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支付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

第1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银联近日了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通过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11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获得近59万人关注,回收有效问卷逾9万份,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上升

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 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报告还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包括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其中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损失的比例过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用手机同时注册金融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如发生信息泄露,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账户盗取资金。

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2000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50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50q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报告还揭示出去年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方面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其中沿海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加快,各类移动支付在消费群体中呈现分化趋势,第三方支付的手机APP因丰富的场景受到年轻人群偏爱,高学历及中青年群体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选择云闪付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2015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调查还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点卡等网络虚拟已经成为95后最常见的交易场景,20岁以下受访者使用手机购买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比例高达97%。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报告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不区分大小额均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超过七成。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2016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

第2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计划行为理论;移动终端;产业价值链;应用模式

0引言

移动支付对于国人已不是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但当时技术、政策、商业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并没有条件投入大规模商用,只是尝试性的测试,小范围内试运行,且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国内的移动支付依然是不温不火地发展。而欧美,特别是日韩的移动支付已发展地如火如荼。移动支付是否能推广关键在消费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费者如何评价这几年的国内移动支付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很重要。

1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1.1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

gsm协会于2008年4月16日在网上的最新调查报告称,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手机用户数量。

gsm协会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场在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己达5亿9000万,并且每月增加700多万新用户,对这第3个10亿的贡献为14%,毫无疑问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必将突破6亿。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银行卡持有量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地方金融十一次论坛上,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到2007年9月底,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超过13亿张,发卡机构达到183家。可见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也成为一个大趋势。

2引进计划行为理论剖析移动支付遇到的瓶颈

2.1计划行为理论(tpb)

根据tpb理论,人的行为模式受到3项内在因素影响:

(1)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自己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看法和观点。

(2)主观规范:对他人的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

(3)知觉行为控制: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图如图1所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动支付tpb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由于移动支付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它不但受到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外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相关。所以本论文根据tpb理论,从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行为,如图2所示。

2.2.1影响移动支付的内部因素分析

tpb认为个人的行为意向是预测行为的最佳变量。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对于移动支付而言,个人想要使用移动支付的意向越强,代表他越可能从事该行为。

(1)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

个人进行移动支付的态度倾向是个体对执行该特定行为喜爱或不喜爱程度的评估。例如,用户在面对新的支付方式时,首先要先主观判断要不要更换手机,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复杂,若不使用以后消费是否会不方便。这就涉及到移动支付中消费者比较关心的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

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安全永远是银行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首要障碍。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实现技术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术,由技术原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性和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不够,使得支付面临安全隐患。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这也是手机支付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forresterresearch调查公司做过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手机支付的成本过高,支付程序繁琐。这也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务的固定成本,还有技术上基础设施的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购买新的移动电话)。而新的支付系统需要新的硬件设备来支持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琐一方面是由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效率低造成的。手机支付是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手机支付平台提供商、商业机构、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环节的联合启动推进产业发展。从而造成产业链协作效率低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银行来讲,做手机支付都需要重新对自有的网络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相应的额外服务。而对于银联来讲,受制于自身的体制限制,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也相对较差。

(2)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

移动支付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该服务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

移动支付的一方: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移动运营商应该注重推广用户体验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移动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动支付方式,当客户要求使用移动支付时,商家也会面对社会压力和需求压力。

(3)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

移动支付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移动支付难易程度,它反映的是个体对促进或阻碍执行行为因素的知觉。个人认为自己承担起移动支付带来的成本压力,或者是移动支付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则他对执行该行为的控制知觉越强。移动支付的资源是指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电子化和移动化。移动电话、网络、信息技术通常会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机会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车刷卡,在商场买东西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场合都会用到移动支付。而此时消费者就会比较容易接受移动支付。

2.2.2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移动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因素。本节以tpb理论的外部变量为基础,来分析影响移动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体包括:

(1)用户年龄: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07年末,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达41.6%。而据“2007中国首届城市移动信息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我过城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3%。而在年轻人当中这一数据更高。所以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还是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报告称,受教育时间越长的人,获得就业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脚。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他们接受和使用移动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机或网络的技巧: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机,包括听音乐,手机上网,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电话或发短信等简单的功能。

(4)政策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作为一个文化问题,它的培养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需要一个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长过程。根据调查显示,国内的手机用户中有超过90%的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更有半数以上的用户对通过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怀疑态度。

3移动支付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机终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问题,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个解决方案:

3.1手机终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动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机市场的通行法则。这一模式目前已相继被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所借鉴。目前,主要的移动设备制造商,诺基亚、索尼一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移动支付应用也对移动终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图3就提出了一种移动支付手机终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此技术已上公交卡业务上广泛应用。

在手机主板上嵌入rfid模块,只需对手机做些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此功能。ic卡嵌在手机背壳上,ic卡是独立的,该卡既可以接受rfid读写模块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户终端的操作。rfid读写模块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额,比如用户消费或充值时。ic卡的独立性保证了ic卡发行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3.2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隐患之一。安全包括数据的完整性、用户身份的认证、验证、数据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具体讲就是消费者认为,数据从手机向销售点读卡机传送过程中,无论其传递途径是移动网络、红外线技术或是蓝牙这类无线网络,都有极大的可能被拦截“。此外,手机被盗或丢失同样也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就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易环节来说明。手机支付过程如图4所示。

此交易过程有几个关键点:敏感数据从手机向读卡机传送,携带银行账号及支付密码的数据向银行或第三方传送及其返回过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术安全规范。我们可以借鉴韩国sk电信公司的monet业务方案,当使用支付业务时,设置个人认证号码(pin)、账户密码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卫。保安卡的功能类似副卡,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就可以使用副卡。而当用户输入密码时,若超过规定次数,就自动锁住,避免用户手机丢失时他人的恶意盗用。

3.3成本、过程繁琐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支付繁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支付产业链涉及众多角色。用户使用支付业务时要通过各方验证,输入各种验证信息,这导致了支付过程的繁杂和效率低下。本论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手机支付应用模式。如图5所示。

此种模式是采用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对银行而言,其机会与挑战就在于将其现有的服务连接到移动装置上去。银行拥有以现金、信用卡及支票为基础的支付系统,并在重要的相关服务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而在中国移动运营商是不可能绕开银行系统而自立门户,主管用户账户的鉴定、清算等敏感业务的。

