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冲压模具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冲压模具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关键字:车架纵梁压型模设计 工艺分析 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 U463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技术也得到不断提高。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农用拖拉机市场的发展需求,本文特以北京某个生产公司为例子,介绍车架冲压件冲压模具的设计。

1车架纵梁压型模具

车架纵梁是车架构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对车架产品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加上,纵梁是车架构件中最长的一个工作件,其冲压难度较大,相应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对于车架纵梁的冲压要求尤为严格。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可采用钻孔模板保证孔位的精准度。另一方面,由于纵梁的截面形状属于槽型双直角弯曲成形,可采用自由弯曲成形、双直角接触弯曲成形。

2制造工艺的分析

车架纵梁的设计一种分为左、右两个,没有变截面的纵梁可以直接通过一套模具分别冲压成形,但是如果纵梁构件出现变截面的时候,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冲压安排。首先是下图显示的就是变截面纵梁:

然后我们把模具一种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部分,其中前段和中段冲压纵梁的右侧,后段和中段冲压纵梁的左侧。选择这样的工作方式是因为可以很好的节省模具制造损耗的费用,提升冲压的工作效率。经过这样的设计之后,我们得出了下图的冲压效果图,A+B就是冲压纵梁的右侧画面,B+C就是冲压纵梁的左侧画面:

如果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冲压设备面积影响的时候,可以分别对左侧变截面和右侧变截面加装不一样的镶板,目的是确保左侧和右侧的冲压成形的效果。

3部分冲压件的分析

3.1横梁冲压模具的制造

在横梁冲压模具的设计方面,可参照以下两个图形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农用运输的车架有6道横梁,并且对于没有变截面的总车架来讲,每一个横梁幅面宽度都相同。因此,在冲压设计中可采用一套模具来进行设计。但是,对于纵梁变截面的车架来将,每一个横梁幅面的宽度相差则较大,且模具的使用通用性也将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可制造出不同的二队镶板完成整个冲压过程。其车架则要求横梁中段作为变截面的横梁。为此,该模具的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所组成,即:前中后段三大部分。中段可按照变截面的不同来制作,但前段与后段的设计则可确保其稳定性,最终更好的适应每一种类型的横梁弯曲成形要求。

3.2其余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下图图形就是U形双直角弯曲成形的一个工件,是利用Q235钢板冲压形成的,利用的冲压设备是30t~100t,使用的模具是30mm厚的Q235钢板焊接形成的。

变速箱的吊架 简单弯曲形成的成形模具

钢板在进行切割工作以后,并没有对精度很高的工件进行加工,只是简单利用手持砂轮机磨平焊接制成。简单的模具中没有专门的卸料装置,这对于实际工作来说非常有影响。但是之后通过实际生产的经验和需要证明,我们分析两种卸料方法。第一种观察工件设置在凹模内的时候,我们选用刮板卸料的方法。第二种是观察工件设置在凸模内的时候,利用的是拉动卸料的方法。

所谓的刮板卸料则是在凹模模座的位置上加固一个刮板,该刮板不能够实现上下移动,但可实现左右的移动。当刮板拉开后,则可形成冲压成形,并且在凸上形时,应及时将刮板推往到凸模上行处,则刮板A包住整个凸模的工件,从而实行刮下。如下图所示,

拉动卸料就是在凹模底座的位置上加设了一个底板,冲压形成工作之后,将其固定于凸模上行的拉线B套住凹模的底板,然后凸模上行,拉动底板上行,则可拉出卡在凹模内的工件。

4总结

通过上述材料的具体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车架纵梁压型模具的设计原理和独特的设计工艺,解决了制造车架纵梁压型模具所利用的冲压设备等专业性的问题,文章最后还大致的介绍了横梁冲压模具的制造方面的相关知识。纵观全文,其实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制造设备落后的问题,化解和分析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设备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江长堆.471039,王筱!471039,任灿营!471039,舒乐华!471039.??农用运输车车架设计思路[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25):100-110.

[2]王彦生.471039.??履带拖拉机车架动强度的有限元分析[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14):200-203.

第2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关键词:模具;工序安排;模具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这使得人们的生活需要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满足。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模具是一项重要手段,无论是在手表的设计还是在防盗门的制造方面,模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使其利用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对其生产工序及其构造进行设计与优化,这是模具生产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有关人员必须注意的一项问题。

