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的资料范文

爱国的资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的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国的资料

第1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子宫颈癌;治疗;病理资料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26-01

子宫颈癌是人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不但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占首位,而且是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瘤,但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各国、各地报道也有差异,我国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 60~70岁又有一高峰出现,20岁以前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 月至2010年12 月诊断为159例子宫颈癌的临床病例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 月至2010年12 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159 例, 年龄21~72 岁, 平均年龄45 ±3.2岁;已婚155例( 97.5%) , 未婚4例( 2.5%) , 全部有性生活史。首次分娩年龄≤20岁者47 例( 29.56%) 。孕次仅1 次者16例( 10.06%) ; 产次仅1 次者42例( 26.42%) 。合并妊娠者1 例( 0.63%) 。初次年龄≤20 岁者53 例( 33.3%) 。

1.2 病理资料:

1.2.1临床分期按FIGO(2000年) 分期标准分期: 0 期( 原位癌) 30例, 占18.87% ; IA 期30例, 占18.88% ; IB 期47例, 占29.56%; IIA 期18例, 占11.3%, IIB 期20 例, 占12.58% ; III 期14例, 占808%。

1.2.2病理类型鳞癌143例, 占89.94%; 腺癌10例, 占6.3%( 其中粘液腺癌4例, 子宫内膜样腺癌4例, 透明细胞癌2 例) ; 腺鳞癌4例, 占2.5%; 未分化癌2例, 占1.3%。

1.2.3病理分化程度 I 级21例, 占13.21%; II 级44例, 占27.67%; III 级94例, 占59.12%。

1.3 方法:以35 岁为界, 将159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 A 组年龄≤35岁, 共43例, 占27.04%; B 组年龄> 35 岁, 共116 例, 占72.96%。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0, 1995 年) 宫颈癌的分期标准, 全部宫颈癌患者术前均在我院行详细妇科三合诊检查、浅表淋巴结触诊、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以及CT 评估盆腔淋巴结状态, 静脉肾盂造影、钡灌肠了解子宫邻近器官情况, 力求分期准确。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之间的比较情况:≤35 岁组与> 35 岁组子宫颈癌患者各种病理类型构成不同; 前组腺癌占32.12% , 后组腺癌占9.21%( P< 0.01) 。≤35岁组分化程度Ⅲ级者占59.l2% , > 35 岁组Ⅲ 级者占44.72%( P< 0.01) 。

2.2不同年龄组的临床分期的比较:≤35 岁组与> 35 岁组手术治疗的377 例I、Ⅱ期子宫颈癌盆腔浸润、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 ≤35 岁组均显著高于> 35 岁组( P< 0.01) 。

3讨论

3.1宫颈癌的诊断方法

3.1.1子宫颈抹片检查是一种很简单可靠又不痛的检查方式, 由医师以刮棒和子宫颈刷把子宫颈和阴道上部的细胞刮下后, 采取混有子宫颈细胞的分泌物, 经染色处理后, 再送去检验室做检查, 目的为检测子宫颈及其附近有无异常的细胞。遇抹片检查阴性, 乳突和巨细胞病毒呈阳性反应以及抗原CEA,CA- 754 呈强度反应时, 应该考虑进一步检查。最适合做抹片检查的时间是在每次月经周期结束后至下次排卵期之前。

3.1.2骨盆腔检查撑开阴道, 以观察子宫颈和阴道的上半部,从腹部或指内诊方法可检查骨盆腔内的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膀胱及直肠是否有异常。

3.1.3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利用40 倍的显微镜, 在特殊的光源下详细检查子宫颈。从上皮细胞的变化, 分辨出良、恶性的病变。利用阴道镜从可疑病灶做直视切片, 供做组织学的确定。

3.1.4圆锥形切除术当子宫颈抹片或骨盆腔检查发现异常时, 要做更进一步的测试以找出问题之所在。在子宫颈及子宫颈周围切出圆锥形的组织, 再送去病理化验室做检查以确定有无病变。

3.1.5扩张刮除术先把子宫颈扩张后, 伸入刮杓刮取子宫内膜和子宫颈的组织以供检查。

3.1.6计算机断层扫瞄( CT) 及磁共振( MRI) 、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 PET) 当确定是子宫颈癌后, 需做计算机断层扫瞄、磁共振或PET 以了解子宫颈癌是否有扩散。

3.1.7其他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尿液测试及胸部X 线等。

3.2子宫颈癌的治疗:决定最佳的治疗方式前必须考虑很多因素, 包括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整体健康状况等。子宫颈癌治疗的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三种方法。

