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幼儿教育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育反思

第1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育模式 兴趣 瑞吉欧教育 幼儿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马拉古奇写了这样一首诗:“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在瑞吉欧人眼里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人类历史舞台的演出者,是儿童文化的创造者……

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特点

瑞吉欧教育体系极具特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在很多方面都富于创新和突破。首先,它强调幼儿的主动建构与合作 学习;其次,它侧重以“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多种表达和学习方式来摸索其主动学习规律,并以此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再次,它重视并尊重幼儿的兴趣,不规定强制划一的学习时间,更有利于开展促进幼儿深入理解多种学科的方案教学;第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关注多样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环境创设;第五,它给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研究幼儿知识的建构学习过程,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第六,它努力建立并维持教育机构与家长、社区高水平的多变互动与交流。

二、结合自身教育对现行幼儿教育方式的反思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参观过戴安娜学校后就曾表示“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如何强化孩子们可能性的认识和知觉……我参观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孩子、教师、家长还是学校的全体员工。”

(一)以孩子为中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瑞吉欧的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最具特色的要数方案教学了。瑞吉欧一般没有明确规定的课程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方案。而他们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他们生活的周围的环境,来自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活动。真是因为没有预先制定幼儿必须所学习的正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创造更有利于儿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情景中,能熟练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可以在自己的计划中独当一面,能够更好地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以兴趣为着手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书中有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1989年,戴安娜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恐龙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把自己的恐龙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经常在玩恐龙的游戏,于是,老师决定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恐龙研究。确定主题后,先以画恐龙作为活动的开始,老师与每位幼儿谈论他们的作品,然后集成小组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了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如:恐龙吃什么?恐龙住哪里?……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教师要设定各种小题目,来促使他们对事物进行思考。如“恐龙是怎么样演化的”“他们的生理习性施舍呢”“恐龙与人们的关系如何”等等,再逐渐对每一个小子题进行扩大,如“恐龙的演进模式是什么”还可以提出“恐龙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恐龙是什么时候消失的”“恐龙是什么怎么样消失的”等等。主题“放大到什么程度”,进行多长时间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转移。而“恐龙”方案主题整整延续了四个月,涉及了44个与恐龙有的关的小子题活动。

看完这则案例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思考,我同样带着大班,孩子们对恐龙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却没有和孩子们共同深入研究过恐龙。因为我们所用的建构教材在教育内容上,将相对独立的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被硬性的编入分科教材,在不同的教学时段加以实施;在教学方式上,以集体授课为主,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幼儿,并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个别需求,也照顾不到同一位幼儿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需要。

在瑞吉欧戴安娜学校里,教师和幼儿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差别,就像是玩乒乓球游戏,一方把球抛过来,另一方把球接过去,对方再把球打过来……

在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又是怎样的呢?因为再完美的教育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幼儿 教育 英语教育

近年来,英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甚至一度出现了全民“英语热”,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和学习方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流传,社会英语教学力量也大量出现,繁荣发展起来,各种英语教学机构打着各种旗号出现在家长面前,而众多家长也“秉承”着晚动手不如早动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在幼儿阶段就开始进行英语教学,各种幼儿英语教学机构也应运而生。纵观当前的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有着这样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尤其注意的。

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因爱成害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英语教育在我国是二语教育,也就是第二语言,我们的母语是汉语。一方面,一个不会说汉语或者汉语说不好的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说不好母语,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其次,我们要清楚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比如在身体发育方面,孩子在0岁~3岁之间,生理发育迅速,无论是肢体的成长还是语言、思维和运动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成长,而进入7岁之后,身体方面的成长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直到12岁前后。这个阶段,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能够大量记忆知识。到了12岁以后,身体进入了第二个发育期,这个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对于力量和控制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就比较有适合。

在语言教育方面,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尤其是在3~12岁,是语言能力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这个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孩子的母语能力,为母语的掌握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母语能力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足够的母语文化摄入。二语教学的一个原则就是应该在母语具有基本的基础能力之后才适合展开。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的学前教育时期就开始了二语的教育,并且是多种语言共同进行,结果孩子得了失语症,这个孩子说话的时候,是多种语言词汇掺杂在一起的,并且有着自己的语法结构,并不符合任何一种他所学习的语言的语法习惯,这是一种后天教学造成的人为的失语症。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的这种教育的期望是好的,希望孩子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多掌握几门语言,但是这里出现了两个误解,第一这个所谓的语言成长黄金时期,指的是孩子对于母语的掌握。第二个,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是一种语言基本掌握之后才能导入另外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就是思维方式,我们必须让孩子先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然后以这个思维方式为准绳,才能够区分和掌握另外一种语言,多种语言混杂在一起进行学习,看上去是能够齐头并进,但是最终会导致孩子的语言标准混乱,降低学习效率。