目前在日韩用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这导致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自由度、便利以及节约时间的需求。国内的银行应有危机意识,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

对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应尽快开发出能增加消费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诚度的业务,而只靠移动运营商来开展移动业务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而很可能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银行拥有移动运营商所缺少的东西:现有支付体系的入口、精确的信用管理技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支付时所信任的品牌名称。

第3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商业模式 滴滴打车 快的打车

一、引言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

汽车租赁是公路运输的重要一环,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目前的交通状况,租车出行必将成为舒缓未来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虽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买车已经不是问题,但是现实交通状况不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购车,尤其在大城市限购和打车出行的需求将推动汽车租赁市场的增长,租车的新消费概念和和共享模式将代替汽车出行的未来,也将成为未来旅游出行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就目前的规模和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数辆来看,仍处于起步初期阶段,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出行思维的培养,租车将成就一个新兴的迅速扩张的朝阳产业链。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打车软件之争,明面上是腾讯与阿里之争,暗地里却是他们合伙在炒作,培养用户习惯和市场,让用户在占便宜的同时,占领手机支付渠道甚至是存款,最终从国有银行口中夺取利益。打车类应用软件并不是赚钱的工具,它仅仅是培养用户手机支付手段的一个工具,让用户习惯手机支付系统并最终信任离不开这个支付系统,就好像当初培养用户由现金支付转变为银行卡、信用卡支付一样的道理。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1.移动支付市场的现有情况: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进入这一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该行业目前是腾讯、阿里、百度三个企业的市场。

从以上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都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很难看出谁是行业的真正老大,为了争夺市场,可谓是群雄并起。

在近期召开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文无线搜索服务提供商宜搜CEO汪溪也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极其碎片化,除了微信可以说在中国是国王式的应用以外其他都不是。任何应用在用户面前显示几率是完全一样。

正因为市场格局还未成形,大家的机会一样,众多企业才会争相加入竞争,毕竟结果是未知的。

2.移动支付市场的未来发展情况: 打造一站式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最初都是选择切入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与自己的主体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阿里巴巴的手机淘宝、移动支付,就是围绕着电子商务生态权展开的。

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并不是终点,随后它又涉足移动社交、移动搜索市场,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腾讯的微信平台也不再仅仅是个社交平台,它还接入了旗下的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理财、移动游戏等应用服务,将微信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移动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PC时代,电子商务、娱乐、社交媒体等业务是独立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聚合在一起,生活与互联网的界线模糊了。移动应用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移动互联网生活需求。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很大,全球还有将近50 亿的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并且随着技术服务的创新,市场格局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3.移动支付市场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支付宝、财付通、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

目前,银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类似于淘宝那样的网络金融平台,如浦发银行推出手机移动支付产品,建设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也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金融平台。

信息和渠道高度融合、互通共享,网络金融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逐鹿”的又一新战场。

二、项目介绍

1.调查对象

(1)他高校学生;

(2)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使用者。

2.调查目的

(1)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打车软件的看法以及对于移动交易市场的认识;

(2)对互联网交易市场的发展进行预估并且了解其发展对于传统交易市场和传统银行的挑战;

(3)使我们将课本的认知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调查内容

(1)移动支付市场的现有情况: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进入这一市场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该行业目前是腾讯、阿里、百度三个企业的市场。

从以上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都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很难看出谁是行业的真正老大,为了争夺市场,可谓是群雄并起。

在近期召开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文无线搜索服务提供商宜搜CEO汪溪也认为,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极其碎片化,除了微信可以说在中国是国王式的应用以外其他都不是。任何应用在用户面前显示几率是完全一样。

正因为市场格局还未成形,大家的机会一样,众多企业才会争相加入竞争,毕竟结果是未知的。

(2)移动支付市场的未来发展情况: 打造一站式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移动互联网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最初都是选择切入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与自己的主体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阿里巴巴的手机淘宝、移动支付,就是围绕着电子商务生态权展开的。但是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并不是终点,随后它又涉足移动社交、移动搜索市场,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腾讯的微信平台也不再仅仅是个社交平台,它还接入了旗下的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理财、移动游戏等应用服务,将微信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移动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PC时代,电子商务、娱乐、社交媒体等业务是独立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聚合在一起,生活与互联网的界线模糊了。移动应用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移动互联网生活需求。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很大,全球还有将近50 亿的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并且随着技术服务的创新,市场格局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3)移动支付市场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支付宝、财付通、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

目前,银行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类似于淘宝那样的网络金融平台,如浦发银行推出手机移动支付产品,建设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也正在推出自己的网络金融平台。

信息和渠道高度融合、互通共享,网络金融将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逐鹿”的又一新战场。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一)紧跟时代的步伐

毕马威新的《全球消费与融合调查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66%的全球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移动钱包业务,而中国的比率更高达84%。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做一些合理的假设,比如10亿移动用户中有20%属于优质客户,其中哪怕仅有一半的人使用移动支付业务,那么移动支付业务的用户基础也有1亿人,而已经实现移动支付业务成熟广泛商用的韩国总人口数也不过5,000万左右。而且,与全球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移动应用付费,毕马威数据显示,只有28%的中国消费者从来没有付费下载过移动应用,而在全球这一比例达到了40%。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移动支付需求,使得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有了较好的市场基础。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时事,关注新闻,通过自身亲身体验进行调研。

(二)切合学生自身实际

大学生追逐潮流是一个不灭的话题,当代大学生与与原先大学生相比,其支付手段已发生巨大的转变,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相对于传统交易市场,移动交易市场更加方便、快捷 ,更加受学生推崇,并且了解移动交易市场和传统交易市场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了解当今金融市场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凭借高额的现金补贴“滴滴打车”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人量用户,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以及补贴额度的逐步减少,打车软件市场逐渐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时期,“滴滴打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客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减少对资本的依赖,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盈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和完善“滴滴打车”的盈利模式:

1. 收取佣金。

中国的打车软件市场潜力巨大。以杭州为例,共有约12000辆出租车,每辆出租车平均每天接单25次,按每单20元计算,每天的交易额约有600万元。全国约有30个与杭州规模相近的城市,如“滴滴打车”从每天1. 8亿元交易额中抽成1%,将有180万元收入,一个月就有5400万元收入,这还没算上软件内嵌广告等其他收入,可见仅靠佣金收入就利润可观。

