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丧家狗范文

丧家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丧家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丧家狗范文

书名是为了刻画知识分子的命运

小康:《兵以诈立》和《丧家狗》都是学术著作,书名为什么很通俗?

李零:《兵以诈立》和《丧家狗》,都是很中性的书名,前者是《孙子》的原话,不如“兵不厌诈”通俗,中华书局原来建议我换个名。我用这个名,是想把“兵不厌诈”留给另一本书用。《丧家狗》,也谈不上通俗,同样是古书上的话,我用它作书名,不是骂孔子,不是比自己,而是为了刻画知识分子的命运。

小康:现在,市面上有关《论语》的书有近30种,你的书也在这阵儿出版,是巧合还是其他的原因?

李零:巧合,撞上了。这书和《兵以诈立》一样,都是我在北大的讲义。我是配合学校的课程。2004-2005年,我给学生上这门课,一学期讲半本,每次讲课前,都准备讲义。2006-2007年,继续写,继续改,前后又花了不少时间,到今年,将近四年。在这之前,1995以来,研究上博楚简,研究郭店楚简,我也一直在读《论语》,还有大小戴《记》,收获很大。2001年,我给《郭店楚简校读记》写的序,在《读书》上发表,题目是《重见七十子》,讲过我的补课原因。我读《论语》,比《孙子》时间短,但前后十几年,还不算早年的阅读。这本书的酝酿,从很早就开始了。现在才出版,只是巧合。

小康:你现在的心境,用孔子的话说,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李零:“丧家狗”,是孔子60岁上听到的,他耳朵挺顺,一点不生气。这种状态,我能理解。人,年纪大了,各种愤青毁你,看都不看,听也不听,爱说什么说什么,大概就是耳顺了。70岁,“从心所欲,不逾矩”,确实难懂,中国人的自由概念,“从心所欲”,就没有规矩,有规矩,就没有“从心所欲”。孔子说的“矩”是礼。这话,中国人不好理解,外国人倒容易明白。我不是说“一人一个圈”吗,因为人和人很容易掐起来。比如抽烟,你抽我不抽,就得隔离一下,你抽你一边抽去,别在我这儿。我呢,也不能干涉你在抽烟区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从心所欲:我从心所欲,你也从心所欲。他们的“矩”很多是法律。

我特别反对影射史学,也从不考虑“理论联系实际”

小康:大多数人看重的是你在考据上下的功夫,你怎么看?

李零:有人宁愿承认我在文献上做了一点工作,也不愿承认我在文化批评上的价值。现在读《论语》,很多人对书不感兴趣,关心的只是崇圣。他们读我的书,只是凭嗅觉读,书本身不读,也读不下去。他们说,你讲的孔子是前面的孔子,我们关心的是后面的孔子。所谓后面的孔子,就是我说的死孔子,假孔子,宋明理学的人造孔子。他们叫阐释学。你不讲程朱陆王,全是白搭。其实我要拆的就是这座庙。书里有不少笔墨,就是花在澄清他们的曲解。当然,好的意见我也吸收,四书类的注解,我引了不少。有人说,你没讲这个,没讲那个,那我没讲的可太多了。我压根儿就没打算把宋代思想史塞在这本书里(相反,主要就是清除他们的干扰)。我这本小书,没有那么大的承载。还有人,根本不就书论书,专拿我这个人说事,品头论足,说我受了什么什么刺激,好像对我多了解,跟我亲爹似的。读着难受就说读着难受,兜那么大圈子干吗?宋代思想史,这不是我的研究范围。我只是告诉你,我凭文献本身判断,包括出土材料,宋学得出的印象,很多都有问题。

小康:你在书中多次提到,孔子的形象是后人强加上去的,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李零:从《论语》可以看得很清楚,孔子当时弟子很多,整个思想世界很丰富。孔子和孔子的学生,形象很生动。后人把他歪曲了。比如孔子的学生,《论语》有29人,最重要的,是13个人。孔子死了,有七大弟子,子贡、宰我是老大哥,有若是接班人,子游、子夏、子张是拥立有若的小师弟,曾子辈分最低,是少数派,地位并不高。宋儒讲道统,说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孟子。所谓四配,是颜回加曾、思、孟。这四人,除颜回,都不是孔子最重要的弟子。孔子死时,曾子是晚辈,子思是小孩,孟子还没影儿,反而站当间儿,立孔子身边,真奇怪。孔子欣赏的十哲(除颜回升四配),都是老大哥,反而靠边站?他们,剩下的九个,加上有若、子张,是11人,凑不够十二哲,连朱熹也拉进来,岂不可笑?我们从《论语》看,从出土材料看,这个道统,完全是虚构。去圣乃得真孔子。

小康:是否可以说,这本书有正本清源的效果?

李零:我不敢说正本清源。我就自己读,自娱自乐。

小康:相对而言,我更关心书里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这比较容易授人口实。你怎么看?

李零:我特别反对影射史学,也从不考虑“理论联系实际”。我说这本书是一个知识分子和另一个知识分子对话,当然是时空遥隔。《论语》本来就不是写给大众读的,他要学生当古代的真君子,那是老牌的贵族,大众学不了。读书,下附议论,自古就有这种写法。我只不过是从他们师生,想点我身边人心同理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比附,就像人类学家调查一个文化,你不能拿它当真正的古代,但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古代。我觉得,这并不犯规。现在的孔子研究,妄议古今,任意造假,可以美其名曰阐释学,我比一下,怎么就不行?当然有人说了,“你太随意”,一下就跳到现在,但我讲我的体会,没有把它强加在《论语》原文里。我读《论语》,很注意它们之间的分寸和差异。对于孔子,我很强调,要从当时的环境理解他。比如孔子轻视少数民族,轻视妇女,这太正常了,非得解释成他预见到全球的平等,预见到希特勒、东条英机的罪恶,预见到今天的女权主义,这不是胡扯?对这类阐释学,我是毫不客气。

“书是什么书,就当什么书读”

小康:《于丹〈论语〉心得》里面专门讲到,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甚至提出,只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即可治天下,你认为呢?

