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

3.用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4

cm、宽3

cm、高2

cm的长方体。

(1)需要(

)块小正方体。

(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4.0.35

dm3=(

)cm3

360毫升=(

)升

5.78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这样的(

)份;也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份是78。

6.229里面有(

)个19,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7.4÷5=8(

)=

(

)40=(

)(填小数)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

cm、5

cm和4

cm,从中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的体积是(

)cm3。

9.在里填上“>”“

1917

1091001110

4735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2分)

1.因为12=24,所以12和24的分数单位相同。

(

)

2.真分数一定比1小,假分数一定比1大。

(

)

3.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

4.将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4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14,分数的大小不变。

(

)

5.比15大,比12小的分数只有13和14。(

)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9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7倍。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分数是最简分数的是(

)

A.666

B.2266

C.1766

D.3366

2.一个棱长总和是72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

)厘米。

A.18

B.12

C.6

D.3

3.a÷b=3(a和b都是非0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A.a

B.b

C.3

D.ab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若a5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大于5

C.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D.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一个水池能蓄水430

m3,我们就说,这个水池的(

)是430

m3。

A.表面积

B.质量

C.体积

D.容积

6.小王、小李和小刘玩转盘游戏,规定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小王赢,指向黄色区域小李赢,指向蓝色区域小刘赢,则(

)赢的可能性较大。

A.小王

B.小李

C.小刘

D.无法确定

四、计算题。(18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13=

14+13=

89-19=

25-13=

1-79-29=

29+49=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56-45+310

45-38+14

13+38+23+58

59-29+16

五、解决问题。(36分)

1.有一项工程,甲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715

,乙队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115。(15分)

(1)甲、乙两队共完成了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3)甲队比乙队多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观察下图,回答问题。(4分)

某超市2010年下半年啤酒和白酒

销售情况统计图

如果你是该超市的部门经理,在今年下半年进货时,你有什么打算?

3.把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切成的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4.在甲容器中装满水,若将这些水倒入乙容器,能倒满吗?如果倒不满,水深为多少厘米?(单位:厘米)(6分)

5.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5分钟,小华跑一圈需8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6分)

参考答案:

一、1.

6 36 2.

990 3.

(1)

24 (2)52 4.

350

0.36 5.

单位“1” 8 7 7 8 1 6.

22 14 7.

10 32 0.8 8.

96 9.

二、1.

✕ 2.

✕ 3.

✕ 4.

✕ 5.

✕ 6.

?

三、1.

C 2.

A 3.

B 4.

C 5.

D 6.

A

四、1.23 712 79 115 0 23

2.13 740 2 16

五、1.

(1)715+115=815 (2)1-815=715 (3)715-115=25

2.

答案不唯一,如:多进白酒。

3.

8×8×(6+2)=512(平方厘米)

4.

20×5×30=3000(立方厘米)

35×20×15=10500(立方厘米)

10500立方厘米>3000立方厘米

倒不满 3000÷(20×15)=10(厘米)

第3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26人。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两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第4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课标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类比旧知掌握新知。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让学生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要求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其换算,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又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以及常、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些都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的重要基础。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过面积单位的基础上,用摆方格或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推导的方法与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方法相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会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数据,看图,利用公式推导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体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

结合生活经验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出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

2推算出体积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推算进率的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讲演法

教学准备:正方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课前部分探究

提前让学生整理有关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自主复习了相邻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

2、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

二、探求新知

出示教材中求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的例子,让学生长出里面的数学信息,由于里面的数据没有给出单位,所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得知单位是厘米,由80厘米50厘米90厘米引导学生还可以说成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计算出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由于是同一个箱子的体积,所以学生得出360立方分米=360000立方厘米,引导学生推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推导,加深对进率和算法的理解)

三、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一起观察分析,利用课前准备的正方体,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请1—2个小组

上台叙述他们的推导过程

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

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然后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自己推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中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同时,把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地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地建立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四、巩固深化,归纳方法

课件出示课本64页习题,以玩游戏的形式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合理选择练习,先是让学生明白算理,之后又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进率的作用,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成功中进步。)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更加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60立方分米=360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体积单位的换算

第5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一、单选题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

)。

A. 变小了                                 B. 变大了                                 C. 不变                                 D. 不确定

2.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

)的面积最大。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3.如下图,线段BC的长度是线段CD长度的

,若大三角形ABD的面积为14,那么小三角形ACD的面积是(

A. 3                                           B. 6                                           C. 4                                           D. 8

4.三角形ABC和平行四边形BDEF相比较(

A. 三角形ABC面积大                                              B. 平行四边形BDEF面积大

C. 面积相等                                                            D.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二、判断题

5.判断对错.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6.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梯形.