第0 期( 原位癌) : 子宫颈癌的处置方案争议性很大, 一般大部分认为若锥形切片的边缘有残留病灶者必须再实施子宫颈锥形切除手术; 但病人如不再考虑生小孩, 大部分医生会建议采取全子宫切除手术。第Ⅰ期: 单纯性子宫切除或子宫颈锥形切片方式。第Ⅱ期: IIA 期一般采取子宫切除手术加上骨盆腔淋巴腺的摘除术, IIB 期则一般大部分采取放射线治疗。第Ⅲ、Ⅳ期以后( 包括复发) : 晚期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法, 同IIB 治疗方法, 直接给予体外放射线照射与间接方式的高剂量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延长病人的存活期和减少病人的痛苦。

现今有相当多的化学治疗与放射线治疗方式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包括: 化学治疗与放射线治疗同步实施, 放射线治疗之前实施化学治疗或放射线治疗后追加化学治疗; 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证据显示, 哪一种治疗方案有最好的疗效, 所有研究的初步结果仍待进一步的临床证实。

参考文献

[1] 周建功, 宋荣坡. 动脉栓塞化疗和放疗结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4) : 4- 5

第2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母婴传播;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65-01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婴儿因母婴传播而感染HIV病毒,尤其是母乳喂养。采用有效的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早期母婴阻断是预防病毒传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婴儿感HIV病病毒。我院依据文献,通过观察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县自2006年至2013年各级医院内发现的18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4±5.9)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例;患者在孕前检查时发现HIV阳性,其中孕14周前确诊11例,孕14周后确诊患者7例;本组患者经性传播12例,其他途径6例;孕前已知感染病毒10例,其余为怀孕后获知。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发现HIV阳性后立即给予管理治疗,采用抗病毒治疗,辅助其他治疗,包括给患者提供免费HIV咨询及检测等,具体方法如下:

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5例患者选择终止妊娠,其余患者选择坚持妊娠及生产。

未选择终止妊娠的患者给予药物阻断方法,并提供阻断服务管理医生;本组患者孕14周前确诊HIV阳性的,在孕14周起开始给予用药;孕14周后确诊患者,发现后立即给予用药,全部患者用药直到产后42d。用药为齐多夫定(azt)、克力芝(1pv/rtv)联合拉米夫定(3tc),其中齐多夫定每日300mg,克力芝400mg/100mg,每日两次,拉米夫定150mg.,每日2次。在定期对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监测。

自然分娩患者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1h内给予口服齐多夫定口服液,连续使用42d。产后全部行人工喂养。

新生出生后3、6、9、12、18月龄进行HIV检测。

2 结果

本组患者5例孕早期终止妊娠,13例患者选择妊娠、生产,但1例患者未分娩,分娩患者中剖宫产5例,顺产7例;其中在省级医院分娩1例,州级医院分娩2例,其余9例在县级医院分娩。用药期间7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后果。新生儿全部顺利用出生,未发生早产现象,未发现畸形,全部为单胎,在新生儿出生3、6、9、12、18月龄时进行HIV体检,未发现感染HIV病毒,全部归为正常儿童,阻断成功率100%。

3 讨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艾滋病毒瘾(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的一种综合症;HIV属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感染人体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并从已感染的中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感染其他细胞,导致病毒扩散至全身。近几年,我国HIV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且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其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一种方式,也是1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随着艾滋病感染向普通人群扩散的不断增多,女性感染HIV的人群也随之增多,孕产妇感染率也开始增多,母婴传染也呈增加的趋势,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

母婴传染传播途径分为宫内感染、分娩感染及母乳感染等几种,孕期发现母亲为HIV携带者,应尽可能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HIV机率,其中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的基本措施。文献指出,在无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为30%~50%,采取干预措施后,其传播率可以降至百分之几,甚至为0。

本组患者在孕期发现HIV阳性后,立即给予干预管理治疗,本组干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助以HIV免费咨询、检测及妊娠方式选择等。抗病毒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在用药方面,对于孕周不足14周的患者自14周起开始使用,满14周后一经发现为HIV携带者,应立即给予口服用药,孕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是防止宫内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研究指出,宫内传播占HIV母婴传播的25%,因此孕妇在孕期应服用抗病毒药物,至产后42d坚持使用;新生儿出生后,也应立即给予喂服抗病毒药物,一般在两次喂奶间喂药,同时全部新生儿给予人工喂养,防止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阻断母婴传播。