1冷冲压模具设计原则

冷冲压模具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具有很大程度的专业性,想要使其发展能够进一步符合社会的要求,除了要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性外,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这是设计人员必须做到的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模具的生产工序能够更加合理,同时也才能使其更加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这对于其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保证均具有重要的价值。总的来说,在冷冲压模具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设计过程中,不同零件对于设计工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其具体要求来进行。对于对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来说,工作人员必须要考虑毛边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毛边均需要呈向下的态势,这是工作人员必须加以注意的一点问题。第二,在普通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的设计工艺主要包括对沙拉孔的设计以及落料等问题,对上述工艺的满足是整个是个工艺能够顺利完成的主要保证,在上述步骤完全妥善完成之后,才能开展折边工作。第三,在对零件进行落料与冲孔的过程中,必须将模具的强度、冲击韧性等要素考虑在内,以便最大程度保证落料与冲孔环节的科学合理。第四,在对模具进行折边时,为了防止出现方向上的反复变换,可以尽量将其往一个方向折叠。当然,为了防止对产品的形状、尺寸产生不利影响,还要尽可能确保同方向折边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干涉的情况。第五,在打凸包环节中,尽量保证凸包向下,并且对于那些外形较大的凸包,还要将其安排在第一工序时冲压。不过,为了防止孔位拉料导致零件发生变形现象,在安排工序时,要注意使打凸包与打凸包附近的冲孔不在同一工序内。第六,在进行压平或者推平环节时,如果发现周围有较大的冲孔,并且继续折边可能会产生拉料,继续压平可能会发生拉料不死的状况时,不能强行使其成形,以免造成设计尺寸偏离要求以及外观破坏等情况。往往,我们会考虑先折边,后推平,然后冲孔的工艺流程,以实现对工件尺寸的控制。第七,在进行打沙拉孔或者抽牙过程中,如其附近有孔或其距坯料边缘尺寸较小时,即先打沙拉孔与抽牙会产生板料变形。此时,要考虑进行先打沙拉孔或抽牙,再冲孔或切边、落料的工艺。第八,在零件进行最终折边工作时,往往由于对安全性能、成形、外观等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会从第一道工序开始考虑最后工序所制成的方向。

2冷冲压模具结构方面的有关问题

对于冷冲压模具的设计来说,想要保证其设计质量,必须要将设计工序考虑其中,要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去完善每一道工序,使其能够与标准相符合,同时还要注意其与不同零件的契合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其设计过程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冷冲压模具的结构对于其质量以及使用性能的保证均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对于工作人员来讲也十分必要。总的来说,冷冲压模具结构主要包括冲裁件结构、弯曲件结构以及拉伸件结构三方面,以下文章将上述三方面内容展开来进行了分析。

2.1冲裁件结构。在进行冲裁件结构设计时,要保证冲裁件的形状应能符合材料合理排样,减少废料。通常,冲裁件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宜有适当的圆角。如果冲裁件有尖角,不仅给冲裁件的制造带来困难,而且模具也容易坏,只有在采用少废料、无废料排样或镶拼模具结构时不要圆角。

2.2弯曲件结构。在进行弯曲件的结构设计时,要保证弯曲件的圆角半径小于最小弯曲半径,以免产生裂纹,但也不能过大,因为一旦过大,容易受到回弹的影响,进而容易导致弯曲角度与圆角半径的精度都难以保证。一般来说,不同状态下,不同的材料最小弯曲半径不同,譬如冷作硬化状态下,弯曲线处于垂直纤维状态时,Q195、Q215-A最小弯曲半径为0.4t,铝为0.3t,黄铜为0.5t。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弯曲的弯边长度不宜过小,通常的合理值应为h>R+2t。而h值一旦较小,弯边在模具上支持的长度也会变小,这样就不易得到形状准确的零件。(h为弯曲长度,R为弯曲半径,t为材料厚度)另外,弯曲线不应位于零件宽度变形处,以免撕裂,如必须在宽度突变处弯曲,应事先冲工艺孔或工艺槽。

2.3拉伸件结构。对于拉伸件的结构设计,通常要注意拉深件侧壁与底面或凸缘连接处的圆角R1R2,特别是R2应尽量大些,因为它们相当于最后一幅拉深模的凸模及凹模的圆角。通过放大这些圆角半径,能够减少拉深次数,或使零件容易拉深成形。一般情况下,对于R1、R2的取值,可以取R1≥t,最好R1=(3~5)t,可以取R2≥2t,最好R2=(5~10)t。(t为材料厚度)除此以外,对于拉伸件的结构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距形拉深件,可以放大其四周的圆角,一般情况下,可以取R3≥3t,有时为了减少拉深工序还要尽可能取R3≥1/5h;(R3为矩形圆角半径);第二,除非在结构上有特殊需求,必须尽量避免异常复杂及非对称形状的拉伸件,对于半敞开的空心件,应考虑设计成对的拉伸,然后刨切开比较有利;第三,拉伸件的凸缘宽度应尽可能保持一致;第四,在零件的平面部分,尤其是在距边缘较远处,局部凹坑的深度与凸起的高度不宜过大;第五,应尽量避免曲面空心零件的尖底形状,尤其高度大时,其工艺性更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冷冲压模具的设计工序以及结构对于模具质量的保证均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对于模具的应用均较为频繁,从某种程度上讲,保证了模具的质量就相当于保证了相关产品的质量。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设计工序以及结构对于模具的重要性,要将具体措施应用到设计过程中,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为社会的生产与发展带来更加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何卫强.冷冲压模具加工过程中的问题与品质控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3(4).

[2]于维民.冷冲压模具加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质量控制[J].应用能源技术,2009(7).

