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生物圈中的人综合复习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张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实施者
张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指导者
潘青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件制作者
张晗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糖类物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过程,描述人体几大系统的结构,概述各系统的功能。
(2)构建人体内生命活动的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
(1)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人体是一个协调配合的统一整体。
(2)确立局部与整体观、结构与功能观。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导入
【讲述】生物圈中的人是初中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
【讲述】关于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让我们从“糖”的经历说起。
明确本节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导入内容。
二、复习内容
1.消化系统
【讲述】“糖”从口入。主食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吃馒头时我们通常会感觉到甜味。
【展示】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
【讲述】淀粉在口腔中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展示】消化系统结构
【讲述】麦芽糖进一步经过的结构与消化过程。
【展示】三大营养物质消化曲线
【讲述】三大曲线对应的营养物质;三大曲线均在小肠处迅速减少,说明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展示】小肠皱襞及绒毛结构
【讲述】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循环系统
【讲述】小肠绒毛周围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
【展示】毛细血管结构
【讲述】毛细血管利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征。
【展示】葡萄糖被吸收后所经过的血液循环路径
【展示】心脏结构图
【讲述】心脏由肌肉组成,肌肉的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讲述】葡萄糖运输至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处将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进入细胞。
【展示】呼吸作用反应式
【提问】呼吸作用的氧气来源?
通过葡萄糖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复习血管、心脏的结构特征及血液循环路径。
3.呼吸系统
【展示】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步骤
【展示】膈肌收缩舒张状态图
【讲述】膈肌运动导致气体进出的原理。
【展示】呼吸系统结构
【讲述】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作用
【展示】肺泡结构
【讲述】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
【展示】红细胞结构
【讲述】红细胞利于运输氧气的结构特征。
【展示】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的途径。
通过复习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将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联系。
4.神经系统
【讲述】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运动等过程。
【讲述】运动形成过程
【讲述】神经系统对运动有调节的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展示】反射弧结构
【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
【讲述】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过程。
【讲述】神经系统对其他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
体现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5.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
【讲述】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即成为血糖。
【展示】正常人餐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
【讲述】进食后,随着葡萄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增加。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降低,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发挥了降血糖的作用。
【展示】胰脏结构模式图
【讲述】胰岛是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中。胰岛素是激素的一种,多种多样的激素也参与着生命活动的调节。
【讲述】若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则可能会出现尿糖。
【展示】泌尿系统结构、肾单位结构
【展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表
【讲述】糖尿的形成过程
【讲述】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式是注射胰岛素。
【讲述】初期使用动物来源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常常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这是因为机体将外源胰岛素作为抗原,启动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导致的。
【展示】特异性免疫过程
以糖尿病的形成与治疗为线索复习三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总结+练习
【展示】本节课知识网络图
【讲述】本节课我们以“糖”在体内的轨迹和历程为线索,完成了如此复杂的一张知识网络图,当然我们清楚的知道,人体的复杂程度还远不仅于此。
【讲述】人体内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个结构层次紧密配合。
【讲述】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习题
(一)考纲要求
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
(二)考纲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
(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
PA+qa=1(PA+qa)2=1P2A+2PAqa+qa2=1
PA2——AA基因型频率
2PA×qa——Aa基因型频率
qa2——aa基因型频率
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
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
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ABO血型(启发学生完成)。
p(IA)——IA基因频率 q(IB)——IB基因频率
r(i)——i基因频率
p(IA)+q(IB)+r(i)=1〔p(IA)+q(IB)+r(i)〕2=1
p2(IA)+q2(IB)+r2(i)+2p(IA)×q(IB)+2p(IA)×r(i)+2q(IB)×r(i)=1
p2(IA)——IAIA基因型频率
q2(IB)——IBIB基因型频率
r2(i)——ii基因型频率(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
2p(IA)×q(IB)——IAIB基因型频率
2p(IA)×r(i)——IAi基因型频率
2q(IB)×r(i)——IBi基因型频率
也可以寻找出类似的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p(IA)=IAIA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
q(IB)=IBIB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r(i)=ii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推理,比如多倍体生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体会】