2.商业信息咨询业务。在使用打车软件时,软件会记录乘客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位乘客的信息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形成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把城市当作一个平而,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而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通常来说,火车站、商业中心以及高校的虚拟建筑较高。以此为基础“滴滴打车”可以开展极具权威的商业信息咨询业务。

3.拓展O2O业务。先行发展O2O ( 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的打车软件行业可以拓展到更多生活服务领域。拥有一个简单的微信号就可以进行代购,在实体店铺的二维码上扫一扫便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而月_其最人的优势就是便携性和实时性。作为打车软件)一商,在开展打车业务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租车、拼车等业务,扩人平台覆盖而,增加受众群体,细化服务,并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从用户需求来看,打车、租车、拼车的用户群体相互并不冲突,而月_租车、拼车等业务均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4.为市政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利用“滴滴打车”软件分析打车频率与常用地点,能够基本掌握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借此可以为市政建设部门进行商业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甚至可以细化到给每一位消费者提供出行路线方案。

五、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价值在于打车时的移动平台上的支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手机租车业务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租车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开拓适合自己业务的营运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位置服务应用已经服务到个人,手机租车成为一种融合了移动互联平台和传统汽车租赁服务业的新兴服务,同时也是现代服务综合运营商的一条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它的服务模式和价值传递手段,将成为手机租车发展的关键核心。由于涉及到移动互联产业和汽车租赁产业的跨产业合作竞争,手机租车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形成自己特有的内容供应、服务提供、传输平台及终端接收的产业价值链结构并有待进一步开发。结合中国特有的移动服务模式,整合手机租车的价值链,探讨合适的商业模式,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运营平台,即企业在什么样的体系下运行,以使企业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它需要运用一系列要素来反映企业内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运转情况。凭借高额的现金补贴,“滴滴打车”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成熟以及补贴额度的逐步减少,打车软件市场逐渐进入了理性发展的时期。“滴滴打车”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客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减少对资本的依赖,并逐步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盈利。

(指导老师:窦然)

参考文献:

[1] (美)殷(Yin,R.K.),周海涛,李永贤,张衡.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艾瑞咨.iResearch-2013年海外打车企业案例研究报告-Uber.

[3]宋宣,Uber送快递.国内商务租车或难亦步亦趋,环球旅讯,2014.

[4]龙富勇,Uber入华初体验:够高富帅,本土化挑战艰巨,虎嗅网.

[5]王祚义,易到用车对战Uber或成第二个快的与嘀嘀之争,微媒体,2014.

[6]庐陵子村,易到用车和Uber运作模式的异同,速途专栏,2013.

[7]打车软件分析,百度文库.

第4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表明,融合在当前仍然是大势所趋。现在的消费者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设备,但这些设备的目的逐渐趋同:让消费者随时获取各自所需的服务。消费者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也在节节攀升。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Facebook(脸谱)的活跃注册用户超过了8亿人;苹果在短短14个月时间里售出了超过2500万台iPad。这种现象的背后,随之而来的是迅猛的变革:包括广告商、零售商、内容供货商、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在内的各类企业的业务模式都在快速变化,许多传统企业正面临着如何适应新世界的重大挑战。

调查还发现,有一些关键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一个因素是隐私和安全,尤其是在消费者使用新服务或技术时。事实上,“信任”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项最大优势。

但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价格。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在选择移动运营商、电视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时,价格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调查结果和后续分析反映了一种日渐强烈的趋势,即消费者使用的设备将进一步整合。

百花齐放的设备

有关个人计算机行将灭亡的传闻其实是夸大其词了。事实上,个人计算机的地位仍然超过所有其他设备:88%的消费者最常用个人计算机网上购物,86%使用个人计算机浏览互联网,84%使用个人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

虽然这些数据表明个人计算机依然“宝刀未老”,但有迹象显示个人计算机作为首选设备的地位已经动摇。自从我们2006年开始第一次调查以来,已经有20%的消费者不再使用个人计算机获取新闻信息,26%转用其他设备(主要是手机)进行实时通讯或聊天,18%不再使用个人计算机进行社交。

“亚洲势必在新技术的使用上超越世界其他地区。”毕马威中国的客户和创新业务合伙人查玮亮表示。“这场由亚洲领导的革命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优先解决信任和隐私问题

对安全和隐私问题的担忧仍然是采用新业务模式的最大障碍。事实上,90%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个人身份资料的安全,近半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心’个人身份资料被盗。表示担心的受访者比例相比2010年有了大幅上涨,当时仅有79%的受访者表示担心。

然而令人有些困惑的是,62%的消费者也表明,在适当情况下,他们愿意让广告商追踪他们的上网活动。这一比例比2010年有所上升,当时只有58%的受访者表明了类似的意愿。

社交媒体现状

大多数人都乐意使用社交网络来联系朋友家人或者关注喜欢的品牌,这种趋势不仅仅是跟风。86%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经常使用社交网络,是社交网络的活跃使用者。近一半消费者每天至少花一小时在网络社交上。

调查发现3/4的受访者更喜欢通过个人计算机访问社交网络,这个数字不足为奇,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上班上学的时候‘查看’朋友家人的动态。然而,平板计算机已经大举进军这一领域,有7%的消费者表示更喜欢在平板计算机上进行社交活动,有16%的消费者是从移动设备访问社交网络。

因此,近一半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经下载过社交网络应用程序(app),其中2/3下载了不止一个应用程序。

对移动运营商的启示

在消费者选择移动运营商时,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网络覆盖、服务和价格等‘基本因素’,对是否有热门手机和独家内容反而不是很关注。运营商的网络覆盖质量(80%的受访者选择)、客户服务水平(78%的受访者)和价格(77%的受访者),几乎是所有消费者都公认的选择运营商的重要标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一半受访者认为,能否捆绑或松绑服务(45%)是转换移动服务运营商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结论很清楚:独家内容可能会让服务与众不同,但在吸引顾客掏钱时还是不如降价来得有效。

对银行的启示

现在62%的受访者都知道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更重要的是,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银行服务,这说明消费者非常乐意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日常交易。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尤其如此,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已经不再去银行,而是将手机支付作为转账至各地的快捷可靠方式。

