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德育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人性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15-02
1.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意义
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人类个体的尊重与关怀,具体的说就是对人类的尊严、价值和需求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关怀。对于人文关怀来说,其表现的意义不仅是一种思想态度、是一种价值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与文明的基本需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就是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地位,把学生充当一切伦理的主体和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健康、自由、民主的教学。
心理疏导一词是来源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疏导则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造诣,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能够利用语言或者其他沟通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影响,给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使学生能够避免消极、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心理疏导也可以解决大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
2.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影响
2.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扩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一项能够改善人思想的教学课程,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点在于人性的发展上。马克思也曾经表明,人的综合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是有着必要的关系的,两者是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人能够发展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是离不开人的发展的,只有人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才能够对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在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机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必须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对教学机制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人性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此则会起到扩宽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作用。
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发利用,当今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必须走开放路线、多元化路线,以往单纯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国家核心的价值观导向,也要适当的对的教学模式进行转换,逐渐向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进发,不断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要政治性、思想性,也要在情感方面做到对学生心理上的呵护,让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培养专业技术强、心理素质高、道德观念强的复合型人才。
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多少不仅仅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理念是否到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所以在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敢于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认清自己的教学地位,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与心理需求,对教学手法进行创新,适当的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得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保持良好的积极态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感召力,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3.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中的应用体现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总结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定岗实习
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企业的文化、管理、技术和实际生产业务,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提高职业人才素质的目标。同时,企业也希望针对本企业的业务情况和特点优先培养适合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有效保障人才供给的稳定性。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校企合作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连市在“十二五”规划别提出“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对我市的产业升级和职业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抢抓机遇,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品质、满足“全域城市化”发展中的人才需求。随着产业布局调整和人力资源整体状况的变化,乃至“用工荒”的出现,也促使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怎样使企业与中职学校进行合作,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目标在于为学生营造具有企业氛围、创建真实生产情境、进行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的文化、管理、标准、技术和实际生产业务,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共同选择。
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快速培养合格实用人才的捷径,也是企业积蓄、吸纳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大连经贸学校经过数年校企合作,已经走出一条生源人满为患、就业供不应求,企业排队等待的良性发展之路。下面以大连经贸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合作为例浅谈我们的做法:
(一)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多次组织校企合作洽谈会,探讨合作专业。双方确定开设“电气应用技术”专业,分“船体焊接”和“船体装配”两个方向,共同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每年要组织一次校企合作总结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办法,推动校企合作稳步开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对接,成功搭建起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二)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共建电气焊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技术人员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同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聘请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训基地指导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保证员工的可靠供给,并借助校企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就业率高,稳定性好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紧密合作,争取企业提供的更多的实习工位,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将学校的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并为企业优先培养急需、特种人才提供可能。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造船厂领导安排安监局领导和造船厂安全员为学生进行2天的进厂前的安全培训。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安全和技能培训,培训完后,经公司组织考核合格,学生就顶岗实习。造船厂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带领学生参观厂区环境和工作环境,并叮嘱学生在工作中安全第一,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已有4届260人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企业储备一批技能型人才。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就是就业。这种合作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
(四)通过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融合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共同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技能人才。学校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做好“订单式”课程开发工作,与企业共同开发制定专业标准,开办“企业冠名”班,有效利用企业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校 “订单式”培养,录用新员工,满足生产、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为每名学生安排师傅,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师徒协议。同学们通过实习对自己的所学的专业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还设立“学校冠名”班组,为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生组建成立了“经贸一班”、“经贸二班”,“经贸一班”的班长就是08级电气焊接专业刘德建。学校的“班级”到企业成为“班组”。体现了学生的双重性,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到企业员工,使骨干学生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
三、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
以学校为主体,借助校企交流平台,由学校和企业一对一的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工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和工艺研发服务中心。共建的基地和研发中心可以建在学校里,也可以建在企业中。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设备、设施等条件组建;共建基地所从事的业务既是真实的生产业务,也是学生实训和教师研发的任务;共建基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由企业技术人员和院校教师共同组成,基础员工主要是在职学生。