关键词:“四四五”;学案;育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57-03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案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有研究者认为:“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由师生共同编写完成的,由一系列活动、思维方式等组成的学习方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跟教案相比,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笔者在深圳某高中教学实践中,学习了“四四五”这样一种高效课堂模式,现在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一课为例阐释该学案模式。
一、什么是“四四五”学案
“四四五”学案中的“四四五”代表的含义分别为:第一个“四”代表合作、讨论、探究、实践;第二个“四”代表能参与、能表达、能合作、能质疑;“五”代表自主观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发展、自主评价;核心理念为同心学习、合作进步。
(一)学习目标
作为学案,这些内容是让学生去把握在一节课里要掌握些什么,有助于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这里要注意情感目标的撰写,这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但又是新课改中比较重视的不同于往常的一个环节。本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可以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可以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已有技术的局限的打破,认同每一次科技的发展都伴随着科学家不懈的努力。
(二)学习过程
1.自主观察。本环节通常为该课时的导入部分,可以用多种导课方法,例如情境导入、设疑导入等,由学生自己观察并寻找问题答案。此环节内容比较简单,为学生能力范围以内,因而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材料之后通过看书寻找答案。本课中选取一个例子做为导入,并配合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玉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学案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自主观察,本节选用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事例,提出该育种方法为选择育种,并提出“选择”的含义、“隔离”作用及该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自主探究。本环节是本节重难点的展现部分,注意问题设置的循序渐进,特别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建构主义原理,应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搭构新的知识。该节用材料引出要讲解内容,并提出问题,在这两个环节里,笔者选取了杂交育种为自主探究内容,由于杂交育种和之前学过的基因重组内容类似,并且涉及到写遗传图谱,分析育种年限,在这里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之前的知识得出结果。这一环节的内容虽然是新课内容,但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起来的知识会更加牢固,学案在这里起了一个自学导引作用。本课中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联想到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去实现,接着再分析如何使用杂交育种去培育新品种,在此过程中的年限以及育种需要育“纯种”,让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优缺点。继而引导学生寻找克服杂交育种年限较长的缺点,引出单倍体育种,并且这两种育种方式需结合到一起,接着再详细叙述其过程,计算育种年限。
3.自主合作。此环节相对于前两个环节难度加大,并且不同的是此环节需要让事先分好组的小组合作完成,分组的时候最好搭配好,当然这需要平时的训练,据我所知,该校其他的科目老师也频繁在课堂中采用小组讨论法。该环节内容类似于自主探究,但是该环节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自主的通过讨论得到最终的结果,最后小组竞相展示最终结果。这体现了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环节为诱变育种的主要内容及设置的问题。由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方法不同的两种育种,杂交育种属于比较传统的育种方式,而诱变育种需要现代技术的使用才可以达到,因而,诱变育种为本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该难点之前,先使用多媒体放映几张关于诱变育种结果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夸张的念头,并且是跟杂交育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然后结合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的特点去探讨诱变育种的优缺点,讨论其应用范畴,接着再小组讨论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区别,从最根本的方面即其原理上的不同去讨论其不同点。
4.自主发展。此环节一般为针对本节课内容的选题,并且选择相对综合拔高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延伸使用,教师可以借此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也可以回顾一下相关的以前的知识,这一部分也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接着小组展示答案结果。本课采用了一个较为综合的框架题,虽为一道题,却涉及了几乎所有的育种知识。以字母代替性状,每个问题都是从原理出发,需要在理解透彻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之后,才能又快又准确的解答出来。
5.自主评价。此环节为课堂最后一个部分,在新课结束之后,用概括的方法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为让学生自主评价的材料,便于检测本节课内容有没有什么地方有遗漏的,可以及时的和同学、老师沟通,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本课采用了一个表格,将几种育种方法加以对比,这样就将重难点全部提了出来供学生去讨论完成。
(三)学习研究
在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应让学生自己完成,靠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去填写。生物的内容看起来记忆性的比较多,但是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最好在学生的记忆曲线完全遗忘之前,进行及时的巩固和练习。所以这一环节的内容应是立足于课本的,或者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有时候可以直接用资料来代替这一部分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本课布置了随堂资料作为课后作业。
二、“四四五”学案编制遵循的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先通过学案的预习,创设特定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小组对话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打破学生从前的知识体系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老师需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去达到新的平衡。学案便是其中一种方式,同时加上其他方式如多媒体。在学案的设置中,自主观察一般以自我经验为基础,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层层递进,重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下,能接收的知识会比传统填鸭式的效果更好,但是需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进行。
三、“四四五”学案教学的意义
1.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案提供给学生具体的情境,以及呈现出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有目的的去阅读学案和课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案中使用“供奉玉米”引出主题,既有神秘的艺术效果,也跟本课内容紧密联系。