李零:赵普的话是传说,根本不可信。

小康: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是好的,那样是善的,道德标准很高,我们要做到非常困难,甚至孔子说的话,他自己也做不到。有人说,标准是好的,只是你没有做到,问题在你这里。但这个解释还是比较牵强,人有时候可能做一点不那么正大光明的事,在现实中有一些妥协,但如果说大部分人都没有趋善之心又很难让人信服。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学《论语》?

李零:绝大多数人学《论语》都是要学以致用,那就是学道德。学道德,你不能反对。他说要学好,你不能说学坏。问题是,道德很抽象。抽象的东西,什么地方都能安,很好,但也最没用。我在“”中有过体会,当时号召人民群众学什么?学哲学。哲学比较抽象,解释的余地特别大。他要安一个灯泡,说是用哲学安灯泡,你不能说不对,但干吗非得用哲学来安灯泡?人民群众很容易被这种东西糊弄。还有就是学道德。道德也很抽象,爱为什么爱?勇为什么勇?全都抽掉,教你学好有什么错?可是它也最没法学。为什么常常不能学?就在于前提不知道。比如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很好,可是你要抵抗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抵抗?也不知道,怎么学?其实,道德都是抽象着学,这给各种各样的解释创造了余地。全世界的道德,几乎都一样,不杀人,不偷盗,不说谎,不奸。有的神学家说,宗教无法统一,但有世界伦理。这个最有用的东西,其实也最无用。

我还有一个体会,也是那阵儿的体会,越没道德,才越讲道德。比如宗教自律那么强,这戒那戒,管住什么了?照样管不住。《论语》里有一个例子,孔子讲了“四勿”,即“非礼勿视”那一套。同样的故事,上博楚简也有。上博楚简的故事不一样。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只好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他说,老师讲的,我不能不照着办,但我一出门就会犯错误,怎么办?只好躲起来。颜回是孔门德行最高的弟子,尚且如此。孔子夸颜回最多,颜回最难学,我们都不知道从哪儿学,学什么。喝点凉水谁不会?但真学颜回,很难。谁都说安贫乐道好,但谁也不安贫乐道。原因很简单,道德很抽象,但在现实中,任何道德都要受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根本没法学,像《乡党》里讲的,他说的一套吃喝穿戴到哪儿去找?

小康: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伪君子”,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样,真正按照孔子的标准去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有一点伪善,伪的东西更多一些。

李零:我在这书里也说了,君子有真君子、伪君子,小人有真小人,但没有伪小人。小人不必伪,他们在底层挣扎,没必要装君子。 有些人说我诋毁知识分子,其实我骂,都是骂伪君子。知识分子,最多伪君子。我最见不得虚伪。越是提倡“高大全”,越是导致虚伪。

第2篇:丧家狗范文

[关键词]孔子;孤独

李泽厚先生在《美德历程》中评价初唐诗人陈子昂有一种“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1](P217)这句话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身上同样适用。

孤独是一种感觉,它因与群体不合,与时代不合而产生。具有异常孤独感的人要么是超乎常人的智者,要么是弱于常人的低能。前者抛弃社会,后者被社会抛弃。真正的思想家是孤独的,他因站的高看得远没人跟他共鸣而倍感孤独。

李零教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2](P2)于是以“丧家狗”目之。言语虽然过激,却也是读懂孔子少有的几个人之一。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3](P1909)清晰的勾勒出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窘境。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虽然他向齐景公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并颇受赏识,但齐景公终于没有重用他,《微子篇第十八》中记载: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孔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齐国,又返回了鲁国。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事业颇有了进展,鲁定公曾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长官,一年后,孔子又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再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但好景不长,孔子就因齐国制造的阴谋而愤然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苦难历程。

如果看看孔子后期的生命旅程,就会发现他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寂寞。他满腔热血却处处碰壁,他胸怀大志却鲜有作为,他坚持自我却最终找不到北。

离开鲁国后,孔子去了卫国,但仅居住了十个月,就提心吊胆地离开了卫国。孔子到陈国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被匡人围困,脱险后又到了一个叫蒲的地方,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又返回了卫国,终因对卫灵公感到厌恶而去卫到曹。孔子离开曹国到达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s想杀死孔子,就把树砍掉了。孔子只得离开这个地方。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被人骂为丧家狗,于是到达陈国,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因陈国屡遭晋、楚两国的侵犯而离开,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才又逃到了卫国。孔子到了卫国始终不被重用,他的学生冉有被季康子起用,他便在冉求离去之后从陈国移居蔡国。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叶地。被陈、蔡两国围困,他和弟子们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于是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调来军队营救孔子,才免除了这场灾祸。孔子只得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 孔子离开鲁国十四年后又回到了鲁国。但鲁国最终也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出来做官了,或许他真的累了。

孔子晚年生病了,他的学生子贡去看他,他叹息着唱到:“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眼泪。他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人奉行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他还眷恋着的尘世。孔子死时七十三岁。直到死,他也没有冷却他那颗殷红的心。

孔子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是寂寞的一生。孔子曾经无数次的哀叹过,伤心过。他有一回说道:“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说:“天丧予!”及西狩见麟,又说:“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问:“何为莫知子?”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P1942)当一个人不无感慨地说出“只有上天能了解我的时候”,也许真得没有人再了解他了。

孤独还是一种自我体认。常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智者的孤独却往往源于对信念的坚守。孔子的孤独就源于他太执着于自己构建出来的理想世界,他为自己的仁政蓝图奋斗终生,却始终不愿意屈己附势。他的不妥协是他不被起用的原因,也是造成他孤独的原因。

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又说“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还说“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篇第十八》)他既不降志辱身以求进取,也不隐居避世脱离尘俗,所以他是孤独的。

他的弟子子贡曾经善意地劝导他把自己的人生期待放低一点,这样或许可以很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心灵的慰藉。但孔子非但不接受,还义正严词地批评了子贡,他说:

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其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3](P1931)

对自己的苦难不遇孔子也做过反思,但结果他还是坚持了自己。因为连他本人都相信自己的遭遇是那个不争气的社会造成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3](P1931)

可见在孔子的心里,他已经将自己认同为古代的圣贤伯夷、叔齐、比干了,既然先贤都惨遭冷落,更何况自己呢?诚如他先前预言的那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冶长第五》)

孤独,有时与你身边有多少人并无关联。一个人独处时可能并不孤独,沉浸在众生喧嚣的世界里就未必没有孤独。曲高和寡后的知音难觅才是真正的孤独!