第3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在冲压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机械运动,为了保证冲压件的整体质量,使模具能够顺利完成冲压过程中的运动,在设计模具时,必须严格控制机械运动。简要阐述了冲压过程中的机械运动,探讨了具体的控制和运用方法,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机械运动;冲压工艺;冲裁模具

机械运动贯穿于冲压全过程,它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运用冲压工艺时,会有专门的运动机理,而这种运动机理与模具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无论设计何种结构的模具,都要遵循特定的运动机理标准。如果模具结构的设计标准符合运动机理的要求,就能够有效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如果模具结构的设计标准不能满足运动机理的要求,冲压件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严格控制模具设计中的机械运动,保障冲压件的制作品质。

1机械运动

通常情况下,机械运动包括转动、滑动和滚动3种基本运动形式。这些机械运动发生在整个冲压过程中,由于每种形式的特点不同,所以,对冲压过程也会有不一样的影响。为了保证模具设计满足相关要求,在设计冲压模具时,必须控制具体模具中的机械运动,并合理运用。所谓“冲压过程”,是指上下运动,在设计模具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上下运动转变为水平运动。

2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对于冲裁模具,它的基本运动是先紧紧压牢板料和卸料板,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后续工作。一旦板料与凸模接触进入到凹模后,它们就会发生相对运动,然后模具与板料就会慢慢分开,最终多余的废料就会脱落。在整个冲裁工艺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冲裁质量,必须要重视和把控卸料板运动。在控制卸料板运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把握先后顺序,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而冲裁时先要有一定的压力。为了有效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冲裁模具的尺寸必须符合要求,不能有偏差,而且还要保证其质量。在设计冲裁模具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废料分离有一定的难度,必须人工操作,但是,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在分离废料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卸料板上增加对限位块。完成冲孔运动后,可利用限位块将多余的废料推出去,进而顺利完成冲裁模具的相关工作。

3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弯曲模具中的机械运动主要是先实现板料与卸料板的接触,然后将其压死,使凸模缓缓下降,直至其进入凹模,这时三者之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当板料弯曲时,将凸模与凹模相互分离,弯曲边就会被滑块滑推出去,最终顺利完成整个弯曲运动。由于弯曲的形状各不相同,所以,会导致其脱落时偏离正常的运行方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使用斜楔结构。

4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模具设计常用的是拉深工艺。一般来说,拉深工艺是在卸料板与板料接触之后进行压实操作,并将凸模下放,直至其接触板料,之后再将凸模下放至凹模内。在这个过程中,凸模、凹模、板料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使板料成形,然后将凸模与凹模分离。这时,凹模滑块就会将成形的工件推出,从而完成拉深的整套运作。在拉深运动中,滑块和卸料板的运动极为重要。只有操作、控制好后者的运动,使其在凸模中与板料接触,才能保证拉深件的质量。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还要保证压料力的充足,这样就可以防止拉深件出现起皱现象,避免其开裂。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凹模滑块有足够的压力,保障拉深件底面的平整度。拉深的复合材料需要进行完整性设计,在适度的范围内控制整体的运动轨迹,引导工序的正常操作,而且设计材料的外观还要非常漂亮。在完成设计之后,要让人们看到其中的成效和所占的比例,以便于下一次工作的顺利进行。

5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

连续模具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冲压工具和连续制造超过2个冲压工具的模具。设计连续模具的前提是明确连续模具的工作运转理论,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运算。平时的连续模具需要提升冲压速度,加快生产速度,尤其是对那些比较特殊的冲压件,当冲压运动耗费的时间比较长时,要分别运转连续模具,减缓运动过程中模具的冲压摩擦,从而正确设置整个连续模具,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节约成本。在保证各个模具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要相互协调配合,更好地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使连续模具的设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6结束语

模具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所以,在设计模具时,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保障模具设计的精确性。另外,还要深入开发和利用模具材料,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冲压工艺的落实需要遵循一定的机械运动原理,而这种机械原理与冲压模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为了使模具设计更加合理,要有效控制相关的机械运动,进一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为了使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实际需求,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模具工艺运动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宇明.浅谈冲压模具设计[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16):151.

第4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关键词:冲压工艺; 模具; 机械;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许多冲压新技术起步并不晚,有些虽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常常很难形成生产力。先进冲压工艺应用不多,有的仅处于试用阶段,吸收、转化、推广速度慢。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少,导致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应用慢,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更甚。目前,国内企业大部分仍采用传统冲压技术,要提高我国的冲压工艺技术水平,首先要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提高行业人员素质,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振兴我国冲压行业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大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级技能人才。要舍得花大力气,有计划、分层次地培养。二是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模具企业,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特别是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和优化技术(CAE)。加速我国模具标准化进程,提高精度和互换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广阔的市场需求。

一、冲压工艺分析

1、冲压工艺介绍。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的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凸台等。冷冲压件一般不再经切削加工,或仅需要少量的切削加工。热冲压件精度和表面状态低于冷冲压件,但仍优于铸件、锻件,切削加工量少。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产数百件。

2、冲压工艺的种类。冲压主要是按工艺分类,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2 大类。分离工序也称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板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种工序综合应用于一个工件。冲裁、弯曲、剪切、拉深、胀形、旋压、矫正是几种主要的冲压工艺。冲压用板料的表面和内在性能对冲压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要求冲压材料厚度精确、均匀;表面光洁,无斑、无疤、无擦伤、无表面裂纹等;屈服强度均匀,无明显方向性;均匀延伸率高;屈强比低;加工硬化性低。