2.“四四五”学案教学有利于生生互动,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效果。在学案设置中,有些部分是让学生自主完成的,有些部分是让学生合作完成的,这些在难度设置里都有一定的安排,合作学习的题目一般为开放性较强,且有各梯度,让小组的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学生在讨论的同时,老师作为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有助于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朋友一样的合作关系,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便于以后的教学,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本学案中对于杂交育种培育过程的讨论就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机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学生发现更加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合作让学习更轻松,也使得大家提高了学习兴趣。
3.“四四五”学案教学中的时时评价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往的评价方法是以课后作业批阅形式或者以考试分数的形式,但现在可以通过学案教学,让每个环节结束之前都有一个小的评价,同时在学案还有一部分即为自主评价,让学生可以自己评价一下这节课掌握得如何,同样可以达到查缺的目的。课上时时的小组或个人评价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互助,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放性的题目更加利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和施展。学生在填写几种育种方法优缺点的时候,就可以明确的看出自己哪里没掌握好,可以自己评价自己学得怎么样,从而很快的查缺补漏。
四、运用此学案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是用来辅助教学的,但不能作为课堂的全部,也不能作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作为一个信息展示的平台,特别适合学习生物学科里很多微观抽象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案虽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有的学校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学习每一门课程,直接导致课时不够用。因而学案教学也应该是作为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去分情况使用,一切以完成学习目标为目的。学案是师生共同使用的,使用得当会对课堂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也有人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这是将学案的内涵搞混了,学案重在学法,教案重在教法,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案不应加重学生负担。有些老师在进行学案教学的时候,会事先将学案发下去,做为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特别是上公开课,学生不仅要在课前完成学案的大部分内容,甚至要提前准备环节的小组展示,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案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应以减轻学生负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宗旨。
1.学案导学教学及其操作过程
“学案”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如果说教案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那么学案就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学案导学”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实践中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做到因材施学。其操作过程如下:学案设计、指导预习、课堂导学、指导复习与作业、检查与评讲。其中“课堂导学”是最关键的一步,该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它包含以下流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在学案指导下阅读教材,并完成部分学案内容;分组讨论各类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释疑,并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练习巩固。当然因为教学时间所限,有些步骤可能合二为一,或者忽略,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2.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学案编写
这是学案导学法的第一步,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确定学案基本结构,课题组需要总结学案与教案的本质区别,确定学习目标、问题探究、知识总结、学习检测、学后记等主题。②布白设计,即为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留出空白,它多以提问的形式存在。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就可以运用大量的提问: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温室效应是指?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碳循环的影响?等等诸多问题。布白设计是一种典型的“欲擒故纵”手法,能有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而且布白应该应用于基础知识、问题研究、总结分析等三个阶段。③制定科学的学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有学生参与,共同研究编制的学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个使用者都发表意见,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可以分为多级指标,并进行评分。
(2)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入
在生物课程开始前应将编写好的导案发给学生,并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指导,这样就会起到指导学生在预习、自主学习时该思考哪些问题[2]。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的第二册中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内容,如果开始即提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往往因为其“高深”的形象让学生不得其解。但是如果在学案中编写知识结构图(如下所示),就可以大大提高他们预习的效率:
■
又如在“神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这部分内容,在学案中布置了大量的讨论内容,如:什么是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细胞(神经元)内是怎么传导的?传导的形式是什么?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构成的结构是什么?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冲动在所有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结果都一样吗?试举例说明。在“群的数量变化”一节中,学案目标中就制订了“说明种群在理想条件和有限环境下数量的变化曲线(‘J’曲线和‘S’曲线)及两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在学案中,就通过细胞分裂个数是时间的函数,让学生自行了解曲线及其含义,并让学生归纳画坐标曲线的步骤。
(3)课堂分组讨论
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和思考应能解决一部分内容,但针对遗留下来的疑问则可以以分组讨论为基础,教师进行分组指导的方式进行[3]。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小组,然后围绕学案中的一些疑难点、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小组长记录同学的发言,在此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质疑,分析判断,寻找合适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自信心得到增强。如在“群的数量变化”中,学案中设置了“思考与应用”环节,有如下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影响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谈谈如何控制家鼠的数量和提高大熊猫的数量?根据前面的“J”曲线和“S”曲线,总结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等。又如在高三生物“水问题”一节中,设置了“水对生物的影响”讨论环节: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如何影响生物的分布?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习性?高等多细胞生物的水排除通过哪些途径?水肿的原因大概是什么?有些问题可能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现场引导、分析、指导等。