齐多夫定是一种链终止物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它是胸苷核苷的变型,实验证明,齐多夫定可抑制逆转录酶,阻断HIV复制,它也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生产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药物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预防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克力芝是近几年被应用于抗艾滋病毒治疗的药物,其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剂联合使用,但克力芝不适用于2岁以下婴儿,过量使用可能造成婴儿死亡,因此本组主要应用于孕产妇孕期、产期联合用药;拉夫米定是一种具有顺式结构的脱氧嘧啶核苷酸逆转录酶抵制剂,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及HIV感染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用于新生儿抗病毒治疗。本组联合应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但应注意几种药物均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研究指出,齐多夫定可能造成骨骼抑制,引起患者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情况,因此在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观察,是否出现软困乏力等症状;拉夫米定可能引起患者头痛、腹泻等症状。本组患者中,使用三者联合用药,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给予积极的处理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

总之,孕妇确诊HIV阳性后,立即给予管理治疗,给予联合应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参考文献

第3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复发率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统计资料表明75%发生在绝经后[1],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在被诊断的子宫内膜癌中,I期病例约占72%[2],作为早期患者,治疗的原则上以手术为主,目前趋向于以手术+术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本文对我院2004~2009年的部分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并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4~2009年进行手术治疗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4例,入选病例均为按FIGO(1988年)分期标准[3]子宫内膜癌I期患者,中位年龄54岁。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86例,腺癌13例,腺鳞癌5例;淋巴结转移22例。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间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活检术,或子宫次广泛切除术+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活检术。主要步骤: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选取下腹正中或左旁正中位置切口,逐层纵向切开腹壁,检查盆腹腔脏器后双极电凝两侧输卵管峡部,按照手术计划切除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常规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并且关闭阴道断端。观察组患者均于术后加放疗,根据情况选择:单纯盆腔外照射(盆腔正中平面 DT:46~50 Gy);盆腔外照射(正中平面 DT:46 Gy)+阴道腔内照射(阴道断端粘膜下0.5 cm,DT:16~24 Gy);单纯阴道腔内照射(阴道断端粘膜下0.5 cm,DT:30~50 Gy)。

1.3随访与观察项目 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跟踪随访。主要内容包括:盆腔检查、盆腔B超、血清肿瘤标记物、阴道细胞学涂片CT、磁共振等。主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另外也观察放疗引起副反应的情况。本文所述复况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前者为盆腔、阴道残端或腹股沟区再次出现肿瘤,后者为盆腔以外的肝脏、肺、纵隔、锁骨淋巴结、脑部等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86.5%(45/52),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67.3%(35/52),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5.4167,P

3讨论

子宫内膜癌(EC)是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4],EC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北美、欧洲等地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5],在我国目前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而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且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还在呈逐年升高趋势[6]。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病可能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癌的75%~80%为内膜样腺癌,其余为非内膜样癌,如状浆液性癌、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移行细胞癌等等[7]。非内膜样癌发生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的几率较高、发生较早,预后比子宫内膜样腺癌更差。按照FIGO(1988)手术- 病理分期系统,子宫内膜癌中诊断时为Ⅰ期者约72%、II期者约12%、III期者约13%、IV期者约3%,子宫内膜癌的发现时间越早生存率就越高,5年生存率在I期病例可在90%左右,Ⅱ期者下降到75%左右,Ⅲ期下降到60%左右,至Ⅳ期则仅有15%~26%[8]。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原则上主要是手术治疗之外再根据病理分期、是否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等加以术后辅助治疗,特别是放疗(阴道放疗、盆腔放疗)的应用,但目前对于术后放疗的价值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报道术后放疗的I期患者局部复发率有所降低,但总体生存率无明显提高[9]。本文研究数据表明:采取手术+术后放疗的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6.5%(45/52),仅采用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3%(35/52),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手术+术后放疗能显著提高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Purdie DM, Green AC. Epidemiology of endometrial cancer: best practice and research[J].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1, 15: 341-354.

[2]Creasman WT, Odicino F, Maisonneuve P, et al. 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3, 83(Suppl 1):79-118.

[3]赵丽杰,隋灿烂,牛玉梅.不同方法治疗中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0,30(24):3795-3796.

[4]赵文斌.Ⅰb和Ⅰc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C):269-271.

[5]陈梅英,蔡丽萍,廖绮玲.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8):3660-3661.

[6]罗翠珍,张洁清,姚丽军,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3):216-219.