信任问题依然是金融服务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当受访者被问及在个人资料的问题上最信任谁时,多数(56%)受访者表示信任银行,但30%表示信任PayPalTM等安全支付网站,而不信任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对电视业的启示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准备取消传统的电视服务。已经有1/10的受访者告诉我们目前家里没有订购电视服务,52%的受访者表示已经下载好内容日后观看,或者会通过互联网流媒体服务收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对那些能够通过多种媒介和设备向客户提供视频服务的节目供货商而言,这无疑是个重大商机。

我们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在线视频的质量感到越来越满意。2010年的调查表明,在考虑取消电视服务的受访者当中,仅略多于35%认为网络内容质量是取消电视服务的主要原因,而现在有超过60%的受访者是因为这一原因而取消电视服务。显然,消费者体验到了质量更高的网络视频,要是网络视频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更优的性价比,消费者将来很可能不再使用传统电视服务。

对企业的重点启示

多渠道融合。许多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不同的渠道,以便在各种媒介展示统一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使用多屏幕观看内容,为企业整合发送信息创造了新的机会。

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的出现,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银行、零售商、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享受手机支付的便利,采用移动支付技术的银行和零售商数目只会增加。

社交媒体。有充分证据表明,企业利用社交媒体与客户进行沟通,可以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信任关系。由于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超过企业,所以企业若想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就必须急起直追。

第5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在线旅游服务正日益转向移动设备

移动端正逐渐成为在线旅游流量的新增长点。据调研公司Nucleus针对用户浏览网站情况进行的2013年上半年调查报告显示,在旅游网站的流量中,超过27%的浏览量来自移动设备,比半年前增长了33.3%。

(二)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内容相对独立

现有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主要有旅游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旅游活动预订、电子导游、交通票务查询。其中旅游信息服务包括通过短信或彩信以及无线网络等移动应用的信息收集、查询、推广、黄页等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定位后的导航、位置信息、最佳路径提示、附近服务检索等服务;旅游活动预订是包含客房、门票、餐饮、娱乐、服务等系列旅游项目的预订信息查询服务;电子导游通过与游客的信息交互,为用户选择该景区的优化行程路径,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景区、景点的延展信息图文并茂地展现给用户;交通票务查询服务主要通过火车、飞机、公路、港口等票务数据库信息检索,为用户提供交通信息查询功能。

以上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内容相对独立,没有融成一体,用户在同一地理范围景区内的各个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都必须访问不同的商家、软件,独立地进行不同的查询、访问动作。

(三)移动电子商务在旅游中应用极为广泛

调查显示,使用移动客户端进行信息查询的用户数量是全部旅游消费者的1/3,而能够使用移动客户端订购的旅游消费者不到全部旅游业者的10%,便利性是用户选择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原因。虽然各种服务内容的调查结果不尽相同,但希望能够便捷地、短时间完成进行各个信息检索、完成订单的用户占有很大比例。比如,在某行程的旅游移动订购的用户中,1/3的消费者希望在当天完成交易,其中包括旅途的交通设计、景点票务订购、餐饮的订购和酒店客房的预订;搜索附近提供餐饮服务的用户,87%的用户要求当天能够进行定座位、选菜单(其中64%的用户要求1小时内能够完成订单并进行支付)。相对独立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内容,导致用户不能流畅地完成信息交互、个性化行程设计、酒店预订、餐饮预订及景区娱乐预订及支付等动作,从而使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用户感受不佳。

(四)不能独立支付是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瓶颈

便捷性、通透性、即时性正是旅游无线产品受用户青睐的最主要原因,而支付功能的不完善成为制约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由于支付环节受商圈、认证、安全、技术等因素制约,目前市场上的旅游移动商务平台的信息查询、搜索功能较强,但用户还须通过电话、电脑等方式进行预订和确认,旅游移动客户端不能独立地完成预订、支付功能。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不够理想

旅游移动商务平台的订房、订票、支付等功能要求能够提交用户的真实身份、住址、通讯方式、住址等系列信息。根据安全反病毒企业Bitdefender数据调研显示,具备追踪用户地理位置的能力的IOS应用约有45%,在Android平台上的类似应用也达到了35%, 19%的IOS受调应用会查看用户的联系人列表,8%的Android应用也有类似行为,更有甚者,有15%则会将设备ID信息泄露出去。手机移动应用软件的风险性较高,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也不理想。

(二)移动网络和终端水平有待提高

移动网络的承载能力、移动终端的性能严重制约了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在移动的3G、4G网络的运行速度、信号覆盖率、收费标准还不能满足现代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定位、检索、多媒体交互的需求。移动终端的硬件配置,如运行速度、功能配置、输入输出设备等,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移动终端的电池续航能力也是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越是配置参数高的移动终端,耗电量越大,电池能支持的时间就越短。

(三)价值链企业、政府的参与程度不强

旅游资源整合意味着要建立全面的旅游商家、交通部门、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各个企业的共同参与,但目前的商业、政府共同参与度尚待提高。旅游资源企业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如景区、餐饮、客房、娱乐增值服务等,要建立一个平台体系把所有的资源整合进来,需要各个商家的共同参与才可以;交通部门有着票务系统的特殊性。如今除了飞机票务已经可以实施完全的网上订票,铁路票务系统开始搭建订票平台,公路票务并没有实施完全的订票系统;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体系尚待研究;第三方机构如第三方支付、第三方客服、第三方地接旅游等商家也待搭建平台共同致力于旅游移动商务的发展。

(四)安全认证体系不够完善

安全有效的安全认证体系是旅游业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而目前移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不够完善。移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应该具备交易的不可否认性、身份的保密性、数据的完整性。交易的不可否认性要求确定用户的身份真实有效,并且不可否认曾经参与交易;身份的保密性要能够做到用户数据不被盗取,保护用户、商家的隐私;数据的完整性要保证交易过程数据不被篡改、缺失,能够确保建议的圆满完成。

(五)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旅游业移动电子商务人才严重匮乏,是现代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人才要求既熟悉旅游业务,又会电子商务流程设计,并且掌握移动信息技术的人才。复合型人力资源是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急需的资源。

基于资源整合思路的旅游移动电子商务设计

(一)移动旅游业务的O2O模式

O2O(offline to online)模式指商务业务的线上、线下对接模式。由于景点、路线、旅行社和餐饮、酒店的地理区域性消费本质,旅游业的业务有极强的O2O特征。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建立了成熟的O2O模式。在已经发展多年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时期,旅行社、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资源,在商务实施时都能够顺利完成线上查询、订购和线下的消费,旅游业已经做到线上线下无缝连接。

