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毛概学习计划范文

毛概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毛概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毛概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文艺鉴赏;理工类;文艺审美;培养

随着美育的理论和文艺实践更加深入的发展,文艺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存在形式的表现,审美在人类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据愈来愈显著的位置。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是谁都有份的。”叶老这席话是在与夏丐尊先生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中说的,其意为任何人都应进行文艺鉴赏。理工类大学生学会文艺鉴赏尤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易引发青少年思辨方法,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在西方,德国美育大师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这个题目不仅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而且也关系到这个时代的需要。”在对理工类大学生进行文艺鉴赏课教学时,思考如何让理工类大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不断提高文艺审美能力也就成为了一个课题。

一、理工类大学生对作品鉴赏能力现状

通过调查,随着大学生语言能力要求的提高,理工类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基本交际能力、应用能力、鉴赏能力也表现下降的趋势。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交流平台。大多数大学生在校园内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但书面文字的使用频率下降,网络语言被多数学生熟知并广泛运用,汉语的规范意识相当薄弱。

二、加强理工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1.审美直觉能力的培养。在文艺欣赏和文艺创作中,有一种客观存在十分重要的直觉,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那就是美术和音乐之美通过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的作用直接发生最原始的心灵感动而言。这种直觉指主体对客体审美时,无须经过一个逻辑分析演绎的过程,而是在对客体的感性观照的即刻,就迅速地领悟到其中内在的情绪意蕴。所以,中国古代美学家把这种直觉又称为“妙悟”,西方有的美学家则称之为“无意识推理”。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理论很重视这种直觉感受,主要因为在直觉感受中,文学作品能够保持它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能够显示它的诗意的光辉。如果提高审美的整体直觉能力,久而久之,不仅会使阅读欣赏者的精神得以充实,而且还会使一个有局限的单面人成为一个审美的双面人。审美直觉的这种功能,马尔库塞称之为“感性解放”。因而阅读鉴赏强调审美直觉的运用。

2.审美想象能力培养。想象(包括联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西方学者往往把想象与形象思维看作是一个东西。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甚至称它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我们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和审美鉴赏。审美想象具有形象性、随意性和创造性三个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思愁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思愁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思愁虽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外部形态。由于“想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3.审美移情能力培养。审美移情是鉴赏主体对客体能够唤起情感共鸣的一种领悟力。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具有人的生命活动。引导大学生欣赏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人物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些诗句都是采用了移情手法,其中柳絮、桃李、花、鸟、蜡烛,这些本无感彩的“物”在诗人的笔下,宛若与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息息相通,别有一番审美情趣。

4.审美思索能力培养。文艺鉴赏重在形象思维,但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认识,虽然它与哲学上的认识不同。完整的文艺作品鉴赏活动,总要走完从感性到理性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还要注意驱遣想象,意会言语,思索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领会高尔基《海燕》“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同样,像《沁园春·雪》、《听潮》、《望天门山》等散文诗歌,也须指导学生培养思索能力感受文学意境。

5.审美见异能力培养。“见异”能力,善于“见异”,才能成为作者的“知音”。所谓“见异”能力就是发现作品“异彩”或“个性”的能力。

三、加强理工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因人施教。文艺鉴赏是一门提高学生文艺鉴赏能力的课程。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有重要作用。文艺鉴赏最容易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学校要根据理工类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大纲,通过《文艺鉴赏》、《文艺美学》《作品欣赏》等课程,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2.自学培养。要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更多的是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在培养文艺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贯彻这一原则。教师辅以必要的指导后,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计划范围内根据个体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阅读,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鉴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创作欲望或研究动机,教师尤要予以保护和肯定。同时,教师要根据学习情况,本着“ 少则得,多则惑”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改变单纯由教师释解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意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是整个文艺鉴赏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

3.广泛普及。“文艺鉴赏学”应和“外语”、“体育”、“毛概”等其他的公共课程一样,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因为“文艺鉴赏学”既然属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范畴而非专业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所以决定了高校的文艺鉴赏学必须普及,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魏饴.文艺鉴赏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阮幸生.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沙沙.泥牛入海之后——推荐《一个文学青年的期待》[J].阅读与写作,2001(8).

[4]金舒华.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步骤与方法[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5]潘双宣.谈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模糊美[J].镇江高专学报,1994(2).

[6]刘之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