孔子虽然弟子众多,但真正了解他,认同他的弟子并不多。孔门虽然有七十二贤,但在孔子心目中真正割舍不下的还是颜回。这一点可以从孔子对颜回的多次赞扬中看出,在孔子的眼里,他已然把颜回当成了自己的知音。他曾经这样说道:“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篇第六》)又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篇第六》)还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篇第七》)颜回死后孔子痛苦不堪,高呼:“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篇第十一》)几近情不可遏。

颜回(公元前511―480),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岁。孔子认为在所有学生中能坚持自己大道的就颜回一个人了,无论孔子的看法是否正确,但这种看法的凝定无疑加深了他对颜回的期待,而知己的英年早逝又必然打碎了他惜才的心。哀公和季康子曾询问过孔子,他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是颜回,并且补充道颜回死后就再也找不到其它人了。(《雍也篇第六》)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情景。后人遂传为美谈。然而知音难觅却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3](P1925)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音乐,可是连师襄子也不知道他给孔子教授的正是《文王操》,等到孔子领悟到了这首音乐的真谛时,师襄子才突然想起他的老师曾经告诉过音乐的名字是《文王操》。师襄子不可谓不是伟大的音乐家,却很难说就是孔子的知音。可见,无论在政治旅途上,还是艺术求索中,孔子注定都是孤独的。

著名文化学者柳诒徵先生曾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4](P263)如果说孔子成就了中华文化,那么孤独则成就了孔子。需要说明的是,孤独带给人的不仅是痛苦,它还使人变得深刻。孤独是一种境界,它不是智者的专利,却能使人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从而站在时代的最高点上审视宇宙、人生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出理性化的道路。孔子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高标,成为了后世无数求索者效仿的楷模。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 [汉]司马迁撰.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第3篇:丧家狗范文

孔丘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仁学派创始人,开创儒家之风,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看罢,笔者对孔子唯有仰视。然对于“圣人”的他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1]而林语堂则认为:“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2]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名家总以其独特的视角呈献给读者全新与全面的理解。而我认为孔子并非只是站立在高高的圣坛之上,并非只有高度,没有温度。相反他是一位率真又可爱的老者,一位极“接地气”的思想者,一位行走在理想之路的践行者,一位触手可及却又无法企及的理想主义者。李零也曾在《丧家狗》写道:“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3]此语一出,可谓石破天惊!然而我终究没有李零尖锐,也不想只瞻仰孔子,我想跟孔子就《论语》促膝交谈。

一、孔子不矫情,他很率真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4](《述而》32)

我们哪里寻得到一位大圣人的形象,分明就是我们身旁的孔大哥嘛!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28)

不就见个南子嘛!何须对自己学生发誓?子路也真是的,老师见美女也无可厚非啊,不也是为理想在努力寻求出路吗?何必生那么大的气,害得老师向学生发誓,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正是孔子极其率真的表现吗?

下面一则,就很严肃了: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八佾》10)

祭祀是国家大事,然而,孔子却很感性的说“我不想看这种祭祀”,有点孩子气,却又是那么郑重,是的,僭越“礼”数,在孔子看来是要不得的,“我”不能改变,那“我”就修炼自身好了。

二、孔子不言弃,他很执着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7)

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特别是孔子生活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儒家思想并不被君主看好,孔子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更难了,那么,孔子说,道不行,那就做个木筏子去大海上吧,我想这就是一种执着的表现,这是为自己理想敢于真情面对,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8)

这似乎说的是早晚一日之事,跟执着何干?可是细想,这决然是一种执着,是对信念的坚持,哪怕一日坚持呢?哪怕用生命作为代价呢?

三、孔子不空谈,他很务实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6)

我在想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然而人之于立足之本,并非学识,而是身德,那么先立身,然后在有闲暇和精力时学习典籍,这样的务实让人们明白人立足于社会最为先行与重要的是什么。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2)

孔子多么务实啊!好男儿岂肯让他人得去,赶紧做自己的侄女婿!

四、孔子不张扬,他很谦逊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2)

孔子本身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者,然而面对学生他仍然如此谦虚,真是难能可贵啊!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17)

有时我在想,孔子见到贤能的人多还是见到不贤能的人多呢?从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像是不贤能的人多,因为孔子很多时间都在自省啊!

五、孔子不“高冷”,他很和善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10)

据史料,伯牛当时得的是皮肤疾病,别人都不敢接近他,然而孔子不但去看望他,甚至用手去牵着伯牛的手,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文关怀啊!不是作秀,也从不给他人看,只是出自于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由此,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温度。其实,像孔子这样的和善面孔在《论语》中很是常见,如: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站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21)

六、孔子既感性,他还很知性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八佾》17)

不难看出,“礼”在孔子心目中是高于一切的,然而孔子也并非不赞成子贡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很有技巧地教育了子贡,解决问题要抓住事件的本质,而不能停留于表面,这真是可谓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啊!