二、超越学习阶段的英语教学

幼儿英语的学习,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内容设定。对于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全面发展的幼儿进行涂鸦式的灌输教育或者进行超越阶段的语法、时态等抽象问题的讲解都将大大降低孩子对于语言的兴趣。而在很多家长心目,英语学习的考核标准不仅仅是能说多好,往往家长们还会参考某种考试形式的分数值。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教学方向的偏转,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转向了枯燥的语法训练和问题解答,尤其是当前教育和入学的现状,英语分数其实是很多家长推动孩子英语学习的根本动因。这种情况的下的英语培训就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超越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出现,让学生学起来吃力,让老师教起来也吃力,最终消磨了孩子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孩子还产生了逆反心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经遇到过一个五岁的孩子,在最初进入英语学习班的时候,孩子的兴趣满满,在课余时间还很喜欢看芝麻街,而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的家长处于入学考虑,开始在校外给孩子安排了英语辅导班,在两个学期中学完了小学课程,进入了中学教材的学习,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孩子对于英语的兴趣和分数都直线下降。这就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跑步的孩子,家长让他去追赶刘翔一样,承担了不该承担的压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三、教材教法的杂乱性

幼儿教育是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自己的发育特点,这个阶段孩子的教学要求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很多教学机构中,幼儿英语教材要么是成人教材的简化版,要么是直接从英语国家引进的外版教材。这里都存在着问题:

1.成人简化版教材。成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程序与幼儿不同,成人教材是按照成人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的。通常成人教材中更为偏重语法结构的讲解,其次才是表达方式。这与成年人理性思维强的特点有直接关系。而幼儿则正好相反,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对于成人版教材往往有着难以适应的情况出现。

第3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教学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其实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起到一个连接作用,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老师,也时常为一些提问设计而苦思冥想。到底应该给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到自己的话题中来则成为幼儿园老师在语言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处理教学语言与幼儿心理年龄特点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效的、完整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喜欢上课,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师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也是模仿的对象。所以,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老师一定要保证自己语言规范和标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由于涉及的范围广,表面上,老师在课堂上比较随意,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孩子的世界。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占其主导心理,对形象的文字、语言学习比较感兴趣。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讲述,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可以提出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能较好的把握内容目标,展开积极的思维,此时,幼儿也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新《纲要》注重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重视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可是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毕竟有限,自我表达能力弱,此时,孩子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作为老师,就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加以支持和帮助。幼儿是极具好奇心的一种群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这种特点更加凸显,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可因为自身的原因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此时,老师就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外到内,全面的分析,再引导他们把心中真正的疑问提出来。要做到以上这些,需要幼儿园老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应认真、仔细的观察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二、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一些幼儿园老师只重视幼儿的知识积累,忽视了情感和人格方面的教育;传统的的封闭式教学,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发挥;教学内容普通,无法调动幼儿的兴趣,缺乏问题指引,对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不太看重,整个语言教学环境只是在对书本的重复。

上述问题无疑对幼儿语言教学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让教学流于形式,如果再不注重问题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就很难引导幼儿思维、开启幼儿想象的闸门。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不够系统,缺少科学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应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进步。

三、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反思

1.以新颖有趣的语言教学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幼儿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也就是需要老师合理选择教材,有趣的教材内容才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但不能呆板、枯燥,要让幼儿学会选择和思考,并讲出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而幼儿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自己去创造,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想象力,在满足自我求知欲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讲述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水平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见解和表达能力。在讲述和谈话教学实践中,幼儿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老师应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小班教学,也应坚持使用普通话。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通过让幼儿参加喜欢的课堂活动来学习语言。就算在课外,老师也要坚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都可以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老师都应保证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规范语言的环境中,并不断得到语言交流的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注重提问细节,有机结合集体回答与个体回答

集体回答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减少幼儿的畏难情绪。但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分追求集体回答,导致幼儿不能够更好的积极思考。因此,集体回答应与教学提问内容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个别提问前应熟记孩子的姓名。小孩子尤其希望被老师注意,所以每次教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举手回答,如果老师记不住孩子的名字,会让他们感觉很失落。可见,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可能会造成处在发展阶段的幼儿心理极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有所注意。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幼儿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材,在课堂提问中要合理的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语言,以及在日常活动中,都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第4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亲子园 教研活动 实践 反思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根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儿童受教育对象要从3~6岁拓展到0~3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0~3岁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也应运而生,由于大部分机构是一种赢利性质的,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师资、硬件等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而作为幼儿园在拓展0~3岁婴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小

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等八种能力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

2.具有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

教师队伍稳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只需再次培训和提高。

3.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具有医疗保证和咨询

4.对幼儿园的发展大有好处

(1)扩大了幼儿园的市场和知名度,储备了生源;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对入幼儿园小班之前进行了入园实践活动;

(3)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水平;

(4)增进了家园的沟通和交流;

(5)解决了婴幼儿的入托问题。

(二)幼儿园开展早教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

1.亲子园只有一名专职教师,师资严重不足。

2.担任教学工作的其他教师全部是兼职教师。

可以这样说这些教师都是双重身份:周一至周五是当班幼儿教师,周六至周日是亲子园专职教师。

3.绝大部分教师在来亲子园代课之前没有接触过0~3岁婴幼儿的教育,尤其没有家庭教育的指导经验。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教研计划,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又能够将幼儿园早教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早教活动。

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专项培训

1.了解亲子园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地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2.教师角色的转换

(1)亲子园教师与幼儿教师的区别

第一,教育对象更复杂,教育任务更重。

因为它面对的不仅仅是0~3岁婴幼儿,同时面对他们的家长,而他们的家长这一群体也是复杂多样的,除了父母以外,还有祖辈及其他亲属,甚至包括保姆或相关养护人。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应对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复杂局面,在执教时,需要带动家长科学地与婴幼儿互动,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必须正确对待每节活动都有家长监督的这一现实,所以亲子教学堂堂是公开课。

