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光的反射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的反射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的反射教案

第1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2、教学目标: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现象,理解光的折射的概念。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神奇的应用,激发对光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折射概念。

4、【难点】熟练运用折射定律。

5、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海市蜃楼”视频,以及观察空碗中的硬币,在逐渐注入水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6、环节二:新课讲授【模块1】折射现象,提出问题(结合旧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实验:用激光笔斜射入装有水的透明水槽中,提示学生观察光线射入和射出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光线发生了偏折。教师总结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7、【模块2】光的折射定律,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光在发生折射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学生上台板演:根据刚才演示实验中的现象,由学生上台将光的折射的光路图画在黑板上。并根据之前的知识,试着标出三线两角。学生根据旧知,能够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探究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具有什么样的规律。(猜想与假设)提问学生根据光的反射规律,折射现象可能有什么样的规律,学生根据旧知进行猜想,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参考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实验,进行小组讨论,试着讨论出实验的步骤。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器材能够讨论出:让激光笔的光从空气射入水槽中,移动激光笔,使光的入射方向发生变化,观察折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怎样变化。将实验中的光路图画在纸上,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行进?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多次改变入射方向,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折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并且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教师讲解:光在发生折射时,遵循以下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同时,折射现象也遵循光路可逆。

8、环节三:巩固提高。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的是(丙)。生活中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际现象。【岸上看湖水觉得很浅;在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

9、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堂课内容,找出生活中更多折射现象的实例。

第2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一、改善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交互的学习实验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基本上是:熟悉大纲。确定授课目的一制定教学策略一堂堂教学一反馈评价。在这里的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教学的组织过程是由教师在这一出发点上演绎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从策略上讲,是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去适应教材的规定,从顺序上讲是先有教材后有学生,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被“利用”。因此学生只是在被动的适应中获得某种发展。这种教学设计带来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应该从课堂设计做起,将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

以学生如何学,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背景的教学内容斗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一教学目的一制定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反馈评价。

改善后的课堂组织过程能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通过实际操作和交互的学习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用“光的反射定律”这节内容做一下比较,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观察实验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得出反射定律一讲解例题斗课堂训练一课后巩固练习。从课堂效果看,学生也能运用反射定律解决问题,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

我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学生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初步接受反射定律)一学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一得出反射定律一课堂讲练课后练习。我设计的问题情境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激起疑问,使学生思考,接着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然后点出本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及对所要研究问题的兴趣。在获得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把实验数据填人表格中-并且能正确掌握语言表述。效果表明,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规律。本课的立足点是把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是为学生的学习来设计并操作.教师讲的少,但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反射定律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他亲身经历了定律获得的过程,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过程中。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方法等。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方法都只有一种。就学生实验来说,从器材到实验步骤、表格的设计都由教材按一定模式制定,对教师来说当然是省事了,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故对于较好学生的分组实验,我先明确实验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经过思考,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由于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从而使学生分析、综合、表达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发挥。

第3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再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借助于作图分析发光点怎样成虚像,并扩展到物体怎样成虚像.最后加强了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镜的例子.并介绍了平面镜在潜望镜上的应用.讲好本节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虚像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作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2.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

1)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否则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证竖直设置,两只蜡烛大小应一样并竖直放置以方便观察和研究.

3)怎样判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5-3-1,手移动B,当看见B与A的像变成一只点燃的蜡烛,从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这时,用笔贴近A和B的下端,描出它们与纸的接触线,得到两个小圆.这两个小圆的圆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渗透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课本从发光点S的像推论物体的像,教学中还可把物体的像区分为发光物体的像和发光物体的像,并在教学中说明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4.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光路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方法2:在教室前悬挂一大一小两面镜子(悬挂的角度尽可能是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准备几面镜子,让学生从前传到后,观察自己的像并与前面两面镜中的像相比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第4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第二章光现象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以及月亮不是光源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用具:演示器具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光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板)光的传播

新课教学:

谁来说哦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很好,同学们知道很多发光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对,它们都能发光。

物理学中,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板)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同学们刚才说的电灯、车灯都是人造的,而太阳、萤火虫、水母这些光源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存在的,于是我们把光源分为两类

(板)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大家说月亮和行星是光源吗?