另外,我们再看这一则: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10)

人往往是健忘的,特别是对于忧伤的事情总是想忘掉,越快越好,可是孔子则不同,很有原则,这一天要是哭过,那么就绝对不去唱歌了,也许这是尊重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吧,抑或是善于管理自己的情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6)

圣人也是要食人间烟火的,饭是要吃的,水是照常喝的,然而孔子吃的粗茶淡饭,照样枕着胳膊睡觉,还很快乐!然后看着天上的浮云说:“不义的富贵让它去吧!”看看,这是何等的感性啊!然而,细想,这不正是孔子对于富贵极其理性的思考吗?只要是人,就该有对于不义之财的冷静判断与摒弃。

我内心从来都觉得应该把圣人从圣坛上“拉下”,做一个真真切切的人,只有这样,他的智慧才能为我们更好地运用。正如李零说道:“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内圣外王’。”“孔子不能救中国,也不能救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5]所以,知识不要神化,人更不能神化,我们要的是闪烁着理性光芒的真知识,要的是接着地气带着温度哪怕有点尘土的真人。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韩兆琦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林语堂.孔子的智慧[M].黄嘉德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5]李 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第4篇:丧家狗范文

关于狗的歇后语

身上抹狗屎 ———— 走到哪臭到哪;走一路臭一路

烧猪肉喂狗 ———— 糟蹋好东西

上滩的狗鳝落网的鲨 ———— 还能跳得多高

山羊钻狗洞 ———— 勉强过得去

山羊子不长角 ———— 狗种;够种

山兔子斗猎狗 ———— 白白送死

山墙挂狗皮 ———— 不象画;不象话

山狗放着屁 ———— 在转

杀狗敬观音 ———— 各尽各人心

杀狗不会,谈狗有余 ———— 会谈不会做

丧家狗 ———— 头低低;低头走

三字经横念 ———— 人性苟;人性狗

三牌楼的狗,跑到四牌楼啃骨头 ———— 为了一张嘴,苦了两条腿

三伏天癞狗的舌头 ———— 耷拉下来

三伏天的黄狗 ———— 张口喘气

肉馒头掷狗 ———— 有去无回

肉馒头打狗 ———— 有去无来;有去无回;有去呒回

肉架子底下的狗 ———— 吃不上肉还顶着血

肉饱子打狗 ———— 有去无回

肉包子砸狗儿 ———— 只去不回

肉包子砸狗 ———— 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子 ———— 有去无回

肉包打狗 ———— 有去无回;白撂

日头晒狗屎 ———— 臭得不得了

人躲着臭狗屎 ———— 不是怕,而是嫌

人巴结有钱儿的,狗咬提篮儿的 ———— 小人一个

热饭喂狗 ———— 吃了就走

热包子打狗 ———— 有克无回

热粑粑打狗 ———— 有去无回

让老狗吃干粪 ———— 存心整人

让狗去看大酱块子 ———— 靠不住

邱四狗子唱戏 ———— 尽力而为

穷汉子得了狗头金 ———— 没事偷着乐

请狗下茅厕 ———— 投其所好

跷着腿尿尿 ———— 做狗样

墙上贴狗皮 ———— 不象画;不象话;不象画儿;不象话儿;不像话;不像画

墙上钉狗皮 ———— 不是话;不是画

牵哈巴狗走路 ———— 跟腚了;定腚了

牵倒羊子咬死了狗子 ———— 冤枉

乞食盼狗咬 ———— 借题发挥

乞丐掉木杖 ———— 受狗欺

乞丐打狗 ———— 边打边走

泼妇开骂 ———— 狗血喷头

屁股有屎 ———— 狗跟踪

披着狗皮的东西 ———— 不算人;不是人

披着狗皮 ———— 不是人

捧狗上树 ———— 白劳神

排骨掷饿狗 ———— 有去无回

排骨打饿狗 ———— 有去无回

排骨打恶狗 ———— 有去无回

弄堂里打狗 ———— 直来直去;直进直出;直出直入

浓丝狗牯过桥 ———— 好仰

牛肉包子打狗 ———— 有去无回

牛栏里关狗 ———— 进出自由

牛耕田,狗看门 ———— 各守本分

撵狗进巷 ———— 必有一伤

年三十晚狗 ———— 两头走

年初一捉狗屎 ———— 独怅怅;独畅畅;独行

年初一捉狗尿 ———— 独畅畅

泥巴狗作阴天 ———— 上下乱翻花

泥巴狗子作阴天 ———— 翻上翻下;上下乱翻花

南狗跛子看电影 ———— 总是我们赢

南场壕子里的狗肉 ———— 上不了席面

没犄角的羊 ———— 狗样子

茅草棍打狗 ———— 软弱无力

茅草炖狗肉 ———— 差火

毛狸无暝,狗无罩 ———— 自古如此

猫钻狗洞 ———— 容易通过

猫子同狗子打架 ———— 不是对手

猫子同狗打架 ———— 不是对手

猫子翻倒饭甑子 ———— 给狗子赶碗

猫捉老鼠狗看家 ———— 各司其职

猫抓老鼠狗守夜 ———— 本行

猫抓耗子狗看家 ———— 都是分内的事儿

猫造饭增 ———— 好死狗

猫撂黄狗 ———— 不是对手

猫撩狗子 ———— 不是对手

猫急上房 ———— 狗急跳墙

猫翻蒸笼 ———— 为狗办事

猫翻甑子 ———— 替狗丧德

猫儿捉鼠狗看门 ———— 各守本分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 ———— 各守本分

猫儿攀倒甑 ———— 狗得福

猫儿扳甑子 ———— 给狗赶膳;给狗赶了膳

猫儿扳到甑子 ———— 狗得福

猫儿扳倒甑子 ———— 狗得福