[7]孙维刚.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及病理组织学分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5):259-262.

第4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19-02

艾滋病是一种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的疾病,目前仍无根治措施,但通过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会引起患者许多不良反应,如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神经肌肉系统不良反应,以及较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骨髓抑制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将对实施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依从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对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实施规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6~65岁,平均(45.3±4.1)岁,病程3~21年,平均(8.3±1.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例,初中以上1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33~64岁,平均(46.7±4.0)岁,病程3~19年,平均(8.2±1.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初中以上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时均签署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如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并遵医嘱实施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组实施本研究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2.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 针对恶心、呕吐、胃肠胀气以及腹泻等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其发生早且持续时间长,一般在患者服药后1周左右即表现明显,且少数患者将在整个服药过程中均会存在,护理人员首先要告知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可能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好转,提高患者心理准备能力,并告知患者按时定期服药的重要性,切忌因为消化道不适而耽误治疗,存在腹泻、腹痛的患者可以建议其在饭后服用,轻度腹泻者鼓励其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等,忌食高脂、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腹泻,呕吐、腹泻严重者,建议来院治疗,除口服给药外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等措施,纠正脱水和维持电解质平衡;严重呕吐者停用药物,更改治疗方案[1]。一旦出现严重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可嘱患者卧床休息,调整清淡饮食等,必要时通过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及促进胃肠蠕动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

1.2.2 神经肌肉系统不良反应的护理 一般患者在服药后1~2周可能出现全身无力、头昏、头痛等表现,此时患者生化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并未出现显著异常,且体温无明显升高,护理上对于反应较轻的患者可以嘱咐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严重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床上饮水、进食、洗漱等日常活动;保证水分和食物摄入,嘱其每天饮水1000~1500 mL,可增加胃的排空速度及药物的溶解量,利于药物的吸收及排泄;给予易消化,清淡、高能量食物,避免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头痛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症状[2]。在有陪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床边活动,以提高和维持四肢肌肉的张力。

1.2.3 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 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将出现轻、中度斑丘疹,多位于颜面和躯干部,伴有瘙痒,大多表现为自限性,不能消退的根据医嘱应用激素抑制高敏反应或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症状[3]。还可以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选用中性洗涤剂,避免碱性溶剂,避免用毛巾过度擦洗皮肤,避免强光刺激,外出应遮光,以免加重皮疹,大批脱屑时,嘱患者不要挠抓,必要时睡前戴薄棉手套[4]。

1.2.4 肝功能受损及骨髓抑制的护理 患者一般在用药后3个月容易出现肝功能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伴有厌油,甚至黄疸等,其中初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此时应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烟酒、以及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上以少量多餐为宜,并医嘱使用保肝、护肝药物治疗。有部分患者在使用抗病毒治疗期间会发生骨髓抑制,因为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加上骨髓功能的抑制,更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护理上一定要嘱咐患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合以及空气流通受限的密闭场合,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检测血常规等,一旦出现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严重降低应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进行干预或补充血小板,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受凉,且搞好饮食卫生,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支持。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预计发生不良反应的心理接受情况并统计其服药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两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规律服药的比例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9%(χ2=8.838,P = 0.003)。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又称联合抗病毒治疗,需要三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要告知其抗病毒治疗一旦开始即必须终生服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因不良反应自行停、换药或随意增减剂量均会引起患者提前耐药、毒副作用加重及中断治疗等问题,导致治疗失败[5-6]。所以护理上要反复向患者讲清楚每种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技巧,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应对,强调应达到> 95%以上的治疗依从性并须终生服药方能保证治疗的成功[7]。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经济状况,为其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使用口头宣教结合图文、动作及现场试教等方法为患者介绍艾滋病实施抗病毒治疗的方法、有效性,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抗病毒治疗后1个月内每周、以后每2周进行电话随访、用药指导,为期半年,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注意营养、充分休息、降低传播危害等[8]。本研究针对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等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发现观察组对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坦然面对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规律服药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患者治疗的不适感并提高了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林光惠,陈小英.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8,23(11):30-32.

[2] 覃柳,蓝珂,张勇.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抗病毒治疗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研究,2010,24(8):2111-2112.

[3] 屈文妍,李春梅,闰会文.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78-1080.

[4] 周明琴,朱爱芬.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所致药疹的护理[J]. 护理杂志,2011,28(1B):60-61.

[5] 刘志芬. 护理关怀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依从性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9(5):956-957.