移动电子商务实施后,旅游类移动客户端软件能将服务与移动技术结合,依托手机的社会化媒体和本地化位置定位信息,在资源整合后连通旅游和相关配套产品提供商(如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和旅游产品终端使用客户,并借助网上银行工具、网络信用验证机制、网络产品服务评价系统来完成旅游产品的购买、体验、反馈循环,从而创新地利用现代手段完成实体旅游体验的一种新旅游模式,更好地完成O2O对接。

(二)B2B2C业务流程设计

B2B2C(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移动平台用户)模式的旅游商务流程,以旅游移动平台为中介,实际调研景点、路线、酒店、餐饮等资源,与之建立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创建迅速响应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完成订单、支付、选位等系列功能,并给旅游资源建立评价体系;与银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系统建立安全认证、协议体系,能够完成商家、客户的安全识别、支付功能;与政府保障、监管部门建立认证、监管反馈体系,成功搭建政府的工商业发展、监管体系;建立用户数据库系统,有效记录用户消费组合、特征,建立针对性个性化服务体系,提高用户体验。整合有效的旅游物理资源,快速、有效地更新旅游信息系统,应具备内容广泛、应用个性化、消费定位精准、支付便捷、认证安全、信息更新迅速的性能。

(三)基于资源整合的旅游移动商务系统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整合众多旅游资源、金融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政府监管机构以及用户。将旅游相关的行业内各资源、信息通过无线终端为用户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扩张各产品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体系。

1.旅游预订服务。整合旅游业景区、酒店、餐饮资源,完成景区票务预订、客房预订、餐饮预订和游程预订等。同时,旅游移动商务系统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信息传递的迅速有效性,根据旅游线路所涉及的临时变动,提供新的备选资源方案,及时变更订单。

2.基于位置的服务。在移动旅游商务平台上登记过的商家、景区资源信息,能够在电子地图上共享。移动商务平台不但可以利用GPS功能进行用户位置定位,既定目标位置导航,更可以随时随地搜索某一地理范围内(或用户自身附近)未知的商家、景区的详细信息,通过数据库系统查询票务、座位、空房等信息,即时预订并支付。

3.电子导游服务。电子导游服务通过定位用户位置,来确认用户所在景点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选择某区域的旅游路径,由电子导游为其作路线导航、语音导向和景区附加内容的介绍。

4.交通票务预订服务。旅游移动商务平台整合公路交通、铁路、飞机票务信息系统,在用户提交身份信息、预约信息后,为其预定预期出行票务。交通票务预订服务系统要做好公路、铁路、飞机航班的数据库查询关联和预订接口,能够有效地快速检索并完成支付。官方数据库系统正在不断优化、公开化发展进程中,交通票务预订服务也逐渐实现优效性。

5.移动旅游救援服务。借助移动定位技术,可以明确用户所在景区、位置、信息以及救援资源的信息。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进行用户自救提示,并最有效率地进行救援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施救。

第6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7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上半年工业通信业运行情况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宣布,截至目前我国3G发展速度远低于预期。“按计划,明年我国3G用户数应该达到1.5亿,但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3G用户数只有2520万,仅相当于原先目标的六分之一”。

这样的数据无形中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压力。有业内报告称,三大运营商目前的3G运营均处于亏损状态,而预计最早实现3G盈利的中国联通也需要到2011年上半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面对并不十分理想的业绩单,背负巨大销售压力的运营商们终于肯开始坐下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养肥了诺基亚、三星等国外品牌厂商,而本土手机厂商在3G市场竞争中却始终处于劣势。除了网络覆盖和业务模式不完善,还有终端价格、资费标准过高等问题,成为困扰3G普及的障碍。

3G市场形势

对于运营商来说,终端是业务的先导,从一开始运营商就在这方面斗智斗勇。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数据显示,考虑到国内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终端补贴措施降低了手机的消费价格,预计2010年国内3G手机出货量将达4297万部,较去年的720万部增长近5倍。

但事实证明业界的估计过于乐观。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底我国3G用户为1606万,在过去的4个月时间里,3G用户仅增长了914万。不仅如此,在3G手机关注度榜单中,国际品牌上占领前十名中的九位。诺基亚凭借强大的品牌、产品影响力以44.0%的关注比例独占鳌头,继续领跑3G市场。

传统业界一直存在着狭隘的观念,一味将3G局限于阳春白雪的高端形象。但随着3G在全球范围内大范围铺开,世界各国的移动通信普及率逐年上升,高端市场趋于饱和,而低收入用户,包括偏远地区及农村的用户成为3G市场的潜在客户。

我国面临类似的情况。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普遍接受的3G终端价格在2000元以内,而运营商主推的终端明显高于这一价格区间。中兴副总裁何士友也表示,国内3G手机尚未普及较大因素就是价格过高,主要集中在2000-5000元的价格,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

由此可见,3G的发展仅仅靠几款高端机远远不够,只有平民化的手机才有可能开启全民3G时代。3G终端也该走下神坛,以更低廉实惠的价格上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只有丰富多样的终端,才能增加3G手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谁能抓住千元3G手机,谁就抓住了3G市场。”业内人士断言。

群雄应战

3G普及已是箭在弦上,争夺战越演越烈。无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商都摩拳擦掌,誓在3G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为突破终端的瓶颈问题,三大运营商把推动3G终端的发展和销售作为2010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布局中低端3G手机。3月5日,由中国电信倡导,有100余家单位参加的“CDMA2000手机设计研发产业联盟”宣布成立。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电信还表示将大力推动700-2000元区间标杆性主板方案(也称“公板”)的定制开发。在5月至7月间,已有大批量700-2000元价位的天翼3G手机上市。目前,在工信部测试的三种制式3G手机中,中国电信的天翼3G手机(EVDO制式)数量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在售的天翼3G手机机型已达百款。

另一家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也在悄然变阵。不仅把3G套餐资费门槛一再放低,苹果的一款支持WAPI功能的iPhone手机已经通过工信部相关部门入网认证――这是联通版的首款带WiFi功能的iPhone手机。此前,联通高端商务手机三星“大器”已被预订一空。联通3G手机已经形成高、中、低档全面布局,覆盖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全系列产品线。