月亮、行星它们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

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有谁直达咯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从光源向远处传播的呢?

实践出真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对不对。

谁来和我一起做第一个实验

(把蚊香点燃,用透明的容器收集,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

很明显的看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光在水中是如何传播的

(用水槽剩满水,在水中放些粉笔灰,用激光手电做为光源)

很容易看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们来观察一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拿激光手电做光源,向玻璃砖照射)

很直观的发现,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的。

(板)光沿直线传播

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比如说,我想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该怎画呢?

谁到黑板上来画一下画的很好,这些直线代表什么?表示太阳发出的光。

在物理学上,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叫做光线

(板)

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

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我们来研究一下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早晨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沐浴着温和的阳光,光线从太阳发出,射向我们,沿直线传播,因为我们不是“透明人”,更不会什么“隐身术”,所以光线不能穿透我们,而在我们身后留下一片荫暗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子。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还能解释日食、月食

通过图形可以清楚的看到,A区域太阳光无法到达,所以看不到太阳,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全食,把A区域叫做本影区,而在B、C区域只有一部分太阳发出的光能够到达,所以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偏食,并且把B、C区域称做半影区。而D区域只有太阳周围部分发出的阳光能够到达,这部分

2008年8月1日,在我们新疆可以目睹到日食这一天文现象,有兴趣的同学记好了是2008年的8月1日。

光沿直线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课本33页的图2.1—3描述的是激光准直,还有每天课间操排队时要向前看齐;军训打靶时,眼睛要看齐靶心、准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点一线。

雷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的发生,但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的快,所以总是先看到闪电。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那么光在空气中的转播速度是多少呢?

早在1607年,伽利略就进行了最早的测量光速的实验,他的方法:让两个人分别站在相距一英里的两座山上,每个人拿一盏灯,第一个人先举起灯,当第二个人看到第一个人举起的灯时,立即举起自己的灯,从第一个人举起灯到他看到的第二个人的灯的时间间隔就是光传播两英里所用的时间,但由于光传播的速度太快了,所用的时间几乎为零,所以他这种方法没有测出光速。在这之后的三百多年里,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测定光速的实验,但效果都不理想。知道1972年,美国的埃文森才测出了光速的精确值:299792457.4m/s

(板)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3×10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3、光的速度

最后布置给大家一个课后讨论作业,三个人一组,分组讨论,题目是:

(板)假如光不再直线传播

第5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十九岁,我真正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做了一名幼儿教师。迎接我的是一束束纯真而带着探究的目光,孩子们打量着我这个自己也需要老师的老师。"别忘了,你是勇敢强健的爸爸、温柔慈祥的妈妈、善良可亲的姐姐,是博学多才的智者,还是和他们一起嬉戏的伙伴……"理智在不时地提醒着我。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的中间和"小男了汉?quot;脑门顶着脑门,手腕扳着手腕地比试,跟"小公主们"一起唱呀、跳呀。从孩子们那友好、信任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底的声音:老师,我们欢迎你!

上美术课,部分孩子对着画纸置之不理,没有一点积性时,我只好耐心地手把手地教。语言课时,我为了教他们一个新词语或一个短语,我把说话的速度放慢,同时也不忘做些生动地教具,便于他们理解。做幼师的,谁都怕带小班,但谁都逃不过要带小班,我也是如此,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大小便经常解在衣裤上,刚开学段时间每天早上要哭,每天早上我也会条件反射地情绪紧张,但还是要耐心地处理每件事情。我想我不仅仅要做他们的老师同时还要学会做他们的妈妈,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结束一天的工作,倒在床上不想动了,还真觉得累。可是每当我看到自己的辛勤和爱心使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时,一股由衷的欣慰油然而生。

有一年我带小班,下学期班上来了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孩子,她叫李佳烨。记得刚入学那天,佳烨的妈妈诚恳地说:"本来要把她放到聋哑学校去,知道我们单位几个同事的孩子在董老师班里,我想让她有个伴,那几个小伙伴她认识,所以想让即试试看,不行的话,我们再转园好了。"我看着这张可爱的小脸蛋,期盼着能从好的嘴里发出与同龄人一样甜甜的声音,可她只是瞪着眼睛看着我……我开始有点惧怕--这样的孩子来到我们班。让我怎么带好这个班?