(4)课后复习
学生知识的巩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技能的形成以及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反复的历练”。因此从学生接受教育这个系统的环节来看,一定数
量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在有限的课堂里,课后复习的题目应在学案中有充分的体现,而且这些复习题应紧密结合当堂所学的内容,当然难度可以适当提高,如将历年高考试题放进其中。如在“群的数量变化”中,设置了单选题,如养猪场由原来不到50头,
繁殖到现在的上千头,那么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符合(A.“J”曲线,B.“S”型曲线,C.直线上升,D.抛物线),简答题,即选取与曲线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读图能力。又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中,根据教学经验和历年试题,布置了适量的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课后复习还需要从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可能的话也需要在学案中说明,如关于遗传病判断的基本口诀:X显性病的特点是“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X隐性病的特点是“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等等,这会极大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学案导学不仅可以适用于新课授课,也可以用于复习课,而且往往更具优势。因为运用学案进行复习,从预习、讨论、练习等诸多内容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而且能通过学案将一个专题的知识全部纳入其中,而不像新课授课时在学案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限制。
参考文献
[1]曹敬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希望月报.2008(5).
[2]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赵开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8(1).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生物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革新,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时能够积极交流,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概念
“学案导学”是指紧紧围绕学案,运用导学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师策划的学案,仔细去阅读课本,了解讲述的内容,并对照学案上的要求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师生合作完成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传统模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这就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学根深蒂固,老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学校把学生成绩看做教师教学成果,如果用新模式改革了,却不能达成期望的目标,就会对学校教师的绩效评定产生影响。
从古至今,学生的学习要依赖老师的教学,改革就会使学生a生一些问题。如果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有效结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学案导学模式也不例外。刚开始,一些老师赞成改革,但也一些老师会反感。因为生物教学是一门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这就需要学校花费资金购置一些硬件设备。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会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
三、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设计学案导学
教师在教案的设计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层次设计出学生有能力完成的教案。此外,还要注意把预习和探究联系起来,对那些基础还不牢固的学生要复习以前的知识,这样才能继续学习新知识。
我们拿基因这个较难掌握的问题举例,从最先的初步学习到后来学习基因工程知识,这就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学生很难直观地去区分DNA和RNA,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提示,学生自己把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然后分学习小组互相探讨,最后老师再给出标准答案。这样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后互相讲述交流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改变遵照课本知识进程教学的传统方法
教材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刚刚跨入高中校门时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点,然后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加深变难。这种设计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在后期学习比较难的课程时,可能记不起来以前所学的简单知识点,容易造成边学边忘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行学案导学新模式,高中教师在做教案时要勇于创新,把高中所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划分为几个版块,让学生逐个模块学习,如此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并加深记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挑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权威,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反对,因此老师还应该努力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得到学校的理解与支持,从而顺利开展全新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3.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完备的软硬件设施
生物学习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理论式教学,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所以学校应对这方面的建设给予重点关注。比如,单细胞与多细胞的分裂这个知识点,只靠学生的想象就难以弄明白,如果借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教学,就能更加生动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个能够联网的虚拟网络平台,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能运用它进行教学或提问并回答问题,学生可以下载老师上传的教案,并且搜索相应的学习资料等,此外老师还要与学生在线保持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学案导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把它更好更广泛地运用到高中教学上,还需要不断努力去继续研究和试验,把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紧密联系,广泛吸取各方的智慧和意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新式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更轻松更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冯素琴.导学案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9(14):88-89.
