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

第1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提高;优化;完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45-03

【作者简介】朱学尧,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德育带头人。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景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方法。经过广大地理教师的种种实践探索,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并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然而,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很多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使用仍较为混乱。

为了能使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笔者以本校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余份,问卷涉及三类问题:选编案例质量优劣、教学实施环节完整性、学习评价合理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通较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并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接受的,学生也认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异质组建方式。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三类问题。

1.选编的案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案例优劣的首要标准是案例的典型性,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一般,16%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比较差。近30%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背景材料复杂,缺乏典型性”,25%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缺少思维量”。

2.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存在困难。50%的学生认为案例材料应该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做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而近70%的教师是在上课前才将案例学习材料发给学生做课前准备工作,而事实上只有近10%的学生课前认真阅读了案例学习的材料。

3.案例学习评价不合理。从调查中得知,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笔试评价形式是合理的,超过50%的学生认为此种评价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超过5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评价形式不合理的原因是笔试形式的评价过于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今后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案例选编质量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案例,案例的类型、案例的内容和案例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课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是教师教学的首选,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教材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不是完全匹配的;二是案例思考题的答案已经明显地出现在案例中,因此教材案例没有太多的思考价值和讨论空间。所以教师常常要自己选编案例。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案例呢?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Towl A. 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存在为基础的,而有效的案例教学是以高质量的案例为依托的。

事实上,案例教学实施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在于如何选编适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案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选编出高质量的案例呢?首先,教师选编案例的前提是吃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第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条件;第三,教师在选编案例时必须在案例中包含教材所阐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第四,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免学生通过案例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现实不符;第五,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可能路径,不能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有足够的思维量和启发性。基于以上六点教师选编案例的大致过程是:“撰写案例说明书、草拟案例、关键评估、编辑修改、配置教案、案例定稿等环节。”

二、优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精心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及时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五个环节。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导致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除了教师要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对研讨案例所包含的地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或根本不熟悉,课前没有认真阅读和分析案例材料,对思考题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要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是不可能的,这会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案例材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围绕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写出个人发言提纲,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或学生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目前高中学生每天可以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平均只有半个小时,而根据调查得知,学生要做好一节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课业负担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下,学生投入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精简案例的篇幅和内容,压缩学生阅读案例的时间,把相关内容纳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提前一周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最后给出3~4个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了解案例。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一套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但这历来是一个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从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笔试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原因是笔试形式过于简单。所以,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中,要兼顾案例知识的习得和案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历程,将教师规定的全部学习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参与度、讨论的焦点与案例核心问题的相关度、观点的深度与广度。重点考查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判断、决策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学生的个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案例准备、课堂表现、讨论深度及协作配合程度等构成,期末成绩由笔试成绩构成。在笔试方面,丰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选择、问答等题型外,选择案例题分析作为笔试的题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来考查学生对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充分运用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更加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会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然而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优化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还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探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相信经过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会越来越完善,也必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尚正永,陈炳飞.地理案例教学的利弊分析与灵活运用[J].地理教学,2011(24).

[2]康小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

[3]康星.中学地理“变式案例”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

[4]李茂森.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04).

[5]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6]王玉萍.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04).

[7]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第2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摘 要】本文从几个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思考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地理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样,其中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描述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与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新课改的一大特色,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教学更为开放,同时案例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如教学教育教学能力不足,案例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必须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都是由“学校”直接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等,导致教学中运用案例只是起补充作用,案例点评不够深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适用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正是在案例内容的阅读、思考、辩论中达到思维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案例质量会决定案例教学的质量。当前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大都是涉及某一个知识点,跨知识点、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较少;一些教师搜集案例用于教学,但这些案例与实际应用不相符,激不起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应注重案例选取

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是案例的选取,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地理案例。一般来说案例可用文字、图像、景观等形式显示出来。教学实践中,如果地理教学案例选取不当,会适得其反。如教学《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课时,介绍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产生的地理北京这一知识点,紧靠参考课本上的图,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自然背景的生成方面;建立干旱成因之分析思路方面等。因此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注重案例选取,首先案例选取要有针对性。案例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用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在对案例作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广泛收集选取最为合适的案例。其次选取的案例应真实、客观。教学案例应源于现实生活,这样容易让学生信服。案例可信度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案例教学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再次选取的案例应有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会变得陈旧,因此原则案例时应注重时效性,与时俱进。最后选取的案例应注重实用性。案例应与生活紧密联系,案例探究对生活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案例教学忌拘泥学生实际

目前,地理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都是国外案例,运用国外案例教学,教师无法掌握这些案例的内涵,不能有效的与本国实际相联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拥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不然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乡土案例在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案例教学忌拘泥于学生生活实际。乡土案例对学生来说太过熟悉,学生可能会表现的比较积极,但不一定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观摩《水污染》教学时,有教师采用了案例:2007年无锡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即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曾几何时美丽的太湖消失了,随着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太湖,太湖的水质恶化,危害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后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水质有所好转。问:太湖水污染的人为原因是什么?太湖水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这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探究的意义,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说出答案,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不能拘泥于学生实际,虽然案例都是源于生活实际的,但选择的案例学生不能太过熟悉,要让学生经历思考再给出结论。