二、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控制和运用问题分析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卸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卸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中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按通常的方法设计落料冲孔模具,往往冲压后工件与废料边难以分开。在不影响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增加一些凸出的限位块,以使落料;中孔运动完成后,凹模卸料板先把工件从凹模中推出,然后凸凹模卸料板再把废料也从凸凹模上推落,这样一来,工件与废料也就自然分开了。对于一些有局部凸起的较大的冲压件,可以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增加压型凸模,同时施加足够的弹簧力,以保证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先使材料变形达到压型目的,再继续落料冲孔运动,往往可以减少一个工步的模具,降低成本。有些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很多,需要很大冲压力,对冲压生产不利,甚至无足够吨位的冲床,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采用不同长度的2~4 批冲头,在冲压时让冲孔运动分时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小冲裁力。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与冲压过程近似的工艺性试验,如拉深性能试验、胀形性能试验等检验材料的冲压性能,以保证成品质量和较高的合格率。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模具制造成本和寿命则是影响冲压件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和制造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延长了新冲压件的生产准备时间。模座、模架、导向件的标准化和发展简易模具(供小批量生产)、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供大量生产),以及研制快速换模装置,可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冲压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冲压设备除了厚板用水压机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机械压力机。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置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在每分钟生产数十、数百件冲压件的情况下,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送料、冲压、出件、排废料等工序,常常发生人身、设备和质量事故。因此,冲压中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

1、转换图纸。如果给一个零件图(如果给你的是一个产品,你就把它测绘出来变成你公司使用的我们国家的标准零件图纸),如果是其他单位拿来或传来的图纸(包括香港、台湾、美国、日本等),也要转换成你公司使用的国家标准图纸。这就是工厂通常所说的转换图纸或图纸转换工序。

2、用三维软件画出零件图,然后转换成工程图(带有展开图的),再另存为CAD的 dwg 格式画出来作为自己参考图调用。

3、根据展开图把排样图或单工序图画出来,再根据展开料图设计出每个步骤之产品零件图(这就叫工艺图)。

4、把 CAD 排样图调入三维软件画出排样图实体,然后转换成工程图,再另存为 CAD 的 dwg 格式画出来作为自己参考图调用。

5、根据以上参考图 / 工艺图设计出每个零件工艺图的模具图。

6、根据模具图设计出每个模具零件的模具零件图来。(把工艺图和全套模具图及 ISO9000 文件交办文控中心受控就可以了。)以上几个方面就是如何着手设计模具之主要内容,用文字是不可能完全说明的,一定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加以灵活应用。

四、结语

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和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

第5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 机械运动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B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30-01

机械运动是冲压阶段不可少的运行形式,关系着后期冲压的质量水平。而设计的模具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对冲压件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设计模具时做好各个方面的控制工作。并且,考虑到产品的尺寸标注,还要采取多元化的设计模式,以更新整个产品的各项指标要求。

1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的介绍

冷冲压主要是对不同形式的板料或坯料进行处理,采用模具和冲压设备造成压力之后进行冲压,最后利用变形或分离实现加工,得到了相应尺寸、形状、性能的产品。在冲压生产过程中运用最多的则是立式冲床,而上下运动是冲压过程的主要运动方式。另外,对于不同材料或结构之间的运动,冲压过程采用的工艺也不一样。机械运动包括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滑动、转动、滚动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在冲压加工中得到体现。而受到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影响,对冲压造成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用冲压过程的运动需要,在冲压模具设计中则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处理,以满足模具设计的需要。

2弯曲模具中机械运动的调控

弯曲工艺的运动流程为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死,接着让凸模降低到与板料接触,再持续下降到凹模,凸模、凹模及板料之间形成运动趋势,最后引起不同的板料变形,接着凸、凹模分开,弯曲凹模上的顶杆将弯曲边推出,最终实现了弯曲运动。卸料板及顶杆的运动对于模具而言十分重要,考虑到维持正常的弯曲质量或生产效率,对卸料板的运动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方式。一般都是先和凸模与板料接触,同时保证压料力达到标准大小,否则会造成弯曲件尺寸精度差或平面度达不到要求。另外,要维持顶杆力在标准状态下,使其能将弯曲件正常推出,防止弯曲件变形而影响到正常的加工秩序。若弯曲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则要对每个生产加工流程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而影响生产秩序。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精密要求的产品,利用冲压模具加工时不得采取常规方式从凹模上脱落,一般要采取斜楔结构或转销结构,如:斜楔结构以实现<90°或回钩式弯曲,选择转销结构来保证产品的成型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壳件加工时,由于其其弯曲边较长使得弯头与板料间的滑动在弯曲时会产生毛屑,且造成材料镀锌层脱落,这些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加工人员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控制。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把弯曲冲头镀钛,不断改善产品的光洁度和耐磨性;也可以在弯曲冲头R角处嵌入滚轴,将弯头与板料的弯曲滑动转化为滚动,通过降低摩擦力的方式来优化质量。

3冲裁模具中机械运动的调控

在冲裁工艺中,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是最基本的运动,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后下降进入凹模,凸模、凹模及板料,最后通过此昂对运动而造成板料分离,接着凸、凹模分开,卸料板将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之后结束冲裁运动。卸料板在整个设备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系着冲压工艺的生产质量,技术人员应该对卸料板动作严格控制,必须保证其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以此来维持理想的产品质量和精度。根据常规方式设计落料冲孔模具,一般冲压后工件与废料无法区分。加工过程可对一些流程适当调整,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在凸凹模卸料板上添加凸出的限位块,在结束落料冲孔运动之后由凹模卸料板将工件从凹模中推出,接着由凸凹模卸料板将废料也从模上推落,从而将工件与废料合理地区分开来。