猫儿扳倒饭甑子 ———— 给狗子赶一网

猫逮老鼠狗守夜 ———— 各干各一行

猫抄饭甑 ———— 好死狗

猫搬蒸子 ———— 帮狗搞

猫扳甑子 ———— 替狗帮忙

猫扳倒饭甑 ———— 好过着狗

猫扒饭甑子 ———— 给狗赶碗

猫扒饭甑 ———— 给狗赶碗

盲眼狗咬蚊子 ———— 碰上的

盲猫碰死鼠,瞎狗碰人屎 ———— 巧遇

馒头落地 ———— 狗造化

卖着狗肉挂羊皮 ———— 假货色

卖狗肉进寺院 ———— 胡来

卖狗肉的挂羊头 ———— 假招牌

卖狗皮膏药的出身 ———— 到处招摇撞骗

卖狗皮膏药的 ———— 假货色多

卖狗皮膏药出身 ———— 哄死人不偿命;骗死人不偿命

麦田里的狗尾草 ———— 良莠不齐

马驹子怕狗惊了车 ———— 少见多怪

麻稭打狗 ———— 两怕之

麻秸打狗 ———— 两怕

麻风食狗肉 ———— 烂做烂来医

麻风佬吃狗肉 ———— 博着烂

麻风病人吃狗肉 ———— 搏命;博死

麻袋装狗虱 ———— 上装下出

落水狗乘凉 ———— 一身的水

骆驼进狗窝 ———— 有门没法入

驴狗达子推磨 ———— 蒙倒眼睛瞎转

辘轳把打狗 ———— 拐伙

隆福寺东廊下 ———— 狗市;狗势

龙狗守鸡屋 ———— 自守自盗

六月天狗吐舌头 ———— 热出来的

六月里的韭 ———— 臭死狗

六月里的狗 ———— 不惜皮毛

六月间狗吐舌头 ———— 热出来的

六月间狗吐舌 ———— 热出来的

留着麸子狗吃面 ———— 省的没有费的多

留着麸子狗吃面 ———— 省的没有费的多

刘邦吃狗肉 ———— 搬家

猎狗追狐狸 ———— 盯梢;盯骚

猎狗跑在猎物前 ———— 颠倒次序

第5篇:丧家狗范文

20世纪90年代后,传统文化愈来愈受重视,各种被描述为“国学热”、“儒学复兴”的社会现象,目不暇给。既有学院中竞设国学院所、争开国学班之状况,而社会上也遍是文化讲坛、儿童读经班,乃至出现国学辣妹、汉服运动之类。各地又或祭孔、祭三皇、祭五帝,或大讲姓氏文化、尊祖报本,或抬出乡贤名儒,号召儒商。凡此等等,无法殚述,形成新时代最特殊的文化景观。

这种文化现象之形成,原因复杂,此处不予分析。因此现在我要谈的,乃是对它的一些反思。儒学复兴或许又来得太快太轻易了。学术界还没准备好、社会条件也不足,以致所谓儒学复兴不仅颇见乱象,真实内涵亦颇堪疑。

内地的孔庙、书院、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章太炎等名儒故居及旧址,现在大多不属于教育与科研体制,而是隶辖文化部门或旅游部门,不讲学、不做研究,只是辟地做生意,兜揽游客上门。正式教育体制中,大学文科的系所、经费、资源皆远不及理工商管吃香,大学里的国学班国学院虽办得热闹,国学却迄今仍不被教育主管官署视为一正式学门。儒学同样也非正式学科,只能挂在“哲学”底下,做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可是儒学的历史面、社会面等等,均非哲学所能涵括。此类制度的社会条件若未改善,国学或儒学云云便只是虚热闹,很难落实。

不仅是发展儒学才如此。好日子没过上几天,饮膳品位根本还没提升,已嚷着要吃粗食吃土菜,说是厌珍馐而贵螺蛤了;人文与艺术,根本还不娴熟法度,对中西传统不识之无,已然高谈创新,要把自己建立为典范了。此等浮嚣的文化心态,使得大家热衷于放焰火或看烟火表演,而吝于注意埋水管的工作。媒体与社会联手打造着文化明星、追求轰动效应,却并不关心上述儒学发展之体制问题,也未必支持学术。令人沉思的儒学内涵,遂往往在此情境中被简化成一客快餐,或一品点缀快乐生活的巧克力冰淇淋。

在所谓儒学复兴的这个年代,恰好又逢着经济成长,以至于儒学发展颇受经济利益之驱遣,商业炒作、时尚风潮,构成一幅奇异的风景。

各级地方政府,常以传统文化为名目,办祭典、祀先贤,或打造族谱村、姓氏大会,建中华文化标示城,并把孔庙、书院辟为观光旅游景点。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旨不在宏扬文化,而是藉此发展经济,带动地方建设,招商引资。有些城市喜谈儒商传统,或设法建立新的全球儒商关系,其意略同。这些地方的官与商,都艳称儒学,但据我亲身体会,大抵对儒学是既不懂也缺乏敬意的。他们办的典礼、召开的学术研讨会,通常皆无什么学术价值及文化意义,无非搞活动以吸引人潮与钱潮罢了。儒商问题,本来在20世纪90年代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可以做许多理论挖掘与历史探索,但如今也被庸俗化了。

第6篇:丧家狗范文

一个时期以来,文化学术思想界这种以“颠覆”先贤哲人为标志的否定传统文化的潮流,最让人关注。先是北大教授李零把孔子称作是“丧家狗”,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称司马相如骗财骗色还“包二奶”,后又有北大博士檀作文把李白称为“古惑仔”,接着作家梅朝荣称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学者吴越称“水浒一百单八将全是”的观点流行开来……有的文化批评家面对如此愈刮愈烈全面否定和作践古代文化名人之风曾不无忧虑地说,去年是古人的厄运年,今年“下一个倒霉的古人会是谁”,如今这个“倒霉的古人”轮到了大禹。

从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共识来说,大禹,是我们传说的历史人物,“大禹治水”代表了我们民族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人格,是我们精神文化的一笔财富,所以,如此“恶搞”古人,轻薄古圣先贤,已不是“时尚讲史”的问题,或者“学术”研究的问题,而是对待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种态度问题了。