几天下来,小佳烨还算能干,小朋友做早操排队,她也会走过来排队,她看到老师敲铃知道要集合。为了让小佳烨学会说话,我每天上课时有意识地用身体语言给她提示,鼓励她。下课时,我拿着一些图形卡片,让班上几个能干的小朋友和我一起说图形卡上的词语,让小佳烨对着我们的口型学。有一次上课时,我惊讶地发现她举高了小手,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老师",叫得虽然不是不很清楚,但确实是在叫老师,一下子我们班的老师和36个小朋友不知道有多开心,我们兴奋地跳起来,佳烨会说话喽!佳烨会说话喽!那天,她妈妈来接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不敢相信,在班里小朋友的鼓动下,佳烨对着我们两位老师叫了一声"老师",佳烨的妈妈蹲在女儿的身边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个一脸憨厚朴实的母亲抱住了女儿。"辛苦你们两位老师了"好半天,她对着我们说。

一段时间后,小佳烨已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会说几个日常短语。在生活护理上,我们对她也是加倍地关心和照顾,佳烨很喜欢上幼儿园,特别喜欢画画,喜欢老师在小朋友面前夸她画画得好,看到小朋友为她鼓掌,她就知道小朋友也在表扬她、喜欢她。

我们也为佳烨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感到自豪,如果您没有做过老师,也许很难体会这份心情,但这确实是一个老师最值得骄傲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用满腔的爱换取的一份厚礼--一份世俗的天平无法衡量的感情:"孩子们爱我,我更爱孩子们。"

世了上的爱有无数,而孩子们最需要的爱是鼓励和关怀以及毫无怨言的耐心。

对于那些顽皮的孩子,我付出了千百倍的耐心,上课多提问他们,早操课时请他们排在第一排,多给他们机会,从而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户外活动时,顽皮的孩子不小心扭伤了脚,或是流鼻血,有些不理解我们的家长要责怪我们,我们诚恳地向他们道歉、赔不是,同时提醒自己要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当这些顽皮的孩子在小小运动会上获得名次的时候,当这些顽皮的孩子在美工展览区展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当这些顽皮的孩子在木偶戏表演中有声有色地表演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满意地笑了。对我们也多了一份理解。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当我给孩子们完《七色花》的故事以后,问他们:"假如有一天,一位婆婆也送给你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要用它做什么?

有的说:"我要把它送给贫穷的人。"

有的说:"我要让北极变得温暖。"

有的说:"我要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美。"

"可是小朋友想一想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七色花吗?"

"唉,没有呀!"孩子们失望地说。

我就说:"有,这就是你的做事情的本领。等你们长大了学会了很多本领,这本领其实就是七色花。你用这朵七色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从孩子们的目光里,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朵朵神奇的七色花,七色花让我的心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

我还通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育孩子富于爱心和同情心,让孩子有"我要送给她一双温暖的鞋子"这样的爱心;我用散文诗欣赏《帽子的秘密》教育孩子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用故事《共伞》对孩子进行友爱教育等等,我还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作风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工作快十年了。虽然有时候也觉得累,觉得苦,但我不怨。除了产假那年其了几乎每学期都带兴趣小组,每星期增加四个课时量,自己幼儿园办的兴趣都是没有报酬的,但我从来都是任劳任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第6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一、写好教学反思是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的需要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却面对的是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每一堂课,不管教师准备得如何充分,各个环节又考虑得如何细致,但上课时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地方教起来得心应手,但也有的地方会出现不足和遗憾。例如,有些演示实验做得不怎么成功或可视性较差,有些练习设计学生难于接受等。这就要求课后及时总结,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提出教案修改意见,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写好教学反思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灵感”的闪现。例如,我在讲“浮力”时,讨论“在盛水的容器中漂浮着一块冰,当冰完全熔化时,液面如何变化”这一问题时,学生难于理解。我当时突然想到甩泥土填坑的例子给学生解释,假定水不流动,那么当把冰取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小坑,然后我们让冰在空烧杯中完全熔化成水,这样通过比较水的体积与小坑的体积就行了,学生就容易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液面升高、降低或者不变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突然想到的各环节之间巧妙的过渡语言,富有启发性、趣味性,能充分激发物理教学情境的语言表达、实验设计等,课后都应一一记录下来,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优化。