若遇到一些特殊的工件时要及时调整冲压工艺,如:对局部凸起的冲压件,需在落料冲孔模的凹模卸料板上设置压型凸模,并且维持充足的弹簧力来确保卸料板上压型凸模与板料的充分接触,最终实现正常的落料冲孔运动,让整个加工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对于冲孔模具的冲孔数量多的则要具备很大的冲压力条件,这样会给生产操作带来难度。对于这种问题的处理,一般选择不同长度的2~4批冲头,在冲压时引导冲孔运动分段操作,这样能显著控制冲裁力。而在弯曲面上有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的冲压件,则要设置科学的斜楔结构,需弯曲之后完成相应的冲孔,结合水平方向的冲孔运动能实现加工要求。

4连续模具中机械运动的调控

连续模具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工艺,如:冲裁、弯曲和拉深等冲压工艺,在冲压过程中里的机械运动同样也具备这些工艺特点。在控制连续模具时期可以分成各基本工艺有序进行,从而保证每个阶段的加工流程满足质量要求。一般在连续模具中需要逐渐提升冲压速度,这样能显著改善产品的生产效率。对于形状复杂、加工困难的产品,在冲压时会遇到很大的难度,需要加工人员采取特殊的工艺处理。可以把连续模具设计中划分为效率较高的冲压运动,如:工程膨胀螺钉圆筒件,其连续模具设计则能把其圆筒成型运动分解为两侧90°圆弧弯曲、中间60°圆弧弯曲、整体抱圆、圆度校正等工艺流程,从而显著改善了产品的加工效率,维持了冲压件的圆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冲压加工时要注意连续模具因为在实际生产中还牵涉到送料机、吹风装置等,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安排计划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保证各个装置之间能协调运行,这有助于连续模具的政策生产加工。

5拉深模具中机械运动的调控

在拉深工艺中,其基本运动是卸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且维持下降趋势,进入凹模,凸模、凹模及板料形成相对运动,造成板料体积成形,最后把凸、凹模分开,凹模滑块将工件推出后完成拉深运动。

卸料板和滑块的运动是很重要的,其关系着整个模具的加工质量。操作人员要对卸料板的运动严格控制,使其在凸模与板料接触之前完成操作。此外,还要对压料力要严格控制,避免拉深件发生起皱等,这样可以避免整个结构体系出现问题。科学设计拉深复合模需要对不同构建的过程严格控制,从而满足产品生产加工的需要。此外,对于装饰品和日用品的拉深件需要有卷边(或滚边)工序,模具设计对滚轴结构要采取合理的布局,因而卷边过程中滚动的摩擦力很小,不会对工件的层面造成损坏。对需在马达中旋转的拉深结构件,切边的高度、跳动度等要求相当高,这就要对旋切结构进行合理转换,保持正常的处理防范,这样才能达到各种尺寸精度的要求。根据使用情况看,旋切结构在实际设计改良后的质量、性能都显著改善,使得冲压模具的工艺效果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6结语

冲压模具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新方式,在加工过程中要采取综合性的设计方法。企业在引进冲压模加工后,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控制工作,满足不同的生产加工要求,最终保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主动探知,主动完成任务,自主协作,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是任务设计者,任务实施的引导、监督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自主协作

一、教学方案设计及构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为主导,学生在完成教师分发的任务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并且熟练操作的目的。此种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综合分析教材内容,融合、整理、分解出多个任务模块,按顺序分发给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既要涵盖知识点,又要难度适中、易执行,任务完成期间教师的全程督导是不可缺少的。总体来说,任务驱动教学分为三个模块,任务规划、任务执行和任务评价。如图1所示。

(一)任务规划教师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认知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总结、归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分解教学任务,编写任务书,同时准备相关资源,如任务实施场地(配备相关软件的计算机房)、预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微课视频、任务实施的辅助资料等。

(二)任务执行教师将工作任务分发给同学,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这一环节中,分组尤其重要,既然是协作学习,在学生分组前要作必要的调研,了解各位同学的特点,包括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性格特点等,保证同组组员之间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协作。任务执行过程中,分阶段进行阶段总结,组间互评、交流总结等活动,增强团队成员荣誉感,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学生成就感。

(三)任务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升执行力。团队成员之间进行互评、推选代表进行组间互评代表发言,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主人翁欲望,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加动手实践的兴趣,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工作任务,进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直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二、教学方案的实施(以冲压模具中定位零件设计为载体)

(一)任务规划经过岗位技能分析,确定本小节教学目标:掌握冲压坯料的定位零件设计、选用、布置要点;掌握用UG8.5进行建模的技巧;掌握定位零件设计后的相关模具零件在结构上的适应性调整等。1.制作针对理论知识讲授的微课视频,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时刻由学生的思考作为主导,处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比如,对于新课的导入,可以用简单动画的形式设问:坯料宽度尺寸小于凹模宽度,在坯料送进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既直观又能说明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入学习状态。新知识的讲授也要时刻抓住学生的思维,这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动脑筋,使学生自主地探知、投入其中,学生专注于所学,头脑中才能不断涌现新问题,从而思考、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查询网络、联系教师、或者留待课上解决。2.准备课上资源,如设计手册、3D资源、任务书等。其中,3D资源主要是根据前面所学,已经完成的凸模、凹模、凸凹模的建模,以及坯料上的排样等工艺计算,本小节中继续完成坯料的定位零件设计和建模。3.针对布置的预习任务,设计引导问题,以便开展讨论提升环节。比如,针对前面的导入问题,可继续引导设问,定位形式可以有哪些?定位要达到什么程度等等。