[6] 左玲燕,李太生,谢静. 教育指导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J]. 现代护理,2007,13(20):1940-1941.

[7] 徐六妹,杨桂林,王辉. 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非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干预对策[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 24(4):292-294.

第5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CIK;健康宣教;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05―0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多发性肿瘤,且绝大多数肝癌病人都合并肝炎及肝硬化背景以及肝内微小病灶的存在,这是导致HCC复发或再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HCC的难题之一1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一类新的杀瘤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杀瘤谱广的特点2。目前,生物治疗已联合运用到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并显示出其独特优势。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对11例HCC病人进行CIK细胞回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39岁――65岁,均有慢性肝炎病史及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1.2 治疗方法 每次抽取病人外周血50ml―100ml,由实验人员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验室中分理出单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14天――16天,使CIK细胞数量达到6.0~9.0×109时开始第一次回输,隔日一次,连续三次,共6天完成。

1.3 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顺利。11例病人中无一例出现寒战发热、皮肤变态反应等,延长原发性肝癌病人无瘤生存期,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2 护理与健康宣教

2.1 CIK采血的护理与健康宣教

2.1.1 采血操作前做好患者的评估3,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该技术的治疗原理、操作过程及优点,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树立治疗信心。

2.1.2嘱病人采血前一日进清淡饮食,禁油腻食物,以免影响分离效果,并更换干净且袖口宽松的衣服,以确保充分暴露采血部位。采血时嘱病人放松,平卧位,如出现头晕、心悸、剧痛等不适及时报告。拔针后嘱病人按压穿刺点5-10min,直至穿刺点无出血为止。

2.1.3 采血后嘱病人多休息,加强饮食营养,同时告知病人CIK治疗的作用、培养过程、培养所需时间及疗效,以增强病人信心。

2.2 CIK回输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2.2.1 回输前及时通知病人,宣教重点放在如何让病人配合回输,如讲解回输的过程、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回输顺利进行。

2.2.2 回输时将CIK细胞回输液通过输血器(9号针头)经静脉输给患者。输注细胞前,先输50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引导,然后输入 CIK细胞回输液(约200ml)。细胞输注过程中,速度不应太快,保持40~60滴/分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严密观察回输过程中病人的各方面反应情况并做好记录。

2.2.3 不良反的观察与处理 (1)寒战、发热:最常见的反应,常出现在会输完成后或回输后1天。出现寒战患者给予保暖,遵医嘱肌注异丙嗪25mg等处理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根据发热程度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2)变态反应:患者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心慌等情况。出现变态反应立即停止输注,给予吸氧,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本组11例病人无发生上述反应。

3 体会

通过对1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护理我们发现,应用CIK细胞治疗期间,做好病人的护理观察和健康教育,使病人更多的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安全性、注意事项等,才能使其在任何时候都充分的配合,以保证每次CIK细胞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CIK治疗后,11例病人均有体力上的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Bruix J.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J].Hepatology, 1997,25:259_262

第6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晚期宫颈癌;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97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c)-01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August 2015, 23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ynecologic cancer treated in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chemotherapy, drug dosage was 175 mg/m2, infusion time was 30 min. Infusion at the first day of Chemotherapy, with 21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 2 or more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ere carried out in all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1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 15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 5 cases of stable disease, 2 cases of progress,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9.6%. Safety evaluation of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found that, the blood toxicity was relatively heavy, toxicity of gastrointestinal, liver and kidney, and neurotoxicity were milder. Conclusion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Efficacy; Safety

宫颈癌是较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1],病因不详,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发病女性越来越年轻化的特点[2-3]。以往,放射疗法是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4],但是由于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细胞浸润范围较大,情况危重,放射疗法已无法控制病情,在化疗引入后,才使晚期癌症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5]。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目前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它是一种新型紫杉醇[6],与普通紫杉醇比较,更加安全有效[7],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该类紫杉醇应用到妇科肿瘤的治疗中[8]。笔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来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晚期妇科癌症患者23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9]),年龄37~78岁,中位年龄49岁,年龄≤60岁20例,>60岁3例;所有患者均发现癌细胞转移,其中卵巢转移10例;腺癌18例,鳞状细胞癌5例;Ⅱa期1例,Ⅲ~Ⅳ期3例,Ⅲc期8例,Ⅳ期11例;首次治疗6例,非首次治疗17例,其中包括手术复发9例,保守治疗后进展8例;患者病程发展情况不一,难治型4例,复发型5例,病程进展中6例。