一、学案导学实施的四个阶段
在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中,如何实施精心编写好的学案,使之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值得探究的一门学问。学案实施分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精讲释疑、习题分层训练。
(一)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学案要提前下发,教师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提示学习方法与学习要点,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下的时间阅读教材,自行完成基础知识回扣、体系构建、知识链接三部分内容。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相互讨论或与教师交流来解决,共性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二)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自己深处的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忙于给出答案。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出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最大限度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讲释疑。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内容要精;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尽量自主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习题分层训练。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本部分包括高考真题和模拟训练,学生依能力选做,基础题必做,拓展题稍加难度,大多数学生有能力完成,拔高题综合性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也都能感受到压力与挑战。学生通过训练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教师要能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案导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案并等于教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方案,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案必须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绝不能用学案代替教案,完全照本宣科。
(二)实施学案导学绝不等于是给学生“放羊”,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下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启发性、生活性,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由此,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作为隐性性状都“隐藏”在课下了。
(三)有些学生对于教师精心编写的学案产生这样一种心理:生物学以记忆为主,只要按照老师给的答案背一背知识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花时间自己去填写,直接等着课上去抄一样达到目的,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学案使用的实效性。教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进行疏导,通过课堂上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需要具有理科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四)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要把握诱导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导学要讲究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变教为导更要讲究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3.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拥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设计到。
摘 要:在新课标下,顺应课改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教师的助学对学生的助学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前提是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工作,如查资料,自己备课,然后集体备,最后升华成一个通用的模板,在老师授课时,根据自身特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加以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适合本年级本班的助学案,通过课堂来实践,由此得到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关键词:助学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一、梳疏理新课标
新课标指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于是我们本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这几个方面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的教学环境情况,结合本学科本教研组狠抓设计思路,大胆创新,拿出好的方法和步骤,引领学生进行大踏步的实施。
二、收集资料,制作个人助学案,集体备课融会贯通
搜集资料是生物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搜集资料可获得前者的间接经验或已有成果,使自己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会学习的人,必定具备应用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搜查资料的基本技能。搜集资料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加深体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到图书馆如何搜集资料,上互联网怎样查询下载等,这将对于学生现阶段生物学习意义非凡。通过自主、独立、合作的学习过程,让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之间更浓,分析解决能力更强。
助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助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它的内容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自主探究、合作、预习、教师点拨、周测评价、教学后反思、延伸拓展等环节。教师用心引领,学生的学习、探究、创新有自主的依据资料,通过老师的备课,完成助学案是一种独造性工作。备“助学案”的课的主要模块:“备课在前,研讨永远是集体性的、备课组长分工有主备,其他老师辅备、整合助学案、师生共用”。集体备课:备知识结构,备新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大家共同备课:备课组长是领导者,安排每周六上午半天集中备课,学生自主完成周测任务,在给学生上课前两周组织完成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流程,学生情况分析等所有涉及的方面;主备是轮流的,也可备课组长指定:在实施过程中,备课组长要将内容细化,并对主备老师提出严格的要求,对主备老师的初稿集体研讨,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分块修改;备课组长对每周未成型和成稿交教研室审定,最后对定稿印发成册,分发给各任课老师,当然册本上一定要留有余地,老师可对每个班授课使用前后做各种修改,以达到完成适应本班的助学案,即可交文印室印刷,课前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里,这对每个班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每个任课教师工作是繁忙而宏大的,工作量明显加大。学生的活也多了起来,因为每科都在搞助学案,每个学生都在课前完成印发资料的自主学习,老师还要在课前适度审阅,然后对“助学案”进行再次的修改和补充,以使在上课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这种师生共用的助学案教学,课后对教师来说又有更全面的教学后记拓展空间,让助学案更加精准和精致,老师的每一份点点滴滴对助学案的倾注,都是宝贵的财富,也在学校资料室的重要档案将留存保护,同时每学期都在更新和积累,对后辈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对全校学生的整体提高指日可待。这种助学案在整体操作环节上,刚开始不大适应,老师也在不断思索,每个任课老师的教案不再是手抄的版本,都是电子版,随时修改随时打印,学生写在本子上的作业也减少了,很多时候都是在印发资料上完成,老师和学生的工作看似加大了,实际上从整体来看,整齐划一,不做重复劳动和多余的、浪费的工作了,实际上是精讲精练,在质上有了新的飞越。