湖南益阳第一中学地处益阳市中心城区,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学校管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学校提出了“以培养学习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德育工作目标,努力创建“科学与人文并举、智慧与品行并重、人本与规范并存”的和谐校园,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德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思路。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铸就教师高尚的师德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优学先”活动和师德标兵及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敬业、乐业、勤业,志在教育、情系学校、爱洒学生。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状,要求教师塑造博学者形象、德高者形象、外在美形象,确立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创先意识。近年来,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师德优秀率全市第一。
打造精良的班主任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和末位淘退制。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班主任工作实行量化管理。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探讨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每学期开展一次德育研讨活动,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每学年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一次,促使班主任有创新和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
强化精细管理,突显育人实效
学校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工作岗”的思想,推行精细化管理,强调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实施“五个办法”:封闭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与团队精神;积分管理办法,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向善、警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养成教育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校园之星评选办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校园文化陶冶办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感染。
开展特色活动,实现德育目标
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学校提出了“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重管理”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益阳市一中学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并遵照执行。在一日常规中,学校提出了“三严”,即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班级量化考核标准,严防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在抓工作落实时,要求做到“三细”,即细化行为规范的要求,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变化,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实行分层教育,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高一年级将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工作重点;高二年级将班风、校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高三年级将理想前途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另外,学校加强住宿生管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学校积极参与益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交模城市”的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二是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签订《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承诺书;三是创办宣传栏,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四是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支持协助教育子女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五是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建一起走”的活动;六是组织教师值班,在学生未形成良好习惯时进行引导;七是开展评比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学校被评为首批“创卫美家园达标庭院”“益阳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加强学生自治,构建民主管理的校园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尊重学生,把德育过程理解为“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构建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在班级管理中,发动学生自己订立班规,开展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在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既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又培养锻炼了一批批学生干部,为高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加强健教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创建了心理咨询室,十多年来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咨询室全天开放,不仅欢迎存在心理问题、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前往咨询,帮助他们及时解除心理问题,而且欢迎师生前去参加咨询辅导,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排除心理疑难,接受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省文明办和市创建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表彰。
一、全面创新,积极探索特色德育模式
(一)创新工作形式,探索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所处的环境。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城乡结合部,家长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相对滞后,所以其心理素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不太尽如人意。城乡结合部往往人员混杂,社会治安问题较多,少数学生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乏力。
基于以上现实,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若仍然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说教上,效果肯定不佳。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社会生存状态及价值观,需要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反思。为此,学校从主题班会这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途径入手,创新形式,引入家长与学生互动机制,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情感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开展的特色德育工作之路。
(二)分级覆盖,建立“家校联合德育”的普惠机制
“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是教育工作者充分运用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设定教育主题和程序,由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关爱学校教育的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活动。这种“四位一体化”的德育活动是对家校合作模式的拓展和创新,也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为保证德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了不同的德育课程,逐步完善了“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建立了“家校联合德育”的普惠机制,让“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的雨露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后,学校针对每届学生进行规划,突出“六大主题教育”,分别在不同年级开展周期性的“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初一上学期开展以“感谢父母养育恩”和“师恩永不忘”为主题的情感教育活动,下学期开展以“安全意识牢记在我心”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初二上学期开展以“模拟法庭审判”为主题的法制教育活动,下学期开展以“告别少先队,向往共青团”为主题的理想教育活动;初三上学期开展以“做生活的强者”为主题的抗挫折教育活动,下学期开展以“走向成功,迈向辉煌”为主题的成功教育活动和以“青春飞扬”为主题的情感教育活动。
(三)扩大影响,携手打造德育工作模式的新品牌
每次举办“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学校都会邀请学生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老师及关爱学校教育的各界人士真情互动。为了使班会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组合课件,并穿插演讲、小品、故事、歌曲、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学校还注重挖掘家庭、学校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使主题班会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包装,“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学生们的亲情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而且家长们也更加尊重和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了。
在开展“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后,学校又开展了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工作,使主题班会这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活动得以扎实推进。
近两年来,学校通过开展“家校联合德育”工作,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同时,活动也改变了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和家庭教育的方法,使学校教育质量在家长的支持下得到了显著提高,开创了家校联合互动的良好局面。
二、对“家校联合式主题班会”
实践的反思