三、写好教学反思是探讨教改实验效果的需要

教学中有些安排与教材是稍有不同的,有的教材上安排的是演示实验,我根据实际的需要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例如,在“光的反射”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去归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而不是由教师演示把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这种尝试效果怎样呢?通过这一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很好。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所制作的投影片,使用的效果如何呢?这些课后都要认真总结,这就需要写好教学反思。

另外,我们教师在校内、校外都上了不少公开课,这些公开课的教学大都是有行家来听课和评议,他们反映的意见极其宝贵,如果把每次大家所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都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地总结、消化和吸收,将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写好教学反思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做到对症下药的有效办法

第7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一、精心备课是关键

“精讲”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钻研的深度。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教师精讲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备课的真正目标不是简单地“克隆”教案,也不是“网上资料”的拼盘,而是如何紧扣“新课标”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点,切中教材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突破的关键点,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此,要做好精讲,教师务必做到“备课十要点”:备课标,熟悉课标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的要求;备教材,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备学情,了解学生所具备学习知识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及心理储备;备教法,找到适合学情、能达到课标要求的方式方法;备学法,预知并能解决课堂生成问题,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习方法;备板书,不仅设计好条理性、系统性、能凸显重点、突破重点的主板书,而且要设计好有效突破难点的副板书;备语言,极力预测课堂生成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快乐学习的课堂环境;备教具,准备并检测突破难点的教具,并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问题;备习题,进行诊断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的练习或口头提问;备小结,让师生荡气回肠、回味无穷,为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

如,在《电功和电能》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前进行了精心备课,熟悉课标要求“知道什么是电功”,把握“电功”这一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同时在教学前充分了解了学情: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情,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拍下生活中常见的水表、煤气表、电表,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积极把物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而到了课堂最后,笔者用“一度电的用处”小结,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电功的单位及大小,而且激发了他们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所以,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精讲更精彩,教学更有效。

二、精讲要突出“三点”

“精讲”主要指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首先,善扣重点。如在设计思考题、练习题或提问时,都要紧扣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还有在教学最后的归纳小结,更需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重点进行归纳概括、扼要提示、集中点化,帮助学生领悟本节课所获得知识的要义与精髓。其次,善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及心理素质,找准关键点,突破难点。如,在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中,笔者直观演示了“水浇不灭的火”这个小魔术,首先利用富有冲击力的标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然后经过演示,又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节的“为什么要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的原因”,与此同时为本节的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为学生动手操作奠定了必要准备,真可谓一石三鸟。其三,善抓关键点。突破难点就必须抓住关键点。抓关键点就是抓主要矛盾。如在区分串、并联电路中,关键要知道电流的路径法,找到切入点突破难点;又如难点“短路故障的判断”的突破,首先要抓住关键点“电流在分支路时总是往电阻特别小的支路(如只有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走”。因此,在精讲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才能达到知识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三、精讲要注重结构

1.组织师生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好的教学效果,组织师生活动必须安排合理。组织良好的师生活动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积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断消化吸收、逐步内化、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切忌“一言堂”,也不能过于放纵学生行为,应合理把控、有效利用和发挥;同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心实意地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如,在《电功和电能》一课中,通过对机械功的分析,教师接着抛出问题:“电功是什么及其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此,教师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意识、有步骤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发展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2.时间分配要恰当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在10-20分钟。如果在较长时间之后,教师如果不能灵活改变原有讲课的方式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分散。所以,在时间安排上,教师要懂得把握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的最佳时间,围绕重点内容,利用精练的语言高效讲解。而如何选择最佳时间,则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而定。如在《光的折射》一课,选择在学生复习了“光的反射定律”视频资料之后精讲“光的折射定律”概念,再完成导学案;又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则选择在学生完成导学后,举例展示“生活中声音产生的例子”,教师精讲补充;而《声的利用》则选择在课堂小结之后,师生共同小结中精讲教学重点。

3.讲练结构要高效

讲练结构即讲练的编排,可以先精讲后随堂练习,或先随堂练习后精讲,或边精讲边练习。因为课堂结构要随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学习评价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讲练应根据需要灵活应对。抓住机会、适时精讲、适当精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精讲要适时激励