1.2 方法

23例患者均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美国Abraxis BioScience,注册证号:H20091059)进行治疗,其中单纯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者2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靶向治疗者9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药物进行化疗者11例,其中联合奈达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295)进行治疗的患者1例,联合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13)治疗4例,联合卡铂(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616)治疗6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靶向治疗者9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靶向治疗4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方案1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3例,单方治疗1例。药物用量为结合型紫杉醇用量175 mg/m2,滴注30 min,第1天滴注,以21 d为1个疗程,顺铂用量为75 mg/m2,使用25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滴注120 min,化疗第1天滴注;卡铂按350 mg/m2的剂量进行滴注,滴注60 min,化疗第1天滴注;奈达铂按照80 mg/m2的剂量进行滴注,滴注90 min。化疗第1天滴注。均为2个以上疗程。

1.3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化疗结束后,采用WHO对实体瘤的评估标准[7]进行疗效评价,患者恢复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进展(PD),观察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ORR)=(CR+PR)/总例数×100%。观察患者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评判方法为CT或PET/CT。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分级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分为0、Ⅰ、Ⅱ、Ⅲ、Ⅳ度5个级别:0度为无反应,Ⅰ度为轻度反应,Ⅱ度为中度,Ⅲ度为重度反应,Ⅳ度为极重度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总生存图、无进展生存图则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软件进行绘制。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治疗后患者的ORR为69.6%,其中CR 1例,PR 15例,SD 5例,PD 2例。

2.2 生存分析

癌患者的1年OS为95.7%(22/23),见图1。23例患者1年PFS占30.4%(7/23)。中位PFS为9个月(95%CI:8~17个月)。

2.3 不良反应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安全性评估研究表明,治疗晚期宫颈癌的23例患者中,血液毒性较重,Ⅰ~Ⅳ度白细胞减少率达到了100%,Ⅰ~Ⅳ度粒细胞降低也超过了5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占21.7%;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多为轻度的呕吐反应,Ⅰ~Ⅳ度占73.9%(17例)。肝肾损伤程度较小,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只有轻度升高。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上述毒副作用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到化疗前指标,没有出现因不可逆毒副作用而导致暂停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的患者。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较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并且患者年龄愈发年轻化。目前其致病机制至今不详[10],可能与病毒感染、分娩或者有关[11],也可能与地理差异或环境因素有关[12]。研究发现[13],宫颈癌死亡率在妇科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二位,在全部肿瘤的死亡率中高达11.67%。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宫颈癌的发展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由于体质差异,也有部分患者发展为晚期癌症。以往常常将放疗作为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手段[14]。但是往往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情较重,癌细胞浸润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伴有部分癌细胞对放射治疗不敏感,因此单纯使用放疗手段无法达到控制病情且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的目的,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化学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5-17]。随着各种化疗药物的问世,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周期都在不断提高。

紫杉醇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对于肿瘤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紫杉醇[18],与普通紫杉醇比较,更加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更低。相关报道指出[19],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独用于肺癌等晚期癌症治疗的研究较多[20-21],且该类型紫杉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该类型紫杉醇与铂类联合治疗妇科癌症的相关报道较少。笔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方或者结合铂类等治疗方案对来我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CR 1例,PR 15例,而SD 5例。而2个治疗周期的治疗后ORR达到了69.6%。本次研究中的生存分析结果也显示,患者的1年OS为95.7%。另外,对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后发现,血液毒性较重,同时伴有轻微的消化道毒性、肝肾毒性、神经毒性。与以往的紫杉醇类药物比较,该类型紫杉醇的疗效升高,副作用则明显降低[22-23]。

综上所述,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低。本研究为临床使用白蛋白结核型紫杉醇作为抗癌药物的前景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基础,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亚琪,刘爱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及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1):803-805.

[2] Lynge E,Rygaard C,Baillet M,et a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t crossroads [J]. APMIS,2014,122(8):667-673.

[3] Li S,Hu T,Lv W,et al. Changes in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cance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study of 10 012 cases from a nationwide working group [J]. Oncologist,2013,18(10):1101-1107.

[4] Whitfield G,Jainpgreen M,Green M,et al. Quantifying motion for pancreatic radiother radiotherapy margin calculation [J]. Radiother Oncol,2012,103(3):360-366.

[5] Osman M. The rol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x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J]. Oncol Rev,2014,8(2):250.

[6] Ibrahim NK,Desai N,Legha S,et al. Phase I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BI-007,a Cremophor-free,protein-stabilized,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 [J]. Clin Cancer Res,2002,8(5):1038-1044.