第二,孩子年龄更幼小,指导要求更高。

教师要有咨询水平,教育视野要更宽广,要多掌握新信息,了解学习不断变化更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第三,互动方式更多样,人际沟通更频繁。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灵活、随机地进行教育,实现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

(2)实现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成功转型

①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首先,热爱幼教事业,富有爱心,喜欢和婴幼儿亲近,态度谦卑,亲和力较强,亲子教师应该是愿意用全部智慧和心血培育婴幼儿,全面关心每个婴幼儿的成长。

其次,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以身作则,为婴幼儿的未来作导航。

再次,了解、掌握家长的心理,善于和家长沟通、配合,能与其他教师团结、融洽的协作。带好婴幼儿仅凭一个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做好。

②全面的知识技能

与幼儿园教师相当,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关键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等略。

③必备的专业素质

观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洞察婴幼儿的认知、言语、表情、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及心态变化等,从而有效地引导、调节、控制活动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唤醒婴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婴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婴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等,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富有幽默感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所有的教具必须熟练操作,同时能制作相应的教具或玩具。

组织能力。教师要注意把空间转给家长,尽量让家长和婴幼儿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要起到衔接、主持、协调活动的作用。

沟通能力。除了要学会和婴幼儿沟通,还要具备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④充分的心理准备

承受压力。每次课都是公开课,观摩课,都要接受家长的质疑和检验。

勇于接受挑战。新型的教育模式,即根据我园的教育模式在1小时内要完成许多个小的亲子活动。

总之,亲子授课是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相信孩子主动吸收能力,注重细节教育,个性差异,尽量避免婴幼儿等待。强调从婴幼儿兴趣出发,强调自由,开放和弹性。必须注重的是在课堂中不用褒贬词说孩子,不轻易碰触孩子身体。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引起家长讨论和发问。給每个孩子均等的教学时间,不用选择性的词汇。

3.了解早教课程

通过了解早教课程,可以使婴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初步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掌握初步的知识,加强婴幼儿的身体锻炼,加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特点鲜明的亲子环境

亲子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让良好的教育理念自然的融入到环境中,鲜活、及时地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帮助和资源。具体包括:开放性,开放幼儿园各种资源和环境,利用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发挥资源和环境的作用;亲子性,亲子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发展性,让环境与家长对话,为家长提供了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亲子教育的内容,让家长能够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创设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教室

包括大运动教室、精细动作教室、休息室等。大运动教室以增强婴幼儿大肌肉机能为内容,适合各个年龄婴幼儿的活动。精细动作教室以发展婴幼儿小肌肉动作为内容,可进行集体教学,提供保证适合每个年龄的婴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休息室供婴幼儿稳定情绪和休息,内设活动区、益智区、休息区。环境创设应注意为婴幼儿建立充足空间,为其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玩耍并具有家庭气氛的环境。

(3)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集体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什么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开发智力以及各种潜能和情感交流。

个别辅导。根据不同的孩子的特点差异进行个别辅导;下班见习:每学期为亲子园的孩子提供2~3次每半天到班上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为入园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

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一些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

(4)科学合理的亲子课程

通过教育实践,亲子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来园活动、探索实践、轻松时刻、体能训练、音乐活动、集体游戏、教育经验大家谈。这些旨在让婴幼儿熟悉环境、同伴和教师,让家长通过活动掌握培养指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本技能知识的手段,且能让婴幼儿在活动间隙得到休息和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要求进行安排,培养婴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初步学习共处、交往、合作等,并且让家长、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5)系统规范的亲子教材

不断搜集整理资料,在教育教学中形成适合婴幼儿特点之本园特色教材,有计划编写1岁~1.5岁、1.5岁~2岁和2岁~2.5岁三个年龄段上下学期教师用书;制定亲子园各项工作职责,为亲子园教育管理积累经验。

4.外出参观培训

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的教育新动向,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观。

利用暑假进行前期的筹划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宣传方案,教室环境的布置,示范课的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参观亲子教育环境和设施,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咨询活动,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等。初步掌握了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掌握了婴幼儿心理特征,了解婴幼儿营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践专项培训

实践专项培训的总原则是“一学习、二实践、三循环”。

“一学习”,是指理论学习、听课学习和主动学习,具体是指上述理论方面的学习、听主讲教师课的学习及自身不断汲取知识的学习。每一个学习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实践”,是指在有了一定基础后,给主讲教师配课,熟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自己亲自主讲其中一个小环节,然后一步一步深入直至全部教育活动都能胜任。这是一个包括配课、熟悉教学、部分主讲、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循环”,是指将所有年龄段的教学活动以上述方式进行,使每一位教师熟悉每个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并能胜任。

(三)教研专题探索

在开展亲子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就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将大家讨论的话题拟成我们的专题研究课题,通过多次的实践,再实践,再到理论,形成了我们以下专题研究成果:

第一,《在亲子教育中转变家长的观念》获西安市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

第二,《在亲子教育中教孩子学习交往、学习共处、学习合作》获西安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三,《发挥幼儿园优势,托幼一体化实践探索》获西安市碑林区教育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四,《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方案研究》列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题,通过两年的研究,专家的考察论证已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