(二)任务执行1.学生分组注意科学性,尽量使学生在各方面互补,即各有所长,便于开展团结协作。2.任务根据冲件实际情况,查阅资料,应用UG8.5软件针对某冲压件进行定位零件建模。讨论、分析冲压件形状、尺寸精度,选择定位零件类型、数量、结构等参数,形成书面材料,进行组间交流、评比,选出优胜队。3.任务实施参照UG8.5立体词典等软件应用教程,以及教学资源库、设计手册等书面材料,学生可进行自主设计、学习,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进行全程监督、指导。比如,对于导向零件形式有导料销、导料板、导料螺钉等,可每一小组选择一种,搜集、整理此种导向形式的信息及参数,再针对所领取任务书中的零件特点,进行具体的导向零件结构、尺寸设计。完成的建模任务如图3所示。

(三)综合评价小组内成员进行互相评价,最后讨论、推选代表进行组间评比时代表发言,根据本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成绩系数,再根据小组内各成员的表现进行个体评价。

三、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一)课上解决疑难摒弃传统的课上讲基础,课下留作业的教学方式,理论基础可制成微课、线上资源等,使学生能够轻松获得,上课时间就可以有的放矢,攻克疑难。如冲压模具定位零件这一小节,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授定位零件类型、结构、应用场合等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常常会变成死记硬背,为了学而学,或者为了考而学,到真正设计冲压模具时,仍然无从下手。如果把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提前做成微课视频或者其他线上资源,提供给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分发给学生设计相应冲压件模具定位零件的任务,并且归纳、总结出选择此种形式、结构的定位零件的原则和依据,有问题随时寻求教师帮忙,那么学生不但会有兴趣和动力来完成任务,更能在动手做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二)任务难度适中整合、分解教学内容至各个任务模块,而不是按教材章节平铺直叙,注意不要遗漏知识点,并且突出重、难点。如定位零件设计这一小节内容,无论是冲裁、拉深,都要包含这一部分零件设计,所以可以适时拓展,在准备教学资源时可各举一例作为代表。

(三)学生分组要科学组员之间相辅相成,便于团结协作,比如有的同学善于沟通,有的同学则认真细致,有的同学具有领导力,有的同学又灵活多变等。

(四)任务考核要分层次为了使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够顺利开展,除了在学生分组时要尽量科学以外,还要有目的性地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并且要严格检查预习情况。组织形式可以是学习小组,由学习能力强的成员作为组长,以点带面。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上任务,都包含若干环节,这就要求在最终的考核与评价上,科学地分配赋分比例,分层次、分点、分面逐级评价,不能让学生的成果有被忽略掉或者没有得到认可的,否则将极大地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之,评价考核要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性评价和技能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要包含知识、技能、创新等,既考虑客观,又看重主观,既要全面又要科学、合理。

四、结束语

作者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教学,发现学生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热情高昂,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与学生们交流过程中得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有极大的成就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更觉得学习理论知识能够有的放矢,再不是纸上谈兵。总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够像探险家一样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极大地督促学生主动探知、英勇前进,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任务驱动确是教学的深刻革命。

参考文献

[1]梁玉玲.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认同性及其问题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

[2]郑英.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07.

第7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关键词]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 “三所”对接教学最优效果

引言

随着我校模具专业建设的不断进行,我们始终密切关注省内至全国模具行业的动态,根据行业的变化,不断适时调整我校模具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模具行业的变化。目前,随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行业对模具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来,一方面企业苦苦找寻不到模具相关专业的熟练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每年培养的大批模具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时,屡屡被企业以无工作经验为由拒之门外,形成了一个“要的找不着,有的找不到”尴尬局面。产生上述原因的症结是在于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对模具相关专业的培养存在两大误区:

1)理论与实践脱节。生产实习与模具的理论教学环节衔接不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2)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企业岗位职责脱节,致使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情

一、确定课程工作目标

(1)“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和完善;(2)建设和完善模具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施;(3)建立和完善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内容;(4)做好对一体化教学模块实施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以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块的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手段。

二、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一)选择和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为加快一体化教学的步伐,学校直接从一些企业聘请具有十年模具设计与工艺变成的工程师任教,他们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一)模具专业课程内容准备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要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进行。选择工厂常用结构又结合教学内容的题材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将本课程按冲压工序进行分成冲裁、成型两大类,其中冲裁部分包括冲孔、落料、冲孔落料复合、冲孔落料级进四个项目,成型部分包括弯曲V、弯曲U、无凸缘筒形件拉伸、翻边四个项目,在选择项目时注意一下几点

1.有梯度

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在突破技能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要求有梯度、全面、重点突出,掌握够用的原则;对技能的要求,掌握符合学校、国家、市场三个标准的原则;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优化思维能力的原则.在准备学材上,有所摒弃,细心掌握,做到“懂”、“透”、“化”。在学生具备各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强调专业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2. 三所对接

在教学内容上,要切实体现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的二者之间的基本对应。这种对应又应该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参照系。在大脑里用应该意识去结合“所用”的,对照所讲的,不仅会使教师自觉地按教学大纲要求备课,而且实现与学生的岗位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体现教师所教、所学、所用三所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就是抓住大头兼顾两头,“大头”,指的班上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两头”指的是学习能力强的和少数学习能力弱的,备课时始终以“大头”为主要目标,花最大精力让这部分学生都能真正喝进“一杯水”。对能力强的,要设置小灶,对能力弱的,采用课堂上适当“关照”和课外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使之由“弱”变成“不弱”或较强