7.判断对错.

一个梯形面积20平方米,上下底的和是8米,那么高是5米.

三、填空题

8.下面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

9.看图计算(单位:米)

底a=________米

10.求下面涂色图形的面积.

面积是________

11.一个梯形上底是下底的

,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大、小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大小三角形的面积比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2.用83米的篱笆靠墙围一块梯形的菜地(如图所示),围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m2?

13.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高是26m,底是高的3倍。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综合题

14.解答

(1)点C(1,3)向右移动3格后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把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后,B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要得到它的平面展开图,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3)如果将这幅图按1:3的比例放大后,用新的图形做成一个长方体,这个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六、应用题

15.一个零件,如图,求它的体积.(π取3)

16.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玉米地,底长85米,高是60米.共收玉米3315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玉米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故答案为:B.

【分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拉伸后底不变,高变大,根据公式S=ah,所以面积变大,据此解答.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A。

【分析】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14×=8

故答案为:D

【分析】BC的长度是CD长度的,

则三角形ABC的面积就是三角形ACD面积的,

ABC的面积是3份,ACD的面积就是4份,则三角形ACD的面积是三角形ABD面积的,

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ACD的面积即可.

4.【答案】

C

【解析】【解答】三角形ABC的高与平行四边形BDEF的高相等,设这个高是h,

三角形的面积=AB×h÷2=AB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FB×h,

因为F是AB的中点,2FB=AB

三角形的面积=AB×h÷2=ABh÷2=2FBh÷2=FBh

故答案为:C。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相等的,据此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分析即可。

二、判断题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故,错误。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因为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梯形。故,正确

【分析】所以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20×2÷8=5(米),可见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则高=面积×2÷(上底+下底),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三、填空题

8.【答案】2.66平方米

【解析】【解答】1.9×2.8÷2=2.66(平方米)

故答案为:2.66平方米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9.【答案】9.8

【解析】【解答】解:54.88÷5.6=9.8(米)

10.【答案】

13.14

【解析】【解答】解:5.2×3.2-3.5×2÷2=13.14,所以涂色图形的面积是13.14m2。

故答案为:13.14。

【分析】涂色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其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11.【答案】3:2

【解析】【解答】解:设梯形下底是a,则上底为

a,梯形的高为h,

ah):(

×

ah)

=1:

=3:2

故答案为:3:2

【分析】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高相同,底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下底和上底以及高,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再写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即可

.

四、解答题

12.【答案】

解:上底+下底:83-28=55(m)

菜地的面积:55×18÷2=495(m2)

答:围得菜地的面积是495m2。

【解析】【分析】梯形的上底+下底=篱笆总长-斜边的长度,菜地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13.【答案】解:26×3×26

=78×26

=2028(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2028平方米。

【解析】【分析】用高乘3即可求出底,然后用底乘高即可求出菜地的面积。

五、综合题

14.【答案】

(1)4

;3

;4

;2

(2)7

;4

(3)144

【解析】【解答】解:(1)点C(1,3)向右移动3格后列数加3即为4,行数不变,

移动后的位置是(4,3);

因为,B点对应的列数是4,行数是2,

所以,B点的位置是(4,2),

(2)因为长方体有12条棱,要得到它的平面展开图,需要剪开7条棱,

因为,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

所以,体积是:2×2×1=4(立方厘米);

(3)长方体的长为:2×3=6(厘米),宽为:2×3=6(厘米),高为:2×3=6(厘米);

所以体积为:6×6×3=14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4,3,4,27,444.

【分析】(1)点C(1,3)向右移动3格后列数加3即为4,行数不变,由此得出移动后的位置;把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后,B点对应的列数是4,行数是2,由此得出B点的位置;(2)通过图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2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由此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它的体积;(3)把长方体的各个边都扩大3倍,即长为2×3厘米,宽为2×3厘米,高为2×3厘米,由此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它的体积.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对的意义及长方体与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关系,再利用相应的公式解决问题.