第五,在2006年和2008年陕西省举办的“0~3岁婴幼儿教育研讨观摩大会”上作了《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初探》和《创新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还作为现场会交流之一。

三、实践与反思

(一)教师获益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亲子园(早教)代课,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知道家长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更密切、融合;对孩子熟悉,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已经是“熟人”了;教师自己在教孩子和家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孩子、家长获益

孩子、家长从没有像这样全方位的得到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之间得到了互相交流、共处、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会得到专业指导;帮助孩子从个体交流向集体交流过度,促进了孩子情感发展。

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每个家庭获得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联系,托幼一体化衔接更紧密自然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在亲子活动中,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扭转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亲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的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证明,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家长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有效配合幼儿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多种有趣活动,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提供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的机会,为孩子入幼儿园小班过集体生活在环境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蒙特梭利著.付地红,张冬梅译.三岁决定一生[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幼儿园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那么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怎么写才好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一)秋天的水果,这个活动进行完后,漏洞及不足之处颇多,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反思,以待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准备不足。

在讲课之前就应该做到熟记教案并且做到备学生,并且在讲课之前就应该预设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怎样对待。

2、注重表皮,无本质。

本节教学目标应该让幼儿更深层次的去认识一到两种水果,通过一种水果深入到对其它水果的认识。可以认识水果的"果皮、果核、果肉。"3、教师对待课堂的突节不能灵机对待。像"幼儿到超市一个挤一个的拿水果,有个别幼儿拿起后还咬了一口水果"对待这种突发环节,教师不知所措,这时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到超市选水果应该是有规则的,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训斥。

4、缺少适当评价。

我在活动中缺少教育机制,教育评价语言匮乏。像"你太棒了、你的手真灵巧、你真不错。"评价语言单一。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回答和表现没有即使给予评价。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没有即使给予小结,尤其是作品完成后没有给予总结性评价。《纲要》中指导教师评价应自然伴随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幼儿时时获得成功体验。

5、问题提出注意有效性。

问题的提出总有指示性属于无效提问。像"你喜欢吗?你感觉漂亮吗?"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对于幼儿来说缺乏有效性,活动中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性观察与思考,明确参与目标,这样活动有针对性,结果才会更有效。

6、上课下课毫无界限,应该做到有紧有松。

以上几点不仅是在公开课活动后进行反思,更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注意多积累多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二)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____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

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

“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

”“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

”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

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

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

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

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

案例分析:

《纲要》

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

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

《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

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三)课堂教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给图形涂色的环节中,让幼儿在多个图形中选出梯形并给予涂色,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小朋友在课上剪图形,而把这个过程放到活动区中作为活动的延伸,让小朋友自主的进行,在活动区中,叮当小朋友龙女小朋友模仿着老师在课上变魔术的样子,熟练地使用着剪刀,一丝不苟认真的剪着,这个过程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虽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认为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希望各位家长多给孩子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准备的还有欠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6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一、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接受,他们都力求从内容上、手段上不断改进,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反思我们的数学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有偏差

对数学教育领域的认识有偏差,不少人还局限于计算的有限范围,对数学教育领域内涵的认识还有待拓展。

(二)认识有轻重

在数学活动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正规的数学活动而轻非正规的数学活动。

(三)教法单调

教学方法单调,以老师讲解为主,幼儿操作为辅;老师讲解在前,幼儿操作探索在后。

(四)社会实践少

活动形式以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为主,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为辅,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的甚少。

二、构建幼儿数学教育新模式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及新课改的精神,以“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的新模式,其模式遵循“活教育”理论教育原则,打破传统以课堂教学一统天下的做法,把幼儿带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在其中挖掘数学教育的价值,力争做到: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即让幼儿数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以帮助幼儿获得多种经验。

(二)教育手段游戏化

将此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教育形式活动化

把幼儿在大自然、社会中的探索、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既重视教师的“教”,又注重幼儿的“学”,更注重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幼儿数学教育指导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容易受活动时间、形式、材料的影响,片面追求教学的完美,追求教学结果,其结果限制了孩子探索的空间,限制了孩子探索的自由度,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另外,目前大多数孩子缺乏的是一方可自由驰骋的天空,一方任由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与大自然、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尽量走出封闭式的课堂,走进大自然、社会是我们新的追求,以实际行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基于以上的思考,运用“活教育”理论,我在数学活动指导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开放性指导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能量,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开放的自主学习模式,努力做到活动内容、形式、地点的开放。能在室外开展的决不放在室内进行,不能在室外开展要创造条件在室外进行;捕捉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教育因素,随机地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如走到红绿灯处练习倒数,站在自家楼房下说说楼号、门牌号码,走进幼儿园附近小树林,抱一抱树木,量量、比比树的粗细等。开放性学习幼儿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选择合作伙伴。如:站在幼儿园三楼平台上,向远处眺望,有的幼儿感兴趣的是楼房的不同色彩、楼顶的形状、楼房的层次、楼房的楼号;有的在点数马路上的行人;有的在观察比较附近树的高和矮。当他们感知结束后,都会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毫不保留地告诉老师、同伴,正是这无拘无束的活动使孩子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变得要学、乐学、趣学数学,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艺术性指导策略