(三)一体化教学必备的设备

现代模具设计更多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要求学校具备计算机房和辅助设计软件以使学生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完成模具设计的工作。模具制造所需设备更多,从基本的加工设备到数控加工设备均涉及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学校自身加工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模式开展模具制造的项目,只有当学生亲手加工出自己设计的模具出来时,才能自发的完成了一次知识的飞跃。除基本的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外,还必须具备多媒体教室(要求投影仪一部,30台电脑、配桌椅),模具拆装台面6个,拆装工具6套,陈列单工序模、复合膜、级进模、弯曲模、拉伸模各6套,各类典型零件挂图书套等。

三、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

就笔者任教的《冲压模设计与制造》课程为例,教学的班级以30人左右为宜,每小组4~5人,应有组长1名。对于大班教学,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或增加指导教师,以保证有效的教学控制和指导力度。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既开展竞争又养成协作习惯,分组可采用报数法、抽签法、拼图法、自愿结合法、指定法等。

模具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也可以通过搭配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个教学项目,

项目式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首先明确项目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依次以每个教学项目(垫片的制作为例)设计制作展开,每个项目分成五个任务实施:工艺设计(垫片的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垫片冲裁模设计)―模具零件加工(凸模、凹模等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加工)―模具装配(装配工艺)―模具安装和调试(模具与压力机的安装要求,调试的方法),每个任务:任务引入(垫片的工艺设计)―任务流程(间隙,刃口尺寸确定,排样,等相关知识)―知识准备(间隙的确定方法,刃口尺寸计算方法,排样的方法等)―任务实施(垫片的工艺设计的相关内容)―评价,评价形式和标准是由教师给定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

项目的设计在兼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具有多层次和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设计分层次的规定任务和拓展任务,既保证执行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规定任务,维护学习的自信心,又促使所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差异性,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支持者和帮助者,陪伴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随时可以得到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帮助。把相关教学内容包含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目的锻炼各小组同学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另外锻炼各小组同学互相学习的能力。本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兼顾项目成果评价。

四、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课程考核必须取消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标准,采用以过程为主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过程性评价强调过程与方法,既考核工作态度与职业素养,又考核技能,提高了技能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见(附表)

附表:“冲裁模具设计与制作” 项目名称: 考核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项目的设计者、评价者,而且是行为师范者、实操者。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把和本任务有关的教学内容融进去,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作品的制作,使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五、优化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教学,教学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课时,学生普遍反映枯燥、难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把典型模具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用计算机软件仿真出来进行立体演示,教学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易懂、易学、实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现场教学

在一个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强调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化为课堂中适时适度的“教、学、做”三者合一。例如:在冲裁模工艺的过程中,要讲冲孔、落料的基准、间隙等学生不易接受问题时,选择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冲裁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冲裁件的断面状况;讲授间隙大小对冲压件断面质量的影响时,主要是通过现场教学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工一小批冲压件,分析间隙对不同材料、不同料厚断面的影响,写出分析报告,使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坚决问题的能力。

六、一体化教学的大纲校本教材的不断完善

过去,高职学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根据目前学生的知识层次,编写适合职业教育的学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讲义,后教材,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目前我校的部分校本教材正在实施完善阶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应用性强的专业, 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完成常用模具的设计并掌握模具的制造技术,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是“基于行动理论和情境理论的学习”是符合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以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作为知识综合运用型的教学方式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非常适合该专业的教学。以项目式一体化教学为突破口改变专业培养形式的最终效果,培养出有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生,才能为企业所接受,达到教学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小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

[2]刘美玲.基于《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国市场2010年4期

第8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关键词: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一体化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

高职教育过程中,国家的教育部门比较重视重点学科教学,重点学科的标准是有较强的实践性,有较高的就业率等。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内部对待重点学科还是比较重视的。其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学科就是重点学科,其最大特点就是比较抽象,最主要教学模式应该是实践,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实践实验,而是一味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结业考核也是通过试卷考核,学生虽然可以考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弱,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出色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基于这样的现状,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联合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具体教学模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选取教学模式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选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笔者重点讲解《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院校中机械模具研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现如今,国家教育部门与高职院校联合进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对它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改编课本。在最初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各自分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露端倪,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在对课本进行改编的时候应该把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验相结合,在一个模块知识后,可以穿插相应实验的讲解,既然书这样编排的,那么课程教学就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上,所以要求教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可以同时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进行教授。

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在模具设计专业学习中,《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这门课程学习比较困难,因为这门学科最主要特点是理论性知识较多,而且这些知识都很抽象,离实际生活比较远,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对这门学科教学进行普查之后,得到了一些数据,包括课堂的出勤率、课堂效果、课堂互动情况等情况。在这一课堂上,学生的出勤率平均只有68%,不管教师采用什么办法,出勤率一直处在这样的位置。讲课过程中学生大多都不听讲,主要因为他们听不懂,在课堂上只有寥寥几个人与教师互动。总之就是课堂现状非常糟糕。

(二)实践实验课程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中,我安排了这门学科的实践实验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差,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实践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甚至有的课程根本进行不下去。实践实验课程中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都有着手的地方。大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实践实验课程的安排一般都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很长时间内,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听不懂、学不好,进行实践实验的时候,仅学的一点理论知识都忘记,这样的实际情况导致实践实验课程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而且情况很糟糕。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实验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实践实验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情况是实践实验课程进行得非常不好,建设实验课的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所以这门课程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是非常正确的说法。为了让实践实验课程有存在的意义,一定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