这是一股颠覆传统、厚诬古人的流行文化潮流,是传统文化复兴中的“倒春寒”。然而,令人更加担忧的是,如今文化界、学界流行的这种不良风气,大有蔓延之势,乃至这种“颠覆性”解读成为了一些文化人对待文化的态度和文化倾向性,形成了这些文化人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方式……

一些文化批评家、读者发问,为什么在文化界、学界,文化人这种没有多少文化的、学术的和思想内涵的所谓新观点,对文化的“颠覆”,对文化自尊的颠倒成了流行趋势?一位西方文化批评家说,某些文化人内心潜藏着违背文化和人性规律的放弃文化、憎恨文化的冲动……这是一种原因,但这更是因为这些文化人缺乏对文化的认同,缺乏对文化的敬畏。

作为文化人,应该懂得,文化,是我们从祖先那里接受来的精神的礼物,“在文化中,我们的基础是由整个民族世世代代经历的经验和发明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我们是这些文化和精神财富的受益者,他人所完成的这种准备工作使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容易、更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因子,就像血液一样交织于我们每个生命的个体之中,构成我们的“血管”系统,我们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自由呼吸、发挥精神的创造力,尤其文化历史上的那些遥不可及的文化先贤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照耀当下,让我们的生命历程,因为多了传统文化的陪伴,而变得厚重和温暖……

这告诉我们,对民族的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敬畏的心”,而作为文化人尤其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向传统、向文化表达敬意。

文化人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就是要不忘“根”;这个根,就是精神的根,文化的根,民族文化的根,人类文化的根。文化人应该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把整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用身体做围栏,保护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文化人具有了这样的“敬畏的心”,相信“颠覆”等诸如此类的文化人“憎恨”文化之举就会减少许多吧……

第7篇:丧家狗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外国文化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比较难的,这是因为人们对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布朗(D.BBrown,1918)说:“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一切大致上为占据着特定的地理区域的人们所共有。”目前,人们普遍将文化定义为两大类,即大写文化和小写文化(高雅文化和习俗文化)。对语言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小写文化,因为它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应,是人们生活的生动写照。古德诺夫曾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yron也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及其信念、价值观的表达方式。”由此,不难看出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语言学习,就是文化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相依的。语言不但是文化的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语言所依托的背景,语言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对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教学,就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中文化培养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目标是传授学生语言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语言能力仅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基本方面。作为语言教师,必须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意文化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师教授语言时而没同时教授文化,那么教师只是在教授没有意义的符号或导致错误意义的符号而已。另外,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传授一些外国文化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需要。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练习“交际”,但这些情景由于脱离文化背景知识,只是为了句型的掌握而交际。比如,手里拿着钢笔,明知故问:“Isthisapen?”让学生回答:“Yes,itis”明知天气很好,还要问学生:“Itisafineday,isn’tit?”等等。虽然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掌握了这个句型,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交际,因为,这样达不到提高学生真正交际能力的目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汉语与英语之间语言与文化的对比,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课堂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结合语言学习,导入必要的合适的文化内容知识。

1、词汇教学时,要注意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有着不同的含义

如Dog一词,在汉语中多含贬义,象“狗东西、狗腿子、丧家狗、走狗、落水狗”等等。而在英语中却多含褒义,比如,aluckydog(幸运儿),tobetopdog(居于高位),Everydoghashis

day(每人一生中都有得意日),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等,又如candle一词,西方人会想到“教堂之神圣、庄严”,“生日之快乐和祝福”。而中国人的文化意义则更加广博、深远,人们会想到:“奉献精神,照亮别人,燃尽自己”,“新婚的吉庆”,对逝者的“祭奠”等等。由此可见,文化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2、讲解语言要点和课文内容时,要注意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

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中不同的风俗、习惯等一些背景知识。比如,中国人见面时习惯上用“你吃了吗?”“你去哪儿?”等这样的招呼语。这些问题在我国特定的语境中并非真正的问句,只是些普通的礼貌性招呼用语,而并非含有其他的意图。如果直接把这些用语译为英语,同外国人进行交流,势必会造成误会或迷惑不解。而外国人见面时,习惯上谈天气、环境等。如:Itisalovelyday,isn’tit?Whatalovelyday!在其特定的语境中,这也并不是真正的问句,而是习惯性招呼用语。再如,中国人常以谦虚为怀,不爱显示夸耀自己,人们常可听到这样的对话:A:Mr.Wang,yourhandwritingisexcellent B:No,notatall这本是出于谦虚的态度,而非内心所言,在中国人看来这样的问题很正常,不以为然。而与外国人接触时,这时你们的话语可能会中断,外国人就会觉得你的回答是事实。所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针对性地介绍一些人们相互间的文化知识,从而会避免语言方面的错误。

3、指定让学生看一些英文电影、电视节目、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

规定他们看完后,介绍一两个所看内容中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最后,教师在这个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补充和总结。通过这种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进行了语言交流与思想交流,语言在此时就学活了。

4、设定具有交际意义的情景

第8篇:丧家狗范文

今年是孔子诞生2 560年,大家可能要问了,离当今如此久远的孔子创立的儒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发呢?启发很多,这就是国学的魅力,当把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时,就能丰富我们的人生、充实我们的内心。

了解自己的人才快乐

瑞士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荣格,他说,一个人身体健康,心智正常,但是未必快乐。这是为什么呢?荣格的话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的快乐和身心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有些人可能身体有病,心智也未必完全正常,但是他很快乐。我们就要问了,西方人如何面对这个问题?荣格提出了问题所在,他认为,现代人跟自我太过于疏离、异化,对自己不了解。

这使我想起了刻在希腊戴尔菲神殿上的一句格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是不是快乐,要看他是否了解自己,如果不了解自己,把社会大众所追求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目标,得到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所要的。英国作家王尔德对人生的观察非常深刻,他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呢?是得到了我所要的。”前半句话倒还合理,后半句就糟糕了,他说得到了才发现自己搞错了,和自己最初所想的不一样。