1.发挥语言艺术在数学活动中的功用

当孩子们从封闭的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心里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他们像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那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于是,老师就抓住美好的时机,巧妙地提问,把他们轻松自然地带入活动中来,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如,参观超市时,看到营业员阿姨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我说了一句:“超市里的物品真多呀!营业员阿姨该忙到什么时候呢?”小朋友听后,自动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这里,他们懂得了关爱他人;体验到成人劳动的艰辛;学会了分类、认识了价格表,练习了简单的加减运算。

2.挖掘自然材料、废旧物品的教育价值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千千万万。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带动幼儿利用自然资源,收集废物,将收集的废旧物品动手制作成数学活动教具,如:将花生染成颜色,幼儿点数、分类;空的饮料瓶洗净,幼儿点数、排序、比高矮;废旧扑克牌可以玩猜数字、接龙、加减运算等。如:秋天到了,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它像一个个顽皮的孩童在追逐,像天女散花,更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不但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秋意和美景,而且也成了我们小朋友的天下,听着优美的散文诗“秋天”,他们在树林里尽情地跑呀、追呀、唱呀、跳呀,欢快地捡起一片片落叶。拿起落叶,孩子们自由地边拾边数,将拾来的落叶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排序,玩得不亦乐乎。最后,我们还将捡回的落叶封了塑,作为以后活动的学具;开展了艺术活动“叶贴画”,然后进行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和幼儿一起分类计数,将自己所用叶片的个数做了分类统计。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学习了统计,激发了对周边事物的兴趣,同时还增强了环保意识,真是一举多得。

3.在数学活动中渗透美的教育

数学本身就蕴涵着简洁美、对称美、内在美以及对立统一美、逻辑美、创造美等,教师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挖掘、利用,去激发、感染幼儿,使之对数学产生炽热的爱,变枯燥乏味的数学为有滋有味。因此,幼儿数学必须有机渗透美育。

(1)渗透美育,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走在整洁的马路上,路边的广告牌,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上面不同的色彩、图案、数字符号等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孩子,透过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图形、数字等抽象符号,看到的是一个个神奇的知识天地,自发地产生了探索学习的愿望,萌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这其中老师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

(2)渗透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幼儿

第7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当一名10多岁的孩子喝农药自杀被救活却若无其事说“哭什么,人死了都会复活的,有什么大惊小怪”时;当活泼可爱的小孩残酷地杀害小动物时;我们惊讶于未成年孩子的人性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幼儿生命教育的缺失已不可忽视,正确对待幼儿生命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一、“三不”――幼儿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

教育条件不充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现实是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生命教育系统课程,教师缺乏必要的生命教育知识。幼儿园不但没有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而且没有进行专题性的生命教育相关的教研活动,这是客观存在的条件缺失。主观上,据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中的调查结果,有63.0%的教师认为“儿童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53.7%的教师觉得“如果在幼儿园进行生命教育”难以接受,仅有25.9%的教师乐意去实施这一课程,这说明老师对生命教育的忽视。

社会舆论不认可。有关调查数据统计,63.5%的家长难以接受“希望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57.5%的家长表示不希望开展这类的教育。众所周知,这是应试教育的压制造成的。正如王坤庆教授说“现在孩子都在单行道上走,单行道上的路标就10个字:知识、考试、分数、升学、求职”。幼儿兴趣班偏多,但不外是英语、奥数、识字等,还不都是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更有穿越、打不死砸不烂等主题动画片的消极影响,必然对生命教育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不诚实。每个幼儿几乎都会问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从哪里来?部分幼儿也可能遭遇亲人、伙伴、宠物离世,现代顺畅的信息让幼儿很容易了解到一些天灾人祸,如严重的地震、海啸、泥石流、旱涝、战争伤亡、交通事故、抢劫、自杀等。可是,许多家长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总是随便搪塞过去;认为幼儿长大后就会明白,从而压抑了幼儿探索的冲动。幼儿不是真正忘记了,他们只是被压抑了,直接后果是幼儿在面对此类问题时产生疑惑、害怕、恐惧、回避等不良心理。

二、“三我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台湾著名的生命教育家纪洁芳教授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自然”。即生命教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接受和关爱,是一个人基本的认识和品质。

(一)“我和我”的健康知识教育

幼儿园应设计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结构及功能,能够喜欢体育活动,增强身体体质,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避免疾病。其次是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近年来幼儿被无辜遭到的案例屡见不鲜,幼儿从中班开始,性别意识萌芽,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适时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及身体发育特点,懂得保护自己,避免长大后对性的羞耻和错误的认识,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我和它”的科学知识教育

幼儿生命教育在科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出生和死亡教育、认识动物植物的生命过程、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等内容。幼儿从四、五岁开始对出生和死亡表现出好奇,教师和家长不应压抑幼儿的好奇心,造成幼儿对出生和死亡的迷茫和恐惧。幼儿园要千方百计开发场所和资源,让幼儿在班级、园所、家庭中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命过程,了解动植物的特点,也认识和接受生命的起源和死亡。