(三)学校没有足够重视教学的效果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高职院校本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实践性人才,就是为带动高职院校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在这几年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一再降低,以至于任何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能上一个所谓的大学。招收的学生数量越多,高职院校的经济收入越高,所以招生过程中采用“宁滥勿缺”的政策,这样的招生政策对高职院校发展有很大阻碍,形成恶性循环,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出现很大问题。这种情况的发生最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学效果。

三、《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进行课本的重新编排

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课本进行重新编排。在以往课程教学所用的课本中,理论知识课本与实践实验课本是分开的,而且在具体课程安排上有很大的时间间隔,这样的安排直接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都没有很高的效率。所以要对课本重新编排,编排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编排在一块,在一个模块完成之后就把相应的实验编排在后边,并且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安排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一体化的教师

进行课本一体化编排之后,最好培养相应的一体化教师,也就是说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上对相应的班级安排同一个老师,这样老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且在实践实验过程中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主要方法是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毕竟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大体相同,知识教学方式不同,所以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信很快教师们就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很好地结合。

(三)采用一体化的教学基地

在完成一体化课本的编排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之后,还需要一个一体化的教学基地。一体化的教学基地就是在实训室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实验的教学。因为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之间的联系极强,理论课上的必要之处可以马上转化为实践实验;在实践实验课上,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太差不足以完成实践实验课程的时候,可以马上转化为理论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五、结语

笔者通过介绍《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具体可行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并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国的高职院校一定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冬青,卢秀明.高职院校《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任务式教学的思考与改革.科技信息,2014(06).

[2]孟普,甘瑞霞.基于应用型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0).

[3]黄悦驯,郑平平.《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教学改革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12(06).

第9篇:冲压模具设计范文

1.知识点的选取

考虑到学生生产实习会参观汽车覆盖件的生产,把翻边和胀形工艺作为非重点内容讲授。锻造工艺分为自由锻和模锻,自由锻工艺重点介绍镦粗、拔长、冲孔、扩孔,而弯曲、错移、扭转则不讲授。模锻中重点讲授开式模锻、闭式模锻、挤压和顶镦,精密模锻工艺作为非重点内容一带而过。《金属塑性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这门课具有概念多、工艺多、设计原则多的特点,要学生在一学期的时间全面掌握锻压的各种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不现实的,通过简化知识点,把学生有限的精力集中到常规、常见的工艺上来,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才能把这门课基础打好,为将来工作中的举一反三奠定基础。

2.典型案例的选取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涉及的锻压工艺多,模具设计原则多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很难消化,很难把繁多的设计原则联系起来,通过典型模具设计案例的选择把基本概念、原则有机的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加强对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冲压模具设计的时候,通过止动件的复合模设计实例,可以使学生掌握冲裁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的选取原则,通过模具设计流程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工艺方案的确定原则、排样设计和定位方式的设计原则、模具设计的相关计算、标准零件的选取等。而在讲授锻造时,以长轴类锻件锤上模锻锻模的设计和工艺流程的编制为例,把锻件余量的选取、锻件图的绘制、制坯工步的选择、模膛的设计等锻模设计流程介绍清楚,使学生掌握锻模设计的一般方法,在将来的工作中即使涉及到压力机锻模、平锻机锻模也能知道查阅相关资料,按照流程规范去设计模具。

二、改革教学方法

1.强化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均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在讲解具体工艺的时候,把定义或是二维示意图做到PPT上,或是在讲解模具结构时把二维装配图做到ppt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理解工艺的具体操作和应用,以及很难理解模具的装配、运动关系,会觉得课程空洞、抽象。为此我们搜集了大量的工艺和模具运动的二维、三维动画和视频,以及锻造工艺的生产现场视频,在讲解工艺、模具结构的时候辅助以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经过这样的改革,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当中。另外,多媒体可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2.注意与先修课程的联系,注重融会贯通

由于该课程其理论知识的渊源性和联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复习和延伸已学内容,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该专业的精髓,系统而完整地掌握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授拉深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时,引导学生并将已经学过的塑性成形力学知识与这些内容的结合,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拉深时法兰变形区的特点,应用主应力法,求出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大小,可得法兰区外缘和凹模圆角处的变形性质,进一步可得出毛坯厚度变化趋势。再根据模具结构和受力特点得出桶壁部分和凸模圆角处的应力分布特点,最后可得桶底到桶口壁厚逐步增大的经验结论。这样授课就使前修课程与新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同学们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由点及面再由面至点的过程。

3.调整授课计划,增设“冲压模具拆装”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模具的理解,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增设冲压模具拆装实验。拆装实验安排在该课程冲压部分讲解完成后。学生把实际生产的模具拆分,了解设计方案和关键零件的构成,测量尺寸,然后把拆分后的零件组装成冲压模具。要求学生完成指定零件二维图纸的手绘,全部零件的三维造型,然后在UG中装配到一起,实现冲压模具的运动仿真。在课程结束之后,再进行两周的课程设计,每个学生完成一套冲压模具的设计。这样的调整,在模具设计之前使学生对模具结构、配合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分析,对模具结构有一个直观清晰的印象,有效的促进对该门课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UG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也提高了模具设计的工程运用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