[7] Desai N,Trieu V,Yao Z,et al. Increased antitumor activity,intratumor Paclitaxel concentrations,and endothelial cell transport of cremophor-free,albumin-bound Paclitaxel,ABI-007,compared with cremophor-based Paclitaxel [J]. Clin Cancer Res,2006,12(4):1317-1324.

[8] 曾靖,张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41(3):232-235.

[9] 董家斌,吴尚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防治[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6):496-499.

[10] Martín AG. Molecular biology of cervical cancer [J].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Oncology,2007,9(6):347-354.

[11] 蒋丰,东.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4,(7):516.

[12] 郑怀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8.

[13] 铁木帅龙.妇科普查中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2,20(11):451.

[14] 吴琼,徐晓婷,姬磊,等.不同化疗方案同期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 19(2):15.

[15] 卢翠萍,郑秋香,陈珍,等.顺铂单药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6):3-5.

[16] 丁金泉,李美丽,张群贵,等.宫颈癌术后应用调强放疗同期化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7):44-46.

[17] 孟庆荣,马春季.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126-129.

[18] Ibrahim NK,Desai N,Legha S,et al. Phase Ⅰ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ABI-007,a Cremophor-free,protein-stabilized,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 [J]. Clin Cancer Res,2002,8(5):1038-1044.

[19] 曾靖,张蓉,黄曼妮,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妇科肿瘤的临床分析[J].癌症进展,2014,12(4):387-393.

[20] Green MR,Manikhas GM,Orlov S,et al. Abraxane,a novel Cremophor-free,albumin- bound particle form of Paclitaxel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Ann Oncol,2006,17(8):1263-1268.

[21] von Hoff DD,Ramanathan RK,Borad MJ,et al. Gemcitabine plus nab-Paclitaxel is an active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a phase Ⅰ/Ⅱ trial [J]. J Clin Oncol,2011,29(34):4548-4554.

[22] Gelderblom H,Verweij J,Nooter K,et al. Cremophor EL:the drawbacks and advantages of vehicle selection for drug formulation [J]. Eur J Cancer,2001,37(13):1590-1598.

[23] ten Tije AJ,Verweij J,Loos WJ,et 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formulation vehicles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chemotherapy [J]. Clin Pharmacokinet,2003,42(7):665-685.

第7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 紫杉醇;顺铂;辅助治疗;晚期宫颈癌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11-02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报道指出该恶性肿瘤在妇科肿瘤疾病中高居第二位置,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早期宫颈癌未表现出特异性症状,早期临床表现包括阴道出血,容易造成误诊。多数患者发现时多已处于晚期,此时会伴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2]。早期宫颈癌可直接应用根治手术予以治疗,晚期宫颈癌单纯依靠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难以控制肿瘤的转移,死亡率较高。化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常用手段,紫杉醇和顺铂是两种常见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能够为根治术的治疗提供条件[3]。本研究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详细检查确诊为晚期,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上述病例可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41.4±7.2)岁,鳞癌30例,腺癌6例,观察组40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40.8±6.8)岁,腺癌32例,鳞癌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检查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未使用过化疗药物,无手术治疗史,无严重慢性系统疾病和心肝肾损伤,均自愿接受所指定的临床治疗方案。

1.2 临床治疗 对照组接受全面检查后直接选择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先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取腹部正中部做一切口,了解病变范围后,切断韧带,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将子宫体、子宫颈游离出来,切除子宫,切除后进行相关缝合操作。手术过程中予以抗感染护理。观察组在进行手术前采取以下方案进行化疗,将紫杉醇135-175mg/m2加入至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约3h,然后静脉滴注溶于250ml葡萄糖的顺铂(50-75mg/m2),4周/疗程,间隔3周后继续第二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0天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缘阳性和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方案的疗效评价标准: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统一评定标准。完全缓解,术后肿瘤彻底切除,4周内无复发,无新病灶;部分缓解,术后肿瘤切除较多,体积缩小超过50%,且4周内无复发,无新病灶;稳定,术后肿瘤体积有所缩小,但不超过50%,或者肿瘤体积增大不超过25%;病变进展,术后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并有新的病灶出现。总缓解率=(完全缓解数+部分缓解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标准差(χ±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t和X2检验分析数据资料,P

2 结 果

2.1 两组方案的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阴道切缘阳性率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62.5%,对照组的总缓解率为38.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接受化疗过程中主要出现了部分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30例,表现为恶心、呕吐等,骨髓抑制8例,出现发热症状的2例,上述症状均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