(三)“我和他”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可通过定期组织地震、火灾演习,让幼儿能在紧急情况下学会如何避险。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运动、突发危险中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陌生人不跟其走;不小心走丢时要找警察、找服务台寻求帮助或找地方给家人打电话;能记住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电话号码,会根据危险的不同情况拨打110、119、112等急救电话。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能让幼儿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建立自尊自信;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关爱社会大家庭中的生命组成;更能贴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我们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三结合”――幼儿生命教育实践途径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要进行幼儿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形成经验,在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语言”、“艺术”教学活动推进

“语言”就是通过儿歌、故事、角色扮演、戏剧等多种方式来让幼儿学习生命教育。孩子的世界里,故事、童话最容易通行,我们可以用绘本故事来告诉幼儿生命教育的有关概念。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例如:认识自己:《我不知道我是谁》;认识性别:《人体博物馆》、《男孩子女孩子》;认识生命起源:《小威向前冲》、《我从哪里来?》;认识生命死亡:《汤姆的外公去世了》、《再见,爱玛奶奶》等。我们可用绘本让孩子分角色扮演故事,增强感受,根据幼儿的心理,化繁为简地传递生命教育知识。

“艺术”是人对生命进行感受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活动,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长辈对生命的思考;作为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如可用古典音乐《命运交响曲》,指导幼儿体验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向往和战胜生命的力量;《二泉映月》表达了对生活美景、宁静生命的描写,蕴含作者生命故事的刚直顽强。当然还有许多儿童歌曲和适合幼儿的流行歌曲,如《最好的未来》、《感恩的心》等都是生命教育可以选择的素材。

(二)结合家园合作活动推进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对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和家长沟通与指导,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长委员会、半日活动、家园互动网站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听取家长意见,不断增强家园互动,为幼儿的成长建立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幼儿生命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深刻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态度、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幼儿。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生命教育的素养,平等、尊重地看待幼儿。其次要引导家长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把握好生命教育的契机。如家长的亲友有怀孕、宝宝出生、老人离世时,家长应该带宝宝参与,并给宝宝进行科学的解释。家长可以参考一些绘本故事,用言简意赅、科学有趣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教给幼儿;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栽养花草、饲养小动物,体验动植物的生命过程;还可多带幼儿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珍惜生命,关怀他人。

(三)结合社会体验活动推进

第8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问题;思考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面对教学大纲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够专业、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不仅影响教育质量,还不利于国家的幼儿基础教育。为此,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需突出童趣化色彩,紧跟时代和社会的脚步,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特色,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新颖的教学方针,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

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施分层教学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活动中,为促进整体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与形式突出音乐教育的创新性。因此,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可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教育对象的基础、能力和天赋等,以及音乐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分为多种类型的层次,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声乐课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指的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音乐水平着手,考虑他们的固有水平与潜在能力,将其依据嗓音条件与音乐素质分为多个类型的层次。教师可以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形式、发声练习与歌曲练习等,为教育对象提供适合个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此调动整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声乐学习活动中,发挥自身潜力,进而突破最近发展区的瓶颈,发展至下一阶段。分层教学法可有效解决师范学校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问题,实现因材施教与有目的性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课程内容的幼教化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和其他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有着明显区别,需具有异常鲜明的幼教化,学生不仅需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还应掌握将知识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和方法,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扎实音乐基础与掌握传授技巧,他们在学校期间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专门学习,可以在毕业之后独立开展与组织各种类型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同时,在当前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乐器教学,大部分教师运用的仍然是师范式音乐教育形式,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关系不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这些音乐知识与未来的工作存在何种关联,而且教师几乎不去幼儿园进行观摩和考察,只是按照个人教学思路和经验传授音乐知识。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应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变得幼教化,真正突出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可亲自去幼儿园听音乐课,考察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并在声乐课程中适当增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课时,讲解和传授儿歌的发声方法与特点,要求学生不仅可正确唱出幼儿歌曲,还应会指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幼儿师范学校应重视儿童歌曲弹唱结合

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中对儿童歌曲弹唱课不够重视,在儿童歌曲伴奏这一教学环节往往由乐器教师进行讲解和传授,但是并不注重演唱,声乐教师则只关注讲授幼儿歌曲的演唱而不注重伴奏方法的讲授。这样的教育形式除音乐基础稳固、天赋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整合之外,其他大部分学生不是能演唱不会弹奏,就是能弹奏不会演唱,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统一。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儿童歌曲的弹唱结合,将弹奏与演唱整合。比如,在幼儿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扩大教学力度,不仅讲授儿童歌曲的弹奏特点和要求,还应和声乐教师合作与配合,由他们指导如何演唱儿童歌曲,做到弹奏和演唱课程教学的相互整合,将学生培养成全能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既能够掌握歌唱儿童歌曲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拥有高水平的钢琴弹奏技能。同时,钢琴教师可在课程中加入幼儿启蒙乐器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幼儿乐器的教学特点与方法,并适当增加一些中外幼儿歌曲的弹奏曲目,诸如:《小孔雀告诉你》、《青蛙打鼓》、《猫咪真稀奇》等。并开展体态律动与节奏训练教学,指导学生通过双脚、双手等节奏训练,提升钢琴学习的实效性。