领头羊中国移动在日前召开的黑莓BlackBerry 8910会上,力推的数款不到千元的TD手机引得业界关注。中国移动已成为基于OMS平台的OPhone产业链的主导者,其强力推动的手机OMS平台也在快速发展中。

运营商的频频动作迅速得到了市场的反馈。6月份运营数据显示,三家运营商的3G用户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国移动3G用户新增114.1万,增量首次超过百万。中国联通的3G用户增长103.2万,较前一月略有增加,连续两月超过百万。中国电信3G用户也呈百万量级增长。

除了运营商向中低端市场发力外,华为、中兴、酷派等众多国内本土厂商也紧随其后,密锣紧鼓推出价廉物美的平民化智能手机。iSuppli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已于2009年第四季度取代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与此同时,包括宇龙酷派、联想、华为在内的一系列本土手机厂商,也向洋品牌发起了挑战,千元以下手机作为3G普及的主力军。

应用称王

当终端持续推广,达到足够高的普及率时,相关增值业务大规模发展就有了客观基础。借鉴韩国、美国、日本运营商发展经验,2009至2012年间中国运营商在移动增值业务领域的表现,将直接决定其在3G市场中的竞争地位,留给运营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3G启动初,三家运营商为消费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也开发了很多基于3G的新产品,如应用商城、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阅读、音乐下载等。然而一年后他们却发现,消费者对这些应用反应并不强烈,甚至包括3G标志性的视频通话业务也很少有人问津。

“不管3G怎么发展,给消费者最现实的应用才是关键。”通信行业专家李博士说,“消费者有什么需求,运营商就提供什么,这样3G用户数才会成倍增长。”

于是,运营商也开始寻找业界关注的热点,跟风出击,咬紧领跑者,一轮新的长跑由此开始。5月初,中国移动联合汉王、华为等5家终端厂商,推出定制电子书。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发手机阅读基地。手机阅读已被运营商定位为继手机音乐之后的最具潜力增值业务。

第7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据业内预计,政府进一步推动将让3G在 2010年迎来真正的爆发,让消费者更多地、更深刻地体会到3G的优越。

“2010年将是3G起飞的一个年份,3G用户最低能实现6000万人,最高能达到8000万~9000万人。”著名电信专家陈金桥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对3G今年的发展前景显得十分乐观。据他预测,2010年整个通信行业的投资将比2009年4000亿元的规模有所下降,但仍能达到3000多亿元,而3G的投资也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的水平。

多位业内人士预计,在3G用户爆发性增长的同时,2010年手机终端竞争更加激烈,电信服务外包、移动增值服务领域投资机会更佳,其中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等市场前景广阔。

最大拉动力:增值业务

“3G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用户需求来驱动,主要是依赖增值业务。2010年可能还有点早,但会显露这种迹象。”陈金桥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看好的3G业务,“看好基于移动宽带发展起来的各种移动娱乐和移动商务业务,还有行业信息化和政务信息化;在2G时展比较好的移动游戏、移动视频和移动阅读,在3G时代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此外,商务信息化中的移动监控、移动支付也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此前中国电信内部一份内部资料显示,CDMA2000用户中手机游戏以64.3%的比例排名第一,手机阅读以50.7%的比例排名第二,而手机音乐排名第三,后面依次为邮箱、浏览、地图和搜索等。

在CNNIC对手机上网应用的调查中,手机新闻、手机聊天和手机搜索是目前排名前三的手机上网应用,分别有90.8%、47.9%和46.9%的用户使用。调查显示,有23.6%的用户表示愿意为手机电子书阅读付费,是目前用户付费意愿最高的应用,排在其后的是手机电视和手机网游,分别有17.6%和11.8%的用户表示愿意付费。

对此,魅媒科技总经理冯剑荣评论说:“从3G应用来看,手机网页游戏、手机阅读和手机视频是提高在线时长的最佳应用,提高了用户的在线时长,自然提高了数据流量,最终提高用户ARPU值。”

“手机游戏和手机阅读用户都会达到千万级数量。”3G门户网副总裁曹明表示,这两项有助于3G用户群开启移动互联网大门。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中国3G业务将会带动1万亿元需求,其中宽带、手机视频等3G业务有望达到2000亿元。

中信建投认为,无线音乐、手机游戏、移动电子商务等具备高成长性的3G业务将为运营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收入来源。

而2010年3G的机会绝不仅限于增值服务,第一创业分析师任文杰认为,2010年3G板块中“设备厂商中中兴通讯在全球的份额继续上升,值得关注;其他包括网络优化方面的企业和一些新的应用,如手机智能卡企业,2010年经营情况都会比较好。”

竞争第一波:手机终端

电信专家付亮更看好移动互联网业务。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模糊了原本简单的产业链,苹果、诺基亚、谷歌等各个领域的巨头相继涌进其他业态。在整个业务链条中,包括软件、操作系统、手机等,已经不单只有运营商的身影。

在2009年1月份中国3G启动后,三大运营商都无一例外地把无线宽带业务作为第一个推出的3G业务,并为此出台各种优惠措施;但进入第三季度时,拥有最多用户群的中国移动开始调整市场战略:其重心重归手机终端、上网本终端并存,手机成为竞争的主战场。2009年8月17日,中国移动手机应用商场Mobile Market;紧接着在8月31日,中国移动Ophone手机平台战略,力推OMS智能手机终端。中国联通除了在试商用时推出3G礼品盒产品,这一年来基本上都聚焦在引进苹果iPhone手机上。

在无线数据卡方面一直发力甚猛的中国电信,则也在年中抛出手机终端三部曲战略,打造千元3G手机、智能手机、明星手机。在中国联通引入iPhone后,中国电信也开始引入高端手机来建立高端3G用户群。中国电信内部资料显示,中国电信准备引入的CMDA EVDO高端手机包括三星Glyde、HTC Touch Pro 2、黑莓Peal 8130等。中国电信天翼移动终端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电信将在几个月内引入黑莓手机,速度快的话应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左右。

未来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微软主导的Windows Phone手机、移动主导的Ophone手机、苹果的iPhone、Google的Gphone和联通正潜心打造的Uphone形成“5Phone”五强鼎立竞争格局。

陈金桥认为,2010年将是3G手机大普及的阶段,3G终端2010年将呈现三大特色;首先是进入1000~2000元时代;其次终端产品种类大幅提升,数量上将不会低于150种;还有就是智能化和定制化。WCDMA 手机,诺基亚等传统厂商领先,而TD和CDMA2000手机方面,国内手机会占据优势。