三、评价反思
本人经历助学案已经三年了,通过每周末的集体备课考研活动,自己再进行加工变通,已经初步形成了助学案模式习惯,学生也逐渐适应了这一系列方式,在不嘀懿狻⒃驴贾校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进而在高考中收效明显。不足之处,课堂反馈,学生听课反馈,学生作业反馈,考试后反馈等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多一些,往往在一小部分困难学生中反馈不够及时,特别是有极个别问题学生不能按时执行各项任务,还没有做到位或者说照顾不到的学生,仍然效果平平。
通过以上描述,意在传递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己的点滴经验,分享给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生物教学;实验设计;案例;调查分析
“学案”导学的重点在于“学与导”,是教师针对课时课标为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导入知识、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所以该模式具有极强的传递性与针对性。不同于传统教案,“学案”导学更注重“学什么?”和“怎么学”,它以导向性方式来引导学生不断丰富积累知识,它相比于传统教案多出了教育过程框架整合与把控的过程,其内涵更加丰富。
一、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操作流程
(一)设计实验概述
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一般会以分组实验法展开教学过程。假设以生物成绩接近的两个班级展开实验,对两班级内学生进行生物考试评价,确定他们的考试成绩是否接近。如果成绩接近,则要用到“学案”导学模式对他们进行分批实验,分别记录两个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听课状态与课后知识反映状况,最终进行调查给出分析结果,明确“学案”导学对于高中生学习生物所产生的正负面效应。
(二)“学案”导学实验教学过程展开
(1)基本流程。由于“学案”导学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所以它的学案设计更加灵活,当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后,就可以基于目标设定来给出具体学习任务,最后对实验学生对象实施调查以确定教学结果,寻求与学生教与学过程达成共识。
按照教材的基础课标规定,教材的任务方向是应该提前确定的,教师也可以参照多种不同教材课标来实现教学任务方向制定,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提出,并适当添加创新元素。
(2)展开要点。在“学案”导学中应该加入适当的创新元素,同时也要注重基础元素普及。例如对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导,按照教学大纲来引用通俗易懂解释以便于快速增进学生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能力,吸收更多教学内容等等。在编写内容方面,一定要注重学案编写的灵活性,要实现内容可控制,主要以完整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学案,并设定其中包含1~2个课时为基准,其编写内容就主要包括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过程、课堂导学过程、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二、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案例分析
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过程前应该明确一点,该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新开课程与复习课程设定,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针对课程类型及教学目标需求而展开并完成。虽然说不同科目、不同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学案”导学设计结构不同,但它们的整体思路与学习方法基本相同。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通过抓住内容重难点,明确“学案”导学教学程序,给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的教学案例过程分析。
(一)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中,教师会将提前做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并为他们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学生方面则主要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填写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划出自己所认为的课程知识难点与重点。
(二)课堂引导
课堂引导主要分为5步:
第一步,理论教学,教师提出食物链金字塔相关理论问题,引导学生基于预习内容初步深入蛋白质单元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则拿出预习“学案”来对应明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第二步,教师给出氨基酸结构分子式示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它分子式的相关特点及类型。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关氨基酸分子结构式的相关特点类型。
第四步,教师将知识章节内容引出,指导学生或分组、或集体讨论,完成学案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并进入课后知识复习汇总。此时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时间,指导他们分析有关蛋白质的练习题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第五步,引导学生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意见。
三、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后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班进行课后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有效率100%,调查学生之于该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适应,且通过“学案”导学获得生物知识及学习能力提升的学生占到绝大多数。其中有73.5%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基本适应了生物教学通过“学案”导学开展;有50%的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表示“学案”导学提升了他们对于生物课前预习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帮助促进了他们在课上的听课质量;但也有28.4%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不大,这说明“学案”导学在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方面还有加强上升空间。
四、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得,“学案”导学在我国中学教学过程中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尤其是对生物这种重视实践的教学科目来说,它的自由性、人性化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就能学到知识,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的优秀教学模式。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4.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五、重温课文,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