三、案例教学忌罗列案例知识

案例教学目的是通过一个案例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分析类似的地理知识。如果案例教学只注重知识记忆,那就偏离了案例教学的目的。如有教师教学“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案例:李守银家住在江淮平原,全家六口人,上有老,下有小。李守银承包了半公顷土地,他和妻子做。他还与村里的另外五家合购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脱粒机。李守银一般用0.3公顷土地种双季稻,用0.1公顷土地种单季稻,余下的种其他作物。这样每年能收稻谷约3800千克,其中2500作为口粮、饲料等,余下的1300千克出售。问:我国水稻生产经营规模有什么特点?说说理由?单位土地的产量如何?机械化水平如何?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给出总结:通过讨论我们明白了水稻生产的基本特点,人均耕地少、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等。这里的案例运用明显停留在知识罗列阶段,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其实案例是一种方法,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运用案例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

第3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一、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地理案例的选择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选择首先要有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地理事项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必须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适时性,案例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是地理案例的实用性,案例须与现实生活紧密有关。

(二)地理案例的运用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

1.提出地理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学生描述、多媒体展现、模拟实际情景、现场参观考察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提供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或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2.分析讨论地理案例――解决问题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联系起来,研究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彻底获得“自由”,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便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学生根据个人价值和创造潜力,使课堂成为创造的天地,充分发挥地理案例的教学功能,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3.评价地理案例――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这是地理案例教学的概括和升华

教师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问题;也可以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评价;或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

(一)选择“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从地理教学内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探索和解决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能更好地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体会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从而也培养了兴趣。

(二)设计“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案例教学一改原来教师动口、动手和动脑,学生听、看和不动脑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使教师“教”的活动完全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进行探索研究――获得研究成果,并进行拓展”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

(三)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中,通过启发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讨论使真理愈辩愈明。这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有关《京都议定书》的一则案例来说明有关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

第一步: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这一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今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不履行《京都议定书》,并借口称,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做出削减排放量的具体承诺,美国绝不会在议定书上签字。

启发学生思考:材料涉及哪些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后,确定探究主题。

(1)论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环境背景?为何二氧化碳增多使全球气温升高?

(2)二氧化碳增多原因?为何规定主要是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削减?

(3)对美国政府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你的立场怎样?为什么?

(4)对全球变暖的事实,你认为人类应该给予怎样的态度并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步:讨论,解决地理问题。

学生个别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最终达成共识。如问题(3)可组织学生扮演美国政府、专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角色进行辩论,从而展示学生才华,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观和全球观。

第三步: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对于“大气保温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支持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二是反对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观点列举略)。你的看法如何呢?简述理由。

第4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案例要求有:(1)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4)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5)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6)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7)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教师要精心选编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来选择案例,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案例去验证知识规律。选取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整合,使案例更具典型性和丰富性,让学生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深思、分析、讨论的机会。当然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

其次是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归纳和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规律。当然要注意: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它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

最后应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科学地阐述问题,并且适当地进行案例拓展。

例如在人教版“中国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灾害教学中,笔者首先以“2010年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案例进行设问,分析成因及危害。

第5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种问题都表明,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题,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领导下到老师,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在政策上,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在资金上,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01):40

[4]王春禹,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12):243

第6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阶段;地理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速效地了解知识点,实际案例的列举来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是很容易并且很速效的方法,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应对此有足够高的重视,通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让学生锻炼出独立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容小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中穿插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著名的历史史实,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并且能使学生的产生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情节。并且,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不光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固定的内容,还能了解国内外不容地区的地形结构、地势地貌和气候特征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都达不到这样的目标,虽然高中地理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必修课来对待的,但是实际情况中,教师为了追求考试高分,采取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的要求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以至于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是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最终导致的结果反而和目标背道而驰。案例教学法就是应这种问题而生。案例教学法摒弃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将知识点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比如小组讨论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确重要知识点并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重点知识点,二来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一些课本上并没有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能明显提高,也为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选编地理案例。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高中地理案例,一是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高中地理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是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2.高中地理案例的类型。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3.运用高中地理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是教师提供和呈现高中地理案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有学生、教师描述、介绍;有电教手段放映、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有学生角色扮演、记者采访等形式。其次,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高中地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

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一程序可以看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这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异曲同工。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

1.完善案例运用平台机制

案例运用平台机制建立与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案例能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了一个与知识紧密相连并且生活化的好案例,那么必然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并是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往往花大部分时间在教学案例的获取、整理以及设计上,可以说教学案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高中的教学是快节奏的教学,教师由于工作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寻找合适的案例活跃课堂气氛,这就使完善案例运用平台机制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具体做法如下,在网上建立一个案例运用平台,使全国各地的教学者在平台上进行经验交流并把自己平时教学所用的案例放在平台上,不断的丰富案例素材,这样教师在案例教学时直接根据自身情况引入平台上的案例,不仅为教师节约了时间,更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2.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指导