据悉,中国每年的换机市场有几千万,张昕竹判断,“由于新的手机厂商成长迅速,手机行业估计将面临重新洗牌”。

3G,不能盲目乐观

2009年三大运营商业绩下滑严重,面对数千万3G新增用户,三大运营商将展开激烈争夺。中国电信的目标是2010年电信用户要达到1亿,市场份额达到15%,其中3G用户4000万户,市场份额40%左右;中国联通2010年目标力争月销售3G 100万户以上,2010年3G用户会达到2000万户,中国移动王建宙的目标是2010年用户达到5000万户。

上海证券认为,考虑到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支持联通WCDMA标准的水货手机,而且联通也明确地表示支持水货手机入网,联通手机用户增长超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业内预计比较乐观,但任文杰认为:“看3G新增用户,更应该看每天用3G上网、能给运营商带来增量收入的有效用户数,而这个数字大概能达到3000万人~4000万人。”

2009年10月底,CNNIC的《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中显示,截止到8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1.81亿户中,23.1%的人(即4181万户)表示计划在未来半年内使用3G手机上网。而且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近年来每年都在翻倍增长,潜在用户规模巨大。

“2010年是3G业务大发展的第一年,随着移动宽带以及各类移动应用的发展,ARPU今年可能会出现回暖的趋势,但鉴于前两年的持续下跌,期望大的提升是不现实的。”陈金桥认为。

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称,虽然相对于用户数高增长略有滞后,但3G用户数高增长必然带来3G收入的高增长,由于3G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品种和更高的带宽,用户每户平均收入(ARPU)值将大大高于2G水平,3G业务和收入有望在2010下半年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第8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瓶颈已经被成功突破。回顾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90年代末由于当时缺少网上支付这一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金融服务支持,加上当时上网人数少、物流配送购体系弱、客户购买习惯尚未转变等几大瓶颈难以突破,导致中国电子商务难以为继。随后而来的全球范围网络泡沫的破灭,更是将尚未成熟的中国电子商务打入了低谷,电子商务网站纷纷倒闭或被兼并。2000年,虽然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寒冬腊月,但工商银行以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银行和电子商务的重大发展潜力和机遇,果断决定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和B2B/B2C在线支付业务,加大对我国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并迅速推出了独具特色的个人网上银行业务和B2C在线支付业务,不仅如此,还在国内率先开通了国际领先的B2B在线支付业务。

应该说,工商银行在当时做出大举进军网上支付领域的决策,除了看好中国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前景外,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对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的战略考量。因为随着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时限迫近,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并且需要必要的手段。实践表明,外资银行很可能会通过“特殊”渠道抢占“高端”客户。因为中资银行在过去已经发展了很多物理网点,在这方面,外资银行竞争不过中资银行,但他们就会发展虚拟银行,这是外资银行的优势。基于上述分析,中资银行欲与外资银行在同一市场环境下竞争,必须考虑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构造“机构+鼠标”的销售模式,凭借渠道整合集结竞争优势。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工商银行在推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全套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同时,借助自己已有的实体网点优势,对之进行重新整合,以实体银行的信誉、信用和基本功能为平台,延伸虚拟网点,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在业务上,工商银行为B2C客户专门提供了网上自助注册的便捷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客户基础;为消除客户对网上支付安全性的顾虑,工商银行与微软公司合作,率先推出了基于硬件加密的个人客户证书(USBKey),为个人客户提供了企业级的安全保障。在完善网上支付平台的同时,工商银行还积极创新、努力探索新的支付渠道,2004年10月份推出了新一代的手机银行,开辟了手机移动支付的新渠道,此举进一步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为电子商务的网下交易支付提供了支持。目前,除了网上支付外,工商银行“金融@家”个人网银还可为客户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缴费、网上汇市、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12大类,60余项功能。根据最新统计,2004年工商银行已拥有超过1000万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和11万余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600余户B2C特约商户以及近百户B2B特约商户,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最大的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最后表示,随着我国网民的增多,信用系统、物流配送体系等的逐渐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后,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加深与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合作,并积极扶持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先进的B2B/B2C/C2C在线支付平台和网上金融服务。

新闻链接: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和 iResearch估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2004年中国互联网最热门话题之一,有超过4000万的网民在过去一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相对于2001年1065万网络购物客户增长了近300%;有超过63%的客户表示今后将会尝试网络购物。历经煎熬的电子商务企业,无论是业务发展速度还是获得风险投资,在2004年也都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第9篇: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催生产业变革

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资源保有成为互联网发展战略根基。近年来,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加速,有力推动了坚实的产业生态与网络应用发展基础的构筑。国际电信联盟(ITU)的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有近30亿网民使用固定网络或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且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国际总宽带中占比超过30%。中国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也将加速,预计到2020年,固定宽带用户将达到4亿,家庭普及率达到70%,光纤网络覆盖城市家庭、成为固定宽带主要接入方式,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将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11亿,宽带应用服务水平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可以预期的是,依托于世界先进的宽带基础设施,将为营造安全稳定的互联网接入环境,形成更加稳固的中国互联网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域名在网络安全顶层规划和设计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美国VeriSign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互联网域名注册总量达2.96亿;中国域名注册数量达2231万,占全球的7.5%。随着2011年ICANN启动New gLTDs计划,全球向ICANN申请的新通用顶级域名超过1900个,近900个获得批准,并有400个于2014年底完成了全球解析,注册量近200万。作为互联网基础性资源,中文域名的普及应用对于提升中国在世界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保障我国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之而来也催生了中文异体字处理规则制定、中文域名品牌保护等需求。

作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石,IPv6是亟需储备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全球IPv4地址资源已近枯竭,IPv6正在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全球已分配近17.2万块/32 IPv6地址,中国大陆共有19338块/32 IPv6地址,总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IPv6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庞大的地址空间,更在于其在推动全球互联网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据ICANN预测,2015年全球数字经济的产值将超过4.2万亿美元,这得益于包括IPv6在内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对IPv6的认识深度走在世界前列,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电力、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开始充分意识到IP地址资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大量申请。