3 讨 论

本研究分析了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两组手术均顺利进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缘阳性率等临床指标均要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缓解率为62.5%,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表明紫杉醇联合顺铂提高了宫颈癌根治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辅助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热等,但经过合理的治疗均得到缓解,对手术的治疗不造成影响。辅助化疗的目的就是改善宫旁浸润,缩小肿瘤范围,扩大手术指证,从而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便利。紫杉醇是一种细胞特异性药物,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杀伤效果,对宫颈癌端粒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顺铂是基础化疗药物,文献中指出该药物能够较好的减少肿瘤的体积和范围,联合紫杉醇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杀伤肿瘤的效果。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引发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紫杉醇的用量轻微,旨在将不良反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减少不良反应。一些报道中指出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手术治疗宫颈癌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和阴道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涛,李希聪,王焱,等.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2):109-111.

第8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63-03

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癌症,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威胁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其中约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然而又有80%左右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无手术机会,只能采取以化疗为主的保守治疗。多西紫杉醇是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对抗癌症的新药,我院于2008年4月~2012年4月采用多西紫杉醇和顺铂对所收治的78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探究其对化疗的效果及生存率和毒副作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0±7.9)岁;对照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0±6.3)岁。以上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腺癌41例,鳞癌25例,腺鳞癌12例;TNM分期:Ⅲa期9例,Ⅲb期25例,Ⅳ期44例。全部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高于70分,预期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将心肝肾功能异常及明显的化疗禁忌证患者排除。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在患者进行化疗的前3天采用25mg/m2顺铂(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H20020272)+500mL生理盐水,静滴。并分别在第1、8及15天采用35mg/m2多西紫杉醇(海南紫杉园制药有限公司,H20066558),静滴,1h/次。每次化疗前采用3mg格拉司琼(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H20041206),静脉缓慢推注,以防止呕吐。若患者白细胞数量

1.3疗效与毒副反应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判标准进行判定。(1)完全缓解(CR):患者的可见病灶全部彻底消失且持续时间>4周;(2)部分缓解(PR):患者肿瘤病灶最大垂直径与最大径的乘积缩小>50%且持续时间>4周;(3)稳定(SD):患者的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1.28%(20/39)、23.08%(9/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6±1.8)个月、(8-2±1.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8.72%(19/39)、28.21%(1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毒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第9篇:爱国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现代社会中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对患者的各类器官损害极大[1-2]。临床上控制以及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为药物疗法,其中拉米夫定、依非韦伦以及替诺福韦酯均为常见药物。为了进一步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疗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替诺福韦酯联合疗法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结果,现将其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x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并随机分成45例观察组以及45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9岁~45岁,平均年龄为(35.13±3.0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0岁~46岁,平均年龄为(36.09±3.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疗法。①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以及干扰素等基本抗病毒治疗;②药物主要使用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以及依非韦伦(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265);拉米夫定使用剂量为100 mg/d,平均1次/d;依非韦伦使用剂量为600 mg/d,平均服用1次/d。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其中,使用的药物为替诺福韦酯(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120487),使用剂量为300 mg/d,平均1次/d。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对患者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血清HBV DNA、HIV RNA转阴率三个指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操作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半年相关指标对比 6个月后,观察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HBV DNA含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

2.2治疗一年相关指标对比 1年后,观察组HBV DNA低于监测下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清HBV DNA含量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

2.3 HIV RNA转阴率对比 1年后,观察组中出现HIV RNA转阴的有42例,转阴率为93.33%;对照组中出现HIV RNA转阴的有35例,转阴率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字2=4.41,P

3讨论

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大范围的感染性,二者同时发生极易导致两种疾病都加重且发展成为更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合并疾病主要采用药物疗法,据调查,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酯药物均对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3-5]。为了进一步证明其疗效,促进疾病的治疗进程,本研究通过联合药物疗法的的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疗法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半年后以及一年后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有所提升,血清HBV DNA含量值也有所下降;说明拉米夫定以及依非韦伦对控制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从观察组的拉米夫定、依非韦伦与替诺福韦酯联合疗法效果看来,观察组在治疗半年后以及一年后包括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血清HBV DNA含量值在内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替诺福韦酯疗法对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宗运.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02):256-258.

[2]杨蓉蓉,桂希恩,熊勇,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艾滋病患者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09):533-537.

[3]高化国.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 肝炎病毒感染分析[J].系统医学,2016,1(0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