六、应用题

15.【答案】解:

×3×(12÷2)2×6+20×15×8

=216+2400

=261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2616立方厘米.

【解析】【分析】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v=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和即可.

16.【答案】解:33150÷(85×60)

=33150÷5100

=6.5(千克)

第6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3.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1.

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2.

小明看了一本书的

3.

一袋大米,吃去了

小结:以上的句子都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新课:

出示: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

分析句子的意义,画出线段图。

师:把谁看作单位‘‘1’’?

已经修了的是谁的?

要求已经修了多少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

“1”

修了

?米

1200米

3.

列式计算;

1200×=

=

1000(米)

根据分数意义列出算式。

1200÷6×5=1000(米)

师:1200÷6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再×5?

4.

答题。

5.

同桌互相说一说解答步骤。

活动三: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四:独立解决问题。

活动五:学生质疑,归纳解题步骤。

活动六:巩固练习:

1.

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

一箱货物重吨,运走它的,运走了多少吨?

分析:1)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

2)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这箱货物的;

3)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运走的占3份;

4)把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它的,求运走了多少吨,也就是求的是多少,用乘法。

2.

选择正确的算式:

从甲地到已地小聪步行用小时,小明骑车比小聪快,小明比

小聪早几小时到达已地?

1)+

2)-

3)×

4)×

+

5)-

×

布置作业:书P9/

7(2)

P10/

1,2,5,6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修了

1200×=

1200×=

1000(米)

1200÷6×5=1000(米)

?米

答:已经修了1000米。

1200米

见幻灯片《分数乘法应用题》

反思:1、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简单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

第7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学本质,体会“转化”思想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异常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设计理念:

1.依托已有经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已经学会了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会根据分数的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本节课重点在于创设冲突,使学生发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直接相加减,必须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把时间让给学生,通过交流、辨析自主探究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渗透转化思想,体会数学思想价值。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转化”思想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的,转化思想是本课的灵魂,必须让转化贯穿在课的始终,使转化这一思想牢牢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

【设计思路】

课始通过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各有几个分数单位,接着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两两合并,说说哪些图形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使学生发现只有单位“1”相同的才好合并在一起,并写出合并后的算式,通过比较将算式分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相加。在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充分放手,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获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方法,感悟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过程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数形结合,找准关键起点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2.如果要把某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并,你觉得哪两个合并比较合适?如何列式?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如下几道算式:+、+、+、+。

3.你能将这四道算式分一分类吗?

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

指名回答两道同分母分数加法算式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结合分数的意义说说理由。

4.揭示课题:分母不同的分数我们称为异分母,猜一猜异分母分数怎样相加或相减呢?(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将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合并,直接将问题引向相同的单位“1”,相同的计数单位。通过比较发现分数加减法不仅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还会有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在回顾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时再次强调相同的分数单位,也引出了新知,使学生自然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由浅入深,把握流程节点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方法(例1)

师:研究问题要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先来看这道题: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指名读题,并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为什么这样列式?

(2)

学习计算方法。

谈话: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应该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学生探究方法预设:

A、

用折纸的方法,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并涂色分别表示出它的和。

B、

画图,先画一个长方形,再平均分成2份,涂色表示出它的,再将剩下的平均分成2份,得到。

提问:根据折纸或画图的过程,说一说+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得数是的?(涂色部分一共占这张纸的)。

C、将和化成小数再计算:0.5+0.25=0.75。

D、先通分,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用算式表示为:+=+=(教师相机板书)

追问:把这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过程也叫什么?(通分)想一想,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为什么要先通分?