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案例来进行地地理知识的讲授,但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虽然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但也不能缺少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需根据每位同学的世界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指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原则的运用。一是公平性原则,即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因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公平评价,在整个评价环节中,要以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差异性原则。这里的差异性主要是根据个体差异而制定的,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根据个人不不同情况进行评价,切记不能以相同标准而产生一棍子打死的现象;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做到时刻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拓展案例用思路

第7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u Dong-xi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ase teaching i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by putting in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raw materials, case reports and other facts relevant to scree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composed of factual material ,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case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discussion, practice, thinking and induction of an open teaching methods. Use 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both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alyze geographic problems. Introduced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classroom teachers.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actively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the new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but also many cases designed geography, which illustrates the case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Case Method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也被叫做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则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的选择

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选取案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必修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弄清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要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原理,以便能够选取相应的案例去验证、论证知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案例更具丰富性、递进性。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讨论的机会。再次,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其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地方选取案例呢?

案例的选取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时事新闻。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还能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能充分体现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从能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2.案例的课堂应用

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案例的运用,而这主要在课堂内进行。

2.1 案例的呈现。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或者其他形式。而呈现手段也是多样的,有印发案例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案例在课堂中呈现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可以先“案”后“理”,也可以先“理”后“案”,还可以“案”“理”同步。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手段和时间。

在《区域农业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所选择的两个案例作用不尽相同,所以在呈现上也有差异。

案例1----无锡的农业发展情况,在课堂之初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无锡农业的景观图片和农业产品的图片,然后由学生简述无锡农业情况。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简单分析形成分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案例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在由上述案例得出基本思路之后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材料主要包括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文字描述,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的数据和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等,这些主要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同时还用到了课本给出的东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等,在分析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黑板上。希望学生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2 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和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

3.案例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能感觉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它能为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共同交锋,互相获得反馈和启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益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第8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也被叫做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则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的选择

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选取案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必修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弄清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要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原理,以便能够选取相应的案例去验证、论证知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案例更具丰富性、递进性。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讨论的机会。再次,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其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地方选取案例呢?

案例的选取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时事新闻。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还能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能充分体现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从能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2.案例的课堂应用

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案例的运用,而这主要在课堂内进行。

2.1 案例的呈现。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或者其他形式。而呈现手段也是多样的,有印发案例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案例在课堂中呈现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可以先“案”后“理”,也可以先“理”后“案”,还可以“案”“理”同步。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手段和时间。

在《区域农业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所选择的两个案例作用不尽相同,所以在呈现上也有差异。

案例1----无锡的农业发展情况,在课堂之初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无锡农业的景观图片和农业产品的图片,然后由学生简述无锡农业情况。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简单分析形成分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案例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在由上述案例得出基本思路之后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材料主要包括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文字描述,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的数据和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等,这些主要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同时还用到了课本给出的东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等,在分析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黑板上。希望学生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2 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和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

3.案例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能感觉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它能为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共同交锋,互相获得反馈和启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益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第9篇: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范文

一、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找到探究的主题

高中地理教师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探究的主题。为了让学生找到探究的主题,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有的地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播放多媒体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有的地理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应用给学生看图片的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有的地理教师为了让学生想象出学习情境,应用为学生讲故事的方法创设学习的情境……这些教师花费了很多教学时间,有时却不能达到良好的情境创设效果。那么,教师要如何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呢?现用一则教学案例来说明。以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节课为例,有一名地理教师在创设情境的环节给学生看了一张2014年国内地震灾害发生统计表,如表1。当学生看到这张表格以后,感到非常惊讶,学生惊讶于我国的地震灾害居然发生得如此频繁。这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过去我国的地震未能如此频繁,而现在如此频繁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思考地震灾害发生的机理是什么,于是这就确定了该次的学习主题。结合创设的学习情境案例,可以看到这名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有以下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学习主题明晰。这名教师给出的数据表格分类直观,学生看到表格可以立即了解该次的学习重点;第二个特点,与学生的生活非常紧密。自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为人们熟知以后,学生们普遍在意我国地震发生的情况,因为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学生愿意探究这一学习主题;第三个特点,表达方式直观。这名教师给出的数据统计表数据直观,学生能迅速通过分类、归纳的方式了解该次学习的重点。因为该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探究的障碍

学生在探究地理知识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学习的障碍,教师可通过应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和他人交流、沟通、取长补短,突破学习的障碍。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又是如何实施的呢?现依然以一则教学案例来说明。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节课时,有一个学习小组决定该次的探究主题为地震发生的机理。那么,要如何开展这次研究呢?学生经过讨论,决定该次的学习主题是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的地震为案例,这是一名学优生提出的建议,他说这是一种从具体的案例开始研究,上升到理论构建的学习方法。当学生们决定了应用这种方法开始学习以后,通过探讨,学生们开始分工合作,共同学习。中等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两名中等生开始绘制地震地图,一名学困生负责搜集地震数据资料,帮助中等生整理地图。学生在开展地理研究时,过于复杂的研究课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障碍。地理教师可应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共同研究一个学习课题,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制订合作规则,让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活动。

三、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鼓励学生发掘地理问题