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中国教育论文范文

当代中国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中国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中国教育论文

第1篇:当代中国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 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教育思维是重视个人意愿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中性等特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可能无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将无法避免地冲击着中国教育理论的构建与教育实践的运行实施。尤其是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的构建。应该超越后现代思维,将后现代主义思维中的特色融入到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构建的进程之中。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风靡于西方思想界,并逐步影响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当然,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震撼着我国高校教育,也毫无例外地冲击着现代高效的教育思维。因此,深刻地剖析后现代主义,对于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反思与重构,更好地推进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借鉴。

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

后现代是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面容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它又是一个多元、没有统一标准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提倡多维视角和多元方法。后现代主义者们用“后现代性”为工具,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后现代主义的特征:(1)不确定性;(2)破碎性;(3)反传统性;(4)趣味性;(5)内在性;(6)整合性;(7)中性化;(8)扁平化。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与扬弃。在思维的方法方面,后现代主义强调整合性与扁平化。在思维的性质方面,后现代主义属于非线性思维,非理性主义强调的是一种直觉、一种自由、一种个体上的选择。

二、后现代主义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提供崭新的视角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的论述充满新意。新意不仅在于把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的一个独立目标,而且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中国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中国教育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才能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发挥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作用。

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在不断的前进,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艺术教育的20年历程里,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的总体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在构筑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体制的这条路上上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前进。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研究思考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积极解决学校在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后现代主义为高校教学体制研究重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质量观,我们生活在后现代时代,后现代主义教育体制更加注重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人才。就课程而言,不再追求课程的统一,内容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可以加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中的主客体的关系,教学主体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二者在对话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进一步提高学习实效;就教学评价而言,不在是一次考试成绩决定,而是兼顾更多其他的因素,达到综合素质评定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说过:“大学,必须赶上世界变化的节奏。我们的教育要从体制、机制、教材、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而首要一点就是教育理念的创新。理念有一个以谁为主体的问题。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对学校来说,以学生为主体,首先体现在学校职能的转变,从管理转向服务。我们要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启发学生的自我服务。”这不难看出,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整在发生主客体互动的变革。

将教学体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利用最大的教育平台,创新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态度,最终达到双赢的社会效应。

三、运用后现代主义思维对当代高校艺术教育进行再思考

后现代教育思维具有重视个人意愿和参与,崇尚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趣味性和扁平化的特征,它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建立在现代性基础上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并进而与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思维都发生的激烈的碰撞。如果能够加以合理利用的话,后现代主义思维能够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教育,根植于各种文化背景、各种局部性和特殊性的知识以及各种各样欲望上,它还很重视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的学习经验,它必须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能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享受教育。

思维方式的革命将给高校教育带来新生力量,也只有认定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思维方式,开启一个崭新的教育时代。

后现代主义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颠覆还表现在研究思维的转变。在这方面,它吸收、采纳了分析哲学、当代释义学以及法国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以语言取代了以往的意识,这种思维的转变标志着,研究焦点不再集中于认识主体和意识内容,而转向语言学的讨论,讨论主体群之间的活动及关系。这种思维倾向凸显了以往教育研究中差异性受压抑的问题,从深层次上直接介入语言——知识之间关系的讨论。后现代主义特点具有分散性,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 所以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思维的创新给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树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运用到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中去,以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性高校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艺术设计教育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时机的成熟,新思潮的冲击,传统艺术教育应该突破原来的体制,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一种符合时展特征,又有利于社会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现行教育模式。

从某种意义来看,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超越,其所揭示的多样性、丰富性、差异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方面正是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所缺少的。后现代的思维特点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思考和融入后现代思维的合理内容,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 晓:浅谈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教学管理 [J]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07年第11期

[2]任 虎 马 辉:《关于综合性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几个问题》 [J]《艺术教育》2007年第1期

[3]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 [A]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序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