作为德育处主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抓校风建设,促养成教育,做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先进,鞭策后进,为促进良好的校风,建设和谐校园,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自己应做的事情。
1、配合班主任抓好班集体建设。举办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培训,完成班主任考核,深入年级组,多为班主任排忧解难,解决“后进学生”个案问题。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自治、自理、自控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2、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做好安全、纪律、法制教育工作。每周都有教育主题,定期举办的主题教育班团课,结合每天值班人员的督促、检查、指导、整改,考核评分,促使学生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狠抓环境管理,确保净化校园。安全工作是天天讲,时时抓,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做到安排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整改到位。经常转一转,看一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组织、开展各项大型活动。积极协助、配合学校开展“规范在我心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学第一课”、爱心募捐活动、我们的节日---中秋、纪念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学习新时代雷锋郭明义,文明班级的评选与表彰、召开了家长会、举行了青龙乡中学学生法制知识竞赛,开展了12.4法制宣传月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南京江加大屠杀73周年活动,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教师家园征文比赛,参加了爱国电影观后感的撰写工作。
5、关心、帮助后进学生,做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建立留守儿童家园,对留守儿童特别关爱,特别是对待特殊的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特点、了解有关事件的背景,从而使处理学生从简单的处理事件转变成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使学生真正从处理问题中受到教育,从而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
6、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举办了2次心理健康讲座,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障碍已成为中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问题孩子”大多都存在心理问题,利用一些时机,多与这样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促使他们走出阴影、走出误区,健康发展。
7、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先进典型,处罚消极落后。认真宣传、组织、做好大力表彰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树立正气。同时,对个别屡教不改的特殊学生,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下,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给予纪律处分。
缺点及今后德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1、工作时冷时热,有时缺乏工作激情和工作主动性、主动性。有时还有点懒。
2、创新不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规定动作,只是机械的重复,应根据教委及教管中心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大胆开展工作。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辅导,防止心理障碍造成损害。
4、继续加强德育序列化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养成教育切实落实到学校的各块,真正形成青龙中学的特色。
5、德育工作思路应进一步理清,抓住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主线开展各类工作。
6、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7、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两者之间的平衡,本学期请假较多,对工作影响较大。
关键词:益阳一中;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新途径;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72-02
一、明确德育目标,确立工作思路
我校地处益阳市中心城区,生源结构复杂多样,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学校管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一现状,经过深入的思考,我们认识到在人的各项素质中,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围绕“学习活动”,学生要调动各种因素来参与,包括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品格意志、价值观、人生观等,而这些正是德育关注的内容。因此,我校提出了“以培养学习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明确了德育工作的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努力创建“科学与人文并举、智慧与品行并重、人本与规范并存”的和谐校园。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德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思路。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1.铸造教师高尚的师德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优学先”活动和师德标兵及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师德启示录》,引导教师敬业、乐业、勤业,志在教育、情系学校、爱洒学生。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责任状,要求教师塑造三种形象:博学者形象、德高者形象、外在美形象;确立“六个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创先意识。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份师德建设自我剖析材料,每学期民主评议纠正师德师风问题。近年来我校师生关系融洽,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全市中小学校师德测评工作中,我校教师的师德优秀率为全市第一。
2.打造精良的班主任队伍
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和末位淘退制。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班主任工作实行量化管理。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了解德育工作的新动态,探讨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每学期开展一次德育研讨活动,编辑一期德育论文,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通过益阳电视台和益阳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每学年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一次,开阔班主任的工作视野,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促使班主任有创新和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近年来,我校班主任中已有胡进文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欧文等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殷海龙等8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三、强化精细管理,突显育人实效
要保证德育工作出成效,理念先进是前提,强化管理是关键。我校坚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工作岗”的思想,推行精细化管理,强调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实施“五个办法”:封闭管理办法,规定学生中午集中在食堂就餐,在宿舍午休,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与团队精神;积分管理办法,进行加分激励与减分惩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向善、警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管理和形成性评价;养成教育办法,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训练,加强班风、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校园之星评选办法,每期评选学习、纪律、卫生等星级学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校园文化陶冶办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凸显班级文化教育魅力,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感染。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校园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校多次被评为益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成为了全市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
四、开展特色活动,实现德育目标
1.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我校提出了“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重管理”的工作要求。学校制定了《益阳市一中学生管理条例》《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一系列行为规范,要求每个学生熟记并遵照执行。在一日常规中,我校提出了“三严”: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班级量化考核标准,严防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在抓工作落实时,要求做到“三细”:细化行为规范的要求,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变化,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上实行分层教育:第一层面为全校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层面为共青团员,要求他们在学生中发挥示范群体的作用;第三层面为学委会及班团干部,要求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核心,并由他们每日督查学生的习惯养成。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高一年级将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军训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高二年级将班风、校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学风建设;高三年级将理想前途教育作为工作重点,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另外,加强住宿生管理,每月评选“文明宿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2.