移动设备与泛在网络丰富网民生活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基础良好,移动设备市场发展将以智能手机为主,可穿戴设备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发展。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94亿人、使用率达88.9%;而据WeAreSocial《2014全球数字、社交和移动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手机用户在2014年9月就已经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IDC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372亿部,同比增长11.6%,其中中国厂商分列3-5名,华为市场份额达8.9%、小米市场达5.3%、联想达4.8%,中国的三家智能机厂商总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苹果;尽管可穿戴设备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发展、产品功能、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等方面正在探索和积累中,但随着移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和移动网络接入条件不断优化,也即将进入爆发增长窗口期。

移动互联网接入环境持续优化,泛在网络正在逐步成型。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3G用户数达到4.48亿、4G用户数达2.25亿,3G网络覆盖和升级工作稳步推进,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全球范围内的5G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前期实验也都取得了进展。在网络基础建设逐渐完善的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基础,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将实现全面联通与覆盖,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丰富生活方式的关键基础设施。

万物互联网时代下,网民的全面接入和日常生活全面网络化将得以实现。中国物联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元, 2015年预计将达到7500亿;IMS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将有500亿台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国内咨询机构预测,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将超过4000万部。随着智能设备种类日益丰富、功能日益完善,新型互联网应用将极大丰富、新型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加之互联网的深化普及将使每个普通人都获得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人人都是网民、物物都能联网的泛在网络生活时代已不再遥远。

行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网络消费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eMarketer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电子商务消费额达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美国贡献了全球55%的互联网零售额;互联网消费的移动趋势崛起,正在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点;艾瑞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54.3%,已经连续数年实现翻倍增长,全球市场表现也是如此。网络消费市场规模增长与服务多元化,推动移动支付市场迅速发展;荷兰Adyen的移动支付指数报告显示,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移动支付的第二大市场,占全球在线支付份额的17%,同比增长58%。在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创新应用已经向批发零售、旅游、生活服务等传统行业全面渗透,并开始向农业、工业制造、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扩散。

社交网络跨界发展,与多种网络应用创新融合。WeAreSocial数据显示,2014年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3.5亿,位居全球社交网站首位,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旗下的QQ、QQ空间和微信同时进入前五名,其中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4.38亿。社交网络从论坛、BBS开始起步,到以用户原生内容为主的博客,再到分享互动的微博、Facebook,一路的演变和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深刻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引发了传统媒体行业变革,甚至给公共管理领域带来了机遇和调整;同时,社交网络正在与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在线娱乐、互联网广告等各类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出现跨界整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形成日益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

互联网行业将以创新技术为根基、以创新思维为导向、以创新设备为载体、以创新应用为展现,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精准化和社交化的需求,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智慧生活。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企业将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方面持续强化创新能力,不断引发商业变革,全面加速农业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现代化进程,引领产业融合浪潮、建设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引领全球社会经济的变革。

技术创新为互联网发展提供原创动力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互联网技术演进的不断大胆设想和改进。

5G引领移动互联网发展未来。由于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涌现,很多工作和生活都可以通过终端来解决。当前全球已经有140亿终端连接到互联网,但还有90%的东西未被连接,物联网必将是未来真正的杀手级应用,这就需要更高速的无线移动网络的技术支撑。

因此,业界启动5G研发,以应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瓶颈。5G标志性能力指标为“Gbps用户体验速率”,其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大规模天线阵列是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满足5G系统容量和速率需求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超密集组网通过增加基站部署密度,可实现百倍量级的容量提升,是满足5G千倍容量增长需求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新型多址技术通过发送信号的叠加传输来提升系统的接入能力,可有效支撑5G网络千亿设备连接需求;全频谱接入技术通过利用各类频谱资源,可有效缓解5G网络对频谱资源的巨大需求;新型网络架构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将业务应用、资源池和硬件完全解耦后,可以将一切都虚拟化,软件将吞噬一切,未来将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共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更灵活、智能、高效和开放的新型移动互联网络。

未来5G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极佳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5G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5G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

在我国,以华为为首的国内企业在5G方面已经提前布局,希望在新的移动通信领域占得更大先机。未来,5G仍将可能面临监管和牌照发放、组织机构以及标准推进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5G在网络架构上与固网之间的交互和耦合。

计算环境的“云雾化”。谷歌的云计算将互联网看作一团“云”,用户用标准的浏览器搞定一切,不论是内容、服务,还是操作系统的运行。严格说来,“云计算”并不是创新概念。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就曾有人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事实上,互联网的确在向“超级无敌计算机”的方向发展,比如“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这些都是殊途同归的概念。

当前,传统云计算的演进面临着超级大数据处理的挑战,从而衍生出各种计算模式与存储机制。雾计算(Fog Computing)是将计算和存储本地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云计算遇到的诸如带宽和时延过长等基础问题,也可有效解决云计算应对海量异构元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复杂度过高等问题。相对于云计算的全球范围中心化,雾计算是一种高度虚拟化的平台,其基本特征是本地化,这就为低时延的环境感知应用(游戏、视频流、增强现实等)提供了可能。因此,雾计算的服务和应用更依赖于广泛部署的终端设施,从而使其能够通过点或接入点为移动设施传输高品质的数据流。当然,有很多应用同时需要雾计算的本地化和云计算的全球化,如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

雾计算的概念由思科公司首创,旨在将云计算的部分功能拓展到更接近终端设备的层次。但在以“域(domain)”为单位的计算环境中,普遍存在着异构雾之间的交互问题,这需要对当前的云计算架构进行必要扩展。此外,雾计算让终端设备承担更多的计算与存储功能,这也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量子安全强力防护互联网空间。自斯诺登事件爆发以来,人们对互联网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前互联网所用的密码技术重在保障信息从发端到收端的安全传输和安全存储,是典型的“知己知彼”科学。而密码的安全性有两种:一种为计算安全性,其原理上可破译,但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这就是传统的密码学;第二种是无条件安全性,无论窃听者能力如何强大,原理上不可破译。

量子密码是利用信息载体(例如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特性,以量子态作为符号描述的密码。利用量子的不确定性和概率性特质,可以规避经典密码中的短板,即由于量子态叠加原理,量子比特不仅可以处在0和1两种基本状态上,还可以处在0和1的叠加状态,例如对应着电子自旋状态、光子的偏振状态。另外,量子密码的安全性有量子力学的物理原理保障。根据“测量塌缩理论”(对量子态进行测量将会改变最初的量子态),窃听者的存在会引入额外误码,这就为互联网密码安全带来了革命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