中国人很少看心理医生,难道我们心理都健康吗?不一定。我们的立足点有两个:第一,中国人传统比较重视群体,能从家人、同学的支持中化解压力;再一个,通过算命来解释人生际遇。在今天的中国,这两点都有些靠不住了,一是多是原子式小家庭,各自奋斗;二是算命也被认为不科学,需要理性的根据。这样,中国人和西方面临的问题就慢慢接近了。

这时候,把孔子拉进来,能面对西方的挑战吗?没有人敢打包票。

孔子的特质就在于,他把内在的精神特质完全展现出来了,为什么经过了两千多年,他仍然能够辐射出很强的光,因为他把“人”这个角色扮演得很好,把人的潜能充分实现,成为君子、贤者、圣人。大家听到这几个词都有压力,心里说又要我们修德行善了,问题是,你能不能讲个道理出来,说修德行善本来就是人心快乐的保证?

真诚是向善的前提

“人之初,性本善”往往只是小孩子们念,在成人社会没办法讲通。所以性本善是一种幻觉、一种教条。儒家所主张的理性要改一个字,叫做“人之初,性向善”。什么叫向呢?向代表一种真诚引发的由内而发的力量。真诚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因为人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可能不真诚的,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真诚。儒家强调真诚,真诚才有力量。坐公交时大家都抢座位,上来一位老太太,大家都装做没看见,各忙各的。突然,老太太摔倒了,大家争着让座,为什么?恻隐之心哪,你可以忍受汽车的颠簸,不能忍受良心的煎熬。人活着就有真诚和不真诚,不真诚就会计较,老太太上来,周围有比我年轻的,比我壮实的,凭什么是我呀?假设是自己的祖母呢?请问别人的祖母你为什么不管,你没有推己及人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想你就会心甘情愿地让座,真诚才有力量,所以,人心向善有个前提――真诚。

真诚决不是天真幼稚,很多人说学儒家反而有很多限制了,我不能够得到许多利益,最后往往做好人吃亏了,这种吃亏实际上符合人性的要求,长远来看,是对人性最健康的指导。

儒家怎么看待善呢?你先不要问什么是善,先想想哪些行为经常被描写为善。《孟子》书中就有四个字,孝悌忠信,分析一下会发现,原来每个字都是“我”和特定的人适当关系的体现,父母、兄弟、朋友。儒家思想的“善”一定放在人与人中间,以真诚为出发点来实现。

真正的快乐是心中坦荡荡

孔子的儿子比孔子早两年过世,孔子等于是没人送终,弟子们守丧三年才离去,子贡“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孔子生于富贵人家吗?不是,他出身卑微。孔子是一位政治领导吗?他在鲁国只做了五年官。孔子很有钱吗?更没有。这么一个人过世之后学生为什么会主动地为他守丧?所以把孔子说成丧家狗是不公平的,只是看到历史的表面,没有看到一个人经过修炼可以成就的境界。今天我们学习儒家,就要掌握真诚,力量由内而发,把被动变成主动,是我自己愿意友善,我愿意孝顺,我愿意勤奋。这样做的时候,内心的快乐就会展现出来。

一般讲快乐都会讲到很明确的效果,其实不然,真正的快乐是心中坦坦荡荡。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句话怎么解释,在我这里,什么都够了,什么都不需要了,我只要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做到真诚,就没有比这个最大的快乐了。换句话说,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心中完全真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学儒家也要讲智慧

现在收入比过去高了,但比过去快乐吗?不一定,这就说明,快乐在内不在外,在外的话可能就陷入五个字的困境――重复而乏味。

一个人的生命,如果只有外面的活动,很容易重复而乏味,像我们开始上班都很开心,上班五年之后,还有这样的热忱吗?就变成例行公事了,开始上班的劲头,让你感觉生命每天都不一样,日新月异,感觉有理想。学了儒家之后会发现,这种热忱每一天都会存在。

由内而发的真诚是你每一天工作快乐的最重要来源。学儒家讲真诚做好人决不代表你要受骗,而你要思考,智慧不可或缺。西方有句话,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前者讲做好事,后者就是智慧。

有个词叫守经达权,意思是说把握住原则但能变通、不固执。人往往需要配合变化的需要。有人故意问孟子,如果嫂嫂掉到水里快淹死了,我这个做小叔的能不能伸手拉她。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古时候讲男女授受不亲。孟子说:“看到嫂嫂掉水里不救那是豺狼。”所以人生有平常的情况,也有特殊的情况,儒家能随时应变。

学会身心的整合

当今人们通常存在这样的困惑,一方面明白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要克制欲望,另一方面又被中产阶级的优

越生活所吸引,停不下追寻的脚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个时候,儒家就可能会起到一些指导作用。追求外在的生活条件,这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要方式,本身没有错。重要的是你内心要有一种觉悟。我们谈论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灵”三个部分。年轻的时候,很多人侧重身(外貌、体力、财富、地位等)方面要多一些,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

第9篇:丧家狗范文

关键词:词汇教学 主要问题 教学建议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它在语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Wilkins论述了词汇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词汇教学非常重要。如何使大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课本要求的词汇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并正确理解其在语段或语篇中的意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任何一种语言技能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而积累语言材料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掌握该语言词汇。《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也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打牢语言基础上。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语言应用能力指综合应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的语言活动的能力。学者Lewis认为,词汇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没有哪一项能脱离对词汇的依赖。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习者在写作上犯得错误最多的是词汇 (主要是拼写错误和用词不当);在听力上感觉最困难的也是词汇;在会话中如果学习者掌握的词汇不足,就会造成词不达意的尴尬;我们阅读文章时,由于不认识文章中的关键词往往影响理解的准确性;翻译时因为不知道或不记得表达对应的词汇而无从下笔等,所以每个学语言的人都深刻地感到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词汇教学现状的反思