四、幼儿师范音乐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可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为此,幼儿师范音乐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制作,将钢琴或声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分解和记录,播放形式可使用慢动作、放大等,让学生更加直观仔细看到演奏的细节。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进行共享,传输到学生的电脑或手机上,让他们在课下自主观看与学习。同时,对于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大多是幼儿教师,既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师需运用更加完善和科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以幼儿教育专业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将来需要来到幼儿中间,走进家长和孩子,应构建一个幼儿园、社会、家庭等一体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在音乐教学内容方法,应及时更新教学目标,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融入其中,转变曲目单调乏味的情况。另外,幼儿师范音乐教师需要开展一系列回归活动,让学生重新感悟与体验童年,从教、唱和弹儿歌着手,使其在幼儿情境中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五、总结

针对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从专业的教学特色着手,不仅考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以教授他们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使其在毕业之后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工作。

作者:薛丽红 单位: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1]王荣.浅谈幼儿师范学校音乐理论教学的改革策略[J].音乐时空,2013,(03):135.

第9篇:幼儿教育反思范文

一、深入学习、领会“整合点”的理论内涵,熟悉其操作要领,为开展整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科学的最高体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以科学教育内容为主线,艺术教育内容紧紧围绕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实现真善美教育的统一。科艺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拼盘,是科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实现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关键是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整合点。

所谓科艺整合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自然与心智之间本质的联系点、教与学中的矛盾点、教材与生活的接触点。

自然与心智的联系点。世界万物都是联系着的,自然与人是联系着的,科学与艺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联系着的。自然与人的联系,其联系的“通道”是人的身体感官,通过感官感受自然,引起人的“心智”的反映。而现实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身”与“心”隔离的现象,孩子的身体活动与孩子的“心智”没有联系,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着老师动手操作,没有动脑、没有用心,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不爱动脑的坏习惯,以至耽误孩子一生的“心智”发展。

教与学中的矛盾点。这些矛盾主要蕴含在知与情、知与行、求同与求异关系之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灵净化,情感升华。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知与行的统一,其最终目的是使幼儿的思维即内在的“心智”得到发展。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求同与求异的统一,是聚合思维与发散式思维的统一,科艺融合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材与生活的接触点。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不但要注意领域与领域、同一领域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而且更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接触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最好的一种教学,是教师牢牢记住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科艺之间的整合点?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预见整合点、强调整合点、反思整合点。所谓预见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幼儿的能力和预设教材的内容,尤其是对孩子们容易出现问题的整合点有一个预先的估计。所谓强调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的“整合点”强化、突出之,做到精问、精练、精讲、精评。所谓反思整合点,指教师在教学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分析,反思、验证教学的“整合点”,进而调整或改进对整合点的把握。

二、根据幼儿教育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点,研究探索幼儿科学与艺术教育整合课程的正确思路

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课程,具有整合性、生成性、情景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科艺课程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在探索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注重了两个结合:

(一)生成课程与预置课程相结合

所谓预置课程就是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课程。所谓生成课程是教师没有预先准备好的课程,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随机教育,自然生成的课程。如何处理预置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我们的做法是以预置课程为主要内容,在活动时要求教师注意观察、记录、分析幼儿感兴趣的问题,随机进行生成课程的实验。

(二)个人课程与集体课程相结合

所谓个人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本班幼儿认知发展情况,自己创编的课程。集体课程是幼儿园课题组的预置课程。

对预置课程,我们以周为计划单位设计了简案,提供每周的一个主题,一次活动。为了发挥实验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丰富课题课程内容,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完成预置课程实验的基础上,每周根据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创编自己的课程,进行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思路。

三、依据“明了—迁移—表现”的教学模式,着力把握整合点,促进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机整合

(一)艺术地实施科学教育过程

真善美高度统一和完全交融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真善美统一在教育中,有许多对应的关系:

客观世界:真—善—美

人的精神活动:知—意—情

教育实践:智育—德育—美育

教育形式: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

教学过程:明了—迁移—表现

对应图表,其真的教育、知的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人科学明了;其善的教育、意的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迁移”或“转换”;其美的教育、情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审美表现”。

作为科学启蒙教育,在“明了”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完成对科学现象的初步认知。例如在《小鸟的乐园》教学中,我们先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活动主题:为小鸟建造一座真正的乐园,然后组织孩子们为小鸟做水车和喷泉。在制作、探索和实验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做喷泉和装满水的水槽的一些方法,最后孩子们做成了水车和喷泉。从完整的教学过程角度看,只完成了“明了”的教学阶段任务。

如果说在“明了”引导幼儿求真,那么在“迁移”阶段,就应让孩子通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实现情感、态度的升华。例如,针对近期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我们及时组织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孩子们明白了雾霾天气的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发动孩子说说雾霾天气里自己身体的种种不适应情况,并且深入探究造成这种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街上奔驰的各种汽车、摩托车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当孩子们明白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时,其情感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孩子当即表示,以后再也不让爸爸妈妈用私家汽车接送自己上幼儿园了。

“表现”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表露、外显、展示出来,《明了—迁移—表现》的教学过程和真善美统一过程一样,审美表现这一教学阶段是其他两个教学阶段的最高目的。它将孩子通过明了、迁移这两个阶段而获得的知识、情感生动地展示出来,实现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完美融合。在“认识雾霾天气”活动的最后阶段即表现阶段,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笔,画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城市:蓝蓝天空、轻飘的白云、翱翔的雄鹰、飞鸟,地面上是绿油油的草坪、清澈的湖泊……再也没有以往的高楼大厦、密集行驶的汽车。这一教学阶段,将孩子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使其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又能使孩子加深对科学知识(明了阶段)原理的理解,达到了知与行的统一。