2.讨论交流,提炼优化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

师:刚才有同学用折纸的方法,有同学用画图的方法,有同学说化成小数进行计算,还有同学说将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这两道题你们觉得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快捷呢?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比较麻烦,而化成小数计算又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因此还是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更实用。

3.比较同化,迁移整合方法(“试一试”)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计算)

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要先通分?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

4.回顾小结,发展元认知能力

教师抛出问题:“你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吗?你觉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小结: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是为了将不同的分数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只有计算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提问:想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

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来验证。

总结计算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最后别忘记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从例题入手,让学生发现在折纸、涂色的过程中已经将看成了,不由自主地进行了通分的过程。而通过对+、+两道题的计算,发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以及折纸涂色、画图这三种方法的局限性,自觉优化算法,选择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加减的计算方法。“试一试”完全放手让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中,最后和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三、比较提炼,理清知识结点

1.综合练习,形成技能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各自涂色、写得数,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再次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在计算后汇报。

设计意图:脱离图形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想一想,填一填。

小结: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要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要先通分,再相加。

设计意图: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既发展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更加强化了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2.自主总结,促进联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及学习的过程,说说你的收获和体验。

(2)说说转化的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是否应用过?在哪里应用过?分别是怎么应用的?

3.沟通联系,逼近本质

回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4.

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和是

第8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第一课时

引领思路

1.桌面上有8张扑克牌,其中“梅花”有3张,“红桃”有2张,“方块”有1张,“黑桃”有2张,把它们牌面朝下放在桌面上。如果从中随意翻出一张牌:

(1)翻出的这张牌是“方块”的可能性是(

)。

(2)翻出(

)(“黑桃”“红桃”“梅花”“方块”)的可能性最大,是(

)。

想:因为是随意翻牌,所以从8张扑克牌中翻出一张牌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等于(

)。8张牌中“梅花”最多,有3张,所以被翻出的可能性是(

)。

结论: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一般先求出基本事件(每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再求出整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夯实基础

2.在括号里写出从下面各盒子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

3.

按要求给小球涂色。

4.解决问题。

五(1)班全体同学的身高情况如下表:

(1)从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身高在130厘米以下的可能性是多少?

(2)从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身高在140厘米~149厘米的可能性比大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写下来,并解答。

5.设计方案。

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正方体掷出后“3”朝上的可能性为。

提升能力

6.翻牌游戏。

桌子上有五张扑克牌,它们分别是红桃“5”“6”“7”“8”和“9”,牌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如果从中任意翻出一张。

(1)翻出红桃“6”的可能性是(

)。

(2)牌面数字为偶数的牌被翻出的可能性是(

),为奇数的牌被翻出的可能性是(

)。

(3)牌面数字比7大的牌被翻出的可能性是(

),比7小的牌被翻出的可能性是(

)。

(4)牌面数字比5小的牌被翻出的可能性是(

)。

(5)翻出黑桃“6”的可能性是(

)。

第二课时

1.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2.一个口袋里装有不同数量、包装相同的果味糖和奶味糖,下面是小红摸糖的记录。(共摸了20次)

(1)口袋里可能(

)糖多,(

)糖少。

(2)再摸一次,摸到(

)糖的可能性大。

3.李老师设计了摸棋子游戏,在盒子里放入红色、蓝色、黄色的棋子,每次任意摸一个棋子,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每个小组摸30次。下面是两个小组摸30次的结果。

根据所得数据,李老师所用的盒子最有可能是

,不可能是

第9篇:五年级册数学范文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5×0.2

=

2.5×0.4

=

125×0.8=

0.5×0.2=

0.25×0.4=

1.25×80=

0.05×20=

250×0.04=

12.5×0.08=

2、简便计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观察并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0.6×3.93.9×0.6

(0.3×2.5)×0.40.3×(2.5×0.4)

2.8×1.7+7.2×1.7(2.8+7.2)×1.7

3、通过观察、计算、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4、揭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5、你能用这些运算定律来巧算吗?

3.8×0.4×2.5

7.9×2.1+2.1×2.1

(1.25+2.5)×4

a.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

让学生汇报:你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分层练习:

1、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积或两个数的差:

0.72=8×

(

)

0.72=0.8×

(

)

0.72=0.08×

(

)

9.9=10-

(

)

99.9=100-

(

)

0.99=1-

(

)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2×25×125

6.4×99+6.4

64×0.99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书P17—练一练)

4、你认为怎样算简便?4.8×0.25

四、课堂总结: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五、思考题:

判断是否正确(机动)

8.3×6.2

+

0.83×38

=

8.3×(6.2

+

3.8)

=

8.3×10

=

83

六、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律:a×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