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多年来,我校积极参与益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交模城市”的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二是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签订《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承诺书;三是出办宣传栏,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创建工作的氛围,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四是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支持协助教育子女自觉参与创建活动;五是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建一起走”的活动;六是组织教师值班,在学生未形成良好习惯时进行引导,并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处理;七是开展评比活动,总结表彰创建工作的先进个人、优秀班级和年级,鞭策后进。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提高了文明素养,我校被评为首批“创卫美家园达标庭院”、“益阳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3.加强学生自治,构建民主管理的校园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尊重学生,把德育过程理解为“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构建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在班级管理中,发动学生订立自己的班规,开展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学委会作为自主管理的骨干,在学校管理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的班级七查、校园值日和志愿者服务、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都由学委会组织实施。在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既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又培养锻炼了一批批学生干部,为高校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学委会干部李燕茜、张一山、戴好、何舜成、邓宇皋等清华、北大学子。
4.加强健教工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
【关键词】高中 德育工作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4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德育出危险品”是大家的共识。
然而,事实上目前在很多高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地位。各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这思想影响下,学校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丢弃工作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高中生思想的发展变化。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而又微妙的成长期,在学业上,高考的指挥棒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繁重;在生理上,他们适逢青春期,精神世界未成熟,情感上脆弱,心理上不稳定。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认真研究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对实施新课改、改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性,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高中德育工作片面强调思想政治内容,学生们仅仅被教育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却忽视了道德规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德育工作没有根据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而具体化、生活化、因而德育内容显得单调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德育工作方式比较落后。
高中德育工作中“灌输”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教育者错误地把学生当作灌美德的容器,把活生生的道德实践转换成规定性的道德规范知识。这种强制灌输性的教育没有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与实际脱节,而且德育教育的方法单一,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效果较差。
3.德育工作制度不够健全。
德育工作是一项带有整体性、全面性的教育工作,很难在短期看到效果。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考试考核机制。
二、解决高中德育问题的对策
1.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时期,由社会变革而引发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正深刻影响着高中学生。使一些学生价值观取向出现偏差,人生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思想抬头。有些学生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宽容心、感恩心。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还有一些学生在塑造自我形象上形成“盲崇”心态,模仿社会上的 “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脏话脱口而出,其中部分学生甚至做出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以上问题的存在,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认清高中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把德育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
2.重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每位教师要时刻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志,必先修师德;练师功,必先树师表。”在育人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时刻树立良好的形象,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育;德育;工作;问题
中学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除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外,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而目前,在有些学校会因为特殊性以及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形势,无法对学生进行与之相关的有效教育,迫使一些地方的政治教育工作无论在理念上,还是人员配置结构、知识素养上都与这种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1.政教人员数量少,素质低
在高考依旧发挥着强大作用的现实情况下,很多学校仍旧是以教学为重点,政教工作不属于重要的教育工作,因此,大部分教师或者说优秀的老师都不愿意从事此方面工作。由于人员少、素质低,就很难形成一项独立的教育工作,而只能机械地套用以前的制度,无法做到创新。学生的大部分问题还是只能求助于班主任,致使班主任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研究社会、了解心理变化机制,从而也使班主任感到厌烦,不愿与政教处认真合作,导致政教工作难以开展。
2.道德灌溉教育方式
有些教师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对学生,他们不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只是用相对直接的问答式来教学,以劝告、强制实行、批评、奖惩等固化的教育形式向学生实行道德灌输,这种教育方式是狂妄自大的教育,严重地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升。学生的这种道德需要来源于道德上的实践,学生品德的养成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学校要把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为必要内容,并且应该纳入教育计划,切实给予保障,应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中,学生反对刻板、说教式的教育,喜欢自愿参加式的道德实践。
3.学校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的一些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并没有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的道德教育。强迫性教育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限制,把学生简单地认为是道德的被动接收者。这样无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并且我们在政治教育中一味强调道德义务,而没有正确处理好义务与权利的关系,使学生受到了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管束,学生独立的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如果向学生提出了一条禁律,那么你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笔者在很多学校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的许多规定、许多禁令都是错误的,教师的“卡”“压”又使得学生非常害怕,不得不遵从“规定”。当然,依据一定的纪律、规章来管理学生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靠着这些规定,被尊重是学生们一致的愿望,要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心境中遵守“游戏规则”。
4.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滞后
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滞后体现在学校不能很好地将宏观的内容体系和当下的社会思潮与时俱进地结合在一起,不能有效地将思想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德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程度不足
学校党支部的管理人员、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班主任以及其他一些与德育工作有关的人员,他们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很多学校没有对这些与德育有关的老师开展过比较全面的培训,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德育的理论素养相对较低,并且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思路也非常模糊,在工作上也是缺少相应创造性。这形成了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障碍,使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政教工作无法很好地开展。
6.经费紧缺对于德育起着约束作用
《中小学教育工作规程》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提供德育工作所必须的场所、设施。”而有些学校的领导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用到政教工作方面的经费少之又少,对于教育部所要求的“学校要为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老师订购必须的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努力配齐教学仪器设备”也无法实现。甚至有些学校还出现“四无”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校经费紧张。事实上,在德育科研、德育教学、德育工作者的奖励、德育基地设立、一些大型德育活动的经费投入上,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因此,应该加大经费的投入,使学校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能够更好地展开。
参考文献:
[1]赖国仁.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探微[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