激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最好方式和手段,因为学生总是需要尊重和认可的,同时激励是他们不断前进和努力的动力所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当他们感受到别人把他们擅长的领域看做是自己成功所必需的要素时,他们的自尊便得到了极大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更自信。可是也有一些学生缺少存在感,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努力的结果,看不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更谈不上帮助,甚至会认为自己可有可无,此时,过度的自卑会让他们怀疑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去参加活动或者努力学习,困惑怀疑即产生了逃避或厌学。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鼓励,更要适时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例如,在“浮力的多种求法”上,笔者就选择了一位悟性强、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当“小老师”,协助精讲;在《机械运动》中“运动的快慢的表示”中则选择平时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精讲总结;在“电学实验操作”中则选择好动手的学生精讲概括……这样,在搭建协助精讲的平台上,学生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表现自己、激励自己、挖掘自己,他们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五、精讲语言要精练

第8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1课堂教学积极性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献智献艺,学生为求得更高的学习水平而迎难拼搏.

1.1正确处理好教学的各种关系,形成良好看课堂气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不放任自流,课堂上师生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实现活跃与恬静的统一,热情与凝重相统一,宽松与严谨步调一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2启发式教学,创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悬念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创设乐学情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奋进情境,发展学生个性等.如,在讲授“比热”时,设问:(1)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2)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等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学生在讨论中自然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不仅与质量和温度有关,还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的结论.从而轻松引入比热的概念.

1.3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上升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有着较大的收益,即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了教育.一堂课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拓展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师生迈向了新的境界.教师从我要教会过渡到我要教好,学生从我要学会升华到我要会学.

2正确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活力课堂

2.1实现教学备课教案的艺术再创造

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备课.备课前要抓课标、熟悉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与掌握知识程度;要熟教材系列、思路、知识范畴和层次结构;要按教材实际、选择教法、设计双边活动,进而提炼加工形成教案.教案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备课的教案是教师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同时也可以适时开展师生共同备课,既融洽了师生的关系,活跃了学习氛围,又提高了思维水平,优化了教学效率.

2.2重视人本原理学习

人本原理强调教师的作用,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强调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相处,密切配合,实现教学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抓好教学反馈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尊重学生,尤其对落后的学生更应多辅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解题,共同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师生交谈中既介绍了一般的学习方法,也讲解物理学中的常用方法,特殊的解题方法等.从而开阔了视野,诱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获取了前进的拐杖.如,“220 V 600 W”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压多大?解这道题并不难,但通过启发讨论,有的学生从电压的多种变化来改变电炉相应的实际功率进行拓宽;有的学生把电炉与烧开水综合起来进行推广;还有的学生则从改变电炉丝的长度以改变电炉的功率.

2.3教师心理疏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激发状态下,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无激发时,人的能力只发挥到20%~30%.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引导及时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应启发其更正,尽量用鼓励的语言.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题目的难度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不仅对答案进行中肯的分析,也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表达予以鼓励性的评价.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优等和后进生都非常认真对待课堂.关键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适时给予表扬.要学好物理应:(1)多做习题;(2)勤于实验;(3)学习目的明确;(4)头脑灵活等.如“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先通过理论推导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会变化,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一定要测四个量才行?至少要测几个量?启迪学生思维.

2.4教学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

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特点进行物理教学是发挥学习积极性的原则.实践表明,教师应用教学原则必须做到有意、有序、有度、有效.

2.4.1有意

教师需要挤出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论方面的知识,按照青少年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特点指导教学.不能按陈腐的观念指导教学.

2.4.2有序

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就以解题为例,一堂课教师讲解的问题要有层次重点、思维需要有连贯性、内容应逐渐深化.教师选择题型时,基本概念(如,力、功与能、热量与温度、场与粒子等的建立),基本规律(如,牛顿、守恒定律等)的认识应有序加深,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螺旋式地上升.

2.4.3有度

首先是难度,讲得太深,学生云里雾里,讲得太浅,学生觉得无味乏劲.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考题出得太难,学生考得不理想;考题太简单,学生无所谓.教师要有适当的难度、层次、效果和知识覆盖面.其次就是量度,也就是讲多讲少,讲粗讲细的原则.有的教师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替学生讲学生明白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到的情况.”这里要防止两个极端,前者教师只是粗线条讲基本概念和规律,用大量时间做大容量、高强度的解题训练、造成基本知识不扎实;反过来后者又讲得面面俱到,造成学生消化力的减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课堂教学要点合理分配.