(二)认真研究整合点、着力把握整合点

1.遵循知情统一的原则,把握整合点。

教学科学活动《声音》在“辨别好听与不好听的声音”时,有的孩子说老师放的噪音的录音“好听”,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好玩儿!”孩子对噪音的错误认知(认知冲突),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如何使孩子对噪音与乐音有正确的辨别与认识,是此活动突如其来的教与学的“整合点”。教师抓住这一整合点,给全班孩子每人发了4张纸和彩笔,放了四段声音,第一段是抒情钢琴曲《致爱丽丝》,第二段是噪音,第三段是欢快、节奏感强的歌曲《小朋友爱祖国》,第四段是悲哀、伤感歌曲《放牛郎》,让孩子分别听这四段不同情感的声音画出自己的感觉。第一段声音放后,孩子们都画出了微笑的小人,第二段声音放后,孩子们有的画小人生气,有的画小人两手堵上了耳朵,第三段声音放后,孩子们大都是画的小人旋转,张着两手跳舞,第四段声音放后,孩子们有的画小人愤怒,有的画小人哭泣。那几位说噪音好听的孩子,都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此次声音活动,孩子的认识与情感得以统一,理智与感情完全融洽一致,孩子才对噪音与乐音有了正确的判断。

2.遵循自然与人的心智联系的原则,把握整合点。

通过调查发现,每天来园、离园,多数幼儿都由家长用汽车或电动车接送。车辆为什么能行驶,为什么不同的车行驶的速度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孩子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了各种不同车轮子这一重要且外在部件上。于是老师们设计了《车轮滚滚》这一科艺整合活动。老师鼓励孩子们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及辅助材料表现汽车的轮子,如用橡皮泥捏一个轮子,找来卫生纸筒当做轮子等。在艺术表现中,一系列问题又不断产生:车轮子是圆形的所以可以滚动,那只要是圆的就能做汽车轮子吗?轮胎上为什么要有花纹呢?这种反复论证式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将科学与艺术实实在在地融合到了一起,也契合了教学身与心的联系点:轮胎是圆形的可以滚动,但却不能太光滑,需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才能有摩擦力,保证速度能够有效控制。

3.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整合点。

每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都会三两成群地聚在一起,围着地上的小蚂蚁认真观察:“小蚂蚁有几条腿啊?为什么是黑色的?怎么运食物?为什么都往树上爬呢?”一系列的问题中包含着诸多科艺整合的信息。通过认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我们引导幼儿迁移到其他特征类似的昆虫,用绘画等方式展示奇妙的昆虫世界;通过了解小蚂蚁用触角传递信号的本领,我们引导迁移到更多人们传递信号的方式,如间谍用密码传递信息,小朋友们玩游戏时的手势等。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兴趣点,其实就是我们科艺活动的整合点。

4.根据整合点的不确定性,及时调整科艺整合教学策略。

在科艺活动中,对“整合点”教师不易把握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整合点易变化。我们根据这种不确定性,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例如教学“太阳光”,教师原想把整合点定为“七色光”,即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小实验让孩子了解太阳光能呈现出七种颜色,然后在艺术活动中让孩子用七种颜色表现(绘画)在太阳光照耀下的各种物体。但在真正进行这个主题活动时,天阴了,外面下起了雨,教师只能在室内进行活动。这时教师把“太阳光”主题活动重新进行了反思、调整,将整合点定为“太阳光与人、动物、植物的关系”。教师准备了两盆一样大小的花和两盆一样颜色的金鱼,一盆花和一盆小金鱼放在床下,另一盆花和一盆小金鱼放在阳台上,在教学时拿出来,让孩子观察这两盆花、金鱼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一下明白了人、动物、植物离不开太阳光的道理。然后她让孩子们画两张画,一张画“如果有阳光,你、小动物、植物会怎样?”一张画“如果没有阳光,你、小动物、植物又会怎样?”由于孩子们明白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所画的两张画截然不同:阳光下的小朋友、动物植物精神饱满、生机勃勃,而没有阳光的动植物画面黯然失色。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科艺整合环境

一是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我园在环境创设中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注重科学的含义和审美感。楼道内分别以 “迷幻的海底”“多彩的大地”“神秘的天空”为主题,奇特的海底动植物、丰硕的的果实、美丽的星球,无不显示着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技人文走廊”,精选了40多位中外古今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的画像和简介,孩子们每天从这里走过,就好像每天都与这些科学大师对话交流。

二是配置多元化的活动区。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都设置了科学区、表演区、美工区、种植区,利用楼道及活动室创设了全园共用的区域:有玩具分享区、世博展区、科学发现室、美术创意室、小小扮靓厅、读书长廊、民俗一条街等。为便于幼儿操作、探索、发现,我们建立了“科学材料库”,分为水域区、电磁区、声光区、能量区4大区域。为让幼儿了解古代浇灌农田的方法,了解过去人们汲取生活用水的方式,我们在水域区制作了水车、辘轳井。在声光区,我们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了乐器,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感知声音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