鉴于词汇教学及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课上会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词汇,学生在课下学英语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背单词上。可以说是师生双方在词汇学习方面都付出了很多,但结果却还有很多学生仍然看不做,听不明白,写不出来,学生学的仍然是聋哑英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1.忽略了语境的作用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所以,学习词汇一定要放在某个语境里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按照单词表一字不漏地传授单词,而且只讲解单词的意思,而不将单词放在一定的语境里进行讲解。这种把单词单独传授而与一定的语境脱离的教学方法,使许多学生觉得学习单词太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对学习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而兴趣是词汇学习者的内在动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培养兴趣是搞好词汇教学的关键。

2.不重视词汇组块教学

很多人认为词汇是单个词的集合,它们相互之间是孤立的。基于这种看法,教师一讲词汇就是给学生举出许多例句,而英语词汇,尤其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使用时有严格的语法要求和惯用法,并且很多功能性的词汇如介词、冠词、一些副词等等在使用上往往不易掌握。鉴于本科生对单词的词性识别和运用能力比较薄弱,笔者文建议采用词汇组块教学。目前的词汇组块教学理论中,Nattinger和DeCaricco认为流利程度不取决于学习者大脑中储存了多少生成语法规则,而是取决于词汇组块储存了多少,是词汇组块让人们能流利的表达自我。词汇组块教学使学生不必理解和分析每个单词的词性、用法甚至意义也能正确使用。词汇以词块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头脑里,一旦使用,也是作为整体出现,避免了在组织语言方面的很多问题。所以,教给学生一个词块作为整体出现的几率就要高很多,并且使用时不容易出错。这就是说,语言的记忆与储存和输出或使用并不是以单个的词为单位,而是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块”结构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比如,a little while ago,never too old to learn这类短语。所以,“语块”理论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容忽视。

3.不了解词语的文化背景

词语是文化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在语言的词汇里都有体现。具有文化背景知识的词语包括有文化负荷的词语和有典故出处的词语,所以,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的教师只按照课后的词汇表详细地讲解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和搭配等,对于单词的文化背景却只字未提,觉得这些并不重要,多讲浪费了上课的时间。殊不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加之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汉语,这样在词汇学习中学生就喜欢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理解英语,这不仅无助于学生学习英语,而且有时会出现理解错误。比如,“dog”(狗)这一词的汉语文化内涵和其相对应的英语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中国人一般在心理上厌恶、鄙视这种动物,所以这方面的固定的习用语大都有贬义,如“走狗”、“丧家狗”、“癞皮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等。而西方人一般对狗有好感,关于“dog”的固定习用语一般都没有贬义,如”lucky dog”,“clever dog”,“big dog”,“sea dog”,“watch-dog”,“lost dog”等。若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就能正确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词汇,这对他们的英语学有裨益。

4.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教学的效果。埃利斯说过:“没能给学习者提供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资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碍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否定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违背了词汇学习的根本原则。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时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为学生服务”的墓本原则。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参与到词汇教学中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单词的理解,巩固对单词的记忆。

三、对改进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

1.单词的讲解应联系语境

在语境中学习、记忆和掌握词汇是词汇学习的重要途径。语境(context)可以理解为人们交际时共处的社交语境,即说话人使用语言和听话人理解语言的客观环境。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语境,教师应在语境中教授词汇,有完整意义的上下文关系是掌握词汇的关键。在语境中呈现词汇,教授词汇,才能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交际场合下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词义,从而得体地运用语言。而且在英语中许多单词,特别是积极词汇,都具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就某个词的具体含义而言,只有在上下文的相互联系中才能确定。除此之外,在语境中教单词,难点相对分散,而且生词出现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压力相对减少,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有利于词汇的记忆。

2.借助大量阅读来丰富词汇

语言学家克拉申主张采用大量自然输入的方法来学习英语,他认为外语主要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也提到“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自主阅读是英语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也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多依赖,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英文书籍、报刊、杂志等自主阅读。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由于是在语境中习得的,词汇将记忆得更长久、理解更准确。同时,教师在讲解单词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讲解一些语言的构词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加深记忆。因此,为了内化语言,巩固已学的单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童的课外阅读。

3.注重词汇之间的联系

英语词汇虽然浩如烟海,但其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每个英语单词和其他词在音和义方面都能找到联系,因此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要适当讲解词汇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对所学词汇进行音、形、意上的比较和分类,概括及归纳,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转化和变化规律,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较快的记住新词,巩固旧词,而且可以利用已知词义的词进行对照比较,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转折词、并列词、因果词、标点符号等猜测某一单词的含义。还可利用单词的前缀、词根和后缀。总之,英语单词的构成有本身的规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按读音规则,也可以按词缀法,词根法,同类法,等等。这样通过推理思考,使有限的构词知识转化成无限的系统生成词汇的能力。

4.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目前,大学教师授课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先教词汇,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而对词汇的讲解局限于音、形、义教学的固定模式,其中“义”也仅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义上,而忽视了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对学生词汇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读、写以及造句的层面,对于文化知识缺少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是大部分学生虽然脑袋中也装满了单词和短语,可惜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对词汇的学习来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这恰恰也是词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对于带有文化知识背景的词汇,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能结合英汉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教学就更好,这样能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且强化了词汇的记忆。

四、结语

语言学家博林格曾说过:“任何一个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外语学习的主要时间都是花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他认为,词汇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语言中其他任何部分的词汇量。教师在词汇教学中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各项技能的综合巩固和完善。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增长和词汇认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唯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词汇教学的效度才会得以休现。

参考文献:

[1]D. 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Arnold,1972.

[2]Lewis,M.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M].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3]Nattinger,James.& DeCaricco,J.Lexical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黎宏.词汇教学法与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5,(2):62-68.

[5]宋涛.谈词汇表的合理使用与词汇习得效度的提高.辽宁师专学报,2008,(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