2.5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状况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动脑、动口、动手.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如让学生回答问题、上讲台写板书、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示范朗读、即兴表演、小组讨论等.学生为教师讲演,充分使教材的魅力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调动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巧设陷阱,激发争论,酝酿氛围,吸引学生,抓住关键,适当点拨,活跃思维.

2.6课堂讨论有助于牢固物理概念,深化知识

教学中前后知识是相互连贯,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中常会出现一些模糊概念.如,“力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这一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运动,要使物体运动就必须对它用力”的这种“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教师设计讨论:(1)一人用力推墙,墙却未动,为什么?(2)一小球抛出后,不再受人的推力却能在平面上滚动很远,为什么?当学生明确了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时,再讨论:(3)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区别是什么?(4)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5)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吗?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使学生对力和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2.7提高教学艺术,追求高效课堂

教师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语调和谐、节奏恰当、形象生动、特色鲜明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把诗词、谜语、口诀用于物理教学,可以活跃气氛,增强效果.如描写相对运动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又如,描写粒子与粒子群的“似是游龙戏凤、粒子愈来愈重,尽管不全同,一样电磁作用,难懂难懂,味道如何调弄,造在个中机巧,它是凡触滥调,要点规范群,只是葫芦老药,罢了罢了,一定比它更妙.”用此幽默风趣的导入帮助学生创造活力课堂.

2.8教学设备多样化运用创设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用幻灯片讲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用电脑模拟抛体运动、波的合成、光的全反射、显示物理过程的瞬间情况等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和掌握,进一步灵活运用.

3注重双边活动,启导学生求异思维

第9篇:光的反射教案范文

物理课的地位决定了周课时少,有时几个班的物理课时加起来才能与一个班的主课工作量持平。加之物理实验仪器大多笨重,做一个演示实验有时要搬几次仪器,且有一些较易损坏,所以有些实验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填一下《演示实验通知单》,将仪器搬进办公室后就再也不搬进教室,在教室里就单纯讲实验,或者用学生实验仪器代替演示仪器,仅有讲台周围的几个同学能看清楚。还有些学校,干脆就没有实验室,只能把教室变成了实验室。

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应当受到充分重视,要注重实验教师的培养,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深入准备室,听实验教师的汇报,看实验教师的实验教案;深入实验教室,听实验教师的实验课,看专任实验教师与物理任课教师配合得怎样;深入课堂,听物理任课教师的课,看演示实验是否落到了实处;深入学生,听学生对实验的要求,看学生实验是否真正完成。相关部门也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比赛,促进实验教师提高能力。对实验教师也应提出要求,如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仪器添置计划、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所缺仪器要有记录等等,保证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

多媒体的配置,可以解决物理实验中的一些难题,但也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原来讲托里拆利实验时,因为水银有毒只能讲讲而已,非常乏味。现在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能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正是因为师生感兴趣,多媒体用得较多,可是没用多长时间多媒体就出了问题,维修的话要请省城方面的技术员,不仅要花钱还要等很长时间,加之其它原因,维修的事就容易搁浅。如我们学校四套多媒体,现在就只有一套能用,时间一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育效果自然会有影响。因此呼吁上级有关领导多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班,提高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及时维修多媒体,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了吗?

有些仪器虽然配置了,但质量并不好,实验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如在做光的反射实验时,仪器中原本应该用镜片作为反光配置,但器材中却配置了一块小木片充当反光器件,效果很不明显,几乎看不出来。这是生产厂家的问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查处,以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可是只要我们善于动脑,不好的事情也可能转化为好的事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反而激发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纷纷提出建议,有的学生建议换上小镜片,有的建议改用刀片,效果反而比较明显。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可是农村学校实验仪器配置得总是不全。如讲压强的时候,仪器室里并没有相关的仪器,只能自己亲自做。我便找来一块小木板,四个小钉子,制成了一张小桌子。实验效果相当不错,学生反映好,领导给予了肯定。若没有像样的仪器,老师怎么教,学生又怎么学呢?不又成了无米之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